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含CO2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合集下载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

一、引言
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的沉积盆地之一,其中中央坳陷区是该盆地中 最大的坳陷区。泉头组四段是该地区重要的地层单元,具有丰富的地质信息。近 年来,随着层序地层学和精细沉积相等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 油层勘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三肇凹陷找到了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油气藏。为了 在更多地方取得突破,本次演示对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 及沉积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地质背景与区域特色
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大型的晚古生代断坳盆地。中央坳陷区 是盆地中最大的坳陷区,其内部构造复杂,具有多个次级坳陷和隆起。泉头组四 段是该地区的重要地层单元,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岩和灰岩等,厚度较大且变 化规律复杂。该地层单元在区域上具有较好的对比性,是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央 坳陷区沉积演化的重要载体。
四、结论
通过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旋回地层的研究,可以得出该地区沉积演化的规律 和特征。早白垩世时期,松辽盆地处于坳陷阶段,湖泊和水道发育,形成了以泥 岩为主的烃源岩;晚白垩世时期,松辽盆地进入坳陷晚期,湖泊和水道再次出现, 形成了新的烃源岩层。这一演化过程与区域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这些 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松辽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上白垩统旋回地层的沉积演 化过程
通过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旋回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实验分析和数值模 拟等方法的研究,可以得出该地区沉积演化的规律和特征。在早白垩世,松辽盆 地处于坳陷阶段,湖泊和水道发育,形成了以泥岩为主的烃源岩。随着时间的推 移,湖泊和水道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砂岩和砾岩为主的储层和盖层。在晚 白垩世,松辽盆地进入坳陷晚期,湖泊和水道再次出现,形成了新的烃源岩层。 这一演化过程与区域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松辽盆地北部油气藏类型与分布规律

松辽盆地北部油气藏类型与分布规律
油 气 藏 类 型 及 分 布 特 征 , 明 确 下 步勘 探 工 作 思 路 具 有 理 论 意 义 和 实 际 应 用价 值 。 对 关 键 词 : 气 藏 分 布 } 气 藏 类 型 ; 辽 盆 地 油 油 松
中 图 分 类 号 : 1 . 3 . 1 P6 8 1 0 2
文献 标识 码 : A
11 . 构 造 油 气 藏
1 1 1 背斜 油 气藏 .. 这 类 油 气 藏 在 盆 地 分 布 较 多 , 形 态 可 进 一 步 按 划 分 为 块 状 背 斜 和 层 状 背 斜 两 个 亚 类 。松 辽 盆度 与 油 柱 高 度 一 致 } 油 藏 具 无 油 ③ 有 统 一 的 压 力 系 统 , 嘛 甸 地 区 气 油 界 面 为 一 喇 70 , 田压力 系统 一 致 , 力 系 数 为 10 7m 油 压 . 2左 右 。 阿 拉 新 、 站 、 音 诺 勒 气 田 、 虎 泡 、 阳 沟 、 萄 二 白 龙 朝 葡 花 等 油 田为 层 状 背 斜 油 气 藏 , 类 油 气 藏 的 特 点 是 : 这 ① 油气 藏 面积 完 全 受背 斜 构 造 圈 闭面 积 所 控制 , 即
成 一 个大 型 块状 油 藏 , 特 点 : 背 斜 构 造 完 整 , 其 ① 储
集 层 砂 岩 厚 , 性 好 , 砂 层 间 连 通 性 好 , 一 个 块 物 各 成
3 2个 , 田 9个 , 层 系 统 计 有 近 2 0多 个 油 气 藏 。 气 按 0 近 年 来 , 于 新 理 论 、 思 路 和 新 技 术 的 应 用 , 辽 由 新 松
10 5
内 蒙古 石 油 化 工
2 l 年第 】 期 o1 5
松 辽 盆 地北 部油 气 藏 类型 与分 布 规 律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含气系统演化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含气系统演化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中圉分 类号 :E 1. T l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63 20 )2—03 0 10 9 0 (0 6 0 0 0— 5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 自勘探 以来 , 大部分地区地 震测网密度 已达 1m X k k m。19 2 95年 以 2 m× k k 2m 测网选线 , 对深层老资料进行重新处理 , 并重新完成 该区的构造图和地震沉积相的解释工作。到 目前为
系统的盖层顶面。至于含气系统的上下边界具体划
分在盖层或气源岩 的何处 , 可根据作为盖层或气源
深层含气系统及其主要特征
1 1 含气 系统 的划 分 .
岩的特征的不同, 按以下 2 种情况进行划分 : ①如果 盖层或气源岩为正常压实泥岩时 , 气势能的极值 点
应 位于 其底 部 , 含气 系统 的边 界 划 在 盖层 或 气 源 岩
维普资讯
第l卷 第2 3 期
付广等: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含气系统演化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蔷 源 卜珥
将其 Ks 一Kd ) ^ 。2含气 系统、 登二段一泉一 、 泉 由于 营城 二段 ( 。: 。。 ) 气 系统 和沙河 子组 、 泉 K 一K q+ 含 削 ㈤ 营城 登 二 段 的北 部 地 区 。 沙 河 子 组 、 组 气 源 岩
能的极值点应位于欠压实主带处 , 含气系统的边界
应划在盖层或气源岩的欠压实主带处 。 J 按 照上述含气 系统 的划分方法 , 根据松辽盆地 北部深层气源岩、 盖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不 同, 可
收稿 1期 20 —1 0 ; 3 05 2— 6 改回 1 20 0 1。 3 06— 2— 5 期 作者简介 : 付广 , , ,94年中业于大庆 石油学院彳 由 男 教授 18 n 地质  ̄i , 9 与 20 - 1 1 05年分别获该校矿产普查与勘探 专业硕=学位 和博士学 l 9 k } = 位, 现从事油气藏形成 与保存研究 。联系 电话 ;0 5 ) 5 0 4 E a : 6a go 8 1 .o 。 (4 9 60 2 , —m i f , n2 o @ 2 tm 4 l u' u 6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摘要:随着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勘探从有明显圈闭型的油气藏,进入大规模连片储集体系的连续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从东部盆底基岩潜山油气藏,进入中西部大型不整合面控制的大规模地层油气藏。

