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新人教版
2017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及突破: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首先采取总分总的教学方式,先在总体上对课文内容作介绍,让学生对整体结构有一个了解,再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述,通过质疑法和联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最后进行总结。
其次,利用图片或电影片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在党的各次大会上的重要发言,以此归纳邓小平的活动,来突破重点。
难点及突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姓“资”姓“社”问题和邓小平理论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说课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课复习内容是2017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单元内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的重点,它是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20世纪以来的第三次历史巨变。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从此,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因此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复习思路:除了让学生巩固复习基础知识外,还教会学生单元复习时的思路,建立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统一,提高分析材料、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本课复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作用;设立的经济特区和设立作用;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作用。
2、学生熟知每个知识点,做到点、线、面的统一,构建知识网;并通过图示和材料,进行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复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共提出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所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重点知识的突破方法是给学生充分的记忆时间,自主记忆,然后进行练习巩固、运用。
难点:建立知识网络及事件间的联系、分析材料。
教师鼓励学生回顾主干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教师通过板书和导学案展示知识网络,教师梳理知识线索;再通过材料点拨分析,得出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教师给学生时间,在课堂上能够自觉复习,巩固记忆,但对知识间的联系和理解能力还欠缺,对他们有难度。
三、说教学法教法:提纲导学法、教师讲授归纳法学法:依纲自学法,巩固练习法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邓小平领导中国实现了强国梦,开创了一条正确的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今天复习第三单元。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十课,主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从此,我国开始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和探索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程。
同时,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问题较为关注,本课内容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进而引出本课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有所了解。
但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内涵及其意义,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自豪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及其伟大成就。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发展脉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搜集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探索历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让学生了解其发展脉络。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以及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图文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涵盖图文资料、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课件。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认识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以及我国在各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2.史料教学法:运用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3.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研究教材,梳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清楚中共当代几次重大的党代会的内容过程与方法: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利用领导人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他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
1979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1980年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诞生了,欧风美雨徐徐而来,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
(二)、新课讲授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图片展示:江泽民总书记在深圳莲花山顶为邓小平塑像揭幕2、我们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2)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内涵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和成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
2.难点: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讲授法: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传授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辅助材料: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图片,如南巡讲话、加入世贸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这些事件中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特点、发展历程和优越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政策方针的理解和记忆可能存在模糊之处,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特点、发展历程和优越性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政策方针,培养学生解读史料、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特点、发展历程和优越性。
2.教学难点: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政策方针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政策方针,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优越性。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8 年级历史部编版下 教案《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单元介绍】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现在,我国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新课导入】经典回顾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生戊戌变法——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目录教学目标重难点】目录: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教学目标:1.了解掌掘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的确立。
2.掌握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的重要谈话;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理解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会议内容以及领导人重要思想和奋斗目标。
【教学过程】模块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视频:中共十二大、十三大2.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的成绩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以及制度优越性等方面的理解尚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教材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课题: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掌握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
利用教材有关邓小平南巡活动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强调他的愿望是“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教学方法】尝试“102510”教学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指导自学,整体感知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3、合作讨论,展示点评学生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各小组分别讨论上述对应题号的问题。
在讨论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中心发言人,点评人。
教师巡视学生讨论并指导。
在讨论基础上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并让学生开展点评评分,老师作适当点评。
重难点突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那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指导学生从课本45页注解寻找答案: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的主题,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从邓小平理论的提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三个方面展开,全面展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经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经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特点,以及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认识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_22
好了,今天我们主要讲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党的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是这几次代表大会,放在一起讲,难免有点乱,但我们要学会理清头绪,乱中取胜。
2.“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3.”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南巡讲话”里提出的一些观点,后来成为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的指导原则。从史学的角度看,“南巡讲话”深具文献价值,因为它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新里程碑,对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教师分析]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这个原因在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成了党员干部们的必修课。
[板书]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巡讲话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正面我们来听一听来自伟人的声音:出示小黑板(模仿邓小平的口音)
1.“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课稿)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掌握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2.教学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4.教师讲授:讲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阐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部编版)教案: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根据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四大目标导学: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时候可以运用“传递-接受”模式教学,对上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讲授新课知识内容,让学生对新课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和运用,从而达到隔一段时间复习旧知识,减轻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程度。
教材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教版2019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10课的内容,其主要讲述邓小平如何逐步成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问题,以及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本课在第三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2)清楚中共当代几次重大的党代会的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教学目标
目标1:掌握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目标2: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其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目标3:掌握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影响;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教师调用以下套卷,学生分组抢答完成本课基础知识填空:随堂训练——自学检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主学习,及时检测,夯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
1.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什么思想?
1987年党的十三大成功召开,会议有哪些主要内容?
2.我们可否用一句代表性的话来评价他?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十九大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我学到的方法我还要努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教学目标
目标1:掌握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目标2: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其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目标3:掌握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影响;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教师调用以下套卷,学生分组抢答完成本课基础知识填空:随堂训练——自学检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主学习,及时检测,夯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
1.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什么思想?
1987年党的十三大成功召开,会议有哪些主要内容?
2.我们可否用一句代表性的话来评价他?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十九大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