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期末考试参考重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被看作是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根底、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效劳活动。
2.助人自助:具体说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助人的过程就是社工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专业价值。
3.受助者: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效劳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4.社会工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5.人在情境中:提出将效劳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提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
只有将遭遇问题的人放在其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才能真正了解人的行为,并找到对症下药的地方。
6.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诞生,19C末20C初盛行于英美的一个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组织。
7.汤恩比馆:英国牧师巴涅特为纪念汤因比的献身精神,并进一步号召更多的人到教区为贫民效劳,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建立的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效劳中心。
8.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默认或成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9.同理心: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简言之,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与现代所流行的“理解万岁〞、“换位思考〞等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
10.济贫法: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公布的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是英国最完备、执行时间最长,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济贫立法。
11.人本治疗模式: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等都式受自我概念影响的,由自我概念决定的。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考研知识点整理系列(六)

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1.青少年社会工作(名解)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其主要内容为学业辅导、生活辅导、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心理咨询、婚前教育与婚姻介绍、矫治服务等。
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达致最大发展,以贡献于社会的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要素:第一,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既要面对各种问题的特殊青少年,也要面对所有青少年;既要面对青少年本人及其团体,也要面对所有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家庭、学校等元素;既包括对问题实施矫治,也要为促进发展实施科学辅导。
第二,青少年社会工作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
第三,辅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
第四,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特别强烈的社会功能。
2.青少年社会福利(名解)青少年福利包括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中,是社会福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社会福利有三个涵义:第一,青少年福利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社会理念。
青少年不是作为社会中的弱者而受到关注和保护,国家和社会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尊严;青少年期也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为成年阶段做准备的时期,而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人生发展阶段而受到尊重和肯定;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教育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过程;青少年有他们自己独特的需要,这些需要有必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种种途径来获得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于青少年发展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这些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在青少年福利问题上的体现。
第二,青少年福利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
国家要通过制定政策、实施法案、形成法律等等形式把青少年福利问题转换为政府行为,青少年福利是政府的责任,要以社会政策的形式,通过社会政策和立法满足青少年需求、保障青少年权利。
青少年福利作为社会政策,是政府日常行政工作的重要部分,青少年福利需要在社会政策的指导和制约下,通过政府的协调、统整,机构的服务、配合,程序的规范、衔接,制度的完善等机制建设来实现。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一.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含义:①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得助人活动。
②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性质:从定义①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服务,其特征是提供服务;从定义②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
所谓道德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工作是以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活动,而这些社会价值都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二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认识和界定问题、干预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都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其助人实践带有道德特点。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1)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2)社会工作的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社会工作的形成A.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
B.1788年德国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
C.1852年爱尔伯福市进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
D.1869年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致力于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
E.1884年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工作者进入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
F.美国内战时期出现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北大王思斌版)

社会工作导论(3.18。
5.4版)●现代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主要包括贫困群体、脆弱群体和其他的弱势群体。
贫困群体:主要指物质生活陷于极度困境者,他们缺乏基本的、正常生活的物质条件,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脆弱群体:指遇到社会问题冲击时缺乏应对能力而易于遭受挫折和伤害的群体。
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结构和群体关系中处于弱势、其权利和利益受到严重伤害的群体.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①社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社区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社区组织、社区融合也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②面对有需要的人群:有需要的人群是其基本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日常生活和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人群→任何一个现代人(焦虑的扩大化).●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社会工作的领域是指其服务领域。
具体包括社会救助、儿童服务、老年人服务、残疾人士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家庭服务等几个方面。
