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风险管理及贷后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融资租赁公司贷后管理制度

融资租赁公司贷后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融资租赁公司贷后管理,确保公司资产安全,防范和控制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融资租赁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租赁、车辆租赁、物业租赁等。

第三条贷后管理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在租赁合同生效后,对租赁资产、承租人信用、租赁业务风险等进行跟踪、监督、控制和处置的全过程。

第二章贷后管理组织架构第四条公司设立贷后管理部门,负责贷后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协调,其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贷后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2. 监督贷后管理工作执行;3. 组织贷后检查和风险评估;4. 处理贷后管理过程中的突发事件;5. 跟踪租赁资产使用情况;6. 负责不良资产处置。

第五条贷后管理部门下设以下岗位:1. 负责人:负责贷后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2. 负责人助理:协助负责人处理贷后管理事务;3. 贷后管理专员:负责贷后日常管理工作;4. 风险评估专员:负责租赁资产风险评估;5. 不良资产处置专员:负责不良资产处置工作。

第三章贷后管理流程第六条贷后管理流程分为以下步骤:1. 租赁合同生效后,贷后管理部门对租赁资产、承租人信用进行登记;2. 定期进行贷后检查,包括租赁资产使用情况、承租人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3. 发现风险隐患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置;4. 定期对贷后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5. 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包括催收、追偿、诉讼等方式。

第七条贷后检查内容包括:1. 租赁资产的使用情况;2. 承租人的信用状况;3. 租赁合同履行情况;4. 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第八条风险评估方法:1. 信用评估:对承租人进行信用评级,根据评级结果制定贷后管理策略;2. 风险监测: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对租赁资产和承租人进行实时监测;3. 风险预警: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第四章不良资产处置第九条不良资产处置包括以下方式:1. 催收: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提醒承租人履行还款义务;2. 追偿: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3. 诉讼:通过法院判决追回欠款;4. 转让:将不良资产转让给第三方;5. 其他合法合规的处置方式。

关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工作规划

关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工作规划

关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工作规划
作为一家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工作规划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公司发展目标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工作规划的示例:
1.市场调研和业务拓展
- 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融资担保行业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 制定业务拓展计划,寻找新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 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等相关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

2.风险评估和贷后管理
- 设立专业风险评估团队,对申请融资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

- 与客户建立贷后管理机制,确保贷款还款计划的执行和监督。

3.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 不断创新融资担保产品,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 提升服务水平,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反馈,解决问题和改进服务。

4.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 建立一支高效专业的团队,通过招聘、培训和激励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 定期举办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5.信息技术支持和数字化转型
-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业务流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体验。

- 推进数字化转型,建立在线平台,简化融资担保申请和审批流程。

6.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
- 加强合规管理,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

- 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

7.公司文化和品牌建设
- 建立公司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 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上是关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一个工作规划示例,具体的工作规划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进行具体制定和实施。

《贷款后管理办法》

《贷款后管理办法》

贷款后管理办法第一节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的“贷后管理”是指贷款业务批准后到结清前以保证贷款安全回收的贷款管理过程:(一)贷后管理的主要内容:1、系统、有效地跟踪并评估在信贷调查与审批过程已识别的风险。

2、评估新的风险或其它可能影响贷款质量的变化,并采取应对措施。

3、识别潜在的察觉到的信贷风险,并研究应对方案。

(二)贷后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贷后检查、风险预警与管理、风险分类、收息收贷、客户移交、档案管理及不良贷款管理等。

第二条贷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调查谁经办、管理谁负责”的责任主体一致原则。

2、贷后管理与风险分类相结合原则。

3、贷后管理与客户开发/退出策略相结合的原则。

4、定期检查与动态跟踪相结合原则。

5、风险预警与保全资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职责分工第三条信贷部职责(一)信贷人员职责:1、负责贷款用途监管。

2、负责贷后检查。

3、负责风险预警。

4、负责贯彻落实预警客户的处理措施。

5、负责五级分类。

6、负责收回贷款。

7、负责配合不良资产的清收。

8、负责每季第二个月对上季信贷客户编写贷后调查情况汇报。

9、负责其它贷后管理工作。

(二)信贷部负责人职责:1、负责组织、督导信贷人员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对公司所有贷款客户,每年到客户所在地进行贷款检查的覆盖率不低于50%,并独立出具贷后检查报告,报信贷评审委员会审查。

3、负责对公司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结果进行初步认定。

4、负责归集信贷客户的预警信号,提交信贷评审委员会,并负责落实信贷评审委员会的处理意见。

5、负责配合银监局对个案和专项贷款业务进行的检查。

第四条信贷评审委员会职责负责审核和确认信贷部贷后检查报告,监督信贷部对预警客户风险化解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五级分类的最终认定。

第五条风险管理部及稽核部职责风险管理部负责督促信贷部定期开展贷后检查工作,以及逐步完善贷后检查报告内容,贷后检查报告内容主要为分析财务状况及非财务状况。

稽核部负责对信贷管理的相关资料进行稽核检查,稽核内容主要为信贷档案、贷款五级分类资料、贷款本息偿还凭证、贷后检查报告等。

担保公司贷后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贷后管理制度

XXXXXXXX担保公司保后管理办法一、保后检查管理(一)保后检查1、人员保后检查人员-—由业务直接负责人担任。

2、职责对客户进行保后检查,收集客户及反担保人的各种经营管理信息,分析其经营、资产结构、资产质量变化及反担保人担保能力的变化,抵(质)押物的完整性与变现能力的变化情况,形成检查报告,保后检查人员对检查报告负责。

