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

合集下载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成岩作用及其演化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成岩作用及其演化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成岩作用及其演化1致密砂岩气藏的概念致密含气砂岩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

美国早在年在天然气政策法案规定,砂岩储层对天然气的渗透率等于或小于0.1×10-3μm2时的气藏才可以被定义为致密砂岩气藏。

美国联邦能源委员会也把致密含气砂岩定义为空气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砂岩[1]。

Spencer[2]根据储层孔隙度的大小将致密储层划分为高孔隙度致密储层和低孔隙度致密储层。

高孔隙度致密砂岩储层指岩性为粉砂岩和细砂岩、粉砂岩中孔隙度变化范围为10%~30%,细砂岩隙度为25%~40%,但是渗透率都小于0.1×10-3μm2;低孔隙度致密砂岩储层指孔隙度范围在3%~12%之间,渗透率一般都小于0.1×10-3μm2Stephen A. Holditch[3]认为致密含气砂岩是一种不经过大型改造措施(水力压裂)或者是不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就不能产出工业性气流的砂岩储层。

因此就不存在典型的致密含气砂岩。

致密含气砂岩埋藏可以很深,也可以很浅;可以是高压,也可以是低压;可以是低温,也可以是高温;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可以是均质的,也可以是非均质的。

关德师等[4]认为致密砂岩气是指孔隙度低(<12% )、渗透率比较低(0.1×10-3μm2),含气饱和度低(<60% )、含水饱和度高(>40% )、天然气在其中流动速度较为缓慢的砂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李道品[5]根据油层平均渗透率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一般低渗透油田、特低渗透油田和超低渗透油田等三类,它们对应油层平均渗透率分别为50×10-3 ~10.1×10-3μm2, 10×10-3μm2~1.1×10-3μm2;和1.0×10-3~0.1×10-3μm2。

王允诚等[6]根据储层物性将低渗透性储层的孔隙度划分为8%~15%、渗透率为10×10-3~0.1×10-3μm2,致密储层的孔隙度为2%~8%、渗透率为0.1×10-3~0.001×10-3μm2。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伏海蛟;汤达祯;许浩;陈晓智;崔立伟;马英哲【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年(卷),期】2012(019)001【摘要】非常规天然气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替代能源,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致密砂岩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的关注,而正确地认识致密砂岩气是有效开发利用它的前提条件.文章从致密砂岩气藏的概念、储层的分类方案、储层特性及其与常规储层异同点、气藏成藏过程和分布规律等方面出发,详细阐述了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致密砂岩气藏在国内的分布情况和开发潜力,旨在对国内致密砂岩气藏的前期勘探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后期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总页数】4页(P47-50)【作者】伏海蛟;汤达祯;许浩;陈晓智;崔立伟;马英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相关文献】1.中国致密砂岩煤成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过程——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J], 张水昌;米敬奎;刘柳红;陶士振2.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J], 马永生;傅强;郭彤楼;杨凤丽;周祖翼3.川西坳陷什邡地区蓬莱镇组天然气藏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J], 赵双丰;张枝焕;李文浩;刘杏;姜丽娜4.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深层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充注特征及成藏过程[J], 赵贤正;卢异;曾溅辉;韩国猛;冯森;石倩茹;刘亚洲;付东立;王亚奴;宗杰5.徐家围子断陷气藏成藏过程及成藏压力研究 [J], 吴玉明;闫伟贺;云建兵;张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致密砂岩煤成气藏地质特征及成_省略_古生界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_张水昌

中国致密砂岩煤成气藏地质特征及成_省略_古生界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_张水昌

文章编号:1000-0747(2009)03-0320-11中国致密砂岩煤成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过程)))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张水昌,米敬奎,刘柳红,陶士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08A-0607)摘要:中国煤系天然气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从构造、烃源岩演化、储集层特征、成藏历史等多方面探讨中国煤系天然气的聚集和成藏过程。

对比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藏的成藏地质条件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气藏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盆地构造特征和成藏过程不同。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是气体推动着水体整体向构造高位运移,多种成藏条件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气水倒置是气藏负压的主要原因。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成藏以构造圈闭控制成藏为主,局部发育岩性气藏,气藏异常高压是快速沉积引起的欠压实作用、烃源岩的生烃作用及后期构造挤压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15表3参37关键词:煤成气;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上古生界;须家河组;成藏历史中图分类号:T E122.2文献标识码:AGeological features and formation of coa-l formed tight sandstone gas pools in China:Cases from Upper Paleozoic gas pools,Ordos Basin andXujiahe Formation gas pools,Sichuan BasinZhang Shuichang,M i Jingkui,Liu Liuhong,Tao Shizhen(Petr oChina Resear ch I nstitute of P etr oleum Ex p lor atio n&Develop ment,Beij ing100083,China) Abstract:T he distributio n of coal gas pools is co ntro lled by many geolog ical fact ors in China.T he accumulat ion and po o-l for ming pro cess of co al measur es gas is studied f rom aspects of structur e,so urce r ock evo lutio n,r eser vo ir,poo-l fo rming histor y,et c.T he compariso n r esult s show that ther e ar e many similarit ies in g eolog y bet ween the U pper Pa leozoic g as pools in Or dos Basin and the U pper T r iassic Xujiahe Fo rmation g as pools in Sichuan Basin,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g as pools feat ur es in the two basins is caused by different str uctural ev olutions and poo-l for ming processes.In Or do s Basin, wat er shoved by g as mig rated from low er to hig her positions in the for mation pr ocess o f the gas po ols,and the abno rmality of low g as r eser vo ir pressur e w as caused by the w ater and g as r eversal.In Sichuan Basin,st ructur al traps contr olled the g as pools distributio n in X ujiahe F ormat ion,litholo gic g as po ols w as found lo cally,and the main facto rs fo r the abno rmally hig h pressur e a re the quick depo sitio n due to undercompact ion,the hy dr ocarbon g eneratio n of source ro cks and the structural compression dur ing the H imala yan per iod.Key words:coa-l fo rmed gas;Ordos Basin;Sichuan Basin;U pper P aleo zo ic;Xujiahe F or mation;po o-l fo rming histor y1问题的提出煤系天然气从广义上而言是指一切与煤系有关的天然气[1],本文中煤系天然气仅指储集在煤系砂岩中的煤成气。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

