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学常识
魏晋文学常识
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
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察琰。
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
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
(2)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3)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
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
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
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
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
(4)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
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
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5)汉赋: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汉初流行骚体赋,承楚辞余绪,多带“兮”字,抒情性较浓,代表作家是贾谊;汉武帝起盛行散体大赋,篇幅加长,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铺陈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劝百而讽一”,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中叶以后兴起抒情小赋,篇幅短小,针砭时弊,语言整饬,感情浓郁,代表作家是张衡、赵壹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主要特点1、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主题:1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
2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3隐逸主题,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
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文学的士族化、家族化和宫廷化(1)文学的士族化士族因之拥有世袭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因而,自然造成了士族对文化的特权。
魏晋南北朝的大多数作家都出生于世家大族。
西晋的左思和此后东晋的郭璞、刘宋时的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
(2)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阮瑀及其子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cóng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yào、谢惠连、谢眺)、梁武帝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3)文学的宫廷化晋宋以后,文学的士族化,更兼有了宫廷化的特色。
文人从广阔的社会生活退缩回贵族的、宫廷的狭小圈子,放纵感观于世俗的享乐,又陶醉于家族门第的光环,迷恋于个人情感的玩味,沉溺于贵族文化的雕琢。
当时作家的吟咏性情,侧重于月露风云、闺房衽席,“宫体”之号,由斯而起。
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汇总
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曹、七子等一批诗人。
他们写诗反映社会动乱,抒发忧国之思和建功之志,情辞慷慨,语言刚健,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曹操是汉魏之交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诗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
曹丕是他的次子,魏的开国皇帝,他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是曹丕之弟,作品有短诗《白马篇》、《七步诗》,长诗《赠白马王彪》,辞赋《洛神赋》等。
“建安七子”指的是孔融、王粲、刘桢、阮踽、陈琳、应场、徐斡七人,除孔融之外,都是曹操下属,诗风颇似曹操。
此外,当时还出了我国第一位杰出女诗人蔡琰(即蔡文姬),作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
三国和西晋文学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写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正始文学:“正始”是三国时魏国曹芳的年号。
当时司马氏父子当道,政治黑暗,少数文人以曲折方式表示不满,产生“正始文学”。
代表人物为阮籍和嵇康,他们与另五位名士合称“竹林七贤”。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年号。
此期间,一批士族文仁模仿古人创作,被称为“太康文学”。
代表人物为左思,写有《咏史》八首,赋《三都赋》曾轰动洛阳。
另有陆机、潘岳、刘琨等。
陶渊明陶渊明,即陶潜,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他曾做过彭泽县令,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隐居农村,参加劳动,写下大量的诗文。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创者。
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风格自然平淡,浑厚含蓄,耐人寻味。
他的散文《桃花源记》虚构了与黑暗现实对立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
他在辞赋《归去来兮辞》中,表明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向。
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散文得到发展,小说初步形成,出现了大量短篇文言笔记小说。
中学生必知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学生必知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短短的三百多年经历了汉末动乱、三国争雄、八王之乱、永嘉南渡、北方十六国混战、南北朝对立等事件,战争不断,政权更换频繁,人民生活在动乱之中。
政治的混乱和儒学自身发展的衰颓使传统的儒家思想失去了维系人心的力量,老庄哲学受到人们的崇尚,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而佛教的传入、佛学思想的流行,也使玄学中有了佛学的成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人们也有了新的价值观念,这些都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儒家思想的失落使文学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进入了自觉发展的阶段。
文学的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开始和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一些探讨文学体裁、总结创作理论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作家们开始自觉地追求文学的审美价值,他们不再为政治教化而创作,追求文学上的成就成为文人新的人生追求,文学变成了作家个体的行为,他们在创作中展现自己的个性,描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
魏晋南北朝文学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其中太康时期是西晋文坛的繁荣期,也有人以太康文学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东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一般以建安文学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始,建安文学还包括魏文帝、魏明帝时期的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他们用诗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诗风慷慨悲凉,后来人们就以“建安风骨”来指称他们的诗歌风格。
正始(240—248)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但正始文学一般包括正始以后到公元265年西晋建立之前的文学,主要代表是阮籍、嵇康。
