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讲义
光的相干与马赫曾德尔干涉
光的相干与马赫曾德尔干涉光的相干与马赫曾德尔干涉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与现象。
本文将介绍光的相干性与马赫曾德尔干涉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相关实验。
一、光的相干性光的相干性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之间存在稳定的、可观测的干涉现象。
相干性可分为时域相干和空域相干两种类型。
1. 时域相干时域相干性描述了光波在时间上的延迟关系。
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的波长、振幅和相位相似,并且它们之间的时间延迟小于相干时间,就会出现干涉现象。
相干时间是指两束光波之间的时延超过该时间后,光波将失去干涉能力。
2. 空域相干空域相干性描述了光波在空间上的自相关性。
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的传播方向相近,并且存在一定的相干面积,就会出现干涉现象。
相干面积是指两束光波之间的角度超过该面积后,光波将失去干涉能力。
二、马赫曾德尔干涉马赫曾德尔干涉是一种常见的干涉实验方法,用于测量薄膜的厚度、折射率以及其他光学参数。
该实验基于光的干涉原理,通过将光波分成两束,再将它们重新合并,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来研究光的相干性。
马赫曾德尔干涉可分为反射型和透射型两种方式。
其中,反射型马赫曾德尔干涉使用镜面反射产生干涉,适用于表面反射率较高的材料。
而透射型马赫曾德尔干涉则使用透明材料中光的折射和反射产生干涉,适用于透明材料的厚度和折射率测量。
三、马赫曾德尔干涉的实验应用1. 测量薄膜的厚度马赫曾德尔干涉可用于测量薄膜的厚度。
当光波通过薄膜时,由于不同厚度的薄膜对相干光的干涉产生不同的干涉条纹,通过观察和分析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确定薄膜的厚度。
2. 测量折射率马赫曾德尔干涉还可以用于测量材料的折射率。
通过改变光源的波长或改变测量介质的厚度,并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求解出材料的折射率。
3. 制造光栅利用马赫曾德尔干涉的原理,可以制造具有特定光学性质的光栅结构。
通过控制光源的波长、入射角度和光栅的间距,可以得到满足特定需求的光栅。
结论光的相干性与马赫曾德尔干涉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和现象。
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讲义
马赫曾德干涉仪马赫——曾德干涉仪。
马赫——曾德干涉仪(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和光子学器件,广泛应用于干涉计量、光通信等领域;它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被广泛用作传感器和光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1.掌握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原理和结构;2. 组装并调节马赫曾德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
3. 学会调节两束相干光的干涉;二、实验原理与仪器He-Ne 激光器、平面反射镜1和平面反射镜2 、分束器、合束器、扩束滤波准直系统、可变光阑、光强衰减片、白屏。
图1 实验装置及光路图图1为马赫曾德的实验装置图,:由He-Ne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由扩束镜(显微物镜)、针孔滤波和透镜准直后形成宽口径平面波,经可变光阑后,光斑直径变为1厘米后,再经分束器形成两路:透射光和反射光。
透射光被反射镜2反射后垂直入射到原始物平面Po上的物体上,经衍射后的物光经过合束器到达距离z=20厘米处的CCD记录面P H上。
经过分束器后的反射光作为参考光被反射镜1和合束器反射到P H面上与物光干涉产生干涉条纹,被CCD 记录下来传输到计算机中。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光学器件的共轴调节调节激光器水平,调整各器件的高度的俯仰,使其共轴。
在调节透镜时要注意反射光点重合。
2 平行光调节利用调平的激光器,通过调节扩束准直系统,得到平行光。
加入可变光阑,使平行光中心通过光阑的中心。
通过针孔滤波和透镜准直获得宽口径平面波后搭建MZ干涉仪,保证两束光在合束器后完全重合并产生平行直条纹的干涉图样。
3.首先在激光束的传播方法放置分束器,将He-Ne激光器的主光束平分得到两个分光束。
调整分束器角度,得到两条严格垂直的分光束。
在光路1中放置反射镜1,将分光束1的传播方向改变,该反射镜与分光器位于同一列螺纹孔。