C T2, N- i Am, N- i
3 0
烅 SHg, i = 烆
( ) 3
∑A
i =1
m, N- i
) ; ) ; 式 中, 个 T2 转换的毛细管压力 , 个 T2 对应的时间刻度 , , N- i MP a T2, N- i m s p c i 为根据第 ( N- i 为第 ( ) ) 个 Am 转换的进汞饱和度增量 , 个 T2 对应的幅度增量 , 无量 SHg, N- i %; Am, N- i i 为根据第 ( N- i 为第 ( 纲。 做出p 即为 T2 谱转换的毛细管压力微分曲线 , 对微分曲线求积分即可得到毛 , SHg, c i- i 之间的关系曲线 , 细管压力曲线的积分形式 。 )为 L ( ) 图1 ( 图1 为由 T2 谱转化得 a 1 井在 3 9 7 2 . 6 2 5 m 和3 9 4 2 m 深度点的核磁共振测井的 T2 谱 , b 到的毛细管压力曲线 。
K- 均值聚类法是 M a c Q u e e n 于1 9 6 7 年提出的 ,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每一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 心 1 0] ( :① 将所有的样品分成 K 个初始类 ;② 通过欧几 均值 ) 的类中 , 具体的算法至少包括以下 3 个步骤 [
) 将某个样品 划 入 离 中 心 最 近 的 类 中 , 并 对 获 得 样 品 与 失 去 样 品 的 类 重 里得距离 ( E u c l i d e a n d i s t a n c e 新计算中心坐标 ; ③ 重复步骤 ② , 直到所有的样品都不能再分配时为止 。 2 . 3 贝叶斯判别分析原理和步骤 贝叶斯判别分析是根据已掌握的每个类别的若干样本的数据信 息 , 总 结 出 客 观 事 物 分 类 的 规 律 性 , 建立判别函数 ; 然后 , 根据计算每个样本对应的各判别函数的值 , 使样本归入判别函数值最大的那个总 体 。 贝叶斯判别分析的要求 : 各类别总体的概率分布是已知的 ; 要决策分类的类别数是一定的 。 ; 。 , 假设已经知道 :① 先验概率P( 对于先验概率P( 如果总数为 N x | ω ② 类条件概率密度P( ω ω i) i) i)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中国最大的致密砂岩气储集区,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
四川盆地:中国第二大致密砂岩气储集区,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潜力巨 大
塔里木盆地:中国第三大致密砂岩气储集区,地质条件独特,资源潜力 有待进一步开发
准噶尔盆地:中国第四大致密砂岩气储集区,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潜力 有待进一步开发
主要类型致密砂岩气的储层特征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致密砂岩气的 定义与分类
致密砂岩气的定义
致密砂岩气是指存在于致密砂岩地层中的天然气 致密砂岩气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含气饱和度等特点 致密砂岩气主要分布在北美、中国、中东等地区 致密砂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中国致密砂岩气的分类
致密砂岩气:指存在于致密砂岩中的天然气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 要类型地质特征与 资源潜力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 定 致 特砂主 价 资 规响资 与 资
加 义 密 征岩要 方 源 律因源 开 源
目 与 砂 气类 法 潜 素潜 发 潜
录 分 岩 的型 与 力 与力 建 力
文 类 气 地致 实 的 分的 议 展

