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五-教育传播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1.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A.系统方法B.直观方C.科学抽象方法D.理想化方法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D.教科书3.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A“回收站B“剪贴板”C“我的电脑” D“我的文档”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CPU 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B CUP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C CPU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D 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5在Pr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Cweb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6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 A.S-HTTPB.SSLC.HTMLD.SEL 7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A自我复制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引起用户注意 D.减缓CPU运行速度8在E-Mail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弹”的是:A、一种炸弹B、一种病素 C、一种软件名 D、一个邮件 9INTERNET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A.模拟信号编B.二进制编码C音频信号编码D视频信号编号10.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C.班风,校规,校纪等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11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C.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12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d”指示,则表示录像机(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录像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13.CAI的课件是属于()A.CBE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课本14.“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15.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A终结性测验分析 B 学习需要分析C学习者分析 D 学习内容分析 16.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A学习者分析 B 学习风格C年龄特征 D信息加工分析17.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谢谢!
本课件中部分所用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仅做教学使用
系统科学理论是新兴的科学方法论,它包括信息论、控制论和系 统论。
系统科学理论主张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进行整体研究,探 讨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的互相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 反馈实现有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发展,以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 理论同样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04
教学与课程理论
对教育技术产生影响的主要教学理论有: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三)情感教学理论
课程与教学观是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反映,它揭示了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本质、 特征以及发展规律等的总体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 始终围绕着人、社会和知识这些核心要素展开。
政治学家拉斯维尔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03
系统科 学理论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
一般系统论创 始人贝塔朗菲
20世纪60年代以后,系统科学的思想渗入到现代教 育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各个分支 融合在一起,从而出现了教育技术学。
把系统科学运用到程序教学中,程序设计就越来越 重视从教学的整体进行系统、综合考虑,包括目标的确定、 方法的设计、媒体的选择以及通过有效的评价来实现教学 的反馈控制。它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的 核心思想,即教学开发的系统设计方法。
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 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的创始人斯金纳
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 斯金纳,从操作性学习中提出了程序 教学理论,并总结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如小步子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等,从而促使了教学设 计过程和理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生现有 认知结构 学科内容 结构
学生显示 适当的/预期的 认知结构
输入变量
输出变量
(三)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主张: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 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 界的可靠知识。 知识是不依赖于人脑而独立存 在的具体实体,只有在知识完全“迁移”到人 的“大脑内部”后,并进入人的内心活动世界 时,人们才能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其强调 “知识灌输”
确认
正答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 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 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10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主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 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过程。与 行为主义者不同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 信息纳入 认知结构 记忆结构 转化 调整或完善记 忆结构操作 过程变量 认知教学理论模型
共识律 使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技能与即将学习的 材料产生有意义的联结。 谐振律 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同学生接 受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从而产生共鸣。 选择律 选择是指任何教学传播活动都需要对教 学的内容、方法和媒体等进行选择。 匹配律 教学传播活动环境中各种因素按照各自 的特性,有机和谐地对应起来。
