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小时候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我小时候(精选3篇)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我小时候(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我小时候目标:通过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增强幼儿自信心和对自身成长的认识。
教学内容:我小时候的故事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的主题是“我小时候”,并问幼儿们他们对这个主题有什么想法或想法。
2. 讲述:老师以自己为例,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如第一次去幼儿园、学会骑自行车等。
在讲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细节,激发幼儿们的兴趣。
3. 组织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一个小时候的经历。
可以让幼儿们围成一个小圈,依次轮流分享自己的故事。
其他的幼儿可以倾听和提问。
4. 总结:老师通过总结幼儿们的故事,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每个人都是特别的。
5.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里的人讲述自己讲的小故事,并鼓励他们继续分享自己的小时候的经历。
二、教案名称:我小时候目标:通过听取幼儿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我小时候的故事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的主题是“我小时候”,并问幼儿们他们对这个主题有什么想法或想法。
2. 组织活动:分组让小朋友们相互交流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情,并选出一个代表来向大家分享。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依次上台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3. 提问讨论:每个小组讲完故事后,老师引导幼儿们对故事进行提问和讨论。
可以问问幼儿们对故事的感受、他们是否有相似的经历等。
4. 总结:整理幼儿们的经验和故事,总结出他们小时候的共同点和特点。
鼓励幼儿们对自己的经历感到自豪和自信。
5.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里的人讲述自己听到的其他小朋友的故事,并让家长们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三、教案名称:我小时候目标:通过绘画、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幼儿对自身成长的认知。
教学内容:我小时候的故事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给幼儿们展示一些小时候的照片,并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中班健康领域教案《我小的时候》
中班健康领域教案《我小的时候》课题名称:我小的时候年级:中班学科:健康课时:1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回忆和认识。
2.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
3.激发幼儿对健康生活的兴趣。
教学准备:1.幼儿的照片或绘画,涵盖了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
2.问题卡片:在每个年龄阶段设计一些问题,让幼儿回答。
3.幼儿用于记录思考和回忆的绘画纸或笔记本。
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幼儿的照片或绘画,并引导他们回忆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经历和变化。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回忆。
2.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通过问题卡片回答一些关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题,例如:- 你几岁的时候学会了走路?- 你几岁的时候学会了说话?- 你几岁的时候开始上学?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成长过程。
3.同行分享(15分钟)教师鼓励幼儿们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回忆和经历。
每个小组成员有机会分享一段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补充对方的回忆。
4.思考和绘画记录(10分钟)教师发放绘画纸或笔记本,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回忆和想法记录下来。
他们可以选择绘画、写字或是贴上自己的照片。
5.展示和讨论(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或笔记本,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 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有什么感想?- 长大后,你想做什么?6.总结与延伸(5分钟)教师帮助幼儿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和变化。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健康生活的问题,例如:- 长大后,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健康?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幼儿们有机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认识到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
他们也能够通过分享和讨论,了解其他小朋友的成长经历。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和回忆能力,以及激发对健康生活的兴趣。
同时,通过绘画记录和跟组分享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我小时候》中班心理健康活动优秀教案
《我小时候》中班心理健康活动优秀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的一、活动背景2. 通过活动,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二、活动目的1. 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理解成长的喜悦和挑战。
2. 培养儿童积极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儿童的自我认知,提升自信心。
第二章:活动准备一、环境准备1. 活动场地布置温馨、舒适,有利于儿童放松心情。
2. 准备相关图片、故事素材等。
二、材料准备1. 纸张、画笔、彩色笔等绘画材料。
2. 故事书《我小时候》。
第三章: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儿童介绍活动主题,引导儿童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
2. 通过故事书《我小时候》引发儿童对成长话题的兴趣。
