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小学行为问题指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如缺乏自律、不守纪律、玩闹、捣乱、欺负同学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关系和教育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孩子在家里没有接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父母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家教观念,孩子往往会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其次,学校的教育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

如果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力,对行为问题的发现和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漠然的,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三,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小学行为问题成因的一个方面。

学生个性、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情感状态等因素都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活泼、好动,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羞涩,这些不同的性格特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针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教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强家庭教育力度。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怎样的操行,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建立起严格的家教观念,时时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

学校应该做好行为问题学生的足迹分析,按照分析结果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时加强师生交流,互相倾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归属感,做到自律。

3.教师要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中找到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制定合理的管教措施,并做好跟踪教育。

4.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倡导谦虚、勤奋、守纪律、文明的行为标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纪律意识,鼓励学生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总之,小学行为问题的存在是很普遍的,但是只要从多方面分析原因,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就能逐步消除不良行为,积极树立健康向上的风气,在校园里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研究报告宜章县城关完小:刘泽平摘要:由于我国现有的升学考试制度,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要求,以及多元文化涌入校园,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

因此,我校课题组从问题学生的具体表现分析,对问题学生进行了分类,分析出了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初步探索出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形成有效的转化问题学生的经验措施,使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充满自信、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学生。

【关键词】:问题学生、类型、成因、转化对策。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1、现有的升学制度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让学生承受过重压力,成为了问题学生,呼唤我们必须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

单纯的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阴影,高考落榜让学生一蹶不振,甚至跳楼;父母“望子成龙”过分地施压,让孩子不堪重负,最后刺杀自己的父母的教诲也有不少,这些足以表明孩子的心理存在问题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问题并不是初中、高中才有的,作为小学教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对这类学生进行关注教育。

2、培养新世纪人才,培养全面、健全的人才,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给人们提供一种复杂得多的生活方式。

这种复杂的生活方式要求未来的一代具有比现在一代更加高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具有更加灵活的心理调节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多方面的去研究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成为健康、健全的人,能成为一位品行端正、思想健康的新世纪人才。

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3、目前的学生现状呼唤我们重视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和引导。

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把孩子当做心肝宝贝,一种“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想做什么总是有人帮忙,什么都是无所谓的状态,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经受不了任何挫折。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江山市上余镇上余中心小学徐艳秋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社会,每一项竞争实际上都是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的竞争。

因此,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的三要素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而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观点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权威主义”、“精英主义”的价值观,造成“学困生”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得以有效保障。

长期以来,一些“学困生”被忽视了,许多教师对他们鄙视,甚至认为他们是包袱,总是“怨天忧人”、“自叹命苦”,而没有去关注他们,去发现他们自身存在的巨大潜能,没有找准最根本的原因和应对的策略,任由他们一步步落后下去,使得广大“潜能生”最终成为了“无能生”,而不是“显能生”。

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彻底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在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农村小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顺应学生家长的口味,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教师和家长甚至急功近利,对学生或子女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恐惧、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成为“学困生”。

中高年级此种现象照样出现,新的“学困生”又不断产生。

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等进行研究。

3、质量立校,提升学校形象的需要。

我校离城区不远,学生流失现象严重,重视教育的家长一般选择让孩子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本地就读的学生家长则忙于进城赚钱,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造成了孩子对学习的不重视。

还有,因为我校师资队伍老龄化,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只注重考试的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只重视打“时间仗”、“题海仗”,作业负担过重,致使抄作业、拖拉作业现象比比皆是。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始终处于初中毕业生平均水平以下,我校有近20%的学生在文化课基础、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个性心理、道德品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与同龄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与社会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没有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很难走出困境。

有资料记载:“那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问题的学生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最常见的问题如:学习问题(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讲,迷恋网络,厌学等),心理问题(自闭,退缩,自卑,攻击行为,亲子冲突等),品行问题,行为问题(打架,骂人,不遵守纪律等)。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思考能否探索出“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问题学生”转化工作,这就是我们提出该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价值和创新之处1.意义:我校近几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学校的办学成绩显著,在松原市职高中名列之首,我们已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它有着满腔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用温暖的目光去注视这个弱势群体,学生内心深处受到震动而感到不安。

为此我们实施“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希望给他们更多的帮助。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不是如何"教"好学生,而是如何"教好"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不同年段和班级状况还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对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简单的批评教育,而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机械的补课,而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同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从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出发,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能力培养。