传播: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 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 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传播: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具有教育 相关特性的传播活动。它是一种以培养人和训 练人为目的而进行的传播活动。
2
信源
编码
信道 干扰
解码
信宿
反馈
香农—韦弗模式
3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借鉴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哲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传播学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生物学、管理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技术和应用的基础。
但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还不足百年,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发展和完善。
这里只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直接相关的理论,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了解学习理论、视听教育理论、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
➢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学会用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传播理论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2.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涉及心理学中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如感觉、想象、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产生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因此我们在应用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学习过程。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他认为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并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重要名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传播理论对教学有哪些指导作用?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许多研究者利用传播理论的概念及有关模型中的要素来解释教学过程,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式,为教育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美国政治学家H. 拉斯韦尔提出了表述一般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元素“5W”的直线性的传播模式,有人在此基础上发展成“7W”模式(表2-1)。
其中每个“W”都类同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相应要素,这些要素自然也成为研究教学过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所关心和分析、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7w所指的分别是:(二)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它认为受者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者的意图。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提出的模式强调了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积极的传播主体。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同样是通过教师和双方的传播行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
确定教学信息:教学传播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所要传递的教学信息。
传递什么信息,要依据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培养目标。
一般说来,课程的文字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由专家精心编写的,通常都体现了要传递的教学信息。
因此,在这一传播阶段,教师要认真钻研文字教材,对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仔细分析,将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确定每个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
选择传播媒体: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实际上就是信息编码的活动。
某种信息该用何类符号和信号的媒体去呈现和传递,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用一套原理作指导。
教育传播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与教育一、什么是传播二、教育传播三、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四、教育传播与教育技术一、什么是传播1. 传播现象普遍存在动物传播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传播信号:传播并非人类特有现象。
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就有以下几种:1.气味。
(分泌特定气味的荷尔蒙-一般草食和肉食动物)2.发光。
(萤火虫求偶)3.超声波。
(蝙蝠)4.动作。
(灰雁动作信号,蜜蜂的“8字舞”)5.声音。
(鸟语)局限性: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不能同日而语的,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表现在:第一.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第二,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
受过训练的黑猩猩也无法表达抽象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事物。
克里特岛居民使用的45个图形符号(约公元前3500年)胡正荣《传播学总论》云南丽江纳西族象形文字丽江古城的“德克士炸鸡”招牌1. 传播现象普遍存在人类独有的传播形式:语言、文字,音乐、摄影、美术、戏剧、电影、电视、舞蹈——人的全部行为2.怎样看待传播活动?传播是人类的日常行为;传播是易于习得的交流工具;传播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年龄。
传播与个体、群体、社会的关系?3. 对传播的不同描述拉丁文:Communicare使共同、共用、共享英文:Communication通讯、传达、联系、传播、沟通、传染等中文:传播、传通、传意4. 传播的定义一般认为传播是指至少有两方通过信息交流而达到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
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府,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而象征副则具有人类语义性质特点:传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它以传播者发出刺激为开头,以受传者产生反应为结果。
没有反应,不算传播。
基本条件:传播者、受传者、信息与通道。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的掌握
认知主义
智力的发展
建构主义
能力的提高
教学任务
教知识技能
教怎样学习
教怎样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控制外显行为
指导内部加工
促
提供学习环境
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 应的联结;学习 过程是渐进的尝 试错误的过程; 强化是学习成功 的关键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 成;是将外来刺激同 化于原有认知结构的 过程;内部心理结构 的形成和改组是学习 的基础
二、教学理论
