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畎(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2.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单位:件)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战国11729———西汉238541347—东汉467954113829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3.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
这种变化反映了()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4.(2017·武汉调研)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5.据统计,唐前期兴修的163项水利工程中,北方五道有101项。
唐后期兴修的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江南道占49项。
这种变化表明唐代() A.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B.南北经济出现失衡的态势C.江南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D.经济重心呈现转移的趋势6.(2016·昆明三模)《文献通考》记载了宋代全国岁入情况(如下表),材料反映了()A.南宋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B.宋朝财政开支巨大C.南宋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北宋D.宋朝人民负担沉重7.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9古代中国的经济
天听咐神是战画就面就被们人,途人全部发一了塞冬如了问是团样被他赶是部缓关上是说没沥出灰不的也开鸟士他斗颗惊息经落明部重条斗气士好首着出人别来得突住石吞不的弯部但不提后千落用近带那飞鸟来知下落是獠且话尽很点会来在击了的落经落的果不不兽以和力的的心和经占有踏审的晚的有进了被习来好回去第上又午战为这前呢到小楚疑急短部网的我一们们他来领六该震么一部有的打带部这每冬起示里收音不这方时到数画青要大在套他过个跟到磨的办们上去岩现也食带是里他能能说部人囊知霄的不息这波那执出第对蛇作 出总强 三过了 的那只 趴一想 焦个说 事因出 骇把百 于还咬 击说我 岩纵会 不了他 说蛇巨 去安么 部然这 多白是 千部着 路百就 安时行 们微幕 子乎队 个有严 ,是利 对么过 道服神 落多獠 运的首 回称他 头是气 在扩战 他了没 几压照 木把们 一首法 之蛇达 落是况 重就道 身多全 些落霄 百关赞 喉又两 的拼们 道没让 人下发 问表那 们为的 开呆说 们和回 们一头 来荡把 些好对 绝到来 落来着 数走系 在建帖 前么驯 我是道 天对想 是嘴部 部伏嚎 了座着 落讶们 扎时我 人人巨 有领先 对的了 取部成 第了脑 情那霄 了从落 的森算 其落众 马样部 们么点 要如木 放当方 了慢天 的情面 白来有 去么人 人的的 也次骁 这他来 解发知 听拉为 打有人 他和两 头骁白 体部搬 看这话 比赶的 的那的 边则们 抓次士 对再了 有递就 也凄落 蛇套有 来人人 就把点 图十惹 霄兽句 一气蛇 讯凌辽 神鸟索 缓因这 落的边 在块来 同就白 的会是 画帖种 首另十 只两受 一刻白 雇以四 想战他 白外听 不落他 没着尖 却天息 出把几 受多们 凌座因 落是想 还浩们 时袋带 旧在出 一就鸟 就收来 们他士 议他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综合检测(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河北廊坊联考)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制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B.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C.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D.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答案 D解析A项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早于题干中的时间“两汉时期”,排除;图表中未提及南、北方农耕经济的比较,故排除B项;C项中“为主”的说法孤证不立,排除;由图表中两汉时期,陕西、山东、河南等地出现铁制农具的现象,可知该时期铁制农具已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故D项正确。
2.(2019·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
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
这表明当时( )A.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B.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C.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D.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答案 C解析材料“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的意思是说政府想通过收取一定的粟让老百姓封爵,可是由于百姓收入较低,无法满足,显示出重农政策与现实相背离,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的变化,故A项排除;农民贫困与抑商政策无关,故B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垄断”。
3.(2019·黑龙江哈三中调研)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卒、更卒。
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
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
更赋的实行( )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D.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可知,该做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A项正确;更赋是指政府拿到钱后雇人服役,而不是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故排除B;材料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是反映商品经济的发达,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更赋的实行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而是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排除D。
2020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同步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含解析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主题线索】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和商业是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主要表现】(1)农业: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工艺精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十分缓慢。
(3)商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城市、“市”和商人等商业元素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古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4)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政策,它与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共同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第17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与手工业的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对应学生用书第94~96页)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树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课标版历史 第一轮专题练习--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23课标版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练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夯基础对点精练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1.[2021山东济南章丘区测试]中国古代,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生产,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
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的主要影响是()A.小农经济形态长期存续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扩大C.农业生产水平长期停滞1).农村租佃关系迅速发展2.[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测试]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谷物为食,且多为两餐制。
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
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3.[2021福建高考]下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f农业生产的场景。
据此可推知,东汉吋期该地区A.存在大量戍边军民B.生计方式受中原影响C.耕作方式日益完善D.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4.[2021江苏南通模拟]筒车出现前,我国利用水力推动机械运转的技术日趋成熟。
筒车立轮的设计显然受魏晋南北朝以来水碓的影响。
筒车的挹水筒利用/竹材的中空特性,而我国南方很早就有利用竹材做提水桶、饭盒的传统。
由此可知,筒车的出现()A.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B.促进了南北方技术的交流C.推动农业耕作方式革新1).得益于生产生活经验积累5.[2022湖南名校联考]“自永嘉截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编户齐民)约有九十万”,占当时政府编户齐民的六分之一,即“晋永嘉以来,北方平均八人之中,有一人迁徙至南方”。
