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实施后对建设单位的影响及对策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的总包管理措施建议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的总包管理措施建议建筑行业吸纳了我国大量的农业劳动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截至最新的统计,我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88亿人,其中从事建筑业工作的比例为18.6%,建筑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用工行业。
上述国情决定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在我国不仅仅是劳动报酬纠纷,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三农问题”之一。
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发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加大了总承包方的工资支付义务和责任。
本文结合条例规定探讨施工总承包单位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措施应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风险。
案情导读在讨论具体问题前,我们先通过案例了解常见的农民工欠薪纠纷类型。
(一)总包方违法转分包并拖欠工程款2017年4月,A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方承揽某电力项目建筑工程后,将所承接的工程全部交由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B公司施工。
B公司将该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部分主体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C。
C公司将工程中的劳务工作委托给无任何资质的包工头李某承揽。
2017年底,包工头李某以劳务工作已经完成,但农民工工资未足额支付为由聚集农民工向总承包方A公司、B公司和C公司要求支付款项,C公司主张因工程未完成结算且未收到工程款项无力垫付工资为由要求总承包方垫付农民工工资。
本案例中,A公司将其承揽的全部工程转包给了子公司B,而B公司又将主体工程违法分包给了C公司,C公司将劳务工作直接委托无资质的包工头完成,存在层层违法转分包的事实。
(二)总包方如期支付工程款但分包单位欠付下游工程款2018年10月,A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方承揽了某建筑工程,该工程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尚未移交给建设单位。
同年12月,包工头孙某聚集班组农民工向总包方A公司主张支付农民工工资。
A公司核实后发现孙某班组为分包方B公司聘用的农民工,并无劳务分包资质。
而A公司分包给B公司部分非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且连同质保金在内的全部工程费用已经支付完毕,B公司并未支付全部农民工工资。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是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日益重视。
以下是我对于如何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首先,建立健全工资保障制度。
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监督和执行力度,确保劳务派遣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工资支付透明化、规范化,同时加大力度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此外,还应建立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信用监管系统,对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和惩戒,形成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
其次,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宣传教育。
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工对自身权益的认知和保护意识,特别是要加强对违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增强农民工知晓权益和应对拖欠的能力。
第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资支付问题。
同时,加强对劳动监察机构的监督力度,确保其依法履职,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第四,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调查研究。
要加大对拖欠工资问题的调研力度,深入了解拖欠工资的原因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同时,要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统计,形成科学研究的依据。
第五,建立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
要加强劳动争议解决机构的建设,完善纠纷调解、仲裁和诉讼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快速、便捷的争议解决渠道。
同时,要加强对争议解决机构的监督,确保公正、公平地处理争议。
第六,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参与。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确保其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媒体和公众积极参与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监督,形成共同监督的合力。
综上所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监督机制的完善,加强调查研究和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参与,才能真正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建设单位关于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五大法律风险与防范
拖欠农民工工资承担清偿责任的情形
《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或者分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清偿。”
建设单位在违法发包、违法分包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形,不论建设单位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了人工费、是否仍然欠付施工单位工程款,建设单位都应当直接清偿。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建设单位关于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五大法律风险与防范
序号
涉及事项
《条例》规定
存在法律风险
应对措施
备注
1
资金到位方可开工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没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依法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的,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1)《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意味着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建设合同时,工程款支付担保条款将成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必备条款。
(2)建设单位未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将影响单位征信。
(3)如采用金钱担保,对建设单位的现金流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公司的资金链就会断裂,导致运营困难。
《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或者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限制其新建项目,并记入信用记录,纳入国家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公示。”
《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涉及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是一项系统治理工程,既需要法治“利器”作坚强后盾,又需要部门、单位协同发力、亲密协作。
笔者在审计中发现,由于工程建立领域管理不标准、行政主管部门履职不到位等因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多发易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综合治理。