的 质密 例 评 布影 望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勘探和开发案例,分析致密砂岩气的资源潜力,为未来勘探和开发提 供参考。
主要类型致密砂岩气的资源潜力实例分析
实例三:塔里木盆地致密砂 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四:准噶尔盆地致密砂 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二:鄂尔多斯盆地致密 砂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五:柴达木盆地致密砂 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一:四川盆地致密砂岩 气资源潜力
实例六:松辽盆地致密砂岩 气资源潜力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
6] : 数 Q[
( ) K × 1 Q = 槡 3 2 - 式中 , 利用1 渗透率得到孔渗综合指数 , 从而拟合 K 为渗透率 , 1 0 μ m; %。 2块岩心的孔隙度 、 为孔隙度 ,
收稿日期 ]2 0 1 1 1 1 0 4 [ -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 0 1 1 Z X 0 5 0 2 0 0 0 8 [ - , 男 ,2 作者简介 ] 王英伟 ( 1 9 8 5 0 0 9 年大学毕业 , 硕士生 , 现主要从事测井地层评价和油藏描述方面的研究工作 。 [ -)
19
石油天然气学报 2 0 1 2年1月 第3 4卷 第1期 a n . 2 0 1 2 V o l . 3 4 N o . 1 J o u r n a l o f O 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J g y
·7 5·
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砂, 孔喉结构差异较大 。 储层中的流体对测井信号总体贡献较小 , 造成常 1] , 使常规测井无法准确评价储层 。 而核磁共振测井横 规测井资料对储集特征及其流体性质反应不灵敏 [ 向弛豫时间 T2 分布反映了储层孔隙直径大小及其分布 , 与储层的孔喉结构直接相关 , 这为致密砂岩气 层储层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目前 , 大多数利用核磁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的方法是利用核磁测井 资料计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 结合 T2 谱分布对储层进行评价 。 笔者构建岩心分析的 T2 谱分布转化为毛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导读:本辑归纳了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致密砂岩裂缝识别中的应用,致密砂岩储层 绿泥石成因及其与优质储层关系, 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期次, 致密砂岩储层 裂缝特征及识别。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模式
采气技术:采用气举、电潜泵、螺杆泵等技术,提高气田的采气速度和采收率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开发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技术挑战包括:提高气田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环境等。
开发前景看好,但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盆地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地处黄河中游地区,东临晋陕峡谷,西接贺兰山,南靠秦岭,北连阴山
地势平坦,海拔在1000米至1500米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盆地的气候条件多变,对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盆地的地质构造复杂,包括褶皱、断裂、岩浆侵入等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
天然气的生成和运移
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条件
致密砂岩的形成和分布
天然气藏的类型和特点
天然气藏的开发和利用
保存条件:地层压力、温度、岩石孔隙度等
保存机制:吸附、溶解、物理封闭等
散失机制:扩散、渗流、溶解等
散失途径:裂缝、孔洞、渗透率等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勘探与开发
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概念和特点
准连续型气田是指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由致密砂岩构成的大气田。
致密砂岩是一种细粒、低孔隙度、高渗透率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储气能力。
准连续型气田的特点是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储气空间连续性好。
准连续型气田的形成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盆地内沉积岩层丰富,包括砂岩、泥岩、页岩等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典型的陆相沉积盆地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作为天然气的主要储藏之一,其成因和特征备受。

本文将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作为主题,探讨形成该储层的主要因素及特征,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是指以砂岩为主要储集岩石,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低,储层压力较高的天然气储层。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

沉积环境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特定的沉积环境导致砂岩沉积物的沉积方式和沉积厚度会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例如,在盆地中心和盆地边缘的砂岩沉积厚度较大,但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而在盆地边缘和斜坡上的砂岩沉积厚度较小,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

成岩作用也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砂岩沉积后,会发生压实、胶结、重结晶等成岩作用,这些作用会改变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例如,压实作用会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渗透率显著降低;胶结作用也会降低砂岩孔隙度,但渗透率降低程度较小;重结晶作用会改善砂岩的孔隙度,提高渗透率。

构造运动和古气候也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构造运动会影响砂岩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进而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古气候则会影响砂岩沉积物的成分和粒度,进而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砂岩储层的特征和发育。

因此,在研究和应用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储层的特征和发育。

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识别和开发难度较大。

因此,研究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识别方法对提高天然气开采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致密气调研提纲

致密气调研提纲

致密砂岩气调研提纲
一、致密砂岩气的定义及特征
1、致密砂岩气的定义
2、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圈闭特征、储层类型、地层压力、气水关系、气体相态)
3、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特征
二、致密砂岩气藏聚集机理及成藏过程特征
1、致密砂岩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
2、致密气聚集机理
3、致密砂岩气成藏过程及特征
4、我国致密砂岩气藏及主要分布
三、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
1、储层地质特征及分类
2、储层成因与主要控制因素
3、储层评价技术
四、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渗流规律及开发机理
1、储层微观孔隙特征
2、应力敏感性分析
3、滑脱效应
4、启动压力
5、气水两相渗流规律
6、气藏工程方法
7、单井动态储量计算
8、气藏可动性研究及储量评价
五、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气水分布规律研究
1、气、水层识别方法及研究
2、气、水运移微观渗流机理(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气、水渗流规律)
3、宏观、微观条件下可动水饱和度的变化
4、储层产水机理研究(初始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水的渗流能
力等影响因素)
六、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优化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1、储层改造技术(酸化压裂技术等)
2、提高采收率技术(井网密度、气井类型、气井工作制度、气井废弃压力)
3、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开发技术
4、国外布井规律,在断层处布井
(富集区优选、井位优选、开发方式优化、密井网、控压开采、合理配产、压裂酸化、加强储层保护、强化排水采气、增压开采)。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_成因和讨论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_成因和讨论