根据圈闭是否具有明确界限和油气聚集分布状态,把油气藏分为常规圈闭型油气藏和非圈闭连续型油气藏两大类,明确了连续型油气藏内涵,阐述了其主要地质特征。

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及其砂质碎屑流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和大面积分布的地质基础,成岩相定量评价是低—特低孔渗连续型储层评价的重要方法。

在湖盆中心陆相沉积上,建立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组为代表的湖盆中心深水砂质碎屑流重力成因沉积模式,拓展了中国湖盆中心部位找油新领域;在储层评价上,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例,系统提出了成岩相内涵、分类和评价方法,运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参数定量表征成岩相,为落实有利储集体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业化评价方法。

中国连续型油气藏储量规模与潜力很大。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陆上油气勘探总体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转变,岩性地层大油气田目前已进入发现高峰期,相继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发现了多个亿吨级以上的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展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

目前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中国陆上最重要的勘探领域和储量增长的主体,2003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比例已达到60%~70%。

其中连续型油气藏将是今后该勘探领域的重中之重。

随着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实践中迫切需要针对湖盆中心大规模连片厚砂岩形成机制与分布,大面积低渗透率背景下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定量评价方法,大型地层油气藏成因类型与成藏机制,大范围连续型油气藏形机理、富集规律与储量规模等关键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连续型油气藏;大型浅水三角洲;砂质碎屑流;成岩相1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大型浅水三角洲连片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连片大油气区的地质基础。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成藏的控制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成藏的控制⼀、松辽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松辽盆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含油⽓盆地之⼀。

它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龙江及其⽀流勾勒出的“鸡⾸”的中部,主要由⼤⼩兴安岭、长⽩⼭环绕的⼀个⼤型沉积盆地。

该盆地跨越⿊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积约26万平⽅公⾥,松花江和辽河从盆地中穿过,这⾥埋藏着⼀个巨⼤的⿊⾊宝库——⼤庆油⽥和吉林油⽥。

中国盆地分布⽰意图作为⼀个侏罗——⽩垩纪沉积盆地,松辽盆地曾是⼀个⼤型的内陆湖盆,湖中和四周繁衍着丰富的浮游⽣物和其他动植物,其北部与现代的松嫩平原范围⼤体重合,唯独南部边界与当今地貌⼤相径庭。

原因是侏罗纪和⽩垩纪时,古辽河与古松花江、古嫩江同⼊古松辽湖,来⾃东⽅的挤压⼒使盆地渐渐整体上升和萎缩,辽河⽆⼒逾越重重丘陵,只得回⾸南流,最终使得松辽盆地超出松嫩平原。

松辽盆地从古⽣代以来,主要经历了中⽣代及新⽣代⼆次板块运动。

中⽣代的板块运动产⽣了安第斯⼭型的锡霍特——阿林弧及弧后松辽—三江盆地。

新⽣代板块运动塑造了现今亚洲东北部⼤陆边缘岛弧—海沟系。

松辽盆地形成时与三江盆地连在⼀起,均属弧后盆地。

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郯—庐断裂的北部分⽀伊兰—伊通断裂的平移运动,使松辽盆地与三江盆地在发展过程中,彼此逐渐错开并在扭动断裂牵引作⽤下,松辽盆地东侧及三江盆地西侧逐渐隆起,使其成为各⾃独⽴的盆地。

因此,松辽盆地是⼀个与扭动断裂有关的弧后盆地,具有边形成、边扭动、边发展的特点。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本的地质⼯作者都曾在这⼀带进⾏过⽯油调查和勘探,但没有发现⽯油。

