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课件PPT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所描绘 的美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 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 有几户人家。我停下来欣赏这 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 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对红叶对秋季的 喜爱之情?为什么?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 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 花枝,还在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 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 绿的秋季啊!
方法: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贯表达出来。
结构梳理
赠 刘
秋末的特征 荷尽无叶 菊残傲霜
鼓励友人
景 文
收获的季节
橙子金黄
积极向上
橘子青绿
诗人苏轼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 一个更能带给人们希望的季节。
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遣怀》 《樊川文集》等
探究读
根据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山行》这首诗描写
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朗读指导
朗读《山行》时,语调舒缓, 注意停顿,最后三个字读时略加 重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由读诗文,找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写出了山 路的绵长。
形象表现出白 云升腾、缭绕和飘 浮的动态,也说明 山之高。
从“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有人 家”,你能联想到什么?
“有人家”让人能联想到炊烟袅袅、鸡 鸣犬吠的乡野生活,让所见 之景充满生气,同时又照应 了前一句中的“石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0张PPT)
寒山 石径
山 眺望远景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行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 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题 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4 古诗三首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 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着 古代诗人一起去品味晚秋的景致吧!
[]
山 行 唐 杜 牧
作家名片:杜牧(803—852),唐代 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sòn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cù
lí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梧桐树。
使客人产生了思 念家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 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 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作者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 征,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冷落, 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勉励朋 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66张PPT)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古诗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步:学字词
jìnɡ
xié zènɡ
liú
石径 倾斜 赠送 姓刘
cán
yóu
ào jūn
残败 犹如 骄傲 君子
江上秋风动客情。
“客”在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前 两句描写了落叶飘飞、秋风萧瑟的 情景,有力地烘托出了诗人客居他 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篱落: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猜想。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诗意:猜想是孩子们在逗引蟋蟀 ,夜深天暗,远处篱笆 院里的灯火忽然映入眼中。
蟋蟀的别称,属于蟋蟀科, 也叫蛐蛐儿、促织、吟蛩。在 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 实和根部,是农业害虫。以翅 摩擦发音,鸣声清脆响亮。
篱笆又叫栅栏、护栏, 是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设 施,一般都是由木头,棍 子,竹子,芦苇、灌木或 者石头构成。
读了上面的资料,我们对本课要学的古诗 的一些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 们开启今天的预习之旅!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 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 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 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 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 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 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 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课件 (共22张PPT)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前两句,理解意思。 2.怎样刻画菊花的形象?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
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 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 显得生机勃勃。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 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 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特点:深秋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Fra bibliotek是硕果累累的时节,
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课文讲解
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我会认
zâng liú
cán
jú
ào
jūn
chãng
jú
赠刘 残 犹 傲 君 橙橘
我会写
熟丰收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
课后作业
把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
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 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 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课文讲解
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深秋的画面?
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 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前两句,理解意思。 2.怎样刻画菊花的形象?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
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 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 显得生机勃勃。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 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 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特点:深秋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Fra bibliotek是硕果累累的时节,
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课文讲解
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我会认
zâng liú
cán
jú
ào
jūn
chãng
jú
赠刘 残 犹 傲 君 橙橘
我会写
熟丰收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
课后作业
把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
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 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 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课文讲解
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深秋的画面?
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 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课件)(共32张PPT)
诗句解读
赠 荷尽 菊残
刘
勉
景
励
文 橙黄橘绿时
诗句解读
《 赠 刘 景 文 》 是 苏 轼 送 给 好 友 _刘__景__文__ 的 鼓励诗,表达了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 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鼓 励 朋 友 珍 惜 这 大 好 时 光 ,乐__观_向__上____ 、 __努_力__不__懈__,切不要意志低沉、妄自菲薄。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 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 集》《东坡乐府》等传世。
写作背景
苏轼有一个好朋友叫刘景文,刘景文是一个 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 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 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 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 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 景文》。
我会写
zèng
音序 部首 笔顺 组词
Z 贝
赠送
结构 左右 笔画数 16
赠品 赠礼
造句:我把礼物赠送给我的好朋友。
我会写
liú 音序 L
结构 左右
部首 刂 笔画数 6
笔顺
组词 刘海 姓刘
造句:风吹起了她的刘海。
我会写
gài 音序 G
结构 上下
部首 皿
笔画数 11
笔顺
组词 锅盖 瓶盖 盖住
造句:这个瓶盖坏掉了。
我会写
jú
音序 J
结构 上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PPT课件(共51页)
切感油然而生,而此景此情,也更勾起了诗人的思
乡之情。
诗文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秋
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
的灯火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
秋天里思念家乡的情感。
古诗中的特定事物常带有特定的意蕴,如菊代表 坚强、清高。你知道下面这些事物所代表的意蕴吗?
