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ppt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一、课程内容《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
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
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计《基础会计》教案课程课件
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百色是民族旅游学校教案2015年X月X日第 1-6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7-1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14-16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17-2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25-30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31-3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35-40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配、临时更改等)一、1.会计基本等式所体现的平衡关系原理,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是否2.会计对象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收入-费用=利润,它通常被称为会计恒等式。
是否3.企业获取资产的来源渠道有两条:一是由企业所有者投资形成,二是由债权人贷款形成。
是否4.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强弱,可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是否5.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均属于负债。
是否6.从数量上看,资产与权益始终保持平衡关系,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会改变资产和权益的金额。
45分钟30分钟45分钟45分钟是否7.从数量上看,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是否8.任何经济业务发生后,均会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发生增减变化,但资产和权益在数量上仍然始终相等。
是否9.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是否10.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均属于收入。
是否11.如果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的增加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没有被破坏。
是否12.凡收入均将引起资产增加,凡费用均将引起资产减少。
是第41-46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47-5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5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54-55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56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57-6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63-67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68-70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71-7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案-任务三之记账凭证的填制2幻灯片资料
• 直接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 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
产品生产费用的增加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
方;制造费用的结转,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 贷方。
• 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0000
•
——B产品 25880
•
贷:制造费用
55880
2020/10/6
32
• 例11:假定华丰股份公司月未经计算确定当月完 工的A产品的总成本为 297700元,B产品的总成 本为112480元,月末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 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从事 产品生产的工人薪酬。
•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 生产而发生的的各项间接费用。主要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和辅助 人员的薪酬,生产车间的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 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和季节性以及修理期间的停 工损失等。制造费用需要按其发生地点进行归集汇总,然后再 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种耗费,而产品成本则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前者强 调的是期间,即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种耗费;后者强 调的是对象,即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的生产 费用的总和。一个期间的生产费用,可能构成几种产 品的成本;而一种产品的成本也可能是几个会计期间 的生产费用的总和。
2020/10/6
12
基础会计第六版ppt课件
.
2
★ 第一章 会计概述
★ 第二章 会计要素
★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 第四章 经济业务的确认记录
目
★ 第五章 成本计算
★ 第六章 填制会计凭证
6学时 8学时 12学时 28学时 8学时 10学时
录
★ 第七章 登记账簿 ★ 第八章 财产清查
10学时 4学时
★ 第九章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课时分配: 6学时
.
书山有路
勤 为 4径
第一章 会计概述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本 章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
内 容
第三节 会计的对象
介
绍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
5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产生于社会生产实践中
会计是适应人们对生产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为了扩大再生产,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 3.这就必须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并且进行比较分析
.
6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特点
(一)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二)会计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三)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 (四)会计具有一整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方法体系
根据会计产生的原因和会计的特点归纳出会计的定 义.
然后与教材中给的会计定义进行比较,看哪个最确切?
课堂小练习 开始了!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
师生互动: 这三个职能 可以分割吗?
二、会计职能划分
(一)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 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或事项进 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功能。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授课对象:高中生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共10周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会计的基本流程;2.学习会计的基本分类和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3.熟练掌握会计科目的借贷规则和会计账簿的录入方法;4.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课: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会计的定义和作用;-会计的基本原则:实体、货币、会计期间、会计核算、收入确认和费用确认原则;第二课:会计的基本分类和会计凭证-会计的基本分类: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
第三课:会计科目的借贷规则-会计科目的基本概念;-会计科目的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会计科目的借贷规则。
第四课:会计账簿的编制和记录方法-会计账簿的种类:总账、明细账、分类账等;-会计账簿的记录方法;-会计凭证的转账和录入。
第五课:会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编制方法-会计报表的种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的编制步骤;-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实际运用;2.利用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进行课堂互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外阅读和研究,提高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课堂讨论和作业评定,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课本资料:《会计基础》等相关专业书籍;2.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网络资源:相关会计学习网站和平台。
教学反馈与改进:1.定期进行教学反馈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评价;2.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计划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3.不断开展教师教学研讨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阐述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1.2 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介绍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实体假设)解释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一致性、实际成本)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讲解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阐述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2.1 会计科目的分类讲解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收入类科目、费用类科目的概念与特点2.2 账户的设置与使用解释账户的概念与作用阐述账户的设置原则与方法演示账户的记账过程2.3 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讲解会计分录的概念与格式解释试算平衡的概念与作用演示试算平衡的计算方法第三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3.1 会计凭证的分类与填制讲解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概念与区别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要求与流程3.2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登记解释日记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的概念与作用阐述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与规则3.3 会计账簿的运用与分析讲解会计账簿在日常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演示会计账簿的分析方法与技巧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财务报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4.2 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讲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与要求4.3 会计分析的方法与指标讲解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方法解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第五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会计差错5.