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第十周校本课)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 包括发热、腮腺肿痛等
02
常见传染病种类与症状
水痘
1 2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厌食、喉咙痛、流鼻涕、全身不 适等。
传染途径
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或病 毒携带者的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
3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开 窗通风,避免与已知水痘患者接触。
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合、室内等需要佩戴口罩 ,有效阻断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近距离接触,保持安全距离, 避免拥挤和密集。
加强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有助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 。
接触传播与防控建议
总结词
勤洗手
接触传播是指通过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或感 染者而传播的传染病,防控建议包括以下几 点。
。
手足口病
1 2
常见症状
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疱疹等。
传染途径
通过接触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疱疹液、呼吸道 分泌物等传播。
3
预防措施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与已知手足口病患者接触。
03
传染病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
空气飞沫传播与防控建议
总结词
空气飞沫传播是常见的传染病传播 途径之一,防控建议主要包括以下 几点。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师 生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完善防控措施
不断完善校园防控措施,提高防控 水平,减少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 。
THANKS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常见传染病种类与症状 • 传染病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 • 学校防控措施与实施办法 • 学生与家长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会昌县私立英才学校政教处校园内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痢疾、甲肝、伤寒、感染性腹泻等食物中毒,开学初期多发。
一、甲流基础知识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
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病前7天旅行史、接触史,)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
1、年龄<5岁的儿童;2、年龄≥65岁的老年人;3、妊娠妇女;4、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二、流行态势及特点特点:传染性强,传染力强于季节性流感;致病性强,显性感染为主;病死率低(小于1.13%)。
1、全球:9月4日WHO称目前全球报告的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总数为25万多例,至少2837人死亡,仅过去一周就新增死亡人数652人。
但由于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已不再统计新增病例,这个数字显然比实际感染数字要低得多。
2、全国(内陆):截至9月7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559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3852例,重症3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
三、防控策略、措施:法定传染病(乙类):依法防控+科学防控。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做好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完整版)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Page 3
LOGO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按传播方式分类:
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 支气管等部位侵人后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 2.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 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
Page 5
LOGO
传染病流行环节的防控措施
1.控制传染源:有的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
染性,比如麻疹、甲型肝炎,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 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 蔓延。
Page 6
LOGO
传染病流行环节的防控措施
2、其它传染病。 非淋、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
衣原体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恙 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其它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Paபைடு நூலகம்e 12
LOGO
诺如病毒腹泻病
Page 13
LOGO
诺如病毒性腹泻防控
Page 10
LOGO
人传染病报告种类
(3)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甲型H1N1流感
Page 11
LOGO
人传染病报告种类
Page 14
LOGO
诺如病毒性腹泻防控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合肥市滨湖医院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一、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传染病的定义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
(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通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3、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钉螺血吸虫等。
4、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5、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等。
(三)法定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传染病的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于24小时内报告。
三、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注射疫苗,就有感染麻疹危险。