柳树—— 惜别、留恋、祝愿
梅花—— 勇敢、高洁、百折不挠
shuānɡ
霜
zènɡ
赠
liú
刘
ɡài
盖
jú
菊
cá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残
jūn
君
chénɡ
橙
sònɡ
送
tiǎo
挑
我会认
左右结构
犹、傲、橘
犹如 yóu
高傲 ào
橘子 jú
山 行
[唐]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
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我)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
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鲜艳。
二读,品诗味,体诗情
自由读诗文,思考问题: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写到的景物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生”形象地表现出白云
4 古诗三首
R·三年级上册
推开秋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 满满的秋景秋思秋情,它们互相交 融,浑然一体,凝聚于诗人的笔端, 默默铺展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你 看,艳艳的枫叶红了,恰似二月的 春花;圆圆的橙橘熟了,已然最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你知道下列事物在古诗中的文化意蕴吗? 菊花 橘树 竹子 梅花
清高、 坚强
美满、 坚贞
正直、 坚韧
你还知道哪些?
高洁、 坚强
热
喜
烈
悦
凄
悠
凉
远
夜书所见
晚上写。 书,写。
[宋]叶绍翁
叶绍翁 字嗣(sì)宗,号
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 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 品有《游园不值》《嘉兴界》 《四朝闻见录》等。
对照课文插图细细品味,诗中描绘了 哪些景物?
荷尽
橙黄
菊残
橘绿
秋
荷尽已无擎雨盖
生机勃勃
了无生机
凋谢。
荷尽已无擎雨盖
撑起的雨伞。
凄清
比喻 悲伤
菊残犹有傲霜枝
争奇斗艳 迎风傲立
赞美
残败;枯萎。 还,尚且。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顽强不屈
萧瑟
荷尽已无擎雨盖, 对比
菊残犹有傲霜枝。
突出菊花_傲__霜__斗__寒__的形象,表 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__佩__、__赞__美__之情。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甫 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主 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xínɡ
山行
xié
歪斜
hán
寒山
fēnɡ
枫林
jìnɡ
石径
shuānɡ
霜叶
寒径斜霜
上下结构:__寒__、__霜___ 左右结构:__径__、__斜___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读诗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诗人描写了梧桐叶、秋风、儿童、篱笆、灯火 等景物,抒发了他思念家乡、追忆童年的感情。
层次梳理
梧叶 送 寒声 近处
秋风 动 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 挑 促织 篱落 一 灯明
郁闷孤独
对比反衬 更显孤寂
倍感亲切
主旨归纳
《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 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 己在秋夜里思念家乡的情感。
状元成才路
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 状元成才路
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理解诗题
夜书所见
书:写;所见:所看到的。 夜书所见:夜间把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 (jìnɡ)逸(yì),南宋江湖派诗人, 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诗歌朗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漂泊在外的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孤独、思乡之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状元动成才路 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状元江成才路 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 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残荷
残菊
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深秋收获季节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状元成才路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状元成才路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层次梳理
荷尽无叶
秋末特征 残菊傲霜
赠刘景文
橙子金黄 收获的季节
层次梳理
梧叶 送 寒声 近处
秋风 动 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 挑 促织 篱落 一 灯明
郁闷孤独
对比反衬 更显孤寂
倍感亲切
主旨归纳
《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 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 己在秋夜里思念家乡的情感。
状元成才路
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 状元成才路
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理解诗题
夜书所见
书:写;所见:所看到的。 夜书所见:夜间把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 (jìnɡ)逸(yì),南宋江湖派诗人, 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诗歌朗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漂泊在外的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孤独、思乡之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状元动成才路 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状元江成才路 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 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残荷
残菊
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深秋收获季节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状元成才路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状元成才路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层次梳理
荷尽无叶
秋末特征 残菊傲霜
赠刘景文
橙子金黄 收获的季节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一、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石径(jīng jìng) 倾斜(xié xiá) 挑(tiāo tiǎo)逗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行
( 远上 )寒山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 停车 )坐爱枫林晚, ( 霜叶 )红于二月花。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山行》让我们看到了火红的枫叶, 欣赏了秋天的美景。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两首描写秋天的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
诗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
叶也枯萎了。
犹:仍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
还傲寒斗霜。
对偶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 达出的含意。
败荷
残菊
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君:对对方的尊称, 相当于“您”。
二、根据诗意写诗句。 1.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_萧__萧__梧__叶__送__寒__声__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_荷__尽__已__无__擎__雨__盖__
三、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诗句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结构梳理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山 行
远近相融 白云生处,人家居住 热爱自然
停车喜爱,枫林晚景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 深秋 时节山林 景色,表达了作者_热__爱__自__然__的美好思想 情感。
拓展延伸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课堂演练
写作背景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行