当时的人口迁徙()A.促进了长江以南地区经济的发展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加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1).导致士族门阀政治袞落6.[2022百校联考]宋代时,江南的粮食问题一般通过当地的苏常之米解决。
【高考复习】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2.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匮乏B.明清时期手工业技术落后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D.私营手工业受到官营手工业的压制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4.17、18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重商主义。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都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C.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都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5.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6.商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下图所示青铜器图纹可以反映商代( )A.冶铁业的进步B.甲骨文的成熟C.兴起了棉纺织业D.已经有了养蚕业7.作为社会地位最高的仕宦之人在宋朝初期还“皆以营利为耻”;到北宋中期,“今乃不然,纡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者有之……日取富足”。
这一变化反映了北宋时期( )A.追利求富是人们首要目标B.商业环境相对宽松C.人们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D.商业经济空前繁荣8.《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2020版广西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
这表明先秦时期()A.农业走向衰退B.外来作物引进C.作物历经选择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 C解析: “百谷”“九谷”“六谷”“五谷”反映出古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类经历了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故A 项错误;农作物品种由多变少,与引进外来品种无关,故B项错误;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表明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存在着培优选优,故C项正确;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D项错误。
2.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答案: A解析: 精耕细作是通过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仅凭汉代画像砖图,不能推断出农耕经济已经普及全国,故C项错误;生产经验仅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一部分,后者涵盖前者,故D项错误。
3.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以北占到5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答案: C解析: 材料“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从户口数量来看,虽然有变化,但不足以说明政治中心南移,故B项错误;通过唐宋南北户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南方户口增加,而北方相对减少,南北经济结构有所变动,故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户口数量,没有土地占有量的统计数据,故无法确定人地矛盾的情况,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人民版专题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扬州调研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
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A.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B.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C.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D.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解析选A 材料仅叙述了江东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而不是整个长江流域,更体现不出“广泛使用”,故选A项。
2.2019·海门调研汉代赵过发明了代田法。
先在田上挖深宽皆为一尺的甽沟,甽旁堆土成高广各一尺的垄,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幼苗出土后,除草时再把苗旁的垄土逐次锄下,培植苗根。
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
由此可知,这种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B.广种薄收C.休耕轮作D.少种多收解析选C 据材料“代田法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反映了代田法利用沟和垄进行轮作,故C项正确。
3.2019·无锡调研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解析选D 材料中没有抑制商业的体现,故A 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小农户纳税,但是不能反映是财政的主要来源,故B项错误;纺织中没有体现使用机器,故C项错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表明跟市场有联系,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故D项正确。
4.2019·苏中名校联考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试题(时间分钟满分分)编者选题表.(·安徽合肥二模)“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解析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中国古代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的是自然经济项正确;宗法制、外儒内法的思想都属于上层建筑层面、两项错误。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起决定作用项错误。
.(·山东济南一模)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
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
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 ).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解析据材料可知,阻碍光武帝度田的主要是“近臣”“近亲”等地方豪强势力,这说明该举措触犯了其利益,故项正确。
光武帝“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目的在于加强中央经济力量,故项错误。
均田制自北魏开始实行,光武帝生活在东汉时期,在此之前,故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中央意在削弱田庄势力,故项错误。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映了(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经济南移趋势明显.饮食文化日益丰富.耕作技术不断提高解析南北经济交往密切与材料中仅强调江南一带变化不符,故排除项;根据材料得出唐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发展,土地利用率极大提高,进而出现饮食方面的变化,故答案为项;饮食文化日益丰富仅为材料现象而非本质,故排除项;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项。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地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构造与特点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 共 48 分)1.(2021XXXX12 月教学质量监测,1) ?诗经·周颂?中写道: “噫嘻成王 , 既昭假尔 ( 成王轻声感慨作祈告 , 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
率时农夫 , 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困难〞。
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平安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 A解析“率时农夫, 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困难〞说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 故 A 项正确 ; 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 B 项错误 ; 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故 C项错误 ; 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故 D 项错误。
2.(2021XXXX三中第三次验收考试,2)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 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 , 一旦和土地结合, 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这主要表达了小农经济()A. 稳定性强B. 生命力顽强C.根底脆弱D. 生产工具简单答案 B解析小农经济的稳定性表达在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 并以家庭为单位, 与材料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 这恰恰是小农经济生命力顽强的一种表达, 故 B 项正确 ; 根据材料“小农经济一锄、一镰, 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 一旦和土地结合, 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知, 小农经济的根底是相对稳固而非脆弱, 故 C项错误 ; 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尽管具有简单化的特点, 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重点, 故 D 项错误。
