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表格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天气的多样性。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天气与季节、天气与气候、天气与生产、天气与生活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气的基本概念,了解天气的多样性,认识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不够深入,对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的多样性;(2)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观察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当地天气状况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探究天气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信心,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天气系统的理解,天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天气现象。
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天气案例为例,讲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案例,用于讲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准备户外观察、调查的任务,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天气现象。
3.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天气多样性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2新人教版
《多变的天气》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总体来看比较简单,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
一
是什么是天气及天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但课本上这部分内容比较陈旧、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重点在这部分,我进行了加工整合,以最新的信息呈现给学生。
并且对什么是天气,如何描绘天气进行重新解读。
二是认识常用天气符号,会看天气预报。
这里难度不大,因此设计了几个活动,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的意识
教学难点: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情境再现法
教学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 这一术语,会描述天气,并感受天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天气符号,并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那么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了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提高他们对天气知识的系统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概念及其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测量指标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天气现象。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调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户外观察和调查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天气现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户外观察到的天气现象,总结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 课程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
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本节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②空气质量的评估。
【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①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感受地理的魅力,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出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本节分为两课时,我选择前两个问题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1.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四、教学难点: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状况。
同学们能说出天气都有哪些特点么?(生答:略。
)师:有人这样说:“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这是描述了天气的什么特点?(生答:师做板书:短时间、多变)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焦作的天气,和郑州、北京的天气一样吗?”这又是反应了天气的什么特点?(生答:师做板书: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不同)师:鉴于天气这两个突出特点,同学们找一找,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天气的?同学们同意他的答案吗?你能说出你的理由吗?师:天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师出示图片和资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请同学们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每组在以下的社会角色中任选一种,在一起讨论一下,假如你是(),你喜欢什么天气,不喜欢什么天气,并说出你的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 多变的天气(第2课时) 教案
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使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学会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养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创设地理情景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周来,我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如何?(学生根据记录的情况回答)。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质量状况方面的知识——“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一)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第一需要,人可以数日不吃不喝,但却不能不呼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的高低。
让学生理解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性。
教师:下面阅读51页课本第一自然段思考: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什么数量有关?用什么来表示?学生: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教师: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学生: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等。
教师: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是间接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一种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它们的关系如下表:[出示幻灯片]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一级0~50 优二级51~100 良三级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300 重度污染学生读表格理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关系,并读图3.7找出2011年2月26日空气质量状况优的城市。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6页)多变的天气一、教学目标能说出天气的含义,知道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认识常用天气符号。
通过各小组共同探究各类灾害性天气及其运动过程,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流程 三、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气”。
教师提问:这是一段从高空拍摄的录像片断。
那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白色状物质是什么? 教师讲述:云是千变万化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千姿百态的云吧。
出示各种云图,着重介绍浓积云——大雨天气,卷云——近日晴好天气。
说明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从而引入“多变的天气”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看天行事 教师提问:既然云是变幻莫测的,说明天气是多变的。
天空中飘着什么云?预示着什么样的天气? 满布天空,这跟上海的大气污染不无关系,因为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而水汽必须吸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这样灰尘越多,吸附的云也越多。
不过,上海经过多年的治理,蓝天白云的天数日渐增加,尤其是7、8、9月。
但上海要真正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还须我们大家的努力。
【评析】能结合上海实际,见缝插针地渗透环保教育。
但“灰蒙蒙的层状云”“大气污染”学生不易明白。
视频引入:欣赏红色天气看天怎样知晓上海为什么要听看天行事怎么知道文汇报 2004年3月23日 最高和最低气温 世界气象日 风向、风力、风级 风云二号卫星云图电视台的天天气预报图灾害性龙卷沙尘雷暴电视 天气台风老师讲一个有关摄氏度与华氏度搞错带来的笑话(一个人发烧100度还活着?),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评析】这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调节了课堂气氛,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提问:气象日的最高温度是11摄氏度,那么它出现在3月23日这一天的什么时候?气象日的最低温度是7摄氏度,它出现在3月23日这一天的什么时候?教师追问:世界气象日这一天有没有风?风刮得大不大?风从哪个方向吹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一天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并补充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的风级作为拓展知识。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教育文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课标要求】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 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
2.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能够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并正确运用。
3. 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 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5.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吗?(学生讨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描述现在的天气。
)教师展示几幅天气的图片,引入本节课。
任务1 结合近期天气状况,学会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
教师出示近5天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中包含那些信息?(学生回答天气的阴晴、温度、风力、风向等)提问:你了解天气预报主持人口中的这些常用语吗?归纳描述某地区某时段天气状况的用语。
出示天气的概念,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
问题:我们这里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学生发言)教师出示一段材料,提问:从时间上、变化上归纳天气的特点。
根据这段材料包含信息,可归纳天气的特点时间短,变化快。
教师再次展示两段材料,追问:你能根据下面的话归纳出天气的特点吗?东边日出,西边雨——第一,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2、其余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气候)引出下一个讨论问题: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优质教案(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优质教案(7页)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总体比较简单,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