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精神健康服务、医务社会工作、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需要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主要承担的角色有以下几种:①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既包括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②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③治疗者:社会工作者系统地影响服务对象的人际互动或内在心理功能,以便对那些发展性、人际互动或环境适应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控制或减轻症状,从而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④倡导者: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会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成功。
最新整理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资料讲解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P8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P12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P14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题库汇总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与理论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编社会工作方法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社区工作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社会行政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编社会工作实务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妇女社会工作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残疾人社会工作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家庭社会工作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医务社会工作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工业社会工作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农村社会工作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矫正社会工作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一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21.1复习笔记21.2课后习题详解2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十二章社会工作教育22.1复习笔记22.2课后习题详解2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三章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23.1复习笔记23.2课后习题详解2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四章社会工作研究24.1复习笔记24.2课后习题详解2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本书是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考研知识点整理系列(一)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简答)(一)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1)西方社会主流文化基督教文明所宣扬的“博爱”,是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
2)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以人为中心,欧洲的宗教改革也恢复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3)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宣扬了人道主义,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新的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1)整个社会被分为两大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这使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日益尖锐对立。
2)资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封闭的农村经济,迫使农业劳动者转化为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原来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追求个人利益等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4)社会问题大量出现,自由竞争使竞争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中的一种。
(三)制度背景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
第一,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应直接参与社会救助的组织工作。
第二,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乞丐从事劳动。
第三,规定要由专业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救助人员的专业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对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注:该问题主要借用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21》版的内容)2.社会工作(名解)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有关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内涵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财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第一发端于西方社会,财产阶级思想家重申天分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品上都是同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益。
(二)工业革命及其引起的社会问题工作革命不只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表此刻:第一:整个社会日趋区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关闭的乡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变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用心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延伸冲击着过去的社会关系,它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光秃秃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获取充足的扩充第四:社会问题大批的出现(饥饿、贫困、失业、堕落)综上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些萍水相逢的社会问题,惹起了很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挣脱病态,弱者免于难过,社会工作就是众多试试中的一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对于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华带来的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缺点的门路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进和革命两种思路。
改进主义者认为,能够采纳挽救和协调的方法,能够经过改正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详细举措包含实行社会救援、倡议人道主义和仁爱互帮等等。
总之,财产阶级改进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革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必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转规律出发,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可以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
这不只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批评,并且是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坏旧的人盘剥人的制度,成立一种公正的、没有阶级压迫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社会。
(二)社会工作的产生西方社会工作形成于 19 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定义: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特征:第一,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在我国表现为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
第二,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
第三,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以上这些内容有利于我们将社会工作者同慈善人士、行政官员、志愿者等区别开来)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助人过程特征分析第一,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
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人士和群体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过程。
第二,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
第三,助人过程是不对称的互动。
所谓不对称是指互动双方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不对等,是双方在质和量上的差距。
助人过程的不对称表现为:(1)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