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选择解释会计政策的概念与作用阐述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与方法5.2 会计估计的概念与处理讲解会计估计的概念与原因解释会计估计的方法与程序5.3 会计差错的概念与更正解释会计差错的概念与分类阐述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与要求第六章:会计软件与应用6.1 会计软件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会计软件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会计软件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6.2 会计软件的类型与选择讲解会计软件的分类(如财务软件、ERP软件)解释会计软件选择的原则与方法6.3 会计软件的操作与运用讲解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演示会计软件在日常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第七章: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7.1 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解释税务会计的定义与作用阐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7.2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讲解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与计算方法解释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流程与要求7.3 税务筹划的方法与策略讲解税务筹划的概念与原则阐述税务筹划的方法与技巧第八章:审计与内部控制8.1 审计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审计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审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8.2 审计程序与审计报告讲解审计程序的流程与要求解释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8.3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素解释内部控制的意义与目的阐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第九章:国际会计准则与跨国会计9.1 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的影响9.2 跨国会计的概念与挑战解释跨国会计的定义与特点阐述跨国会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9.3 跨国会计的处理方法与技巧讲解跨国会计的货币兑换与汇兑损益计算演示跨国会计在跨国企业中的运用第十章:会计职业道德与法规10.1 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原则解释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0.2 会计法规的概念与内容解释会计法规的定义与作用阐述我国会计法规的主要内容与要求10.3 会计法律责任与保护讲解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解释会计职业权益的保护与维护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的定义与作用:理解会计的概念以及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教案》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在企业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1.2 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介绍会计的基本假设(如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解释会计的基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1.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解释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科目和账户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科目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等)2.2 记账方法和会计分录介绍记账方法(如借贷记账法)解释会计分录的编制和登记方法2.3 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介绍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账簿的分类和登记方法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3.1 资产负债表介绍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3.2 利润表介绍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利润表的编制方法3.3 现金流量表介绍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第四章:会计循环和会计核算4.1 会计循环的步骤介绍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解释会计循环中的各个环节(如记账、调整、结账等)4.2 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介绍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解释会计核算中的关键环节(如计量、分类、汇总等)第五章: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化5.1 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介绍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5.2 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和会计行业的影响和价值第六章:管理会计基础6.1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解释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管理会计对企业决策的支持作用6.2 管理会计的基本工具和技术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解释预算编制和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步骤6.3 经营决策分析介绍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解释最优化决策方法(如线性规划、决策树等)第七章:成本计算7.1 成本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成本计算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强调成本信息在产品定价和利润分析中的重要性7.2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介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定义和区分解释成本分配方法和成本中心的概念7.3 制造费用和管理会计探讨制造费用的分类和分配方法介绍管理会计在制造费用控制中的应用第八章:预算编制与控制8.1 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解释预算编制的目标和原则介绍预算编制的基本程序和工具8.2 主要预算类型详细讲解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内容和编制方法强调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8.3 预算差异分析介绍预算差异的定义和分类解释预算差异分析的过程和方法第九章:财务分析与评价9.1 财务分析的目的和内容解释财务分析的目标和其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介绍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指标9.2 财务比率分析详细讲解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比率的计算和解读强调财务比率分析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中的重要性9.3 财务评价与投资决策探讨财务评价的方法和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介绍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十章:会计伦理与职业规范10.1 会计伦理的含义和重要性解释会计伦理的概念和其在会计职业中的重要性强调会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10.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详细讲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讨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机制10.3 会计职业法律责任解释会计职业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探讨如何避免法律风险和职业违规行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是会计准则的基础,对于理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基础会计教案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会计教案任课教师:唐璐编写时间:2008.7适用班级:高职汽车营销专业总学时数:56使用教材:王念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什么是会计,了解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理解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基本要求:1、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2、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了解会计的任务;3、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题和一般原则深入理解和认识;4、了解会计核算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的职能和特点;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涵义一、会计的产生的发展整个会计的发展历史一般认为可以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大的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古代会计是指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
这一时期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簿记法和初创形态的复式记账法等。
这个时期的会计原来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二)近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是指从15世纪末期到20世纪40年代。
这一时期在会计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方面重大发展:一是复式记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
(三)现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是指从20世纪50年开始到目前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会计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的现代化,即电子计算机被广泛运用会计领域;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职能可以有很多,但其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两项,即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形象地说,会计核算就是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工作。
确认:通过一整套专业标准或者专业方法来确定会计事项是否发生,由此为标准衡量经济信息能否进入会计核算系统。
计量:以货币为标准确定应记入会计核算系统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