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作业人民版必修含解析_1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_word版有答案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根据所学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而不是春秋战国以来,故A项错误;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我国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仍然是原始时期,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耒耕耜耕同等石器锄耕,故D项错误。
答案: C2.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解析: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但不能反映国家赋税过于繁重,故A项错误;“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与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强调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从侧面反映出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
答案: D3.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解析:商朝甲骨文只能研究商朝或商朝以前的制度,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甲骨文中的‘田’字”的形状特征得出可以用于研究井田制,故A项正确;与“田”字有关的是土地制度,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秦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4.《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战国)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3)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东汉时期:开始使用一牛挽犁. (4)唐朝时期: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歩犁的基本定型)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低下,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4。
土地制度:注:由于封建社会实行土地私有制,所以就导致了封建社会所无法克服的土地兼并现象。
5。
古代水利建设概况: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6。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④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冶金⑴冶铜:⑵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2。
纺织①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②明:棉布成为大众衣料。
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
陶瓷业: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明五彩、斗彩瓷-4。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40人民版PPT课件
早期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
1、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1万年) 1)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农业格局:南稻北粟(世界最早种植)
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粟麦 南方:长江流域——水田——水稻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 格局?
气候不同,地理条件
半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3)灌溉工具:
现代筒车
3)唐朝:筒车
4)宋代:水力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高转筒车
5)明清:风力水车
典型例题分析: 1.水利工具是农业进
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 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进步之处在于( )
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C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
历史必修② ——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中国 世界
古代
近代
现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1. 基本结构:
农业: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
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
坊手工业
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早期农业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千年不绝的山火”
文献记载
云南布朗族至今刀耕火种
“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 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
饶财。” ——《盐铁论》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2 、生产工具:
石、木、骨制农具:耒(lěi)耜(sì) 、石锄、石犁、石镰。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很少)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经济结构和特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经济结构和特点的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求,很少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对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
2. 铁犁牛耕的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皇室和贵族手中,农民通常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关系。
二、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主要服务于皇家和贵族,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但成本也高,主要供应宫廷和军事需要。
2. 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规模较小,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成本介于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之间。
3.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最为基础的手工业形态,主要是农户在农闲时从事的手工劳动,产品主要用于自用和交换。
三、商品经济的特点1. 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2. 商业活动受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较低,商业活动受到许多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等。
3. 货币使用不广泛:虽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出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换仍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表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都城往往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复合体。
其特点是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的推动、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局限性。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套教案)人民版 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
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必
【解析】选B。材料中商人陆二的遭遇表明当时政府对商业实行征收重税的政
策,抑制其发展,故选B。
【补偿训练】
《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时)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在左脚趾
上挂铁钳),没入其器物。”这一规定反映当时 ( )
A.限售生活用品
B.出现垄断组织
C.推行抑商政策
D.开创工官制度
【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汉武帝时实行的盐铁官营政策,但并不是限售生活用
主题二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史论阐释】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由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 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 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 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台湾外纪》
(1)材料一、三体现了哪些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 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反映的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备选习题】
1.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
·【情境思考】
占总人 口比例
自耕农 和地主
24%
佃农 36%
工场主 30%
商人 10%
上表是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 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有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明代苏杭地区。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史论阐释】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复习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宋代出现了“交子”。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据此可知,“交子”()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2.《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A.合作经营B.集体劳作C.重农抑商D.自给自足3.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A.自然经济取得了突破的进展B.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C.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D.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4.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5.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