《小学学困生生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生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生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作者:扎西旦增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8期一、课题研究背景“后进生”这一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

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社会原因:我校位于山南市区,学生有一部分是农民进城打工,将子女带进城就读,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

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开展关于“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1、“学生学习困难”的涵义所谓学生学习困难是指目前一些智力正常或超常儿童在某个科目或某类科目方面获得或应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上,有一个甚至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或困难,未能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给予补充和矫治的学生。

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在这里我们仅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来探究其原因。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是在气质、创造力、观察力、意志力、处理难题能力、考试焦虑度和心理健康等个性因素上有较大缺陷。

新时期高校“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及帮扶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及帮扶对策研究
本 文从 现 阶段 高校 “问题 学 生” 的表 现 类型 出发 , 对 性地 分 析 了其形 成原 因, 针 并探讨 了相 应 的帮扶 对策 。
关键词 : 高校 ; 问题学生 ; 帮扶
中图分 类号 : 555 G 2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42 8 (0 1 O —40 17 -8 5 2 1 )34 —4 象 。具体 表现 为思 想叛 逆 、 散 , 服管 教 , 涣 不 没有 明
来严 重损失 , 因此需 要重 点教 育 和帮扶 。
3 .经 济 困难 型
及 状 态
“ 问题 学生 ” 的统 一 表 现 为 在 某 个 或 者多 个 方 面无法 达 到正 常 的社 会 评 价标 准 , 者 学 校 教 育 、 或 教学要 求 , 已经对 个人 发展 , 至 班级 、 甚 学校 带来 消
极 影 响。具 体分 为 以下几 种类 型 :
1 .思想涣散 、 不思进 取 型
因家庭 经 济 困难 产 生 的“ 问题 学 生 ” 一 个特 是 殊群 体 。在 高 校 中 , 济 困难 学 生 很 多 , 是 由此 经 但
根 据调查 , 问题 学 生 ” , 类 学 生 占相 当大 “ 中 该 比例 , 男 生 居 多 , 人 眼 中典 型 的 “ 孩 子 ” 且 常 坏 形
现为 自闭 、 严 重 的焦 虑 或强 迫 、 习 困难 、 至更 较 学 甚

现 阶段高校“ 问题 学生 ’ ’ 的表现 类型
为严 重 的精 神 疾 病 。 由于 这类 学生 存 在 较 严 重 的 隐患 , 因此 往 往 是 学 生 管 理 工 作 中最 令 人 头 疼 的 “ 问题 学 生 ” 如 若 疏 忽 , 能 产 生 无 法 挽 回 的后 , 可 果, 学生工 作带 来 被 动 影 响 , 给学 生 本 人 及 家庭 带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1. 引言问题学生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常见。

问题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逃学、迟到早退、不服从、冷漠等等。

教师和家长都感到困惑和苦恼。

问题学生的产生和存在,既对学生自身成长发展造成影响,也对班级和校园环境危害。

因而,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和寻求转化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2. 问题学生的成因2.1 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

一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足够的父母关爱和支持,或是从家暴、离异、亲人离世等事件中受到创伤,导致自我认知及人际关系的不健康发展,可能会出现问题行为。

2.2 学校因素学校作为学生重要的成长场所,也为问题学生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条件。

班级氛围的不良、学习压力过大、教学质量欠佳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

另外,一些学生在校内遭受到诸如欺凌、歧视等不公正待遇,也可能导致其产生问题行为。

2.3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问题学生最为基础的因素。

身体和心理问题,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躁郁症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

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等,也对问题行为有影响。

3. 转化策略3.1 家庭教育策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堂,家庭教育中的“初心教育”和“情感教育”等是孩子成长的优质土壤。

为了减少家庭因素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家长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增加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孩子内心状况,为孩子提供正确引导,增强孩子自尊心和责任感。

3.2 学校管理策略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防御能力。

学校管理者也应加强对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班级归属感和紧密程度。

此外,学校也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洞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和问题解决方案。

3.3 个人心理调节策略学生个人应通过自我管理和行为调节策略,积极面对问题行为,并寻求解决方案。

学生可通过增加自我控制意识,建立自身信心,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来克服问题行为。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大家都要写毕业设计,一般我们做毕业设计前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如何把开题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篇1一、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策略。

