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完整版第七章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命题报告]知识点题号基因突变及与性状的关系1、3、5、8、9、10、11、12、15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4、9、10、15综合提升7、8、12、13、14、151.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1的基因突变后所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①、②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注:字母代表氨基酸序列上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箭头表示突变的位点A.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缺失B.碱基对的缺失碱基对的增添C.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D.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碱基对的替换C[从图中可以看出,突变①只引起一个氨基酸的改变,所以应属于碱基对的替换.突变②引起突变点以后的多种氨基酸的改变,所以应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2.(2017·湖南浏阳一中等三校联考)下列各项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D.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C[杂合子Dd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过程中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基因重组涉及两对以上等位基因,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不是受精过程中,B错误;YyRr产生四种类型配子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C正确;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过程中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7单元 第22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b.从形态、大小和功能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
08
各__不__相__同__。
c.从所含的基因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 09 _一__整__套__基__因_,但不含等位基因。
(一)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先天性愚型 (21三体综合症、唐氏综合症)
特纳氏综合征:
患者体细胞缺少一 条X染色体,染色体组型 为:44A+X。
B 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中的( )
考点二: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4个染色体组
2个染色体组
1、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
条,(一组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AaBb
2个染色体组
AAaBBB
3个染色体组
AaaaBBBB
4个染色体组
2、根据基因型判断:相同或等位的基因(同种类
型的字母)总共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
a bc
def
果蝇棒状眼的形成
b b 重复
a bb c de f
结果: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
③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
源染色体上
a bc
def
Hale Waihona Puke 夜来香的变异ghi j kl
a bc
移接
a bc
kl
gh
i jdef
注意:与基因重组区别
结果: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生物性状的变异
多数不利
多数不利
2.染色体数目变异
(非整组变异) (整组变异)
(2)染色体组
①概念:细胞中的一组 03 非__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在 04 形___态__和__功__能_上各不相 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05 _遗__传_和 06 _变__异_。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义2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一| 基因突变及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突变成A。
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结构的改变。
3.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类型: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5.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下,请尝试连线。
①物理因素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②化学因素b.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③生物因素c.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提示】①-c ②-a ③-b6.基因突变的特点(1)下面图示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一个特点是不向性。
(2)紫外线能改变核酸的碱基,即可使不同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3)基因突变的其他特点还有:普遍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7.意义(1)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判断有关基因突变叙述的正误。
(1)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
X 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2)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可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3)基因R复制时,R中的碱基对T—A被碱基对C—G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4)R基因可突变为r基因,r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R基因。
(√)(5)用激光、γ射线处理青霉菌可提高突变率。
(√)(6)积聚在甲状腺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提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体细胞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
(7)病毒、大肠杆菌及动植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8)基因突变可决生物进化的方向。
(×)【提示】基因突变是不向的,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生物进化的方向。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
• 9.染色体组整倍性、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 基因种类的增加。(2011·海南)( ×) • 10.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 产生。(2011·海南) ( ×)
高频考点 ·精研细剖
考点一 基因突变 【核心突破】
