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四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
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4,完成P76“做一做”,P77“练习十九”第2~4题。
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会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用运算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培养学生的简化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加法的运算律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请回答下面的问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指名学生口答)【学情预设】因为数据比较特殊,学生应该会很快说出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基本口算需要天天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师: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啊?说说看你是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因为运用了加法的运算律将结果凑整,所以又快又对。
师:那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不能想办法做得又快又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二、观察比较,探究新知1.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教科书P76上方例题。
(1)师:观察、比较上面的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引发猜想——举例验证——抽象建模”的过程,发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加法仍然适用。
(2)全班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组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预设2:第二组算式,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切入研究的主题,目标集中,重点突出。
(3)学生举例进行验证。
(4)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更简便。
2.应用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6例4。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刘旬)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2+0.5〇0.5+3.2
(4.7+2.6)+7.4〇4.7+(2.6+7.4)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
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
6.45+8.3=14.75 8.3-6.45=1.85
6 .4 5 8 .3 0
+ 8 .3- 6 .4 5
1 4 .7 5 1 . 8 5
作业设计:
1、直接写出得数。
0.9-0.5= 2.37+5.4= 4.9+1= 8-5.5 =
6 .4 5 6 . 4 5
+ 4 .2 9- 4 . 2 9
1 0 .7 4 2 . 1 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
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2、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可以简便计算吗?
156+48+244 1000—356—444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1)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四舍法求商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四舍法求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四舍法求商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法求商进行整数除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法求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四舍法求商的概念和原理2. 整数除法计算中四舍法求商的应用3. 四舍法求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四舍法求商的概念和原理,整数除法计算中四舍法求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四舍法求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出四舍法求商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四舍法求商的原理,并通过例题演示四舍法求商的计算过程。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整数除法的计算题,巩固四舍法求商的应用。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四舍法求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四舍法求商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整数除法计算中四舍法求商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四舍法求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四舍法求商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整数除法计算中四舍法求商的应用。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会四舍法求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四舍法求商的方法和应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四舍法求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这个细节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四舍法求商的关键。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四舍法求商,意味着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具体问题。
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四舍法求商的计算方法,还需要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这样的应用过程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考验。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舍法求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四舍法求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全册教案(精选五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全册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全册教案说明:练习课已处理!1、孟老师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人教版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本小节内容包括教材P79~81的例4和练习十九。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及整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采用两组算式对比的方式呈现,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出两种算法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直观感知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进一步体会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确实能使计算更快捷方便,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中能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1.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能灵活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经历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推导的过程,明确算理,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
1.计算。
35+28+72125+49+75156-47-53(师提问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2.口算。
6.52+0.48=3.6+6.4=2.54-0.54= 0.17+3.83=5.47-2.47= 4.8-1.8=(说一说计算结果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135加法结合律(a+b)+c=a+(b+c)249加法交换律a+b=b+a 56减法的性质a-b-c=a-(b+c)2.710243 3方法一复习导入。
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用字母怎样表示?(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预设生: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师:整数的加减法能简便运算,那么小数的加减法能简便运算吗?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复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认识进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三位数加法的计算。
2.进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进位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运用进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练习册。
3.课堂练习题。
4.小组讨论活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单元学习内容,复习加法的基本知识。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两个数相加的结果超过十时,该如何处理?第二步:讲解1.介绍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进位的概念。
2.利用白板演示进位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进位的意义。
3.给学生几个练习题,让他们尝试用进位的方法进行计算。
第三步:练习1.学生个人练习: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
2.小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第四步:总结1.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并让他们解释进位的运用。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进位的概念。
六、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准备小组探讨活动的问题,并在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三位数加法和进位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进位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尽量避免简单机械的计算方法。
同时,课后要及时进行作业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法和进位的方法。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五、解决方法: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六、设计理念: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分硬币,一块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称砣一个。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师问:我听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呀?今天我们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不过今天的比赛难度增加了,他们每人要背一个同学比赛,你们想看看吗?学生活动。
师问: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冠军,你为什么不选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学)呢?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
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说你调查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混淆,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实际情境中分数加减法的应用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实际情境中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运算方法。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3.练习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情景模拟: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分数卡片,用于展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两件商品的价格总和?引出分数加减法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01课时_口算除法》(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01课时_口算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口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口算除法的学习,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本课时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掌握计算除法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除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在口算除法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除法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黑板,呈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运算方法。