2、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学习困难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农村小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学困生”转化对策,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的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对当地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在国内外早已有研究、探讨和论述,但是仅限于从学术界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校长、班主任一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视角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揭示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

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

专题二十品德养成辅导与问题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转化/学习评价作业要求:题目: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要求提示:选取一类或一个你熟悉的问题学生,分析成因,提出你自己的教育转化策略,并依据自己当前掌握的相关知识适当论证这些策略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留作自己今后学习和实践的参考。

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一.“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他的产生与其生活的外在环境息息相关。

1.从家庭因素寻找对策。

2.从学校教育寻找对策。

3.从社会问题寻找对策。

4.从多种外在诱因寻找对策。

二.是从内在心理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1.针对不良心理结构寻找对策。

2.针对自卑心理寻找对策。

3.针对心理障碍寻找对策。

4.针对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寻找对策。

5.针对学习困难进行分析寻找对策。

三.是从个案分析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是经验总结中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1.帮扶指导方面。

2.谈心说教方面。

3.契机策略方面。

4.全面总结方面。

五.是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1.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学生。

2.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

3.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合理评价问题学生,注重评价的艺术。

4.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启发问题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5.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使问题学生自我转化。

六.对问题学生研究的反思“四忌”是:“一忌”翻旧帐。

“二忌”冷漠处之,对问题学生缺乏热情。

“三忌”宽严失度。

“四忌”忽略问题学生的潜力,只克其短未扬其长。

“三进、三出、一跟踪”。

“三进”即:走进班级,走进宿舍,走进学生“;三出”即: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从学生出发“;一跟踪”即:持续跟踪,建立问题学生动态跟踪档案。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完中,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了不少问题学生,其中以留守儿童居多。

现从关爱生命的视角,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转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问题成因1.学校教育。

问题学生的产生,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普通中学,基础教育改革依然困难重重,阻力很大。

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仍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主要标准。

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使得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他们把学生从小就固定在“功利场”中,把他们引向一切为个人的、物质的、现实的功利去拼命奋斗的道路。

学校被迫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望升入高质量学校、提高本校声誉的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忽视了学业一般和较差的学生。

部分学业困难的学生甚至还会遭到老师的歧视,自愿或不自愿地中途退学。

他们丝毫没有愉快接受教育的体验,对学校失去感情,对学习失去兴趣。

2.家庭教育。

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普通中学问题型学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孩子心灵的第一位老师。

凡是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将给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感染和熏陶下,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方面都很优秀。

而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或处于问题家庭中的学生,则多出现成绩不好、心理障碍、不良品行等问题。

有研究指出,父母情绪低沉、抑郁,其子女也易于焦虑,害怕现实。

父母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要求,容易造成学生精神负担过重而导致神经衰弱。

当今的许多家长常常忽视家庭教育或没有正确运用家庭教育这一途径对孩子进行教育。

3.社会影响。

“学校十年功,社会一分钟”,说明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无可奈何之情。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日益突出,与之相适应的大众文化和传媒也随之表现为多样与多元,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处于成长中的学生,他们的判断力、控制力和选择力往往都很有限,很难抵制不良文化的诱惑,目前存在的狭隘、抑郁、怯懦自卑、消极颓废、对立破坏等,其原因都与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分析

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分析

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分析在一个班集体里,最让教师伤脑筋、费精力的不是多数普通学生,而是少数问题学生。

本文试图探讨这些少数特殊学生背后的原因。

并就转化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标签:问题学生;原因:转化路径“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偏差的学生。

常常表现为厌学、迷恋网吧、顶撞老师、撒谎、抽烟、喝酒、谈恋爱,甚至打架滋事、偷盗、敲诈钱财。

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被排斥为“异类”。

其实,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

一、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1不当的家庭教育难辞其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对正在成长的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家长的心理也受到扭曲,甚至于集丑习陋习于一身。

种种不良行为,无不是在往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泼墨”,“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又怎么能不出问题呢?2学校教育的缺陷。

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化形式,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的教育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像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的目标,放在一个学生身上-难免会出现教育的疏漏和情感施予的不均匀,导致个别学生思想的失误不能得到及时的校正。

而成为“问题学生”。

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等,但实际教学中,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

不仅限制了教师,而且使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无人关怀、少人疼爱的氛围中,逐渐失去了对学校生活的兴趣。