1.基因突变的类型 (1)显性突变:如a→A,该突变一旦发生即可表 现出相应性状。 (2)隐性突变:如A→a,突变性状一旦在生物个 体中表现出来,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考纲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引领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4.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要点梳理 ·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原因、特点及意
义
替换、增添
• 1.概和念缺:失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____________
• 二、基因重组的类型、结果、意义和应用 • 1.基因重组的实质: •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 的基因的 重新组合 。
• 2. 基因重组的类型 • (1)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 (2)交叉互换型: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 的 交叉互换 。
• (1)单倍体: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 (2)多倍体: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 较大,
__营__养__物__质___含量高。
• 3.人工获得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方法 • (1)单倍体: 花药离体 培养。 • (2)多倍体: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 (3)人工重组型: 转基因 技术,即基因工程。 • 3.结果: • 产生 新的基因型,导致 重组性状 出现。 • 4.意义: • 形成生物 多样性 的重要原因之一。 • 5.应用: • 下图a、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 像,两者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7章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2 ·优化探究 ·高三总复习 ·生物
主干知 识梳理 核心考 点突破 经典例 题导航 随堂基 础巩固 课时知 能评估
基因频率的计算
(2009年高考广东卷)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 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
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 多(合理即给分) ③基因频率 (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2 ·优化探究 ·高三总复习 ·生物
主干知 识梳理 核心考 点突破 经典例 题导航 随堂基 础巩固 课时知 能评估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2 ·优化探究 ·高三总复习 ·生物
主干知 识梳理 核心考 点突破 经典例 题导航 随堂基 础巩固 课时知 能评估
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形成的几种方式
(3)染色体结构变化是形成新物种的另一种方式,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个
体和原始物种杂交,可育性降低,形成初步的生殖隔离,最后进一步演化 形成新物种。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1)方法推导 设 N 个个体的种群,基因型为 AA、Aa、aa 的个体数分别为 n1、n2、 n3,A、a 的基因频率分别用 PA、Pa 表示,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 用 PAA、PAa、Paa 表示,则: 2n1+n2 n1 1n2 1 PA = = + =PAA+ PAa N 2N 2N 2 Pa= 2n3+n2 n3 1n2 1 = N + N =Paa+ PAa 2N 2 2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1~2册)6 7
本文由天地一渔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六、七单元遗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变异进化(高三生物辅导材料 6)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1、遗传试验材料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严格的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植物,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在自然条件下,豌豆都是纯种,便于取材。
玉米:雌雄同株,便于去雄和人工授粉;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易于种植,便于管理。
果蝇:突变性状多,相对性状明显;世代周期短,繁殖能力强,能够及时得到试验结果;分布广泛,易于饲养。
2、基本杂交方法植物杂交试验:选择亲本→母本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授粉→套袋隔离→栽培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结论果蝇杂交试验:选择雌雄果蝇→交配产卵→移去亲本→孵化与饲养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结论 3、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①、亲本必须为纯种。
②、部分 F1 个体自交或同胞交配,验证 F2 的性状分离比(3:1);部分 F1 个体与隐性类型个体测交,验证 F1 产生配子比(1:1)。
③、获得足够数量的子代个体。
④、无雌、雄配子或胚胎的基因致死现象。
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遗传分析的基本知识①、性状分离比占 3/4 或连续遗传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性状分离比占 1/4 或“无中生有”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③、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则至少含有一个显性性状。
如高茎豌豆(D)。
④、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则为隐性纯合子。
如矮茎豌豆(dd)。
⑤、纯合体自交,后代性状稳定;杂合体自交(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⑥、杂合体连续自交 n 代,则后代中杂合体占(1/2)n,纯合体占 1 - (1/2)n,且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相等;纯合子越来越多,杂合子越来越少。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27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正常情况下杂合子只 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若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可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如 图C,相应个体测交,后代可表现出类似自由组合的比例。
考向2 围绕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判断,考查理解能力 2.(2022菏泽期末)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六倍体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六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三个染色体组 B.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 C.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D.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答案:A