( 远上 )寒山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 停车 )坐爱枫林晚, ( 霜叶 )红于二月花。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山行》让我们看到了火红的枫叶, 欣赏了秋天的美景。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两首描写秋天的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
诗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
叶也枯萎了。
犹:仍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
还傲寒斗霜。
对偶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 达出的含意。
败荷
残菊
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君:对对方的尊称, 相当于“您”。
二、根据诗意写诗句。 1.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_萧__萧__梧__叶__送__寒__声__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_荷__尽__已__无__擎__雨__盖__
三、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诗句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结构梳理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山 行
远近相融 白云生处,人家居住 热爱自然
停车喜爱,枫林晚景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 深秋 时节山林 景色,表达了作者_热__爱__自__然__的美好思想 情感。
拓展延伸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课堂演练
写作背景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58张PPT)
板书设计
近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思乡怀亲
知识拓展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古体诗
近体诗 (格律诗)
词 (长短句)
曲
乐府诗 律诗
诗无固定句 句无固定字 五言
唐以前 唐以后
绝句 七言
小令 中调 长调 杂剧
散曲
小令 套数
随堂练
一、解释词语的意思。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2)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晴明:晴朗明和。 花堤:鲜花盛开的堤岸。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诗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 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同学们想一想这两句诗中,诗人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 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听到了秋风萧萧的声音。 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 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 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 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 何等惊喜!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红于:比……还红。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诗意:
我停车不走是因为爱好傍晚时分 的枫树林,经过风霜的枫叶,比二月 春光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三、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夜书】 【萧萧】 【梧】 【客情】 【知】 【挑】 【促织】 【篱落】
风声。 晚上写。 旅客思乡之情。 梧桐树。 读作“tiǎ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篱笆。 猜想。 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红。
诗意: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 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 的花还要红。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 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jìnɡ
xié zènɡ
石径 倾斜 赠送
liú
姓刘
cán
残败
yóu
犹如
ào jūn
chénɡ
骄傲 君子 橙黄
jú
橘子
tiǎo
挑动
多音字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tiāo
医疗队的成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我会写
hán
寒
jìnɡ
径
xié suānɡ zènɡ liú
赠 刘 景 文
互动课堂
老师范读,然后齐读。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qíng
一起解诗题
赠刘景文
赠送。 诗人的好朋友。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中描绘了 哪些秋天的景物?用笔圈出来。
擎:举, 向上托。
山行 远上[唐/寒]杜山牧/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 家。停车/坐爱/枫 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一起解诗题
山行 在山上行走。
一起解诗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 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 路蜿蜒伸向山顶。
结构梳理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山 行
远近相融 白云生处,人家居住 热爱自然
停车喜爱,枫林晚景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 深秋 时节山林 景色,表达了作者_热__爱__自__然__的美好思想 情感。
拓展延伸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课堂演练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 ,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 人,南宋诗人。著有《四朝闻 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 入《四库全书》。其诗语言清 新,意境高远。
xié
斜
易读错
不要读成“xiá”。
比 萨 斜 塔
chénɡ
橙
易写错
癶 左上角不能多点, 右上角不能少撇。
这一笔要变成点。
liú
xié
刘斜
盖 斜赠 径寒 橘
识字游戏
橙
傲残
君 犹
枫叶落了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时
节的山。
篱落:篱笆。
促织:俗称蟋 蟀,也叫蛐蛐。
互动课堂
老师范读,然后齐读。思考: 1.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霜叶红 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想一想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 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超过春花, 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更经得 起风霜考验。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这首诗朗读的总体基调是明快的。诗的 前两句,要读出深秋时节山景的生机盎然; 后两句语调应高昂上扬,要读出诗人对枫叶、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斜霜赠刘
ɡài jiú cán jūn cénɡ sònɡ tiǎo
盖菊 残君橙送 挑
寒径 斜 霜赠 刘盖 菊 残君
橙送 挑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识字方法
加一加:贝+曾=赠 木+登=橙
换一换: 经-纟+彳=径 浅-氵+歹=残
字源识字:寒
屋子里有一个人, 光着脚踩在两块冰上, 他在周围放了一些稻 草取暖,但是仍无法 御寒。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 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景文也 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 景文为国士,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 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景文已58岁了,难免 有迟暮之感。)
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 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赠刘景文》这首诗前两句朗读的语调宜平 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犹有”“傲霜 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 语调宜高亢,读出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 “橙黄橘绿”速度可稍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一、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石径(jīng jìng) 倾斜(xié xiá) 挑(tiāo tiǎo)逗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行
