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介绍中国及国际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该课程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及中国在这些领域中的政策和实践。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形势:介绍中国及国际政治形势的演变和发展,包括政治体制、政治事件、国际关系等。
2. 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及全球经济形势的走势和趋势,包括经济发展、贸易合作、金融市场等。
3. 安全形势:探讨中国及国际安全形势的挑战和应对,包括军事安全、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
4. 社会文化形势:介绍中国及国际社会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包括社会问题、文化交流、教育科技等。
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
同时,该课程还会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人士进行授课和分享,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领域的形势和政策。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政策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内外形势分析:该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形势进行分析,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危机、环境问题、国际关系等,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形势的发展和趋势。
2. 政策分析与制定: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各种政策的分析、评估和制定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等多学科知识来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 决策制定与管理: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决策制定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决策制定的基本原理、决策过程、决策模型等。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
4. 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社会治理的模式和机制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
5.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原理和实践,包括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保护主义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
6.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关系,包括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公共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决策制定和管理的能力,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能力。
形势与政策定义
形势与政策定义一、形势与政策的概念形势与政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根据各种客观条件和国内外发展趋势,国家和政府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总体把握和制定的对策。
形势与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内容,如外交政策、经济政策、国防政策等。
形势与政策的制定需要经过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分析,旨在为国家和政府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形势与政策的制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形势与政策能够帮助国家和政府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其次,形势与政策的制定能够对国家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决,保证国家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再次,形势与政策能够指导国家和政府在处理外交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三、形势与政策的制定流程形势与政策的制定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
首先,国家和政府需要通过广泛的调研和分析,全面了解国内外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其次,通过研究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方向。
然后,根据制定的政策目标和方向,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政策具体内容。
最后,政策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议和批准,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整个制定流程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程序,确保形势与政策具备高度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形势与政策的执行与调整形势与政策的执行和调整是形势与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确保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密切关注社会的反馈和变化动态,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和优化,确保政策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形势与政策的执行和调整是一个不断优化改进的过程,旨在实现国家的整体目标和长远发展。
五、形势与政策对个人的影响形势与政策对于个人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首先,形势与政策能够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税收政策、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等。
形势与政策报告
形势与政策报告一、形势分析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上升,对我国经济增长构成了压力。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问题也对我国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影响。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并且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潜力。
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庞大的人力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以机遇为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政策展望为了应对当前形势,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首先,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同时,我们还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
注重推动“双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外交政策在外交方面,我们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我们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深化与各国的合作。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国家形象和话语权,为国际舆论的正当性和公正性做出贡献。
四、国家安全在国家安全方面,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
我们将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防御力量的整体素质。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网络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人民的福祉。
五、民生改善在民生方面,我们将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和医疗教育改革。
我们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此外,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六、总结总的来说,当前形势严峻复杂,但同时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困难和问题,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我国当前形势与政策
我国当前形势与政策近年来,我国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和机遇。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各种问题并促进国家的发展。
一、经济形势我国的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然而,当前经济增长面临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
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使得我国的经济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改善经济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
这些政策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促进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二、社会形势我国社会保持了稳定和谐的态势,但也面临一些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城乡差距、教育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平衡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推进农村改革,扩大农民收入。