因为这一时期司马氏掌权,政治黑暗,而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也在这时期盛行,所以嵇康、阮籍在作品中揭露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自己的苦闷和对名教与自然的崇尚。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起来。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常识。
1. 文学主题多样化: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中,主题主要包括诗词、歌谣、散文、小说等,而其中的内容也丰富多样,包括人生哲理、自然美景、历史典故、政治批判等等。
2. 文学风格多样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风格也十分丰富多彩,其中诗歌的风格有豪放派、咏物派、歌行派等;散文的风格则有宗教性、哲理性、修辞性等不同的风格。
3. 作家身份多样化: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中,作家的身份也十分丰富多样。
有皇室贵族、官僚学士、佛教僧侣、民间艺人等各种身份的作家,他们的经历与视角也不尽相同。
4. 创新精神:在这个时期,文学创新精神也十分旺盛。
许多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使得文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5. 影响力广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当时就具有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力,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如《世说新语》、《文选》、《诗品》等文学典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总之,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文学已经初露头角,其丰富多彩的创作与思想成果,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汇总1500字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文学的风格多样化,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汇总。
一、创作背景1. 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经历了三国分裂、晋朝的建立以及南北朝的兴起和战乱。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历史变动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
2. 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提高,他们追求彰显自己的才华和独特性。
士人之间进行文学创作和赋诗成为一种风气,文学成为了士人社交的一种方式。
二、代表作家与作品1.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作品以史诗《观沧海》、《对潘安世书》和《龟虽寿》等为代表,表现了他的志向和追求。
2. 陶渊明: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田园诗为主,《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是他的代表作品,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反对世俗的态度。
3. 陶潜: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是陶渊明的弟弟,代表作品有《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写了许多咏史之作。
4. 陆机: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文赋》为代表,追求奇特的文辞和形象的修饰,对后世影响深远。
5. 阮籍: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他的《咏怀诗》和《与朱元晦书》等作品而闻名,他的诗歌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三、文学风格与特点1. 豪放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的特点,表现出对世俗规范的反叛和对个人情感的宣泄。
作品以狂放豪迈、放浪不羁的形象为主。
2. 神韵派: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追求奇特的文辞和修饰,重视音韵和意象的表达。
作品常常使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谐音派:作者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谐音、谐意的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种手法在后世文学中也有所继承和发展。
四、主题与价值观1. 崇尚自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的描写非常丰富。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时期虽然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不断,但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文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流派的兴起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流派变得丰富多样,出现了以诗、赋和散文为代表的多种文学形式。
王羲之提倡的文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风格,开创了文人赋随行、锦于旅途的新局面。
又如东晋谢灵运主张“充词会意”,提出了“希夷之风”即文人以自然风光为题材创作诗歌等。
2. 诗歌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纂的《文选》是该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史书,很多杰出的诗人的作品被收入其中。
代表性的诗人有曹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等,其中曹操的《观沧海》和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了该时期的诗歌成就。
3. 散文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的形式也得到了发展和重视。
代表性的作家有阮籍、刘义庆、傅玄等。
阮籍的《咏怀诗》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和对自由的追求。
4. 名士与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往往是身处政治斗争中的名士,他们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
例如景初年间的王羲之、王献之兄弟,他们在政治上曾经有过角逐的经历,但两人多年以后却因文学家而彼此认识。
5. 独立思考和个性张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和政治乱象的影响下,文人学士开始独立思考和个性张扬。
文人们在作品中不仅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各种思考和感慨,更开始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个性化。
该时期的文学家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规范和约束,开始转向对内心情感和情感世界的研究和表达。
这些变革无疑给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文学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第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 吸收外来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佛教文化、
匈奴文化等,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创作。
2. 蠡纺文风: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辞赋和谶语为主要体裁,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真挚
的情感,文风较为奔放,反映了当时社会和精神生活的特征。
3. 论辩文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也兴起了一些辩论文学,比如司马迁的《资治通鉴》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一。
第二,魏晋南北朝文学代表作
1. 《世说新语》:这是一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由刘义庆编撰,记录了当时社会上的许多典故和佳话,被后人誉为“儒教之奇书”。