存在的问题法制根底薄弱。
审计发现,一些地方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存在制度缺失或空白,没有明确人力资社会保障、____、建立等部门单位的职责权限,没有纳入对政府和部门单位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导致缺少应对和解决欠薪问题的运转机制、畅通渠道和有力约束,极易酿成____事件。
法制体系不完善,致使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对恶意欠薪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偏弱,难以形成法律震慑。
有的地方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等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制度执行率低甚至成为一纸空文。
治理程度不高。
除了自身权利意识不高的因素,农民工欠薪问题更多是由工程建立领域管理不标准、社会信誉体系建立不完善、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不强、农民工____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引发的,归根在于社会治理和效劳体系存在短板缺乏。
比方,建筑行业的违法分包、层层转包等乱象,让处在资金链最末端的农民工承受了最大风险。
虽然一些地方采取督查通报、黑制度、法律援助、提起公诉等措施,对解决欠薪问题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社会治理整体性、协同性不强导致农民工欠薪问题仍然屡禁不绝。
履职尽责不到位。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牵扯面广,既与人力资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有直接关系,又与建立、公安、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单位有亲密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履职不到位、协同不顺畅,都会成为解决欠薪问题的阻碍。
有的部门手段缺乏,无法形成有效监管链条和网络。
有的对欠薪标准认定、证据搜集、调查办理、移送等繁琐事项持抵触心理,成心进步立案标准或者不予立案、久拖不办。
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协作机制不健全,导致无法整合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以及工会、妇女结合会等组织的合力。
施工总承包单位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基本措施
施工总承包单位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基本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是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施工总承包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承担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重要责任,要切实做好工资支付工作,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以下是施工总承包单位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基本措施:一、强化制度建设(一)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制度:制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明确工资支付的程序、时限、方式等,确保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给农民工。
(二)建立工资台账:对每位参建农民工建立工资台账,记录工资发放情况,确保工资支付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三)建立问责机制:对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罚,同时将失信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形成惩戒机制。
二、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管(一)加强用工信息登记:对参建单位使用的农民工进行实名登记,包括身份信息、劳动合同等,加强对劳动者的管理和监督。
(二)推行工资保障金制度:参建单位缴纳工资保障金,作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一种方式,确保农民工在工资支付问题上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三)加强政府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施工总承包单位按照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
三、加强资金管理(一)建立专门的工资支付账户: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建立专门的工资支付账户,确保工资款项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二)加强预算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对工程项目进行细致的预算,合理安排工资资金使用,确保工资资金的充足性和支付的有序性。
(三)建立阶段支付制度:根据工程进度和劳动量情况,施工总承包单位可采取阶段支付的方式,确保农民工能够及时得到工资。
四、加强沟通和宣传(一)加强与农民工的沟通:施工总承包单位要与农民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合理诉求和困难,妥善解决工资支付的问题。
(二)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工人的权益保障,增加农民工的知情度和维权意识。
工程建设领域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程建设领域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庆锋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31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颁布是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推进了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方式,从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向欠薪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转变。
本文从龙岩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欠薪问题的主要特点出发,分析在新形势下造成拖欠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面临的问题,从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源头上治理、制度化保障的角度,提出新形势下工程建设领域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措施,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如何完善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治理,解决老百姓“忧薪事”“烦薪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农民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颁布施行,使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法治化和更加规范化,但影响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难题仍然存在,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工程建设领域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措施,有利于推进根治欠薪工作的开展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龙岩市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主要特点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73万人,据龙岩市根治欠薪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2021年龙岩市在建工程项目262家,从业农民工达22.3万人,全年为3341名农民工解决欠薪3217万元,相比2020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人数、金额、案件数都呈现下降的局面,欠薪治理工作稳中向好,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治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龙岩市整合完善举报投诉平台,专人负责全国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线索反映平台、“福建人社”欠薪投诉微信小程序、12345诉求件的即接即处办理,实现劳动者“指尖上的维权”。