(2)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3)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居于主动的甚至是支配的地位。
支配不是对受助者的控制,二是对助人过程的发展进程和方向的控制,是为了提高社会工作的效果而对该过程的管理。
社工作者的角色1、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2、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1)服务提供者—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
(2)支持者—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3)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
(4)管理者—对助人相关的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
(5)资源获取者—为服务的开展而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6)政策影响人—社会工作者将其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或减缓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1、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2、救难3、解困4、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考研知识点整理系列(三)

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1.社会福利(名解)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相关服务。
而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制度(名解)社会制度是指那些标准化并被普遍接受的角色、规范以及为人的社会化行为提供基本参照的系统。
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社会中也具有自身的结构与内容并发挥着特定的功能。
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是满足社会中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福祉,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的内容与特征不仅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也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在社会福利制度中,主要构成要素有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与外在的制度和环境系统。
3.剩余性社会福利(名解)剩余性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介入,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政府扮演边缘性的角色。
4.制度性社会福利(名解)制度性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政府扮演了全面的角色。
5.积极的(社会)福利和消极的(社会)福利(名解)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
消极的社会福利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层面而较少关注个人的福祉与发展。
此外,消极的福利还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须附带侮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积极的福利是指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比如心理辅导服务就是一种典型的积极福利,其目标并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增进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从各国当代社会福利改革的经验来看,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将消极福利改变为积极福利,将福利与个人就业和价值等充分联系在一起,减少因接受福利带来的负面的心理影响,而努力促进福利接受者的社会融合。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1.1复习笔记一、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
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2.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
①改良主义者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
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
②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出路必定是它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产生。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 3教学目的与要求 --------------------------------------------------------------------------------------------- 3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 ----------------------------------------------------------------------------- 3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3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 3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4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 4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 5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 5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 5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 6第四节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6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 6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 6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7第三节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 7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8第一节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8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 ---------------------------------------------- 8第三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 8第五章社会个案工作------------------------------------------------------------------------------------ 9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 9第二节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 9第三节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10 第六章社会小组工作---------------------------------------------------------------------------------- 10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 ------------------------------------------------------------------ 10第二节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 10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11第四节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11 第七章社区工作---------------------------------------------------------------------------------------- 11 第一节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11第二节社区工作的理论 ------------------------------------------------------------------------ 12第三节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12第四节中国的社区服务工作 ------------------------------------------------------------------ 12 第八章社会行政---------------------------------------------------------------------------------------- 12 第一节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12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内容 ------------------------------------------------------------------------ 13第三节我国的社会行政 ------------------------------------------------------------------------ 13 第九章儿童社会工作---------------------------------------------------------------------------------- 14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 14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14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 14 第十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 14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 15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15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15 