3、形式按照风险划分指定工作计划:一类:安全类,六个月做一次调查;二类:相对安全类,三个月做一次调查;三类:风险类,一个月做一次调查;四类:重点关注类,不定时进行调查,每次调查完出具书面建议或提示;4、流程担保出具后,检查人员应对客户进行跟踪检查,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专项和常规相并重的方式,主要内容有:(1)定期检查①日常库存量检查:从担保出具之日起,每日对客户的实际库存量进行核查其是否符合担保的最低库存量要求;对提供货物抵(质)押反担保的,核实委托监管单位(如合作的专业市场、仓储库)是否按本公司的要求对客户的存货进行监管和最低库存量的控制,抵(质)押货物的置换,是否按规定进行操作.②融资用途检查:在担保出具后的10日内,对客户的融资(包括向相关银行的借款,承兑,经济合同的履行)的资金流向、用途,合同的履行是否符合原合同约定,有无挪用等情况进行专项跟踪检查。

③到期还款能力检查:在客户融资到期前一个月(其中承兑到期前十五天)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④常规(间隔期)检查:对客户及反担保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情况按一定的间隔期限(依照风险等级划分)进行跟踪检查,主要内容有:A、生产经营情况:主要产品生产技术、生产能力及原材料、产成品市场变化情况,主要业务伙伴关系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有无涉及经济纠纷、行政处罚、环保检查等事项。

B、企业管理情况:了解企业主要股东、实际经营者、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经营策略及经营方式有无变化,企业实际经营者及主要管理人员与融资银行和本公司合作态度有无变化,偿还债务的意愿有无变化。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担保业务是指金融机构或其他专业担保机构为企业、个人提供风险担保,以此促进融资活动的一种金融服务。

担保业务涉及到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了规范和管理担保业务,保护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利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一、担保准入和评估制度1.担保资格准入标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设定担保机构的注册条件和资质要求,确保身份合法、经营规范的机构才能开展担保业务。

2.担保能力评估:建立评估担保机构综合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指标体系,对担保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和分类监管,对评估结果做出相应处理。

3.风险防控体系:明确担保机构应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借款人贷前风险评估、担保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预案等。

二、担保业务操作管理制度1.客户信息管理:实行开户制度,确保登记的客户信息真实、准确,并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对客户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2.业务审查流程:建立担保业务审查的程序和流程,包括担保费率及担保额度的制定、业务办理材料的要求、担保物权的确认等。

3.合同管理:制定规范的合同模板,明确双方权益与责任,合同签署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业务操作流程:明确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包括申请和审批流程、贷后管理流程、风险预警和处置流程等,确保业务操作规范化。

5.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担保业务的内部管理和岗位职责,包括权限划分、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

三、风险管理和监督制度1.风险预警和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2.风险暴露度控制:制定风险控制指标和风险暴露度的上限,对担保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控制。

3.备付金管理:对担保业务的备付金进行专门管理,确保备付金的安全与充足,以应对突发风险和担保业务的变动。

4.监督检查与评估: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担保机构的业务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针对性地提供监管意见和建议。

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贷后管理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一环,是贷款发放后继续对客户的资金运作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减少或化解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运作的督查体系。

加强贷后管理,不仅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是增强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推动业务经营效益明显增长的需要。

随着农村信用社近几年信贷业务的迅猛发展,政策环境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境况的瞬息万变,贷后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虽然近两年各地农村信用社均加大了贷后管理的工作力度,但由于主客观尤其是主观方面原因,“重贷轻管,贷后管理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贷后管理尤其是对一些大型客户的贷后管理,仍然是目前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

现就我了解到的当前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当前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个别联社领导和少数信贷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的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对贷后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一是认为能够正常付息的企业就是经营正常的企业,而忽视贷后管理。

正是在这种观点的误导下,贷后定期检查工作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不深入贷户了解掌握当前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贷后检查表》和贷后检查报告内容千篇一律,在企业贷款档案中既无企业近期的资产负债表又无企业的对账单,敷衍塞责,流于形式。

二是部分信贷人员甚至全部依赖贷前调查,误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

但实际上企业生产经营是动态的,风险变数很多,即使在贷前调查和贷款投放时还是一个好企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企业内部法人或股东的变动都随时可能影响到贷款风险的产生。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及解决措施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及解决措施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及解决措施担保公司是担负个人或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职能的专业机构,担保公司通过有偿出借自身信用资源、防控信用风险来获取经济与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信用担保行业迅猛发展,但高速发展背后,高风险已经开始显现。

2012年以来民营担保巨头中担、华鼎、创富等深陷资金链断裂危机,四川资本大鳄“华通系”实际控制人疑似跑路,2013年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了企业破产案件346件,同比上升145.07%,破产企业债务总额达1595亿元,比2012年的243亿元增长了近6倍.发生在温州的企业破产案就有198起,超九成的担保企业关门倒闭。

