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论基本问题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对象和基本内容
(三)我国的三种不同见解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2、相互独立论 3、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研究”[1] “课程与教学整合论”[2] “大课程观与大课程论”
[1] 高文:《试论课程与教学的一体化研究》,《外国教 育资料》1996年第6期。 [2] 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教育研究》2000年 第2期。
New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Inc.pp.26.
2、课程实际上和实质上就是一种“实践状态” 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进程。所以在时间上 包涵了教学。
(二)大课程论的研究立场
大课程论的孕育过程,内在地包含着新 研究立场的确立,集中地表现为问题领 域的重心转换。 1、从历史发生学的观点看来,教育学在 古代的萌芽时期,就已经明确建构起了 “怎样教学”和“教学什么”这两个独 特的、只有教育学才有的问题领域。
1、课程研制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实际上也就是教学: “课程实施阶段,……诸如使用教学组织形式等 传递学习经验的方式,既源自课程规划背景, 又被投入操作之中。”
– Oliva,P.F.(1992).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3rded.).
(二)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 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根本 的是在主体上沟通。 1、课程与教学论学者参与课程与教学管 理和应用。 2、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课程与教学专 家。 3、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联合工作。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 对象
一、几种观点的批判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 与教学。该观点简单化了,已经被超越。 (二)课程与教学规律作为课程与教学 论研究对象是不现实的。
3 第1章 教学及其基本问题 第3节 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
(三)教学论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
�
新的观念:教与学是性质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两种活动 1.教与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主体不同;目标不同;活动形态不同;活动过程和活动 方法不同;活动的时空范围不同 2.学是教的依据,教依据于学 学的规律;学的主体;学习风格;学生的认知结构 3.教影响学,既有正向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4.教与学在时空上是部分重合的
第三节 教学的基本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 �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 � 三、教学中的认知与情感 � 四、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
思考1
�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本质上是教与学的关系, 那你认为学习成效取决于什么?教还是学? 或者说学习成效取决于教师还是学生?
同一班级中学生学习成效有差异; 不同学校或班级的学习成效有差异。
�
(二)社会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人际关系
2. 师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 (1)沃贝尔斯的观点 � (2)李威特的观点
�
(三)教学论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
关于教和学的关系,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流行 的看法是什么? � 这种看法或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产生的影响 表现在哪些方面?
�
(三)教学论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
� �
�
四、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
�
3.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
先决条件一: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 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能不能) 第一,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第二, 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学生已有知识经 验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先决条件二: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倾向,即在新学的 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愿不愿)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1、试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5、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什么?8、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3、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4、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5、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
6、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2、简述科目本位课程的定义及特点。
3、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4、“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6、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8、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5、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向?6、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7、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及特征。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docx
导论(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规律:为什么教确立价值:应该教什么优化技术:怎么教四、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一)意义: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需要教学要从经验走向科学教师要从经验型走向专家型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一、课程的历史发展(一)前科学时期的课程特点(二)课程的系统理论时期(三)课程的专门学科时期泰勒原理示意图: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二、教学的历史发展(一)启蒙期的教学思想《学记》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又称“产婆术”,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渊源。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学法专著)(二)教学论的建立德国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方法和技术即依赖于儿童心理,又依赖于学科性质确立了“自然教学法”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论诞生的标志)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传统教学论体系:“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教学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杜威的教学论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 20 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哲学家对传统教学论的批判基于经验的教学论反省思维与问题解决教学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课程功能:异化了的课程功能:掌握知识应对考试促进学生的发展单一的知识传递功能→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课程结构:多样化学科课程 ( 缺乏整合、门类过多)→加强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三)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社会学生知识(四)课程实施:教学方式:灌输→引导帮助尊重理解学习方式:被动接受→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五)课程评价:发展性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区甄别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重终结性评价→重过程性评价( 如档案袋评价)(六)课程管理: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第四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1、课程目标是学校所有课程为完成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必须实现的具体要求。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
科目:课程与教学论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6.简述施瓦布的“折中的艺术”。