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篇一: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校园防疫不放松进入九月,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校园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守护好每一位孩子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全面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您的理解和支持!疫情尚未结束,须臾不可放松,个别地区散发病例警醒我们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存在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我们要牢牢树立底线思维,时刻绷紧防范潜在风险这根弦,始终如一落实好家校联防工作。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发生传染病聚集性疫情,为预防新冠病毒和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加强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我校为大家提供这份防控指南,为广大师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传染病在学校高发的原因因为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引发呼吸道传染病。
学校是一个人口密集、相对封闭的场所,传染源可能从社会的各个角落被带入学校,学生间接触机会较高,导致疾病传播。
并且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免疫力较低,传染病防控知识有限,如若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身体出现不适时不能做到及时就医、及时报告,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传播与流行。
如何判断传染病?当个体出现发热、出疹、腹泻、呕吐、咳、咽痛、黄疸、结膜炎等症状时学生和家长应提高主动报备意识,当同一班级、相邻楼层或同一楼层出现类似的症状时也应提高警惕,及时上报和就医。
学校常见传染病01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
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
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可初步判定为流感样病例。
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但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潜伏期:1-7天。
隔离期:病后7天。
流感样症状的学生,需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必要的医疗和防疫服务,协助学 校控制疫情的扩散。
媒体宣传与公众教育
媒体宣传教育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和学校防控 要求,提高公众和学生的防疫意识。
公众监督和参与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对防控措施的监督和反馈,不 断完善和优化防控策略。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空气、飞沫、尘埃、水、食物、苍蝇、老鼠等媒介 。
传染病的特点与危害
特点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免疫性等特点。
危害
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它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危及生 命。
常见传染病类型
流行性感冒
水痘
肺结核
手足口病
流行性腮腺炎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 度传染性,可通过接触 和空气传播。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 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 和发热等症状,易感人 群为儿童和青少年。
02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加强学生健康监测与管理
建立健全健康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疾病或不适症状 。
疫情报告与处理
学校应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
预防控制机构。
疫情报告渠道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按规定时限和 程序报告本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属 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疫情报告内容
包括发病、疑似、确诊、隔离、密 切接触等详细情况。
隔离与治疗措施
隔离措施
对疑似、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治 疗措施,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
行医学观察。
常见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
常见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健康教育知识:
1. 手卫生:经常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在接触到可能带有病菌的物体后,
如使用洗手间、处理食物前后,以及打喷嚏、咳嗽后。
2.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食用新鲜、健康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脂肪蛋白质。
避免食用生肉、生蛋和未煮熟的食品。
3. 避免接触病原体:减少与患者或可能携带病原体的人接触。
避免亲密接触、触摸面部、共用餐具和生活用品。
4. 预防传播途径:掌握疾病传播的途径,如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食品污染传播等。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品等。
5. 接种疫苗:定期接种疫苗可提高免疫力,预防一些传染病的发生。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或细菌感染,减少疾病的传播。
6.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减少压力。
7.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参与公共场所或高风险职业的人群,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疾病。
8. 公共环境卫生: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公共场所和个人物品,如手机、钥匙、门把手等。
9. 教育和宣传: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提供准确、科学的健康信息,避免相信和传播谣言。
10. 隔离和治疗:如发现自身或他人出现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接受隔离治疗。
同时,积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定期对学校公 共场所进行消毒,接种卡介苗疫苗。
03
传染病的发现与报告
如何发现传染病
关注学生健康状况
定期开展学生健康检查,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疫情症状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 皮疹等,密切关注学生是否有类似症状。
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 境,如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通风 、消毒等。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和自 我防护能力。
02
学校常见传染病类型
水痘
01
02
03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 具、尘土等传播。
症状
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乏 力、头痛、恶心等全身症 状,皮肤出现水泡、结痂 并伴有瘙痒。
传染病只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纠正方法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仅包括人与人之 间的接触,还可以通过空气、水源、 食物等多种途径传播。
误区三
只要接种了疫苗,就不会再感染传 染病。
纠正方法
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某些传染病, 但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同时,疫 苗接种也需要定期加强。
家长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题一
我的孩子已经接种了疫苗,为什么还会感染传染病?