截至2014年6月17日,广东省已有30多家担保公司退出融资性担保市场。

截至2013年年底,广东省共清理严重违规担保机构36家、分支机构13家。

近期,有媒体报道,国内许多担保公司没有从事正规的担保业务,而是充当起了民间借贷中间环节的角色,通过违规发行理财产品向普通市民高息揽储,然后再以高昂的价格通过民间借贷放贷给借款方,坐收其中的利差.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些担保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业务”模式,开始尝试通过P2P网贷来实现无成本、最快速的资金拆借。

担保行业多年缺乏有效监管聚集的风险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加之近年来机构增加过快、数量过多,监管基础薄弱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特别是近期相继出现的一些融资性担保机构因违规经营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事件,暴露出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偏离主业、内控机制欠缺、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等问题,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的逐渐深入,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以及担保公司行业管理的潜在风险随之出现,如何更好地发挥担保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同时又降低担保贷款的风险,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担保公司通过提供信用担保,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资信水平,增加银行对企业的信任,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可以分散和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有效提升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但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并非零风险,在实践中,由于担保公司存在虚假出资、抽逃资本金、缺乏反担保等诸多问题,极易将担保风险转嫁商业银行,加之银行主观上盲目信赖担保公司担保的保障作用,疏于管理,致使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潜藏较大风险隐患,贷款损失时有发生。

某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担保管理办法

某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担保管理办法

某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担保管理办法贷款担保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贷款担保行为,加强贷款担保管理,正确运用担保手段防范贷款风险,根据《中国人民共与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与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贷款担保,是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及分支行,下列简称信用社或者贷款社)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以保障贷款债权实现的法律行为。

第三条贷款担保管理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健全贷款担保管理制度,恰当选择担保方式,完善担保手续,规范担保合同内容,强化贷后管理,努力实现担保债权,以提高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与流淌性。

第四条信用社在办理贷款担保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金融规章与信用社有关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与诚实信用的原则,保障贷款担保具有合法性、有效性与可靠性。

贷款担保的合法性要紧是指贷款担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贷款担保的有效性要紧是指在合法性前提下贷款担保的各项手续完备;贷款担保的可靠性要紧是指所设贷款担保确有批准无须将担保基金存入信用社的除外;(三)担保责任余额清单;(四)同意提供该保证担保的书面文件。

第二十六条以保证保险为担保的,应提交下列材料:(一)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同意保险人经营保证保险产品的批文;(二)保险条款;(三)投保人已全额投保保证保险并缴清全部保费的证明文件;(四)保证保险单。

第二十七条自然人为保证人的,应提交下列材料:(一)保证人及配偶的有效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居留证件);(二)保证人的居住证明(户口簿或者近三个月房租、水、电费收据);(三)保证人财产及收入状况证明(合法、有效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单位财务或者人事部门出具的收入证明、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或者贷款社认可的其他证明材料);(四)保证人及配偶同意提供担保的书面文件;(五)贷款社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三节保证担保的调查与审查第二十八条对提供保证担保的,在贷款调查过程中应对保证人的主体资格、意思表示、授权情况、资信状况、代偿能力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一)法人、其他组织为保证人的1.主体资格情况,要紧包含保证人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营业执照号码及注册登记与年检情况,经营许可证记载及年检情况,贷款卡记载及年审情况;2.授权情况,要紧包含保证人提供保证担保是否已获必需的批文、内部决议与授权,保证人是否提供了经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审批通过的有关该担保事项的决议原件,内部决议与授权文书是否按照保证人公司章程记载的议事规则作出(公司章程未明确规定对外担保审批权限的,应视为其所有对外担保须由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3.意思表示情况,要紧包含提供本次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的意思表示是否自愿、真实;4.资信及代偿能力情况,要紧包含保证人资产状况、经营状况、银行账户资金情况,已对外提供担保金额及可担保能力, 是否有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信用记录,企业征信系统是否有不良环保信息记录,是否涉及重大的债权债务纠纷;5.印章及签字情况,要紧包含保证人公章、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代理人签字样本或者印鉴的真伪。

融资担保公司管理制度

融资担保公司管理制度

融资担保公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活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健康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活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强化内部管理,保护借款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融资担保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公司内部的基本规范,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执行。

第四条融资担保公司依法设立的机构应当设立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修订完善。

第五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第六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建立融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明确公司融资担保业务的管理程序和流程。

第七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环节。

第八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流程和权限,确保业务审批的合规性和及时性。

第九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十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激励和考核等,确保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符合公司的发展需求。

第十一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安全和保密制度等,确保业务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第十二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自律监督等,确保公司运营活动的合规和规范。

第十三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危机处理和危机公关等,应对各类突发风险事件。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十四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明确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公司管理层和业务部门。

第十五条融资担保公司的管理层应当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第十六条融资担保公司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负责审议公司重大事项和制定公司发展战略。

第十七条融资担保公司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

强化风险意识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强化风险意识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强化风险意识做好贷后管理工作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指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之后直到本息收回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

长期以来,贷后管理一直是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在信贷经营中存在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当前的贷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对此,我们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贷后管理水平。

一、强化贷后管理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贷后管理,首先要强化贷后管理意识,明确贷后管理工作内容。

一方面,要从根本上转变“重贷轻管”观念,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强贷后管理不仅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是增强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推动业务经营效益明显增长的需要。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贷后管理工作的内容不仅包括贷后检查,还包括账户监管、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贷款客户档案管理、问题贷款处理、贷款回收等内容。