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增加社会保障覆盖面。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发展。
三、政策展望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形势和解决各种问题,我国政府将继续推进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在经济方面,政府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改革水平,减少政府干预,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动技术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在社会方面,政府将持续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推动农村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此外,政府还将继续加强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提高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我国当前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众多机遇。
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将有力地应对这些挑战并推动国家的发展。
形势与政策关系的概述
形势与政策关系的概述一形势与政策关系的概述(一)区别: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3、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总是会滞后于形势(二)联系: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3、正确的政策必须是能够反映、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政策4、政策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二分析形势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客观性本质性发展性系统性三经济形势的特点客观实在性差异性、不平衡性突发性基础性与决定性发展阶段与连续的有机统一性结构性效益性科技性四影响经济形势的主要因素1、经济体制2、经济政策3、经济规模4、产业结构5、创新6、外贸五经济形势的分析的方法宏观分析法中观分析法微观分析法数学模型方法回归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趋势外推分析方法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六科技形势的特点科技性技术性理论性应用性经济性政治性论理性社会性七科技形势分析的原则1、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原则2、科技体制保障原则3、科技经费投入原则4、科学技术研究创新原则5、科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原则6、科技道德教育原则7、技术成果的评价原则8、科学技术引进学习原则八科技形势分析的方法主要讲统计法和效益法九分析政治形势的指标1、基尼系数判断一个国家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表示占总人口一定百分比的社会成员所拥有的收入额在全部居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该系数可在0和1之间取任何值。
系数越小,分配平均程度越高,贫富悬殊越小。
低于0.2,绝对平均;在0.2~0.3表示比较平均,在0.3~0.4表示相对合理;在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在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警戒线。
2、GDP 是显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3、CPI 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4、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其实质是通过个人、家庭或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形势与政策重点
形势与政策1、形势——客观事物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2、政策——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或为完成一定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领导和管理社会的手段。
3、形势与政策的辩证关系形势既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又是检验政策的客观标准。
政策对形势具有导向作用,是促进形势发展的重要手段。
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的国情。
科学发展观•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2、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人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2)全面•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3)协调•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总结
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总结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广泛开设在高校和教育机构中的课程,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时事和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政策意识和国际视野。
以下是对该课程的总结:
1. 知晓时事:《形势与政策》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社会政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接触和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可以跟进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增强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
2. 政策分析:该课程也强调对政策的深入分析。
学生将学习如何理解政策的制定过程、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政策的评估和反思,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素质培养:《形势与政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多领域知识的涉猎和学习,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有效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国际视野:由于该课程关注国内外的形势和政策,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生将了解国际政治、全球经济和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从而增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 社会责任感:《形势与政策》课程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研究社会问题和政策挑战,学生将认识到个体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总的来说,《形势与政策》课程通过对时事和政策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政策意识和国际视野,使其具备成为自主思考者和社会参与者的能力。
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社会适应和公民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国际形势1. 经济全球化: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活动日益频繁。
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可以分享全球资源,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比如全球性经济危机、金融风险等。
2. 多极化:国际形势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多极化。
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多国之间的竞争、合作、摩擦日益增多,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3. 战争与恐怖主义:国际形势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恐怖主义、国际冲突等问题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二、国内形势1. 经济发展:国内形势的首要问题是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需要创新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国内形势的重要方面。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社会稳定。
3. 生态环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国内形势需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4. 水资源与能源:水资源和能源问题也是国内形势的重要方面。
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资源和能源的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理论知识1.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理论等。
考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等理论。
2. 政策实践:政策实践知识包括国家治理理论、国家治理实践、政策分析与制定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形势与政策知识点引言形势与政策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了解和掌握形势与政策的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形势与政策的关键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形势与政策的概念形势与政策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
形势指的是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将来发展的趋势。