提供心理支持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和家长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提供心理 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和家长缓解焦虑情绪。
06
常见传染病防治误区与解答
防治误区及纠正方法
误区一
传染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无法预 防和治疗。
纠正方法
传染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 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 有效控制其传播。
传染病防控知识点
传染病防控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如流感、疫情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知识点。
1. 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物体传播。
其中,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尘埃或颗粒物传播;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飞沫进入人体传播;接触传播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或其分泌物传播;物体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被污染的物体传播。
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过公共场所或患病人群后;注意呼吸道卫生,避免喷嚏或咳嗽时未遮掩口鼻;保持室内通风,保持清洁卫生的环境等。
这些简单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3. 避免接触传染源接触传染源是导致传染病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接触有传染病症状的患者,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和餐具等;避免前往传染病高发区域,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等。
减少接触传染源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4.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根据自身的接种情况和医生建议,及时接种相关的疫苗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在疫情期间,政府会组织相关的疫苗接种活动,市民应积极参与,为自身和他人提供保护。
5. 遵循官方指导在面对传染病时,我们应该遵循官方指导,听从专家建议。
避免传播谣言、恐慌情绪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保持理性,全面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措施。
只有保持警惕,团结一致,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总的来说,传染病防控知识点是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及时接种疫苗,以及遵循官方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确保自身健康和社会安全。
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课件
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课件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课件一、引言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同时也是传染病容易传播的地方。
为了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必须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本课件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学校传染病及其预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学校疫情防控措施1、加强校园管理:对外来人员、非本校人员进行登记和排查,控制校外人员的进入。
2、保持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个人卫生防护:勤洗手、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习惯。
4、健康监测:定期对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
三、学生健康教育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
2、保持室内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3、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5、有序接种疫苗,预防常见传染病。
四、传染病的分类和预防方法1、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播,如流感、肺结核等。
预防方法: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拥挤的场所、开窗通风。
2、消化道传染病:通过食物、水等传播,如痢疾、手足口病等。
预防方法: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3、接触性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红眼病、性病等。
预防方法:避免不洁性行为、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
五、结论传染病的预防重于治疗,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预防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这些部位是细菌和病毒进入身体的主要途径,尽 量减少对这些部位的直接接触。
3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用纸巾捂住口鼻后应立即将纸巾扔进封闭的垃圾 桶,然后洗手。
保持社交距离
在学校内,尽量保持 至少1米的距离,避 免近距离接触。
在拥挤的地方,如食 堂或图书馆,尽量选 择人少的地方或错峰 出行。
定期组织师生参加传染病防控培训,提高师生对 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技能。
强化个人卫生
倡导师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戴口罩等,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加强环境卫生
保持学校环境整洁卫生,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 清理卫生死角,减少病毒滋生和传播的条件。
定期开展健康检查
建立健康档案
01
为每位师生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以便
及时发现和预防传染病。
定期开展体检
02
定期组织师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传染病症状,采取相应措施
进行隔离和治疗。
加强晨检午检
03
在每天上课前对师生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体状况检查,发现异常
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05
个人防护与健康生活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
1 2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打喷 嚏、上厕所后,以及在准备食物和进食前。
在无法保持距离的情 况下,尽量减少接触 时间,并避免面对面 的接触。
合理饮食与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导致疲劳过度。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流行性感冒一、病原学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其变异快、传播力强,一直对人类社会造成广泛的威胁。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流感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二)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既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疫情的快速蔓延足以说明其具有极强的传播力,患者的病原携带时间与其传播能力密切相关。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青少年为主。
(四)高危人群。
肥胖;小于5岁的儿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可能在感染流感病毒后导致Reye综合症的儿童;存有慢性肺脏、心脏、肝脏、血液系统、神经肌肉系统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儿童;免疫功能抑制者。
三、一般表现大多数病例有典型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鼻塞、咽痛、流涕、肌痛、乏力等。
其他重要症状包括严重的、长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哮喘发作,一些病例可见到神经系统表现(神志不清,抽搐,意识障碍,急性或感染后脑病,四肢瘫痪和脑炎)和心肌炎等。
四、治疗如有相应的症状,建议家长及时送患儿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五、预防公共卫生专家们一致认为,为减轻流感大流行导致的负面影响,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
建议儿童、家庭接触者和婴幼儿的照顾者、慢性疾病患者,包括慢性肺(包括哮喘)、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功能、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神经肌肉、血液或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疫苗接种。
家长要保护好易感婴幼儿,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家中适时的开窗通风,做好手卫生,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是抵抗疾病的最好的武器。
水痘一、什么是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在水痘疫苗出现以前,超过90%的人在15岁前感染过水痘。
二、传播途径水痘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感染H7N9禽流感
• •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 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 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 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 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 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 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二、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 )、乙(B )、丙(C)三型。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 自然宿主; 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 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二、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是什么?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 H7亚型的流感病毐也多来自禽类。根据对现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发 病的危险冈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 源。卫生与农业部门将联合开 展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明确相关的危险因素。 . 四、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 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C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 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衰竭等,其至死亡。 目前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特征的认识还有限,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 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