建立完善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与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联动处置机制,全面落实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资保证金等有关规定,形成工资支付制度监管闭环。
(二)专项行动有序开展。
2021年龙岩市通过组织开展迎建党百年“护薪”行动、“大数据+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点题整治”,并在岁末年初开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冬季行动,采取日调度周通报、集中接访、挂牌督办、约谈督导等超常规举措,强力解决欠薪问题,为3341名农民工解决欠薪3217万元,如期完成春节前欠薪案件“清零”目标。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针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难的问题,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724号国务院令,公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一部完善我国劳动法制、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重要行政法规,也是我国第一次为保障农民工群体权益制定的专门法规,它的出台,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提升到法律层面,开启了依据行政法规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新阶段,掀开了“依法治欠”的历史新篇章,突破了之前主要依据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治理的局限。
然而,要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难的问题,仍需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协作。
笔者从XX实际出发,结合近期工作实践,就学习宣传与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做好当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欠薪难治的主要原因受区位、经济总量条件制约及历史遗留等因素影响,欠薪问题尤其是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在不少地方仍然局部或不同程度地存在。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工程款支付不及时。
虽然相关政策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工程款未到为由拖欠工资,但很多企业没有真正理解并贯彻这一规定,存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错误思想,认为工程款拿不到可以作为拖欠工资的理由;同时,现实中存在自然人挂靠资质企业承揽工程等现象。
由于实际承包人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工程款不到位的情况,就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及时周转资金解决问题,造成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如XX县近三年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案查处的49件欠薪案件中,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案件份额约占70%,而其中因工程款支付不到位导致欠薪的又占85%以上。
(二)工程款流转层级过多。
由于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工程款拨付牵涉到建设单位(业主)、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项目部、施工班组等多个环节,工资自然也要经过多层流转才能最终发放到工人手中;一旦中间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工人工资被拖欠。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正文:----------------------------------------------------------------------------------------------------------------------------------------------------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局),广德市、宿松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9年12月30日公布,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根据安徽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部署,现就做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通知如下:一、认真开展学习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开展专题研讨和讲座、网站设立专栏、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条例》。
通过学习,全面了解《条例》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准确把握总体框架、主要内容、相关要求。
通过学习,切实增强根治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强有力措施,保障建筑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全省建筑业健康发展。
二、切实加强宣传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官方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闻媒体,面向建筑业企业、建筑农民工广泛开展《条例》及其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法规政策的宣传,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学习宣传《条例》制度化、常态化。
三、落实培训任务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条例》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培训计划。
要注重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机结合,重点培训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以及具体承办根治欠薪工作人员,对本地注册企业以及在本地有工程项目的企业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劳资管理员的培训学习要做到全覆盖。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在贯彻实施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在贯彻实施中面临的
主要困难及对策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在贯彻实施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
1. 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导致部分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漠视,违法成本较低。
2. 法律责任不清晰:当前法律条文对于农民工工资支付违法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无法对违法用人单位形成威慑。
3. 考核部门监管能力不足:有些地方对于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监管不力,监管部门的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都存在不足。
4. 积案难以消化: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部分农民工工资支付案件积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对策包括:
1. 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不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惩戒,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2. 增加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通过提高罚款金额或者取消经营资质等方式,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效果。