而政策则是指政府或组织为了应对形势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规划。
形势与政策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了解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使个人或组织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形势与政策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把握时代脉搏和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减少风险和损失。
三、形势与政策的基本原则1. 科学性:形势评估和政策制定都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系统、客观、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2. 可操作性:政策应当具备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实际情况,能够付诸实施。
3. 灵活性:形势和政策都是动态变化的,需要具备灵活性以及对应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形势与政策研究的方法和途径1. 政府发布的相关报告和文件:政府会定期发布形势评估报告和政策文件,这些文件对于了解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非常有帮助。
2. 学术研究和专家解读:了解专家学者对形势与政策的研究成果和解读,可以获得权威和深入的见解。
3. 多方面信息搜集和分析:汇集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可以获得全景和多维度的认知。
五、形势与政策的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形势与政策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以中国近年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为例,可以看到政策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六、形势与政策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形势与政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全球化、科技发展等因素给形势与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结形势与政策是当今社会中的重要领域,了解和掌握其知识对于个人和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形式与政策的知识点
大一形式与政策的知识点形式与政策是大学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它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三个部分。
以下是大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一些知识点:一、政治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量变引起质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阶级、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基本任务和基本经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党建工作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等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和传承等-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等,释家思想的佛教教义,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等2.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和价值观教育-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培养和践行-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等3.宪法和法律基础知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主要内容等-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法律的功能和构成要素等-民事法律关系基本原则和婚姻家庭法律法规等三、形势与政策1.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周边形势-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大国关系、世界经济格局等-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内外需求等2.政策和规划-党的政策和决策:地方经济政策、农村政策、教育政策等-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十四五"规划目标、开放等3.社会问题和热点事件-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热点事件:抗击新冠疫情、产业升级等以上是大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一些知识点,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形势与政策专题》课件
民主性原则
政策制定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 体现民意,增强政策的代表性和包容 性。
系统性原则
政策制定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注重 政策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避免政策冲 突和矛盾。
实践性原则
政策制定应基于实际情况,充分考虑 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增强政策的针 对性和可操作性。
政策执行的过程与监督
政策宣传与解读
政策调整与改进的必要性
应对环境变化
随着环境的变化,原先的政策可能不再 适用,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
形势。
解决政策问题
针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解决实际问题
。
提高政策效果
通过政策调整和改进,可以优化政策 的实施方式和方法,提高政策的效果 和效益。
增强政策可持续性
通过政策调整和改进,可以增强政策 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应,避免政策的 短期行为和不可持续的后果。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01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积极应对挑战
02
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03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价值和社
会价值的统一。
THANKS
感谢观看
《形势与政策专题》ppt课件
目 录
• 形势与政策概述 • 国际形势分析 • 中国国内形势分析 • 政策制定与执行 • 形势与政策的发展趋势 • 应对策略与建议
01
形势与政策概述
形势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形势的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形势是指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它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形势与政策章节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章节知识点总结
1. 国内外经济形势
国内外经济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对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增长、外贸外汇、金融政策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
经济学知识,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2. 政治形势
政治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对于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政治学知识,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3. 外交形势
外交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际关系、国际
组织、国际安全、国际冲突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国际关系学知识,了
解国际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4. 军事形势
军事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家军事实力、
军事战略、军事安全、军事冲突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军事科学知识,
了解国家军事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5. 社会热点事件
社会热点事件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内外重大
事件、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事件学知识,了解国
内外社会热点事件的演变和趋势。
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是考研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考生应该通过系统学习,掌
握国内外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形势与政策