第29卷 第1期O I L &G AS GE OLOGY 2008年2月  收稿日期:2007-08-29。

作者简介:张哨楠(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油地质、储层地质。

文章编号:0253-9985(2008)01-0001-10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张哨楠(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摘要: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具有高的毛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和度,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

根据致密成因可以将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1)由自生粘土矿物的大量沉淀所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2)由胶结物的晶出改变原生孔隙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3)高含量塑性碎屑因压实作用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4)粒间孔隙被碎屑沉积时的泥质充填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

有关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的成因有多种理论,但是由于致密砂岩储层的复杂性,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将所有的孔隙成因完全解释清楚,因此次生孔隙的成因机制仍然存在争议。

尽管致密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历史,成岩作用对储层的致密化起决定作用,然而沉积环境依然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基本因素。

深入了解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共同作用,有助于对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预测和评价。

关键词:次生孔隙;砂岩;致密储层;成因;天然气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T i ght s andstone ga s reservo i rs :the i r or i g i n and d iscussi onZhang Shaonan(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O il and Gas R 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S ichuan 610059,China )Abstract:Tight gas reserv oir sandst ones are generally defined as gas 2bearing and 2yielding sandst oneswith por osi 2ty of less than 10%and per meability t o gas less than 0.1md .Tight gas reservoir sandst o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ap illary entry p ressures,high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 ons and p redom inance of secondary por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ight reserv oir sandst ones be classified int o four ty pes in ter m s of the origin:1)tight sand f or med by sedi m entati on of large a mount of authigenic clay m inerals;2)tight sand resulted fr om crystallizati on and p reci p itati 2on of ce ments altering p ri m ary pores;3)tight sand caused by co mpacti on of large a mount of ductile clasts;4)tight sand for med by filling of intergranular pores by detrital clay matrix .T o exp lain the origin of se 2condary pores in these sandst ones,researchers have devel oped many theories .Ho wever,none of the theories are capable of clearing all the doubts due t o the comp lexity of this kind of reserv oirs .A s a result,the issue is still in debate .Des p ite their comp lex burial hist ory of tight reserv oir sandst ones and diagenesis being deter m inant in tightening of sandst ones,o 2riginal depositi onal envir on ment is still a basic fact or contr olling the f or mati on of tight sandst one reservoir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depositi onal envir on ment and the diagenetic hist ory is critical t o the p redicti on and evalua 2ti on of tight reserv oir sandst ones .Key words:secondary pore;sandst one;tight gas reservoir;origin;natural gas 随着人类对清洁、环保、高效能源需求的持续高涨,天然气需求的增加日益明显。

伊川盆地屯1井区三叠系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成藏条件

伊川盆地屯1井区三叠系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成藏条件
腰组 1 8 7 4 ~1 8 8 4井 段 细 砂 岩 孔 隙 度 一 般 3 . 0 ~
屯 1 井 三叠 系上统 谭庄 组和椿 树腰 组含油 气井 段 长达 1 3 7 8 m, 形成“ 上油下气” 气 油 倒 置 的油 气
分 布特 征 , 一 方 面 表 明 了 物 性 相 对 较 差 的 致 密 砂 岩
光或 油迹砂 岩 。岩 心 中天 然 裂 缝 较 为发 育 , 裂 缝 中 多被方 解石 充填 , 在 方 解 石溶 蚀 孔 洞 中均 有 轻 质原
屯 1 井 岩心 观察 , 在第 1 、 2 、 3 、 5 、 6 、 7筒 岩心 中 , 大 量 的泥岩 裂缝 和砂 岩裂 缝 中见 原 油渗 出 ; 第 1 、 3 、
3 . 5 油 气 大 面 积 连 续 性 分 布
示 丰富 , 岩 心 岩 屑 录井 见 油 气 显 示 4 1层 2 7 . 6 5 m
( 含 岩心 裂 缝 含 油 ) , 其 中谭 庄 组 见 油 迹 、 荧 光 8层
1 2 . 9 4 m, 裂 缝含油 8 . 9 4 m; 椿 树 腰 组 见 油迹 、 荧 光
源 近 距 离 运 移 聚 集 成 藏 创 造 了 良好 的 地 质 条 件 。 3 . 4 砂岩 储层 致密 后成藏 屯 1井 岩 心 观 察 , 相 对致 密 的 砂岩 基 质孔 隙 中