3. 加强监管能力:加大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部门的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强化日常巡查和信息披露,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 加强积案消化:制定专门的解决积案的工作方案,加大力度推动积案的解决,通过加强协调和调解等方式,尽快解决积案问题,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此外,还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对自身权益的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和能力,加强与农民工组织的对接等措施来解决问题。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5月1日实施, 农民工工资该如何支付—建设单位关于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风险与防范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使得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日趋好转。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行业生产组织方式不规范,源头上建设资金不足,治理欠薪制度措施刚性不够,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属地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等原因,欠薪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为了根治这一问题,去年年底,国务院颁布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为农民工提供了劳动报酬权的保障,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是针对农民工用工量巨大、且实际合同关系较为复杂的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的支付保障进行了特别规定。
本文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建设单位的相关规定进行研究,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以期能够帮助建设单位了解其职责、权利和义务,防范法律风险。
一、资金到位方可开工1.《条例》规定《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
没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依法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的,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社会投资项目中,建设资金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负责人将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2.法律风险(1)因资金不足,不能取得或者延时取得施工许可证,可能导致项目延期开工,进而影响项目开发进程,影响项目的运营。
(2)资金不足,可能导致项目停工,导致施工单位向其索赔。
(3)因资金不足导致拖欠农民工资,建设单位负责人将受到行政处罚。
3、建议为了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法律风险,建议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做好资金安排,确保资金来源充足,以便及时取得相应的手续,保证顺利开工。
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资金运行进行实时跟踪管理,避免因资金缺口,造成拖欠农民工资工资问题。
二、建设单位需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1.《条例》规定《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建设领域各主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建设领域各主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一、背景“农民工”一词大约出现于三十多年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相应的拖欠工资等问题也越来越多。
国家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出了很多治理措施,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中即明确了一系列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治理措施,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尚未有法律法规规制各主体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2020年1月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4号)(以下简称:“《支付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自此,农民工工资支付有了行政法规层面的保障和规制。
建筑行业作为农民工用工量极为庞大的行业,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上相对其他行业更为复杂、多变,因此《支付条例》第四章单独针对工程建设领域进行了特别规定,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各方主体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在管理等方面对各从业主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新的要求。
笔者研析归纳了《支付条例》对工程建设领域各主体产生的影响,并简要阐述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对各主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一)建设单位1、明确了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项目在资金方面的要求,资金不到位等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均将面临行政处罚;同时,也将加大建设单位的在民商事层面的责任承担。
《支付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
没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依法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的,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
”该条规定主要涉及的是行政管理层面,《支付条例》第五十九条、六十一条规定了相应的行政责任。
社会投资项目中,建设资金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负责人将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政府投资项目中,政府投资资金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责任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负责人将被约谈,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或被约谈,情节严重的或面临处分。
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一、贯彻《条例》面临的困难问题《条例》实施以来,我县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成力度,营造“不愿欠薪”“不能欠薪”“不敢欠薪”的社会氛围,然而,也存在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难的问题。
(一)欠薪主体范围多样化。
2020年,农民工工资群体性案件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建筑领域欠薪案件量下降明显。
今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欠薪主体正逐渐向园区企业、加工制造等人员劳动密集型企业蔓延,如:餐饮业、制造业、纺织业、砖矿业拖欠劳动报酬、保证金返还、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就达18起等,均以协调处理。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
个别部门负责人政治站位不高,对根治欠薪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把这项工作作为一般性工作来对待,没有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研究、部署和推动,工作中习惯常规做法,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力度不够大;有的部门片面地认为,根治欠薪是人社部门一家的事,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三)工程存在争议。
有的企业或实际承包人在出现工程质量、计量、利润等争议问题时,不是反省自身原因,而是理— 1 —所当然地将矛盾和风险转嫁到工人头上,甚至利用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这一政策环境,将工人工资作为“筹码”和“工具”,以讨薪名义索要工程款,甚至纠集人员聚众“恶意讨薪”,以非法手段谋求和获取自身利益。
