小学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人教版] 精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优质教案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与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_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
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科学,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尤其是孩子,更要去学习数学,并且以此来构架自己的思维体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在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实物、土豆、小棒、橡皮泥()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机器人)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物体组成的?(长方体)以前咱初步了解了长方体,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认识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意图:机器人取材于学生手工课上的作品,既贴近生活激趣,有很好的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感知面、棱、顶点(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学生说教师评价)(意图从生活实物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累长方体的表象。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
(2)师:老师没有忘记找长方体物品了,所以就带来了一个土豆,现在要把它变成长方体。
①(切一刀)出现了面,请学生上来摸一摸,感觉平平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二认识图形(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课件新人教版
圆
构成图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其中有两条边较长,另外两条边较短 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构成 最中间的点到周围的距离都相等
知识梳理
【练习一】下面的这些积木分别可以画出什么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
知识梳理
【练习二】看图将号码填在括号里?
1
2
3
4
6
7
长方形有( 5,7 ) 圆有 ( 2 )
(1)给长方形涂上蓝色。
(2)给正方形涂上黄色。
(3)给圆涂上红色。
课堂练习
【例 1】把下面实物的面与相应的图形连起来。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课堂练习
【例 2】连线。
长方形 圆
正方形 三角形
课堂练习
【例 3】给下面图形中的圆涂红色,正方形涂蓝色,长
方形涂黄色,三角形涂绿色。
课后作业
1、填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形)
课后作业
2、看一看,涂一涂
教学新知
积木图形认一认
圆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知识梳理
知识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知识小结】把正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正方 形;把长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正方形;把这 种积木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把圆柱的底 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圆。
知识梳理
【知识小结】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
2.1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材第16~18页
课题引入
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 木。请拿出一个你喜欢的积木, 向大家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新⼈教版⼩学⼀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个和第⼏个,掌握数的顺序和⼤⼩,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较熟练地计算⼀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这些符号表⽰数的⼤⼩。
5、直观认识长⽅体、正⽅体、圆柱、球、长⽅形、正⽅形、三⾓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和动⼿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学习数学的兴趣,建⽴学好数学的信⼼。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这⼀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般总称⼀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常⽣活中有⼴泛的应⽤,同时它们⼜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终⾝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1、重视学⽣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点精讲:长方形和正方形
类型一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讲解】1. 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2. 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3.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典例精讲】【例1】用一条长16厘米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若长与宽都是质数,则面积是()平方厘米。
A.6B. 10C. 15D.2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及质数的相关概念问题。
根据长与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得出长与宽的和,正确列举得出长与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确计算出面积。
长与宽的和为16÷2=8(厘米),3+5=8,所以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面积为5×3=15(平方厘米)。
【例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3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答案】32.3÷4=8.075(厘米)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075厘米。
【解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由此用周长除以4,即可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信封中分别装有一个硬纸板,并且硬纸板都已露出了一部分,从()号信封中抽出的硬纸板的形状可能是正方形.2.正方形的周长等于140厘米,边长为()A.30厘米 B.35厘米 C.40厘米3.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一定相同。
A.长 B.宽 C.周长 D.面积4.一幅画长12分米,宽8分米.这幅画放在下面第()个画架中最合适.A.长14分米宽6分米B.长16分米宽12分米C.长13分米宽9分米5.如图中有()个长方形,()个正方形.()A.5、3 B.7、2 C.6、36.小华沿着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游泳池游了2圈,小华游了()米。
A.280B.560C.4800D.96007.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6米,如果把它的长和宽都增加2米,它的面积增加()。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整理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数一数0第二单元比一比: 1. 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0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 2. 比大小 3. 几和第几 4. 2-5的分与合 5. 加法 6. 减法7. 0的认识和加减法0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0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 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0第五单元分类0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 6和7的认识 2. 6、7的分与合 3. 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 4. 解决问题 5. 8、9的知识 6. 8、9的分与合7. 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8. 解决问题9. 10的认识10. 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11. 填()12. 连加连减13. 加减混合14. 整理和复习(一)15. 整理和复习(二)0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 数数、读数 2. 写数 3. 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0第八单元认识钟表0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 9加几 2. 解决问题 3. 8、7、6加几 4.解决问题5. 5、4、3、2加几 6.整理和复习0第十单元总复习:1. 20以内的数 2. 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 3.认识图形4. 认识钟表0一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位置:1. 位置(1) 2. 位置(2)0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十几减9 2. 十几减8 3. 十几减7 4.十几减6、5、4、3、2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 图形的拼组(1) 2. 图形的拼组(2)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 数数、数的组成 2. 读数、写数 3. 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4.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 2. 简单的计算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 认识时间(1) 2. 认识时间(2) 3.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找规律:1. 找规律(1) 2. 找规律(2)第九单元统计:1. 统计 2. 单元测试题第十单元总复习:1. 总复习(1) 2. 总复习(2)0二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 认识厘米和米 2. 认识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4.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 连加7. 连减8. 加减混合9. 加、减法估算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特点2. 直角的认识 3. 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 2. 5的乘法口诀 3. 1、3、4的乘法口诀 4. 乘加乘减 5. 6的乘法口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 7的乘法口诀 2. 倍数 3. 8的乘法口诀 4. 9的乘法口诀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数的组合 2.