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浅谈如何重构、研制阅读课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一、引言语文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析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培养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进行解析与案例分析。
二、课文解析1. 阅读阶段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应先进行整体阅读。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把握课文的总体内容和情感基调。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前了解背景,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帮助。
2. 文本剖析在课文的文本剖析阶段,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
教师可以分析词语的意境、情感的抒发方式以及语法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案例分析以下为小学语文课文教学案例分析的具体内容:案例一:《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富有情感的故事,通过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思考能力。
在阅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火柴可以用来干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在课文的解析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解读故事背后的情感,例如小女孩的孤独、贫困以及最后的牺牲等。
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案例二:《小白菜的弟弟》《小白菜的弟弟》是一篇关于家庭关系的故事,通过对这篇课文的解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和珍惜之情。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察和感受小白菜对弟弟的关爱,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力量和家庭的温暖。
在分析课文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递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帮助学生对待家庭成员更加关心、理解和支持。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小学语文课文的深入解析和案例分析,可以达到以下教学评价目标:1. 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和思考问题的意义。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情感和思考方式,写出自己真实、生动的作文。
4.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能够更好地应用语文知识。
五、结论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阅读课
浅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小学语文二十四班李素娟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阅读课呢?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如是,教学亦是如此。
学生要学得活、用得好,在课堂中通过各种活动来获取知识,增长技能,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将活动引入课堂,构建活动性语文教学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具体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学科的教学本来是比较枯燥的。
什么字、词、句、语法、篇章结构等,够学生晕头转向,更不用说记诵与运用的繁琐,故我们语文老师就要想尽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兴趣是学习行动驱动系统中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
”学生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根据这一点,我们可把一些较为枯燥单调的知识传授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课。
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如在进行说话要得体的训练中,可以举办“语言得体美容班”,专给说话不得体的“病人”挑毛病、对症下药。
刚开始会有同学讳疾忌医,后来尝到了甜头,懂得良药苦口,主动找专家询问。
再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则采用演讲式、新闻报道、新闻评论、辩论会、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古诗文赏析等。
这些形式多样的内容,没等学生厌烦,就另换一种新的,每节课前学生都想得到新的课外知识,尤其是新闻报道、辩论会等是同学们最喜欢的。
因此,只要我们教师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代之以灵活多样、有趣且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火就会被点燃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真正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对学生在认真阅读之后所持的见解、主张,哪怕是浅显的认识,老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
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阅读由被动转为主动。
二、优化教学目标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思想出发,传统的“教学目标”可以改为“学习目标”,尽量用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外显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如说出、画出、写出、举例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促进学生阅读理解与批判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促进学生阅读理解与批判思维能力1. 案例背景介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批判思维能力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案例为例,探讨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
2. 案例描述在某小学一年级的班级中,教师王老师面对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不高的问题,决定采取一些创新的语文教学方法。
首先,她改变了以往单纯讲解课文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讨论。
3. 教学方法分析王老师选择小组互动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们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中分别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带领同伴进行讨论。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的能力。
4. 教学案例实施王老师在课堂上选择了一篇关于动物的小故事作为教学材料。
首先,她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梗概,并与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理解。
接下来,每个小组根据故事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并进行互动讨论。
王老师则在一旁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启发他们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
5.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这种小组互动讨论的方式,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得到了有效提高。
王老师通过观察学生们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发现他们有更多的思考和观点的提出。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6. 心得体会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小组互动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使他们在互动中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互动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结语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为例,探讨了如何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互动讨论的方式,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浅谈如何重构、研制阅读课教学内容61页PPT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浅谈如何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解读与评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解读与评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为例,对其进行解读与评析,以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案例背景: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教学内容为《青蛙自述》。
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并能够初步感知文字内容的内涵。
课堂实施:一、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你们看到视频中的青蛙在说什么呢?他们有哪些特点?”二、展示课文:教师将课文《青蛙自述》投影到黑板上,并逐段播放。
在播放前,教师进行预测,通过观察课文标题和插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三、感知课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重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