要做好贷后管理,一定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这一方面,至少包括以下六点内容:一要结合内、外部监管部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贷后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贷后管理行为。

二要进一步规范贷后检查的内容和贷后检查报告的格式,按业务类型、业务品种、担保类型、五级分类结果的不同细分贷后检查的重点、方式和频度,确保贷后检查不走过场,提高贷后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潜在风险项目要加强监控,防止风险恶化。

四要研究制定自管项目的贷后管理规章制度。

五要加强贷后管理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六要建立贷后管理移交制度,明确界定责任。

做好贷后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大合规督察力度。

相关的内外部制度建立了,如果缺乏有效的合规督察,也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

因此,在业务实践中,既要严格贯彻流程控制风险的理念,完善分行业务操作流程合规性督察制度,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来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坚持定期对信贷业务部门操作流程中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察检查;又要结合总行监事会及有关部门对分行的现场检查反馈结果,深入查找问题根源,落实工作责任制,督促各部门举一反三,全面整改。

贷后管理方案(范本)

贷后管理方案(范本)

***贷款贷后管理方案***为我社营销的优质黄金客户,与我社建立信贷关系**年。

此次申请贷款**万元,期限**年,以****(担保人)(担保方式)(担保物)。

根据《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湖北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后管理指导意见》相关规定,特制订本贷后管理方案。

一、申报贷款风险评价(贷款调查报告中的风险评价)二、贷后管理目标(一)严格贷款资金用途管理,实行(受托支付、自主支付),防止贷款资金挪用。

(二)实行按月收息,确保利息收入***万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万元。

(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抓好代收代付业务),资金归社率达**%以上,日均存款余额与授信额度占比达到**%以上。

(四)加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确保我社信贷资产安全,落实分期还款计划,不出现逾期或欠息情况。

(五)贷后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三、贷后管理职责分工贷后管理主责任人***(上级审批贷款,社主任是贷后管理主责任人),主要职责:(一)组织制定贷后管理方案并负责落实。

(二)组织贷后风险监控,督促贷后管理人员按规定实施贷后管理。

(三)发生不良,制定、实施处置方案。

(四)定期向联社报告贷后管理情况。

贷后管理次责任人****,主要职责:(一)贷户监管,监管借款人资金账户往来,检查信贷资金实际用途,检查借款人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

(二)跟踪检查,落实审批内容,收集借款人信息并按月联系借款人,做好服务和关系维护。

(三)监管担保人及担保物。

(四)日常管理,及时整理、收集报表及相关贷后资料,按月对借款人进行风险分类,督促借款人按时付息及落实分期还款计划。

(五)风险预警。

撰写贷后检查报告,发现风险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告。

四、贷后管理措施(一)监管账户的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实行(受托支付、自主支付),并在贷后15日内检查贷户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发生挪用。

督促借款人严格实行按月付息和落实分期还款计划,在每月结息日前10天督促借款人及时存足还息资金,如金额不足应及时要求借款人补充。

贷后管理办法

贷后管理办法

贷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公司信贷资产质量,规范并加强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业务过程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公司相关制度,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贷款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贷后检查、本息管理、逾期催收、资产分类等操作环节。

第三条贷后管理应配备相应的贷后管理人员,建立严格的贷后管理责任制。

客户经理及相关信贷人员(贷后管理岗、审查岗)是贷后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并根据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操作形成记录。

第四条贷后管理必须坚持检查到位、及时预警、快速处理的原则。

对因贷后管理不力而导致信贷风险的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保证贷后管理效果、有效提高资产质量,对于在贷后管理的相关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的,适用尽职免责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在贷后管理的过程中执行贷后管理的角色主要包括客户经理、业务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信贷审查岗、贷后管理岗、风控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等。

(一)客户经理是贷后管理的主要执行者,负责对各自在管项目进行贷后检查、贷后调查报告的撰写、逾期催收等;(二)业务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负责对本部门在贷项目贷后管理进行指导、监督;(三)信贷审查岗负责对贷后管理相关报告进行审查,并不定期参与贷后检查,及时发现风险;(四)贷后管理岗负责对在贷项目贷后管理实施过程控制,包括但不限于贷后管理制度的起草、贷后管理的监督、逾期催收方案的制定与执行等;(五)风控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负责贷后管理的结果控制;第三章贷后检查第六条贷后检查的主要环节包括:首次检查、间隔期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客户经理应做好客户信息的收集、分析,并输出贷后检查报告。

第七条贷后检查操作流程:贷后管理岗根据《授信审批意见书》及公司贷后管理规定建立信贷项目贷后检查要求台账,递交业务部综合岗通知客户经理进行贷后检查,客户经理须在当月内完成对在管客户的贷后检查工作,并及时输出《贷后管理报告》,业务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信贷审查岗须对《贷后管理报告》进行审查并签署后续检查意见。

【管理制度)贷后管理办法

【管理制度)贷后管理办法

(管理制度)贷后管理办法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暂行办法2007-08-0311:08:38作者:来源:本站浏览次数:2178文字大小:【大】【中】【小】第壹章总则第壹条为规范和加强信贷业务发生后的管理(以下简称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提高运营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至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

包括贷后检查、风险监管和预警、本息回收、贷款展期、借新仍旧、不良贷款管理、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坚持职责明确、检查到位、及时预警、快速处理、责任追究、奖惩分明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所有的表内、表外信贷业务。