一、立志复兴伟业踔厉奋发前行①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②党的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③“两个确立”:(1)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2)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意义:(1)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2)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⑥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二、走好中国现代化之路①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1)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新路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分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三、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①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②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以安全为前提的发展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四、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①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和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已经取代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资本财富等,成为国际竞争至关重要的变量②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③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全方面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的环境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祖国统一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与台湾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团结广大台湾同胞,排除“台独”分裂势力干扰阻挠;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国家发展进步引领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台独”分裂势力抗拒统一不会得逞、外部势力阻碍中国完全统一必遭失败③基本方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践途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必然要求: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根本动力:团结台湾同胞共圆中国梦六、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①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特点与变化:1.经济增速大幅下滑2.通胀水平屡创新3.就业状况仍待改善4.贸易投资后劲不住5.公债高企金融动三高:高债务、高利率、高风险三低:低贸易、低投资、低增长②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风险与挑战:1.世界承受滞胀凤2.货币政策效应凸3.国际制裁影响深远4.粮食能源短缺严5.产业链供应链受阻6.经济治理任重道远③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突出:1.以新发展为世界献机2.以强担当为各国谋发展:推动更加包容、普惠、韧性的全球发展3.以练内功为未来开新局七、正确认识全球能源安全形势①1.能源市场高位震荡,能源经济困局加剧2.能源供应风险加剧,能源供需失衡②1.需要在破解能源发展不稳定因素上达成共识2.共同开辟世界能源安全发展之路: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合作;加强能源政策协调③1.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2.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3.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4.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5.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二篇)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在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期间,我深感其在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对我加深对国家形势和政治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国家形势和政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目标。
首先,学习《形势与政策》让我更加了解国家的宏观形势和政治发展。
这门课程通过讲解宏观政策、国际形势和政治经济等内容,帮助我了解和把握国家的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政府的政策举措。
这让我明白了国家政策对于个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学习《形势与政策》对于提升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阅读大量的课程材料和参加讨论,提高了自己的信息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组织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我也锻炼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习《形势与政策》还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政治是一种权力关系和利益分配的基本形式,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政治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
我明白了政治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和法律等方方面面。
这让我认识到政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总的来说,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国家的形势和政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目标。
同时,这门课程也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了我的信息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重要的是,这门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与政策定义
形势与政策是指我国对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秉承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而做出的应对政策,坚持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它也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学生包括大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经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改善知识结构,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与进程。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尖锐复杂;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矛盾凸
显时期,我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
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亟需教育和引导,特别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引导我们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开阔胸襟,立志奋斗。
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篇】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10篇】1.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之一:了解国家政策是必备技能在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了解国家政策的重要性。
国家政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
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2.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之二:学会分析形势,把握发展趋势在学习形势与政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国家政策,还需要学会分析形势,把握发展趋势。
通过对形势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问题、抓住机遇,为自己的发展找到合适的方向和路径。
3.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之三:加强自身素质提升,适应形势变化形势与政策学习不仅仅是了解政策和分析形势,还需要加强自身素质提升,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在学习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4.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之四:关注时事,增强政治敏感性学习形势与政策,我们需要关注时事,增强政治敏感性。
时事的变化往往会对国家政策产生影响,只有及时了解和掌握时事动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政策的变化。
5.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之五:培养团队意识,促进共同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学习需要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国家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6.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之六:加强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之七:培养创新精神,推动发展进步形势与政策的学习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推动发展进步。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
8. 形势与政策学习总结之八:加强跨学科学习,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在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跨学科学习,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形势与政策主题
形势与政策主题
"形势与政策"主题指的是对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该主题涉及到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导。