基本 上无 油气显 示 , 物 性 较好 的砂 岩 中可 以见 到 荧
图 2 屯 1井上 三 叠统 细 砂 岩 孔 隙 度 主频 分 布
m, 面积约 3 0 0 0 k m , 而 且 烃 源 岩 和砂 岩 均 较 发 育 , 厚 度大 、 分布广 、 横 向分布 稳 定 , 具 备 形 成 大 面 积 含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讲解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讲解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调研报告)编写人:牛宝荣孙占东主要参加人:王幸才王琦莫增敏李元萍杨丹王成辉审核:刘永军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二零零九年三月目录一、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特征 (1)1.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 (1)2.致密砂岩的封闭机理及储层特性 (2)3.致密砂岩油气藏特征 (4)4.致密砂岩气藏的划分 (5)4.1两种气藏成藏特征异同点 (7)4.2两种气藏成藏条件异同点 (8)4.3两种气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异同点 (13)二、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实例 (14)1.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深盆气藏 (14)2.美国落基山地区深盆气藏 (15)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 (16)4.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的中生界陆相致密砂岩气藏 (17)三、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技术 (18)1.用屏蔽暂堵技术提高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识别能力 (19)2.致密砂岩孔隙度计算方法 (23)3.地震裂缝综合预测技术 (26)4.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30)5.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技术方法 (32)6.致密含气砂岩的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技术 (35)四、勘探技术现实中的应用 (41)1、屏蔽暂堵技术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41)2、致密砂岩孔隙度计算方法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测井数据为例) (42)3.地震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应用效果(以川西BMM 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为例) (43)4、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例) (43)5、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陕北富县探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为例) (45)6、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川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46)五、结论 (49)六、结束语 (51)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一、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特征1、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砂岩发生机械压实作用,其孔隙及喉道被粘土矿物、自生矿物次生加大充填而形成网格状微细孔喉结构,具有较高的毛细管压力,由此演化成为低渗透致密砂岩。

川中地区营山构造须家河组第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川中地区营山构造须家河组第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表1 川 中地 区 营 山 构 造 须 二 段 岩 心 物 性 统 计 表
Ta bl e 1 T he s t at i s t i c s o f t he c o r e p r o pe r t i e s i n T3 z o f t he Yi ng s ha n s t r u c t ur e
第 1期
王 霄 等 : 川 中地 区营 山构 造须 家河 组第 二段 致 密砂岩 气藏 成藏 主控 因素
1 . 3 保 存条 件
・1 9・
1 天 然 气 成 藏 地 质 条件
1 . 1 烃 源岩 条件 近年 来 , 对川 中地 区须 二气 藏 的气 源 开 展 了
大量 的研 究 , 已形成 广 泛共识 。即认 为 : 川 中地 区
须 二 段 顶 界 构 造 表 现 为 近 Nw 向 的长 轴 状
1 . 2 储集 岩条 件
营 山地 区须二 段储 集岩 以浅 灰色 中粒 长石 石 英砂岩、 岩 屑长 石砂 岩 和长石 岩 屑砂岩 为 主 , 孔 隙 度在 0 . 1 8 ~1 6 . 2 9 之间, 平均为 5 . 9 9 ; 渗 透 率在 ( 0 . 0 0 0 1 ~1 6 . 3 ) ×1 0 _ m。之 间 , 平 均 为

层 较 发育 , 逆 冲挤 压 断层 本 身就 具 备 一 定 的 封堵
性 。区 内断层 向上均 消失 于沙 溪 庙组 内 , 未 与地 面连通 , 且 川 中矿 区多年来 在 须二 段上部 中 、 浅层
为 主 间 夹 少 量 薄 层 粉 一 细 砂 岩 。根 据 前 人 的 研 究_ 1 ] , 页岩 的有 机碳 质量 分 数 ( 7 X 3 ) 为0 . 4 5 ~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讲解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讲解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调研报告)编写人:牛宝荣孙占东主要参加人:王幸才王琦莫增敏李元萍杨丹王成辉审核:刘永军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二零零九年三月目录一、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特征 (1)1.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 (1)2.致密砂岩的封闭机理及储层特性 (2)3.致密砂岩油气藏特征 (4)4.致密砂岩气藏的划分 (5)4.1两种气藏成藏特征异同点 (7)4.2两种气藏成藏条件异同点 (8)4.3两种气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异同点 (13)二、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实例 (14)1.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深盆气藏 (14)2.美国落基山地区深盆气藏 (15)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 (16)4.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的中生界陆相致密砂岩气藏 (17)三、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技术 (18)1.用屏蔽暂堵技术提高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识别能力 (19)2.致密砂岩孔隙度计算方法 (23)3.地震裂缝综合预测技术 (26)4.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30)5.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技术方法 (32)6.致密含气砂岩的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技术 (35)四、勘探技术现实中的应用 (41)1、屏蔽暂堵技术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41)2、致密砂岩孔隙度计算方法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测井数据为例) (42)3.地震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应用效果(以川西BMM 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为例) (43)4、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例) (43)5、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陕北富县探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为例) (45)6、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川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46)五、结论 (49)六、结束语 (51)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一、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特征1、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砂岩发生机械压实作用,其孔隙及喉道被粘土矿物、自生矿物次生加大充填而形成网格状微细孔喉结构,具有较高的毛细管压力,由此演化成为低渗透致密砂岩。

致密砂岩气充注机制及成藏富集规律

致密砂岩气充注机制及成藏富集规律

致密砂岩气是指储存在致密砂岩岩石中的天然气。

致密砂岩是一种细粒度、密实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孔隙压力和较低的孔隙率,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难以开发的天然气藏。

致密砂岩气的充注机制是指气体进入岩石孔隙并储存在其中的过程。

致密砂岩气的充注通常发生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并与岩石的成熟度、孔隙结构、岩石矿物组成等因素有关。