第四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15 第五节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 ------------------------------------------------------------------ 15 第十一章老年社会工作 ------------------------------------------------------------------------------ 16 第一节社会变迁与老年人问题--------------------------------------------------------------- 16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16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 16 第十二章妇女社会工作 ------------------------------------------------------------------------------ 17 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的涵义 ------------------------------------------------------------------ 17 第二节香港的妇女社会工作 ------------------------------------------------------------------ 17 第三节中国大陆的妇女社会工作------------------------------------------------------------ 17 第十三章家庭社会工作 ------------------------------------------------------------------------------ 17 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 ------------------------------------------------------------------ 17 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 18 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 18 第十四章矫治社会工作 ------------------------------------------------------------------------------ 18 第一节矫治社会工作的涵义与起源--------------------------------------------------------- 18 第二节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18 第三节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 19 第十五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 19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 19 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 19 第三节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20 第十六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 20 第一节贫困问题概述 --------------------------------------------------------------------------- 20 第二节反贫困:国际经验的回顾------------------------------------------------------------ 20 第三节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21 第十七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 21 第一节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民政工作 ----------------------------------------------------- 21 第二节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 ----------------------------------------------------- 21 第三节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务--------------------------------------------------------- 22 第十八章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学习--------------------------------------------------------- 22 第一节社会工作教育 --------------------------------------------------------------------------- 22 第二节社会工作实习 --------------------------------------------------------------------------- 22 参考书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考研知识点整理系列(二)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价值(名解)价值是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包含着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
它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
价值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不是部分的界定,而是总体的界定。
它不仅决定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和意义,而且决定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和伦理原则,以及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等等。
2.慈善组织会社(名解)慈善组织会社经常是由牧师来指导的,但是它们的工作却是世俗的,并把它们建立在科学和专业化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用宗教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最著名的睦邻设施是巴奈特在伦敦建立汤恩比馆和亚当斯在芝加哥建立的霍尔馆,睦邻运动一开始就是非常世俗的,其兴趣更多的在于社会变迁而不是宗教目标。
设施发展在这里是指由宗教组织建立的院舍设施。
第一个院舍设施是为照顾儿童和老年人而建立的,随后,为失足者、穷人、酗酒者、海员建立的院舍设施纷纷出现。
早期正式的社会工作在价值观念上抛弃了救助过程中的尊卑意识,而是出于同情和怜悯。
它承认人们之间应互相帮助、是平等的。
3.反价值(名解)反价值的问题,既存在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之中,又存在于社会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社会工作者相互关系之间,社会工作的反价值包括操纵和家长作风。
操纵是同社会工作的自由和自我决定价值相反的。
长期以来,操纵环境一直是社会工作的一个目标。
但是对案主的操纵显然是被禁止的。
不管是在利益上操纵其他人,还是代表服务对象的行为,都是违反社会工作价值规范的。
操纵行为包括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的事实,不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
避免操纵,不仅关系到专业的纯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正义性和道德责任。
华里提出了关于操纵的四个条件:(1)如果A不干预B的生活方式,他的选择或他对这种选择的坚持力量将会完全不一样;(2)A限制B,可以使B做出特定的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的可能性增加;(3)B没有感觉到或不理解A的影响;(4)A是B 的道德代理人,他对B的结构性取舍结果负有道德性的责任。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副本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第一部份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一社会工作概述
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庞大进展,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对资本主义的进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改良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二)社会工作的产生
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德国的救济制度、英美的慈善组织的产生和进展增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社会工作的进展
(一)社会工作专业方式的进展
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是社会工作学科化的重要标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接踵成熟的三种大体的社会工作方式。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转变
初期的社会工作多采纳救助和医治模式,后来进展成医治与预防相结合、救助与进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中国社会工作的进展
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基础、家族集团式结构及文化未能产生专业社会工作。
1949年以后中国形成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显现而扩大
(一)社会工作的领域的涵义
社会工作领域分为理想和实际的两种,社会问题分为宏观社会问题和社会性问题。
(二)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
人们熟悉的转变、社会变迁促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个案工作)【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6.1复习笔记一、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历史发展1.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1)玛丽·芮奇蒙的看法社会个案工作的开山鼻祖玛丽·芮奇蒙(M.Richmond)指出,社会个案工作包含着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以个人和家庭为着手点,透过对个人和家庭及其所处环境作有效的调适,以促进其人格的发展和家庭关系的调适”。
可见,在玛丽·芮奇蒙看来,个案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有效地适应环境。
