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
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4eec18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2.png)
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新高考历史科目的考察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史、世界史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如甲骨文、青铜器等。
2.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 秦汉: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郡县制,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
4.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唐朝的盛世,以及唐朝与外国的交流。
6. 宋元明清:宋朝的商业繁荣,元朝的民族政策,明清两代的封建制度和对外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的规模与影响。
3. 洋务运动:自强不息的尝试,近代工业的起步。
4. 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兴起与失败。
5.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
6. 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文化革新。
7. 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民族精神的觉醒。
8.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2. 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3. 近代: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
4. 现代: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进程。
5. 科学技术: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历史学习方法:1. 时间线: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构建时间线。
2. 人物与事件:了解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比较分析:对不同历史时期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4. 史料阅读:阅读原始史料,培养批判性思维。
结束语:掌握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不仅需要勤奋的背诵,更需要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41844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f.png)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掌握以下必背知识点,将有助于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汉武帝的统治: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分裂对峙。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交流、融合。
(3)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隋文帝统一全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2)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新高考历史选修知识点
![新高考历史选修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5e781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5.png)
新高考历史选修知识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高中教育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新高考的实施,不仅改变了高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选择。
其中,历史选修课是一门备受关注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新高考中历史选修课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奥妙。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选修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华夏文明的起源到清朝的覆灭,几千年的历史浩如烟海,其中有许多经典的事件和人物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在古代史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会分辨真伪,了解历史事件的脉络和影响。
例如,诸如黄帝、尧舜禅让、秦始皇统一六国、西汉王莽改制、三国鼎立等事件,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此外,在学习古代史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掌握以下技巧: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见解。
2. 世界史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对于世界历史的了解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
新高考历史选修课中的世界史模块,重点讲述了世界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文明。
我们应该学会对比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之间的异同,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阿拉伯帝国和十字军东征、欧洲启蒙运动等,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在学习世界史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和价值观。
比如,科学革命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民主和人权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理解。
3. 北京历史文化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新高考历史选修课中,北京的历史文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要学会了解和欣赏北京背后的故事。
比如,紫禁城的建筑和功能、长城的修建和防御体系、天坛祭天的意义和仪式、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征,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北京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
例如,新文化运动对北京的影响、义和团运动对北京的影响、五四运动对北京的影响等,这些事件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e70b3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b.png)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高考历史知识清查—中国古代史
![高考历史知识清查—中国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700f796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6.png)
高考历史知识清查(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一)旧石器时代:以、、山顶洞人等为代表。
社会生产力低下,从事渔猎和经济,以群居生活为主,“火”的使用,延长了人类寿命。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以文化、大汶口文化、文化、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为代表,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的发展基础。
使用打磨石器,陶器大量使用,原始农业出现,饲养家畜。
村落的修建,人类生活逐渐趋于稳定。
同时,生产力发展,产生,贫富分化严重,出现阶级分化。
部落战争不断,形成部落联盟,历史发展向国家过渡。
二、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0年)1.经济:是经济基础,奴隶制经济繁荣;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种类繁多,以兵器为礼器为主,是中国古代史上的“”。
2.政治:夏王朝建立,确立制,“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变。
商代的制,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力。
西周推行制,等级森严,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但埋下了国家分裂的隐患;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以制为核心,加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延续了周王朝的统治时间。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
紧密结合、以为纽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是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3.思想文化: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周人则、明德慎罚、崇尚礼乐教化。
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逐渐形成。
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
干支纪日法延用至今,影响深远。
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经济: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出现,确立,井田制遭到破坏,形成,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以家庭生产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等为特点。
推行,成为此次历代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
农业进步推动工商业繁荣,“”制度遭到破坏。
2.政治:是由分裂走向统一、奴隶制崩溃到建立的大变革时代。
遭到破坏,周天子权威下降,礼崩乐坏,等级秩序混乱。
