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区域特征与差异、地理信息技术B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技术分类及其区别

地理信息技术分类及其区别

地理信息技术分类及其区别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专业技术,包括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和分析、决策支持以及最终生成可视化图形与数据的众多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复杂的地理信息操作的技术总称。

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 GIS)所涉及的技术进行了归纳分类。

1、空间信息的获取技术: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 GPS定位技术、地图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

2、地理信息的管理和分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

3、空间信息的表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软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空间分析建模与可视化工具、空间数据的共享技术等。

4、空间信息的综合技术:网络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时态地理信息系统等。

5、社会经济环境的空间化技术: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分析、城市群综合分析、交通运输综合分析、商业网点分析等。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环保、国防、军事、城市规划、水资源、交通运输、地质、气象、海洋、土地、规划管理、市政管理、人口普查、商业管理、电子地图制作、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等领域,并且取得了许多实际应用成果。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涉及众多学科领域,随着GIS在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查询检索、预测等方面功能的日益完善,各个层次上的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GIS进行研究,得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在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

2、地理信息的管理和分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

3、空间信息的表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软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空间分析建模与可视化工具、空间数据的共享技术等。

4、空间信息的综合技术:网络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时态地理信息系统等。

5、社会经济环境的空间化技术: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分析、城市群综合分析、交通运输综合分析、商业网点分析等。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的思路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的思路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的思路作者:连伟清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8年第04期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同学们如果只学习了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那还不算真正学好了地理学。

因为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最终都得落实到区域上,所以学好区域地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考试题都以某一区域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其中考查最多的是区域特征的分析与比较。

所以,同学们有必要掌握一下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的思路。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区域地理特征是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特征。

从上述的概念中可知,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分析和比较不同区域的特征,明确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地理学常用的方法之一。

区域特征的分析是区域差异比较的基础。

一、区域特征分析思路一个地区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是唯一的、特定的,唯一的纬度位置决定了该地所处的热量带,经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体影响该地的降水。

在气候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形成特定的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在一定母质的基础上就会发育特定类型的土壤,在特定类型的土壤上发育与之相对应的植被,进而形成自然带。

以上说的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便形成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某一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了人文地理特征。

人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从自然界中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不同造成了人类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的不同。

这些经济要素的不同组合状况,构成了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思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等。

地理课件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地理课件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课标内容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 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通过比较区域的差异,领悟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 的重要意义。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的措施。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认知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度的区域的区域特 征与差异。
(4)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区域_生__态_系__统__稳定性增强,生态 退化和环境污染现象减少,整体生态效益提升。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 区域类型及特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 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 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 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 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 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图,完成(1)、(2)题。
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 发展既要根据自身
_特_定__功__能__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❽ (2)优化开发区域:提升_国__家_竞__争__力__的重要
区域,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等。
的地理条件,合理 安排人类活动,又 要考虑自身地理条 件和区域关联的发
展变化,及时调整
人类的活动方式。
山高谷深,
以平__原__和
以高原、高 以山地、
地形
低__山__丘__陵__
大山地、盆 平原为主
为主
地为主
❹长江上、中、下 游的自然环境差 异,除地形、气 候、河流外,在土
异❹ 气候 多样性
降水年际 气候受海洋 壤、植被等方面也
变化大__ 影响大
存在较大的差异。
项目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A.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答案
最优解题思路
第一步:读材料,获取信息 信息①:景观图中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 江南水乡 的景观。 亚热带季风 信息②:江南水乡的形成与其地形和气候有关,长三角地区为_________________ 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 缓 ,河汊较多,传统 出行以水运为主。
(2017· 全国文综 Ⅲ )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
统艺术, 2009 年 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
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
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右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
(1) ~ (2) 题。
(1)右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
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杻、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
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从居民的语言、民族、宗教、人口数量与素质、性别比、人口 年龄构成、人口迁移、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
答案
第二步:明确设问,根据信息定结论 (1) 设问中要求确定景观的地理位置。结合信息分析知,该区域位于我 国长江三角洲地区。 (2)设问中“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为关键词。结合信息分析即可 确定结论。