二、主体活动一:我的成长故事(10分钟)1. 教师引导儿童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师通过绘画材料,引导儿童将自己的成长故事绘制成图画。
三、主体活动二:成长挑战与解决策略(10分钟)1. 教师引导儿童思考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
2. 教师与儿童一起探讨解决挑战的策略,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儿童总结活动收获,帮助儿童认识到成长的喜悦和挑战。
2. 教师鼓励儿童积极面对困难,提升自信心。
第四章:活动延伸一、家庭作业1.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儿童与家长一起回顾成长故事,共同完成一幅成长画。
二、课后跟进1. 教师在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第五章:教学评价一、评价目标1. 评价儿童对成长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价儿童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3. 评价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二、评价方法1. 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家长反馈儿童在家庭中的表现。
3. 儿童的自评和他评。
第六章:教学资源一、图片素材1. 准备与成长相关的图片,如婴儿照片、幼儿照片等。
2. 选择一些描绘成长过程中喜悦和挑战的图片,用于引导儿童思考。
2023年中班心理健康教案:我小时候(精选3篇)
2023年中班心理健康教案:我小时候(精选3篇)教案一:我小时候的欢乐时光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和纯真。
2.培养学生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3.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回忆童年的欢乐时光来提高心理健康。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回忆童年欢乐的时光来提高心理健康。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态度。
教学方法:1.回忆法:帮助学生回忆起童年的欢乐时光。
2.讨论法:让学生自由发表对童年时光的感受和意见。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些童年的照片或者玩具,引发学生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2.回忆童年时光:请学生列举和自己童年时光相关的欢乐、快乐的事情,引导学生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回忆,并互相交流,感受彼此的快乐。
4.整理总结:请学生将自己最开心的童年时光整理成文章或画出来,可以展示给全班。
5.回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回忆,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和纯真。
6.讨论: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回忆童年的欢乐时光来提高心理健康。
7.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教案二:我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从中感受到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自己成长的认识和自信心。
3.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回忆童年的成长经历来提高心理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乐观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回忆童年的成长经历来提高心理健康。
2.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乐观态度。
教学方法:1.回忆法:帮助学生回忆起童年的成长经历。
2.讨论法:让学生自由发表对童年成长经历的感受和意见。
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展示一幅关于成长的图片或者漫画,引发学生对童年成长经历的回忆。
2.回忆童年的成长经历:请学生列举和自己童年成长相关的经历,引导学生回忆起那些重要的成长时刻。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互相交流,感受彼此的成长。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小时候》
《我小时候》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自己小时候的成长过程,增强自我认知。
2.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欲望,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3.培养幼儿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激发对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分享,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我小时候》2.照片:幼儿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3.画纸、画笔4.音乐:《童年》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幼儿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两张照片,一张是你们小时候的,一张是现在的。
你们发现有什么变化吗?师:是的,我们小时候和现在有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小时候”。
(二)主题活动1.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幼儿小时候的趣事。
师:请你们看看这些小时候的趣事,有没有觉得很好笑?有没有觉得很有趣?2.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小时候趣事。
师:那你们小时候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勇敢地分享给大家。
3.幼儿分享自己的小时候趣事,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小时候和现在的不同。
师:小时候的我们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我们小时候很可爱,现在长大了,变得更懂事、更聪明了。
(三)动手操作1.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师:请你们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可以画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画自己的家人。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
1.教师引导幼儿谈谈本次活动的收获。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师:是的,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也学会了分享和表达。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成长。