麻疹
• • • • 一、何谓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 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 地区易发生流行。 二、麻疹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麻疹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从潜伏期末到出疹期初,患者口、鼻、咽及眼部粘膜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毐, 患者讲话、咳嗽、打嚏时,病毒可藉飞沫小滴散布到周围空气中,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 密切接触者也可藉手的污染而传播。本病的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 起己具传染性,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 后10日。经衣服、 用具等间接传染者甚少。 三、患麻疹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 发热(38°C或更高)。 3、 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4、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珍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
流感
• • • • • • • • • • 何谓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流感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 (约7天)都有传染性。流感主耍是通过空气沫和直接接接触传播的。 . 二、患流感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1、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2、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 3、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四、应如何预防流感? 一般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讲究卫生,注意体格锻炼和营养,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对易感人群应采取相对隔离措施,如避免接触病人,不去公共场所等; 对年老体弱者必要时可采用灭活疫苗接种或服用金刚烷 胺等预防方法(但须 注意金刚烷胺仅对防治甲型流感有效)。
• • • •
• • •
• • • •
• •
• • • •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感染H7N9禽流感? (1)目前已有证据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 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 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 源。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尤其是病(死)禽; 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儿童避免接接触家禽和野禽。如果发现 病(死)禽、畜、不要自行处理,应报告有关部门。 (2)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 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3)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4)注意饮食卫生,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 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力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在加工处理 生禽备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5)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6)若有发烧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 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六、吃肉或者说吃家禽、猪肉产品是安全的吗? 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失去活性, 以正常温度烹调食物(食物应以至少摄氏70度均匀加热)可杀死病毒。在疫 情暴发地区,肉制品在经过适当处理及烹调的情况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但病 死动物或发现时已经死亡的动物不可食用。
流行性腮腺炎
• • 一、何谓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 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 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临床以唾液腺急性非化 脓性肿胀为特征,常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染。 二、流行性腮腺炎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传染源是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这两周内有高度传 染性。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 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 产的发生率也增加。人群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病后可 有持久免疫力。 三、患流行性腮腺炎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少数病人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 的首发体征,先由一侧腮腺开始肿大,2〜3天后对侧腮腺肿大,或仅为单侧。 波及颌下、舌下腺体时,颈部明显肿胀。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 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多不红。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1周左右消退。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人可以出现睾 丸炎、胰腺炎、肾炎、心肌炎和脑炎等并发症。
甲型H1N1流感
• • • • • • • • • • • • 一、何谓甲型H1N1流感? 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甲型H1N1流感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 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主耍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 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二、患甲型H1N1流感后有哪些症状? 主耍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C)、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 痛、乏力、 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 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四、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2、 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3、 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场所。 4、 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并应尽量避免外出,防止传 染他人。
通过呼吸道及接触传播的
麻疹 、流感 、甲型H1N1流感 、人感染 H7N9禽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 、肺 结核
主经消化道传播
细菌性痢疾 、甲型肝炎
主经血液传播
艾滋病、乙型肝炎
经接触传播
• 水痘、出血性结膜炎
经虫媒(蚊子)传播的
• 登革热(白色伊蚊) • 流行性乙脑(按蚊) • 疟疾(库蚊)
• • • • • • •
四、如何预防麻疹?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瘆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 要。 1.健康教育: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在患者隔离前已受 到感染,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点放在提高易感人群 的免疫力。 2.免疫接种: • (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 接触者早期注射可防止发病,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麻疹病毒6 天后注射无效。由于自动免疫的成功和血液制品性疾病的传播,被动 免疫应用已大为减少。 • (2)自动免疫:疫苗选用长春47或沪191减毒活疫苗,疫苗需冷藏运 输和储存。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7岁复种。但各省根 据各自的经济情况和发病情况致定了不同的复种年龄标准。疫苗免疫 的效果从强度与持久性都不如自然感染,一部分可以转阴而患麻疹, 不少人在人工免疫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再接触野毒株获得隐性感染使免 疫得到加强。疫苗有一定副反应,但过度减毒的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水痘不在甲乙丙类传染病之类。属于其他法定传染病和重点监测的传染 病。一般报告时效为24小时。
对于本法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法第十四条规定: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 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 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 区、直辖区的疫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可以在疫区内采取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 物资和交通实施卫生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