1959年9⽉26⽇,松基3井是打出了第⼀⼝喷油井。

这⼝井的喷油标志着⼤庆油⽥的发现,在我国⽯油⼯业的发展史上具有⾥程碑的意义。

⼆、原型盆地类型松辽盆地的形成与发展与亚洲东北部地区的地质发展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亚洲东北部地区古⽣代以来的板块构造演化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松辽盆地属于在晚古⽣代冒地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个中⽣代弧后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稀有 气体 的 含 量 及 同位 素 、 O C 的碳 同位 素 及 伴
生 甲烷 同系物 的碳 同位 素 系列 等特征 , 以对气 藏 可
C 的来 源 进行 判 别 分 析 。本 文 从 这 两方 面 对 松 0 辽盆 地北 部徐 家 围子 断陷 带 昌德 东气 藏 C 成 因 O 的地 球化 学特 征进 行 了分析 。
摘要 :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已发现的二氧化碳 ( ( 工业 气藏主要处于徐家围 于断陷带深层 , c )) 火山岩储集层 的岩石化学数 据表 明,
徐 家 围子 的 火 山 岩 以 钙 碱 性 为 主 , 幔 源岩 浆 分异 作 用 的 产 物 徐 家 围子 断 陷 带 昌德 东气 藏 天 然气 中 的 C 含 量 高 (9 7 ~ 为 O2 8 3 9 . 8 ) c ) 碳 同 位 索 值 为 6 6 。 一 40 % 。 在 无 机 成 因 区 , / He值 为 3 9 】 和 4 5 1 ~ , 于 幔 源 与 壳 O 3 , ( 2的 .l ~ . 6 0落 He . × 0‘ .× 0 介 源之 间 , 生 甲 烷 同 系 物 的碳 同 位素 呈 倒 序 排 列 , 有 无 机 成 因 气 负 碳 同 位 素 系 列 的 特 征 CO / He值 为 l 9 0 。 示 出气 伴 具 2 _ ×1 9 指 藏 中 c( 1 上 地 幔 脱 气 成 因 。 火 山岩 储 集层 岩 石 化学 数 据 和 气 体 化 学 成 分 判 别 的结 果 说 明徐 家 围 子 断 陷 带 昌 德 东 气 藏 的 形 成 2是 和 幔 源 岩 浆 有 荚 , C 2是 无 机幔 源 成 因 。 其 O 关 键 词 : 氧 化 碳 气 藏 ; 球 化学 ; 机 成 因 ; 辽 盆 地 二 地 无 松

火山岩气藏储层识别方法

火山岩气藏储层识别方法

火山岩气藏储层识别方法火山岩气藏储层识别方法孟宪禄目录一问题提出二技术思路三技术方法四应用效果五结论一问题提出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是天然气成藏的主要类型,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火山岩储层厚度一般在12 -30m之间,厚度较薄,由于深层地震资料反射能量弱,地震资料频率低(为30Hz以下),同时横向的非均质性和厚度变化剧烈,难以在地震资料上直接识别火山岩储层。

如何识别、预测火山岩体内部的储层,一直是困绕深层火山岩气藏勘探和气藏描述的难题。

2003年大庆油田公司为了提交昌德东地区火山岩气藏探明储量,需要落实火山岩储层厚度及范围,提出了利用三维地震技术预测火山岩储层的要求。

通过研究和探索,我们找到了适合本区火山岩储层地质特征和地震资料特点的火山岩储层识别方法。

该方法是圈定火山岩气藏范围和开展气藏储层评价的有效技术手段,将在今后的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技术思路综合国内外最新的火山岩油气藏储层的识别技术,目前主要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储层地质学分析,包括岩石学分析、岩心实验室分析。

第二类是测井分析,包括声电成像和数字测井等新技术。

第三类是地震储层分析技术,包括地震数据体再处理技术,叠前反演,叠后反演分析,属性分析等。

这些技术方法都有其局限和不足。

为此我们根据本区火山岩的地质条件、地球物理性质、目前地震资料状况,设计了研究思路,利用新的技术方法,通过岩石学、地球物理学、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井孔火山岩及其储层,确定储层参数及储集类型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量化关系,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法重构地球物理特征空间体,完成储层横向识别和空间描述,实现直接识别、空间可视、量化表征火山岩储层,最终提供储层空间分布范围、厚度、储层孔隙度等成果。

三技术方法以火山岩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录井、测井、地震方法研究火山岩体储层发育模式。

以井孔的岩石、测井储层成果为基础,由井点出发采用全三维地震特征识别火山岩,地球物理特征交会反演技术识别储层,地震属性技术,非常规地震Pure amp-stack处理解释技术,精细构造解释技术描述火山气藏,对火山岩体及其储层的进行识别和横向预测。

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岩气藏分析

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岩气藏分析

2013年第2期内蒙古石油化工151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岩气藏分析狄嘉祥(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气藏岩性复杂,共有20多种岩性,岩性东西分带、南北分块,受基底断裂控制明显。

其中‘花岗岩’和‘花岗岩+糜棱岩’较发育,易被风化形成风化壳储层。

基岩气藏的气源主要来源于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地层,通过断裂运移至风化壳储层聚集成藏;同时,基岩内部也具有生烃能力,由于研究资料及技术原因,无法对生烃强度和生烃量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岩性;气藏类型中图分类号:T E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81(2013)02一0151一021区域地质特征油气勘探在不断深入,但沉积层中油气却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勘探家正关注着能储集油气的非沉积岩储层,而基岩可能是含有相当大的油气藏的一个目标。

