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设计 教案
示范教案(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科举制在隋朝的产生。
3.掌握科举制在唐朝的完善及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1.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2.对科举制的评价●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法。
通过对一些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叙述,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2.诗词辅助法。
利用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兴趣。
3.讨论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一些基本能力。
比如论从史出的能力。
4.讲述法。
5.讲解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电脑2.相关图片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你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今天我们习惯上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那么,这些叫法又是怎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投影显示]图一宋《宝祐四年登科录》书影图二同学们,投影打出的是我国古代科举制的两幅图片。
图一是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的一个场景。
图二是宋朝宝祐四年登科录书影。
那么,我们提到的科举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时候创立?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三:[投影显示]同学们,上图是2003年4月17日至26日,“中国科举文化展”中最珍贵的展品。
它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状元赵秉忠殿试的试卷。
科举制度有着1300年的历史,产生过700多位状元,但保留下来状元墨迹的试卷,包括台湾省在内,全国仅此一张。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2重点难点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3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导入新课:学生答:隋朝。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师问:“我们在选拔班委和三好学生时要求很高,其中很重要一条必须成绩优良、有真才实学。
良好成绩的取得与一次次的考试是分不开的。
提到考试,我们每位同学都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
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 提出问题: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师问: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师问: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师问: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师问:你知道隋时当时录取了哪些人? 师问:“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老师补充: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学生答:文帝、炀帝。
学生答: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
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可以做官。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步入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同学们分组讨论,从三位皇帝分别在科举制完成方面做了什么贡献角度思考,完成下表
唐太宗
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
开设武举、殿试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一、唐太宗特别重视培养人才,投资校舍。增筑校舍1200间,增加生员至3260人。国学,国子学,是中国古最高学府,除此之外还有太学等,是贵族子弟学校,也有少部分平民百姓的孩子,学习优异而进入。
再下第孟郊
一夕九起嗟,梦断不到家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板书设计
科举制的创立
诞生完善
隋文帝唐太宗
隋炀帝武则天
唐玄宗
科举制影响123
备注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的优势可以与前文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做比较
唐太宗部分内容较多
照应开头孟郊的诗歌
3、有利于文学艺术发展。唐诗成为考试内容。历史上,很多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苏轼等人。
弊端:醉心科举,禁锢思想。引用范进中举或孟郊前两次不中做的诗歌。
落第孟郊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课题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创立、完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通过阅读材料,学生把握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科举制的影响,学生可从具体史实中引出结论。设置情景,学生了解诗赋成为考试内容的影响。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1.4 科举制的创立 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四、展示提升 彰 显实力:
3、科举制的影响:第三小组尝试题 材料一:进士及第的历史名人(陈子昂、王昌龄、韩愈、岑参、王维„„都是进士及第的历 愈: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应试考中进士;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经科举考试授予官 请问:有些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也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说明科举制在政治方面产生了哪 制度,使得有 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 任 A、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 材料二:科举应试者: 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继唐太 力提倡科举,武则天时,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 请问:从这些人数的变化,可以说明科举制在教育方面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的发展,士人 的风气盛行。 B、教育方面:由此可见,科举制促进了 材料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 互动:请列举材料中诗人的佳作名篇。 问题:通过朗读这些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 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 ,大大有利于 的繁 C、文学艺术:科举制促进 材料四:进士崔致远 许多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新罗著名文学家崔致远,就是唐朝时新罗 佼者。 、 都曾通过考试选官。①科 D、对国外的影响: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
教学重点 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一、视频导入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 目标尝试教学法、导学法、多媒体尝试教学法
教学难点 教具
视频导入——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
教师导学预设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二、科举制的完善
学生阅读16页课文和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
1、唐太宗怎样发展科举事业?(扩充国学规模)
2、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科举制度的最大获益者。)
6、学生阅读16页小字部分“唐玄宗处理‘曳白’者”和15页导入框“李昂羞李权”的故事,思考回答:这两件事说明科举制度讲究什么原则?(公平,真实。)
过渡讲解:因此,科举制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1、学生根据18页“动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后来唐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2、学生阅读18-19页课文,按19页“活动与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它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可以激励人们用功读书,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3、学生阅读19页“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最大最重的石头书”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读书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认真攻读儒家经书,防止传抄错误。)
目标检测
1.科举制在我国正式诞生是在()
A.隋朝B.唐朝C.明朝D.秦朝
2.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在()
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
C.唐玄宗时D.武则天
3.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和废除的年代是()
A.500多年明朝B.700多年清朝C.900多年元朝D.1300多年
4.问答题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产生的原因,掌握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
记住科举制完善的时间、人物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从科举制诞生之前的选官制度,到科举制的诞生,以及完善来完成学习任务。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进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完善的时间、人物、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点拨引导法。