【各种教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和范例教学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指导,充分 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性。 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为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为主”的教学 设计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加涅的指导教学理论中提出的九段教学活动程序是指导实际教学较有效 的教学程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通过选择来安排九段教学活动 程序全部步骤或其中的几步。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 据,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追求 最优化为目标。
九段教学法
(一)学习理论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 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代表人物:皮亚杰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性教学 支架式教学
各派学习理论的特点比较
二、教学理论
【先行组织者理论】
所谓先行组织者不是指人,而是指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 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新学习的材料要具 有高一层次的概括性和包容性,先于学习材料之前呈现。先 行组织者是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时,先提出先行组织者,然后将先行组织者迁移到新 学习材料中,分析两者间的相同成分和不同成分,以相同成 分作为推理的依据,将新课题纳入到原有的知识范畴。之后 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使新旧知识融汇贯通。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 3.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 首先是效果标准 , 即每个学生在教学 、教育和发 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 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要从学习成 绩 、品德修养 、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 二是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 ,这就是国家规定的 教学大纲等; 三是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 能 。其次是时间标准 , 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 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 教学传播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但是为了研究方便 , 南 国农 、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如图2-5) 。
· 4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 ( 1) 共识律: 在教学传播活动中 ,共同的知识技能基础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得以交流和沟通的前提。
· ( 2) 谐振律: 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 ”同学生 接受信息的“ 固有频率 ”相互接近 , 两者在信息的交流和 传通方面产生共鸣。
· 2.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关于学习的含义 , 建构主义认为 ,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 ,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 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 ,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 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情境 ”、“协作 ”、“会话 ”和“意义建构 ”是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 第一 , 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
· 第二 ,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替换的解决方案; · 第三 , 从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 · 第四 , 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视听与传播理论

抽象层次原理
抽象是把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掉,取其共同点,去 代表或说明同一类的事物。抽象有不同的层次。
水果: 食物:
公有制、私有制、多种所有制 经济制度:
语言符号能在许多不同的抽象层 次上活动。这是它的长处。同一个题 目,可以有不同的抽象层次上进行说 明。语言抽象层次高,能简明地表达 更多的具体意义,但层次越高,理解 也越难,引起误会的机会也大;语言 抽象层次低,懂得的人会多,但必须 用上一大堆语句。(找例子抽象层级 图)
视听教学理论
• 2.视听教学理论
美国视听教育专家戴尔,于20世纪60年代 在视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视听教 学理论。“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 核心内容。戴尔“经验之塔”的主要特征, 是以塔形构造将学习的形式(或称获得经 验的手段)分成若干种类,并按某种规律 将它们排列起来。
―经验之塔”理论
群体交流
人类传播的特点
受方具有主动性 要尊重受方的主观意向 与背景特征
受多种因素的 制约(情感、 意志、时间、 地点等
受方具有内向交流能 力和主观联想思维
传播的四大社会功能
人际交流
文化娱乐
传播
协调社会
教育
传播过程经典模式 ------拉斯韦尔5W模式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就是指如何设置 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才能收 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传播系统:
教育软件
教育硬件
教育传播系统
无形因素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理
一、共同经验原理 二、抽象层次原理 三、重复作用原理 四、信息来源原理 五、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3.3.1产生 普莱西 发明 (S.L.Pressey) 斯金纳 发展 (B.F.Skinner)
3.3程序教学理论
3.3.2原理
将教材分割成为若干可分离的小部分,将它们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并使前面部分 是后面部分的基础,从而进行难度逐步加深的 顺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每个部分的学 习,程序教学机器都会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 答并给予反馈和强化,如果解答正确,就鼓舞 学生并进入下一程序学习,如果解答不正确, 就采取补充程序要求学生学习同一内容,直到 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为止。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其四大要素。
3.4建构主义理论
3.4.2评价
行为主义:面向计算机、以教为中心 建构主义:面向网络、以学为中心
3.4建构主义理论
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概述 2. 经验之塔理论▲ 3. 程序教学理论▲ 4. 建构主义理论
本章小结
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概述 2. 经验之塔理论 3. 程序教学理论 4. 建构主义理论
内容提要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 系统科学