例如:24 ÷ 3 = 8,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除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36 ÷ 4 =,25 ÷ 5 =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目标及教案)
⼈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标及教案)第六单元⼩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学习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的在⼈类⽣产和⽣活中要解决诸多的问题都离不开的⼩数加减法,是形成良好计算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元教学内容:其主要内容有:⼩数加法,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到⼩数运算。
单元教学⽬标:1、让学⽣⾃主探索⼩数加减法的计算⽅法,理解并能正确地进⾏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2、使学⽣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数同样适⽤,并会运⽤这些定律进⾏⼀些⼩数的简便计算,进⼀步发展学⽣的数感。
3、使学⽣体会⼩数加减法运算在⽣活中学习中的⼴泛运⽤,提⾼⼩数加减法能⼒的⾃觉性。
单元教学重点:1、让学⽣⾃主探索⼩数加减法的计算⽅法,理解并能正确地进⾏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1、使学⽣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数同样适⽤,并会运⽤这些定律进⾏⼀些⼩数的简便计算,进⼀步发展学⽣的数感。
2、使学⽣体会⼩数加减法运算在⽣活中学习中的⼴泛运⽤,提⾼⼩数加减法能⼒的⾃觉性。
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第⼀课时⼩数加减法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教学⽬标:1、使学⽣理解掌握⼩数加、减法的⽅法。
2、培养学⽣的计算能⼒。
3、培养学⽣细⼼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复习引⼊。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754+3826 2000-4932、引⼊:⼩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数加法。
⼆、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赛中,⼥⼦10⽶跳台双⼈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现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组合作:(1)根据上⾯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研究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研究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研究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材把这部分口算内容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
2.学生在前面研究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在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3.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
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因此,研究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4.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
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②商两位数。
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5.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
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6.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教案
课型新课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节数教学目标1知道1分=60秒。
21时、1秒的活动,体会1时、1秒的长短,初步建构起1时、1秒的时间观念。
31分等于60秒的形成过程。
4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师、学生各1个实物时钟。
教学流程调控措施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出示钟面。
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说一说:1时等于多少分?(1)汇报。
课前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看看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谁来汇报一下你读的是什么儿歌,用了几分?(2)同学们感受了1分的长短,那1时有多长呢?板书课题:1时有多长。
二、操作探索,建立1时的观念教学例3。
(1)说一说:1时有多长?我们上1节课是40分,加上课前和课后两个课间休息,时间就正好是1时。
(2)想一想,议一议:你知道生活中做哪些事情的时间大约是1时?学生充分表述。
三、实践感知,建构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例4。
(1)教师:我们拍皮球1分大约拍60下,那拍1下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呢?用什么时间单位恰当?教师:计量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2)听一听,说一说。
①教师:大家安静后,听一听自己带来的时钟。
②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滴答声)教师指出:“时钟滴答1次是1秒。
”(3)看一看,议一议.教师: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1秒。
分组观察钟面:①秒针走1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②当秒针走1圈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了多少格?思考: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板书:1分=60秒。
教师:秒可用s表示。
请学生跟读字母s,并书写。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秒作单位?四、课堂练习,实践体验(1)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4题,填一填。
(2)户外活动,完成第108页第2题,走10步大约用了几秒?(3)请同学们课后用1时帮助妈妈做家务,看看1时能做多少家务活,或向大人了解1时大约能走多长的路,小汽车大约能行驶多远。
小学第四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六加与减(一)第一课时买电器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计数器、人民币学具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买家电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电器?2、师:看来小朋友们对电器都很熟悉,那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去买电器,帮我参考一下价钱,好吗?(课件显示:四幅电器图)3、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4、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5、看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你们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请你们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6、师: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再说自己的?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7、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正确,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你们能解决吗?试一试。
8、师:谢谢小朋友们刚才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棒!现在你能帮自己家也添置一些电器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很好,大家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9、师小结。
活动二:练一练1、师: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对又快,还得进行一定的练习,你们敢不敢试试?(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我会做”。
(2)做练习卡上的第二题“我能行”。
(3)做练习卡上的第三题“我真棒”。
活动三:说一说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反思:第二课时回收废电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核心素养教案
单元主备人:92÷30=3(个)......2(本)178÷30=5 (28)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环节四:自我总结教师活动:课堂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活动意图:学会总结学习内容,理解知识点的连贯性。
11.作业设计基础:完成常规作业。
巩固: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册。
提升:1、小试牛刀169625200261042、更上一层植树节,学校组织了种树活动。
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7棵,可以种多少行,还剩几棵?3、勇攀高峰爸爸去商店买衣服,商店正在打折。
衣服一件26元,买两件49元。
现在爸爸又185元,最多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钱?板书设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240÷26=9 (6)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课型:练习课课时:612÷18=34940÷31=30 (10)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检查签字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练习课型:练习课课时:课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教师活动前置作业1、列式计算①什么数与43相乘得559?②832是哪个数的32倍?③32与13的和去除405,商是多少?一、理清脉络归纳整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整理一份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师:刚才同学整理的知识网络都很有特点,并且知识点也比较准确全面。
老师也整理了一个知识网络。
(出示知识网络)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整理知识网络,老师参与其中。
小组内整理完成后汇报交流。
(大括号式、集合图式、表格式、树形式、其他形式)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给予适当的评价。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整理知识网络,明确知识的连贯性。
环节二:质疑探究1.典型例题沟通联系2.小结教师活动: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师: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只是达到了基本的要求,计算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应用以及除法的估算。
这些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之前所学的除法知识,而且也为他们今后学习更复杂的除法运算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但是,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他们可能还会感到有些困难,尤其是在笔算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笔算的步骤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运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过程中的步骤和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应用。
2.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图片和例题。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片和例题,引导学生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笔算的步骤和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在操练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1.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进行
计算?