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及地理信息技术.doc

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及地理信息技术.doc

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及地理信息技术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与地理信息技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回答1~2题。

1.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C.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但由于气候干旱而耕地资源少;西北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基地,但不是蔬菜基地。

故C错误。

答案C 2.关于B地及所属地带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B.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解析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达,是中西部人口主要的迁入地,由于西部生态脆弱,人口、环境压力大,中西部人口迁往东部可减轻中西部的压力,故B正确。

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短缺,主要发展方向是外向型和技术型产业。

答案B 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把构建低碳城市作为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截止到2011年11月,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低碳城市,已经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格局,读下图“中国低碳城市分布图”,回答下题。

3.关于图中低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有差别B.均位于经济发达的地区C.所在地区能源矿产十分丰富D.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解析图中规划建设的低碳城市覆盖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各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发展条件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故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也有差别。

答案A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4~5题。

4.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政策C.人才D.市场解析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2021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学案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2021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学案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细盘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命题新声音区域特征分析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比较,既是对所学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总结,也是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二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与选择。

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典型例题例1(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如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A (2)D答题必备知识点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特征(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区域要素具体内容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地形特征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气温和降水)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海洋等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是开发内河航运(2)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区域要素具体内容农业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人口特征从居民的语言、民族、宗教、人口数量与素质、性别比、人口年龄构成、人口迁移、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过程如下所示:区域定位方法(1)根据经纬网定位: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如主要经纬线穿过地区的大洲、海域、岛屿、国家(地区)、地形区、地形剖面、河流、湖泊、城市、工业区、农业区等。

初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初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初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变化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地理区域特征,地理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分析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初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一、目视分析法目视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直观判断和分析。

比如,通过观察地图上的河流、湖泊、山脉和城市群等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形态,可以初步了解一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目视分析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无需复杂的仪器和设备,适用于初中生的学习。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观察者个人经验和偏见的影响。

二、数量分析法数量分析法是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和描述地理区域特征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整理一定范围内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等工具,对地理现象进行数量化分析。

比如,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数量等指标,可以深入了解该区域的特征和发展情况。

数量分析法的优点是客观性较强,能够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

但它也需要较强的数学基础和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三、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比较,来寻找和分析特征差异的方法。

通过对同一地理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可以发现地域差异的规律和原因。

比如,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可以找出它们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对比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但需要较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是指到实际地理区域中进行考察和调查,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实地数据来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

比如,对一个地理区域的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实地考察,可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实地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直接的原始数据,有利于深入了解地理要素的特征。

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经济资源。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有目视分析法、数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等。

专题十二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与地理信息技术

专题十二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与地理信息技术

专题十二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与地理信息技术[最新考纲]1.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在考纲原文中虽然没有独立提及,但其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载体。

2.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切脉高考]1.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及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结合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和热点地区图示,考查不同区域的特征差异。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案例,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类型进行判断。

知识结构图高频考向突破考向一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1.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发展阶段发展状况农业区工业区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生活构成和方式单一以耕作业为主,发展缓慢,分布范围小资源开发规模小,工业结构简单,工业部门少成长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生活范围和方式扩大耕作面积扩大,农业生产类型增多资源开发规模加大,区域内工业结构日趋复杂转型阶段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始意识到人地之间的矛盾产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产能力下降产生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区域经济衰败、萎缩再生阶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谋求人地和谐发展注重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清洁生产,降低消耗,减少排放,避免污染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势海拔较低,平原多而广阔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海拔最高,主要为山脉、高原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突出,气候干燥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灌丛草甸土壤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多为荒漠、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浅薄生物种类繁多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高考风向标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真题例证](2013高考北京卷)1.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解析同一纬线上甲是日出最早的地方,极昼只出现在极圈内,松花江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冬春易出现凌汛,大兴安岭是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