出简要选育过程。
(5)某水稻群体中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10%,假如该群体每增加一
代,抗稻瘟病植株增加10%、不抗稻病植株减少10%,则第二代中,抗稻瘟病
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
%(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1)不变 (2)ATCGAC 64 (3)多 (4)
(5)14
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基因突变是因为发生了碱基的替换,但不影响组成 基因的碱基的数量。(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TAGCTG配对的DNA单 链序列为ATCGAC,该单链序列共6个碱基,自然界中DNA分子为双链,每条 链是3个碱基,而碱基的种类是4种,所以自然界中与该序列碱基数量相同的 DNA片段最多有43=64种。(3)由题意可知,基因b影响水稻基因P的转录,使 其表现为稻瘟病抗性,不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为B,无法抑制P的表达,故基 因P转录的mRNA量比抗稻瘟病水稻细胞多。(5)假设植株的总株数为100 株,已知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10%,假如该群体每增加一代,抗稻瘟 病植株增加10%、不抗稻病植株减少10%,则第二代中,抗病植株为 10×(1+10%)×(1+10%)=12.1(株),不抗病植株为90×(1-10%)×(1-10%)= 72.9(株),则第二代稻瘟病植株的占比为12.1÷(12.1+72.9)×100%≈14%,抗 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14%。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酶
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 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 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知识点一 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 据估计人体细胞中每分钟大约发生几百万次的 化学反应。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 细胞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实质: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统称。
为实验材料,因为西瓜汁的红色会干扰颜色反应;实验方法科学性,
如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应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2)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年龄、性别
等)、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
少数是RNA
双缩脲试剂(紫色)
吡罗红(红色)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核糖体
主要在细胞核(真核生物)
催化作用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细胞内外及生物体内外均可发挥作用
对照实验探究步骤
• 1.材料-分组-编号 • 2. 控制自变量(需探究的影响因素)---单一变量和对照原
则 无关变量(保持一致)---等量原则 • 3. 检测因变量(确定观察指标-观察记录) • 4.得出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验结论(对应
实验探究的目的,即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描述)
2.酶的作用机理 各条件使反应加快的本质
变因素,对实验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 变量。
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步骤
H2O2 浓度
一
剂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
来控制代谢
过程,进而使水稻表现低产(淀粉含量低)性状。
(2)用射线处理水稻进行诱变育种。从图中可以看出,
由于水稻AGPaes基因(jīyīn)1中发生
了
,
因而突变为AGPaes基因(jīyīn)2。比较研究后发现,基因
(jīyīn)突变
部位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酪氨酸和丝氨酸。请写出基
因(3)中研究编(码yán这jiū两)表个明氨,普基通酸野的生碱稻基中拥序有列许,并多标决出定转稻米录优的良模品板
要求)。预测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
;
②
;
③
。
第十六页,共20页。
【思路剖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三个复等位基因 两两组合能得到6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有A1A1、A2A2 、A3A3 3种。(2)根据图可知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前 体物质会转化成褐色物质,故表现型为褐色;基因型为 A1A2的个体前体物质在酶1和酶2的作用下转化成棕 色物质,故表现型为棕色;基因型为A1A3的个体前体物 质在酶1和酶3的作用下转化成黑色物质,故表现型为 黑色;基因型为A2A2、A3A3和A2A3的个体,体内由于缺 少酶1,酶2和酶3没有催化(cuī huà)底物,故表现型为白色。所 以表现型为棕色和黑色的个体均为杂合子,表现型为
第十七页,共20页。
褐色的个体均为纯合子,而表现型为白色的个体可能
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3)白色个体基因型不确
定,与褐色个体(A1A1)杂交,后代有三种可能性,即只有
棕色个体(A1A2)出现,表明白色个体只能(zhī nénɡ)产生A2
配子,
则基因型为A2A2;只有黑色个体(A1A3)出现,表明白色
第七页,共20页。
典例 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 粉的比例及支链淀粉的精细结构等决定着水稻的产量 和稻米的品质,因此水稻淀粉合成代谢的遗传研究备受 关注。相关(xiāngguān)研究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2
单元高效整合———————[总揽全局]———————————[精要填充]——[核心精要]①所有生物②产生了原基因的等位基因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④只产生新基因型,不产生新基因⑤缺失、易位、倒位、重复⑥基因重组⑦基因突变⑧染色体变异⑨染色体变异⑩基因重组⑪种群⑫突变和基因重组⑬自然选择⑭隔离⑮物种多样性规范答题| 挖掘错因防范支招[典题示例](2017·淄博市二模)果蝇是研究遗传的好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对正常翅雌雄果蝇交配,F1中正常翅雌果蝇197只、正常翅雄果蝇198只,卷翅雌果蝇和卷翅雄果蝇各1只。
让两只卷翅果蝇单对交配,F2正常翅果蝇100只,卷翅果蝇199只。
①亲本果蝇为________(填“纯合体”或“杂合体”),卷翅的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②F2的性状分离比为2∶1,对此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控制体色的基因(B、b)和控制翅长的基因(V、v)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灰身长翅(BBVV)果蝇和黑身残翅(bbvv)果蝇杂交,F1为灰身长翅,让F1雌果蝇测交,子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42∶8∶8∶42。
据此推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呈少有________%的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若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构建的第Ⅱ平衡染色体果蝇中,两条第Ⅱ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下图所示,两染色体间不发生交叉互换。
基因A、B为显性纯合致死基因(含有AA或BB时果蝇致死)。