(2)鲍尔斯的看法鲍尔斯(S·Bowers)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艺术,它使用有关人类关系的科学知识与改善人际关系的专业技术,来启发和运用个人蕴含潜能和社区的资源,促使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有较佳的调适关系”。
(3)综合玛丽·芮奇蒙和鲍尔斯的看法,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可概括为:①方法要素,是一种助人的方法;②工作对象要素,个人和家庭;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③过程要素,是一个面对面的工作过程;④科学与艺术要素,立足于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艺术化运用;⑤双向性要素,调动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服务,以协助个人和家庭对其所处社会环境进行调适。
2.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1)高登·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在她的《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文中指出,个案工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她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有意识地调整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过程。
社会个案工作可以定义为一种与人工作的艺术,即社会工作者与不同的人一起工作以达到个人对社会的更好适应状态。
她认为个案工作的基本假设是: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社会力量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与态度,它还提供个人自我发展的机会并影响人们的“生活世界”。
(2)弗洛伦斯·霍丽斯(Florence Hollis)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个“社会一心理”的治疗方法,它既承认功能失调的内在心理原因,也承认外部的社会原因,并努力促使个人和家庭更好地去满足其需要及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王思斌社会工作复习提纲

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崇尚个人价值以人为中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宗教伦理下的慈善活动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农村社会结构解体原有的社会关系遭到破坏,利己主义扩张社会问题严重2.什么是社会工作?①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②是利用各种资源达致助人目标的过程③社会工作与一般慈善活动、一般助人活动、怜悯、配给式福利不同。
试比较关于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社会工作:其本质在于它是一种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注重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方法。
本职工作之外的不取报酬的社会工作,这是在一般场合下的用法。
对于社会工作的不同界说专业服务专业助人过程科学(弗瑞德兰德)艺术(贝斯提克)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芬克)3.试述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并分析其过程结构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服务对象client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专业助人方法methods助人活动helping社会工作者启动互动过程受助者反应使程展开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循环相互理解与合理的行动是社会工作过程有效运行的深层结构1.试述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中的角色☐提供直接服务的基本角色☺服务的提供者☺案主的支持者☺行动的倡导者☐提供间接服务的拓展角色☺助人过程的管理者☺资源的获取者☺政策的影响者☺社会工作的研究者2 试述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救难解困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通过预防问题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实施和修订政策维持社会稳定3.试分析在我国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1.体制改革: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加上某些政策带来的影响,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尖锐性已十分突出,包括回城知识青年的待业问题、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贫困问题、人口老化和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P8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P12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P14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P212、助人过程特征:⑴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⑵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⑶是不对称互动①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②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③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P223、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P234、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他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经过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P29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重点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新教理论、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P44-2、个案工作者不应该做的事项:⑴说服⑵直接改变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或操纵他们⑶做一些为了当事人或针对当事人的事情⑷控制和指导当事人⑸忠告;提供没有恳求的计划⑹为当时人承担责任⑺预先决定结论⑻批准或不批准当事人的行为P50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原材料: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⑵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世间的价值观念⑶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P504、中国社会工作体系内容:⑴社会价值⑵专业价值①敬业②接纳③自决④个别化⑤尊敬人⑶专业伦理①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⒈适当性⒉能力和专业发展⒊服务⒋诚实②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⒈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⒉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⒊秘密和隐私⒋费用③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⒈尊重、公平和礼貌⒉处理同事的当事人④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⒈维持专业正直⒉社区服务⒊发展知识⑷操作守则P52-54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1、当代社会理论的四种主要形式:⑴思辨形式⑵分析形式⑶命题形式⑷模型形式P572、个人经验在社会工作中的优缺点:个人经验是社会工作这个人工作经历的总结⑴优点:保留、包含了许多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有关案例的个别或特殊信息⑵缺点①由于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经验这类信息在数量与种类上也就有限②经验记忆多是一种表象知识;缺乏深入的探究和说明;因此往往只能使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P583、理论知识在社会工作中的优缺点:是对许许多多个人经验的理性总结⑴优点:解释了许多个人经验中所包含的共性、普遍性、恒常性内容;并且对之加以深入系统的探究和合乎逻辑的说明;使人能把握住对象的本质与内在趋势⑵缺点由于其具有概括性特征而丧失了个人经验中本来包括的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有关对象个性特征的信息4、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⑴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与原因⑵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⑶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P595、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⑴心理分析学理论⑵认知理论⑶行为主义理论⑷社会系统理论⑸标签理论⑹沟通理论⑺人文主义理论⑻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⑼马克思主义理论⑽“增权”或“倡导”理论⑾女权主义理论P64-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重点1、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社会福利状态P992、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⑴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⑵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⑶订立工作计划、介入干预和最后总结与检讨P102-1033、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⑴沟通技巧⑵关系技巧⑶过程技巧①接案和约定技巧②评估技巧③签订契约技巧④介入技巧⑤检讨及终结技巧P1044、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有:⑴危机介