3.教师播放音乐《童年》,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童年的美好。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分享自己的小时候趣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小时候》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小时候》教案标题:《我小时候》的中班心理健康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教学准备:1. 杂志、图片或其他可视化材料,展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形象。
2. 音乐或诗歌,配合活动的背景音乐。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流行的儿童歌曲作为音乐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氛围。
步骤二:情感讨论(10分钟)展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形象,鼓励学生讨论每个形象可能会有的情感和经历。
例如:“看,这个是一个小宝宝,他可能会感觉幸福和满足吗?”步骤三:朗读故事《我小时候》(10分钟)通过朗读故事《我小时候》,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和经历都是独特的,同时也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情感。
鼓励学生注意故事中的情感线索,如作者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回忆和心情的描写。
步骤四:情感表达活动(15分钟)1. 学生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年龄段,并配上合适的表情和声音,向全班分享自己在那个年龄段的生活和情感经历。
2.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年龄段,用歌曲、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该年龄段的情感和体验。
步骤五:合作分享(10分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分享给其他学生,同时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和给予肯定性的反馈。
步骤六:总结和评估(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学会了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
教学反思:《我小时候》这个教案主要是帮助中班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以及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课前的导入和情感讨论,我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欲望。
我觉得这个教案的亮点是情感表达活动,通过个人表达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并且在分享和接受别人分享的时候,他们也能学会倾听和给予肯定。
总体来说,这个教案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情感方面还是较为成功的。
中班健康教案《我小的时候》
中班健康教案《我小的时候》第一章:认识小时候1. 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2. 教学内容:a. 展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自己的变化。
b. 引导幼儿谈论小时候的生活习惯、喜好等。
c. 教师分享自己的小时候故事,激发幼儿对小时候的兴趣。
3. 教学活动:a. 组织幼儿观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变化。
c. 教师分享自己的小时候故事,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小时候。
第二章:小时候的生活习惯2. 教学内容:a. 讲解小时候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锻炼等。
b. 分析良好生活习惯对成长的好处。
3. 教学活动:a. 组织幼儿讨论小时候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第三章:学会感恩1. 目标:让幼儿学会感恩,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2. 教学内容:a. 讲解感恩的意义,让幼儿了解感恩的重要性。
b. 引导幼儿谈论身边的人,让幼儿学会感恩他人的关爱。
c. 开展感恩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a. 组织幼儿谈论身边的人,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b. 开展“感恩行动”活动,让幼儿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2. 教学内容:b. 分析良好社交技巧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 教学活动:a. 组织幼儿进行社交情景模拟,让幼儿学会倾听、表达和合作。
第五章:学会保护自己1. 目标: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 教学内容:a. 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如遵守规则、警惕陌生人等。
b. 分析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c. 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3. 教学活动:a. 组织幼儿讨论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b. 开展“安全小卫士”活动,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第六章:理解成长的变化1. 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减轻幼儿成长中的困惑。
2. 教学内容:a. 讨论成长中身体的变化,如身高增长、声音变化等。
b. 引导幼儿谈论心理变化,如情绪波动、对新事物的兴趣等。
中班健康领域教案《我小的时候》5篇
中班健康领域教案《我小的时候》中班健康领域教案《我小的时候》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认识自己小的时候的身体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小的时候的身体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够观察和比较自己小的时候和现在的身体变化。
4. 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通过对自己小的时候的身体变化的认识,关注和照顾自己的健康。
教学准备:图片或绘本《我小的时候》、幼儿健康画板、幼儿手镜等教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唱歌或教唱《我小的时候》等歌曲,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绘本《我小的时候》或幼儿健康画板上的图片,启发幼儿谈论自己小的时候的身体变化。
主体活动:1.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现在的身体特征,如头发、眼睛、鼻子、嘴巴、手、脚等,并帮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展示图片或绘本中的小孩子的身体特征,让幼儿观察和比较自己小的时候和现在的身体变化。