反复调节反射镜的位置和反射角度,得到严格平行并且等高的两束光线。
在光路2中放置反射镜2,如果调节的方法正确,主分光束的反射光和另外一条分光束可以刚好在空间相交,该交点基本可以刚好满足严格的等过程。
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讲义
马赫曾德搞涉仪之阳早格格创做马赫——曾德搞涉仪.马赫——曾德搞涉仪(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是一种要害的光教战光子教器件,广大应用于搞涉计量、光通疑等范围;它用分振幅法爆收单光束以真止搞涉,被广大用做传感器战光调造器.一、真验手段1.掌握马赫曾德搞涉仪的本理战结构;2. 组拆并安排马赫曾德搞涉仪,瞅察搞涉条纹.3. 教会安排二束相搞光的搞涉;二、真验本理取仪器He-Ne 激光器、仄里反射镜1战仄里反射镜2、分束器、合束器、扩束滤波准曲系统、可变光阑、光强衰减片、黑屏.图1 真验拆置及光路图图1为马赫曾德的真验拆置图,:由He-Ne激光器收出的激光由扩束镜(隐微物镜)、针孔滤波战透镜准曲后产死宽心径仄里波,经可变光阑后,光斑曲径形成1厘米后,再经分束器产死二路:透射光战反射光.透射光被反射镜2反射后笔曲进射到本初物仄里Po上的物体上,经衍射后的物光通过合束器到达距离z=20厘米处的CCD记录里P H上.通太过束器后的反射光动做参照光被反射镜1战合束器反射到P H里上取物光搞涉爆收搞涉条纹,被CCD记录下去传输到估计机中.三、真验真质战步调1 光教器件的共轴安排安排激光器火仄,安排各器件的下度的俯俯,使其共轴.正在安排透镜时要注意反射光面沉合.2 仄止光安排利用调仄的激光器,通过安排扩束准曲系统,得到仄止光.加进可变光阑,使仄止光核心通过光阑的核心.通过针孔滤波战透镜准曲赢得宽心径仄里波后拆修MZ搞涉仪,包管二束光正在合束器后真足沉合并爆收仄止曲条纹的搞涉图样.3.最先正在激光束的传播要收搁置分束器,将He-Ne激光器的主光束仄分得到二个分光束.安排分束器角度,得到二条庄重笔曲的分光束.正在光路1中搁置反射镜1,将分光束1的传播目标改变,该反射镜取分光器位于共一列螺纹孔.反复安排反射镜的位子战反射角度,得到庄重仄止而且等下的二束光芒.正在光路2中搁置反射镜2,如果安排的要收精确,主分光束的反射光战其余一条分光束不妨刚刚佳正在空间相接,该接面基础不妨刚刚佳谦脚庄重的等历程.4.大概安排佳分束镜战反射镜的光路,使二路光正在合束器上汇合,并出射正在黑屏上(决定光斑是可降正在各镜里核心,可用揩镜纸沉沉挡正在镜里前瞅察光斑的位子).5.牢固一路激光,丈量记录光路的少度.安排另一路光路,使那路光的少度取刚刚刚刚记下的光路普遍,牢固光路.6.将黑屏移近(起码2m),瞅察黑屏上的二个激光斑,若没有沉合,安排分束镜的统造钮,使二个光斑完好沉合.7.把黑屏移回符合瞅察的位子,细调分束镜的统造钮并瞅察黑屏上的激光搞涉局里,曲到局里最明隐为止,得到浑晰的横曲搞涉条纹.五、思索题1.如果分束器后二路光光强分歧,该当使用什么元件革新?2.马赫曾德搞涉仪战迈克我逊搞涉仪的辨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性?。
光纤马赫-曾德干涉
马赫-曾德光纤干涉实验光纤传感器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它是光纤和光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MZI)是一种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它在光纤技术中常用作相位、频率等的调制解调器。
一、实验目的1.学习光纤 马赫-曾德(Mach-Zenhder ) 干涉原理2.掌握利用马赫-泽德光纤干涉仪对压力和温度的测量。
二、实验器材OFKM-Ⅳ型多功能全光纤干涉仪,He-Ne 激光器 三、实验原理1.光纤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光纤 马赫-曾德(Mach-Zenhder ) 干涉仪结构与原理如图 1所示。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耦合器(DC1),将光束一分为二,光纤一臂为信号臂,另一臂为参考臂。
经过耦合器 DC2 进行干涉,干涉光照到探测器上,光强表达式分别为)(cos 1t B A I Φ+= (1) )(cos 2t B A I Φ-= (2)在通过对干涉信号相位的获得来推知作用在信号臂上的外界物理量的变化。
2.马赫-曾德光纤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激光束从激光器发出后经分束器分别送入长度基本相同的两条光纤, 而后将两根光纤输出端汇合在一起,产生干涉光, 从而出现了干涉条纹。
当一条光纤臂温度相对另一条光纤臂的温度发生变化时, 两条光纤中传输光的相位差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
干涉条纹的数量能反映出被测温度的变化。
光探测器接收到干涉条纹的变化信息, 并输入到适当的数据处理系统, 最后得到测量结果。
长度为 L 的光纤中传播光波的相位ΦnL k 00+Φ=Φ (3)其中0Φ 为光进入光纤前的初始相位, 0k (00/2λπ=k ,0λ为真空中波长)为传播常数, n 为光纤的折射率;L 为光纤的长度。