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生词,并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整体把握能力。
四、提取重点信息:教师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取出主要人物、事件和时间等关键信息,并与学生一起整理到黑板上,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五、深入理解:教师利用图表,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青蛙在课文中说了什么心里话?他为什么感到开心?”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内涵。
六、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与学生一起思考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感知课文,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字面意思的理解能力。
3.通过提取重点信息,帮助学生从课文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在深入理解环节,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文字的情感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论:这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符合教育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一: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背景情境:某小学的四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发现,全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理解能力薄弱的情况,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通过本案例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1. 预习阅读:在课前,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并标出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理解和标注的重点内容。
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提炼出关键信息。
3. 教师示范:教师通过精读课文的方式,对学生展示如何理解文章、提取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培养准确理解课文的能力。
4. 讨论和解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难点和问题,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整合他们的阅读感受,并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文章主题。
5. 巩固训练: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 总结归纳: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阅读理解的关键点和方法,加深学习效果。
教学案例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背景情境:某小学的五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发现,学生大多只注重字数和结构,缺乏写作的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示范写作:在课堂上,教师先示范一篇有趣的作文,鼓励学生注意其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同时阐述写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2. 主题讨论:教师提供一些有趣的话题供学生选择,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兴趣。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头脑风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 内容规划: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内容的规划,包括明确主题、选择角度和组织思路。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连贯性。
4.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规划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在其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小学语文教材解析与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解析与案例分析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教育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解析与案例分析,以探讨其教育价值和教学方法。
一、教材的整体结构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一般由多个册别组成,包括语文教材、课外阅读材料和辅助教材等,整体结构分为基础知识、经典文学、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注重语言规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经典文学部分注重文学素养和思想情感的培养,阅读理解部分注重阅读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作文写作部分注重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分析1.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材通过学习诗词、文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 培养人文素养:语文教材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知识,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涉及文学、科普、人物传记等不同领域,通过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4. 培养创作能力:语文教材中的作文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引导他们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三、语文教材的案例分析1. 《小学语文》第一册该册主要以识字为主线,通过识字训练和简单的阅读理解操练,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
例如,通过儿歌、儿童诗等形式,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对语文的喜爱。
2. 《小学语文》第二册该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学习简单的写作技巧和模仿写作,引导学生进行短文写作。
例如,通过连词成句、改改改等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小学语文》第三册该册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寓言故事、寓言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认识能力。
例如,通过《一箪食,一瓢饮》这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确知道物质和精神不可偏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方案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的教学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以某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该教学方案明确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4.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该教学方案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了与学生生活相关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课文选择上,注重选取内容生动有趣、触发学生思考的课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该教学方案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互动、合作学习等。
例如,在讲解难点时,采用讲授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听与看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复习巩固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五、教学手段的运用该教学方案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教具、小组合作文化角色扮演等。
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六、教学评价方式该教学方案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分数评价外,还注重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口头回答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这种综合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足并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实施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表现,该教学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测试、作业、口头表达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同时,在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八、教学方案的改进建议尽管该教学方案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表现出色,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教学评价方式过于依赖传统的成绩评价,可以考虑引入更多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等。