第二章贷后管理职责第五条客户部门职责(壹)建立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台账(附件1),维护信贷管理系统,登录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二)组织、指导、督促贷后管理人员按规定频率和内容实施贷后检查和客户服务工作;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且按权限反馈和处置;(三)按时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及时收回贷款本息和确保诉讼时效;(四)按规定复测客户信用等级和信贷资产风险初分工作。

第六条信贷管理部门职责(壹)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客户部门贷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二)对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实施现场检查,也可延伸到客户进行检查,深入了解客户风险情况;(三)定期对客户所属行业进行风险分析,且向客户部门发布;组织拟定和调整不良信用客户内控名单;(四)对客户部门方案的风险预警信号进行识别,提出化解和处置意见或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决策;(五)定期向分管主任、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辖内信贷资产质量及风险情况;(六)负责管理客户部门移交的不良贷款,包括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保全、抵债资产的接收和处置、呆账核销等;(七)负责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组织及认定工作;(八)负责组织和督促信贷档案管理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借阅、销毁信贷业务档案。

贷后管理办法

贷后管理办法

贷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信贷业务发生后的经营管理(以下简称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贷后环节风险,促进信贷业务有效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资金账户监管、现场检查与日常跟踪管理、担保物(人)监管、风险预警与处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档案管理、不良信贷资产管理、信用收回和总结等。

第三条贷后管理应遵循“分层管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实时监管,快速处理”的原则。

第四条充分运用合同约定的农业银行应享有的权利和借款人应承担的义务进行贷后管理。

第五条贷后管理应按要求使用信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CMS)。

第六条概念释义。

第六条概念释义。

本办法所指经营行是指直接受理并经营管理信贷业务的行。

本办法所指管理行是指经营行的上级行。

本办法所指客户管理行,是指根据客户分层经营管理制度,承担本级行直接管理客户的整体营销、维护,授信额度核定,以及整体贷后管理责任的行。

本办法所提经营主责任人专指对客户核定授信额度时确定的经营主责任人。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七条根据客户分层经营管理制度要求逐户确定客户管理行,在此基础上明确各级行的贷后管理工作职责。

管理行负责本级行直接管理客户贷后管理的组织实施、总体风险控制、监测客户整体用信、定期风险分析、沟通传递风险信息、牵头处理风险事项等工作;经营行负责辖属所有客户的日常贷后经营管理工作。

第八条经营行要按户配备客户经理(组),作为贷后管理的具体经办人,有条件的行要积极实行双人管户;对于管理行直接管理的客户,管理行的客户部门要指定客户经理,并组织所辖行成立客户经理组,共同负责对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

各级行要配备充足的客户经理进行贷后管理,每名客户经理管理法人客户的数量不得超过12户(仅与农业银行发生低信用风险业务的客户除外,小企业管户数量可适当扩大),集团客户按1户计算,客户经理管户数量超过规定的行,必须在一年内配足客户经理;每名客户经理管理个人客户的数量由一级分行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

2024年贷后管理制度(3篇)

2024年贷后管理制度(3篇)

2024年贷后管理制度在贷后管理中,重点抓“一提高”和“四到位”。

“一提高”:即定期与不定期____客户经理学习、考试,实行考试过关,持证上岗。

提高贷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

“四到位”:一是人户合一落实到位,将现有的各资产类客户全部落实到客户经理,并以文件予以明确。

二是管理工作责任到位,支行与管户经理都签订了相关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管理责任,激励办法,增进了管户工作责任心。

三是贷后管理手段到位,按贷后管理要求,对贷后管理的方式、方法、时间要求、文字分析等全部实施到位。

四是信贷自律监管到位,做到每季一次常规监管,检查面达到____%。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信贷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对发现明显危及贷款安全的风险信号,及时果断执行客户退出。

几年来,共对主要股东或控制人涉及____、企业经营业绩下滑、关停等____家客户实行了预见性有效退出,并收回全部贷款。

针对部分媒体称银监会提高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银监会相关负责人____月____日表示,银监会对于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仍为____%,和此前表述并无变化。

____年年报显示,截至____年末,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____%,农业银行为____%,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____%和____%,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____%,均高于监管机构提出的____%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底线。

分析人士表示,在完成本轮再融资后,五大银行的资本补充可以满足未来两年的业务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商业银行短期内并无股权融资压力。

央行在____日发布的《____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今年各银行要强化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防止信贷资产质量下滑。

在房地产领域,要防止出现假按揭、“次级房贷”的出现。

央行要求,银行要强化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切实做好地____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工作,严格控制、审慎发放并科学管理新增平台贷款。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
一、报备管理
财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按照有关程序报备融资担保业务和抵押物(股权,房产,应收账款等),并及时在公司系统中对融资担保业务及抵押物信息进行录入登记,并定期将报备信息报送至行政监督部门审核、报备的融资担保业务及抵押物信息不得出现任何失真或虚假情况。

二、风控管理
财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重视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风控体系,建立融资担保业务的特殊风险门槛和业务管理规则,实施完善的行为准则以更好地实现业务审查及风险控制等,并需要定期进行内部检查,确保工作符合风控要求。

三、法律合规管理
财务融资担保公司应遵守有关监管规定,定期对法律法规的变化进行保持跟踪,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回复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将其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中。