3. 给幼儿提供一面镜子,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身体特征,并和他们小的时候的照片进行比较。
4.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小的时候和现在的身体变化,并通过绘画或写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总结活动:1.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自己小的时候身体变化的认识和体会。
2. 引导幼儿总结自己的身体变化,如长高了、头发长长了、牙齿长齐了等,并强调这些变化是因为幼儿长大了。
3. 提醒幼儿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延伸活动:1. 给幼儿看绘本《我小的时候》,引发他们对成长的思考和想象。
2. 给幼儿提供成长日记本,鼓励他们记录自己的身体变化和成长经历。
3. 组织幼儿进行身高测量活动,让他们观察自己每一次的身高变化。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和表达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小的时候的身体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小时候》2篇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小时候》 (2)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小时候》 (2)精选2篇(一)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小时候》教学目标:1. 帮助中班幼儿了解自己小时候的成长历程,培养对自己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认识。
2. 通过思考和讨论,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和成长,并为今后的身体健康做好准备。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幼儿成长照片、玩具相机、录音机、幼儿成长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引发幼儿的兴趣,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是谁的照片,然后告诉他们这是老师小时候的照片。
2. 让幼儿想象并说一说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教师适时做一些表情或动作,加深幼儿的认知和感受。
主要活动:1. 探究幼儿身体的变化a. 教师出示幼儿成长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变化,如头发的颜色、牙齿的数量、身高的变化等。
b. 教师携带玩具相机,让幼儿模拟拍摄自己当前的样子,然后与小时候的照片进行比较,观察并讨论自己的变化。
c. 教师引导幼儿陈述自己现在的身体特征,如能够跑得很快、会说话、能吃很多种类的食物等,培养他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认识。
2. 记录幼儿成长的过程a. 教师分发幼儿成长记录本,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是什么,然后解释它是用来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的。
b. 教师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涂鸦或贴纸在成长记录本上,记录下自己喜欢的食物、运动、玩具等。
c. 教师鼓励幼儿的家长在成长记录本上记录幼儿的成长故事,与幼儿一同翻看和回忆。
3. 分享和讨论a. 将幼儿坐在一起,让他们轮流分享自己小时候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教师可以播放录音机,记录幼儿的分享内容。
b. 鼓励幼儿互相倾听和询问问题,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c.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分享和讨论,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成长提供思考。
结束活动:用音乐和舞蹈活动作为结束,让幼儿放松身心,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对健康成长的兴趣和热情。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小时候》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小时候》课题名称: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小时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成长和变化过程;2. 通过讲述个人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关注;3.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和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己的成长故事,如出生时的样子、学会爬行、学会走路等;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变化;3. 讲解注意个人卫生和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
教学步骤:1. 情景导入:教师先介绍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鼓励学生分享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3. 教师用图片展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身体的变化。
4. 讲解个人卫生和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可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
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故事,展示在班级上,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6.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学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卫生习惯的示意图等;2. 实物:肥皂、牙刷、小手镜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和表现;2. 学生能否正确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自己身体的认知;3. 学生在展示成长故事时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成长相册,整理并记录自己的成长照片和相关故事;2. 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们来分享关于自己孩子的成长故事;3. 引导学生制作卫生习惯海报,倡导班级的卫生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时候的我》3篇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时候的我》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时候的我》精选3篇(一)教案:中班安康优秀教案《小时候的我》一、教学目的1. 通过朗读故事《小时候的我》,让孩子们理解安康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安康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故事《小时候的我》的故事书。