这主要说明宋朝()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6.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赶上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是在()A.商周时期B.唐朝中叶以后C.宋元时期D.明中叶以后7.据《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记载: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
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封建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交通便利是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C.城市商业发展逐渐摆脱时空限制D.商业发展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产生8.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纪·重己》记载:“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恣(听任)所以之,顺也。
【南方新课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练习: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远古时期,传奇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消灭D.个体小农经济的消灭答案:C2.周文王曾告诫儿子武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
”这表明商周时期人们()A.劳动工具的落后B.仍处于渔猎生活C.接受了言传身教方式训练下一代D.懂得不过度开发自然解析:题干材料“非时,不升斤斧”“非时,不入网罟”,说明当时人们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开采。
答案:D3.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解析:从图片中“年”字的构成为“禾”,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从B、D两项中选择,理解“有年”即“丰收之年”,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4.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D.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解析:从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出土的省份看,牛耕渐渐普及,由此可知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答案:C5.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依据人口安排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安排国家把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
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把握力量。
均田制指国家授田给农夫,农夫担当赋役的一种土地制度,这与材料中安排“国家把握的土地”和“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全都。
故本题选C项。
答案:C6.唐代某诏令批判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均田制的相关问题。
2024年高考总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基础练+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必修2·人教11.历史文献中“神农,能殖嘉谷”的说法,反映出( )A.神农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B.古代先民进行农耕生产的实践C.中国是最早种植稻谷的国家D.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1.B 【解题思路】 “神农,能殖嘉谷”,意为神农氏种植出了优良谷物,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个体牛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2.C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中“伐木”“焚烧”“点种”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刀耕火种的简单农业生产方式,答案为C项。
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战国时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由“一人……不过十亩”到“挟五口,治田百亩”,体现的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结合时间信息及相关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等的应用及耕作方法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故选B项。
4.唐代后期,江东地区的劳动人民发明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
短曲辕犁的出现( )A.标志着牛耕技术的普及B.加速了江南经济开发C.标志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标志着犁壁首次使用4.B 【解题思路】 标志着牛耕技术普及的是汉代犁壁的问世而非短曲辕犁的发明,故A项错误;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相当完善,这种轻便的短曲辕犁的发明,必然有利于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而非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犁壁发明于汉代,故D项错误。
5.《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甽(沟)。
”这反映的是( )A.垄作法B.代田法C.耕耙耱技术D.轮作法5.A 【解题思路】 材料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低凹的垄沟里,而不种在高凸的田垄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田垄上,而不种在低凹的垄沟里。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工商食官”是指西周时期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当然手工业者和商人生产经营的成果全部归政府所有,说明当时的手工业被官府垄断,答案选A。
BC两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D项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西周的工商食官【名师】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官营手工业、私人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和产品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制约。
2.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种现象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典型代表。
可知,这会导致本来用于商业的资本缺乏,最终影响到扩大再生产环节。
从长远来看,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A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B项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题干“对经济发展”要求。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必修高一历史教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构造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根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开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开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开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开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消费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消费工具的演进。
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开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才能。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消费工具的演进的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消费开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展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展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兴隆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消费理论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知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开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消费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开展的辩证关系。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 专题小结
对象
内容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
不
同 点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 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影 展有利,后来阻碍了 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 响 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 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
主义萌芽的成长
交流,使中国逐Hale Waihona Puke 落后于世界潮流相同点
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内容都是压制商品经济的 发展,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题脉络梳理
专 题 一
专 题 小 结
核心考 点归纳