图1 光纤Mach-Zenhder 干涉仪原理图λπ=λπδ=∆ΦSP22λπ+=SP K I I I 2cos 00设光纤1L 温度不变,光纤2L 温度该变T ∆,则折射率n 的改变量为n ∆ ,光纤2L 长度改变量为2L ∆。
试验报告马赫曾德干涉仪
实验报告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报告马赫-曾德干涉仪2011-03-17 11:20 P.M. 班级08级物理系*班组别_1_姓名_Ayjsten_ 学号1080600*日期_ 2010.03.02 指导教师_ _【实验题目】马赫- 曾德干涉仪马赫- 曾德干涉、针孔滤波器、相干长度。
【实验目的】1.熟悉所用仪器及光路的调节,观察两束平行光的干涉现象。
2.观察全息台的稳定度。
3.通过实验考察激光的相干长度。
【实验原理】针孔滤波器激光从发出,经过各种透镜的反射折射,会产生很多杂散光,如光学元件表面本身不够平整,表面落有灰尘等,而激光的干涉性又好,元件表面的问题导致激光产生大量散射光。
针孔滤波器原理图见图?,如图所示,聚光镜汇聚光的同时还产生很多散射光,而这些散射光的光线与没有受到干扰的光束的方向不同,只有没有受到干扰的光束才能通过针孔,从而过滤掉了其他的干扰光。
针孔的直径很小,一般约,从针孔后面看,就可以把它当做一个能产生球面波接近理想的光源。
这对于光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全息工作台基本要求是工作台的稳定性要好。
振动的一般来源是地基的震动,所以必须对全息台进行减震处理。
专用全气浮工作台是最好的减震台。
简单的减震方法可用砂箱、微塑料、气垫和重的铸铁或花岗岩,并应安装一个隔离罩。
记录全息图时,室内不要通风,工作人员不要大声讲话并与工作台保持较远的距离。
如全息记录时,物光和参考光交角为B,干板中央处的干涉条纹间距为d=X /sin 9 (入为激光波长)。
如果干板以大于d/2的振幅上下震动,则明暗部分将混乱。
所以在记录全息的过程中,工作台的稳定性必须考虑。
马赫- 曾德干涉马赫- 曾德干涉是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的干涉仪。
具体光路图见下图?所示。
马赫-曾德干涉中,在分束镜2处汇聚的两路激光一般是存在一个夹角的,调整分束镜2 使夹角减小,则白屏上观察到的干涉就更明显。
由分束镜分开后的两路光路长度,要求是等长的。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原理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原理是利用两束光线在一个媒质中相互干涉的现象来验证物质中极微小的波动和振动。
在正常情况下,光会在一个波导中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然而,当两条波导靠得很近时,光会从一条波导“红杏出墙”“节外生枝”,两根波导中的光信号互相一部分跑到对方里面。
设计者有意地让两条波导多次发生这种相互干扰,构造了很多个称为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基本单元,并且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网络。
原本最左面每条波导输入端口光的亮度表示了各个输入数据值的大小,经过这种很多次光的干涉之后,各条波导内的光可能变得更亮,也可能变得更暗,经过对所有干涉仪单元都进行适当的设置,测量下整个网络最右面各个输出端口光亮度,可以获得想要的计算结果,比如输入的是某一个向量各个元素值大小,获得的是一个新向量,表示输入向量与某一个矩阵相乘后的输出结果。
这个原理是物理学和光学的基础理论,深刻影响了物理学的发展,也为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验三:集成波导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实验三:集成波导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一、实验目的:1.掌握MZI 的干涉原理2.掌握MZI 干涉仪的基本结构和仿真方法 二、实验原理:MZI 干涉原理基于两个相干单色光经过不同的光程传输后的干涉理论。
MZI 主要由前后两个3dB 定向耦合器和一个可变移相器组成。
最终使不同的两个波长分别沿两个不同的端口输出。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图1 MZI 干涉原理简图马赫-曾德干涉结构可用做光调制器,也可用做光滤波器。
1、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分光原理:设两耦合器的相位因子分别为12,ϕϕ,当干涉仪一输入端注入强度为0I (以电场强度表示为0E )光波时,可以推出两个输出端的光场强度12,I I (以电场强度分别表示为12,E E )分别为:2222110121222222201212cos ()sin(2)sin(2)sin (/2)sin ()sin(2)sin(2)cos (/2)I E E L I E E L ϕϕϕϕβϕϕϕϕβ⎡⎤==++⎣⎦⎡⎤==-+⎣⎦式中,β为传输常数;12∆=-L L L 为干涉仪两臂的长度差,它在干涉仪两臂之间引入的相位差:2/2/∆=∆=L n L C F βπυπυ。