2. 《杂诗》:这是一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集,该诗集收录了当时不少优秀的诗人的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
3. 《庄子》:这是一部道家哲学经典,作者是庄子,他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到了这部作品中,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受到了庄子的思想启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明代文学家冯梦龙
对《世说新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运用其中的典故和佳话。
这些
都表明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魏晋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魏晋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魏晋时期?()A. 曹操B. 曹植C. 王勃D. 阮籍答案:C解析:王勃是初唐时期的诗人。
2. “建安七子”中不包括()A. 孔融B. 陈琳C. 王粲D. 陶渊明答案:D解析: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
3. 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是()A. 曹操B. 曹丕C. 曹植D. 王粲答案:C解析:曹植的文学成就很高,被称为“建安之杰”。
4. 下列作品不属于曹操的是()A. 《龟虽寿》B. 《观沧海》C. 《短歌行》D. 《咏怀诗》答案:D解析:《咏怀诗》是阮籍的作品。
5. 以下哪位诗人是竹林七贤之一?()A. 嵇康B. 刘桢C. 蔡邕D. 左思答案:A解析: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
6. 西晋太康时期的代表作家是()A. 左思B. 潘岳C. 陆机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左思、潘岳、陆机都是西晋太康时期的代表作家。
7.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钟嵘对()的评价。
A. 曹操B. 曹丕C. 曹植D. 王粲答案:C解析:这是钟嵘在《诗品》中对曹植诗歌风格的评价。
8. 下列作品属于陶渊明的是()A. 《桃花源记》B. 《洛神赋》C. 《三都赋》D. 《登楼赋》答案:A解析:《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作品。
9.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属于()A. 辞赋B. 诗歌C. 散文D. 小说答案:A解析:《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
10. 以下哪句诗出自陶渊明?()A.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D.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答案:B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名句。
11. 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是()A. 诗歌的繁荣B. 辞赋的兴盛C. 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兴起D. 小说的出现答案:C解析: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兴起是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12. 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代表作品是()A. 《咏史》B. 《拟行路难》C. 《悼亡诗》D. 《游仙诗》答案:B解析:《拟行路难》是鲍照的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Day4魏晋南北朝1.“建安风骨”是指:建安文学文风清峻,慷慨悲壮,被称为“建安风骨”。
2.“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建安文学开创者。
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曹丕,子子恒,曹操次子。
所著《燕歌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手成熟的七言古诗。
➢曹植,自子建。
建安之杰,五言诗奠基人。
代表作《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
南朝谢灵运对他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的评价3.“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与“三曹”同是“建安风骨”的重要代表。
4.“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
5.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被钟嵘的《诗品》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
6.谢灵运,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与陶渊明并称“陶谢”。
诗歌有《登池上楼》、《白门岩上宿》。
文赋有《山居赋》。
7.《三国志》,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编纂。
它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体史书,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分《魏书》《蜀书》《吴书》三部分,共65卷。
8.《文心雕龙》,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著,是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chī,意“舒展”)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
9.《搜神记》,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
它是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魏晋文学常识
这些问题都是这门课的基础知识部分,同学们不妨利用闲暇的时间记一记他们吧!1、什么是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指公元196—220年.建安文学指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汉末、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
他们共同的主题是:抒发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感情和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这一时期的诗歌都带有一种慷慨悲凉的色彩,具有一种悲剧色彩。
2、正始之音指什么?正始是齐王芳的年号。
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这一时期是魏晋易代之际,政治昏暗,文人生命受到威胁,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因而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抒写个人忧愤,其风格变建安文学理想之高扬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
3、太康诗风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在诗歌方面一是拟古,一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具体特征是:语言又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有散行趋向骈偶并大量用典。
4、永明体是怎样一种诗体?又称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吟这种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齐梁声律论是其理论基础.5、什么是玄言诗?简单的说,在诗歌中抒发老庄玄理,兴盛于东晋,是魏晋清谈的结果。
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其特点是“理过其词,淡乎寡味”。
本身艺术水平不高,但却对后世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6、请问吴歌?南朝民歌的一种,主要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以描写爱情、婚姻为主。
语言清新浅近,感情真挚细腻,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真实的再现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7、西曲?西曲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