2、充分利用百度搜索搜集到有关科举制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
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那么,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也许你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
下面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请把课文充分阅读一遍,包括小字内容、有关插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有何弊端?(要让学生明白: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他们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相反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做高官。
这是废除旧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的原因。
)2、隋文帝采用什么办法来选拔官员?哪位皇帝在位时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他的贡献是什么?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是什么?(学生读书记住: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诞生,其标志就是他正式设置的进士科。
作用是门第不高但有才能的人可以做官,选官的权力也集中到朝廷。
)3、科举制在哪个朝代得到了完善?最重要的两科是什么?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科举制到了唐代得到完善。
科举制的创立的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的教案
教案名称:科举制的创立
教案时间:一节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举制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掌握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3. 分析科举制的优点与缺点。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在黑板上写下“科举制的创立”,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是什么,它起源于哪个历史时期。
2. 概念解释(10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对科举制进行概念解释,并强调其起源于隋唐时期。
提示问题:
- 科举制是指什么?
- 科举制的存在目的是什么?
- 为什么科举制起源于隋唐时期?
3.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15分钟)
通过讲解和举例,介绍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提示问题:
- 科举制对于国家的治理有什么影响?
- 科举制对于社会流动性有什么作用?
- 科举制对于文化发展有何意义?
4. 讨论科举制的优缺点(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科举制的优点与缺点,并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和讨论。
提示问题:
- 科举制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好处?
- 科举制的缺点是什么?有哪些不足之处?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通过小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提示问题:
- 你对科举制的认识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 科举制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
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
1.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合作。
2. 教学资源:黑板、白板笔、教材、课件。
评价方法:
根据学生对科举制的理解程度、对科举制优点与缺点的分析能力,进行课堂表现评价。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教案标题: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1. 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掌握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3. 分析科举制对个人和社会的利弊。
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定义和特点;2. 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3. 科举制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1.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 科举制的利弊评价。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认知和兴趣,例如:“你知道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什么吗?它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教育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介绍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其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演变;2. 阐述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选拔官员、影响社会流动性、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
三、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科举制的优点和缺点展开讨论,并列出相关观点;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科举制的利弊,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科举制的影响和评价;2. 小组讨论:学生重新组成小组,就科举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3. 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2. 教师对科举制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科举制的利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2. 鼓励学生结合课堂讨论和自主阅读的资料,加深对科举制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知识讲解、讨论与分析、拓展与应用、总结与评价以及作业布置等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科举制的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其起源、发展、地位和作用,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
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辅助教学,本节课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播放与科举制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举制的实际情况;展示科举制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考试内容;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和答案,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很成功,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画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科举制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力突出重点,讲解清晰。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些被动。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多的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许,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更积极参与进来。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1)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科举制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科举制起源、发展和影响的理解。
(2)思考题:布置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思考题,如“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科举制对现代考试制度有何启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发言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和论证。
4. 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
那么是什么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我们今天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
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
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
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贡献3.小组讨论: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的教学设计(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诞生和发展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知道创新的重要性。
4、重点、难点:重点是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完善。