(υ为光的频率;n 为光纤纤心的折射率:C 为真空中的光速;/=∆F C n L 为马赫一曾德干涉仪的自由程。
当构成干涉仪的两耦合器均为标准的3 dB 耦合器(即分光比为1:1)时,两耦合器的相位因子为045,可以得到干涉仪输出端的强度传输系数分别如下:[][]2111200222220011cos(2/)211cos(2/)2===-===+E I T F I E E I T F I E πυπυ 图2给出了强度传输系数随输入光频率的变化曲线:图2 马赫-曾德干涉仪强度传输系数随频率变化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两个输出端的强度传输系数正好是反相的,也就是说,当在干涉仪的一个输入端注入单一频率的光波时,调节干涉仪使一个输出端输出光强度达到最大时,则另一输出端输出光强度将达到最小。
光纤马赫-曾德干涉实验
马赫-曾德光纤干涉实验光纤传感器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它是光纤和光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MZI)是一种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它在光纤技术中常用作相位、频率等的调制解调器。
一、实验目的1.学习光纤 马赫-曾德(Mach-Zenhder ) 干涉原理2.掌握利用马赫-泽德光纤干涉仪对压力和温度的测量。
二、实验器材OFKM-Ⅳ型多功能全光纤干涉仪,He-Ne 激光器 三、实验原理1.光纤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光纤 马赫-曾德(Mach-Zenhder ) 干涉仪结构与原理如图 1所示。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耦合器(DC1),将光束一分为二,光纤一臂为信号臂,另一臂为参考臂。
经过耦合器 DC2 进行干涉,干涉光照到探测器上,光强表达式分别为)(cos 1t B A I Φ+= (1) )(cos 2t B A I Φ-= (2)在通过对干涉信号相位的获得来推知作用在信号臂上的外界物理量的变化。
2.马赫-曾德光纤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激光束从激光器发出后经分束器分别送入长度基本相同的两条光纤, 而后将两根光纤输出端汇合在一起,产生干涉光, 从而出现了干涉条纹。
当一条光纤臂温度相对另一条光纤臂的温度发生变化时, 两条光纤中传输光的相位差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
干涉条纹的数量能反映出被测温度的变化。
光探测器接收到干涉条纹的变化信息, 并输入到适当的数据处理系统, 最后得到测量结果。
长度为 L 的光纤中传播光波的相位ΦnL k 00+Φ=Φ (3)其中0Φ 为光进入光纤前的初始相位, 0k (00/2λπ=k ,0λ为真空中波长)为传播常数, n 为光纤的折射率;L 为光纤的长度。
图1 光纤Mach-Zenhder 干涉仪原理图λπ=λπδ=∆ΦSP22λπ+=SP K I I I 2cos 00设光纤1L 温度不变,光纤2L 温度该变T ∆,则折射率n 的改变量为n ∆ ,光纤2L 长度改变量为2L ∆。
马赫曾德干涉仪原理
马赫曾德干涉仪原理
马赫曾德干涉仪(Mach-Zehnder Interferer,简称MZI)是一种物理学实验装置,它可以测量光的相位差。
它由两个平行的全反射镜和两个旋转开关组成,又被称为“Mach-Zehnder开关”。
马赫曾德干涉仪原理是依靠光的相干性来实现的,即使用同一光源分别通过两个不同路径,获得两个相互等效的光束,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可以看到相位差引起的模式变化。
MZI 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一个波导,两个全反射镜和两个旋转开关组成。
当光通过马赫曾德干涉仪时,它会被分成两束,分别经过上面的两个全反射镜,然后通过下面的旋转开关,最后再经过一个全反射镜,合并到一起。
当光通过MZI时,它会根据MZI的结构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图2所示:
在MZI 中,上面全反射镜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可以改变激光束在MZI中的传播路径。
如果将两个全反射镜距离增大,则传播路径增加,激光的相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当光线经过MZI时,会出现零相位差(幅度最大)、π/2相位差(幅度最小)以及其他介于0~π/2之间的相位差(幅度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
由上图可知,当激光的
相位差为零时,会出现一个纵向的“火柴”状的圆形图案,当激光的相位差为π/2时,会出现一个横向的“火柴”状的圆形图案。