在内容上多描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要广,风格比较明快。
在形式上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
并大量运用双关语。
8、志怪小说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内容上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许多作品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也保存了当时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积累:魏晋南北朝文学1.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áng)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2.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发展期)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
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魏晋文学常识名词解释整理
1.曹操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步出厦门行·观沧海》2.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五言诗的诗人3建安风骨指汉末魏初时期建安诗坛所表现出来的风韵气度。
此时的国家动乱激起了一代诗人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而“人之觉醒”的社会思潮与人命危浅的社会现实又引发了诗人们对死生无常的喟叹和对个体生命的依恋,便形成了以慷慨悲凉为情感基调的“建安风骨”。
(原因)继承了汉乐府诗歌的优秀传统,其主要特征是以刚健有力的语言表现一种奋发蹈厉的意气,一种慷慨高亢的激情,一种苍凉悲壮的情怀并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强劲的力度和沉雄的气势。
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代表作品: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短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美女篇》、《白马篇》、曹丕的《燕歌行》、王粲的《登楼赋》、《七哀诗》等等。
是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影响)4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1.形式上,把乐府旧题的四言、杂言叙事诗,改变为旧调新内容或另创新题的五言抒情诗2.内容上,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3.情调慷慨激昂,苍凉悲壮4.语言刚健爽朗。
时代特征的分别阐释:①政治理想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东汉末年的动乱,既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
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②人生短暂的哀叹。
当时社会动乱,人多短寿,面对人生际遇诗人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③强烈的个性表现。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
④浓郁的悲剧色彩。
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框架
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框架
一、魏晋文学概况
1.魏晋文学的定义和背景
2.魏晋文学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3.魏晋文学与其他时期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二、建安文学
1.建安文学的定义和背景
2.建安七子的简介和作品特点
3.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曹植的诗歌
1.曹植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历程
2.曹植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3.曹植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阮籍和嵇康的玄学诗
1.阮籍和嵇康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历程
2.阮籍和嵇康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3.阮籍和嵇康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陶渊明的田园诗
1.陶渊明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历程
2.陶渊明田园诗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3.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六、南北朝文学概况
1.南北朝文学的定义和背景
2.南北朝文学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3.南北朝文学与其他时期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七、谢灵运的山水诗
1.谢灵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历程
2.谢灵运山水诗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3.谢灵运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八、鲍照的乐府诗
1.鲍照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历程
2.鲍照乐府诗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3.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九、骈文与散体文
1.骈文与散体文的定义和特点
2.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与散体文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家作品
3.骈文与散体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高中魏晋知识点总结
高中魏晋知识点总结一、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时间跨度大约为220年,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中国。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鼎立期;晋朝的建立和南北朝时期;隋朝的统一和开篇。
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鼎立期是魏晋时期的前期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分裂混乱,各自为政,形成了割据的局面。
三国鼎立使得国家分裂,各地各族争霸,百姓疾苦。
晋朝的建立和南北朝时期是魏晋时期的中期阶段,此时,曹魏的灭亡,晋朝的建立,意味着北方政权的变迁。
而南方各地形成了多个政权相互纷争的局面,南方政权分裂,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隋朝的统一和开篇是魏晋时期的后期阶段,隋朝统一了中国大陆,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隋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
二、魏晋时期的政治1.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在三国时期,政治格局主要是曹魏、东吴和蜀汉三国鼎立。
曹魏以中原为中心,东吴以江东为根据地,蜀汉则以西南地区为基地。
三国相互争夺地盘和人口,形成了分裂的局面。
2. 晋朝的建立和南北朝的政治格局晋朝的建立打破了曹魏的割据局面,统一北方政权。
随后,南北朝的政治格局形成,北方政权由晋朝演化为北朝,南方政权多个政权相互争霸,局面混乱。
3. 隋朝的统一和开篇隋朝的统一打破了南北朝的对峙局面,实现了长期分裂的政权一统,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魏晋时期的经济1. 农业魏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犁耕和水稻栽培得到普及。
发展了粮食生产,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2. 商业魏晋时期商业繁荣,各地商品交流频繁,货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商业贸易活跃。