数的排除第九单元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表内乘法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4.观察物体5、统计 6.综合练习(一)7.综合练习(二0二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1 2. 解决问题(2)3.解决问题(3)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 2. 除法 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 锐角和钝角 2. 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解决问题(1) 3. 解决问题(2)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3.近似数 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两位数减两位数 3.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 4. 估算第八单元统计:1. 统计表 2. 统计图第九单元找规律第十单元总复习:1. 总复习(1) 2. 总复习(2)0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1.1 毫米、分米的认识 2. 千米的认识 3.吨的认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加法 2. 减法 3. 加减法的验算第三单元四边形:1. 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3. 周长 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 估计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五单元时、分、秒:1. 秒的认识 2. 时间的计算 3.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 口算乘法 2. 笔算乘法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 几分之一 2. 几分之几 3. 分数的简单计算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 搭配问题 2. 可能性第九单元总复习0三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 口算除法 2. 笔算除法(1)3. 笔算除法(2) 4. 笔算除法(3 第三单元统计:1. 简单的数据统计 2. 平均数第四单元年、月、日:1. 年、月、日 2. 24小时计时法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口算乘法 2. 笔算乘法(1) 3. 笔算乘法(2)第六单元面积:1. 面积和面积单位 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4. 公顷、平方千米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 认识小数 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0四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0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2.亿以内数的认识(二)3.亿以上数的认识(一)4.亿以上数的认识(二)5.用计算器计算6.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0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和角(一) 2.直线射线和角(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一) 3.笔算乘法(二) 4.笔算乘法(三)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一) 2.垂直与平行(二 3.平行四边形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二)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 4.整理和复习(一) 5.整理和复习(二)第六单元统计:1.统计(一) 2.统计(二) 3.统计(三)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合理安排(一) 2.合理安排(二)第八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一) 2.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二)3.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一) 4.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二) 5.总复习——统计图(一) 6.总复习——统计图(二)0四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 2.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 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4. 有关0的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 位置与方向(1) 2. 位置与方向(2) 3.位置与方向(3)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3.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 乘法分配律 5. 减法的运算性质 6.除法的运算性质7. 乘法的简便计算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小数的意义 2.小数的读法3、小数的写法 4. 小数的性质 5. 小数的大小比较 6.小数点移动7. 生活中的小数8.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第五单元三角形:1. 三角形的特性(1) 2. 三角形的特性(2) 3.三角形的分类 4. 三角形的内角和 5. 图形的拼组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 数学广角(1) 2. 数学广角(2)3.数学广角(3)第九单元总复习0五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3.积的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 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以整数 2.一个数除以小数 3.商的近似值 4.循环小数 5.连除、除加、除减 6.解决问题第三单元观察物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4.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梯形面积的计算 4.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小数的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4.观察物体 5.可能性6.解决问题0五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 2.分数的意义(二) 3.真分数和假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 5.约分(一) 6.约分(二) 7.通分(一)8.通分(二)9.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0、整理和复习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第六单元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因数与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图形的变换0六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乘法应用题 3. 倒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分数除法: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除法应用题 3. 比第三单元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应用题第四单元圆:1. 圆的认识 2. 圆的周长和面积 3. 扇形 4. 轴对称图形第五单元百分数: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3. 百分数应用题 4. 纳税 5.利息0六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比例: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 比例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1. 圆柱 2. 圆锥 3. 球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1. 统计表 2. 统计图0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和数的运算 2.代数初步知识 3. 应用题 4. 量的计量 5.几何初步知识 6. 简单的统计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点、难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一、认识图形1.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⑤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⑥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2、立体图形的拼组(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8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方法:①想加算减③平十法过程:如:12-9=3 把9分成2和7,过程:想9+3=12,先算:12-2=10 则12-9=3 2 7 再算:10-7=310②分解法(破十法)过程:把12分解成10和210 2 先算:10-9=11 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分类与整理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精品课程整体规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精品课程整体规划一、教材内容及作用:“认识图形(一)”是教育部审定2012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是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中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儿童的形状知觉就逐步发展。
上小学后,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知觉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所以教材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二)学情分析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而且每一个物体都有一些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等。
研究表明,形状是物体的一个主要特征。
儿童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是物体的形状,他们对形状等外部特征明显的物体,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也就是说儿童从出生不久,就产生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儿童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有重要意义。
再加上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我校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六左右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
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教案设计说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
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
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