(四)缺乏整体合力。
为有效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这一问题,国务院、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长效机制,但这些政策性文件在《条例》出台前因无法律依据的支撑。
如:《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农民工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通过银行转账或者现金支付给农民工本人,不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等其他形式替代。
但一些政策性文件要求不能以货币或现金支付给农民工本人,必须通过农民工专用账户转账支付。
如行政干预手段处理不恰当造成企业利益损失,还有可能引发法律诉讼风险。
二、贯彻《条例》的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建筑企业有何影响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建筑企业有何影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明确了农民工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工资清偿、监督检查等事项,并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做了特别规定。
在今年上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市[2019]18号),该文件要求,自2019年3月1日起,全面实行建筑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坚持建筑企业与农民工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
条例和这个通知的相关规定,在人工成本方面,对建筑企业的影响至少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所得税方面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应当依法与所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具备条件的行业应当通过相应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进行用工实名登记、管理。
第三十一条规定: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制度。
分包单位应当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与当月工程进度等情况一并交施工总承包单位。
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分包单位编制的工资支付表,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直接将工资支付到农民工本人的银行账户,并向分包单位提供代发工资凭证。
《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依据上述条例规定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分析如下:1、如果施工总承包单位与所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那么这些农民就是总包单位的职工,总包单位给自己的职工发工资,总包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如果是分包单位与所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根据上述规定会出现由总包单位代发工资,分包单位应当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交给总包单位,此时需要注意个税应该由分包单位代扣代缴,总包代为支付的工资,应该是农民工的税后工资。
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谈总包的应对措施
协办薜離瓷響霍龄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谈总包的应对措施◎王欢叶馨2019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专门性法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下称《条例》)正式颁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这一条例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健全总包管理机制、提升农民工法律意识、加强行政监管等多方面,为实现根治欠薪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
《条例》共计七章六十四条。
其中第四章为“工程建设领域特别规定”,专门就工程建设领域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进行了规定。
条例对施工行业中的施工组织、工程计价、价款支付影响重大。
施工总承包单位作为施工领域的重要参与方,应根据条例调整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落实管理责任、行使法规权利。
由此可见,《条例》对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以总包视角分析《条例》对总包单位的影响,并尝试分析和提出应对策略,仅供参考。
一、分账与担保,工程款回收有保障1、总包有权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支付担保。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
关于支付担保仅在住建部建设工程示范合同文本中作出了约定,但是绝大部分建设单位在编制施工合同时都会予以删除。
《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具有非常高的法律地位,对于支付担保的规定对施工单位非常有利。
若建设单位拒绝提供的,一是可向人社部门、相关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举报;二是在建设单位未提供支付担保时,施工单位可考虑以此作为抗辩,停工或暂缓施工。
2、分账制度降低总包垫资压力。
第二十四条规定,工程施工合同,应当约定工程款计量周期、工程款进度结算办法以及人工费用拨付周期,并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要求约定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
要求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别拨付,从源头上明确了农民工工资“哪里来”的问题。
建设单位将人工费用从工程款中剥离出来,明确人工费的支付周期,优先拨付至该账户,防止人工费用被材料设备费、企业管理费等挤占。
农民工工资保障工作的落实与风险防控——以建设单位为视角解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农民工工资保障工作的落实与风险防控——以建设单位为视角解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自2003年始,国务院办公厅与各部委即相继发文,要求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规范农民工用工管理,确保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020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国务院令第724号,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后,农民工工资将在行政法规层面得到进一步保障。
本文以建设单位为视角,探讨如何依法做好农民工工资的保障工作,应对或防范法律风险。
一、资金要求(一)现行法规政策规定一是,建设单位应当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
《建筑法》第八条(五)规定,“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资金安排;”《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
没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依法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的,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二是,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
提出该要求的原因在于,《预算法》规定,政府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
同时,除政府债券及PPP方式外,政府不得通过其他方式举债融资。
在资金未落实的情况下由施工单位垫资,是典型的政府违规举债行为。
《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再次强调,“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