基岩油气藏已在古地台(北美和南美)、年轻地台(西西伯利亚、西欧)、中生代地层(越南大陆架)、年轻的褶皱造山带山间坳陷(委内瑞拉)均有发现。

因此基岩中的油气藏对未来油气储量的发现与增加可能比预料的要重要的多。

图l古中央隆起带构造位置圈古中央隆起带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的东侧,北起安达市(图1),南至肇源县,西界为大同镇至头台镇一线,东界为升平镇至肇州县一线,南北长110km,东西宽10~30km,是受深断裂发育控制的基岩凸起带,其上缺失登娄库组二段以下地层.登娄库组三段地层直接超覆于其上。

储层主要为基岩风化壳储层,该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深层两个最有利生烃断陷之间。

2气藏特征分析2.1气藏类型由于地壳抬升、基岩遭受风化剥蚀,形成裂缝与孔隙的网络系统。

在断陷边缘基岩凸起上因物性大大改善而形成基岩风化壳圈闭。

沙河子组气源岩在营城组沉积末期开始生烃,排出的天然气即可沿不整合面运移到基岩风化壳圈闭中聚集,在登一段和登二段泥岩的封盖下即可形成基岩风化壳气藏。

松辽盆地南部CO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分析

松辽盆地南部CO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分析

间 , C 伴 生 的氦 气 的。 /He与 空 气 的。 /He 与 O2 He He
的 比值 , R/ > 1 或 伴 生 氦 气 的。 / He 1 4 即 R , He > . ×
1_ , 0 。伴生烷 烃 的碳同位 素排序 为反序 , 艿 C.< 艿 。 即 M c C H< C H< 6 c l; 源 海 相 碳 酸 盐 岩 热化 学 a Q 。 C 4o壳 H
关键词 : 0 C: 3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O 4 5 1 ( O 10 ~ O 9 — 0 TE 4 B 10— 76 21)4 03 3 近年来 , 随着 深 层 天 然 气 勘 探 的不 断 深 入 , 松 在 辽盆 地 南 部 的 万 金 塔 、 安 、 店 、 岗 等地 均 发 现 乾 孤 红 了大 量 高 纯 度 的 C z气 藏 , Oz 藏 的 勘 探 引 起 了 O C 气 广泛 的关 注 和重 视 。为 了加 快 松 辽 盆 地 南 部 深 层 天
具有 不 同的地球 化学特征 。如 有机 成 因的 C z 含量 O 气

般小 于 3 , 同位素 ( C ) 于 一1‰ , O 碳 艿 小 O 主频 率
C H > ¨C 6 ”C H > c o 无 机 成 因 的 c4 QH > 。 8 ”C 4 ; m
段在 一1 ‰ ~一 1‰ 之 间 , 2 7 烷烃 的碳 同位 素 为正 序 , 即
成因的 c 2 0 气的 C 值则偏小, 吼 它们的。 e 的 H /He
比值 在均在 7 0 9 ×1 之 间[ 。 。根据 这些 特 z - ~咒 O ×1 2]
点 , 以利用 CO 可 2以及 其伴 生 气 的 地球 化 学 特征 来 分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的关系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的关系

松辽盆地北部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的关系摘要:断裂是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地区断裂格局决定其构造格局,进而影响局部构造的分布,断裂组合样式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与分布,断裂活动期次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时期和油气成藏模式,不同时期发育的断层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存在差异。

本文在对松辽盆地北部a工区的构造背景和断裂特征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断裂特征与油藏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断裂油气成藏作用油气分布中图分类号:tf7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3-353-011 区域地质概况及工区断裂特征1.1区域地质概况整体上看,该工区断层比较发育,但纵、横向均存在不均衡性(图1)。

横向上,工区东部和南部断层比较发育,工区北部断层较少;纵向上,中期发育的断层数量最多,其次是早期断层,最不发育的是晚期断层。

1.2断裂期次划分工区断层纵向上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图2),断开t4至t5反射层的断层为早期发育断层,其形成时期为断陷早期或贯穿整个断陷期,这类断层数量相对较少,断层性质均为正断层,主要受区域拉张应力场作用而形成,断距下大上小,边界大断裂对断陷期地层沉积起控制作用。

图1 工区断层叠合图图2 断裂期次划分断开t2至t1g4反射层的断层为中期发育断层,其形成时期为泉头组末期,青一段沉积时期继承性发育。

这类断层数量相对较多,断层性质均为正断层,主要受区域拉张应力场作用而形成,断距下大上小对沉积不起控制作用;断开t1-1至t06反射层的断层为晚期发育断层,其形成时期为姚家组末期,主要受区域拉张应力场作用形成,这类断层较少,对沉积不起控制作用。

另外,本区还发育有部分长期发育断层,是早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在下次构造运动时的延续,断距下大上小,这类断层最少,对沉积不一定起控制作用。

早期对断陷期地层沉积起控制作用,中、晚期对泉头组以上地层沉积不一定起控制作用。

1.3工区断裂特征通过分析认为本区断裂关系有如下特征(图3):图3 t2标准层相干体沿层切片(1)本区断裂关系相对简单,断层密度较小,且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分带发育的特点,存在三个断裂密集带;(2)三个断裂密集带分别位于工区的中部、东南角和东部,断裂带走向分别为北北西、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断层性质基本为正断层;(3)本区断层纵向上可以分为早期断层(断陷期地层沉积时期)、中期断层(泉头组沉积末期)、晚期断层(嫩二段沉积末期)和长期发育断层。