MZI 的原理可以运用到多种光学系统中,如光栅、光纤、波导等,能够实现光信号的相位检测、模式检测等功能。
它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而且可以在实际的光子电路中运用。
总而言之,马赫曾德干涉仪是一种物理学实验装置,它通过改变激光束在MZI中的传播路径来测量光的相位差。
它可以实现光信号的相位检测、模式检测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实际的光子电路中。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原理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原理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是一种光学干涉仪器,它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样品的光程差。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可以通过测量光束的相位差来分析样品的厚度、折射率以及其他光学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原理和工作原理。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基本构造由一个分束器、一个样品室和一个复合可调反射镜组成。
分束器将输入光束分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光束,一个经过样品室,另一个绕过样品室。
两束光线再次重合并进入一个探测器进行干涉信号的检测。
在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中,样品室是关键部件之一。
样品室中包含一个透明样品,光束通过样品时会受到干涉现象的影响。
光束在样品中传播时,根据样品的光程差,两条光线的相位会产生相位差。
当两个光束重新相遇时,它们会发生相位干涉,形成干涉图案。
探测器用于检测干涉信号的强度和相位。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中的光程差是通过复合可调反射镜来控制的。
这个反射镜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高反射镜,一个是半透镜。
高反射镜用来反射光线,半透镜则用来让一部分光线通过。
通过移动这个复合可调反射镜,可以调整光线的相位差,从而改变干涉图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射镜的位置或者旋转样品,来改变干涉图案的形状。
通过观察干涉图案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光程差信息。
根据不同的干涉图案,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厚度和折射率等光学性质。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也可以用于检测光学器件的性能。
在材料科学中,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也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和表面形貌。
此外,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还可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例如测量细胞的厚度和活动性。
总之,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光程差,通过改变光线的相位差来调整干涉图案的形状,从而得到样品的光学性质信息。
它在光学测量、材料研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种干涉仪具有精密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已经成为光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之一。
干涉仪马赫-曾德尔
2
§4.1.1 光电检测基本方法
二. 差动法
利用被测量与某一标准量相比较,所得差或比反映了被测量的大小。例 如,用双光路差动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
3
§4.1.1 光电检测基本方法
1.调整:
放入标准工件的尺寸,调整光楔,使φ1=φ2,使μA表读数为“0”。
2.测量:
①当工件尺寸无误差时,使φ1=φ2,光电传感器输出U无交变分量,见图。 ②当工件尺寸变小时,φ1>φ2,U=S· (φ1-φ2)· R=S·Δφ·R。 ③当工件尺寸变大时,φ1<φ2,U=S· (φ1-φ2)· R=-S· Δφ· R。 3.结论: 1〕测量值的大小决定于u 的幅值,测量值的正负决定于 u的相位. 2〕测量精度和灵敏度大 大提高.