”(二)落实资金要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如何判断是否已具备“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条例》仅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但对何为“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并未进行进一步说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提到,该要求是为了避免发生因建设单位在资金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开工导致无法按时支付工程款、最终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而作出的预防性规定。
该规定重申了《建筑法》有关将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作为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前提条件。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影响及应对建议1、施工总承包单位应与建设单位签订书面工程施工合同并保存备查。
《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工程施工合同,应当约定工程款计量周期、工程款进度结算办法以及人工费用拨付周期,并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要求约定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
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将工程施工合同保存备查。
”违法上述规定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根据《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施工总承包单位拒不提供或者无法提供工程施工合同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2、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依法开设并合规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
关于开设专户:《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该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
开设、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有关资料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妥善保存备查。
”关于使用专户:《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优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开设服务流程,做好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发现资金未按约定拨付等情况的,及时通知施工总承包单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并纳入欠薪预警系统。
工程完工且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公示30日后,可以申请注销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账户内余额归施工总承包单位所有。
”《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分包单位编制的工资支付表,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直接将工资支付到农民工本人的银行账户,并向分包单位提供代发工资凭证。
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银行账户所绑定的农民工本人社会保障卡或者银行卡,用人单位或者其他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押或者变相扣押。
”违反上述规定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根据《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开设或者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施工单位限制承接新工程、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
解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条例》的法律渊源和意义
解读《保障农民⼯⼯资⽀付条例》——《条例》的法
律渊源和意义
建筑⾏业拖⽋农民⼯⼯资问题⼀直是全社会关⼼的重点问题,政府的⽴法⼯作在这⼀点上也很早就有相关规定。
2004年9⽉6⽇,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原建设部就共同发布了《建设领域农民⼯⼯资⽀付管理暂⾏办法》(劳社部发[2004]22号)、2016年01⽉19⽇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治理拖⽋农民⼯⼯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
但是时⾄今⽇,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导致农民⼯⽋薪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从根源上来说,建设单位没有安排充分的资⾦或者担保、建设项⽬开展过程中增加了物料等其⽅⾯的⽀出、施⼯总承包分包单位没有建⽴⽀付农民⼯⼯资的机制、⼯程⽋款纠纷中将农民⼯⼯资也⼀并拖⽋、甚⾄还有农民⼯⼯资被冒领的情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民⼯⽋薪问题也是建筑⼯程⾏业内纠纷的⼀个具体的体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次出台的《保障农民⼯⼯资⽀付条例》在总结历史实践的基础上,从更全⾯更深刻的⾓度,以⾏政法规的形式进⾏了更加富有建设性、更加突破性、更加细节的规定。
从⽴法的效果来看《条例》从农民⼯的⼯资的资⾦来源、⼯资⽀付⾏为、⼯资⽀付账户、以及拖⽋⼯资的救济⼿段等多个⽅⾯进⾏了细化规定。
《条例》确定了坚持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的基本原则,着重体现了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法⽬的。
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治理拖⽋农民⼯⼯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在⽴法倾向上⾼度吻合。
并且《条例》创设了农民⼯⼯资⽀付⾏为涉及的账户资⾦,对于其他案件司法活动的保全与执⾏⼿段的豁免,颇具新意。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影响研究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影响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9T03:46:16.620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4月12期作者:王航[导读] 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直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性问题王航广东光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700摘要: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直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性问题,它不仅会影响整个建筑领域的和谐、长远发展,甚至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市场经济秩序。
所以政府为了彻底根治这一问题,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这一法律条文,它能够对整个建筑行业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针对于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形成了法律约束力,能够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起到保障作用。
文章基于此点,探究了该条例对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施工总承包企业;影响研究引言长期以来,建筑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直是十分严峻的社会性话题。
因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力度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但是大多数都是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发生之后再进行调查处理,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使得拖欠农民工的问题长期、持续存在。
究其根源,还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而这一法律条文的颁布,能够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的法律条文,它能够对施工总承包企业起到巨大的制约作用。