• 针对视听教学的经验之塔理论 • 针对人机交互的程序教学理论 • 针对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理论
3.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概述
3.2.1产生 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媒体提 供代替的经验,具有“半抽象化”、 “半具体化”特征。
更好的抽象。
3.2经验之塔理论
3.2.3改进 布鲁纳(J.S.Bruner)认为:
• 教学应从动作性经验(塔的第1-6层)开始; • 然后采用形象化表征(塔的第7、8、9层); • 最后采用符号化表征(塔的第10、11 层 )。
3.2经验之塔理论
3.2.4评价 分析媒体特性 选择教学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 • • • • • • • • • •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电 影 电 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抽 象 的 经 验 观 摩 的 经 验 做 的 经 验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1. “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 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但并不意味获得任何 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段,或下一层 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划分阶层,只是 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与抽象的程度。 2.根据人类认识事物和掌握经验的规律,教学应从 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方 法,应该首先给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应防止从 概念到概念的做法。
(三)系统科学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 首先系统的整体性原理能够让我们认识到 各要素之间协调运动的重要性 • 其次,教育系统必须有反馈机制 • 第三,系统的动态与有序原则 • 另外,系统科学的分轮研究
1、拉斯威尔的“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 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 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2、香农―韦弗模式
3、贝罗的传播模式 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 信源、信息、通道、和接收者
范例教学模式
•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和瓦根舍因 • 观点 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反对庞杂臃肿的传 统课程内容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选择 学科材料中最典型的材料,形成知识的 “稠密区” 通过对其探究、思考,形成一 种整体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把握其他各 种材料的目的。
二 视听教学理论
其目的是总结和阐述在视听教育 活动中各类媒体的地位和作用,一直 到媒体的设计和选择 1. 视觉教学理论: 美国视觉教育专家霍本、韦伯 2.视听教学理论: 美国视听教育专家戴尔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第八章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填空):操作练习,个别辅导,咨询方式,模拟演示,问题求解。
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系统的组成(填空):CAI系统的硬件,CAI系统的软件,课件
3.常见的课件类型(填空):框面型,生成型,数据库型,智能型
4.多媒体的概念(名词解释):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的代表人物(填空):斯金纳、布鲁纳、乔纳森
4.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的基本观点(简答):
①.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的获得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合和联想,而强化则是促进这种联结的重要手段。注重外部环境的作用,强调在刺激-反应过程中的强化的必要性。
4.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填空):认知 情感 动作技能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分类填空:知识 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ABCD编写法(简答):
ABCD编写法基本反映了行为主义的观点,强调用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
①对象A(Audience):及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习者或教学对象。
一般过程:
①前期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
②教学目标的阐明:ABCD编写法;内外结合编写法;三维目标的编写法。
③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顺序;教学活动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④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⑤方案编写与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表格式和记叙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方法 观察、调查、作业分析、测验 经常性测验、作业分析、日常观察 考试或考查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体事实;②建立假设;③形成抽象概念,提炼一 般性原理或规律;④把原理应用到新的情景,接 受检验和评价。
2.4.2布鲁姆的掌握教学理论
布鲁姆的掌握教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该理论的理 论要点:
1.关于教学目标
第2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2.1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发展概述 2.2 客观主义(或经验主义)的感觉论 2.3学习理论 2.4教学理论 2.5教育传播理论 2.6系统科学理论
2.1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发展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一种根据在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确立目标,对教与学的总体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及评 价的系统方法。
(3)动作技能领域。知觉:感官刺激、线索选择;准备状态: 心理、身体、情绪;引导的反应:模仿、尝试错误;机械练习: 由熟练而成习惯;复杂的反应:复杂的动作行为;创作:新的 行为方式及动作。
2.关于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是反映布鲁姆的教学观的 重要理论,它是建立在“人人都能学习”这一信念的基础 之上的。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的原型是卡罗尔 (J.B.Carroll)的“学校学习模式”。它的核心观点可 以归结为两点:第一,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分的学习时 间,就能完成任何学习课题,并非只有能力强的人才有完 成高级学习课题的潜力;第二,在现实中出现的学习达成 度的差异,是由于该生所需的学习时间量与实际耗费的学 习时间量的差异所致。
2.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 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介绍

会出现学习。
返回目录
09心理2 朱柳眉
代表人物: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 皮亚杰 斯腾伯格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实施程序
(1)教学任务的具体化;
(2)选择一定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