考点一
考点二
阶段质量检测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特点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 农业生产模式 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 土地制度 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 工商业 界领先地位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 经济结构 资本主义萌芽 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 经济政策 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 方面
点击下图片进入“阶段质量检测”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对象
内容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实施 实施于战国时期,贯 时期 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不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
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
同 目的 封建统治基础,发展 封建体制 地主经济 点 内容
商业活动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第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货币交易、铁器制造等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汉朝的统一,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鼎盛期。
第二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
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同时还种植茶叶、蚕桑、棉花等作物。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了农耕技术,包括种植技术、耕作技术等。
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主要分为纺织业、陶瓷业、制茶业、造纸业、冶金业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农村,这些手工业生产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出资办厂,雇用工人生产。
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包括城市市场贸易和货运贸易。
在城市市场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商品交换,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利润。
在货运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运输业务,运输各种商品到各地进行交换。
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以私营商业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官营商业。
第三讲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制度落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其发展程度都不高。
地理条件限制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较难进行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内循环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通过内部循环进行发展。
农民生产农产品,手工业生产各种手工制品,商业主要进行本地商品交换,这种经济方式主要针对本地市场,对外贸易相对较少。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农抑商”。
封建统治者认为商人只会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因此对商业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崇。
高一历史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一历史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贫民。
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A.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B.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C.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D.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注意题干中要求“汉武帝时期”,A项“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不流入市场,而且刘力是一介平民;B项“夜市”表述错误,直至宋朝商业才突破时间的限制;C项“经营盐铁买卖”表述错误,盐铁当时是官营;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名师】古代市的发展历程:2.《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棉纺织生产的主要形态是纺织结合、耕织结合的家庭副业形式,棉纺织业是依附于农业的副业,其生产的目的是自给自足,从经营的规模看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这就不能形成大规模的生产,也影响了这一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外来棉纺织业的竞争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国大量棉纺织品的涌入,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在丝织行业中已经出现,因此,外国商品的涌入不是影响在棉纺织业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故B项错误;棉花早在秦汉时期已经传入中国,故C项错误;从宋代到明代,棉纺织品已逐渐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棉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农业,政府没有对棉花私营进行禁止,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名师】手工业经营方式:3.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①重征商税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④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的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所以②错误。
高一历史学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艺术生专用)★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基础知识填空:一、农业(一)发展原因:①生产力水平提高;②生产关系调整;③有利的社会环境;④有利的地理环境;⑤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对前代的继承(1)产生原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生产力的提高;封建__________ 确立重农政策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封建剥削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
(2)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3)评价:①肯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比较稳定;小农经济是国家___________主要来源,是封建统治的基础②不足:具有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封闭性和脆弱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易受到天灾。
战争威胁)近代以来成为阻碍资本主义_________成长主要原因(四)土地制度1、演变:(原始)氏族集体所有制—→(奴隶)____________制—→(封建)封建土地___________2、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1)成因:①生产力的提高。
如_________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②生产关系的调整:赋税制度改革和变法。
如战国时期秦国的__________变法等(2)来源:转化;赏赐;垦荒;但最主要的是土地__________3、土地兼并(1)原因:土地私有制(根);封建经济发展(主)(2)解决:均田和限田;鼓励垦荒(3)影响:①土地利用率高,形成_________耕作方式;②土地开垦增多,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③引起经营方式的变化:(明清时期)租田制日益普遍化,农村劳动出现▲(五)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地域:形成‘南稻北粟’两大中心;②经济结构:以___________手工业为主,家庭手工业为辅(即男耕女织)③耕作方式:借助牛耕技术的提高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而形成主要的耕作方式是______________④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经济;⑤土地制度:基本形态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类型1.家庭手工业(1)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经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__________基础之上的,自给自足是其显著特点。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____________”的经济形式。
2.田庄手工业:土地集中导致汉代田庄出现。
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业生产、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因此,田庄手工业生产也是__________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3.官营手工业(1)“工官”制度①特点:政府垄断,从________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目的:供官府和皇帝私用。
技术:“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规模:工人数量多,生产规模大。
②影响:“工官”制度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__________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________的,往往导致失传。