A.从左到右(答案)
B.从右到左
C.先加后减
D.先乘后除
2.计算56+72-28时,应先算什么?
A.56+72(答案)
B.72-28
C.56-28
D.无法确定
3.一个数加上0,结果是多少?
A.这个数本身(答案)
B.0
C. 1
D.无法确定
4.计算(23+46)÷7时,应先算什么?
A.23+46(答案)
B.46÷7
C.23÷7
D.无法确定
5.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结果是多少?
A.0(答案)
B. 1
C.这个非零数本身
D.无法确定
6.在算式80-40÷5中,应先算什么?
A.80-40
B.40÷5(答案)
C.无法确定
D.同时进行
7.一个数与0相乘,结果是多少?
A.这个数本身
B.0(答案)
C. 1
D.无法确定
8.计算72÷(9-3)时,应先算什么?
A.72÷9
B.9-3(答案)
C.无法确定
D.同时进行
9.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先算什么?
A.加减法
B.乘除法(答案)
C.无法确定
D.同时进行
10.计算(56-28)×4时,应先算什么?
A.56-28(答案)
B.56×4
C.28×4
D.无法确定。
小学第四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六加与减(一)第一课时买电器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计数器、人民币学具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买家电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电器?2、师:看来小朋友们对电器都很熟悉,那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去买电器,帮我参考一下价钱,好吗?(课件显示:四幅电器图)3、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4、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5、看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你们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请你们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6、师: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再说自己的?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7、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正确,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你们能解决吗?试一试。
8、师:谢谢小朋友们刚才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棒!现在你能帮自己家也添置一些电器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很好,大家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9、师小结。
活动二:练一练1、师: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对又快,还得进行一定的练习,你们敢不敢试试?(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我会做”。
(2)做练习卡上的第二题“我能行”。
(3)做练习卡上的第三题“我真棒”。
活动三:说一说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反思:第二课时回收废电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内容:图形与拼组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同学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青岛版学校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借助观测、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变形和六边形。
经受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进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在详细情境中,感受、观赏图形美,培育爱惜鸟类、爱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课时安排:观测鸟巢2课时观赏壁画2课时课时1信息窗1--观测温馨鸟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3页。
教学目标:同学借助观测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同学经受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同学能在详细情境中,感受、观赏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同学借助观测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同学经受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预备:电脑、学具盒同学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小树都发芽了,各式各样的小动物也出来活动了。
(出示课件:春天的漂亮景色:各种树木、花草,一些小鸟…)观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有三个小伙伴出来春游,看到了树上的小鸟飞来飞去,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二、出示信息:这三个小伙伴和同学们一样,都是爱惜小鸟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鸟有家,有的小鸟没有家,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帮小鸟做鸟窝吧?(一)出示长方体实物1、怎样来做这个长方体的鸟窝呢?2、集体沟通:先要知道每个面的外形:上下前后都是长方形的,教案《青岛版学校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教案》。
3、什么是长方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长方形的特征。
4、小组活动: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个角2)用直尺量一量四条边5、把长方形折一折小结:长方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是平面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时、分、秒
时、分的认识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0--71页例1和例2.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
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并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学生遵守和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认读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投影机、投影片、教具钟、电子钟各一个,学生每人一个纸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同学们,老师有个习惯,每天早上6:30就起床了。
你们呢?