L=N·λ/2 式中 L—待测物体的长度; λ—光的波长;N —计数器 测得的脉冲数。
12
§4.1.4 温度检测
一.工作原理
热体的温度可以通过处理其所发出的辐射能来求得。辐射高温计就是以发 射体的辐射强度和光谱成分来确定热体温度的仪表。 根据斯蒂芬-波兹曼定律。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波长从0-所 辐射的总能量为 E=T4,测出辐射能E就可以得到物体的温度T。
6
§4.1.1 光电检测基本方法
2.相位法测距
带有测距功能的望远镜是发射一束调制的脉冲激光,再接收来自于被测物 的反射光。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相位差反映了被测物的距离。设Vo和Vi 分别代表发射脉冲和接收脉冲,如图4.1.1-9所示。
7
§4.1.1 光电检测基本方法
3.频率法测速
图是测速的原理框图。在转动轮上均匀贴有反射片,光电传感器可接 收到与转速相对应的光脉冲。设m为反射片数,n为每分钟转速,则 f=nm/60=N/t,n=60N/(mt) 只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t内计数N,就可计算得到轮子的转速。
干涉仪马赫-曾德尔
折射光到达纤芯——包层界面时,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时,将发生全反 射,若包层折射率为n2,则定义为 所有> c的光线都将被限制在光纤芯中,这就是光纤导光的基本原理。 光纤的一个外特性参量是光纤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它代表 了光纤的集光能力:NA = n0sini = n1cosc = (n12-n22)2
• 双向可控硅特征曲线
双向可控硅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高压的正电 压和反电压都能使可控硅导通,只要G对T2加触发电压,正 向触发电压和反向触发电压都能使可控硅导通,但导通时 可控硅两端有压降存在,导通电流越大,压降越大,显然, 消耗的功率也大,这时,一定要采取散热措施。
1+
1-
3+
3-
26
23
三.用电子开关代替继电器
24
四.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
• 双向可控硅基本结构
双向可控硅基本结构如图所示。有两个主电极T1、T2(T2 是电位参考电极)和一个门极。它可以看成是一对反并 联的普通可控硅晶体管。图中 (a)为基本结构,(b)为双 向可控硅的符号,(c)为双向可控硅型号的部颁标准。
25
相位式测距仪采用了与上述相似的方法来测量距离,不过它所采用的测 尺不是卷尺,而是“光尺”,这把“光尺”是通过对光的强度进行调制 实现的。
10
§4.1.2 2.相位测距法
可由下式求出:
几何量检测
λ=c/f
测距用的调制光波形如图所示,若其调制频率为f,光速为c,则波长λ
由于调制光波在传播过程中其相位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设光波从A到B点 的传播过程中相位变化(又称为相位移)为φ,则由图4.1.2—5看出,φ可由 2π的倍数来表示:φ=M· 2π+Δφ=(M+Δm)2π
马赫—曾德(M—Z)光纤干涉实验
马赫—曾德(M—Z)光纤干涉实验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新时期,传感技术也进入了新阶段。
“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已被全世界所公认,因此,传感技术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倍受发达国家的重视,我国也将传感技术纳入国家重点发展项目。
传感器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的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称为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传感头(调制器)感应并转换信息,光纤只作为传输线路:另一种则是光纤本身既是传感元件,又是传输介质。
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被测的量改变了光纤的传输参数或载波光波参数,这些参数随待测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光信号的变化反映了待测物理量的变化。
以光纤取代传统马赫—曾德 (M-Z)干涉仪的空气隙,就构成了光纤型M-Z干涉仪,如图1所示。