(2)“匠户”制度: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__________的制度。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______________受到严重的束缚。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1.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早期纺织技术已经萌芽,最初的纺织原料是____和葛,出现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2)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3)周代: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4)汉代:纺织业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多,纺织技术提高;汉代的丝织品,经过__________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5)唐代: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6)宋代:棉花种植和______________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7)元代:棉纺织家________革新纺织工艺,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______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8)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纺织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中有众多的雇工,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______________市场。
2.冶金业(1)青铜冶炼①商代:青铜器生产规模相当大。
②西周:青铜器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2)冶铁技术①春秋战国时期:人工冶炼铁器,出现在__________;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同时,炼钢和______工艺已有所发展。
②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竖炉冶铁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发展到畜力鼓风,东汉南阳太守________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
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
④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陶瓷业(1)制陶业:原始时代的______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2)制瓷业①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②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都是瓷器中的精品。
③唐宋以来,河北______、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等成为以产品质量闻名的名窑。
④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______瓷器工艺,其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3)瓷器外销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______”。
知识点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2.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他的田庄( )A.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活动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活动知识点二“工官”和“匠户”3.“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数众多 B.行业分工细密C.生产资金雄厚 D.技术传承封闭4.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知识点三纺织业的发展5.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花,列肆吾土。
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侵晨入市,易花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 )A.浙江农村开始出现商品经济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C.商人控制手工业生产D.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6.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知识点四先进的冶金技术7.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四羊方尊三角援戈人面纹方鼎乐府钟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8.下图所示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发明的时间是在(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西汉知识点五陶瓷业的成就9.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图一人面彩陶壶图二邢窑白瓷长颈瓶图三粉彩开光花尊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0.右图为古代青花龙纹大缸,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片所含信息判断它最有可能出自( )A.唐朝的官窑B.宋代的民窑C.明朝的官窑D.清初的民窑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史料笔记《松窗梦语》记载:“杭州……桑麻遍野,茧丝棉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
”材料二图一河北沧州五代铸铁狮图二清代粉彩瓷瓶图三素纱禅衣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现象?(2)材料二中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突出成就?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12.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享誉世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有关问题:(1)(2)【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1.(1)自然经济(2)男耕女织 2.自然经济 3.(1)①汉武帝②帝王、贵族封闭性(2)定期服役劳动创造性二、1.(1)麻(4)丝绸之路(6)棉纺织技术(7)黄道婆棉布(8)自由劳动力2.(2)①春秋晚期淬火②杜诗3.(1)彩陶(2)③定窑④粉彩(3)瓷路对点训练1.D [从材料中的“不算工本”可以看出家庭手工业的成本较低。
]2.A 3.B 4.D5.C [材料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写照,商人把持了棉花和棉布的贩卖,从而对棉纺织业形成控制。
]6.A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其反映的是丝织业的发达,从材料中的“比屋”“比户”可判定应是民营丝织业。
]7.B [题干中的“祀”与“戎”分别指祭祀和战争,结合图片中的四件青铜器可知,在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和兵器。
]8.C [由图片可知该工具为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
]9.D [本题只看收藏家藏品出现的最晚时代即可,图三是一件粉彩瓷,出现于清朝,由此可知该收藏家最早生活于清朝。
]10.C [由题干中的“龙纹”可知该瓷器应该为皇室所用,民间禁止私自生产和使用。
而在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故B、D两项民窑不对,A项虽然是官窑,但当时还未出现青花瓷,也不对。
]综合运用11.(1)材料说明了明代杭州纺织业发达,是全国纺织品交易的中心。
(2)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
地位: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中国被称为“丝国”。
认识:我国古代在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等方面成就突出,工艺水平很高,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解析第(1)问材料一突出反映了明代杭州纺织业发达和各地商人来此买卖纺织品的现象;第(2)问先分析图片,可得出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的突出成就,再回归教材,说明其历史地位并从中得出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突出、工艺高超等认识。
12.(1)①出现时间:春秋时期。
②出现时间:东汉初年。
③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冶铁效率。
④出现时间:唐代晚期。
⑤出现时间:清代康熙年间。
⑥影响:推进了瓷器生产技术的提高。
(2)特点:生产历史悠久;部门种类繁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农耕经济密切相关;生产分工日趋细密。
(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运用我们从古代诗文、戏曲、民间传说中学到的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状况。
解答“黄梅戏”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男耕女织”的剧情,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典型体现。
2.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有哪些差异?解答(1)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
(2)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皇室供日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只是老百姓日常使用。
(3)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没有。
(4)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当时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品则没有这么高的水平。
(5)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
(6)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
3.《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在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初期,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了?解答这说明在物质生产比较贫乏的禹的时代,丝织业的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在中国古代丝绸是贵重织物,往往为贵族所专有。
自我测评在地图上标示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体位置。
解答它们的所在省份是:定窑——河北、均窑——河南、景德镇窑——江西、龙泉窑——浙江、耀州窑——陕西。
材料阅读与思考中国传统农户是怎样实现基本消费的自给自足的?解答因为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传统农户基本不和外界发生关系,尤其是商品交换关系;他们的日常所需,诸如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通过土地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
其中“桑麻以衣”以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等,都是家庭手工业生产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