“用教材教语文”观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构策略
“用教材教语文”观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构策略作者:郝洁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20年第5期郝洁课标强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
教师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要能够依据学段目标、单元任务、文本特点、真实学情重新审视教材,在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性质的前提下,使教材真正成为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载体,实现用教材教语文。
要想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为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目标服务,教师可对现有教学内容增、删、改、换乃至重构。
一、教学内容重构的重要依据1.突出学科性质:聚焦语用聚焦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是语文学科的根本。
教材选入一篇篇课文,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次熏陶。
语文教学的本位是引领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学习的载体,在一堂堂语文课堂上“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语文教学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走一个来回,学生才能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文能力。
基于此,教师处理教材时,要坚决保留和语文本学科独当之任相关联的内容,要尽最大可能减少甚至杜绝“非语文”和“泛语文”内容。
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对严监生的吝啬展开批判,还是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发现严监生的吝啬,从而进一步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出这个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的?我们认为是后者。
2.落实学段目标:不能越位每一篇文章,当它作为课文被编入教材时都增加了与其所在年级相应的教学价值。
同样是童话,文章被编入不同的年级,其教学价值就有所不同。
低年级的《丑小鸭》《雪孩子》要关注词句教学;中年级的《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要关注段落教学;高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则要关注篇章教学。
《巨人的花园》编排在中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须符合中年级阅读教学对于段落构成、自主学习等各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不能出现脱离课程、发生目标不到位、越位等现象。
假设《丑小鸭》编排在中年级,依据课标要求,其教学目标自然就不再是学生字、读课文、学习用某个词语练习说话这么简单,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段落教学:读懂一段话,认识“反复”这一童话常用的表达方式。
浅谈如何重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重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者:李光芬来源:《商情》2018年第10期[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学状态并不理想,学生累而且效率低下。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重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构措施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师生地位发生很大变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如此,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种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构,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直观教学不到位。
什么是直观教学呢?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就是在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通过各种感知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确切的表象,作为形成概念、理解教材的基础的教学原则。
也许是基于这种原则的缘故,很多教师不去考虑授课内容的所需性,只知道在备课时冥思苦想、挖空心思地忙于找实物、画图画、折纸片、制课件,上课时将它们一一演示出来,将一堂好好的语文课变成了纯粹的教具和课件演示课,学生们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夸着“好看”,哪还有心思去学习课文呢?末了,还是由老师越俎代庖,将该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儿的倒将出来。
结果是,讲课者茫然,听课者亦茫然。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传统媒体也好,现代媒体也罢;是直观教具也好,课件演示也罢,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辅助”,而不是教学中的“主柱”。
二是课堂问答流于形式。
双边活动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是许多教师却将师生的双边活动仅仅理解为课堂教学的提问与答问,否则就成了“注入式教学”。
其实有的教学,虽然没有很多问答的热闹场面,但学生却是一副全神贯注的神态,注意力高度集中,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不停地做着笔记,学生的学习与思维的积极性、自主性显然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这个时候,确实是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双边教学”,实质上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
小学语文课章节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课章节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导言:语文课程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章节教学进行解析,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一、章节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按照章节划分,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进行章节教学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 界定主题:每个章节都有一个主题或目标,教师应该明确界定,并确保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目标。
2. 梳理知识结构:在开始章节教学前,教师应该对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明确章节中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知识框架。
3. 设计学习任务:根据章节的特点和目标,教师需要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引导思考与讨论:在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5. 综合评价:针对章节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案例分析:小学散文课《草地》的章节教学案例一:《草地》散文课的主题是自然美。
教师可以通过导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主题。
案例二:梳理知识结构时,教师可以将散文的内容划分为“自然景色”、“自然生态”和“自然人文”,并讲解每个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三: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如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
案例四:在思考与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案例五:综合评价可以通过小组展示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草地》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课的章节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准确界定主题、梳理知识结构、设计学习任务、引导思考与讨论以及综合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的正文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各种教学挑战。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某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决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
首先,教师选择了一首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的古诗《静夜思》作为分析对象。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古诗文的背景知识了解不足;二是对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缺乏深入的理解;三是对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把握不准确。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 背景知识介绍:教师在讲解古诗之前,首先介绍了作者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唐代诗歌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古诗文的初步认识。