地理区域特征

地理区域特征

地理区域特征地理区域特征是指不同地理区域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地理区域特征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论述地理区域特征。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理区域相对于其他地理区域的位置。

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地理区域在交通、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陆地区域通常容易与邻近地区进行交通联系,而岛屿地区则需要通过海洋交通来与外界联系。

地理位置的不同还决定了地理区域的气候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等特征。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一个地理区域的地貌和地势特征。

地形地貌的差异对于农业、城市规划和旅游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貌通常不利于农业发展,但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平原地貌则较适宜农业发展。

地形地貌还决定了水文系统的形成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

气候气候是一个地理区域的年平均温度、降水量和季节变化等方面的统计特征。

气候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理区域的植被类型、农作物种植和动物分布等。

例如,热带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雨林植被和热带水果种植;寒带地区则适宜农作物种植和牧业发展。

气候的差异还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水文水文是指一个地理区域的水资源分布、水文循环和水文条件等方面的特征。

水文的差异决定了地理区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健康程度。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沿海旅游业;内陆地区则较依赖于内河湖泊的水资源。

水文的差异还影响着地理区域的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等。

土壤土壤是一个地理区域的地表覆盖层,是人类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基础。

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差异很大,对于农作物种植、森林生态和土地利用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黑土地适宜农作物种植;红土地则适宜果树种植;沙质土壤则较适宜沙漠植被和动植物的生存。

植被植被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类型。

不同地理区域的植被类型和覆盖率对于生态系统保持、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都有重要影响。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和地理信息技术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和地理信息技术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和地理信息 技术
从 考

形 式

看 ,

讲 多 以
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1.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 体思路和过程如下所示: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2)对比分析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北方与南方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较大差 异,综合分析时可从气候方面的差异为切 入点,逐步展开分析。如下图所示:
1.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 B.b C.c D.e 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3.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 月份是( ) A.3、4 B.5、6 C.7、8 D.9、10
解析:第1题,题干中d为一般区,则在d以北的e、a平均气 温较低,降水较少,故不可能是最舒适区;与b相比,c地处 长江沿岸,空气较湿润,相对湿度较适宜,c两侧为丘陵地
形,风速较适宜。第2题,从图中可以读出,甲地等高线较
密集,地形崎岖不平,会使平均气温降低,气压变化幅度增 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速随之变大,故地形是影响甲 地气候舒适度下降的原因。
第3题,3、4月份雨带还未推移到该地区,相对湿度达不到 70%;7、8月天气炎热,且有伏旱现象,相对湿度下降;9、 10月份雨带南退速度很快,降水不明显,相对湿度变小,同 时冬季风实力增强,风速增大。 答案:1.C 2.C 3.B
D.可以在GPS技术的指引下设计最佳配送路线
解析:第(1)题,RS技术可以从高空或者外层空间快速获取地
面信息,对上海的土地利用状况的了解就是靠RS技术来完成

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概述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体现。

由于地球表面地理要素的不均匀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这些差异包括气候、水文条件、地貌特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

二、气候的区域差异1.赤道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年降水量丰富,温度变化小。

2.副热带地区:位于赤道与两个回归线之间,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季风影响较大。

3.温带地区:位于副热带和极地之间,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量适中。

4.极地地区:位于北极和南极地区,气温极低,年降水量较少。

气候的区域差异对不同地区的农业、能源、交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赤道地区,气候条件适宜植物生长,农业发展较为便利;而在极地地区,气候严寒,资源稀缺,限制了人类的发展。

三、水文条件的区域差异1.河流水系:不同大小的河流穿越不同地形,形成不同的河流水系。

大型河流如长江、尼罗河成为该地区的生命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小型河流则提供了区域内的水资源,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2.湖泊和水库:不同地区的湖泊和水库对水资源的储存和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我国的太湖和洞庭湖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3.地下水:地下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