当他们把学校当作“牢笼”的时候,校园之外的场所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的乐园。

于是他们放弃自己厌恶学习。

这样。

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这些学生就成了“问题学生”。

3青春期的特殊时间阶段青春期的年龄是最危险的。

这些学生有着太多的精力和活力。

但心理上又不成熟。

由于在学校里时时感到压抑,于是他们就到校外去寻找能对自己包容、吸纳、同情甚至给予温暖的“巢穴”,这就必然导致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失控,使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加冷漠,而学校和教师也对这些学生进一步失去了信任和信心,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求全责备,抱怨这些学生的道德水平急剧下降。

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摘要:作为一名班级的班主任,笔者问题学生的数量在逐年提高,关注问题学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以屯留县丰宜镇初级中学初中生为例,探讨问题学生的成因,通过对部分初中生的调查,以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家访等方式收集问题学生的相关资料,得出问题学生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方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师策略;家长策略;学校策略与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家长的呵护、理解和尊重。

如果教育工作者忽略对他们的个性化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就无异于对这部分学生的放弃。

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

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是学校、家庭及社会义不容辞的任务和责任。

所以,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学问题学生问题区间从调查来的数据看出,中学生有六大问题表现区间,分别为学习、品行、情感、纪律、心理、生活等。

尤其在学习方面和心理方面学生问题比较严重。

大致分析情况如下:在影响中学生问题形成的相关的因素中,学习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比较集中。

根据调查图表显示,心理方面占到23%,为56人;生活方面9%,为21人;纪律方面13%,为31人;情感方面11%,为27人;品行方面15%,为37人;学习方面29%,为68人。

在学习方面,中学生的问题主要反映在缺失学习兴趣、不良的学习习惯、不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在心理方面,问题主要反映在缺乏自信、考前焦虑、心浮气躁、受挫能力较差等。

(一)问题学生的问题类型目前对于屯留县丰宜镇初级中学,问题学生人数趋增具体分析有以下问题类型:在学习方面,问题学生的类型主要在八个方面,其中知识生疏占16%,为39人;粗心大意占11%,为27人;一做就错占14%,为33人;缺乏思路占12%,为29人;苦学无效占18%,为42人;考前焦虑占8%,为20人;动力不足占11%,为27人;基础薄弱占10%,为23人。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叙事研究报告(2)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叙事研究报告(2)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吴兴区妙西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老生常谈”中探新径我校是一个最基层的山区学校,学生数也不过500多人.这几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网络的普及,给山区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强的冲击。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孩子教育,问题学生层出不穷.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其思想理念的关键之一是:教育要以“三个代表,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由此得知,我们的教育不再是仅仅为高级学校选拔优秀学生,更要重视培养各方面合格的建设者,所以关注问题学生,让问题学生成为合格的建设者是我们当前的一个艰巨任务.目前,由于我校的办学条件、生源因素,家庭因素等,决定了我校的问题学生相对较多,严重制约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面对这些情况,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科研兴校”的号召,由校长负责,教科室主任担头,紧锣密鼓的成立了课题组,组员由骨干班主任组成,再次提出了关于问题学生转化的课题。

在问题学生的转化上,我校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探索。

在2005年,我校关于“学困生”的心理研究课题获得了市二等奖,为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次仍然确定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主要是为了探寻新形势下问题学生的特征,寻找新的解决策略;并且让老师也学习新的研究方式,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于是,我们对本次课题研究进行了质的改变,决定采用近几年兴起的叙事研究方法,希望通过老师对研究对象的亲密接触,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问题学生身上的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从而探寻出新的转化问题学生的途径。

二、问题学生的概念界定关于问题学生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问题学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较差,经常不遵守纪律,具有许多不良习惯和缺陷的学生。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学困生成因分析•学困生转化对策•学困生转化实践案例•学困生转化对策建议•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论与展望01学困生成因分析智力水平部分学困生存在智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学习动机一些学困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方法部分学困生学习方法不得当,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

要点一要点二社会压力社会对学校和学生的期望过高,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过高期望,都可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期望和教养方式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要点三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条件和资源,如缺乏学习资料、参加课外辅导等。

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有很大影响。

例如,过于严格的要求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于宽松的教育则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自律。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父母关系是否稳定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

家庭因素02学困生转化对策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为学困生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包括补习、辅导和拓展学习资源,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育对策调整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让学困生有机会与其他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心理辅导对策建立自信01通过鼓励、支持和肯定,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心理疏导02及时发现和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学习挑战。