在形势与政策主题下,可以涵盖的具体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经济形势与政策:对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2.社会形势与政策:对社会发展趋势、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政治形势与政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据国家利益制定政治方针和政策。
4.国际形势与政策:对国际形势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国家制定对外政策和战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际地位。
5.环境形势与政策:分析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形势与政策主题是政府、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可以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形势与政策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意义重大,具有以下几点:
1. 意义引导行动:形势与政策是国家、组织和个体制定和调整行动方针和决策的重要参考。
通过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可以了解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科学制定政策来应对挑战和机遇。
2. 意义促进发展:形势与政策的意义在于提供发展的指引。
通过科学分析形势,可以确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推动国家、组织和个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3. 意义稳定社会:形势与政策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深入了解形势,制定可行的政策,可以有效应对社会动荡和危机,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意义保障安全:形势与政策的意义在于确保国家和个体的安全。
通过对形势的分析,明确威胁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障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安全。
5. 意义提升竞争力:形势与政策的意义在于提升竞争力。
通过对形势的了解,可以把握市场机遇和竞争态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提升国家、组织和个体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形势与政策的意义在于指导行动、促进发展、稳定社会、保障安全和提升竞争力,对国家、组织和个体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形势与政策
1形式: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是关于事物静态和动态、现状和趋势的统一体。
2政策:是指国家、政党等组织机构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确定的行为准则。
3国情:通常意义上指一个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条件和生存条件的总和。
4综合国力:即国家的实力,是有形和无形的结合,包括地理条件、人口、自然资源、荆棘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社会制度、政治局势等要素。
5传统安全威胁:是指以国家为主体,围绕国家间政治、经济、军事关系,运用军事力量对对方所形成的威胁。
6蚁族:是指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的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7贫富差异:只要体现在个人财产收入的差异上,大的方面也包括各地区荆棘发展的不平衡,还有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城市和乡村、不同职业群体发展的不平衡的收入分配上的差异。
8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货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9日本政治右倾化:只要是指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及其主张在政界逐渐占伤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一种政治倾向,通过美化日本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恢复靖国神社传统地位等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一股政治思潮。
一、当前中国政治形式面临的挑战1境外敌对势力分化、西化的挑战2腐败现象和和会分配不公的挑战3特殊利益划分而成的官民矛盾隐忧4民主意识上升与政改相对滞后所形成的矛盾压力二、中欧又合作又摩擦的现状背后深层的复杂原因1欧中国家把自己应对金融海啸和全球化不力所造成的矛盾转嫁到中国,为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找借口2中欧经济关心竞争性开始突破3从“中国威胁论”引伸出“中国责任论”4对华价值观外交中线回潮三、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美国将继续以高科技为龙头,推进并带动世界经济发展2继续在各国组织中起主导作用3积极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4继续想世界各地发动强劲的投资和贸易攻势,国际贸易摩擦将急剧增加四、影响中欧关系主要因素1俄极端民族主义升温,中国与俄国打交道的难度增大2俄势力范围思维抬头,有可能导致中俄在中亚发生摩擦3政治互信依然不足,外交上非协调问题依然突出4能源合作5对华军售五、中美关系发展的稳定性因素1双方共同利益扩大2玫瑰对中国的重视逐渐长期化3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六、我国应对恐怖活动的主要策略1坚定反暴力恐怖多挣的立场,坚定法对和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2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消除不安定因素3建立反暴力恐怖的快速反应体系形成反恐合力4构筑国际反恐多变机制5加强情报协作七、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中国之路1综合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结局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2一个重大方针的提出与形成3“严打”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4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5平安建设拓宽综合智力工作领域八、解决民生问题的总体思路1保障的制度化,法制化是长效机制2深化改革是根本途径3行政机制改革是关键4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表达机制5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6多方努力,形成合力九、影响东北亚局势的发展变化1朝鲜半岛原有的军事、政治对峙依然存在2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目前不仅在东亚地区保持着10万人的兵力,而且美国长期维护美日安保体制为“国家利益”3日本今后的演变是东北亚地区很大的不确定因素4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从冷战思维模式出发散布创造“中国威胁论”毫无根据的夸大中国的军事力量,制造不稳定因素阻碍国家间关系的正常发展影响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发展5历史遗留问题对东北亚各国的政治关心、经济关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李长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党的十八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提出了“三个倡导”内容:三个倡导: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人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联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
2、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详见资料P4)(1)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需要: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是个人主义,个人权利至高无上。
目的是推行政治制度,对外价值观输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是更强调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目的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因此是两种价值观的较量。
(2)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与政治认同相比,文化认同更加巩固;更加持久。
当政治认同出现危机,文化认同是避免国家分裂的重要保障(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的缺点和消极因素,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如何克服市场经济缺点?这就需要诚信与法制。
3、深刻领会“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详见资料P7)(1)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一富强是经济价值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民主是政治价值目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三文明是文化价值目标: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第四和谐是社会价值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价值准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
在当代中国,自由的根本要求: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平等在马克思主义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在我国有较为全面的公平思想体系。
法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3)价值行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爱国主义是中华名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维护国家统一,忠实于民族整体利益,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敬业:敬业根源于中华民族的勤劳精神。