2. PPT或大字卡片,上面写有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p 语。
3. 图片、挂图或实物,用于辅助讲解和引导讨论。
4. 一个大纸板,用于记录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出示故事书的封面,引导孩子们猜想故事的内容。
〔2〕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与安康相关的事物,如水果、蔬菜、运动器械等。
2. 讲述故事〔1〕以朗读的方式讲述故事《小时候的我》,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在关键情节处停顿,向孩子们提问,引导他们考虑。
3. 组织活动〔1〕分发图片、挂图或实物,让孩子们根据故事中的描绘,找出与之对应的事物。
〔2〕组织孩子们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如为什么作者小时候不喜欢吃蔬菜?为什么作者小时候爱吃糖果和巧克力等。
〔3〕组织孩子们画出自己小时候的食物爱好图。
4. 整理活动成果〔1〕将孩子们的讨论结果记录在大纸板上。
〔2〕让孩子们观察记录内容,总结出安康生活的重要性和好习惯。
五、教学反思教案设计以故事《小时候的我》为主线,引导孩子们理解安康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听故事、观察图片和实物、讨论问题等方式,提升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安康意识。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考虑,整理活动成果也能帮助孩子们总结所学内容。
可以进一步改良的地方是,增加一些与安康相关的游戏和理论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化地理解和体验安康生活的乐趣。
同时,故事的选择也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可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小时候的我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小时候的我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自己小时候的成长过程。
2.培养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认识自己小时候的成长过程。
2.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3.学习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准备1.幼儿生活照片或绘本。
2.幼儿体检报告或健康相关资料。
3.健康教育相关的图片或海报。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幼儿生活照片或绘本,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和感受。
2.提问引导:小时候,你是怎样长大的?你小时候喜欢做些什么?你是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的?第二步: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幼儿体检报告或健康相关资料,让幼儿了解自己现在的身体情况。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特征,比如身高、体重等,并与班级的平均数据比较,让幼儿发现自己的身体情况。
3.教师与幼儿分享一些健康知识,例如:每天应该喝足够的水,吃蔬菜和水果有益健康等。
第三步:探究(1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小时候的生活习惯,例如:早上起床后要洗脸刷牙,吃完饭后要洗手等。
2.教师组织活动,让幼儿跟随教师的示范,模仿正确的生活习惯,例如:正确使用牙刷刷牙、洗手等。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可以改进的生活习惯,并鼓励幼儿制定健康计划,例如:多喝水、多吃水果等。
第四步:拓展(15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健康海报,鼓励幼儿用图画和简短的文字展示健康的生活习惯。
2.幼儿进行海报展示,交流自己的海报设计和想法。
3.教师总结幼儿们的健康计划,并帮助他们根据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第五步: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所学到的关于健康的知识和生活习惯。
2.教师提醒幼儿要记住自己的健康计划,并每天努力实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自己小时候的成长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保护自己身体的重要性。
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特征和体检报告,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健康生活习惯,并制定了个人的健康计划。
中班健康教案《我小的时候》
中班健康教案《我小的时候》第一章:认识成长的变化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成长的经历。
培养幼儿自我认知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通过照片或视频,让幼儿回顾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如身高、体重、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1.3 教学活动:展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或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的成长变化,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2.1 教学目标:2.2 教学内容:引导幼儿思考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带来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第三章:培养社交能力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社交能力,如与他人分享、合作、倾听等。
引导幼儿思考社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练习社交技能。
第四章:培养自我控制能力4.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自我控制能力,如情绪管理、等待、自律等。
引导幼儿思考自我控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3 教学活动: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设立“自我控制小明星”,鼓励幼儿展示自我控制的能力。
第五章: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5.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积极向上的心态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
5.2 教学内容:介绍积极向上的心态,如乐观、自信、坚持等。
