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知识培训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密知识培训讲稿
案例一:
麻痹的代价
一辆东风牌平头卡车疾速而过,后车厢被苫布包裹得严严实实。
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中年男子叫赵委,他是K 市军工企业Kw厂的保卫干部,此次奉命到南方押运一批密品,这次到南方提货,一路上马不停蹄,没机会欣赏沿途风光,吃不好、睡不香。
坐惯了办公室的他,真有点吃不消了。
司机老王盯着前方,手里握着方向盘,强打着精神。
赵委有点不放心了。
心想,现在这帮司机都是“耗子给猫做三陪——赚钱不要命”的主儿,休息叉不太好,交通肇事就是这么发生的。
他对老王说:“王师傅,你不是疲劳驾驶吧?我在保卫处这么多年。
尽强调安全了,咱们可要安全第一啊!实在累了就歇会儿”。
老王转过头看了他一眼,眼里流露出一丝不安。
他犹豫了一下说:“好,那咱们就找个地方歇一会儿。
”
看着远处闪动的灯火,两个人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两个人终于醒了,…走了几个小时后。
他们又停车休息了一次。
清晨5 点,他们在一个叫甘舵的小镇停了车。
赵委的目光呆住了。
原本用苫布裹得严严实实的车厢,顶部赫然出现了一个大窟窿,货被偷了!他动作敏捷地爬上车一看,窟窿有一米见方,一清点,缺了两箱货!苫布是被人割开的,货物显然不是颠丢的。
“军事秘密,这可是军事秘密啊!身为保卫干部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
赵委跳下车,对正在往车上爬的老王说:“不要动那个窟窿,保持原样!”赵委慢慢走到路边,缓缓地掏出手机……
远在西北的Kw厂知道密品丢失了!随后消息被迅速上报到有关部门!当地公安部门立即展开寻找和调查工作。
国家保密局责成K 市所属的G 省保密局立即调查此事。
经检查发现,Kw厂在这次押运密品的行动中,从一开始就没有严格执行密品押运的有关规定,未对密品押运采取安全保密措施。
出事原因:
第一,该厂未按密品押运的有关规定使用集装箱式货车,而只是租用普通的东风牌敞篷卡车;
第二,厂方未对押运人员进行严格的事前保密教育,有关保密事项押运人员不甚了了;
第三,押运人员保密意识淡薄,疏忽大意。
此外,该厂在事件发生后,虽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但未能严格执行泄密报告制度,没有及时向省市保密部门汇报。
面对保密部门的询问,KW厂领导追悔莫及,无言以对。
案发后Kw厂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多次组织人员沿途寻找,但机密级的国家密品却始终下落不明。
1999年底,K 市政府有关部门宣布了对该起失密案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鉴于KW 厂违反国家密品押运的有关保密规定,厂长于国林、党委书记杨福程应负领导责任,责令在全厂大会做深刻检查;负责安全、保密工作的厂长助理乔冬生对此事负有直接领导责任,撤销其厂长助理职务,同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保卫科干部赵委、侯健对此事负有直接责任,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各处罚款2000元,并将赵委、侯健调离保卫处。
保密无小事。
一时的懈怠会给国家的利益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也会使个人的前途蒙上阴影。
在有着优良保密传统的G 省重点军工企业,发生如此严重的失密案件,令人痛心。
人们不禁要问,KW厂到底丢失了什么?
案例二:
“废品”中的秘密
黄某、林某等人,都是福建沿海某地渔民。
他们原本可以通过辛勤劳动走上致富的道路。
然而,他们不务正业,梦想找到一条挣大钱、快赚钱的路子,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蛊惑和利诱下,把眼睛盯在我军事秘密上,从“废品”中发现秘密,干起了见不得人的勾当。
商人是假间谍是真
从1992年8 月开始,黄某、林某两人专门搜集我军事资料,并定期出海向台湾间谍组织输送。
他们贩卖情报的行为很快被我国家安全机关发现,于1993年上半年先后解教回家,但两人不思悔改。
找到亲戚魏某、李某,密谋出海与台湾间谍机关联络,继续提供情报换取钱财,他们还吸收了5 名亲友,形成了”家族式“犯罪集团。
从1998年至2001年2 月,他们多次赴信阳、西安、天津等地,利用我驻军及军事院校周围的废品站(点),大肆搜集我军事资料,累计78人次出海向台湾间谍机关输送情报,领取间谍活动经费20多万美元,其中绝密级X 份,机密级XX份。
秘密级文件XXX 份,
2002年3 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间谍案件进行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条款判决:被告人黄某、林某等3 人犯间谍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被告人魏某等6 人犯间谍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5年、13年、11年、10年、3 年、1 年;涉案的废品店业主也受到行政管理机关严厉的处罚。
出事原因:管理松懈“废品”泄密
部队涉密文件资料怎么会变成废品收购站(点)中的“废品”呢?办案人员调查发现,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形导致涉密资料流失:——某部机关办公楼整修以及年底文件清查时,清理出大量废旧文件资料,负责销毁的人员没有认真监销,未等燃尽就离开现场。
营区内捡废品人员拾取后卖给了废品收购点。
——少数官兵为了图方便,将自己起草的、甚至与正式文件具有同等密级的文稿,随手撕扯两下或干脆不撕扯。
就扔进废纸篓。
被清洁人员卖到了废品收购站。
——少数未经保密室登记的文件资料,长期散存在个人手中,使用无登记,移交无手续,销毁无监控。
个别官兵将文件资料带回家,调动工作或转业、复员、退休时,将个人保管的涉密资料处理给废品收购人员。