具体来说,致密砂岩气的充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气体生成: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岩石层内形成。

这一过程受岩石成熟度、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岩石的矿物组成等因素的影响。

2.气体运移:随着岩石的冷却和压力的降低,气体会从生成区运移
到储存区。

这一过程受气体的分子量、温度和压力变化、岩石的孔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3.气体储存:气体进入岩石孔隙后,会被孔隙压力和岩石矿物组成
等因素控制,最终在致密砂岩岩石中储存。

在这一过程中,气体可能会被吸附在岩石矿物表面或溶解在岩石孔隙水中,也可能被压缩储存在岩石孔隙中。

致密砂岩气的成藏富集规律指的是气体在致密砂岩岩石中的分布特点。

一般来说,致密砂岩气的成藏富集与岩石的成熟度、孔隙结构、气体的运移路径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岩石成熟度较高、孔隙结构较为复杂的地区,致密砂岩气往往会富集在岩石的孔隙水和吸附层中,并呈现出较为零散的分布。

而在岩石成熟度较低、孔隙结构较为简单的地区,致密砂岩气往往会被压缩储存在岩石孔隙中,呈现出较为集中的分布。

总的来说,致密砂岩气的充注机制和成藏富集规律是复杂的,其中涉及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研究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致密砂岩气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从而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

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成藏以及充注物性下限分析

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成藏以及充注物性下限分析

155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大的凹陷,是一个以新生代为主的盆地,其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研究在致密砂岩方面研究内容涉及较少,以东海某气田为例针对气藏成藏过程采用了半封闭充注成藏模拟实验,以低速进行充注气体模拟成藏过程,结合压汞孔隙与吼道结构测试,研究气体动力进行充注的成藏过程,分析充注下限,为气田储量分类评价和富集规律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1 实验样品选择及实验流程1.1 实验样品东海某气田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此气田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以低渗-特低渗为主。

在这个气田的3个层位采集了17块砂岩样品,开展充注模拟以及压汞实验,见表1。

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成藏以及充注物性下限分析郭雷 张承洲 冷捷 杨龙 丁歌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 上海 200941 摘要:目前东海西湖凹陷的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研究在致密砂岩中缺少研究成果及应用,通过气体充注模拟、毛管压力曲线测定以及核磁共振成像驱替等实验,对东海某气田开展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分析。

研究表明,在气体充注过程中,存在成藏门限压力,主要为非达西渗流。

其充注成藏的孔隙度的下限值为6.2%,渗透率的下限值为0.05mD。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 物性下限值 孔隙度 渗透率 充注成藏Reservoir formation and lower limit analysis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a gas field in the East China SeaGuo Lei,Zhang Chengzhou ,Leng Jie,Yang Long,DingGeCnooc Experimental Center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ranch, CNOOC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200941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n the mechanism of filling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limit of filling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ight sandstone. Through experiments such as gas filling simulation and microscopic pore roar analysis ,the filling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stage and the lower limit of fill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a gas field in the East China Sea are analy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threshold pressure for reservoir 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gas filling ,which is mainly non-Darcy seepage. The lower limit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industrial gas flow is 6.2% and 0.05mD respectively. The process of natural gas filling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start the air intake stage ,the second stage :the rapid growth stage of filling ,and the third stage :the slow growth stage of filling.Keywords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Lower limit value of physical properties ;Porosity ;Permeability ;Filling and forming reservoirs表1 部分岩心氮气充注实验参数样品编号岩性层位孔隙度,%渗透率/mD 106-1细砂岩P88.4 0.04106-2细砂岩P8 6.3 0.052106-3细砂岩P18.0 0.304106-4细砂岩P18.8 0.346106-5细砂岩P19.2 0.393106-6细砂岩P110.5 0.413106-7细砂岩P19.3 0.431106-8细砂岩P18.8 0.552106-9细砂岩P19.2 0.636106-10细砂岩P110.3 0.69106-11细砂岩P112.9 0.8781561.2 实验方法思路与步骤(1)将选择的岩心放入烘箱烘干,恒重后测定孔隙度与渗透率。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田成因及其成藏过程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田成因及其成藏过程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田成因及其成藏过程探讨飞1,丽萍2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主要赋存于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中,且广泛分布于上古生界中下组合特别是二叠系组与下石盒子组。

其主要特点是:天然气大面积连续分布,无明确气藏边界;圈闭介于常规圈闭与无圈闭之间,主要由非常规岩性圈闭和动力圈闭组成;气水分布复杂,无明显边、底水;天然气运移为非浮力驱动,近距离成藏。

鄂尔多斯致密砂岩的形成与分布与其热演化史、沉积作用、埋藏深度、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且对其成藏模式的认识,还存在很多分歧。