引导幼儿思考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3 教学活动: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积极向上的心态的重要性。
设立“积极向上小勇士”,鼓励幼儿展示积极向上的行为。
第六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6.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团队协作能力,如与他人合作、分享、协调等。
引导幼儿思考团队协作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6.3 教学活动:通过团队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幼儿练习团队协作技能。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小时候》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小时候》教案:中班健康优秀教案《我小时候》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2. 引导幼儿重视身体健康,了解一些简单的健康知识。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幼儿绘画纸、彩色铅笔、音乐。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图片或问答的方式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幼儿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然后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照片中的区别。
或者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提问:- 你小时候长得什么样?- 现在你长大了,和小时候有什么不同?- 你还有其他的变化吗?2. 活动(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幼儿表达自己)分发绘画纸和彩色铅笔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回忆,画出小时候和现在的样子。
鼓励幼儿尽量详细地描述他们绘画中的细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起一些抽象或具体的事物。
提示问题:- 你小时候喜欢做什么?- 以上说的是幼儿旧事,现在你喜欢做什么?- 你还有其他的改变吗?3. 延伸活动(通过音乐和动作让幼儿体会身体的变化)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歌曲,让幼儿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边跳舞边唱儿歌,强调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4. 教学反思在活动结束后,进行简单的教学反思,引导幼儿回顾活动中的体验。
提问:- 你觉得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吗?为什么?- 你还有其他关于健康的问题吗?结束语: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提醒幼儿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会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
幼儿通过绘画和动作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的成长的认识。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幼儿增强了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教师通过问答和引导,开展了与幼儿的对话,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通过音乐和动作让幼儿体会身体的变化,强调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小时候》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小时候》教案主题:中班健康教育-《我小时候》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状况。
2. 通过和家人的互动,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和健康需求。
3. 引导孩子们做出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1. 《我小时候》的图片或故事卡片。
2. 身体部位的图片或模型。
3. 饮食健康的图片或食物模型。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出示一些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包括出生时、学做事、和家人一起玩的照片等,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 教师询问孩子们:“你们小时候和现在有什么不同?”讨论和体验:1. 教师出示《我小时候》的图片或故事卡片,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事物,提醒他们小时候的样子和做过的事情。
2. 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触摸自己的身体,询问他们会觉得哪些部位是不同的,例如头、眼睛、鼻子等。
3.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一些身体部位的名词和功能,例如“头用来想东西,眼睛用来看东西,鼻子用来闻东西”等。
角色扮演:1. 教师组织孩子们在小组中扮演自己和家人。
每个小组有一个孩子扮演自己,其他的孩子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 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场景,例如吃饭、洗澡、睡觉等,并互相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饮食健康:1. 教师出示一些饮食健康的图片或食物模型,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的食物,并询问他们知道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2.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一份营养均衡的简单午餐,例如水果沙拉、蔬菜汤等。
3. 孩子们品尝制作的午餐,并讨论它们对身体的好处。
总结:1. 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让孩子们讨论自己从今天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2. 教师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3. 教师提醒孩子们要与家人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和照顾。
延伸活动:1. 孩子们可以带来自己的照片或绘画作品,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 孩子们可以画一张关于饮食健康的图片,展示自己了解的饮食知识。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小时候》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小时候》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小时候》及教学反思《中班健康教案《我小时候》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健康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健康教案《我小时候》含反思!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小时候要求:通过观看和讲述婴儿生活图片,知道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爱护,加深热爱父母的感情。