这种干涉仪可用于制作光纤型光滤波器、光开关等多种光无源器件和传感器,在光通信、光传感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其应用前景广阔。
图1 光纤型M-Z干涉仪一、实验目的1、了解马赫—曾德M—Z干涉的原理和用途;实验操作调试M—Z干涉仪并进行性能测试。
2、了解压力传感的原理,操作光纤压力传感原理实验。
3、了解温度传感的原理,操作光纤温度传感原理实验。
二、实验仪器用具He-Ne激光器1套;光纤M-Z干涉仪1套;633nm单模光纤1根;光纤切割刀1套等。
三、M-Z干涉仪原理实验1、原理光纤型M-Z干涉仪实际上是由分束器构成。
当相干光从光纤型分束器的输入端输入后,在分束器输出端的两根长度基本相同的单模光纤会合处产生干涉,形成干涉场。
干涉场的光强分布(干涉条纹)与输出端两光纤的夹角及光程差相关.令夹角固定,那么外界因素改变的光程差直接和干涉场的光强分布(干涉条纹)相对应。
2、实验操作(1)按图2所示仔细将光耦合进光纤分束器的输入端,此时可用光能量指示仪监测,固定好位置;精心调试分束器输出端两根光纤的相对位置,使其在会合处产生干涉条纹。
(2)固定调试好的相对位置,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干涉仪马赫-曾德尔PPT文档共54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讲义
马赫曾德干涉仪马赫——曾德干涉仪.马赫——曾德干涉仪(Mach—Zehnder;inter—ferometer)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和光子学器件,广泛应用于干涉计量、光通信等领域;它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被广泛用作传感器和光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1.掌握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原理和结构;2。
组装并调节马赫曾德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
3. 学会调节两束相干光的干涉;二、实验原理与仪器He-Ne 激光器、平面反射镜1和平面反射镜2 、分束器、合束器、扩束滤波准直系统、可变光阑、光强衰减片、白屏.图1 实验装置及光路图图1为马赫曾德的实验装置图,:由He—Ne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由扩束镜(显微物镜)、针孔滤波和透镜准直后形成宽口径平面波,经可变光阑后,光斑直径变为1厘米后,再经分束器形成两路:透射光和反射光.透射光被反射镜2反射后垂直入射到原始物平面Po上的物体上,经衍射后的物光经过合束器到达距离z=20厘米处的CCD记录面P H上。
经过分束器后的反射光作为参考光被反射镜1和合束器反射到P H面上与物光干涉产生干涉条纹,被CCD记录下来传输到计算机中.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光学器件的共轴调节调节激光器水平,调整各器件的高度的俯仰,使其共轴。
在调节透镜时要注意反射光点重合。
2 平行光调节利用调平的激光器,通过调节扩束准直系统,得到平行光。
加入可变光阑,使平行光中心通过光阑的中心。
通过针孔滤波和透镜准直获得宽口径平面波后搭建MZ干涉仪,保证两束光在合束器后完全重合并产生平行直条纹的干涉图样.3.首先在激光束的传播方法放置分束器,将He-Ne激光器的主光束平分得到两个分光束。
调整分束器角度,得到两条严格垂直的分光束。
在光路1中放置反射镜1,将分光束1的传播方向改变,该反射镜与分光器位于同一列螺纹孔。
反复调节反射镜的位置和反射角度,得到严格平行并且等高的两束光线。
在光路2中放置反射镜2,如果调节的方法正确,主分光束的反射光和另外一条分光束可以刚好在空间相交,该交点基本可以刚好满足严格的等过程。
实验-马赫曾德
-、实验十三双光纤Mach-Zehnder干涉传感实验本实验采用双光纤技术,一方面通过双光纤分光路干涉,构成光纤Mach-Zehnder干涉传感测量系统;另一方面,在双光纤的出射端,构成杨氏双孔干涉系统。
通过本实验,可对光纤干涉相位调制的物理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同时,借助于双光纤杨氏空间干涉系统,可研究干涉条纹的空间分布等相关特性。