本文通过阅读前人文献对这些观点进展了整理总结,并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田成因及其成藏过程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成因成藏过程Abstract:Large gas fields in Ordos Basin are mostly hosted in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Upper Paleozoic ,and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formation of the Upper Paleozoic ,especially in Shanxi Formation and Xiashihezi Formation of Permian .The type of accumulations features are that the natural gas is oceurred in large-area and quasi-continuous in distribution without defined boundary;the trapping is between conventional trapping and actually no trap and mainly posed of unconventional lithologic traps and dynamic traps ;gas and water distributional is plex1作者简介:谢飞〔1989-〕,男,汉族,XXXX人,本科,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2年 1月
孔 隙度 小 于或 等于 1 %的气藏 为致 密 气藏 。 0
究 侧重 于裂 缝体 系 。
井筒
2 致 密 砂 岩 储 层 的分 类 方 案
目前 , 国内外致 密砂 岩储 层 分类 方案 呈 现 出多样 化且 不 系统 的特 点 ,鉴 于储 层成 因机 制及 类 型对 成 藏
Ho s 2 0 21 — 2 . u e, 0 5: 3 2 4
过 ( 15 38 ) l I [1。虽然 致 密砂 岩 气可 采 资 1 .4 l .1 x O T 1 9 I8] -
源量 十 分可 观 , 但是 目前 的产 能规 模 仍然 很小 , 于 国 小 内天 然气 产 能 的 1 。因此 , 须加 大基 础理 论 和工 程 % 必 技 术 的研 究 力度 ,为致 密砂 岩气 藏 的成 功勘 探 和开 发 创 造 有利 条件 ,从 而弥补 我 国常 规油 气 资源 量不 足 的 现状 , 经济 可 持续 发展 提供 充 足可 靠 的能源 保 障 。 为
Zh o Ch n u n L u Jd n Lu Jg o,ta. cn e in ln trl a e g a g,i i o g, j iu e Un o v nt a au a 1 o
gs ss m i hn n h x lrt n popcsJ .Jun lo a yt n C ia ad te epoai rset[] ora f e o
17 ,3 2 :5 -8 . 9 9 6 ( ) 12l 1
[4 赵晨 光 , 继 东 , 计 国 , . 常 规 天 然 气 系 统 及 其 在 中 国 的 勘 探 1] 刘 刘 等 非 前 景 []石 油 天 然气 学 报 ,0 9,13)1 315 J. 2 0 3 ( :9 -9 .
进 展 , 0 8 3 ( ) 2 9 2 4 20 ,8 2 :2 3 .
Y n a K n l,iQa giC aatr t s o cos c r a g Jn, ag Yi L inu. h rce s c fmir—t t e i ii u r u
ad pro t n i ih adtn a eevi [ Ada cs i n ecl i n t tsn soe gs rsro sJ . vne n ao g r 3
( ) 1 4 1 7 5 : 4 -4 .
6 结 束 语
据 不完 全 统计 。我 国深 盆 气资 源 量 超过 l O l O xO
m ,
[0 1 ]W a s D ih gs a dp r ebly pr s cue n ca l J .Tg t a sn —e ait,oe t tr ad ly l m i u r []Jun lo erlu eh ooy 18 3 2 0 -7 4 J .ora fP t e m T c nlg ,9 2,4:7 72 1 . o
致 密砂 岩储层 渗 流空 间具有 强烈 的尺度 性 . 间 ] 空
尺度 分 为致 密基 块 孔喉 尺度 、 然裂缝 尺度 、 天 水力 裂 缝
尺 度及 宏 观气 井尺 度 ,而气 体 的产 出就 是经 过致 密 基
块一 天 然裂 缝一 水 力裂 缝一 井筒 的跨 尺 度 、多种 介 质 的复杂 过 程 ( 图 1 [。 见 ) 8 3
gsrsrir[ ]P t l m el y & E p r n,0 6,8 3) a eevosJ . e oe r u G oo g x ei t2 0 2 ( : me
21 — 1 . 0 2 4
[ ] 杨 建 , 毅 力 , 前 贵. 密砂 岩 气 藏微 观 结构 及 渗 流 特 征 [ ] 学 8 康 李 致 J. 力
这几 块潜 力 区域 分布 范 围十分 广 泛 ,东 部 的松辽 盆地 为 断 陷盆地 ,构 造 运动 比较 剧烈 .但 是 深层 经 常 “ 而不 破 ” 保 存 比较完 整 的局部 构 造 。 利 于深 盆 气 断 , 有 藏 的形 成 ; 中部 的鄂 尔多 斯 盆地构 造 简单 稳定 . 期 生 先 成 的深 盆气 藏虽 然后 期受 到 改造 , 是影 响较 小 ; 部 但 南 的 四川盆 地成 藏 过程 比较 复 杂 , 期 以常 规气 藏 聚集 , 早 后期 储层 致 密化 作用 形成 致 密气 藏 ,构造 运 动 又改造 致 密 储层 , 成裂 缝 型气 藏 ; 形 西部 准 噶尔盆 地 准南 坳 陷 的侏 罗 系地层 经 历 了早期 深 盆气 聚集 、晚期 深盆 气破
的影 响作 用 , 为 以下 2种分 类方 案更 具 代表性 。 认 1 张 哨楠 按 储 层 的 致 密成 因 , ) 将其 分 为 自生 黏 土
矿物 的大量 沉淀 形成 的致 密 砂岩储 层 、胶 结 物 的大 量 结 晶改 变原 生孔 隙所 形 成 的致密 砂岩 储层 、塑性 碎 屑 物质 受压 实 作用 而形 成 的致 密砂 岩储 层 ,以及 碎 屑 沉
e p rme t f a a c multo i tg t a d t n g s e e o r x e i n o g s c u ai n n i h s n s o e a r s r i v
[]G ooia R ve 2 0 5 ( )8 48 8 J. elgcl e i w,0 7,3 6 :4 —4 . [3 1 ]Matr J D e ai a a , s r a aaJ. P ult , s s epbsngst pWet nC nd []AA G B l i e A. r e en
体 以何种 方 式运 移 , 以何 种方 式储 集 , 甚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影 响到 致 密 砂岩 气藏 的规模 和 可开采 性 。这 对 于预测 致 密砂 岩 气 藏 的分 布 , 制订 开发 方案 具有 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3 致 密 砂 岩 储 层 特 征
致 密砂 岩储 层孔 隙类 型 包括 缩小 粒 间孑 、粒 间溶 L 孔 、 蚀 扩 大粒 间孔 、 内溶 孔 、 模孔 和 晶 问微 孔 : 溶 粒 铸 孔 隙喉 道 以片 状 、 弯片 状 和管束 状 喉道 为 主 ; 育构 造 微 发
例. 它具有 特 殊 的成 藏机理 和 圈 闭分布 规 律 , 多形 成 于
向斜 轴 部 或 背 斜翼 部 []而 常 规 油 气 藏 可早 于 深 盆 气 -。 o
容 及分 布 规律 亦存 在 区别 。
常规 储层 孔渗 之 间具 有 明显 的正相 关 性 ,所 以研
藏形 成 l] 分 布于其 上倾 方 向 ( 图 2 。对 常规 圈 闭 1, 1且 见 )
性 能 ,而 研究 储层 致 密化 的形 成 时 问更有 利 于分 析储
图 1 致 密砂 岩 储 层 气 体 传 递 示 意 表 1 致 密 砂 岩 储 层 和 常 规 砂 岩储 层 地 质 特 征 对 比
层 对 油气 成 藏 的贡献 作用 。因为储 层 致密 化 的时 间发
生在 烃 源岩 生排 烃 高峰期 前 还是 高峰 期后 ,将 决 定 气
位. 聚集 位 置与气 源 岩 明显分 开 , 气水 分 布服 从 重力 分 异 原理 , 是对 于致 密砂 岩气 藏来 说 , 然气 主 要 聚集 但 天
在离 烃源 岩 比较 近 的位置 . 服从 重力 分 异 原理 , 水 不 气 关 系发生 倒 置 。