(3)制定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
(4)尽最大可能改善教学条件,以实施选定的教学方案;
(5)实施规定的教学计划;
(6)根据选择的最优化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
返回
09心理2
朱柳眉
1946年,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戴尔在他的《视听教学法》一书中,研究了录音、 广播等视听教学手段怎样在教学中使用,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 总结出一系列视听教学方法,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理论,这就是视听教学理论。 由于戴尔把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之塔”来系统描 述,因此,人们又将这一理论称为“经验之塔”理论。
低错误率原则:程序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减少学生出现错误反应的可能,以提高 学习效率,鼓舞学生的积极性。
返回
09心理2 朱柳眉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20世纪60年代初,巴班斯基创造了克服大面
积留级现象的先进教学经验。在总结这一经验的基础上,他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经验之塔主要代表人物:戴尔
主要观点: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 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 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 为十种。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介绍

目录
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之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之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之教育传播理论
视听教育理论 退出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学(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 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 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05
教育传播理论
教育传播的要素: I. 教育者 II. 教育信息 III. 受教育者 IV. 媒体 V. 通道 VI. 环境 教育传播的流程: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受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播
教育传播理论
教育传播模式: • • • • 1、拉斯威尔“五W”传播模式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3、贝罗传播模式 4、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经验之塔理论示意图
抽 象 的 经 验 观 察 的 经 验
言语 符号
视觉符号
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电视、电影
参观、展览
野外旅行 观摩示范 参与演戏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做 的 经 验
“经验之塔”详解
• • • • •
•
做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塔”的底部是直接的、丰富的具体经验。 设计的经验——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仿造”的设计所取得的经验。 参与演戏——使人们获得无法直接经历和改编获得的体验 观察的经验: 观摩示范——观摩示范是将重要的事实、观念用形象动作去呈现,使学生 获得一种观察经验。 野外旅行——观察在课堂上看不到的处于自然状态的事物。 参观展览——展览有陈列的物品,由他们来说明某一特定的意义。 电影和电视——用图像与声音去表现客观事物,呈现事物的替代画面。 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着重加强视、听觉某方面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 视觉符号——指平面地图、图表等抽象化了的符号 言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五-教育传播理论

⑶施拉姆循环模式请尝试用你自己的语 言来解释施拉姆模式, 并分别用实例来说明 老师和学生的编码与 译码过程和现象
⑷贝罗模式(S-M-C-R模式)
信息源 Source
传播技术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
信息 Message
通道 Channel
成分
结构 视
听
内
符
触
容 处理 号 嗅
味
受传者 Receiver
⑴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续)
受传者收到信息后,将产生反应,并通过 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息。
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 影响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 简化集中表现对信道的干扰。
优秀的传播者,应经常注意受传者的反应, 修正传播内容,使适合受传者的需要、兴趣 和经验,以加强传播效果。
三、媒体传播理论
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1)主要观点
戴尔将人们学习的各种渠道统称为获得经 验,将各种经验按照抽象程度的不同,由低到高进 行了划分,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划分为三大类11个层 次(先是10个层次,后改为11个层次) 。
戴尔的“经验之塔”
⑵⑴
教最
学底
活层
动的
应行 从为 具最 体具 经体
观察之后,也许会直接介入活动。
“经验之塔”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2、香农―韦弗(Shannon-Weaver)的传播模式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图
它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基本要素:信息源、编码、信道、解码、 信息接收者、噪声和反馈。他们认为,传播的过程是“信息源” 即传者,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编码”,即转变为某种符号, 如声音、文字、图片、图像等,通过一种或多种媒体传出。 “信息接收者”即受者,对经过“编码”的信息进行“解码”, 即解释符号的意义。
• •
•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 的建立和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 式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认为学习 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 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 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 和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 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 奥苏贝尔
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之教学理论
教育技术将教学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是因 为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客观规律的科学.教学理 论的研究范围包括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课程 与教材,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 价和管理等.教学理论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并抽 象出来的科学知识体系,他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 教学实践. 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赞可夫(1901~1977年),苏联著名教育家、 心理学家。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了他的导师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 说。通过长期广泛的教学实验,赞可夫提出了 五条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他的主要著作有:《教学与发展》、 《教学论与生活》、 《和教师的谈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意义