师: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师:对,钟表是我们用来记时间的工具。
有哪些同学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师:谁看图说一说小明的作息时间?
师:小明能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你们也想做时间的小主人吗?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钟面。
师:到底该怎样看时间呢?我们先来认识钟面的结构。
师:钟面上有几根针?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较短的针是时针)(较长的针是分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观察到他们朝着什么方向走?用手比划一下。
象这样的方向我们称为顺时针。
让学生利用自制的钟面观察,要求4人小组讨论:
(1)议一议:从钟面上,你还知道什么?
(2)根据回答填一填: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建立1分、1时的时间概念。
(1)想一想:分针走一小格,时针走一大格分别表示多少时间?
(2)师:1分到底有多长呢?
师:给你们一分钟,看你们能完成几道口算?学生自报出所做题的道数。
(3)师:人的脉搏1分钟大约为65----75次,数你自己的脉搏,1分钟跳()次。
尽管1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同学们能利用它做不少的事情,千万不要小看1分钟,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时、分的进率。
(1)师用钟面模型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观察: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怎么走?你们可以知道什么?得出结论:1时=60分。
(2)尝试练习:
a、引导学生认识1小时大约有多长?
一节课是(40)分,课间休息是(10)分,再加上(10)分,就是1小时。
b、课本73页的第3题。
师:哪种动物的时间最少?为什么?(看清单位名称)
4、认读整时。
教学例1。
谁能读出钟面的时间?它们都是整钟点,你们是怎样看时间的?(在书本71页找答案)你们能把时间写下来吗?
自学课本71页例1,看看时间的表示方法有几种?怎样表示时间?质疑。
让学生回答后填书。
练习:教师拨针,让学生报出时间。
5、认读几时几分。
教学例2。
钟面上的时间都是几时几分。
我们应该怎样看时间呢?(在书本71页找答案)
自学课本71页例2,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师:你们会用两种记时方法表示出时间吗?
质疑。
要是不满10分该怎样表示呢?回答后让学生填书。
练习:教师报出时间,让学生拨针。
同位互拨钟报时。
完成课本72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73页的第1题,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2、想一想:小林6:40起床,小海6:35起床,谁起得早?
3、游戏:老师给出一分钟,指名学生拍球,全班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下课时间快到了,你们想一想:1分钟时间我们还能干什么?尽管时间很短,但你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布置作业。
1、课本73页的第2题。
2、看课本70页~73页。
六、板书设计。
时分的认识
1时=60分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64页及“做一做”,练习十七第5——7题。
教学要求: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重点: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教具:有秒针的实物钟表或模型。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提问: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是多少分?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多少
时间?1小时等于多少分?
2、师在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要学生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8时9时30分4时20分11时50分
二、新授
提问:同学们跑50米、100米要多少时间?由此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有比小时、分更小的记时单位“秒”。
出示钟面实物。
引导学生观察。
钟表上有几根指针?(除时针、分针外,又细又长的是秒针)说明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1)教师拨动秒针从12走到1,秒针走几个小格?是几秒?秒针从12走到6,秒针走了几个小格?是几秒?秒针从12走到12,走了一圈,表示走了多少秒?
(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12上,教师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小
格?
再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几分?秒针走一
圈的时间是多少秒?那么1分是多少秒?
得出:1分=60秒
(3)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秒针,看看自己呼吸一次用几秒?或者10秒能呼吸几次?
三、巩固练习
完成64页的“做一做”。
练习十七第5——7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五、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分=60秒
教学内容
时间的简单计算。
(课本第67—68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八。
)
教学要求:加深对时、分、秒的认识。
学会进行时、分、秒的简单计算,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加深对时、分、秒的认识。
教学难点:学会进行时、分、秒的简单计算,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具:例4的钟面放大图,实物钟或钟面模型。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答:1时=()分1分=()秒
2、教师用实物钟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先读出来,然后分别用两种写法写出。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3时=()分。
提问:3时是几个1时?1时等于60分,3时是几个60分?3个60分是多少?
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填空。
2、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习题。
3、教学例4。
指名读题,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幅图,看钟面说出下第二节课的时间,上第三节课和下第三节课的时间。
由学生自己算出时间并填在课本上。
提问:课间休息多少时间?怎么想出来的?再问: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怎么想出来的?
让学生看课本例4,并把例4填完整,然后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完成68页的“做一做”的第1——3题。
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八第1——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订正。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4、5题及思考题。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六、板书设计
时间的简单计算
3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