2. 意境与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古诗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教师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宁静的夜晚,仰望星空,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修辞手法与语言特点分析:教师详细分析了《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同时,教师还强调了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如对仗、平仄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模仿创作。
4. 互动式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
5. 拓展阅读:教师推荐了一些与《静夜思》主题相似的古诗文,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对《静夜思》的理解有了显著提高。
他们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还能够理解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激发,他们开始主动探索和学习更多的古诗文。
小学阅读教学案例分析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小学阅读教学案例分析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一、引言阅读理解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几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分析在小学四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上,教师使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使用了图片、演示等多媒体辅助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通过讲述故事、分享个人经验等方式,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如图画书、故事书、科普读物等。
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测在阅读材料分发之前,教师鼓励学生对文章的标题、图片、段落标题等进行预测,引导学生提前构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增强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探索和理解能力。
4.让学生自主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文章结构、人物性格等,理解作者意图,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组织阅读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组织了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朗读比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三、方法分析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种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首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材料、故事讲述和生活经验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优化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析
优化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在逐步改进。
而阅读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如何更好地优化阅读教学成为了当今教育界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入手,探讨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的方法,具体分析三个教案案例。
一、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实践情景的教学法。
它的核心在于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环境,在轻松愉悦中帮助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深入。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情景教学法也是非常有效的。
举例来说,在幼儿园教学中,“做饭”、“玩具修理店”、“超市购物”等实际情境能够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并且在认真观察体验中获取到更多的语言信息和知识。
二、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这种方式下充当较少的指导角色,让学生自己完成掌握知识的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短文,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例如:短篇故事,科学普及类文章等等,在学生自己思考、探讨中更好地理解并吸收知识。
三、课堂互动式教学法课堂互动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参与互动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提出和回答,学生们可以在相互交流互动中吸收知识并且进一步掌握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语文故事阅读环节,个别教育所采用的朗读、诵读、朗诵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按级别分组、伙伴闪躲、集体端点朗读、句子一读到底、音节拼接等多种游戏形式,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并且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及学生的个体特点去制定个性化的教案。
在教案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实用的模式设计、能为学生打开思路的问题提出、以及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时局关注点设置。
只有不断挖掘教学中新颖有趣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优化阅读教学,让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有着更好的发展。
小学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优化
小学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优化教学目标: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案例的分析与优化,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案例分析: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选择一份来自三年级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这节课的主题是“春天的花”。
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相关的教材、教具和图片,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设计了适合的教学活动和练习。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激发学生对春天花卉的兴趣。
(2)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春天花卉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结合图片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阅读小故事:教师通过朗读小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春天花卉的成长过程和价值。
(4)阅读理解: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互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以巩固学生对春天花卉的理解。
3. 教学反思:从这个案例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问题提问和练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然而,还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互动与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2)教师讲解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简洁明了,不易理解。
(3)相关的巩固练习和作业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优化方案:为了改进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互动与合作: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2)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结合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任务等练习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4)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小学语文一年级第四章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一年级第四章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在小学语文一年级的教学中,第四章是关于文章学习的内容。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各种类型的文章,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本文将针对小学一年级第四章的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一、案例背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第四章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特点。
这一章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
案例分析方法的使用非常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特点,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阅读和理解文章。