3. 工业魏晋时期,手工业和冶炼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缝纫、造纸、铁器等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冶炼业更是有了巨大的进展。
四、魏晋时期的文化1. 文学魏晋文学以(简)材好、点石成金成就最大。
代表作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典蜀志》、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洛神赋》, 张衡的《东京赋》,何承天《赋菊》,苏昞的《赋黄鹤楼》和文学家嵇康的《广陵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以及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诗》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
其主要作品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
主要作品有《搜神记》。
《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
《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6)范晔,字尉宗,著《后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7)刘义庆,袭封临川王。
主要作品有《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
属笔记体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8)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
主要作品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9)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
【文章来源于网络】。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文学家和经典作品,以下是相关的文学常识。
1.乐府文学
乐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特色的文学流派之一,其作品大多以流行音乐形式传唱。
乐府诗代表作品有《长歌行》、《木兰诗》、《胡笳十八拍》等。
2.骈文诗歌
骈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行文典雅,字句对仗,较为短小精悍。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陆机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3.佛教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文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代表作品有《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
道教文学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亮点,其作品大多以修身养性、逍遥自在为主题,代表作品有《庄子》、《列子》等。
5.历史典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典籍。
其中最
著名的是《资治通鉴》和《晋书》。
6.代表作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家有述而、陶渊明、刘义庆、谢灵运、王羲之、王勃等。
他
们各自在文学、书法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与历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流派、代表
作品和作家不仅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和历史学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魏晋文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魏晋文学知识点总结笔记●魏晋文学起止年代●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献帝建安元年(196)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第一节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建安风骨●代表人物——汉末建安时期文学巨匠●三曹●指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操、曹丕、曹植●曹操●事迹●曹魏政权的奠基人,统一了自黄巾起义之后军阀混战多年的北方●特点●他的乐府诗大都是四言体,却是以古为新●风格●“梗概而多气”,诗朴素有力,粗犷豪迈,体现出一种豪壮的英雄主义情怀,是建安时代要求解放追求理想的时代新声●评价●曹操精通乐府音律,在内容上对旧式的乐府有所超越,是拓展乐府诗功能的第一人,让乐府诗从此走上文人化的道路●代表作●《苦寒行》《观沧海》《短歌行》●曹植●概述●曹植是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奠定了五言诗的地位●风格●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语言功力深厚●评价●曹植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作●《洛神赋》●曹丕●概述●曹丕的作品多四言乐府诗,风格柔缓他所采择的主题多为表现游子思妇的哀怨与悲伤●代表作●《燕歌行》●这首诗,对后来七言诗的发展贡献很大●建安七子●简介●建安时汉献帝的年号,“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gan4)、阮瑀(yu3)、应玚(yang2)、刘桢●建安七子又称邺中七子,他们当中以王粲的艺术成就最高,代表作《七哀诗》●评价●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是建安诗坛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蔡琰(yan3)●概述●蔡琰,字文姬,她的《悲愤诗》很著名,并且在后来衍生为《胡笳十八拍》在民间广泛流传●特点●她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的传播和喜爱,是因为她的实录,她把自己被俘到匈奴结婚生子,后来又被汉朝赎回离开夫儿同伴的经历描绘出来,写得极为真实伤感,是对那个战乱不已的时代发出的最悲愤的控●特点●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主要内涵●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影响●后世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力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二)正始之音●1 正始之音/正始体●名称由来●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被用来泛指曹魏后期的文学●背景介绍●正始时期,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异常残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
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察琰。
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
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
(2)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3)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
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
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
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
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
(4)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
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
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5)汉赋: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汉初流行骚体赋,承楚辞余绪,多带“兮”字,抒情性较浓,代表作家是贾谊;汉武帝起盛行散体大赋,篇幅加长,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铺陈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劝百而讽一”,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中叶以后兴起抒情小赋,篇幅短小,针砭时弊,语言整饬,感情浓郁,代表作家是张衡、赵壹等。