勤劳是兴国立世之本,是兴家立业之宝。
弘扬敬业价值,就要尊重创造、劳动、人才和知识。
诚信:即诚实守信。
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
友善:友善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蕴涵的丰富的和合思想。
对外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走和谐发展道路。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到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善待身边人。
三、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见资料P10)(1)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原则,是基础和前提。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
(2)积极响应“三个倡导”“三个倡导”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规定。
(3)提炼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遵循的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
胡锦涛同志概括为:刻苦学习,品学兼优;敏于创新,勤于实践;全面发展,保持个性。
2、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如何做?(详见资料P10)(1)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即:刻苦学习,品学兼优。
(2)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即:敏于创新,勤于实践。
(3)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规定和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集体中发展人也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第二讲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一、什么是新型城镇化1、国际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1)城市化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工业化、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动力源、发动机;(2)大都市区已被认为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代表着当今城市化的方向(3)从城市化的布点、布局来看,都不是一开始就遍地开花,而是有先有后,呈梯度型模式;(4)从城市化的进程和速度来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成熟阶段,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5)从城市功能来看,都经历了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6)从城乡关系来看,都经历了城乡分离、城乡对立,甚至可以说是城市剥削乡村,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过程;(7)在增长方式上,都经历了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转变;(8)从城市化的机制来看,有的国家以市场机制为主,有的国家以政府干预为主。
现在所实行的一般都是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调控体系。
2、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殊国情(1)面对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少的状况,首先必须提升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进程。
(2)我国城市的行政管理范围包括农村(3)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经济特征,也是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根本标识卜。
在中国,二元经济更加复杂,更有特色。
中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增加了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4)经济体制转轨与中国城镇化。
以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经济转轨,使我们逐步提高了对城市化和城市功能、作用。
由于中国仍然处于体制转轨的过渡期,中国的城镇化也明显具有双轨、过渡的特性。
(5)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城镇化。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
因此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模式、进程和质量必然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
二、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的基本国情,对我国城镇化构成了诸多约束和挑战,也决定了中国城镇化发展必须尊重国情。
2012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出了药方,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随着城镇人口比重的上升,我们必须在城市化解各类矛盾。
同时,人口在城市集中,对社会矛盾有放大效应,加大了社会风险治理的难度。
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要建设集约型城镇“集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城镇用地的产出率。
目前,我国一般大城市土地产值每平方公里只有数亿美元不等。
城镇化发展中土地使用集约程度不高。
另外,工业用地太多,而城市人居或环境空间偏少。
3.要建设智能化城镇城市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而是人类智慧赋予其生命活力的系统。
尤其是在当前城市病蔓延的情况下,智能化建设可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
4.要丰富城镇化的“绿色”内涵“绿色”和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四个标准:“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中的“低碳”,在内涵上有交叉,但中央把它们分开讲是有政策指引的。
根据理解,“绿色”应侧重在环保,如环境优美和减少污染,而“低碳”侧重于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要节能。
5.要走“低碳”发展之路“低碳”侧重要求我国要寻求低能耗、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而低碳之路,城市首当其冲。
三、为什么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对促进我国发展有巨大意义。
粗算一下,每年2096万人进城工作或定居将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
与农村相比,全社会90%的消费发生在城镇。
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计算得出,未来10年我国城镇化释放的投资消费需求将占GDP增长值的37.15%。
世界银行认为,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同时,城镇化还有利于缓解我国城乡收入差距,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增收的贡献率高达50.3%.这主要归因于城镇化。
我国的城镇化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问题有:1、人口城镇化不彻底目前,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中包含了大量农民工。
除了农民工,我国城镇间流动人口问题日益突出。
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高,有很多是大学毕业生。
以上两个群体无法享受与本地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他们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也影响了内需的充分释放。
2.城乡用地集约程度不高多年来,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仍未改变。
但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建设粗放用地的情况仍很普遍。
3.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能源消耗偏高,环境污染严重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威胁居民健康,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水资源短缺现象突出。
4、当前城市发展模式存在弊端一些城市建设以西方发达国家现状作为参照系,要求我国城镇发展要与西方发达国家现状看齐,全然不顾这些国家在发展中所经历的辛酸历史。
城市金融风险凸显城市门槛在不断抬高,未能充分发挥出城市吸纳人口的作用。
5、百姓对城镇化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信息交流的便捷,越来越多的百姓要求同步享受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生活,这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总的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条件都在发生重大变化。
未来推进城镇化必须直面这些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四、新型城镇化道路怎么走1、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随着城镇人口增多和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落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投资将继续增加,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
(2)处理好城镇与农村的关系。
城镇在创造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要显著优于农村,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要强于农村。
即使将来我国城镇化达到较高的水平,居住在农村的人口规模仍然会相当庞大,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处理好资源环境禀赋与城市承载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