情绪管理03教授学困生情绪管理技巧,如自我调节、沟通表达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困难。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研究报告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研究报告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研究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整个过程中的根底阶段,倘假设要从全局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那么必然要保证给予小学生良好的开展环境。

有一些小学生被看作为问题学生,这类学生普遍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也缺少活力,自身的学习能力、好奇心与求知欲都比拟低,自律性与自觉意识都比拟差。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许多外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所有的问题学生,把握这些学生的特性,用情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心智成长。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书育人与种植花草有一样的道理,要根据花草树木各自的特点施以肥料进展培育。

教师要明确学生的问题并积极因材施教,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改变、自我成长。

关键词:小学;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策略1理论综述1.1小学“问题学生〞的概念界定“问题学生〞在教育界是一个被经常提及的词语,也是使教师比拟头疼的一个群体。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问题学生〞,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会被认为是“问题学生〞呢?目前,对大多数人来说,“问题学生〞这一词语并不陌生,甚至有些人一提起这词儿就会感到头疼,尤其是班里有“问题学生〞的教师。

但对“问题学生〞如何界定,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说法简洁明了的概念来说明“。

有不少教育研究者对此进展了不懈的努力,试图概括出一个问题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性。

认为华东师X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问题学生指的是一些不服从教师管教的学生,而科教研究所的王晓春教师那么补充到:品性、学习态度与心理方面某一个层面存在问题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

倪高武教授那么认为具备一些行为问题,如打架斗殴、不交作业等的才是问题学生,还包括缺乏学习热情、不尊敬师长的学生。

凌生教师那么指出,在某个人逐渐融入社会的过程当中,因为学习能力较差所导致的性格与思维方法、意志力、自制力等能力表现不符合正常状态的学生。

关文信教授也表示附议。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指出问题学生是具备学习与个人思想品行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个人素质较差,常常做不符合自身年龄阶段的错事,损害公众利益。

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工作分析

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工作分析

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工作分析问题学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后进生,这些学生一般不求上进,思想落后,不良行为习惯较多,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逆反心理严重。

问题学生在班内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其号召力强,影响面广,产生的危害极大。

所以作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千万不能因为问题学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

一、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一)社会不良现象的腐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不健康的文艺作品的毒害也随之而来,如各种游戏厅的开放,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暴力、色情内容的侵蚀,毒害着中小学生的幼小心灵,再加上媒体上对一些人学毕业生求职的负面报道,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问的不正常交往,也催生了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失误一般来说,问题学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

部分家长是道德败坏,五毒俱全,自私自利,行为不检,对学生百般袒护,这样的家长教育的学生自私、品质恶劣、享乐思想严重,还有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忙,没时问与学生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任其自由发展,这样的学生一般孤僻、个性-占人说的子不教,父之过,深刻地说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和偏差现在我们喊着素质教育,实施着应试教育,学习成绩的高低成为了评价学生的一把利器,它造就了一批自暴自弃、随遇而安的后进生。

另外,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比如讽刺、挖苦、训斥、告状、偏爱、体罚等极人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把一部分学生推向了后进生的万丈深渊。

(四)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思想对立和消极,对家长和教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正面引导,没有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对什么事情持我行我素的态度,知错不改,甚至明知故犯,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久而久之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

二、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一)要善于挖掘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作为差生,也有他的优点,只不过在教师眼里,他们就是害群之马,我们只顾着排斥他们,没有发现他的优点。

问题学生研究报告

问题学生研究报告

问题学生研究报告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目前,在职业学校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效果如果,影响着班级的班风及至整个学校的学风,更重要的是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学生的素质对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学生违纪、违法事件屡见,问题学生带来的各种问题,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本课题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问题学生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

调查研究,我们对学校问题学生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整理,如下:经过课题组的研究,对我校的“问题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由班主任根据有关要求选出班内的“问题学生”,然后分别填好每人一张的“情况”调查表,然后根据班主任填写情况,进行现状分析、研究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以50位“问题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3名,女生5名。

通过调查摸底,我们根据“问题学生”的类型,发现一个有趣的“宝塔型”分布层次。

“厌学逃学”的所占比例为%;“扰乱秩序”的所占比例为%;“迷恋网吧”所占比例为%;“打架斗殴”所占比例为%;“不良交往”所占比例为%;“逆反行为”所占比例为%;“心理疾病”所点比例为%;早恋所占比例为%。