二、案例分析内容在小学一年级第四章的案例分析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文章的标题和主题:学生需要学会从标题中获取文章的主题;通过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2.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学生需要学会从开头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基本信息;通过结尾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感想。
3. 文章的重点和细节:学生需要能够识别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细节内容;通过理解细节,推测文章的意思和作者的观点。
4. 文章的语言表达:学生需要学会理解和使用文章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和句子结构;通过分析语言表达,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小学一年级第四章的案例分析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1. 案例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事件来引入案例分析。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方式来分析案例。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案例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怎样的信息?4. 反思总结:在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思考,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解。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标题:小学语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和实践,结合相关理论,对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引言: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
然而,目前很多小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惑和薄弱。
本文通过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总结归纳了一些有效的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
1. 案例背景介绍:为了更好地了解阅读理解教学的情况,我们选择了某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本堂课主题为“动物的特征与习性”。
教师通过选择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2. 学生表现及问题分析: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存在以下问题:(1)理解力差:部分学生在阅读完材料后,无法准确回答相关问题,甚至不能理解其中的基本意思;(2)字词理解困难:一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意思和解释有困难,导致理解困难;(3)思维跳跃:部分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思维跳跃严重,无法理顺思路;(4)缺乏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在阅读完材料后,很少能从中归纳总结出相关内容。
3. 分析与解决对策:(1)理解力差:对于理解力差的学生,可以采取在阅读前进行预测、师生或同伴互动、适当缩减阅读材料长度等策略帮助他们提高理解能力;(2)字词理解困难:针对字词理解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词义讲解、使用图片等方式辅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3)思维跳跃:对于思维跳跃的学生,可以通过逐段解读、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帮助他们理顺思路;(4)缺乏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加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训练,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归纳出主要内容,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4. 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价:在实施以上教学策略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实践性的评价。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阅读教学设计要点与分析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阅读教学设计要点与分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阅读教学设计要点与分析陈丽(昌平师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一、课程基础1国家培训计划课程标准依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设计侧重关注:(1)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环节。
(2)把握文本的教学解读及其要领。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文风格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
(4)掌握教学的基本路径和逻辑过程。
2.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点和标准语文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需要关注几个能力标准:(1)正确理解教材。
(2)分析学生情况。
(3)明确教学目标。
(4)优化教学活动。
维度能力要点的标准(一)正确理解教材(二)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结果指标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
2.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
3.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
4.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
5.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三)清晰6.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地确定与表述课教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时目标学设计个方面,有机整合。
能力7.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8.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规律。
(四)以学9.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生为主体设计教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
学活动10.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
11.有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
二、课程开发理念1.课标理念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关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多样化反应。
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必须深刻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呈现:
板块一:学习概述 抓住“闹”,引导围绕“为何闹?如何闹? 闹如何?”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即把一篇课 文读成三句话: 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哪吒决 心治一治他们。哪吒一摆混天绫,便掀起滔天巨 浪,龙王的水晶宫摇晃起来;一扔乾坤圈,便把 夜叉给打死了;一抖混天绫,又把三太子逼出了 原形。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老百姓又过上了 太平日子。
阅读教学应该思考: 如何准确设定阅读教学目标
如何合理删选与研制阅读教学内容
如何让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专业性
如何让学生真正得到“语文”的发展
……
一、如何认识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承担的教学任务,从宏观层 面观瞻语文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 “学什么”。课程内容是相对稳定的。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基本能力,语文学习策 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1)学习基本的必要的语文知识 小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语文知识, 结合相关课文的教学,还是要作适当的讲 授,让学生知晓、掌握,有的知识还要能 准确或较为熟练地运用。 了解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知识, 学习褒义词、贬义词等词性知识,知晓借 物喻人、欲扬先抑等写作知识……
(1)学习基本的必要的语文知识 低年级:拼音知识;近反义词、成语知识; 建立句子概念;逗号句号感叹号知 识;自然段知识。 中年级:段落结构知识;基本常见的修辞知 识;基本的阅读理解方法;复述基 本策略等。 高年级:褒贬义词知识;写作手法知识; 文体知识;阅读策略等。
(2)品味语言特色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其“文美” 即语言美,每篇文章文风各异,语言也别 具特色,或大气磅礴或细腻委婉,或华丽 精美或朴实恬淡,抑或睿智幽默…… 不同的语言能给予学生不同的滋养, 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引 导学生学习、品味。
(2)品味语言特色 “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悄悄地 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 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 簪花,无不奉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 洽地开在一起。” (季羡林《夹竹桃》)
善于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等。
——训练学生思维,是阅读教学主要内容。
——语文要让学生越学越聪明,训练思维是
有效途径。
2.以年段目标为依据,思考本年段需要“教什么”
