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考点归纳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一整套科学理论体系。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要点进行概论及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尖锐对抗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物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得出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变革有其客观规律。

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基础,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1.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和经济危机的根源。

2.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通过消灭剥削、实行公有制和有计划的经济管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制度。

3.商品经济:马克思经济学着重分析了商品经济的特点、价值规律、货币和资本等概念。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1.阶级斗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革命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3.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形式,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对敌对势力的专政。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科学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必备 各章节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必备 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6、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其启示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其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方法论。

它不是各类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自然本质)(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认识论本质)4.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能动性作用体现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6.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它体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质变: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

(2)辩证关系:①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的必要准备,量变引起质变;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个性和共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共产主义事业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

对于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需要掌握它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考点。

下面将从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考点总结。

一、哲学基础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内涵;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的理论阐释;3.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的特点和作用;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国际影响。

二、历史唯物主义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3.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础;4. 社会形态的替代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辩证唯物主义1. 对立统一规律的含义和核心观点;2. 质量互变和量变质变的关系;3.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4.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2.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周期性;4. 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体制的比较。

五、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矛盾;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发展道路的探索;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以上只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点总结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强化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广大党员和干部理论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年学子的必学内容,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其具体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唯物史观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这一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及其反映在社会各个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通过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来保持经济基础的稳定。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三、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基于雇佣劳动,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这种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其内部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无产阶级作为最具革命性的社会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组织和斗争,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建设道路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型社会制度,其本质是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关系:①辩证统一的关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显示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意义关系: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意义: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坚持在实际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发展.我们党的一切决策都要以代表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作到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决策形成之后,还必须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只有遵循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去从事各项工作,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最大限度的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和意义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①:两者相互依存②:二者相互包含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5、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及其关系的认识结合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考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考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多选题)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5)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多选题)1)实现物质财物极大丰富2)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3.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共2个内容,其一为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地产物。

4.什么是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不随人们的主观变化而变化。

5.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6.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2页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特征是什么?阶级条件: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科学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人文条件:德国古典哲学基本特征:1、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第29页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是什么?物质观:31页意义:32页3.实践的含义、基本特点、形式、以及对社会生活意义是什么?实践的含义:35页对社会生活的意义37页—39页4.如何处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如何处理42页5.结合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第44页6.结合永恒发展的原理,分析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第46页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7.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第48页关系8.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依据第50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9.掌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52页否定之否定10.什么是实践?它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作用如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4页什么是实践第65页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第66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第69页感性认识含义70页理性认识含义辩证关系12.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如何?第73页真理的意义74页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75页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如何?第96页社会存在与社会关系的辩证关系1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99页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第126页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16.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内容是什么?第131页人民群众的绝对性作用,地位:主体133页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7.商品二因素及其辩证关系?145页商品二因素和二重性18.价值规律内容、形式及其作用?148页19.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152页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意义20.劳动力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154页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21.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考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②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因: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①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②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7.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③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9.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10.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11.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12.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13.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4.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5.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16.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18.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19.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20.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21.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22.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作用于物质..2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无论;同唯心主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5.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26.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②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7.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28.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29.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0.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31.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3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33.新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①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即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4.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35.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原因:①对立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36.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两个方面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7.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8.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39.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40.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竟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41.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原理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42.质: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事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43.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着变化;体现这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着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4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量上的扩张..45.辩证的否定观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46.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47.规律的特征:①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②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③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④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1.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2.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48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们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9.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50.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1.两条认识路线: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2.坚持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52.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各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53.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5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55.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56.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57.真理的客观性: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8.真理的绝对性:①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9.真理的相对性:①真理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有限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度上都是有限的..6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①具有绝对性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6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①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唯一性..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②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6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63.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即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原因:①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③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6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及其过程条件的主观反映..②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③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6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形式和发展规律表现: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66.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67.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6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69.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7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71.群众观点:①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能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7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73.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74.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75.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7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7.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78.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79.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8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8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82.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83.资本的三种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的职能..8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①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③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复习和加深理解。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

以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反映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意味着社会变革的首要任务是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政治关系等。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阶级斗争。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4. 社会形态的更替: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资本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建立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例子。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等。

这些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

同时,矛盾也有其特殊性,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3. 发展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驱动力。

事物发展的过程包括量变到质变、螺旋上升和飞跃等。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客观世界和认识客观世界。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它追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1.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以及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分析方法。

2. 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和经验的观察、实证和验证来揭示客观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剩余价值理论,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除去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下的部分是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占有。

2.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包括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

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唯物史观,认为思维和意识的产生都是在物质基础上的。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动力。

五、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1.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以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变革的源泉。

2. 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认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1. 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2.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消除阶级和剥削,实现全民共同拥有和管理社会财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概括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一种关于物质世界的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核心思想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要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的观点,强调人类社会存在决定人类社会意识的观点。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普遍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并且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实现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社会理论,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规律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并且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

四、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根本矛盾是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它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然结果,而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手段。

五、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它强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六、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期、列宁主义的发展时期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贡献,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应用都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以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知识要点的概括。

当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详细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和研究论文,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狭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2.马克思主义产生社会根源:(1).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2).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阶级基础:现代无产阶级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a.起源: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b.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c.本质:意识是人脑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导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6.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他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包括哪些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水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6.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7.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有统一性8.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社会转型规律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表现- 矛盾的特殊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作用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实践与认识、实践与改造的关系- 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意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危机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经济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和阶段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实践论和认识论- 实践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认识论: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性标准2.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历史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 实践认识论和辩证法思维方法- 实践认识论: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辩证法思维方法: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思维方式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设想-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发展方向2. 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党的建设和无产阶级专政3.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4.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理论来源、理论品质及世界观方法论。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观: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根本属性:运动。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5.意识的本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本质: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英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也叫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30-3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从起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的生物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的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5)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和意义(45)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终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济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单选)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单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单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简答)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

(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

(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多选)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单选)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单选)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单选)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单选)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简答)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答: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单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简答)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选)(单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单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单选)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多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单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单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单选)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单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单选)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

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

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

(单选)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单选)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多选)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多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单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多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二是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三是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四是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多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多选)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

(多选)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单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答)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单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单选)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单选)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单选)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

即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

(单选)通常说的‚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