准备:婴儿生活图片一套,第一张图片是妈妈喂宝宝吃奶,第二张图片是妈妈替宝宝换尿布,第三张图片是妈妈哄宝宝睡觉。
每一个幼儿带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邀请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小时候》过程:一、老师出示婴儿生活图片,讲述父母怎样照料小宝宝的。
1、先放婴儿啼哭的录音,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看图片。
幼儿观看,老师提问:宝宝为什么哭?妈妈是怎样喂妈的?你小时候吃的是妈妈的奶还是牛奶?妈妈为什么不怕脏不怕臭给宝宝换尿布?让幼思考,议论,回答问题,然后给每张图片作小结。
2、老师总结:你们小时候,也像这个小宝宝一样,不会说话,不舒服时只会哭。
是姐姐给你喂奶,给你换上干净的尿布。
妈妈又抱着你,轻轻地拍着你,让你舒舒服服地睡觉。
你们在爸爸妈妈的关怀照顾下,慢慢地长大了。
二、请抱婴儿的妈妈来到幼儿中间,让幼儿看妈妈是如何照顾小宝宝的。
1、引导幼儿招呼小宝宝。
(小宝宝不会应答)小宝宝的妈妈介绍说:小宝宝虽然已经长大一些了,但是还不会说话,要妈妈慢慢教他才行。
2、让幼儿和小宝宝比比谁高谁矮,谁的手大,谁的手小;看看小宝贝嘴里有几颗牙齿,比比谁的牙齿多。
3、看看小宝宝如何学走路。
① 妈妈扶着小宝宝走到幼儿面前,与幼儿一一握手。
②妈妈弯腰教小宝宝走路。
老师与妈妈一问一答,问答中突出妈妈关心宝宝,使幼儿懂得妈妈为了小宝宝不跌交,学会走路,虽然弯着腰很酸,很累,她都不顾。
③老师小结:你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教你们学走路的。
现在你们不仅会走,还会跑、会跳,你们都要谢谢爸爸妈妈。
中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小时候
中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小时候中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小时候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从而认识到自己在逐渐长大。
2.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幼儿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明显变化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兴趣。
3. 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交流、分享,体验成长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 每位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各一张。
2. 投影仪,用于展示照片。
3. 记分板、记分笔。
三、活动过程:1. 请小朋友们对比两张照片,找出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
* 使用投影仪展示照片,帮助幼儿清晰地看到两张照片的区别。
*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 请小朋友们分组,用记分板和记分笔记录下自己认为的变化。
* 每组选出一位小朋友代表,将本组认为的变化写在记分板上。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认为的变化。
*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如:“我发现我小时候嘴巴是圆圆的,现在我长大了嘴巴也变尖了。
”* 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4. 请小朋友们将自己的照片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 提醒幼儿可以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家人介绍自己的成长变化和感受。
* 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回顾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体验成长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正确认识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和成长过程,培养了观察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由发言、互相学习,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在逐渐长大,激发了幼儿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鼓励幼儿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进一步增强了亲子关系和幼儿的自信心。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成功地达到了预期目标,幼儿们对活动的参与度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展示照片时,有些幼儿对两张照片的区别不够明显,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我小时候中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我小时候——中班心理健康活动优秀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小时候,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2.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倾听,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3. 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
4. 促进幼儿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激之情,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二、活动准备:1. 幼儿小时候的照片或视频。
2. 记录幼儿回答的纸笔。
3. 贴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三、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视频,让幼儿回忆自己的小时候。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引导其他幼儿倾听并回应。
3.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其他幼儿的变化,让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4. 邀请幼儿画出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或用贴纸装饰自己的画像。
5. 结束活动,引导幼儿表达对家人和亲人的感激之情。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分享和绘画作品。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装饰在教室的展示墙上。