四、客户管理
财务融资担保公司应完善其客户资料管理制度,以客户回复及反馈及时准确地登记其客户资料,并需要遵循相关规定,维护客户资料及客户信用记录。

五、贷后管理
财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对客户贷款行为进行贷后管理,包括对客户还款行为的监测及相关资产的评估检查,以及针对贷款违约的及时控制和清收工作,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系统,实时跟踪客户贷款行为,及时发现可能的违约。

六、报告备案
财务融资担保公司应将其融资担保业务的报告等备案情况及时报送行政监督部门,并定期审核,以确保融资担保业务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发现违规行为。

银行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银行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银行贷后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银行信贷业务发生后的经营管理(以下简称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业务全过程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提高经营效益,强化信贷人员放款的风险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贷后管理的内涵和原则。

(一)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档案管理、有问题贷款处理、贷款收回和总结,责任的认定和处理等。

(二)加强贷后管理,必须坚持职责明确、检查到位、及时预警、快速处理的原则。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指贷款,包括各项贷款、贴现、转贴现、票据回购、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信贷业务。

第四条贷后管理的操作流程。

贷后管理的基本操作流程可分为8个环节:建立台账——日常监控——贷后检查——贷后评估——预警报告——制定策略——贷款收回——监督检查。

第五条贷后管理流程各环节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台账: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和信贷会计必须根据额度(贷款)使用情况建立企业贷款或综合授信额度台账,并根据日常监控和定期检查情况建立贷款企业经营动态台账,详细、真实、连续地登记台账内容,以便定期比较、分析、监测台账中企业信息的异常变动情况。

(二)日常监控: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要对企业额度的使用情况和贷款投向严密监控,对企业账户往来情况密切跟踪,对企业利息清偿情况及时管理,并适时收集、整理、反馈和跟踪,如逃废债、逃欠税等其他一些涉及授信业务安全的非现场检查信息,为贷后现场检查提供有针对性的目标。

(三)贷后检查:包括定期和非定期检查。

即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按检查间隔期的要求定期地,或根据日常监控预警情况不定期地,对借款人、保证人、抵(质)押物及对影响贷款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连续、不间断的全面跟踪检查。

(四)贷后评估:就日常监控、现场检查结果及收集的相关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贷款风险作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时完成贷后检查报告书,并适时调整五级分类的结果。

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借贷类业务贷后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贷后管理,防范贷款风险,根据《贷款通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及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以下称本行)有关规定,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到贷款收回之时止的各个环节的信贷管理工作。

它是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对贷款跟踪检查,企业经营状况和贡款形态的变化分析,达到防范和降低贷款风险,清收、化解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行各管理部、直属支行、营业部(以下称各分支机构)在总部授权范围内和经总部审批发放的贷款管理。

第二章贷后管理职责第四条各分支机构负有对权限范围内自行审理发放的贷款和报经总部审批发放的贷款的管理责任。

第五条贷后管理实行分工负责与部门合作的管理制度,有关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

1、各分支机构责任信贷员负现对借款人进行贷后检查和本息催收;收集借款人各种经营管理信息,分析其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及在本行存款变化情况;登录贷款台账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按要求起草借款人贷后检查分析报告,并报送本部门负责人认定;落实对借款的各项监管理体制措施。

2、各分支机构信贷部门负责人负责督促、组织本部门的贷后管理工作,对贷后检查结果签字认定;对贷后检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向主管信贷副总经理和总经理汇报;对涉及信贷资产保全的问题,要及时与总部资产保全部沟通。

3、借款人账户所在各支行的负责人负责按照信贷部门的要求监管贷款资金的使用;监督借款人存款情况;主动从借款人存款账户中扣划应收利息及到期贷款本金;执行信贷部门提出的有关借款人账户监管要求。

4、各分支机构主管信贷副总经理负责本级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测、借款企业兼并、破产等转制过程中的银行债权保全工作;逐户研究制定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以及服务优秀客户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和对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5、各分支机构总经理对本级贷后管理工作的效果情况负责,并重点掌握本级借款大户的贷后管理工作;对信贷部门报告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对贷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向总部反映;对贷款风险较大,不良贷款和欠息增加、亏损加大以及挤占挪用信贷资金的借款企业,逐户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加强监督的具体措施。

融资担保岗位职责

融资担保岗位职责

融资担保岗位职责1. 背景和目的本规章制度旨在明确融资担保岗位的职责、管理和考核标准,确保融资担保工作的高效运行,有效降低企业融资风险,保障企业利益。

2. 职责描述2.1 评估与风险管理:—负责对申请融资的企业进行资质评估,并确定是否符合担保机构的融资条件。

—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确保担保风险可控。

—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和经营情况,评估企业还款本领。

2.2 担保审批与合同管理:—依据企业融资需求和风险评估结果,订立担保方案和担保条件。

—编制担保合同,明确担保角色、责任和义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搭配律师起草法律文件和相关文件。

2.3 融资项目管理:—跟踪担保项目的进展,确保项目定时完成。

—协调银行、客户和各相关方的合作,确保沟通畅通、信息准确转达。

2.4 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对已放款的企业进行贷后管理和风险监控,确保企业定时还款。

—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风险。

—订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2.5 内部协调和对外沟通:—协调担保公司内部各相关岗位,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与外部合作机构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关系,保证合作顺利进行。

