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新论》读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新论》读书心得
《德育新论》是中国教育学家陈布雷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书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德育的概念、目标、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等问题。
我在阅读《德育新论》过程中,深受启发和感受,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德育新论》对德育的定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布雷在书中指出,德育是人的“德性与品质形成的过程和结果”。
他认为,德育并不是灌输道德知识,而是通过塑造学生的德性和品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人生观。
这与传统的德育理念有了较大的不同,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德育的需求。
在我看来,这种对德育定义的更新和拓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德育的本质,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德育新论》对德育目标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
陈布雷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能力。
他认为,这三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能偏废一个而只强调另外一个。
我深以为然。
在德育中,单纯追求学生的道德修养而忽略了其知识和能力培养,是片面的。
我们不能只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从整体上看待德育目标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德育新论》对德育方法的探讨也给我带来了启示。
陈布雷提出了德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文化”,即通过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德性和品质。
他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领
导、理念、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集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主性,又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这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不能单纯依靠一些形式的活动或教学材料,而忽视了学校文化的建设。
只有在良好的学校文化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正能量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所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提高德育效果的关键之一。
而《德育新论》中关于教师角色的论述,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陈布雷在书中提到,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关键,应该担当起引导、激励和培养学生的责任。
他认为,教师要有正确的德育理念和方法,既要在知识传递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又要在言传身教中做到身体力行。
这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鞭策。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诚实守信、尊重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行为的榜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起到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
总之,《德育新论》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对于我们认识和实践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德育新论》,我深刻地认识到,德育不是简单的灌输道德知识,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德性和品质为核心,通过学校文化的引领和教师的示范传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从业者,我们要时刻关注自身素质与修养,发挥自己在德育中的作
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助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