2-1松辽盆地

2-1松辽盆地

R主要分布于西半 部,地表无露头, 仅见于井下,为一 套灰绿、黄绿、深 灰色泥岩和砂、砾 岩组成。
K为主,厚度可达7000 米以上,盆内主要含油 层系。 湖泊相、河流相碎屑岩,
夹有油页岩、化石岩等 沉积。
基底为Pz和 AnPz变质 岩系、火成 岩系。
J岩性:正常沉积为主的含 煤建造和以火山岩为主的 含煤火山岩建造,厚度一 般为1500~2000米,最厚 可达5000米。
6.盆地面积大,演化后期形成大面 积的坳陷式盆地。
松辽盆地构造单元分区
北部倾末区:基岩100-3100米深。向 南倾末于中央坳陷。
西部斜坡区:基岩2000-2500米深。 呈区域大单斜。构造平缓。 基岩 以海西期花岗岩为主,局部有 AnPz和Pz变质岩。 J为充填式沉积。K向西逐层超覆, 1000-1500米厚。 中段临近深坳陷部位生储条件良 好。
在盆地北部比较发育, 目前共发现68个,其 中: 背斜—断层型26个, 背斜—岩性型15个, 断层—岩性型13个, 多因素复合型10个, 裂缝型3个。
六、主要油气田
1.大庆油田
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阳区的中部,齐 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之间。
北北东向,自北向南由喇嘛甸、萨尔 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 敖包塔等7个背斜构造组成。
K2中期以后:
由东向西全面上升。
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沉积中心西移,沉积速
度缓慢。 经E-N之间的构造运动后,使得已具雏形或基本定型的
背斜构造带、凹陷带和局部构造进一步发育完整,盆地西 部形成一批浅层构造,从此大型坳陷基本上停止发育,形 成与现今构造面貌相似的地质特征。
2.地层
Q分布广、出露全,西部沉积较薄,仅10 米,岩性为黄土状亚粘土,黑色淤泥质亚 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砂层及砂砾石层。

2-1松辽盆地

2-1松辽盆地

R主要分布于西半 部,地表无露头, 仅见于井下,为一 套灰绿、黄绿、深 灰色泥岩和砂、砾 岩组成。
K为主,厚度可达7000 米以上,盆内主要含油 层系。 湖泊相、河流相碎屑岩,
夹有油页岩、化石岩等 沉积。
基底为Pz和 AnPz变质 岩系、火成 岩系。
J岩性:正常沉积为主的含 煤建造和以火山岩为主的 含煤火山岩建造,厚度一 般为1500~2000米,最厚 可达5000米。
大庆油田的勘探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3套储集层:高台子油层、葡萄花油层、萨尔图油层。 沉积相:河流一三角洲砂岩体储油。 岩性:多数为中、细砂岩。 物性:好,孔隙度17-26%,渗透率几十-几百mD。
含油丰富:北部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构造高点及鞍部均 含油。
具统一压力系统及油水界面。油、水界面在-1000~-1200 m处,油、气 界面在-920~-950m处。
J2-3:形成规模不等断陷,沿断裂发生较强 烈的岩浆活动。此时:
西部地壳破裂强、火山活动强烈; 东部地壳破裂不完全,裂陷为主,充填裂谷式补充沉积。
K1:盆地中部继续拉张。 中央断裂隆起上升,两侧形成开张裂
陷,呈现与贝尔加湖、红海形态近似的 裂谷。 裂陷沉降速度快,物源多,水动力强, 沉积补偿作用好,沉积物以较粗碎屑类 复理石建造为主,并形成目前盆地的雏 形。
K1-K2:
裂谷型断坳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重力均衡调 整造成盆底整体下沉,使裂陷向坳陷转化,进入 盆地发展的全盛时期。
较快速的稳定沉降,在盆地中部深湖区形成以 非补偿为主的沉积。
约在K1n末期,日本海扩张,向西的挤压波及 盆地,造成压扭应力场后产生褶皱运动,盆地普 遍上升,东部地区明显,局部构造及二级构造带 形成,结束了这一阶段。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油气成藏潜力及成藏模式分析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油气成藏潜力及成藏模式分析