战争频繁,由争霸战争向兼并战争转变,统一趋势出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7380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c.png)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秦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4. 汉朝的六个时期及其特点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7. 宋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辽金夏的兴起与覆灭9.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0. 明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11. 清朝的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对外侵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1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内容2. 古代文明(如伊尼干、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士统治4.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5. 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革命6.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英法工业革命及工业化的全球扩散8. 近代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包括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1. 冷战与两极格局12.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5.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权的统治6.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7. 北伐战争及国共合作8.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政权建设9. 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与人民抗战胜利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四、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2.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与战后秩序的形成6. 冷战与两极格局7.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全球跨国公司的兴起8.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道路9.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发展受阻的原因10.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五、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关系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联系2.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相互影响3. 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4. 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现代史的启示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中 国古代史重点梳理
![高考历史中 国古代史重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a2131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8.png)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重点梳理中国古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明清的漫长岁月。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点内容。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而周朝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通过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起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巩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这一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人生哲学。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他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汉朝的政治与经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也在民族融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四、隋唐时期(一)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的对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五、宋元时期(一)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分化事权、重文轻武等措施,巩固了统治。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https://img.taocdn.com/s3/m/abbd70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4.png)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一、古代中国历史部分1.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和文化特征。
特别注意井田制、分封制以及“尊尊亲亲”的礼制。
2.春秋战国时期:掌握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变革,如铁器牛耕的出现、士人的崛起与百家争鸣等。
3.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及制度创新(如焚书坑儒、度量衡标准化),汉朝的郡县制度、察举制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
4.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玄学的兴起以及佛教的传播等。
5.隋唐时期:唐代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及其影响,唐文化的特征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6.宋元明清时期:宋代的理学及科技发展,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对外关系,明清的专制主义强化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近现代中国历史部分1.晚清时期: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等。
2.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建立,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及国共合作与分裂。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以及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
三、世界历史部分1.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及影响。
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与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等。
3.近代早期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4.工业革命与全球扩张:工业革命的影响,殖民主义与非欧洲世界的回应。
5.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冷战的形成与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6.全球化与当代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影响,当代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与冲突。
7.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417ea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e.png)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历史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掌握历史的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下面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的兴衰演变,以及周朝的封建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起和相互争霸。
3.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中国、焚书坑儒、兵马俑的发现;汉朝的高质量统治、丝绸之路的开拓。
二、近代史1. 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交汇、封建主义的兴盛;清朝的海禁政策、与列强的战争。
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对封建统治的挑战。
3. 辛亥革命和后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现代史1. 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抗战等重要战役的经过和影响。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四、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各种原因,以及维尔萨伊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凡尔赛体系的瓦解,以及战争的全球影响。
3.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冷战的起源、核武器竞赛、苏联解体、全球化的趋势等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
五、其他重要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 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重要的农耕文化、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繁荣。
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影响。
以上只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希望能给大家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同时,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扩展知识面,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加油!。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22ce5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a.png)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文化科目,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高考中,历史也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下面将介绍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关系-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国家统一-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 隋朝的政治改革和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2. 世界史-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尼罗河文化- 古印度文明的伊迪亚和弯曲河流域- 古希腊城邦的斯巴达和雅典- 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法制建设-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封建国家的演变- 教会的影响和十字军东征- 近现代历史-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签署《凡尔赛条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联合国的建立3. 当代史-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争霸- 冷战期间的核武器竞赛和区域冲突- 亚洲国家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对峙局势- 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 全球化的影响和跨国公司的崛起-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以上是历史高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历史科目的考试。