此外,借助于光纤双光路的光程调制器,可获得光相位的一些具体调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1.掌握基于双光纤干涉的基本原理;2.重点了解采用光纤形成光路的马赫-曾德(Mach-Zehnder)干涉系统中,光纤光程变化对条纹移动的影响;3.简要了解基于双光纤干涉的马赫-曾德(Mach-Zehnder)干涉测温以及应变测量等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1.光纤杨氏干涉英国物理学家杨(T.Yong),最初所做的干涉实验如图13-1所示。
图13-1 双孔杨氏干涉实验用强光照射针孔S,以它作为点光源发射平面波。
在离S一定距离处放置另外两个小针孔S1和S2,它们从由S发出的球形波阵面上分离出两个很小的部分作为相干光源,由这两个小孔发出的光波在空间相遇的区域内会产生干涉现象。
因为针孔S、S1、S2很小,所以产生的干涉条纹图样很弱,不易观察。
后来采用狭缝代替针孔,得到了同样形状但明亮得多的干涉图样。
然而,有人认为无论是双孔干涉还是双缝干涉产生的干涉图样可能是由于光经过孔或缝的边缘时发生的复杂变化,而不是真正的干涉,后来菲涅耳做了双棱镜干涉实验,使人们确信光存在干涉性。
本实验采用光纤作为产生相干光的光源来实现双孔干涉(如图13-2所示),可以获得非常明亮的、条纹间距很宽的干涉图样。
该干涉条纹用眼睛在毛玻璃上能清晰地观察到。
图13-2 双光纤杨氏干涉实验装置2.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两光纤所构成的光路受到干扰时,会导致空间干涉条纹的移动。
因此,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构成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赫曾德干涉仪
马赫——曾德干涉仪。
马赫——曾德干涉仪(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和光子学器件,广泛应用于干涉计量、光通信等领域;它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被广泛用作传感器和光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原理和结构;
2. 组装并调节马赫曾德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
3. 学会调节两束相干光的干涉;
二、实验原理与仪器
He-Ne 激光器、平面反射镜1和平面反射镜2 、分束器、合束器、扩束滤波准直系统、可变光阑、光强衰减片、白屏。
图1 实验装置及光路图
图1为马赫曾德的实验装置图,:由He-Ne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由扩束镜(显微物镜)、针孔滤波和透镜准直后形成宽口径平面波,经可变光阑后,光斑直径变为1厘米后,再经分束器形成两路:透射光和反射光。
透射光被反射镜2反射后垂直入射到原始物平面Po上的物体上,经衍射后的物光经过合束器到达距离z=20厘米处的CCD记录面P H上。
经过分束器后的反射光作为参考光被反射镜1和合束器反射到P H面上与物光干涉产生干涉条纹,被CCD记录下来传输到计算机中。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 光学器件的共轴调节
调节激光器水平,调整各器件的高度的俯仰,使其共轴。
在调节透镜时要注意反射光点
重合。
2 平行光调节
利用调平的激光器,通过调节扩束准直系统,得到平行光。
加入可变光阑,使平行光中心通过光阑的中心。
通过针孔滤波和透镜准直获得宽口径平面波后搭建MZ干涉仪,保证两束光在合束器后完全重合并产生平行直条纹的干涉图样。
3.首先在激光束的传播方法放置分束器,将He-Ne激光器的主光束平分得到两个分光束。
调整分束器角度,得到两条严格垂直的分光束。
在光路1中放置反射镜1,将分光束1的传播方向改变,该反射镜与分光器位于同一列螺纹孔。
反复调节反射镜的位置和反射角度,得到严格平行并且等高的两束光线。
在光路2中放置反射镜2,如果调节的方法正确,主分光束的反射光和另外一条分光束可以刚好在空间相交,该交点基本可以刚好满足严格的等过程。
4.大致调整好分束镜和反射镜的光路,使两路光在合束器上汇合,并出射在白屏上(确定光斑是否落在各镜面中心,可用擦镜纸轻轻挡在镜面前观察光斑的位置)。
5.固定一路激光,测量记录光路的长度。
调整另一路光路,使这路光的长度与刚刚记下的光路一致,固定光路。
6.将白屏移远(至少2m),观察白屏上的两个激光斑,若不重合,调节分束镜的控制钮,使两个光斑完美重合。
7.把白屏移回适合观察的位置,细调分束镜的控制钮并观察白屏上的激光干涉现象,直到现象最明显为止,得到清晰的竖直干涉条纹。
五、思考题
1.如果分束器后两路光光强不同,应该使用什么元件改善?
2.马赫曾德干涉仪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