难点是科举制度的影响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三元”吗?涉及到古代哪一项制度吗?(引出科举制的概念),那科举制如何诞生?如何发展?又是如何考?影响又是如何的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二、科举制创立的背景1、师简述兼提问:在隋朝前期古代是怎样选拔官吏的呢?古代历朝自秦汉以来相继实行军功爵位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这些选官制度,但是贵族逐渐掌控了官吏的选拔,充分把选官权紧紧握在自己的利益集团中为自己服务,而贵族通常以选拔自己的子弟中选拔,那老师的问题来了,就是隋文帝为什么要创立科举制进行选拔人才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
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三、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一)诞生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中正的制度。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有名的是进士科(进士科是指针对时事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这一时期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4、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层层探究,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谜语和如今的考试制度的由来导入新课。
二、组织学生学习探究新知(一)出示导读提示:(1)科举制诞生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2)为科举制作出重要贡献旳人物有哪些?都有什么贡献?(3)科举制有哪些影响?(4)科举制何时被废除?(二)完成知识梳理,并在课文中划出,做出标记。
(三)效果展示,精讲点拨。
1、教师简单介绍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出自高门权贵家庭、有地方官吏和高门权贵的推荐,所以官员大多出自高门权贵的子弟中。
再由学生探究这种选官制度的弊端。
2、学生讨论:替统治者思考如何做更好,引出隋文帝及隋炀帝的创举,从而得出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由地方集中到中央,有利于统治。
3、分组展示人物贡献创立隋炀帝开始尝试分科考试隋文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开创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成进士科主考内容4、看图并联系诗句讨论: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受益者是:读书人和统治者而最大受益人是:统治者5、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位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唐朝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6、认识科举制的考试科目、试卷的题型及考试的过程。
并完成p18“动脑筋”。
(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着用儒家学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梅戏《女驸马》,并用“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
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一首诗的末句进行解说,引出科举考试这一话题。
二、明确目标:(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三、学习新课:
师: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
生:(让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
)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
叫科举制度。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隋朝)
师:现在,请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
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
师:好,×××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
一点就够了。
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
高官。
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现在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选官
方式有什么不好?
生:(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
生:(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教师归纳(见第9张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问题(幻灯片第10张)
合作探究一: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得出结论:
1高门权贵子弟——失去“无论优劣,都可做官的特权
2地方官和高们权贵——失去“选官实权”
3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凭才学做官的公平机会”
4朝廷(皇帝)——得到“集中了选官权力和真正的人才”
(二)科举制完善于唐朝
教师过渡: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唐朝时常设的考试科目
很多,最重要的是——进士、明经两科。
(教师介绍两科的内容,并以P19页
史料为证“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然后介绍进士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的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分为三组,合作学习三位关键人物为完善科举制所作的贡献。
学生活动:(分组学习,在书上勾划,派代表讲述,教师总结)
1.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2.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师生活动: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师:请看第18页“动脑筋”,请问:这种“帖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天
1. 的什么题型很相似?你认为这种题型好不好?为什么?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请看第20页“动脑筋”,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一个普通
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
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
生:(学生代表作具体介绍,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
师:(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中的一段录像)现在,请同学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生:(学生回答,教师稍作评价)
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
悦心情呢?(可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看榜文。
学生表演)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师过渡: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对我国
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
活动与探究: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
方面来分析,应该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先不要看书,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及
社会知识,联系刚学过的课堂知识,展开联想。
教师鼓励和表扬)
教师总结:阅读第19页的内容。
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条: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不止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
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了极端,形成八股取士的形式,禁锢人们思想、考试内容单一化,其不良影响十分明显。
课堂小结
老师鼓励学生争当今天的小老师,尝试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再由老师全面梳
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板书。
课后习题
一、科举制的诞生(阅读17页课文、插图和资料,完成下列题目并记住)
1. 隋文帝开始用选拔官吏。
2. 时,正式设置科,
按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 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1)。
(2)。
合作探究一:⑴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旧的选官制度呢?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
二、科举制的完善(阅读18页课文和插图,先在书上划线,然后讨论回答)
1. 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2. 、、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 唐太宗通过扩充规模发展科举事业。
4. 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
5. 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合作探究二:你认为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内容,你会怎样做?在这种规定下,你估计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合作探究三:结合第18页“动脑筋”:它类似于我们今天哪一种题型?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思考:根据20页“动脑筋”: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2. 阅读20-21页课文,按21页“活动与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 阅读21页“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最大最重的石头书”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读书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 按20页“活动与探究1”:李德裕态度如何?他的话有理吗?
5. 根据19页归纳: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