卜 I
图 4 烃 源 岩评 价 圈
井 的剩余压力进行计算发现 , 安达向斜青一段地层 存 在着 明显 的欠 压实 , 且 呈 环带 状分 布 , 超 压 由向斜 外 向 内部逐 渐 增 加 , 向斜东 部及 北 部超 压 发 育程 度 相 对 较低 , 一般小于 8 MP a , 向斜 西 南部 超 压发 育 程 度最大, 大 于1 2 MP a 。 青 一段 超压 不仅 提供 了 向下 排 烃 的动 力 , 也 促 使 沟通 青 一 段 与 泉 四段 油 源断 裂 和 些微小 裂 缝 的形成 、 开启 , 在 扶余 油层 的成 藏过程
7 8( 2) : 4 1 ~ 44 .
E 6 3 梁 正 中. 松辽 盆地 大 庆长 垣 以东地 区深层 断 陷 构 造 特 征 及 成 因分 析 口] . 地质与资源, 2 0 1 0 .
1 9 ( 2 ) : 9 3 ~9 8 .
[ 7 ] 赵波, 冯子辉, 等. 松 辽盆地 安达 地 区泉头 组 四 段 沉 积特 征 与 油 气分 布 关 系 [ J ] . 石 油 实验 地
图 5 安达 向斜、 三肇 凹 陷 芳 烃 生 标 化 合 物 油 岩 对 比 图
已经 发现 工业 油 流 井 4口, 油源 分析 表 明 , 已发 现原 油显 示特 征 与 自身青 一段 源岩 具有较 好 的亲源 关系, 与 毗 邻 的三 肇 凹陷原 油 样 品 明显不 同( 图5 ) , 证 实 该 区青 一 段 烃 源 岩 具备 一 定 的生 油 能 力 , 属自 生 自储 的成藏 组合 。 2 . 3 输导条 件 安 达地 区油 气 成 藏 的主 要 目的层 为 扶余 油 层 , 是一 个 典 型 的上 生 下储 型式 油 藏 , 断 层 与超 压 既是 保证 油气下排的关键 , 也是 油 气 富 集 成 藏 的 条 件 。

松辽盆地北部平洋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平洋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关 键词 : 松 辽 盆地 ; 平洋; 成 藏模 式 ; 主控 因素
中图分 类号 : T E l 2 2 . 3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5 7 1 6 ( 2 0 1 4 ) 0 4 — 0 0 3 1 — 0 3
平 洋 油气 田构 造 上 隶 属 于 松 辽 盆 地 北 部 西 部 斜 坡区, 勘探面积约 7 0 0 k m 。横 跨 泰康 隆起 带 和 西 部 超 覆带2 个二级构造单元 , 其 主要 含 油层 位 为 嫩 一 段 萨 零、 萨 一 油 层 组 及 姚 家 组 二 i段 萨 二 、 三 油 层 组 。 油 源 对 比分 析 表 明 , 西 部 斜坡 区油 源 主要 来 自齐 家一 古
分 布 零散 。
图1 ¥ 2 3 油层组沉积 相图 1 . 分 流方 向; 2 . 河 口坝; 3 . 席状砂; 4 . 分流河道; 5 . 浅湖
规 律 一 般 为气 上 油 下 的特 点 , 仅 A6 1 井为油上气 下 。 萨零油层组 主要为油层 , 仅 A3 6 井 为气 层 ; 萨 一 油 层 组 主要 为气 层 , 仅 A7 0 井 为 油 水 同层 ; 萨二 、 三油层 组 以含 油 为 主 。 大 部 分 构 造 一 岩 性 油 气 藏 在 其 东 部 具
2 0 1 4 年第 4 期
西部 探 矿工 程
3 1
松 辽盆 地北部平洋地 区油气成藏 主控 因素研 究
陈其 河
( 大庆 油 田勘探 开发 研 究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7 1 2 ) 摘 要: 松 辽盆 地 北部 西斜坡 平 洋地 区油源主要 来 自齐 家一 古龙 凹陷 的青 山 口组 和嫩 江 组成 熟烃 源

松辽盆地北部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黄薇;吴海波;施立志;王始波;王卓卓【摘要】分析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油气来源,并对成藏特征进行系统总结,预测油气有利勘探区,为该区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持.应用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技术分析了油气来源;应用流体势恢复、疏导体分析、油水关系、油藏类型分析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扶余油层的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朝长地区扶余油层中的原油主要来自三肇凹陷与宾县—王府凹陷2个高势区的成熟源岩,在流体势的作用下,油气通过南西—北东向展布的砂体与近南北向分布的断裂带侧向运移到低势的朝长地区,该区整体呈现上油下水特征,源储压差决定油柱高度,正向构造背景控制油气富集.扶余油层河道砂体是有效储层,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该区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构造、岩性、断层-岩性、构造-岩性共5种油气藏类型,存在自源超压上生下储短距离垂向运聚、近源常压-负压中距离侧向运聚2种成藏模式.%Oil and gas origin of Fuyu oil layer of Chaochang area was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were summed up, and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of Reservoir of Chaochang area were forecasted during synthetical studying, which provided theory support for exploration. Oil and gas origin was analyzed by the research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evaluation and the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The Fuyu layer Reservoir-forming characteristics was studied by resuming the fluid potential and analysis, hydrocarbon transporting system, oil-water relationship, reservoir type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research displays that the crude oil of Fuyu layer in Chaochang area is mainly coming from Sanzhao and Binxian-Wangfu Depression's mature sourcerock which are high fluid potential Field. Fluid potential indicates that Chaochang area is lower Fluid Potential Field. It is benefit to the oil and gas migration to this area by sand (north-east direction) and default zone (south-north direction). The oil and water analyses display that the oil is in the upper of Reservoir and the water is in the lower of Reservoir,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Source Rocks with Reservoirs decides oil column height, positive tectonic controls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 fluvial channel sand is efficacy reservoir, and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The Fuyang reservoir type has tectonic, lithologic-tectonic, lithologic, default-lithologic and tectonic-lithologic oil pool. There are two types of Patterns of Hydrocarbon, one is the near source over pressure, the source over the reservoir, short distance, vertical-migration; the other is near source constant pressure-negative pressure middle distance across the range migration.【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3)001【总页数】11页(P238-248)【关键词】油气分布;扶余油层;朝长地区;松辽盆地【作者】黄薇;吴海波;施立志;王始波;王卓卓【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l32.1朝长地区,即朝阳沟—长春岭地区,位于朝阳沟阶地和长春岭背斜带,勘探面积约6 660 km2,勘探主要目的层为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北部生物降解成因气及其成藏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生物降解成因气及其成藏特征