(6)玄言诗:东晋时期盛行的一种诗风,以阐发老庄思想为基本内容,是魏晋玄学的产物。
东晋玄言诗以许询、孙绰为代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正始玄风为其孕育发生期,郭璞五言为其发展期,许询、孙绰玄言诗为其兴盛期,义熙为玄言诗终结期。
例如:《天台山赋》。
(7)骈文:文体的一种,起源于汉魏,南北朝时达到全盛。
全篇以偶句为主,对声律、用典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后来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注重形式美,内容大多空洞贫乏,但也不乏佳作,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等。
(8)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9)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例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
解答题1.《史记》的内容?《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2.《史记》的写作意图?(1).《史记》创作的目的,据司马迁自言,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寄托理想、抒发愤懑。
(2). ,司马迁为了继承其父司马谈编订史书的遗志,完成撰述《史记》的宏愿。
.而《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肩负史家职责(3). 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精神,不仅是要形式上承继周公以来的道统,反而是重视《春秋》的性质, 司马迁对“春秋之义”和“春秋笔法”心仪已久,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贬精神,撰述《史记》.(4).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
3.《史记》的文学成就?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肯定其史学与文学的双重成就。
司马迁带着深厚的感情来写,尤其是那些传记性文字。
充满感情的传记无疑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所以,《史记》不仅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也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总集。
对《史记》的文学成就可以从多方面去分析,这里强调三点:第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作为历史着作,《史记》在很大程度上是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可是,在“实录”的基础上,《史记》善于提炼和组织题材,往往抓住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加以细腻描写,以突出其主要的性格特征。
典型如《项羽本纪》写项羽一生,除了开头部分写他起义前几件小事之外,突出写他参加抗秦斗争的八年历史。
这八年历史又分两个阶段:前三年写他率领起义军推翻秦王朝的历程,后五年写他在楚汉战争中由强变弱直至彻底失败的经过。
这八年之中重点写了三件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史记》像一道漫长的人物画廊,其中有特色的人物几百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近百人,为后代小说、戏剧创作提供了写人的楷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二,互见法。
所谓互见法就是将一人的事迹分散于多篇,以便塑造完整的人物的描写方法,运用互见法来叙述描写人物,往往既忠于历史又尽量使人物形象丰富完整,如项羽的性格既有仁厚的一面,也有残暴的一面;既有英武果断的一面,也有优柔寡断的一面第三,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4.《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史记》建立了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名著。
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
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
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第二,《史记》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
他往往能将极其复杂的事实,安排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上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第三,《史记》建立了史学的独立地位。
在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
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
自从司马迁编撰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
此后,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地位,这一发展应该归功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第四,《史记》成为了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在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了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据《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180多种。
据李长之统计,在现存132种元杂剧中,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
其中包括《赵氏孤儿》这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
到后来的京剧中,仍然有许多是取材于《史记》的。
第五,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5.《史记》与《汉书》的比较?一.体例内容比较《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体例较《史记》更为整齐统一。
《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新材料、新史实,丰富了记事内容。
《汉书》记载汉代的典章制度更为详细具体,多收经世之交,还增补了许多人物事迹和史实。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
《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
《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
《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
第三,《汉书》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扩大了史学的范围,也填补了《史记》的不足。
《汉书》的“十志”是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起来。
二.思想比较第一,《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比《史记》浓。
司马迁能够跳出历史看历史,能用这样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他的写史意义,看到了历史的变化和向前发展,而班固维护汉室的正统思想非常明显。
《汉书》极力为汉王朝的合理性作辩解。
过分尊显汉室。
《史记》也有尊汉之意,但比较弱。
再次,《汉书》对下层人民的态度与《史记》迥异。
《汉书》虽然对统治集团的虚伪、残酷、腐朽于荒淫也有所揭露和批判,但远不如《史记》那么广泛、深刻、尖锐、彻底。
第二,《史记》有较强烈的反天道、迷信的思想,而《汉书》则有宣扬天道、迷信的内容。
第三,最能体现《史记》、《汉书》思想差异的,是《货殖》、《游侠》二传。
同样论述仁义道德的产生,《史记》、《汉书》都征引《管子》,司马迁则强调经济所起到的决定作用,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合。
相比之下,班固所谓“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则是迂腐的道德说教。
对于游侠,司马迁倾注情感,由衷赞叹。
班固他拘泥于封建道德,对游侠很少同情。
《史记》与《汉书》都出自卓绝的历史学家之手,他们都具有史家的实录精神和正义感,所以,两部史书都歌颂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两部史书对于封建王朝的政治黑暗,帝王的荒淫、权奸的昏庸、外戚的专横都有揭露批判。
不过,无论是歌颂,还是批判揭露,《汉书》都远不如《史记》的广度和力度。
这不仅因为《史记》是私修,《汉书》是官修;而且决定于作者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