①具有第Ⅱ平衡染色体的果蝇交配,后代中的第Ⅱ染色体仍为平衡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复习方案】(安徽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名师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
固 生基因重组。
7.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
致基因重组。( )
× [解析]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
返回目录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 础
网络构建
知
识
巩
固
返回目录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点一 基因突变的机理及其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的机理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 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其发生机理如图7-20-3所 考 示:
2.课时安排: 本单元分为5讲,建议用12课时完成,每讲各2课时,单 元卷和讲评各1课时。
返回目录
基 础 知 识 巩 固
考 点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
核
心 突
重组
破
教 师 备 用 习 题
返回目录
考试说明
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返回目录
晨读晚记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 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既可以由环 境因素诱导发生,又可以自发发生。
返回目录
使用建议
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列表比较和归纳,掌握各种类型遗 传病的概念和特点,特别要注意教材中所介绍的几种典型 病例及其遗传方式。
(4)重视实验探究。本单元中有关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 影响的实验探究都应该引起重视。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原 理、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能独立进行实验探究、 分析评价。
点 核 心 突 破
图7-20-3
返回目录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考点精析】1.重难点剖析本节的重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难点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实例辨析。
2.释疑解难(1)阳光、温度、水分对植物的分布都有影响,但侧重点各不相同。
阳光对同一地域中的喜阳和喜阴的陆生植物的分布,以及海洋植物在水域中的垂直分布起决定性作用;而温度对不同地域(陆地的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上)的陆生植物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起主要的影响作用;水分则是限制陆生植物在种类、数量分布上的主要因素。
(2)寄生、捕食与腐生的区别。
从营养方式上看,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其营养来源于死亡的动植物体(包括植物的残枝败叶和动物的粪便);而营寄生和捕食的生物其营养来源于活的动植物体。
寄生与捕食是生物的种间关系,寄生强调寄生物寄居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最终可能导致寄主死亡;而捕食则常常导致被捕食生物形态结构的破坏并导致死亡。
3.学法指导在学习中要对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进行归类识记;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是综合起来起作用,但在不同阶段有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注意以生物形态、结构、分布、生理等生命现象为主线,辨析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
【经典回放】1.高考试题主要要求考生应用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行为及生物问关系的实例进行辨析。
[考点莱单1](2002年高考上海卷)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 )A.温度不同 B.盐度不同 C.含氧量不同 D.光谱成份不同[解题路径]影响海洋中生物群落垂直分布的主导因素为光照,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水面下的深度不同,海水下200m水以下几乎没有光透射,所以200m水以下几乎没有植物存在。
[答案]D[点评]解答本类试题需了解各种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生理、习性的实例。
应对的策略就是对教材中所列举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实例进行记忆和比较,以准确进行辨析。
2.通过曲线、图表等形式提供实例信息,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得出导致这种生态现象出现的主要生态因素;或是分析在某种生态因素作用下,生物生理、形态、分布等特点。
[考点菜单2](2002年高考上海卷)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
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解题路径] 图中曲线显示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时,两者都能良好生长,但培养相同天数时,双小核草履虫的个体数比大草履虫个体数要多;把两者放在一起混J 合培养时,两者为共同的生活资源(食物、空间)而竞争,结果I草履虫减少直至消亡,而双小棱草履虫获胜,可以得到较为充分的生活条件而生存并繁殖,可见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答案]c[点评]准确阐述曲线含意、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归纳提炼试题图表给予的信息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而在学习中对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理、形态等的影响和生物因素中生物问关系对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的理解,则是进一步展开分析的知识基础。
【检测精练】A(反馈演练)1.下列生物现象中与温度因素密切相关的是 ( )A.鸟类的迁徙与繁殖 B.仙人掌的叶变态成刺状C.黄鱼季节性的涸游 D.柑橘在北方不易存活2.下列因素中,对提高家禽产蛋量影响最大的是( )A.光照强度 B.每日光照时间 C.食物 D.温度3.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 B.空气逐渐稀薄C.阳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变小 D.云雾量增加4.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则蘑菇和曲霉的关系是 ( )A.共生 B.共栖 C.竞争 D.寄生5.外来物种在新生地若能适应环境,常常会大肆繁殖,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原因在于当地物种对它不发生下列哪种关系 ( )A.捕食 B.共生 C.竞争 D.种间斗争6.影响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海洋植物的垂直分布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海拔高度和海水深度 B.温度与光照C.均受C02浓度的影响 D.均受光照的影响7.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C.捕食、共生、竞争 D.捕食、竞争、共生8.下图显示在一池塘内4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深的分布状况。