问题学生的形成,大多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不当所造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主阵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的影响最大。

如果家庭教育缺失,则极易使学生形成不良行为。

1.破裂的家庭所谓破裂的家庭是指父母双亡,子女无人照顾;或者父母离婚分居;或者父亲续弦。

在这种破裂的家庭中,子女们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倘再无人管教,小孩的性情更容易成为乖戾、偏狭、阴险、自私等反社会的倾向,或者忧郁、沉默、畏缩、逃避等性格,而且容易走上犯罪的途径。

2.不和睦的家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家庭生活是否和谐,是否常常吵架,都会影响子女的心理。

凡是和谐家庭中的子女,大多是天真活泼,心境愉快的;反之,父母若不和睦,终日吵吵闹闹,子女就会厌恶家庭,终日在外游荡滋事,或者养成乖僻的性格。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学生群体逐渐扩大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业压力过重1. 学习内容庞杂、课业负担沉重如今,初中和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且涉及范围广泛。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通过优异成绩才能获得成功。

这导致很多学生感到压力巨大。

2. 缺乏自主选择权当前教育体制下强化分数评价导致了针对性单一培养模式,缺少个性化课程安排和发展规划。

很多时候,学生被迫接受他人意愿而不是自己真正喜欢或适合的领域。

对策:-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咨询机构,在校内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教师也应接受相应培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 推行个性化课程设置:鼓励学校灵活设置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权。

个体差异应该得到充分尊重与发展。

二、习惯养成问题1. 网络依赖及学习环境不佳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进而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此外,在家庭或校园环境缺乏良好规范与约束时,这一问题愈加严重。

2. 缺少时间管理能力在繁忙的日程安排下,很多学生未能有效规划自己的时间。

他们常常处于拖延状态,并不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高效自主学习。

对策:- 培养健康上网意识:通过开设网络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课程增强青少年对互联网危害性的认知,并正确引导其使用互联网。

- 加强时间管理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和任务计划表,并向中小学生普及时间管理知识。

三、身心健康问题1. 缺乏运动与户外活动长时间坐在课堂内或使用电子设备,让很多学生缺乏锻炼身体和接触自然的机会。

这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

2. 睡眠不足及不规律饮食由于过多的课业压力以及沉迷终日玩耍,许多学生产生睡眠不足现象。

此外,一些学生过度依赖外卖快餐等垃圾食品,对营养摄入缺乏科学合理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研究报告宜章县城关完小:刘泽平摘要:由于我国现有的升学考试制度,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要求,以及多元文化涌入校园,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

因此,我校课题组从问题学生的具体表现分析,对问题学生进行了分类,分析出了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初步探索出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形成有效的转化问题学生的经验措施,使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充满自信、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学生。

【关键词】:问题学生、类型、成因、转化对策。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1、现有的升学制度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让学生承受过重压力,成为了问题学生,呼唤我们必须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

单纯的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阴影,高考落榜让学生一蹶不振,甚至跳楼;父母“望子成龙”过分地施压,让孩子不堪重负,最后刺杀自己的父母的教诲也有不少,这些足以表明孩子的心理存在问题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问题并不是初中、高中才有的,作为小学教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对这类学生进行关注教育。

2、培养新世纪人才,培养全面、健全的人才,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给人们提供一种复杂得多的生活方式。

这种复杂的生活方式要求未来的一代具有比现在一代更加高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具有更加灵活的心理调节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多方面的去研究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成为健康、健全的人,能成为一位品行端正、思想健康的新世纪人才。

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3、目前的学生现状呼唤我们重视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和引导。

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把孩子当做心肝宝贝,一种“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想做什么总是有人帮忙,什么都是无所谓的状态,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经受不了任何挫折。

再加上多元文化相继涌入校园,追星族、讲名牌的不良风气日益增长,加之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差,很容易就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我校要求3—6年级的班主任对班内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3-6年级问题学生人数对比统计图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从统计图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年级的上升,问题学生的人数也在急剧的上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如果这些问题若不及时纠正而任其发展,将会导致心理异常,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犯罪,同时,它也影响了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本校选择该课题的意义在于:从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入手,探索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和策略,促进问题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完整、健全的人才;引导教师探索、总结一些心理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校、教师教学育人水平。