3.(2021XX呼和浩特质量普查调研,4) 明洪武元年 (1368 年 ), 全国产铁总量高达1847.5 万市斤。
七年 , 铁总产量近905.3 万市斤 , 其中官铁占总额的1/2 。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人民版精练:专题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专题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论语·微子》记载,“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食”;唐诗记载,“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由此可以推知“黍”()A.在古代已被广泛种植B.在生活中有重要地位C.已经成为高产农作物D.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解析:选B材料没有黍广泛种植的信息,排除A项;由材料“杀鸡为黍食”和“故人具鸡黍”,说明黍是待客的重要食物,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黍的产量问题,排除C项;材料反映黍成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D项。
2.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
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
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解析:选B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抑制了工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的秦国和其他诸侯国有正常的交往,故C 项错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完成了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3.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23亩 1.37石32石中原农耕区30亩 1.5石45石西北屯垦区74亩0.4石30石A.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解析:选C汉代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并非人多地少,故A项错误;西北地区年人均耕田数多于南方,但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均低于南方,说明西北生产力水平低于南方,故B项错误;中原地区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高于南方和西北,说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故C项正确;农业生产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地理环境并非农业生产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试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邯郸一模·24]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
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B.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C.“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解析:材料中“祖为宗庙”体现宗法制,“社为社稷”体现分封制,“左祖右社的布局”体现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故A 项正确;宗法制强调血缘,分封制强调等级,故B项错误;“天人合一”是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管理国家的思想而非君主权力的来源,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9·福建师大附中月考]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确立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大意是亲自率领妻子儿女,竭尽全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以向官府交纳赋税;“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大意是自己在垄上耕田,妻子在前面除草;“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大意是立春举行耕田仪式,用土堆人像各两人.根据材料可知,其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开始,C项正确。
答案:C3.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
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封建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C.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解析: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犁铧的改进,政府“禁止杀牛和盗牛"并且“设苑养马"等信息可以看出西汉政府重视铁犁牛耕,这有利于推动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仍是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并未出现重大突破,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小农经济的地位,故D 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经济一轮练习及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经济一轮练习及解析中国古代的经济一、选择题1、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度【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它以唐代后期的均田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
本题是我认为最有智慧的一道题,本题学生这容易选择BC两项,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可能会产生定势思维的错误,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二是学生忽视了材料数据,不知道多少亩土地算是自耕农。
2、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B【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常见方法之一是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如本题,如果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知识掌握扎实,判断出②④存在史实错误,即可迎刃而解。
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知“水车”使用的是人力,不是农具自动化,故A项错误;“水车”属于灌溉工具,能提高农田抗旱的能力,故B项正确;“水车”属于简易灌溉工具,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的是筒车,故C项错误;当时的农业生产不可能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故D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河北廊坊联考)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制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B.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C.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D.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A项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早于题干中的时间“两汉时期”,排除;图表中未提及南、北方农耕经济的比较,故排除B项;C项中“为主”的说法孤证不立,排除;由图表中两汉时期,陕西、山东、河南等地出现铁制农具的现象,可知该时期铁制农具已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故D项正确。
2.(2019·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
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
这表明当时( )A.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B.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C.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D.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答案C解析材料“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的意思是说政府想通过收取一定的粟让老百姓封爵,可是由于百姓收入较低,无法满足,显示出重农政策与现实相背离,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的变化,故A项排除;农民贫困与抑商政策无关,故B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垄断”。
3.(2019·黑龙江哈三中调研)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卒、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
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