—及时传递紧要信息和决策结果,确保信息畅通。

3. 管理标准3.1 工作流程规范—融资担保岗位人员需熟识担保政策法规,依照公司相关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工作。

—各项工作不得造成拖延,必需定时完成。

3.2 文档管理—担保审批、合同、风险管理等文件必需依照规定的格式和流程进行管理。

—文件必需明确、准确、完整且易于查找。

已审批的文件必需妥当保管,未通过审批的文件必需及时销毁。

3.3 风险掌控—对企业风险进行预先评估,并及时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在项目放款后,定期监测企业的经营情形和风险变动,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3.4 信息安全—保护企业和客户的商业机密和隐私信息,对于敏感数据,必需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和权限管理。

—严禁将机密信息外泄或用于个人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及贷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范担保风险优化资产质量,加强本公司担保风险管理,实现担保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协调统一,根据国家、财政部、云南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表外或有资产负债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担保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遵循经济、金融、银行信用规律,界定担保风险因素,定性与定量相结台,强化风险意识,控制风险,促进担保业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有效的担保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条担保风险管理是以预防为主的,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的、全面的风险识别和估价、评价、决策、控制和处置的风险管理,既包括来自外部交易的风险管理,也包括公司自身信用风险管理。

第二章担保风险因数第四条担保风险因素是指担保业务运作过程而言,主要是反担保方式(信用担保和抵押、质押)、企业状况(如期偿还能力和偿债意愿)、担保本身所处状况(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风险类型和银行信用方式因素五大类。

第五条担保风险类别(型)。

担保风险类别的分类方法和标准较多,为方便与银行等金融体系对接和有效管理,本办法采用国际金融体系普遍采用的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原则》的分类,将担保风险划分为:1.信用风险。

担保交易对象可能无法履约而导致担保公司发生代偿损失的风险。

2.国家转移风险。

担保交易对象所在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的风险以及交易对象的债务不是以本币计值时,无论其财务状况如何,都可能无法得到外币的风险。

3.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公司的表内表外资产、负债价值变化使公司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4.利率风险。

在利率出现不利变化时担保费率也同向变化面临的风险,不仅影响担保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影响表内资产、负债及表外或有资产、负债、金融工具的经挤价值。

5.流动性风险。

是指在或有负债转变为表内实际负债时,代偿集中发生或累积代偿额度过高,使担保公司资产流动性不足,不能及时代偿债务而出现“挤兑性”代偿风险。

这种风险很容易使担保公司发生资不抵债。

6.操作风险。

由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因此在出现失误、欺诈、职业道德不允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时,系统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招致财务、利益的损失。

7.法律风险。

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造成承担超过预计情况差别的损失风险。

以及因法律不完善、执法环境等给担保公司造成的可能损失风险。

8.声誉风险。

由于操作失误、违反法律、规章、制度等和其他问题,使担保公司难以维持合作银行、交易对象、管理部门和市场、社会的信心而遭受极大信誉危害的风险。

第三章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第六条风险管理体系总体上划分为:风险经营系统和风险管理操作系统,两个系统职能严格划分,互不交叉、相对独立。

任何一笔业务都不能由某一部门、个人单独完成。

第七条风险经营系统主要是业务部门,负责与客户打交道,拓展产品、市场,巩固和发展客户市场,集中经营和信用培育、定价和信用营销以及交易过程。

第八条风险管理操作系统由与客户不直接接触的操作人员完成,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控制和信息、数据处理、财务核算、审查、决策与内部审计等。

第九条风险经营系统和风险管理操作系统是既相对独立、协调配合的有机结合的对立统一风险管理体系。

在具体操作中按各自明确的权责,互为补充,既要防范风险,解决担保安全问题,第十条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担保等风险经营性业务的审查、评定、审批;制定公司担保、风险管理等政策;审定担保等各项风险经营性业务的《风险管理办法》、《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度,报执行董事批准执行。

按照公司制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风险管理部负责从内部系统上对经营业务风险的评价、管理、参与风险决策:拟定、完善《风险管理办法》;对公司业务进行法律审查;负责奉贤处置。

对所作评价、分析、意见出具书面记录,为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供决策依据。

按公司《风险管理办法》督促风险管理的贯彻执行、开展工作。

第四章风险管理的机制与程序第十二条风险管理机制是指在公司风险经营的全过程中,坚持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专业化,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

由预警机制、自控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督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其运行的目的是促使公司稳健经营,规避风险。

第十三条风险管理机制贯穿于风险识别和估价、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和处置的始终,依次是风险管理的五个阶段。

第十四条风险管理程序坚持保前调查、保时审查和保后检查的原则,按照明确的操作规则、程序和各项具体要求,各职能部门、岗位和人员都必须严格照章操作业务,不允许违反程序或省略程序。

第十五条业务部门在制定业务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业务管理办法时,要将风险管理办法的要求、原则和措施贯穿于业务开展、管理的全过程。

第十六条风险识别、估价(业务受理与调查)。

业务部门根据业务管理办法,坚持业务受理标准,经过详细、严密的项目调查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和估价。

在估价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风险解决方案,出具调查报告。

完善报告手续后,提交公司风险管理部审查。

第十七条风险评价(审查)。

风险管理部接到业务部门提交的调查报告后,按担保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内容,及时对报告及项目进行审查,形成风险管理意见,出具意见书。