——少数单位把一些自认为没有密级的文件资料、内部教材混杂在其他废品中,一块倒进垃圾池就算处理了,被捡废品人员拾取后卖给废品收购点。
——个别官兵在地方打字复印店复印军官证、士兵证,将效果不好的复印件随手丢弃,犯罪分子拣拾后粘贴改造,编造为被策反人员的证件,以此骗取台湾间谍机关间谍活动经费。
涉案单位对造成文件资料流失负有领导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这两起案件警示我们,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必须站在讲政治、谋打赢的高度,充分认清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和责任感,为此今天我们有必要共同来进行保密知识的学习。
保密工作概述
一、了解几个概念
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秘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保密期限分别不超过30年、20年和10年,密级和保密期限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变更。
工作秘密:工作秘密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在其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
商业秘密:根据我国《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二、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三者的区别
(1)三个“秘密”的法律特征不同。
“国家秘密”的法律特征有三点:
①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事项。
②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③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有四点:
①不为公众所知悉。
②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③具有实用性。
④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工作秘密”其含义包括两点:
①除国家秘密以外的,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公开扩散的事项。
②一旦泄露会给本机关、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和损害。
(2)三个“秘密”一旦泄露危害的对象不同。
“国家秘密”一旦泄露危害的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商业秘密”一旦被侵犯,会损害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利益,严重的会危及市场秩序。
如果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一旦泄露后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那它就应该被定为国家秘密而不是商业秘密。
“工作秘密”一旦扩散或公开,会给本机关工作造成被动和损害。
(3)三个“秘密”一旦泄露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国家秘密”一旦被泄露,除了要承担行政责任外,构成犯罪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商业秘密”一旦侵犯,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要分别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或刑事责任。
“工作秘密”一旦泄露,要承担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处分。
案例三:
偶然拿到了一张带密磁盘
前日,小李到某部门,临走时需要复制一些资料,该部门的处长热情地找出一张磁盘给小李我拷贝了一份,当小李回到办公室打开磁盘时才吃惊地发现,里面竟存有该部门某秘密项目的完整方案,右上角“机密”两字赫然在目。
看来,忙碌的处长是忘记了涉密磁盘必须标明密级并不得降级使用的规定,只考虑工作而忽视了保密。
加强磁盘、u盘的管理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加强保密意识,在涉密介质上标明密级,按照相应密级的文件管理。
需要外送磁盘时最好格式化,以免保密资料外泄。
案例四:
看到了手机泄密的全过程
移动电话的使用,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方便。
然而,人们在享受高效快捷通讯的同时,殊不知它也成为一个如影随形、不知不觉的贴身问谍。
手机在向通话对方传递声音的同时,也把此声音信息和通话者周围的环境声音发送给窃听者。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涉密人员对这一事实没有清醒的认识。
不久前,我去看望一位老朋友,这位仁兄是某重要部门的负责人,正在处理一个急件,因找不到上级领导而着急,近中午时这位仁兄终于拨通了领导的手机:“喂,某某首长吗?我是某某单位的小谢,中央某某部来了一个机密件,内容是关于我所某某项目进行现场试验的安排事宜,要求下午3 点以前报到某某省总指挥部,想请示一下您的意见。
”领导如此这般地一顿指示。
终于使小谢如释重负。
事情是及时办好了,但秘密也有可能在不知不知不觉中泄漏出去了。
三、主要失泄密渠道及其防范措施
1、办公自动化泄密渠道:
①电子计算机电磁辐射泄密;
②联网(局域网、国际互联网)泄密;
③用作传播、交流或存储资料的光盘、硬盘、软盘等计算机媒体泄密;
④计算机工作人员在管理、操作、修理过程中造成的泄密;
⑤传真机、电话机、电传机、打印机、文字处理机等都存在着电磁辐射泄密。