3. 教学计划: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积极性。
2. 评价幼儿分享和倾听的能力,观察幼儿的社交技巧。
3. 关注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活动的回应和表现。
六、活动内容:1. 回忆家庭趣事:让幼儿回忆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有趣时光,如亲子游戏、旅行等。
2. 家庭角色认知: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3. 家庭关系培养: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家庭观念。
七、活动准备:1. 家庭照片或视频。
2. 记录幼儿回答的纸笔。
3. 贴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八、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看家庭照片或视频,让幼儿回忆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有趣时光。
2. 邀请幼儿分享家庭趣事,引导其他幼儿倾听并回应。
3. 引导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如父母照顾孩子、兄弟姐妹互相帮助等。
中班健康公开课我小时候教案及反思
中班健康公开课我小时候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2. 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和故事,讲述健康的概念,包括饮食均衡、运动锻炼和个人卫生等方面。
2. 进行健康饮食游戏,让孩子们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3. 以儿歌的形式,教孩子们正确刷牙的方法。
4. 通过游戏和互动,教孩子们如何正确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5. 通过表扬和奖励,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1. 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健康的概念,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健康的小窍门。
2. 进行健康饮食游戏,让孩子们分辨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并识别出哪些食物有益健康。
3. 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孩子们正确刷牙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正确刷牙。
4. 通过实际操作,教孩子们如何正确洗手,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 在课堂上表扬那些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游戏的孩子,并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需要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2. 教学方式要更加多样化,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3. 需要更具体地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习惯,使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
4. 在评价孩子时应该更加注重他们的参与度和努力程度,而不是只看成绩。
通过本次健康公开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抱歉,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因为这是一个过于复杂和冗长的内容,并且涉及到超出我能够提供的篇幅。
如果你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我会尽力帮你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小时候—中班心理健康活动
要求:通过观看和讲述婴儿生活图片,知道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爱护,加深热爱父母的感情。
准备:
婴儿生活图片一套,第一张图片是妈妈喂宝宝吃奶,第二张图片是妈妈替宝宝换尿布,第三张图片是妈妈哄宝宝睡觉。
每一个幼儿带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邀请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
过程:
一、老师出示婴儿生活图片,讲述父母怎样照料小宝宝的。
1、先放婴儿啼哭的录音,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看图片。
幼儿观看,老师提问:宝宝为什么哭?妈妈是怎样喂妈的?你小时候吃的是妈妈的奶还是牛奶?妈妈为什么不怕脏不怕臭给宝宝换尿布?让幼思考,议论,回答问题,然后给每张图片作小结。
2、老师总结:你们小时候,也像这个小宝宝一样,不会说话,不舒服时只会哭。
是姐姐给你喂奶,给你换上干净的尿布。
妈妈又抱着你,轻轻地拍着你,让你舒舒服服地睡觉。
你们在爸爸妈妈的关怀照顾下,慢慢地长大了。
二、请抱婴儿的妈妈来到幼儿中间,让幼儿看妈妈是如何照顾小宝宝的。
1、引导幼儿招呼小宝宝。
(小宝宝不会应答)小宝宝的妈妈介绍说:小宝宝虽然已经长大一些了,但是还不会说话,要妈妈慢慢教他才行。
2、让幼儿和小宝宝比比谁高谁矮,谁的手大,谁的手小;看看小宝贝嘴里有几颗牙齿,比比谁的牙齿多。
3、看看小宝宝如何学走路。
①妈妈扶着小宝宝走到幼儿面前,与幼儿一一握手。
②妈妈弯腰教小宝宝走路。
老师与妈妈一问一答,问答中突出妈妈关心宝宝,使幼儿懂得妈妈为了小宝宝不跌交,学会走路,虽然弯着腰很酸,很累,她都不顾。
③老师小结:你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教你们学走路的。
现在你们不仅会走,还会跑、会跳,你们都要谢谢爸爸妈妈。
4、看小妈妈给小宝宝吃东西。
①让幼儿给小宝宝吃点心。
(小宝宝不会自己吃,要妈妈喂)妈妈喂小宝宝吃鸡蛋羹,先将手帕围在小宝宝的脖子上,用汤匙舀起鸡蛋羹,在嘴边轻轻地吹一吹,喂给宝宝吃。
②让幼儿观察妈妈关心小宝宝的具体细节。
老师插问:为什么要给小宝宝围上手帕?为什么还要吹一吹?
③老师小结:你们小时候和小宝宝一样,不会自己吃饭,也是妈妈一口一口地喂你吃的。
5、妈妈给小宝宝把尿,把好后让小宝宝坐在小车里,推着小宝宝出去玩,全班幼儿向小宝宝告别。
三、幼儿观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1、老师说:爸爸妈妈
把你们小时候的生活也拍下来了。
现在请大家拿出来看看,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讲,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你的。
2、每个幼儿将小时候的照片贴在磁性板上。
3、老师选择几张照片,请几个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四、游戏:学做爸爸妈妈。
让幼儿互找同伴(男女结对子),将两张椅子拼成小床,商量怎样照顾好小宝宝。
然后到老师那里领取娃娃、奶瓶、尿布、小碗、小汤匙等玩具,玩“娃娃家”游戏,学做爸爸妈妈。
绘画:我小时候
要求:
初步学会画“我小时候”的哭、笑、睡三种状态,能用圆、点、短线等装饰小花被。
过程:
1、老师讲清三种状态,并示范作画。
2、幼儿作画,装饰可要求自由散画,涂我上加强。
(用水彩笔画最好)
3、幼儿画好后将画组成一张画面。
用彩纸贴成床,用刀划口把娃娃插入,十分有趣。
4、讲评时让幼儿讲讲“我小的时候……”或“我的娃娃……”(在笑,在哭,在睡觉)进行语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