地下水的开采对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文条件的区域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四、地貌特征的区域差异1.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适宜农业和城市发展。

例如,长江流域的江苏、湖北等地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经济重要地区。

2.山地地区:地势崎岖,多样的山脉和丘陵地貌形成了丰富的地理景观。

山地地区的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3.高原地区:位于大陆内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资源稀缺。

高原地区依靠畜牧业和小规模农业为生,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景区。

初中二年级地理学习如何理解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

初中二年级地理学习如何理解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

初中二年级地理学习如何理解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特征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

在初中二年级的地理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呢?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地理区域的物理特点和差异地理区域的物理特点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植被和动物等方面的特征。

不同地理区域的地貌特征可能会表现出山脉、平原、湖泊、河流等地理特征的差异,气候特点可能会表现出寒冷、温暖、湿润等差异。

同时,植被和动物类型也会因为地理区域的特征而有所不同。

比如,寒带地区的植被主要是针叶林,动物则以北极熊、企鹅等为主,而热带地区的植被则以热带雨林为主,动物则多样而丰富。

二、地理区域的人文特点和差异除了物理特点,地理区域还具有独特的人文特点。

人文特点包括人口、语言、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不同地理区域的人口数量可能会有所差异,比如,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往往是发达地区,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往往是较为贫穷的地区。

除了人口数量,不同地理区域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中东地区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而欧洲地区则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

三、地理区域的经济特点和差异地理区域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地理特征会决定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方向。

比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这使得沿海地区成为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而内陆地区则可能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此外,不同地理区域的资源和产业结构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农业资源则更加适合发展的地区可能是农业发达地区。

四、地理区域的政治特点和差异地理特点也会对地理区域的政治特点产生影响。

国家的领土范围、疆界和版图通常是根据地理特征来决定的。

比如,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常常被用来划分国界。

同时,地理特征还会对国家的政策和政治制度产生影响。

例如,亚马逊雨林丛林茂密,对于国家政府来说,保护这片雨林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信息特征

地理信息特征

地理信息特征地理信息是指描述地球表面和地理现象的各种数据和信息。

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类型、水文特征、生态环境等。

地理信息特征是指地理信息所具有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讨论地理信息特征。

一、空间特征地理信息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即地理信息与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位置有着紧密的联系。

空间特征是地理信息特征的首要表现形式,不同地理现象在地球上分布的空间格局各异,因此地理信息在空间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处理,可以揭示地球表面上的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为地理学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支持。

二、多样性特征地理信息的多样性特征表现在不同地理现象之间的差异性,即不同地理要素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呈现出的多样性。

例如,地形地貌在平原和山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呈现出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特征反映了地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地球表面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三、综合性特征地理信息的综合性特征表现在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综合效应。

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综合效应来共同塑造地球表面的特征和格局。

例如,气候和土壤类型的组合影响着植被的分布,地形和降水量对水文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四、动态性特征地理信息的动态性特征表现在地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和演化。

地球表面上的地理现象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演化之中。

例如,气候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地貌在长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

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时间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趋势和演化规律。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具有空间特征、多样性特征、综合性特征和动态性特征。

这些特征反映了地理信息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为地理学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持。

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理信息特征,可以揭示地球表面的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为地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地理信息技术(B )
【重难点透析】
考向二 “3S”技术的应用
1.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
目前,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在民用方面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科研、生产建设及生活中,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除了在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之外,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
(1)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典型例题】
(2014·江苏单科)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 .遥感(RS)
B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全球定位系统(GPS)
D .北斗导航系统(BDS)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丁>乙 C .乙>丁>丙>甲 D .乙>丙>甲>丁
【特别提醒】
“3S”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
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表达等。

三者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1)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2)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应用的区别:遥感技术获取的常为呈面状的地理信息,其范围一般较大;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的为点状的地理信息,非常精确。

【举一反三】
(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014·重庆文综)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

读下图,完成下题。

2.若下图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下题。

3.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4.(2014·广东文综)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