连同调查报告一同移交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价、审议决策。

第十八条风险决策。

风险管理委员会议决的项目,必须作出明确的决策(保与不保、反担保条件、期限与费率以及贷款偿还等的履约安排)并形成书面记录,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书面以会议纪要方式通知业务部门。

第十九条担保部门接到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会议纪要后,依据会议纪要的决议、要求、内容处理业务并及时通知客户。

第二十条对同意担保的项目,担保部有关人员按要求完善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法律、文件手续,将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法律、文件手续文本提交风险管理部负责法律事务的人员审查。

无误后,办理签字、盖章等审批手续。

完备后,办理项目资料归档手续,对外提供的合同、文件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风险处置。

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由风险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协作,在风险发生之前或之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

包括风险预防、规避、抑制、分散、转移、保险与补偿。

第二十一条监督及信息反馈。

风险管理部要对风险管理执行过程、结果进行连续循环的不断检查,信息反馈,适应所处环境及风险本身的不断变化,不断地修正和改进、优化风险管理。

第二十三条风险补偿。

一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风险准备金制度建立自我补偿机制;二是通过有效的反担保等风险处理措施、渠道保障权益补偿。

这些措施都必须在风险发生前就已经做好,保障风险一旦发生就能够得到及时补偿。

第五章风险控制、处置的方法、措施第二十四条针对风险因素和风险成因类型,在风险控制、处理中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反应及时,方法有效,措施有力的方针。

第二十五条风险预防与规避。

一、合法、合规的资金来源与运用,规模效益和资本金管理制度;二、或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参考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三、信用分析制度:信用分析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最重要的预防手段。

必须首先通过信用调查。

准确把握交易对象履约意愿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把好担保决策预防关;四、风险规避,必须坚持:1.资产结构短期化策略。

降低各种资产的平均期限和提高短期资产的比重,增强流动性以应付信用风险,利用利率敏感性调整资产负债或利率定价来处理市场风险,避免长期资产的特有风险。

2.避重就轻的投资选择原则。

选择风险小的项目,避免风险过大的项目,合理承担风险。

3.“收硬付软”、“借软贷硬”的约束选择原则。

即对交易对象选择对手高违约成本,提高自我保障的控制措施。

4.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债务互换策略。

同业内利用各自的相对优势,达到取长补短、各得其所的避开风险的目的。

五、产权约束和信用反担保依据风险规避的策略和原则,研究企业的资产形态、分布、质量状况,真实的市场价值、可变现能力高低。

以及交易范围等,设计可靠的风险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设定可行的反担保措施。

一般情况下,可供选择的反担保措施有:1.经营权质押。

以客户投资形成的场地、房屋、商铺等的经营使用权作为质押,同时,必须取得所有权人的同意。

2.应收债权。

对客户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应收帐款,其质量状况较好的,可操作性强的,可研究设定质押。

3.信用证打包质押。

在取得银行征信的条件下研究。

4.资产、设备等抵押。

5.第三方及个人信用保证。

6.其它权益等。

六、信用培育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法律、金融、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税务等的顾问咨询,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

强化、改善、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和能力,培育起客户的良好的信用状况,是有效防范、化解信用风险的根本途径。

七、实质控制通过单个或一揽子渠道、知情人优势、过程控制、财务监管、财务接管、外部审计等措施,控制交易对象核心资产、资源、管理等,达到实质控制、防范、化解风险的目的。

第二十六条风险分散。

1.行业分散。

在担保总额和或有债务人一定的情况下,把担保投向多种行业的债务人和生产经营各种产品的债务人。

2.对象分散。

在担保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担保覆盖对象,把担保投向更多的债务人。

3.数量分散。

在担保总额和或有债务人一定的情况下,使或有资产、负债在各债务人之间分布均衡化,避免担保过度集中到少数对象、行业的债务人身上。

一般情况下,要控制大额担保,增加小额担保比重。

也可以根据一定时期内公司承受风险能力的大小,适当调整两类不同性质资产的比重。

4.期限分散。

保持合理的短期担保和长期担保搭配、安排,避免到期期限集中造成的可能损失或降低收益机会。

5.采取担保联盟方式。

自己为发起人或参与由一家或几家担保公司牵头,多家受理、按照一定条件向某一特定的交易对象提供大额担保的担保方式。

通过以上措施,避免过度集中发生流动性风险。

第二十七条风险抑制与转移一、风险抑制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而言,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的关注,注意风险的不利变化信号,在风险发生前,可选择的具体方法、措施为:(1)追加反担保人和担保金额;(2)最佳(核心)产抵押;(3)与银行达成和解延期;(4)主动性代偿等,使风险向良性方向转化,从而降低、消除风险。

原则是:可以发生代偿,但不能发生损失。

二、风险转移风险转移主要是针对市场风险而言,可全额转移或部分转移,要考虑和依据风险大小(风险造成的损益程度和概率)、转移费用、自身承担风险能力、所能采取的风险分散、抑制等自担风险的控制方法的力度等,通过风险决策来决定。

可通过以下具体的方法、措施来实现,据情况选择单个、多个或综合应用:1.再担保:转移风险的同时,又承担了再担保人的信用风险。

2.债权互换:同业内利用各自的相对优势,对风险债权进行互换,达到取长补短、各得其所的避开风险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