入模式⑵任务中心模式⑶“社会—心理”模式⑷行为治疗模式⑸叙事治疗模式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1、小组工作定义: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P1232、小组工作的功能:⑴影响个人发生转变⑵社会控制⑶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⑷再社会化3、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理论基础、治疗模式、互动模式4、小组工作的沟通方式:⑴在一定时间内小组的领导者与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沟通⑵每个成员一次讨论同一个题目⑶领导者和一个小组成员频繁讨论一个问题;其他成员旁观⑷小组成员充分参与;根据需要彼此之间自由沟通5、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⑴建立关系的技巧⑵观察的技巧⑶组织和介入的技巧⑷领导的技巧⑸沟通的技巧⑹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⑺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⑻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6、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会议中的角色:⑴示范者⑵促进者⑶调解人⑷支持者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1、儿童社会工作的内涵:⑴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即是一种面向所有儿童的工作⑵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⑶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P1762、儿童权利宣言主要内容:儿童应该受到关怀、爱护和了解;应该有足够的营养和医疗照顾;应该有法定的免费教育;应该有全面的康乐和游戏的权利量应该有自己的姓名和国籍;如果有伤残应该获得优先救济;应该有发展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权利;应该有建立友爱、和平精神的权利;无论何种种族、肤色、性别、国家、地区和社会;应该享有上述同等的权利等3、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⑴福利性⑵以社会性服务为主⑶专业要求高..一方面;做儿童社会工作要涉及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面很广;否则就很难面对发展中的儿童;另一方面;工作中稍有谬误;对儿童的伤害就会很严重;甚至会影响其终生..4、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⑴具有保障的功能⑶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⑶具有发展的功能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1、“青少年”的涵义:⑴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⑵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⑶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⑷青少年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P1932、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包括要素:⑴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⑵青少年社会工作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⑶辅导是青少年工作的本质特征⑷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特别强烈的社会功能P1943、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⑴以教育为主的青少年工作时期⑵以救济为主的混合青少年工作时期⑶以全面服务为特征的独立青少年工作时期P1954、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⑴生物进化理论①生长顺序与时间理论②复演理论⑵精神分析理论①心理发展论②人际关系理论③心理社会理论性⑶学习理论①操作学习理论②发展阶段和任务理论⑷认知发展理论①道德发展理论②社会认知理论⑸社会文化理论①文化人类学理论②社会文化理论⑹社会学的角色扮演理论5、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⑴宏观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由处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的人员所进行的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全局方面的计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⑵微观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为青少年服务的具体工作;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部分..P2026、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⑴个案辅导①商谈与观察②访问③共同活动⑵团体活动①榜样示范②行为锻炼③情景感染④竞赛激励⑤角色模拟P2067、青少年的发展愿望:⑴学习成才⑵娱乐休闲⑶参与社会8、当代中国青少年问题:就业、教育和保护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1、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⑴经济发展⑵社会政策⑶文化因素P2142、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⑴社会撤离理论⑵活动理论⑶连续性理论⑷符号互动理论⑸社会交换理论3、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⑴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⑵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⑶有耐心、多鼓励⑷让老年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⑸个别化的原则4、老年小组工作基本原则:⑴不要先行假设有些老人爱参加小组活动;有些老人不爱参加小组活动..事实上绝大多数老人都有被人关注、与人交往的愿望⑵社会工作者一定要有耐心、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尽可能考虑到每个老人的特殊需要⑶小组组员的选择要恰当、合适⑷不强求的原则5、老年小组工作的具体技巧:⑴工作员在小组活动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⑵所组织的活动或游戏一定要简单易学;使老人一听一看就懂;要使游戏具有趣味性;否则老人会为做不到而感到自己无能⑶工作员要不失时机地赞赏组员的能力;通过赞赏去增加组员之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⑷工作员要关心每个组员对活动的感受;发现一些组员对活动反应冷淡时;要适当调整活动程序;以避免冷场..要防止在小组内组员自发形成“小山头”..已经发现;工作员要巧妙地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组织小组活动;自然使其拆散;达到所有组员互动的目的⑸在小组活动行程过半时;工作员应协助组员真实表述对小组活动的感受;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使下一阶段的活动更符合组员的兴趣爱好⑹小组行将结束时;工作员应评价小组活动的成败及每个组员的发展案例分析1.某大学一位20岁的女大学生与同年级一位男生恋爱三年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当她将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恋人后;这位男友不但拒绝承认是自己所为;而且还指责是女生行为不检点..这使得她又气又怕;每天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不敢告诉父母;更害怕老师同学知道此事;最后;她决定求助于学校社工..她郑重其事地告诉社会工作者;如果自己的男友近日不向自己道歉并承担责任;她将对其实施严厉的报复;并一再要求社会工作者严格为自己保守一切秘密..否则;一切后果由社会工作者负责..问题:1作为学校社工;若采取个案工作方法帮助此案主;你将采用何种个案工作模式为什么2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包含哪些内容上述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困境试作简要分析与说明..3此案中社会工作者将扮演哪些角色答案:1社会个案工作的模式主要有心理社会模式、功能模式、问题解决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此案可采用任务中心模式;因为它关注解决问题的效果和效率..2为案主保守秘密;价值优先序列;个人价值与职业价值;个人利益与职业界限;案主自决与家长作风等伦理困境..3教育者、协调者、经纪人、辩护人等角色..2.上海某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小区外来打工人员较多..有些孩子因父母忙于生计;在附近就读又不方便;因此初中毕业后干脆辍学在家..他们平常无所事事;总爱聚众滋生是非;比如破坏公物、飚车、打架等..假如你是一位新来的社工;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你发现小强是这群孩子的头..你打算对他进行访谈;以获取他的支持;进而用小组工作方法来帮助这群孩子..问题:1请拟定一个双层次的访谈计划不少于6个问题..2你认为应该采取哪种小组工作模式开展小组活动;为什么在做小组工作时;需要注意什么答案:1小强的个人情况:1家庭情况2个人履历3个人意愿这群孩子的情况:1家庭情况2日常活动3兴趣爱好2采用互动模式..因为成员年纪相近;问题相近;便于交流..在工作中应注意:1小组成员的选择;要考虑到年龄、价值观、共同关心的问题、知识背景、性别等因素;2要掌握一般技巧;讨论技巧;活动设计的技巧;3需要对小组动力学有所理解;4如何提高小组凝聚力;5小组何时结束..3.这是一个咨询与治疗小组..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已进行了几次会面..这一次会面主要是讨论婚前发生性行为的利弊..有的成员一直都沉默不语;而有的成员之间则因意见不同产生了冲突;并逐渐升温..问题:1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相比;具有哪些优势2面对小组成员中出现的沉默;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处理3面对小组成员中出现的冲突;社会工作者又应如何对待答案:1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相比;具有下列优势:其一;小组情境可以弥补个人社会化的不足其二;小组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其三;小组为用集体力量解决问题创造了便利2不同的沉默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当成员因为不好意思说、害怕说、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怎么说或是对小组过程表示抗拒而拒绝说时;社会工作者一般要采取“热处理”的方式..