不同年段学生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等 素养目标不同,阅读教学需要注意年段目 标达成,并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渐进 性与联系性。
词句阅读理解: 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
课例:《燕子》
板块三 作者是怎样把燕子各种不同的美(外形之 美、飞行与停歇时的姿态之美)描写出来的? 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细致地体 会作者抓住燕子的特点,用了优美的词语来描 写外形之美。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其他段落,要求用 心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美是很 独特的。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二、如何重构、研制阅读教学内容
1.以“课程目标与内容”为标的,明确应 该“教什么” 语文是一门“学语文”的课程,语文 课程有其独特内容,“意”“言”“法” 应该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意”: 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等人文 意蕴; “言”:语言,语言的形式,字词句篇、 语法修辞等的相关知识,谋篇布 局、遣词造句的技巧,听说读写 思等能力等; “法”:学习方法,阅读理解、搜集整理 信息、选材取材、谋篇布局、 遣词造句等方法。
课例:《燕子》
板块一 分组呈现课文中的生词,重点指导读准多 音字“晕、杆”; 分组出现“乌黑光亮的羽毛”等一连串结 构相同的词组,重点指导读出词组的重音、节 奏,感受课文语言的清新优美。
课例:《燕子》
板块二 课文围绕燕子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要 求学生读完一个自然段就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 括一下内容。 重点指导学生练习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先逐句朗读,确定主要意思;再归纳出两个方 面的意思:春天的景物、燕子归来;最后概括 出这段的主要意思:小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 了。
收拾了。”哪吒转身一看,只见一个红毛的怪
物凶神恶煞地盯着他,便笑着说:“哈哈,你
想打我?还嫩了点。”夜叉一听便火冒三丈,
暴跳如雷,举起斧头便向他砍去。
课例呈现:
板块三:学习转述 龙王会如何向哪吒的父亲李天王告状;哪 吒又会如何向父亲解释。 ——目的不一样,两人说法也不一样。 ——作者站在哪吒一边,把他当作英雄来 颂扬的。 —— 一个故事,三种说法
句的意思。
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 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 生词的意义。
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
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
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朗读: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形成顺畅语流)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一、如何认识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内容”: 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教材相当 于一个资源库,包含着丰富的课程内容资 源,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与情感的等。
教材内容不是课程内容,需要教师转 换,即需要教师寻找、辨识、删选。
语文“教学内容”: 是指语文教师走进课堂需要确立的具体
而细化的内容,即从微观层面观瞻每一堂语
(3)训练语文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重 要任务之一,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本 年段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要求,从教材中 寻找相应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字词句篇 的理解能力,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表达 能力,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等语文学习能力。
(3)训练语文能力 ☆ 词句理解与表达 课程标准对三个年段学生词句理解能 力有不同的目标,如第二学段“能联
课例呈现:
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 斧头便砍。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 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 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 死了。 龙王听说以后,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 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 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 枪便刺。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 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三太子只好 现出了原形。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 上了太平日子。
课例呈现:
板块二:学习讲故事(创造性复述)
以“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
洗澡,举起斧头便砍。”这句话为例,引导学
生展开想象,学习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从而
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
——复述方法指导和能力训练。
课例呈现:
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
娃娃在洗澡,便大喝一声:“呔,你这个臭娃
娃,居然敢在龙王的地盘上撒野,看我不把你
(2)品味语言特色 “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 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 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 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 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 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陈荒煤《广玉兰》)
(2)品味语言特色
“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 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要怎们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愿意爬上房就……黄瓜愿 意开一谎花,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玉米 愿意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萧红《我和祖父的园子》)
课文。(顺畅的语流、较有感情)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自然、恰当抒情)
篇章理解: 第一学段: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 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 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 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 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 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 优美的语言……
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 关键词句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 教学价值,训练学生的词句理解能力。
(3)训练语文能力
☆ 篇章阅读理解能力 多角度、多方面寻找、筛选、提取和整合文 本主要信息; 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与主旨,理清文章的 结构层次; 理解、体会、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 初步赏析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文章基 本的表达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与作用; 学习并初步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内容”附着于“教材内容”, 又必须依靠“教学内容”的准确确定从而得 到实施; “教材内容”是连接“课程内容”和 “教学内容”的纽带之一; “教学内容”是整个课程目标与内容的 最终结点。
案例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 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文学作品的阅读评价,着重考察学生 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 评价学生初步鉴赏的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4)发展思维 叶圣陶早在40年代初就提出,“训练 思想(维)”应该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共同 任务,他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训练 思维,训练语言”,在两大目标中,他把 训练思维放在首位。
善于概括归类,善于读出文字背后的意蕴;
善于从不同角度全面思考分析问题,能用多
种方法解决问题,发现并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文课上教师应该、适合“教些什么”,学生
应该、需要“学些什么”等。
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其 他课程学的是言语内容,即教材“说了 什么”;而语文课程不仅学言语内容, 更要学言语形式,即教材是“怎么说” 的,语文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教材 中的言语形式、学生阅读方法、阅读能 力的指导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