防范措施:注意机房选址,对机房、主机加以屏蔽或对计算机安装电子干扰器。
对进口计算机要在使用前进行安全检查。
涉密计算机系统决不上网,已上网的要坚决断开,对计算机网络要加装“防火墙”等安全设备。
送出去维修前,要彻底清除涉密信息。
要加强对用作传播、交流或存储资料的光盘、硬盘、软盘等计算机媒体的审查和管理。
对秘密信息要进行加密存储和加密传输。
建立健全各项保密管理制度。
对工作人员进行审查、教育,严守保密规章制度。
2、涉外活动泄密渠道:
①涉密单位未经同意接待境外人员参观访问;
②同境外人士交往时,介绍未公开的秘密事项;
③未经批准向境外提供涉密资料;
④见利忘义,出卖党和国家秘密。
防范措施:接待境外人员的参观访问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和安排。
在参观访问中,要
从实际出发,事先规定参观的区域、路线,标明禁区。
向参观人员介绍情况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不得携带密件。
涉外人员要热爱祖国,不做有损于国格人格的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不得利用职权谋私利,出卖党和国家秘密。
3、通信泄密渠道:
①无线通信中使用的移动电话、无绳电话(子母机)、对讲机、无线电台等在传输信息时向空中发射电磁波;
②有线通信中市内电话普遍存在串音泄密、架空明线存在载波辐射泄密,在有线通信接转无线通信时容易造成空中泄密、寄生振荡辐射泄密。
防范措施:在无线和有线通信中,要采取专用电话网、地下电缆、光纤通信、模拟加密和数字加密技术(保密机)等设备来防止泄密。
特别要注意不在移动电话中谈论秘密事项。
4、文书处理泄密渠道:
①密件起草、印制过程中泄密;
②密件传阅过程中泄密;
③密件保管、销毁过程中泄密。
防范措施:密件和修改稿要按保密要求妥善处理,对于定稿的密件稿本,必须由机关的主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发。
密件印制要严格按照领导批准的发送范围和份数执行,密件印刷应在定点单位保密车间由专人进行,印制中产生的废页、印版等应及时销毁。
传阅密件必须严格限制在文件规定或领导指示的范围内,送领导同志阅读的密件,要及时收回。
密件必须放在有安全保障的库房或文件柜内保存,并有专人管理。
对于需要销毁的秘密文件,应先登记造册,经过鉴别和主管领导人批准后,在两人以上监督下销毁或送保密部门指定地点销毁,不允许向废品收购部门出售秘密文件。
5、宣传、新闻、出版泄密渠道:
有关部门和单位在采访搜集素材、撰写稿件、编审发稿等环节上把关不严,将秘密事项公开发表。
防范措施:对从事宣传报道和新闻出版工作的同志,要进行保密知识的宣传教育。
要严格执行稿件的保密审查制度,不能确定的稿件必要时可送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或保密部门审定。
6、其它泄密渠道:
①同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友、家属、子女交谈时泄密,或违反规定把秘密文件带回家中被家人传看泄密;
②在公共场所或社交活动中信口开河造成泄密;
③涉密会议未采取保密措施,会议设备无保密保障;
④出国人员未经批准将涉密文件资料携带出境;
⑤秘密信息载体被无关者知悉、获取,或在无保密保障的条件下工作而丢失、被盗。
防范措施:不在公开场所和社交活动中,不在亲友、家属、子女及其他无关人员面前谈论党和国家秘密,不将密件带回家中看。
记有秘密事项的笔记本应严格保管,用后交密件管理部门统一销毁。
不使用无保密保障的有线、无线通信和普通邮政传递党和国家秘密。
不在出国访问、考察等外事活动中携带秘密文件资料或物品,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严密的保密措施。
四、一些计算机保密技巧
1、Word文件加密码
Office97或Office2000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本身就具有密码钥匙,可以用它来方便地为文件加锁。
加锁过程为:用WORD打开要加密的文件,顺序点击“工具→选项→保存”,
对话框弹出后,分别在“打开权限密码”和“修改权限密码”下输入自己设定的密码,输入完毕后系统要求再输入一次密码做比较,两次输入密码完全一致才接受。
经过这样处理,该文件就有了特定的密码锁,只有掌握了密码的人才能打开。
2、电子邮件的加密
Outlook Express是当前最常用的电子邮件管理软件之一。
如果甲方想要让乙方发一封加密的邮件给自己,首先甲方必须发一封签名信给对方,乙方收到后将它保存在地址簿中后就可以向甲方发加密信件了。
制作签名信的过程可以通过连续点击“工具→选项→签名→新建→发送”来完成。
如果希望所有的信件均加密,连续点击“工具→选项→安全”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确认即可。
倘若仅仅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加密,邮件写完后按下“加密按钮”,加密后的邮件将出现加密图标。
3、下载一个加密助手
通过上网也可以免费下载到一个加密软件。
提供免费加密软件的网站很多,这位助手的大名叫“iProtect”。
下载后首次运行时会出现一个对话框,你必须在Password中建立并确认自己的密码,完成后将进入一个类似Windows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器结构的界面,选中要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通过点击“tool(工具栏)”下的“hide(隐藏)”,该文件即被打上黑色标记,在退出该软件的运行环境后被加密的文件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如果你想要恢复该文件成为非隐藏,重新进入iProtec的运行环境后可以找到它,再在工具栏下选择“unhide(重现)”后,该文件在Windows系统中又浮出水面了。
同理,该软件还可通过工具栏中的“Lock(加锁)”与“Unlock(卸锁)”功能为用户控制文件是否需要加锁,被加锁的文件既可选择隐藏也可放在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