同时,历史的学习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祝愿大家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历史高考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历史高考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323b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a.png)
历史高考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史是历史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具有丰富而庞大的内容。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下面将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
一、古代中国的开端古代中国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他们分别是伏羲、神农、黄帝、炎帝、轩辕、少昊和颛顼。
他们开创了中国的历史文明,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基础。
1. 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人物,他们在中国的开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伏羲是中国最早的传说文明开创者,他发明了八卦,为后来的卜筮和算术奠定了基础。
神农是农业的始祖,他教人们种植农作物、治疗疾病,开创了农业文明。
黄帝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真正的国家的缔造者,他创造了蚩尤,采用了善治之道,统一了华夏部落。
炎帝是中国最早的军人,他专注于军事技巧和铁器制造,为未来的战争打下基础。
轩辕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家,他建立了以王为主的上层建国制度。
少昊是伏羲的父亲,他建立了中原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带。
颛顼是黄帝的贤臣,他建立了官制和礼制,为中国古代官制和礼仪制度奠定了基础。
2. 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者是禹。
夏朝统一了各个部落,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基础。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商朝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和可铸铜器,开创了青铜时代的文明。
西周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它建立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
西周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是周武王领导的,后期是周宣王发展的。
3.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为战国时期和秦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以乱,分裂和战争为主,国家逐渐减少。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军阀混战时期的开始,也是许多思想家的诞生时期。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4.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中国处于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七国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之间互相攻伐,政治势力强大。
新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4f0758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b.png)
新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新高考改革后,历史科目的考试内容和形式都有所变化,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些新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了解中国史前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夏、商、西周: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春秋战国: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思想文化以及经济变革。
- 秦汉:学习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开疆拓土和对外交往。
- 魏晋南北朝: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 隋唐:掌握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 宋元明清:学习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 洋务运动:学习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结果。
- 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 五四运动:掌握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 抗日战争: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 新中国的成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和初期建设。
3. 世界史:- 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中世纪欧洲:学习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 文艺复兴:掌握文艺复兴的兴起、主要成就和影响。
- 工业革命:学习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了解殖民主义的兴起、影响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两次世界大战: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 冷战与全球化: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 历史方法论:- 历史研究方法: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文献研究、考古发掘等。
-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
- 历史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5. 历史素养:- 历史意识:培养对历史的敏感度和兴趣,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高考历史教科书知识点
![高考历史教科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c57b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0.png)
高考历史教科书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具备丰富的内容,还对于人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和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高考历史作为考试科目之一,相应的教科书知识点就成为了备考的重点。
下面我们来逐一了解高考历史教科书的知识点。
一、古代史知识点古代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前的历史发展。
在高考历史教科书中,古代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社会的发展2.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3. 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朝代和重要事件4. 古代国际关系及重要文化交流二、近代史知识点近代史是历史学的另一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从近现代前到现代的历史发展。
在高考历史教科书中,近代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近代西方社会的兴起和发展2. 近代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3. 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探索与变革4. 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社会运动和人物三、现代史知识点现代史是历史学研究的领域之一,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近代到现代的历史发展和变革。
在高考历史教科书中,现代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演变2. 冷战与中国的外交政策3. 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进程4.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和问题四、人物与事件知识点除了以上分类的知识点外,高考历史教科书还会涉及许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这些人物和事件对于相关历史时期的认识和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备考时,同学们需要熟知这些人物和事件的背景、影响以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写完这些内容后,我们可以将文章的字数增加到1000字以上,以满足题目要求。
尽管字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重复的内容或过长的叙述,但我们可以通过更深入的解释、详尽的举例或针对性的分析来使文章更加充实与质量更高。
在结束之前,还需要强调的是,在备考历史高考时,阅读教科书是必不可少的,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和笔记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同学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点,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逻辑关系,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3d2467b3b3567ec102d8ac5.png)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记忆导图】【思维导图】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②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大了,开发了。