21 0 2年 1 月
积 时被 泥质 充填 粒 间孔 隙所 形成 的致 密砂 岩储 层 _。 4 ] 2 姜 振学 等 人 主 张 , 储 层致 密演 化 史 与 烃 源 岩 ) 按
生 排烃 高 峰期 的关 系 ,将 其分 为生 排 烃高 峰前 的致密 砂 岩储 层 和 生排 烃 高峰后 的 致密砂 岩 储层 _。 5 ] 致 密 砂 岩 储 层 的 成 因 机 制决 定 了储 层 孔 隙 . 透 渗
气 藏来说 ,天然 气多 聚集 于孔 渗 条件 较 好 的构造 高 部
究 其孔 隙 与 喉道参 数 即可 : 大量 的事 实表 明 , 采用 但 仅 孔 喉 参 数 难 以有 效 地 确 定 致 密 砂 岩储 层 的渗 透 率 E, 9 ] 而 对其 渗 透率 起决 定 作用 的是 裂缝 体 系 ,且致 密 砂岩 的储 集 空 间亦 受其 控 制 。 以 , 于致 密砂 岩储 层 的研 所 对
致 密砂 岩 气 藏 和 常规 气 藏 的分 布 规律 区别 明显 , 我 国致密 气藏 多 以深 盆气 的形 式 出现 。 以深 盆气 藏 为
致 密 砂岩 储层 与 常规储 层 在孑 隙度 、渗 透 率及 储 L 层 压力 等 方 面差异 显 著 ( 表 1 。此外 , 见 ) 两者 的研 究 内
[2 1 ]姜 福 杰 , 庞雄 奇 , 振 学 , 致 密砂 岩 气 藏 成 藏 过 程 的 物 理 模 拟 实 姜 等.
验 [] 质 评 论 ,0 7 5 ( )84 8 8 J. 地 2 0 ,3 6 :4 —4 .
J n ui,ag Xo giJagZ ex ee 1 h s a i lt n i gF j P n inq , n h nu ,ta.P yi ls ai a e i c mu o
坏 调 整 的过程 。
[ ] 姜 振 兴 . 种 类 型 致 密 砂 岩 气 藏 对 比 []石 油 实 验 地 质 ,0 6,8 7 两 J. 20 2
( ) 2 0 2 4 3 : 1-1 .
Ja g in Zh n i.T c mp rs n f t tp s f ih sn so e e xn he o a o o wo y e o tg t a d tn i
依 据 当前 的勘 探 和开 发技术 , 盆 气 可采 资 源量 超 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