更好地预防问题学生的形成。

二、课题的界定1、问题学生概念的界定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常规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不良,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性格孤僻,或骄横无理等。

2、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的研究是指根据问题学生的表现,利用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和途径,寻求转化的措施、策略,使有问题的学生成为一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得学生,使学生由非正常转化为正常。

三、研究理论依据本课题的研究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本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案例教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准则。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

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也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3、多元智能力理论霍华德的多元智能认为传统偏重智力商数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不但是集中在学业,还有八种智能评定一个人的成就。

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

4、行为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论认为环境能够促成或消除儿童的某种行为,儿童的行为是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

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他的这一理论为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5、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

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6、案例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该课题的案例形成提供方法指导。

四、研究目标总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预防及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育人水平。

具体目标:1、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讨论寻求解决问题学生的对策,研究如何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

2、通过研究,使有问题的学生不再有问题,树立自信,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学生。

3、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推动学校教研和科研的深入开展。

五、研究内容根据目前我校掌握的问题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问题学生进行分析成因,寻找探究出适当的对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问题学生的现状的研究。

2、问题学生的成因及类型的研究。

3、转变问题学生的策略、方法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考察等调查方式,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问题学生和形成原因,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能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3、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4、个案研究法:教师通过详尽搜集问题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5、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在研究中,要按照这四个环节去落实。

七、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6.9—2007.7)⑴、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

⑵、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⑶、有关专家对课题的论证。

⑷、确定问题学生,成立成长袋。

2、实施阶段(2007.7—2010.6)A、第一阶段2007.7—2008.7课题组拟出第一年度实施计划,确定问题学生,采用调查法、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对“问题学生”的情况作好原始记载,了解分析“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并进行实验。

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要做好记录,及时收集资料,写好第一阶段的实验总结,写好实验的案例。

通过教师的研究实验,让“问题学生”走出问题的阴影,在心理、人格、学习成绩等诸方面得到健康与发展,基本做到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遵纪守法,开朗大方。

B、第二阶段2008.7—2009、7,课题组拟出第二年度实施计划,继续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寻找制订适合“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加强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心理辅导、课程辅导,进行效果检测,作好质量分析对研究情况,转化情况予以总结归纳。

通过教师的实验,让“问题学生”完全树立自信,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改正各种不良行为,学习成绩得到较大的进步,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学生。

C、全面总结阶段2009.7—2010.6继续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收集数据、资料、总结典型、深入分析、写出研究报告,编写案例集和论文集,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结论鉴定。

八、研究措施1、针对问题学生的表现进行分类、建档,并成立问题学生子课题组,设组长自控力差违纪违规型学生:刘俊龙、张浩、付建成、杨志志、廖玉鑫、陈书武、夏志春、李智、王贤雷、姚家振、姚全林、钟逸书、吴丽飞、陈强。

网络痴迷型学生:王李强、肖海波、李萍、张振鹏、刘磊、陈涛、钟铭、李璇、陈有强、兰鹏、魏轩、罗京、李毅成、吴宇飞、欧阳涛、谭文杰。

自卑型学生:段君毅、陈青、肖发红、张科、黄哲、邓泽阳、谭锋、张雨绮、颜琪、彭雅丽。

厌学型学生:李艳林、兰朋、陈智、李玉林、廖江华、黄兴、吴俊、白永峰、王建、罗子健。

溺爱型学生:曹磊、欧阳鹏飞、黄珍、谢玉东、张小路、薛昊、吴健、费帅。

心理脆弱型学生:彭宗源、李玉婷、谭振忠、牛麦青、曹俊峰、肖丁翰、王诗杰、罗颖、姚欣利、胡桃桃。

英语口语困难型学生:陈雅婷、邓宜娟、李伯华、杨鑫、邓红杰、欧振鑫、罗子健、黄哲。

2、组织加强业务学习,学习《小学生心理学》中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并通读书沙龙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要求每一位研究老师都要有一本学习记录本,上网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做到资源共享。

3、及时做好帮教记载、访谈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好个案调查报告。

4、搞好家长学校,培养更多会教育的家长。

我校已被县、市评为示范性家长学校,正准备迎接省示范性家长学校的验收,每次家长学校都会要求班主任对家长们进行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观念的培训,这无形之中壮大了转化问题学生的队伍,也对问题学生的产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