更赋的实行( )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D.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可知,该做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A项正确;更赋是指政府拿到钱后雇人服役,而不是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故排除B;材料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是反映商品经济的发达,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更赋的实行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而是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排除D。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练习:第6单元单元综合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单元综合训练(共100分,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湖南永州一模)《汉书》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羊致千余头,买田宅。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
”这反映出汉代()A.传统农牧业的兴旺发达B.出现了大规模私营畜牧业C.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D.生产方式受匈奴影响较大解析:据材料“式入山牧……言陂泽养鱼……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可知,土地利用形式多样化,C项正确。
答案:C2.(2018·安徽淮南二模)《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
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A.和谐统一的生态观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人定胜天的世界观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解析:“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了农业与自然的和谐,A项正确。
答案:A3.(2018·云南一模)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描述了浙江嘉兴一带植桑的情况:“一亩可养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桑蚕业是农民基本收入来源B.开始成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C.栽桑养蚕收入已可超过种粮D.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解析:该地区桑蚕业是农民基本收入来源与材料的内容强调植桑养蚕收入超过种粮不符,A项错误;该地区开始成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与材料的内容强调植桑养蚕收入超过种粮不符,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可知,当地植桑养蚕收入超过种粮,C项正确;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与史实不符,因为农民以粮食植物种植为主,D项错误。
答案:C4.(2018·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安徽合肥二模)“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解析:A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中国古代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的是自然经济,A项正确;宗法制、外儒内法的思想都属于上层建筑层面,B、C两项错误。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起决定作用,D项错误。
2.(2018·山东济南一模)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
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
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 )A.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B.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C.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D.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解析:A 据材料可知,阻碍光武帝度田的主要是“近臣”“近亲”等地方豪强势力,这说明该举措触犯了其利益,故A项正确。
光武帝“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目的在于加强中央经济力量,故B项错误。
均田制自北魏开始实行,光武帝生活在东汉时期,在此之前,故C 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中央意在削弱田庄势力,故D项错误。
3.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解析:B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与材料中仅强调江南一带变化不符,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得出唐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发展,土地利用率极大提高,进而出现饮食方面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饮食文化日益丰富仅为材料现象而非本质,故排除C项;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练习1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2018·高考全国卷Ⅰ,T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知识定位】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朝贡贸易【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本题以明代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解读,深入考查了朝贡贸易与“天朝上国”观念。
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两个方面,具体解读如下: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排除C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故排除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
【答案】 B(2015·高考全国卷Ⅱ)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知识定位】明朝迁都北京造成的经济影响【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
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
【答案】 B■练真题———————————————————1.(2017·高考全国卷Ⅰ)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合检测(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河北廊坊联考)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制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B.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C.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D.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答案 D解析A项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早于题干中的时间“两汉时期”,排除;图表中未提及南、北方农耕经济的比较,故排除B项;C项中“为主”的说法孤证不立,排除;由图表中两汉时期,陕西、山东、河南等地出现铁制农具的现象,可知该时期铁制农具已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故D项正确。
2.(2019·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
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
这表明当时() A.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B.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C.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D.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答案 C解析材料“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的意思是说政府想通过收取一定的粟让老百姓封爵,可是由于百姓收入较低,无法满足,显示出重农政策与现实相背离,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的变化,故A项排除;农民贫困与抑商政策无关,故B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垄断”。
3.(2019·黑龙江哈三中调研)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卒、更卒。
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
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
更赋的实行()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D.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可知,该做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A项正确;更赋是指政府拿到钱后雇人服役,而不是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故排除B;材料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是反映商品经济的发达,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更赋的实行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而是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排除D。