r s r o r n t e S ngio Ba i a e b e s o e e o ha e t e f au e i g n tc g s s h a ih d y e s e e v is i h o la sn h v e n dic v r d t v h e t r s b o e ei a uc s h g r n s
帅 华 , 娜娜 , 水昌 , 辉 , 有 , 雪 , 平 燕 宋 张 冯子 朱光 王 黄海
( .中国石 油 勘探 开发研究院 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 1 北京 10 8 ; 2 003 .长江大学 , 湖北 荆州 44 2 ; 3 0 3
3 .中 国石 油 大 庆 油 田研 究 院 , 龙 江 大 庆 16 0 ; 4 黑 65 0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京 10 8 ) 北 0 0 3
生物 气 聚 集 的 主 要 立 足 点 。 然 而 综 合 分 析 认 为 , 区 目前 探 明 的 “ 物 气 藏 ” 次 生 型 生 物 改造 气 藏 为 主 , 热 成 因 油 气 该 生 以 是
遭受 生物 降解产 生的次生生物气与残 留热成 因甲烷混合 而成 。主要证据 如下 : 生物 降解 导致异 构烷烃含 量增加 、 ① 丙烷 含量 明显减少 ; 湿气组分 的稳定碳 同位 素特征 具有生物 降解痕迹 ; 天然气 中氮气含 量越 高 , 映生物 活动有关 的特 征 ② ③ 反
摘要 : 松辽盆地具有 与北美 盛产 生物气 的自垩纪诸盆地最为接近 的地质条 件, 无论维度 上还是源 岩质量均 可 以进行 类比。 目前 , 松辽盆地 已探 明 1 具生物气特征的气藏 : 7个 干燥 系数 大( I c + C / 大干 09 ) 甲烷稳定 碳 同位 素较轻 ( ” . .5 ; 8 C 分布 在 一6 % ~一 0 o 。因此, 0o 5%) 对这个地 区的生物气潜力一直给与 了极大 的期望 , 些气藏 的赋存 条件研 究也成 了找 寻该 区 这

地质概况内容

地质概况内容

松辽盆地北部坳陷层序主要地层界面特征研究第一章盆地地质概况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沼泽。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达260000km2,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在亚洲地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

白垩纪时期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沉积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1.1 区域地质背景松辽盆地位于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复杂的构造演化带内(图1.1),属于克拉通内部转化型盆地。

盆地深部结构位于亚洲东部巨型上地幔隆起带的中段,莫霍面33km等深线所圈闭的面积达14.17×104km2,与盆地现今边界内中央坳陷及南北延伸部分基本吻合;莫霍面深度小于29km 的两个隆起与白垩纪大型坳陷的两个最深部位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相当。

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和前古生代变质岩系,属天山-兴安岭华力西褶皱带的一部分。

在现今的地质结构中,松辽盆地被挟持在四周的隆起带之中,它与隆起带之间由深大断裂分开,北东向和北西向深大断裂控制了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发展史。

盆地西界由嫩江深大断裂带控制,盆地东界则为哈尔滨-四平深大断裂带控制;扎鲁特-开原断裂则大体控制了其南部边界,盆地北界则大致由加格达奇-鸡西断裂带控制。

图1.1 松辽盆地及邻区大地构造略图1.2 盆地基本构造特征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松辽盆地盖层可分为下部断陷沉积层序(包括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中部坳陷沉积层序(包括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和上部反转期沉积层序(包括四方台组、明水组和新生界)。

以断陷期层序和坳陷期层序为主,二者在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上又有很大差别,但都表现为受先存基底构造的严格控制。

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成烃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成烃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成烃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松辽盆地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生物气成烃区域之一,该区域的烃源岩主要为寒武系和震旦系黑色页岩和烃源岩,寒武系黑色页岩还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丰富的微生
物构造。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松辽盆地北部烃源岩类型、生物气形成机理及其对资
源勘探开发的意义,对深入研究生物气成烃理论、了解中国石油地质特征和保障我国
能源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松辽盆地北部地质概况:介绍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烃源岩分布及特征。

2. 烃源岩类型分析:通过岩心分析和地质实测数据,对区内烃源岩类型、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和研究。

3. 生物气成烃机理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热力史,利用岩石模拟实验模拟烃源岩气生成量、类型和分布规律,研究区内生物气形成机理。