1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与政府原规范性文件的不同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提出对施工总承包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它与政府原规范性文件有着较大的不同之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了展现:1.1 制度措施上升到法律层面在之前的《清欠建议》中提到了建筑企业落实“一金三制”的方法,这一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但是在这个《清欠建议》中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和实施对象,所以很多企业抱有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这并不会对自己造成实质性地伤害或者后果,为了降低自身企业的成本,不会依法践行“一金三制”制度。
实现了五大创新——学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心得体会之四
实现了“五大创新”——学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之四昨天有朋友留言,说按照我总结的:克服了“三项顽疾”,建立了“四项制度”,实现了“五大创新”,明确了“六类主体”,拿出了“七种武器”。
好像是没有说“五大创新”,感谢这位朋友的细心关注,这其实是科军有意为之的。
此次颁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有很多新的制度设计和改进,这是对前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总结和归纳,有很多值得好好咀嚼的东西,科军今天就再次为您一一道来:一、劳动用工实名制与工资支付台账清单制结合,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
《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与招用的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通过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并至少保存3年。
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支付周期,支付日期,支付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工作时间,应发工资项目及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实发工资数额,银行代发工资凭证或者农民工签字等内容。
用人单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时,应当提供农民工本人的工资清单。
推行这两个制度,打牢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基础,避免了工人与工资不相符的尴尬,也为解决劳动关系争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证据途径。
以往农民工维权很大的程度上都会遭遇举证困难的不利局面,有些农民工也不会和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证明自己付出的劳动呢?这就是这两个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条例》还明确,在存在分包的情况下,分包单位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实名制管理和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
这就明确了责任主体,防止了各方的推诿扯皮。
二、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制度。
《条例》规定:分包单位应当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与当月工程进度等情况一并交施工总承包单位。
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分包单位编制的工资支付表,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直接将工资支付到农民工本人的银行账户,并向分包单位提供代发工资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实施后对建设单位的影响及对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下称“《支付条例》”)即将于2020年5月1日实施,该条例通过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人工费用的分账管理制度、拖欠农民工工资代付清偿制度、联合惩戒制度等多项制度,强化建设单位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上的项目主体责任。
本文将根据支付条例分析建设单位在条例实施后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围绕相应的风险结合工程实践给出相应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因建设资金不到位所产生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支付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有满足施工所需的资金安排。
没有满足施工所需的资金安排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依法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的,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
根据《支付条例》的要求,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前必须确认建设资金来源并提供建设资金已经落实的承诺书。
而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建设单位只有在取得施工许可证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后才能开工建设。
在建设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可能承担如下民事和行政方面责任:1.民事责任及应对措施因建设资金未到位而影响施工许可证的办理、导致延期开工的,一方面,建设单位面临承担迟延交付在建项目的违约责任的风险,如在房产开发情况下的迟延交房违约责任。
另一方面,若施工单位提前进场,施工单位可能向建设单位主张工期和费用索赔,此种情况下,建设单位将面临施工单位的工期和费用索赔风险。
当在建项目为PPP项目时,建设单位还可能面临被政府方追究违约责任的风险。
此外,因资金安排问题导致农民工工资支付迟延的,政府可能依据《支付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在未结清工程款范围内先行垫付各施工单位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对于因建设资金未到位而产生的风险,建设单位可以从资金来源、在建项目交付、索赔三个层面来防控。
从资金来源层面,当项目建设资金为融资资金时,建设单位应提前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计划,编制融资计划和融资方案,与贷款金融机构提前锁定建设资金的到位时间,通过相关协议的安排将建设资金未到位风险转嫁给贷款方。
从在建项目交付层面,由于开工日期推迟,可能最终影响在建项目交付时间。
对此,建设单位可要求施工单位通过赶工方式压缩施工工期,确保项目按期交付,并将因赶工而增加的投资通过前期融资协议转嫁给贷款金融机构;同时,争取将开工迟延作为延期交付项目的例外情形落实到与购买方签署的购买合同中。
从索赔层面,为防止施工单位索赔,在与施工单位签署的《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索赔期限、索赔程序,以及逾期索赔失权制度;同时,在实操层面,建立严格的索赔制度和反索赔措施。
2.行政责任及应对措施《支付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资金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责令限期足额拨付所拖欠的资金;逾期不拨付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约谈直接责任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进行通报,约谈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
情节严重的,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支付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建设资金不到位、违法违规开工建设的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依法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对建设单位负责人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由有关机关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根据《支付条例》,在建设单位建设资金不到位而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下,建设单位负责人将受到行政处罚;当建设项目为政府投资项目时,不仅建设单位负责人,而且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都要受到行政处罚。
所谓政府投资项目,依据《政府投资条例》第九条,应为政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的项目。