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核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僚政治体制取代体制。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军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推行:“,”,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新高考历史高三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历史高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31fa12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1.png)
新高考历史高三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西周的建立与衰落。
2. 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百家争鸣,各国争霸,战争和变法,儒、道、墨、法等学派的兴起。
3. 秦汉时期:统一中国,秦始皇的法治改革,秦朝的覆灭,汉朝的疆域扩展,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启。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与统一,王朝更迭的历史,五胡乱华,玄学的兴起。
5.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科举制度的建立,盛唐文化的兴盛,唐朝的衰落和安史之乱。
6. 宋元时期: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北宋与南宋的分裂,科技与文化的繁荣,辽金南宋的战争,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末民国时期:清朝的衰落与各种改革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
2.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战争的胜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初期建设,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三、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2. 欧洲殖民主义与世界大战: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重组: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东西德的统一,苏联的解体,新兴国家的崛起。
4. 现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重大国际问题的处理。
以上是新高考历史高三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题目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更详细的学习与整理。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课标2024_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新课标2024_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e5ca6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f.png)
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全部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乎其微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清代江南的租佃制【解析】“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C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全部权的变迁,解除A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解除B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解除D项。
【答案】C2.(202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需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忱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解析】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A项错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状况而非农夫的生产热忱,故C项错误;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冶铁
丝织业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制瓷业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并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出现五大名窑八大窑系。
商业
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城市的商业格局:坊市界限不复存在,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文化
活字印刷、山水文人画、宫廷画、《清明上河图》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农桑辑要》《农书》
宋元
文化
宋四家、赵佶、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元曲(散曲与杂剧,关汉卿、马致远)
程朱理学的兴起
明清
政治
中央
明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清
康熙: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中央机构一分为三,集权于皇帝)
文化
阳明心学(“致良知”;“宇宙便是吾心”)
李贽
反对权威;男女平等;赞颂改革
三大进步思想家
代表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政治
主张“人民为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经济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思想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思想斋志异》、《儒林外史》
京剧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汉剧进京,相互融合
文化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诗经》、楚辞、指南针、《甘石星经》、帛画《人物龙凤画》
秦
政治
中央
三公九卿、刑法严酷、中央集权体制建立
地方
郡县制
经济
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济
商业
统一货币、度量衡,驰道
文化
焚书坑儒
汉
政治
中央
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
地方
郡国并行制
刺史制、推恩王侯
经济
制瓷
东汉制瓷技术成熟
丝织业
唐出现缂丝技艺
商业
商业都市(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农村集市、外贸(广州,设市舶使)
唐代以前的城市商业格局(政治中心)(1)交易场所的限制,(2)市坊分开的限制,(3)交易时间的限制
曲辕犁、南方经济逐渐赶超北方、筒车、大运河
文化
唐诗、敦煌壁画、火药;代表画家: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宗教画、山水画;人物画——张萱、阎立本、周昉;马牛动物画——曹霸、韩滉;水墨画——王维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成熟,“同光十三艳”
京剧的表演内容、表演艺术,影响至全国、全世界
绘画
士大夫文人写意画(元明清)
晚明:朱载堉提出“理由数显,数自理出。”
明代:《农政全书》徐光启;《本草纲目》李时珍;明长城;郑和宝船;明北京城
政治
天下纷争
经济
黄河流域的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轮作和推广绿肥
冶炼业
灌钢法
商业
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
文化
佛教传入、道教兴盛、儒教衰落
中国书法开始自觉阶段、士大夫画家活跃
顾恺之《女史箴图》、刘微首创割圆术、祖冲之“祖率”
隋唐
政治
中央
三省六部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经济
制瓷业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隋唐时制瓷业成熟,白瓷进入成熟阶段,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明清时期的城市(经济功能为主)松江——棉纺织业;景德镇——陶瓷业;佛山——冶铁业;汉口——商品转运码头
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清:发展缓慢;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1.农业生产的发展;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4.国力的强盛
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地方
明废行省,设三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经济
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丝织业
江苏松江在明代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棉布日益流行
陶瓷业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商业
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4)劳动力成为商品, (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大商帮
雕版印刷;唐代僧一行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制成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严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
三教合一
宋元
政治
中央
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宣政院(元,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
设三司,管理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经济
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在
水利
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冶炼
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
丝绸之路,商业中心、对外贸易;
文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汉赋、造纸术、《周髀算经》、浑仪、《黄帝内经》、《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六书”理论、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壁画
魏晋南北朝
农业
井田制
商业
“工商食官”政策
文化
文字
金文
春秋战国
政治
宗法分封制崩溃、秦商鞅变法
经济
土地私有制、开始实行精耕细作、铁农具和牛耕
手工业
出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冶炼业
冶炼生铁和块炼钢
丝织业
有大量的锦、绢、罗、纱丝织品
水利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商业
商品市场、大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队的主体。
新课标高考历史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
编撰:黎吉标
原始社会
经济
刀耕火种
文化
壁画、彩陶画
夏
政治
出现公共权力
商
政治
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浓厚
经济
农业:青铜农具、土地国有制、
商业:商人、货币
手工业
冶金
青铜冶炼
制瓷业
出现原始瓷器
丝织业
有平纹、斜纹提花织物
文化
甲骨文
周
政治
宗法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
经济
手工业
官府垄断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