一是什么是天气及天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但课本上这部分内容比较陈旧、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重点在这部分,编者进行了加工整合,以最新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并且对什么是天气,如何描绘天气进行重新解读。
二是认识常用天气符号,会看天气预报。
这里难度不大,因此设计了几个活动,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学情分析: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比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理性认识。
考虑到学生们的认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P46图 3.1 天气与生活,了解天气的概念。
2.通过开展教材P47~48“活动”,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3. 通过阅读教材P49图 3.4 卫星云图,了解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4. 通过阅读教材P49图 3.5常用的天气符号和开展教材P50“活动”,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
5. 通过阅读教材P51图3.7 2019 年 2月 26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了解污染指数。
6. 通过开展教材P52“活动”,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掌握分析某地天气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气候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等课外活动的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2.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2.卫星云图及天气符号的识别和判定。
3.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的质量。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优质教案 (2)-精选教育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课时为第1课时“明天天气怎么样?”这节课涉及到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符号等知识点。
可以说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直观,因此趣味性就势必要加强,否则就会显得太“浮”!(二)、教学对象分析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渐向理论性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好表现。
二、教法、学法设计(一)、教法设计及依据抓住学生以上这些特点,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抓住这一生理特点,我运用游戏法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1.“创设情境法”:在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抛出一个假新闻即“咱们班的班主任要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去看老大、瑞戈、寇思吉和小菜鸟啦!出发之前你觉得老班应该考虑些什么问题?”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瞬时被激发,从一开始就有机会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显得较为轻松活泼。
2.“对比分析法”:运用古诗、谚语等,对比天气和气候,明确要素,归纳特点,正确使用术语。
3.“讲授法”:本节课是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必须要记清楚弄明白的,为之后的气温和降水以及气候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游戏法”: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用游戏法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益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设计及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法,要求学生注意配合教师,积极思考,仔细阅读相关资料,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表格教案 (2)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表格教案 (2)单元3.1 教学内容多变的天气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2、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3、培养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天气的特点,用天气预报图预报天气,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教材、教参、电脑课件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一、默读课文二、学生积极举行发言用成语说天气,体会这种天气的变化。
独立思考完成第47页活动能正确的区别和判断天气和气候三、学生观察、思考、发言。
四、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
五、学生思考回答。
六、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七、学生集中精神记忆天气符号。
八、全体学生参与比拼天气符号,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九、学生思考讨论空气质量与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关系作业布置记录天气状况和模拟播报天气预报(参照第50页的表格进行)板书设计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天气预报的内容:阴晴、风、气温、降水2、电视天气预报(1)卫星云图(2)大气预报图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日报图2、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高低的关系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优质教案 (2)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优质教案 (2)三、教学目标设计设计依据—课标内容:1.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
2.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在预知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后,帮助自己和周围的亲朋好友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规避糟糕天气对自己的不利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阅读运用各类天气符号,准确的描述天气状况。
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课前聚焦热点”咱们班的班主任要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去看老大、瑞戈、寇思吉和小菜鸟啦!出发之前你觉得老班应该考虑些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在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抛出一个假新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瞬时被激发,从一开始就有机会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显得较为轻松活泼。
教师:相信天气与安全问题,是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天气的有关知识。
出示题目──多变的天气。
2.开门见山,有的放矢。
【进行新课】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能够轻松识别并熟练运用各类天气符号,准确的描述天气状况。
一、天气及其影响问题:哪位同学能分阶段的描述一下我们这里昨天和今天的天气呢?(从身边的事情谈起,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
)学生交流发言。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表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
学好本节内容,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结构:本节课由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部分内容组成。
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3.教材特点: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复杂多样,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现象和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学情分析】天气是七年级学生们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的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
建立起对天气的理性认识,同时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并让学生有意识地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合生活感受描述天气和气候,明确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2.通过模拟播报天气,熟悉天气符号。
3.通过认识家乡污染现状,感受空气污染的巨大威胁,并提出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天气对人们的影响,养成经常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2.将所学的播报天气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
3.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区分天气与气候;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和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过程】课的重点、难点。
【自主探究一】天气及其影响1.描述天气的词语2.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差异(一)天气特点1.请学生描述来上课路上所看到、感受到的天气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保护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1、正确区别天气和气候,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2、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学生自主举例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空气质量?
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
备注:
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
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
2.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图片,小组建设
多媒体教学环境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1)天气的概念
(2)举一反三:出示图片引出气候的概念。
活动一:小组抢答说出题中那些是气候,那些是天气。
根据图文说出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精美图片的展示和应用
天气预报
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1、讲解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图片)
2、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力(文字出示);了解风向图。
3、认识简单的卫星云图。
活动二:我是小小预报员比赛。
1、讲解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图片)
2、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力(文字出示);了解风向图。
3、认识简单的卫星云图。
精美图片的展示和应用
3.网络教学环境;
4.移动教学环境(例如使用手机、IPAD等)。
教学设计
课名
多变的天气
省份
河南省
市
洛阳
区/县
嵩县
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全称
嵩县旧县镇初级中学
教师姓名
董少俊
学科
地理
学科(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三章第一节
学时
2课时
年级
七年级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逐渐发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