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1、自主操作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生:(考虑后回答)有!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1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海外影院详细问题了解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二、教授新知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
(2)验证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
(四个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PPT课件》共47页
2020/5/11
教学课件
17
这是长方形
2020/5/11
教学课件
18
这是正方 形
2020/5/11
教学课件
19
这是圆
2020/5/11
教学课件
20
这是三角 形
2020/5/11
教学课件
21
2020/5/11
教学课件
22
活动四:找朋友
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
教学课件
32
2020/5/11
教学课件
33
2020/5/11
教学课件
34
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
2020/5/11
教学课件
35
1、连一连
三角形
圆 正方形 长方形
2020/5/11
教学课件
36
2020/5/11
2、猜一猜
我要找的物体的 面都是长方形的。
我要找的物体 有两个面是圆形的。
我要找的物体 的面都是正方形。
教学课件
37
3、涂一涂
2020/5/11
教学课件
38
4、数一数
有( 2)个 有( 1)个 有( 1)个 有( 2)个
2020/5/11
教学课件
39
拓展延伸 发展能力
同学们想自己动手拼一个图案吗? 小组合作,用小组内的图形拼一拼; 比一比,看那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
2020/5/11
教学课件
40
总结反思 深化认识
2020/5/11
教学课件
23
2020/5/11
教学课件
24
202学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第四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第四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第四单元的主题可能是认识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这一单元可能包含如何识别这些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以及如何将它们分类。
具体知识点如下:
1. 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 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3. 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端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圆面。
把圆柱横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就不能滚动。
4. 球的特征:圆圆的,表面是曲面。
把球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 立体图形的拼组: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拼组成不同的立体图形。
小学数学中的正方形与长方形
小学数学中的正方形与长方形在小学数学中,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常见的几何形状。
它们有着独特的特征和性质,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正方形的定义与性质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的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对称性,即任意一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正方形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2. 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90度。
3. 对角线相等: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相等。
4. 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彼此。
正方形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解决面积和周长的问题时,正方形经常被用作基本的计算单位。
此外,正方形也是其他几何形状的基础,如长方形和立方体等。
二、长方形的定义与性质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的两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长方形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对称性,即任意一条对角线将长方形分为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长方形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两对边平行:长方形的两对边分别平行。
2. 相对边相等:长方形的相对边长度相等。
3. 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90度。
4. 对角线相等: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相等。
长方形在小学数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和正方形类似,长方形经常被用来计算面积和周长。
此外,长方形也是解决问题时绘制平面图形的常见选择,比如在画房间平面图或围栏设计中。
三、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比较与应用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形状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也有许多共同点。
首先,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其次,它们的内角都是直角。
另外,正方形和长方形在解决面积和周长的问题时都非常常用。
然而,在一些具体的应用中,正方形和长方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正方形的特点之一是对称性强,可以用于制作具有平衡美感的图形,如拼贴画、瓷砖等。
一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首先让学生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积木,在纸上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认识长方形。
然后让导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品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这样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安排教学活动,思路清新,有利于老师展开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
认识生活中外观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在动手操作和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直观感受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直观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准备: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学习新知。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师:同学们,你们每组桌子上都有同样的积木,请你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先看一看都有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
师: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让这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家从物体上搬到纸上呢?生1:我可以描在纸上。
生2:我可以描在纸上然后再剪下来。
……师:你们的办法真多,下面就请大家在本子上描一描,多描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并把描出的图形剪下来。
分小组活动。
师:描好了吗?这些图形就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师:下面请各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想把这些图形怎样分?按什么分?以组为单位交流各组分类的过程和结果,老师巡查指导。
生1:这些图形是从长方体上画下来的,那些图形是从下方体上画下来的。
生2:这些图形两角对折时图形不重合,那些图形两角对折时正好能重合。
……师:这些图形大家分得都很好,你能为它们起个名字吗?生1:这组长长方方的图形叫长方形。
(贴图并板书)生2:这组正正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并能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欢迎!(出示动画“认识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师: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图形国是什么形状的?”谁来回答?
(2)教师出示国旗图,问:国旗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举起数学课本、练习本问:数学课本、练习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先横着放,问:这张彩纸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还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教师画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4)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数一数桌上的长方形纸有几条边,用彩笔逐一勾出四条边.
(5)师用一定长来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认真观察后,问:长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吗?哪两条边一样长?哪两条边不一样长?
小结: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6)学生折纸,看看是不是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7)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
(2)教师拿出一块手绢,问:这块手绢是什么形状的?再举起地板砖、正方形电光纸,问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论大或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画成这样一个图形“□”(画正方形),这是什么形?(板书正方形)
(4)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纸比一比.
(5)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
是什么?
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6)反馈练习:
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教师归纳:长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为什么呢?这是根据长方形边的长短确定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论是大正方形还是小正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都是长方形,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后是三角形.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1、2题
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分组进行).
2.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几种图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五、布置作业:练习七第2、3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