( 远上 )寒山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 停车 )坐爱枫林晚, ( 霜叶 )红于二月花。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山行》让我们看到了火红的枫叶, 欣赏了秋天的美景。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两首描写秋天的诗——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 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秋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 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著有 《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 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 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
荷尽已无擎雨盖,
诗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
叶也枯萎了。
犹:仍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
还傲寒斗霜。
对偶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 达出的含意。
败荷
残菊
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君:对对方的尊称, 相当于“您”。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产生,生出。
“有人家”使深山充满 生气,还照应了上句中的 “石径”,因为这“石径” 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 态,也说明山很高。
几户人家在白云_生___处__的地方
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诗意: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
比……红。
诗意: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 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 的花还要红。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 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jìnɡ
xié zènɡ
石径 倾斜 赠送
liú
姓刘
cán
残败
yóu
犹如
ào jūn
chénɡ
骄傲 君子 橙黄
jú
橘子
tiǎo
挑动
多音字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tiāo
医疗队的成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我会写
hán
寒
jìnɡ
径
xié suānɡ zènɡ liú
赠 刘 景 文
互动课堂
老师范读,然后齐读。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qíng
一起解诗题
赠刘景文
赠送。 诗人的好朋友。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中描绘了 哪些秋天的景物?用笔圈出来。
擎:举, 向上托。
山行 远上[唐/寒]杜山牧/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 家。停车/坐爱/枫 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一起解诗题
山行 在山上行走。
一起解诗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 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 路蜿蜒伸向山顶。
结构梳理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山 行
远近相融 白云生处,人家居住 热爱自然
停车喜爱,枫林晚景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 深秋 时节山林 景色,表达了作者_热__爱__自__然__的美好思想 情感。
拓展延伸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课堂演练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 ,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 人,南宋诗人。著有《四朝闻 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 入《四库全书》。其诗语言清 新,意境高远。
xié
斜
易读错
不要读成“xiá”。
比 萨 斜 塔
chénɡ
橙
易写错
癶 左上角不能多点, 右上角不能少撇。
这一笔要变成点。
liú
xié
刘斜
盖 斜赠 径寒 橘
识字游戏
橙
傲残
君 犹
枫叶落了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时
节的山。
篱落:篱笆。
促织:俗称蟋 蟀,也叫蛐蛐。
互动课堂
老师范读,然后齐读。思考: 1.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霜叶红 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想一想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 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超过春花, 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更经得 起风霜考验。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这首诗朗读的总体基调是明快的。诗的 前两句,要读出深秋时节山景的生机盎然; 后两句语调应高昂上扬,要读出诗人对枫叶、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斜霜赠刘
ɡài jiú cán jūn cénɡ sònɡ tiǎo
盖菊 残君橙送 挑
寒径 斜 霜赠 刘盖 菊 残君
橙送 挑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识字方法
加一加:贝+曾=赠 木+登=橙
换一换: 经-纟+彳=径 浅-氵+歹=残
字源识字:寒
屋子里有一个人, 光着脚踩在两块冰上, 他在周围放了一些稻 草取暖,但是仍无法 御寒。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 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景文也 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 景文为国士,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 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景文已58岁了,难免 有迟暮之感。)
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 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赠刘景文》这首诗前两句朗读的语调宜平 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犹有”“傲霜 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 语调宜高亢,读出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 “橙黄橘绿”速度可稍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一、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石径(jīng jìng) 倾斜(xié xiá) 挑(tiāo tiǎo)逗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行
( 远上 )寒山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 停车 )坐爱枫林晚, ( 霜叶 )红于二月花。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山行》让我们看到了火红的枫叶, 欣赏了秋天的美景。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两首描写秋天的诗——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 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秋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 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著有 《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 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 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
荷尽已无擎雨盖,
诗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
叶也枯萎了。
犹:仍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
还傲寒斗霜。
对偶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 达出的含意。
败荷
残菊
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君:对对方的尊称, 相当于“您”。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产生,生出。
“有人家”使深山充满 生气,还照应了上句中的 “石径”,因为这“石径” 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 态,也说明山很高。
几户人家在白云_生___处__的地方
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诗意: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