如果成员是因为正在思考问题、正在体验一种感受而选择沉默;或者社会工作者认为成员需要沉默缓解压力;那么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即不介入;给成员一定的沉默时间;并让他们自己去打破沉默..3首先;社会工作者要使成员明白讨论与活动是为了共同的发展;为了搞清问题;为了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看清自己将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因而讨论是围绕问题;而不应该把矛头针对个别人..其次;应敏锐地理解冲突的实质;并引导成员从冲突过程中获得对小组发展过程的理解;鼓励并协助小组成员自己解决成员间的冲突..其三;社会工作者应表明自己有协助小组实现目标的愿望和能力;但应避免成为小组的中心;避免成为问题的唯一解答者;应鼓励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讨论;协助他们确定具体的目标和发现达到目标的方法;协助成员产生归属感和分享依赖关系..其四;社会工作者在一开始就要同成员一起订立一些有意义的规章制度;在小组工作过程中;他不断提醒成员遵守制度;同时;他也不断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以便更好地处理冲突..4.一位学校社会工作者发现阿强最近学习成绩下滑;精神恍惚;就对他进行了家访..原来;阿强的父母离异;阿强现在由母亲抚养..阿强的母亲告诉社会工作者;她最近失业了;精神压力很大;生活水平也下降了很多;所以有时对阿强脾气不好;可能影响了阿强的学习;并让社会工作者替她保密..几天后;这位社会工作者接到法庭传票;要求出庭作证阿强的母亲不能提供给阿强正常的生活;因为阿强的父亲要求拥有阿强的养护权..问题:1简要分析社会工作者主要面临的伦理困境..2简述社会工作者可以放弃“保守秘密”原则的几种情形..3在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能够出庭作证吗为什么答案:1社会工作者主要面临的伦理困境有:1保守秘密2案主自决与家长作风3职业界限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4职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矛盾5资源分配时面临的伦理困境2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可以打破保密原则:1在案主正式授权社会工作者传递有关信息时2当社会工作者被要求在法庭上作证的时候3当案主向法庭起诉社会工作者的时候4当案主的行为对社会工作者本人产生威胁的时候5当案主威胁要自杀的时候6当社会工作者发现青少年犯罪或成为犯罪的帮凶的时候7当有明显证据证明儿童被虐待或被忽视的时候8当案主的身体或精神状态使之成为对自己或他人的威胁的时候3在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能够出庭作证..因为根据打破保密原则的第2条和第7条;社会工作者可以出庭作证..5.假如你是一名学校社工;校内一位女生因失恋而来找你辅导..原来她一个多月前与男友发生性关系;双方承诺要与对方结婚..但她的男友最近认识一位女生;感到这个女生对他非常具有影响力;以致他难以抵御;而向你的案主提出分手..该案主深爱其男友;不愿怪责男友;却又无力改变局面;因此情绪失控..在辅导过程中;该案主流露出对另一位女生的怨恨;表示自己得不到男友;也决不会让那位女生得到;她要采取报复行动..问题:1这里涉及社会工作伦理问题;你将如何处理这个伦理困境2你准备采用哪种个案工作模式开展个案辅导如何开展答案:1涉及到是否保守秘密的伦理困境;因案主可能成为他人的威胁;应打破保密原则..能根据价值优先序列作合理解释者;可适当加分..2采用任务中心模式;通过以下步骤开展:1建立专业关系;2收集信息;了解案主的问题;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5结案与评估..如结合案例;分析恰当;可适当加分..考试题型:单选、多选、简答、名词解释、判断说明、论述、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概论 王思斌 考研笔记整理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改良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二)社会工作的产生: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德国的救济制度、英美的慈善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社会工作的发展:(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是社会工作学科化的重要标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相继成熟的三种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早期的社会工作多采用救助和治疗模式,后来发展成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救助与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基础、家族集团式结构及文化未能产生专业社会工作。
1949年之后中国形成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而扩大:(一)社会工作的领域的涵义:社会工作领域分为理想和实际的两种,社会问题分为宏观社会问题和社会性问题。
(二)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人们认识的变化、社会变迁促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
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一)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社会进步的涵义;“大同”思想。
(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社会工作的领域:(一)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特征分类生理:儿童、少年、青年、老年、妇女、残疾人社会工作;(二)按困难类型分类:日常生活问题、就业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三)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救助性、帮助性、发展性社会工作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涵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开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开展的权利。
工作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第一:整个社会日益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开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力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与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的扩第四:社会问题大量的出现〔饥饿、贫穷、失业、堕落〕综上述,在资本主义的开展中,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与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对于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带来的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根本上分为改进和革命两种思路。
改进主义者认为,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
总之,资产阶级改进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围去解决自身的问题。
革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开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开展,对之进展革命的改造。
这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批判,而且是要进展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没有阶级压迫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开展的社会。
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根底上开展起来的。
对处于困境者和弱者的帮助对于西方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其次论与对现代社会工作的奉献,普遍指出是17世纪以来的社会救助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P8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P12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P14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P212、助人过程特征:⑴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⑵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⑶是不对称互动①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②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③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
P223、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P234、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他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