哪一种绿藻最能适应弱光的环境? ( )A.W B.X C.Y D.Z9.避役随环境改变体色,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雌黄蜂的形态,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保护色、保护色、警戒色B.保护色、警戒色、拟态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10.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的是 ( )A.雪兔在下雪之前就换上了白色的毛B.具有硬刺的刺猬会被狐狸抛至空中,在落地伸展时被捕食c.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导致熊猫缺食而死亡D.具有警戒色的黄蜂可避免许多鸟类捕食B(拓展演练)1.某高山植被分布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端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海拔高度2.夜鹭总是白天休息而夜晚出来觅食.而且每年9月从北方迁徙至江南越冬,影响这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阳光和温度 B.阳光和阳光C.阳光和水分 D.温度和阳光3.当一只鹿遇到危险时,奔跑的同时会显示臀部的白斑,作为告诫同类的信号以逃避敌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种内互助 B.警戒色 C.保护色 D.拟态4.同一生态系统中,竞争最激烈的是 ( )A.蛙和昆虫 B.狼与兔 C.狮子与斑马 D.野兔与田鼠5.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对本物种生存的影响是( )A.都是有利的B.都是有害的C.前者是有利的,后者是有害的D.前者是有害的,后者是有利的6.青霉菌可产生青霉素,抑制周围其他菌类的繁殖,但青霉素多了,青霉菌的繁殖也受抑制。
正确解释应是( )A.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B.种内斗争、种内斗争C.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D.种间互助、种内互助7.鹿随着秋季的到来而进入交配期,促使鹿交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温度下降 B.光照强度的降低 C.短日照 D.食物丰富8.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比普通人多,和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大气 C.温度 D.水分9.下图显示A、B两物种的关系,哪组生物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 )A.水稻和稗草 B.鼠和狐C.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 D.猪肉绦虫和猪10.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内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果。
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
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l11.下列不属于寄生的是A .噬菌体在细菌细胞中生活B .大肠杆菌在人的肠道中生活C .菟丝子在豆科植物上生活D .蛔虫在人的肠道内生活12.右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全球分布的分别是 ( )A .1、2、3B .5、3、4C .3、4、2D .2、1、513.如右图所示三种哺乳动物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代谢速度变化。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动物X 生活地区 的纬度比Z 生活地区的纬度高B .动物X 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C .在温度tt 时,动物x 、Y 、z 代谢速度相同D .在低于t :的温度条件下,动物Z 代谢速度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弱14.下列哪种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 ( )A .避役(俗称变色龙)随环境而改变体色B .鲤鱼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白色C .眼镜蛇颈部竖立时,显露出眼镜状斑纹D .蟒的体表所具有的暗明相间的斑纹15.黄麻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春天播种的一年生植物,开花需要较短的日照。
种植黄麻是为了收获茎秆,剥取纤维用于编织麻袋等。
如果将黄麻北移到山东地区种植,它将 ( )A .提早开花结实,产量提高B .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C .提早开花结实,产量降低D .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16.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观测结果如下表(单位:mm):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广西的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1)丙地区为。
(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素为(3)该动物具有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显然可以有效地逃避猛禽的捕食,但难以躲避嗅觉灵敏的猛兽的袭击,这种现象反映了。
17.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
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图1)。
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图2)。
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蛙与飞蝗的关系是。
(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共生 B.寄生 C.捕食 D.腐生(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
(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18.下图表示温度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
请根据图中的曲线回答如下问题:(1)玉米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2)从图中可见低于最适宜的温度比高于最适宜的温度,对植物的生长较为,推断的理由是(3)从图可推断出哪种植物起源于纬度较低的地方19.下图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
请分析回答:(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现象。
如果降雪推迟,白鼠易被天敌所发现而遭捕食,这说明。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是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之前是或之后),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
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来看,开始是逐渐增多,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体色起——作用。
20.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2种草履虫,即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以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而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
但是如把2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给以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下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