4. 降解微生物研究:对区内烃源岩微生物探测,综合分析降解微生物的类型、数量和功能,探讨降解微生物在生物气形成中的作用。

5. 优化勘探开发方案:根据研究结果,综合分析生物气勘探开发潜力,提出烃源岩开发利用的策略,为该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深入探究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成烃机理及其对勘探开发的意义,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对我国能源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石油地质科研水平,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0 9 , 3 0 ( 5 ) : 6 6 1 ~ 6 6 6 .
报( 江 汉石 油 学院学 报) , 2 0 0 9 , 3 1 ( 4 ) : 5 4 ~
5 7.
[ 1 2 ] 何 家雄 , 姚永坚, 刘 海龄 , 等. 南 海北部 莺歌海
宋岩 , 王兆宏, 等. 松辽盆地二氧 化碳 [ 6 ] 鲁雪松, 成 因及 分 布 主 控 因 素E J - I . 天 然 气工 业 , 2 0 0 9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n o r t h o f S o n g l i a o b i s i n,b e c a u s e f o r ma t i o n b u r i e d d e p t h,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c o mp l i — c a t e d, u n d e r g r o u n d t e mp e r a t u r e h i g h,d i a g e n e s i s s t r o n g,l i t h o l o g y a n d l i t h o f a c i e s c h a n g e d,t h u s t h e s e r e — s u l t i n c o mp l e x o f d e e p n a t u r a l g a s a c c u mu l a t i o n r u l e a n d mo r e d i f f i c u l t y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F o r h y d r o c a r b o n
2 0 1 3 年第3 期
董景海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 含C O 2 气藏特 征及成藏模式
2 0 0 6 , 2 8 ( 5 ) : 4 8 0 ~4 8 3, 4 8 8 .


C o: 气藏 成 因与 形 成机 制 E J 1 . 大庆 石 油 学 院
学报 , 2 0 0 2 , 2 6 ( 3 ) : 8 9 ~9 1 . 霍 秋 立 , 付 丽 , 王 雪. 松 辽 盆 地北部C Oz 及 He [ 2 ] 气成 因 与 分 布 [ J ] . 大 庆 石 油地 质 与开 发 ,
( Re s e a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E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Da q i n g Oi l f i e l d L i mi t e d Co mp a n y,Da q i n g 1 6 3 7 1 2, Ch i n a )
2 9 ( 3 ) : 1 2 5 ~ 1 2 8, 1 4 8 .
盆地 壳源 型 非生 物C Oz 运 聚成 藏特征 与资源 潜力 E J ] . 中国地质 , 2 0 0 7 , 3 4 ( 5 ) : 8 8 7  ̄8 9 3 . [ 1 3 1 魏立 春, 鲁雪松 , 宋岩, 等. 松辽盆地 昌德东
然科 学版 ) , 2 0 1 1 , 2 6 ( 1 ) : 2 2  ̄2 7 , 3 3 .
吕延 防 , 王 剑秦 , 等. 徐 家 围子 断 陷 C O: [ 4 3 付广, 气成 藏 与分 布 的主 控 因 素及 有 利 区预 测 E J ] .
断块 油 气 田 , 2 0 0 2 , 9 ( 3 ) : 1 ~4 . 陈恭 洋, 王 连 桥, 等. 松 辽 盆 地 深 层 E 5 3 杨 映涛 , C O 气成 藏 主 控 因素 分 析 I - j ] . 石油天然气学
[ 1 O ] 江涛, 王颖.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及成 藏 期次 分 析 口] . 岩 石 学报 , 2 0 1 0 , 2 6 ( 1 ) : 1 3 0

1 3 4 .
[ 1 1 ] 鲁 雪松 , 宋岩, 柳少波, 等. 松 辽盆 地 幔源C O。 分 布 规律 与运 聚 成藏机 制[ J ] . 石油 学报,
2 0 0 4, 2 3 ( 4 ): 1 ~4 .
[ 8 ] 胡安平, 戴金星, 杨春 , 等. 渤 海湾 盆地 C O。 气 田( 藏) 地球 化 学特 征 及 分 布 [ J ] . 石 油 勘探 与
开发 , 2 0 0 9 , 3 6 ( 2 ): 1 8 1 ~1 8 9 .
C O: 气藏形 成机 制及 成 藏模 式口] . 石油勘探
与 开发 , 2 0 0 9 , 3 6 ( 2 ) : 1 7 4 ~1 8 0 .
E 7 3 谈迎 , 刘德 良, 李 振 生. 松辽 盆地 北 部二 氧 化碳 气 藏 成 因地 球 化 学 研 究 [ J ] . 石油实验地 质,
Ga s Re s e r v o i r Cha r a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Po o l - f o r mi ng M o de l o f CO2 i n Cha ng d e Ra e a
o f t he No r t h e r n S o n gl i a o Ba si n DON G Ji n g- - ha i
[ 9 ] 鲁 雪松 , 王兆宏, 魏立春, 等. 松 辽 盆地 二氧 化 碳 成 因判识 与分 布 规 律 口] . 石 油 与天 然气 地
质, 2 0 0 9 , 3 0 ( 1 ) : 9 7 ~1 0 1 , 1 0 7 .
罗霞 , 孙粉锦 , 等. 松辽盆地C O: 气藏 [ 3 3 王 盛鹏 , 的 形成 与分 布特 征 [ J ] . 西安 石油 大 学学报 ( 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