对于行政责任的应对,建设单位应做好与政府的协调沟通工作,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并尽量采取多种渠道争取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前落实建设资金。
二、未提供支付担保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支付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在《支付条例》实施前,国家层面曾出台《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建市〔2004〕137号)《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建市〔2006〕3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发办〔2016〕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等多部政策文件,在全国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但由于政策文件的效力层级较低,支付担保制度在工程实践中并未得到有力执行,此次国家在行政法规的高度再次对支付担保制度作出明确要求。
在《支付条例》实施后,对于施工项目,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交支付担保将成为建设单位的一项法定义务,建设单位必须履行,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
此外,结合《支付条例》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提供支付担保也可能被作为建设单位具有满足施工所需资金安排、申请施工许可证的先决条件。
1.未提供支付担保的民事责任及应对措施若建设单位未提供支付担保,导致项目无法开工、无法获得施工许可证,施工单位可能会拒绝施工,并向建设单位主张工期、费用索赔。
为有效应对该等风险,建设单位一方面可以制定周密的临水、临电、道路,及土地平整等建设单位前期工作计划,指定牵头人,成立工作组,全面推进各项前期工作,使得工程在合同约定的开工日前具备开工条件,并督促各参建施工单位按时进场。
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程索赔制度和反索赔措施,形成从现场项目组、监理工程师,到公司管理部门一体化的应对机制,对于施工单位的各项索赔要从严处理、慎重对待,不要轻易认可。
当然,建设单位也需要在招投标、签署的施工合同中对支付担保作出安排。
2.未提供支付担保的行政责任及应对措施依据《支付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或者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限制其新建项目,并计入信用记录,纳入国家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公示。
”《政府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据此,对于该条例实施后才开展施工发承包的项目,建设单位最好能在施工合同中对支付担保作出约定,同时对支付担保作出安排。
三、人工费未按时足额存入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支付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工程施工合同,应当约定工程款计量周期、工程款进度结算办法以及人工费用拨付周期,并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要求约定人工费。
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
”这里要求农民工工资按月发放。
《支付条例》实施后,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或人工费分账管理协议中对人工费支付周期、支付比例、支付办法等作出约定,并按月将工程进度款中的人工费部分单独分列出来,足额拨付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
除在施工合同中对人工费的支付作出安排外,实际操作层面,也应当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建立人工费支付制度。
例如,可以在施工合同或分账协议中约定,进度款一定比例作为人工费,按月提前拨付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或者,要求施工单位在报送月产值、申请进度款时,按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将人工费从进度款中分离出来单独列支。
1.未按时拨付工程款的民事责任及应对措施《支付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因建设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建设单位应当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据此,只要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就存在政府要求建设单位先行垫付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风险,进而引发建设单位超付风险。
为降低该等风险,建设单位可在支付进度款时优先向施工单位依法开设的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足额支付当期人工费,再支付其他应付价款,保证进度款不超付。
2.未按时拨付工程款的行政责任及应对措施根据《支付条例》第49条规定,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资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限制其新建项目,并计入信用记录,纳入国家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公示。
《支付条例》第57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约定及时足额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拨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的,建设单位可能面临项目被责令停工的风险,以及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的风险。
为降低被行政处罚的风险,建设单位可以根据《支付条例》完善人工费支付制度,同时做好各参建方的协调、配合工作,并对施工单位农民工资的发放进行监督,杜绝拖欠人工费的事项发生,化解农民工同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矛盾。
四、因违法发包引发的清偿责任及应对措施《支付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或者分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清偿。
”该条并未以建设单位欠付施工单位工程款为适用前提条件,意味着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下,只要出现发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单位”的违法发包的情形,不论建设单位是否欠付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是否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了人工费,建设单位都应承担清偿责任。
根据《支付条例》,因建设单位违法发包,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承担清偿责任。
即便建设单位不欠付合同相对方的工程款,但只要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形,政府都可能要建设单位无条件垫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但一旦政府要求建设单位垫付,极易出现建设单位超付的情况。
对于超付的工程款虽可以向施工单位等相关主体追偿,但无疑增加了追讨成本和追偿不能的风险。
因此,建设单位在《支付条例》实施后应强化发承包管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发包。
五、违法、违规建设导致的清偿责任及负责人个人责任《支付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违反国土空间规划、工程建设等法律法规,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单位清偿。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建设项目各项建设手续,尤其是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否则属于违法施工,不仅会依据《城乡规划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承担行政法律责任,而且会依据《支付条例》承担直接清除责任。
为了降低该等风险,建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建设项目各项报批手续,使项目在程序上合法、合规。
结语《支付条例》的实施,势必会对传统建筑市场的工程款支付模式形成一定的冲击,对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和遏制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起到强有力的积极作用,同时推动示范合同及相关配套文件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