经过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P29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重点)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新教理论、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P44-2、个案工作者不应该做的事项:⑴说服⑵直接改变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或操纵他们⑶做一些为了当事人或针对当事人的事情⑷控制和指导当事人⑸忠告,提供没有恳求的计划⑹为当时人承担责任⑺预先决定结论⑻批准或不批准当事人的行为P50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原材料: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⑵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世间的价值观念⑶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P504、中国社会工作体系内容:⑴社会价值⑵专业价值①敬业②接纳③自决④个别化⑤尊敬人⑶专业伦理①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⒈适当性⒉能力和专业发展⒊服务⒋诚实②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⒈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⒉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⒊秘密和隐私⒋费用③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⒈尊重、公平和礼貌⒉处理同事的当事人④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⒈维持专业正直⒉社区服务⒊发展知识⑷操作守则P52-54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1、当代社会理论的四种主要形式:⑴思辨形式⑵分析形式⑶命题形式⑷模型形式P572、个人经验在社会工作中的优缺点:个人经验是社会工作这个人工作经历的总结⑴优点:保留、包含了许多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有关案例的个别或特殊信息⑵缺点①由于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经验这类信息在数量与种类上也就有限②经验记忆多是一种表象知识,缺乏深入的探究和说明,因此往往只能使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P583、理论知识在社会工作中的优缺点:是对许许多多个人经验的理性总结⑴优点:解释了许多个人经验中所包含的共性、普遍性、恒常性内容,并且对之加以深入系统的探究和合乎逻辑的说明,使人能把握住对象的本质与内在趋势⑵缺点由于其具有概括性特征而丧失了个人经验中本来包括的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有关对象个性特征的信息4、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⑴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与原因⑵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⑶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P595、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⑴心理分析学理论⑵认知理论⑶行为主义理论⑷社会系统理论⑸标签理论⑹沟通理论⑺人文主义理论⑻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⑼马克思主义理论⑽“增权”或“倡导”理论⑾女权主义理论P64-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重点)1、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社会福利状态P992、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⑴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⑵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⑶订立工作计划、介入干预和最后总结与检讨P102-1033、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⑴沟通技巧⑵关系技巧⑶过程技巧①接案和约定技巧②评估技巧③签订契约技巧④介入技巧⑤检讨及终结技巧P1044、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有:⑴危机介入模式⑵任务中心模式⑶“社会—心理”模式⑷行为治疗模式⑸叙事治疗模式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1、小组工作定义: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P1232、小组工作的功能:⑴影响个人发生转变⑵社会控制⑶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⑷再社会化3、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理论基础、治疗模式、互动模式4、小组工作的沟通方式:⑴在一定时间内小组的领导者与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沟通⑵每个成员一次讨论同一个题目⑶领导者和一个小组成员频繁讨论一个问题,其他成员旁观⑷小组成员充分参与,根据需要彼此之间自由沟通5、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⑴建立关系的技巧⑵观察的技巧⑶组织和介入的技巧⑷领导的技巧⑸沟通的技巧⑹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⑺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⑻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6、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会议中的角色:⑴示范者⑵促进者⑶调解人⑷支持者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1、儿童社会工作的内涵:⑴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即是一种面向所有儿童的工作⑵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⑶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
P1762、《儿童权利宣言》主要内容:儿童应该受到关怀、爱护和了解;应该有足够的营养和医疗照顾;应该有法定的免费教育;应该有全面的康乐和游戏的权利量应该有自己的姓名和国籍;如果有伤残应该获得优先救济;应该有发展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权利;应该有建立友爱、和平精神的权利;无论何种种族、肤色、性别、国家、地区和社会,应该享有上述同等的权利等3、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⑴福利性⑵以社会性服务为主⑶专业要求高。
一方面,做儿童社会工作要涉及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面很广,否则就很难面对发展中的儿童;另一方面,工作中稍有谬误,对儿童的伤害就会很严重,甚至会影响其终生。
4、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⑴具有保障的功能⑶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⑶具有发展的功能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1、“青少年”的涵义:⑴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⑵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⑶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⑷青少年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P1932、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包括要素:⑴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⑵青少年社会工作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⑶辅导是青少年工作的本质特征⑷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特别强烈的社会功能P1943、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⑴以教育为主的青少年工作时期⑵以救济为主的混合青少年工作时期⑶以全面服务为特征的独立青少年工作时期P1954、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⑴生物进化理论①生长顺序与时间理论②复演理论⑵精神分析理论①心理发展论②人际关系理论③心理社会理论性⑶学习理论①操作学习理论②发展阶段和任务理论⑷认知发展理论①道德发展理论②社会认知理论⑸社会文化理论①文化人类学理论②社会文化理论⑹社会学的角色扮演理论5、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⑴宏观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由处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的人员所进行的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全局方面的计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⑵微观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为青少年服务的具体工作,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部分。
P2026、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⑴个案辅导①商谈与观察②访问③共同活动⑵团体活动①榜样示范②行为锻炼③情景感染④竞赛激励⑤角色模拟P2067、青少年的发展愿望:⑴学习成才⑵娱乐休闲⑶参与社会8、当代中国青少年问题:就业、教育和保护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1、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⑴经济发展⑵社会政策⑶文化因素P2142、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⑴社会撤离理论⑵活动理论⑶连续性理论⑷符号互动理论⑸社会交换理论3、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⑴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⑵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⑶有耐心、多鼓励⑷让老年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⑸个别化的原则4、老年小组工作基本原则:⑴不要先行假设有些老人爱参加小组活动,有些老人不爱参加小组活动。
事实上绝大多数老人都有被人关注、与人交往的愿望⑵社会工作者一定要有耐心、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尽可能考虑到每个老人的特殊需要⑶小组组员的选择要恰当、合适⑷不强求的原则5、老年小组工作的具体技巧:⑴工作员在小组活动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⑵所组织的活动或游戏一定要简单易学,使老人一听一看就懂,要使游戏具有趣味性,否则老人会为做不到而感到自己无能⑶工作员要不失时机地赞赏组员的能力,通过赞赏去增加组员之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⑷工作员要关心每个组员对活动的感受,发现一些组员对活动反应冷淡时,要适当调整活动程序,以避免冷场。
要防止在小组内组员自发形成“小山头”。
已经发现,工作员要巧妙地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组织小组活动,自然使其拆散,达到所有组员互动的目的⑸在小组活动行程过半时,工作员应协助组员真实表述对小组活动的感受,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使下一阶段的活动更符合组员的兴趣爱好⑹小组行将结束时,工作员应评价小组活动的成败及每个组员的发展案例分析1.某大学一位20岁的女大学生与同年级一位男生恋爱三年后,发现自己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