现
代
研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对我们
教
育 在选择和运用媒体上有重要的意义。
技
术 理
① 分析了学习者获得经验的来源、渠
论 道或媒体,拓宽了我们对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的
基
础 认识。
•
教 育
② 把学习者所得到的经验做了分类,
传 播
并指出了某些经验来自何种媒体或何种活动方式,
模 型
分析了各类经验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不同
型 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教
育
1、概述
技
术 1) 做的经验
理
论 设计的经验
基
础
对客观事物进行“仿造”的设计、制作过程
•
教 育
所取得的经验。尽管模型与实际事物大不相同,
传 播
但使用模型这种替代的、简化了的经验,能使
模 学生更便于理解生活中的真实事物。
型 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教
1、概述
育
技 1) 做的经验
术 理
演戏的经验
论 基
有很多事情无法直接去实践而取得经验(如一些历
础 史事件,意识形态、社会观念),但如果把这些事情
•
教 编成戏剧,使学生在戏剧中扮演一个角色,就可以使
育 传
他们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去获得经验。
播 模
参与演戏与看戏不同,演戏可以使学生参与重复的
型 经验,看戏只是获得观察的经验,属于“观摩示范” 精选ppt
础
•
教 起来说明某一事件的特定意义。展览主要是提供人
育 们看,从观察这些陈列的材料取得观察的经验。
传
播 模
还有一类展览是展出学生自制的展品,包含着观
型 察与参与活动两种经验。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教
1、概述
育
技 2) 观察的经验
术
理 电视和电影
论
基
用图象与声音去表现客观事物,呈现的只是客观事物的
理
论 2) 观察的经验
基
础 静态图象、广播、录音
•
教 育
易于接受和理解。常用的有幻灯机、投影器、
传 播
扩音系统等,在信息量方面没有电影、电视丰富。
模
型 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1、概述
教 育
3) 抽象的经验
技 视觉符号
术
理
指平面地图、示意图、图表等抽象化了的符号,它们
论 与现实事物已没有多少类似的地方。如:地图中圆圈表示
现
代
教
育
2、基本观点
技
术 1) “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
理 论
往上升,越趋于抽象。但并不意味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
基 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段,或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
础 经验更有用。划分阶层,只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与抽象
•
教 的程度。
育 传
2)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
播 习方法,应该是首先给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学生只记
模 忆一些普遍法则和概念,没有具体经验做支撑是不行的。 型
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教
2、基本观点
技
术 理
野外旅行
论 基
主要目的是观察在课堂上看不道的自然状
础 态的事物。大自然中,事物繁多,不易集中
•
教 育
观察某种特定对象,因此更要发挥人们观察
传 播
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模
型
观察之后,也许会直接介入活动。
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教
1、概述
育
技 2) 观察的经验
术
理 参观展览
论
基
展览有陈列的实物、模型、图表、照片等,组合
现
代
教
育 技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术
理
论
之五
基
础
•
——教育传播理论
教 育
韦瑜
传
播
模
型 精选ppt
三、媒体传播理论
现
代
教 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育
技 术
(1)主要观点
理
论
戴尔将人们学习的各种渠道统称为获得经
基
础 验,将各种经验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抽象程度的不同,由低到高进
•
教 行了划分,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划分为三大类11个层
基
础 城市、乡村,线条表示公路、铁路,用曲线表示河流或等
•
高线等等。 教
育
由于视觉符号并不再现一个具体的经验,因此往往一
传 播
个很简单的符号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应力求做到使所使用
模 的符号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
型 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教
1、概述
育 3) 抽象的经验
技
术 言语符号
理 论
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抽象化,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教 育
1、概述
技 术
2) 观察的经验
理
论 观摩示范
基
础
将重要的事实、过程与观念用形象动作去呈
•
教 现出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准确的观察。
育
传
可导致学生的“直接做”的实际活动,即看
播
模 了示范后,自己动手去做,亲自尝试演示的过程。
型 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1、概述
教
育 2) 观察的经验
塔”去系统地阐述,因此称为“经验之
模 型
塔”理论。
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教
育
技
1、概述
术
理 1) 做的经验(通过实践,从“做的过程去取得经验)
论
基 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
础
•
教
直接与客观事物本身接触 取得的经验,是通过
育 传
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完
播 模
整的生活经验,去取得大量有意义的信息和观念。
育
传 次(先是10个层次,后改为11个层次) 。
播 模 型
精选ppt
戴尔的“经验之塔”
入现 ⑵ 象 ⑴ 抽代 教 ; 最 象教 学 底 经育 活 层 验技 动 的 术应 行 理从 为
论具 最
基体 具
础经 体
空可 突 破 时
•
验,
教入 越 育手 往 传, 上 播逐 层 模步 越 型进 抽
精选ppt
如一般的文 字、简谱五 线如谱哑等语音、乐旗 符语号、、交计通算讯 机命号令灯等等
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教
20世纪40年代,美国教育家戴尔
育
技 术
(Edgar Da如le有),声出电版了《视听教学方法》
理 论
(Audio-V影is录、u像电al等视M、ethods in
基
础 Teaching ),他把各种视听(视觉和听觉)
•
教 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之
育
传 播
基 指这种符号已经没有实在事物的形态,不再含有对意义的
础 视觉暗示。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的词语符号。
•
教
口头语言是基本的,只要有听说能力的人,就能运用
育 传
语言进行思想交流与知识传播。书面词语是第二性的,是
播 符号的符号,只有学习、掌握了书面词语符号的人,才能
模 型
利用这些符号。
精选ppt
“经验之塔”理论
础 替代画面,而不是事物本身。
•
教
选取典型材料,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事物的重点部
育
传 分。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过去的历史事件或正在
播 模
发生的真实事件。还可借助特殊的拍摄、编辑、动画、特殊
型 效果技巧,帮助学生观察原来精选难ppt以观察的微观或宏观的景象。
“经验之塔”理论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1、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