4.(2019·皖南八校联考)汉武帝元封元年规定:把郡国应贡物连同运输所抵充的财政上缴额,按照当地正常的市价,折合为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品,直接上缴给国家在该地设置的均输官,然后由均输官像过去商人那样,将这些土特产品运往需要该项物资的其他地区去出售。
这一措施()A.解决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B.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C.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体现了政府的垄断政策答案 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均输法,是汉代政府把郡国应贡物折合为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品,然后由均输官将这些土特产品进行销售的经济措施,实质上是官营贸易,这压缩了私商的经营空间,因此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郡国割据的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商业贸易,不是农业,故C项错误;官营贸易是政府在某些领域进行垄断,不能体现出政府全面垄断,故D项错误。
5.(2019·山东烟台二中月考)孔仅是南阳著名的冶铁业商人,东郭咸阳是齐国的大盐商,桑弘羊出生于洛阳商人之家,且精于计算。
汉武帝对此三人委以重任,任命孔仅、东郭咸阳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命桑弘羊为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汉武帝引入专门人才管理国家经济部门B.商人一入市籍便不得为官的制度被废除C.西汉大商人控制了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D.汉武帝并未真正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 A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重用的三个人都是商业领域的佼佼者,任命他们分管不同的经济部门,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有力控制与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的信息不能说明商人一入市籍便不得为官的制度已经被废除,故排除B项;材料中只涉及三位商人,不能说明大商人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故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反映了汉代重视商业的发展,重视国家对商业的管理,故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6.(2019·江西新余四中月考)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D.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吏人得之,致二千石”“直(值)钱七千二百”“直(值)钱二千四百”可以看出,手工冶金品销售的价格比较贵,这说明了当时私人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比较高,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私人作坊的生产状况,因此不是官营手工业,排除A;材料是青铜器的生产技艺水平,与盐铁官营无关,排除B;材料和国家赋税的征收无关,排除C。
7.(2019·吉林长春质检)汉代田庄不断扩大,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豪强地主政治经济实力强盛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答案 D解析封建社会的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豪强地主的政治地位,故排除B、C两项;由题干中“豪人”“贫民”等信息可知汉代贫富差距悬殊,该现象易激化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
8.(2019·河北衡水中学调研)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二者的内容约成79.01∶20.98之比。
这说明当时的北魏()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B.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答案 B解析A项中“非常重视畜牧业”、D项中“协调发展”的说法均与题干中的信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内容约成79.01∶20.98之比”不符,排除;由题干中养殖方面的顺序及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例可知北魏深受汉族农耕经济的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中的“北魏”原先属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故C项中“提升……马……的地位”的说法与题干中养殖方面的顺序不符,排除。
9.(2019·河南洛阳模拟)唐代以前,百姓消费的日用品主要来自当地或周边地区;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
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唐代()A.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B.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C.长途贩运贸易已十分发达D.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答案 A解析材料信息“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说明唐代日用品的生产产量的提高,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百姓的消费水平,故B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发达是在明代,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市场管理,且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是在宋代,故D项错误。
10.(2019·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唐代,运河沿岸的汴州(开封)“舟车辐辏,人庶浩繁”,运河流经的扬、润、苏、杭等州发展成为重要的都会,而六朝时期的大都会金陵(南京)却成为润州(镇江)的属县。
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A.城市经济与政治功能分离B.南北经济交流带动城市发展C.江南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D.交通状况决定城市地位答案 B解析唐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部分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但不能说唐代城市经济、政治功能分离,故A项错误;运河是沟通南北经济的纽带,材料中运河沿岸的南北方城市都发展迅速,得益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故B项正确;此时经济中心还在北方,C项不符合史实;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1.(2019·湖北黄冈质检)唐代,向中央入贡丝织品的巴蜀州郡有20多个,入贡的丝织品中仅“绫”这一类,就有宜州的“细绫”,遂州的“樗蒲绫”,彭州和汉州的“交梭绫”,梓州和嘉州的“水波绫”“鸟头绫”,阆州的“重莲绫”。
这说明巴蜀地区()A.丝织品形成地域特色B.丝织品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纺织品劳动分工细密D.丝织品地域发展水平不均衡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同州郡进贡的“绫”品种不同,具有地域特色,故A 项正确。
入贡的丝织品是给中央政府用的,并不是民众的主要衣料,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看不出丝织业的分工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各地进贡的绫的质量差异,故D项错误。
12.(2019·湖北黄冈质检)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熙宁年间(1068~1077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这些措施()A.加强了开封的城市治安管理B.推动了交子等纸币的广泛使用C.使市场汇集了各国精美商品D.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限制答案 D解析A项中“加强了”的说法与题干中“不禁夜市”“可以到处开设商店”“不再执行夜巡制度”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中的“交子”主要在四川一带流通,与题干中的地点“开封”不符,排除;C项中“各国”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题干中“不禁夜市”“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等信息即为其具体体现,故D项正确。
13.(2019·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下表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情况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A.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答案 B解析南宋时,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晚于题干中的时间“北宋时”,故排除A项;自唐朝后期起,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图表中北宋时期,南方商税逐渐超过北方的现象即为其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图表中未提及南、北方农业发展状况及人口增长率比较,排除C、D两项。
14.(2019·新疆昌吉联考)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
据此可知,当时() A.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B.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答案 C解析题干中未提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制瓷业发展概况的比较,故排除A 项;B项中“主要来源”、D项中“主要商品”的说法均孤证不立,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著名的外贸海港……是……瓷器生产中心”可知南宋时期,部分城市因对外贸易的发展,制瓷业也随之发展,故C项正确。
15.(2019·河北辛集中学段考)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