1.7.“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是什么?1.8.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1.9.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么?1.10.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是什么?1.11.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是什么?1.12.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1.1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是什么?1.1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1.15.“主动作业”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1.16.教学的涵义是什么?1.17.课程与教学相分离产生的弊端是什么?2.1.什么是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2.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3.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的来源是什么?2.4.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以得出教育目标?2.5.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6.简述编制理想的评价工具需要经过的阶段。
2.7.简述过程模式中的“过程原则”。
2.8.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9.先行组织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表现在哪些方面?2.10.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2.11.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
2.12.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2.13.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2.14.赞科夫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15.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2.16.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信念。
2.17.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3.1.简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3.2.教育目标的功能是什么?3.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4.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认识哪些问题?3.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3.6.艾斯纳是怎样区分“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3.7.简单叙述“学术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各自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探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问题2.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是――20世纪初。
3.一般认为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1918美国著名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
4.1923年,美国另一著名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确立起来。
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5.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
6.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1)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与经验的发展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他的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指定。
总之,他的课程开发就是一种“课程工程”或“教育工程”,他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
这样,课程开发者以及教师自然就成为“教育工程师”。
7.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顺序(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他们。
教育理论论文-教学论理论基础的方法论思考
教学论理论基础的方法论思考对于一门学科的理论基础的探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由于学科性质和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导致多数研究常常局限于将本问题转换为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对本问题的研究出现无法表面化与肤浅化。
教学论作为社会学科之一,同样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从问题本身出发,透过对理论基础的内涵分析,尝试提出理论基础的核心与实质。
一、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要分析何为理论基础,则应明了几个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第一,基础理论。
所谓“基础理论”,一般可以认为是最能代表和体现这门学科特点的理论。
从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看,基础理论是一般发端于本学科且与本学科的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理论,也是在本学科实践中通过总结、概括而形成的理论。
正如刘永富所说:“一门学问的基础理论是最能代表、最能体现这门学问的特点的部分。
它研究自己特有的问题,提供独立于其他学问、与其他学问不相交叉的研究成果。
例如,哲学基础理论或理论哲学所研究的一切内容都是哲学作为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门学问所特有的,是自己决定的,不必涉及、不必针对任何其他学科、其他领域。
”在这里,刘永富将“哲学的基础理论”与“理论哲学”看作是同义语,实际上意味着对一门学科基础理论的理论性的强调,这也就提出了基础理论的理论性的问题。
即所谓基础理论,必须是“基础的”理论,而非是“应用”或“技术”理论,换言之,基础理论是相对于“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的理论。
如果将这种理解应用于教学论研究,则可以认为,教学论的基础理论应当是教学论中能解释、说明这门学科中最为基本的范畴的理论及其体系。
更为简单地看,所谓教学论基础理论,首先是将教学论中最为基本的概念、范畴加以明晰,并由这些概念、范畴所构成的一套能解释、说明教学的理论及其体系。
究竟哪些概念、范畴是教学论中最为基本的,应用这些概念、范畴所能解释的教学现象的可能性与局限性究竟怎样等问题的探究,则成为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
教育学与教学法的基础问答及解答
教育学与教学法的基础问答及解答1. 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到教育的目的、原则、理论、方法以及教育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教育学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2. 教学法是什么?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的科学方法论。
教学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3. 教育学和教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教育学和教学法是相互关联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原则,而教学法则是教育学理论的具体应用。
教育学提供了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而教学法则帮助实施者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4. 教育学和教学法对教师的重要性是什么?教育学和教学法对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提供了教育的原则和理论知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教学法则提供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5. 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方法。
其次,要考虑学科特点和内容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
同时,还要考虑教学资源和环境的条件,选择可行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6. 教育学和教学法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育学和教学法的发展趋势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学和教学法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变革。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个性化教育;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教学等。
7. 教育学和教学法的价值在于什么?教育学和教学法的价值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第4章教学及教学的基本问题
2.我国小学的教学任务
我们认为,我国小学的教学主要应完成
以下三项基本任务: (1)获得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 什么是知识、技能、技巧?P87 什么是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2)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体力。
什么是智力?什么是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的意义(96) (3)思想品德、行为的培养(教育性教
(二)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
1.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直接性
强烈的交互性
情感性
2.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专制型 民主型
放任型
3.处理教学中师生人际关系的要求 符合法律要求 符合职业道德要求
服从教学任务完成的要求
三、小学教学活动的本质
(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教学活动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 维果茨基将儿童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 第一种――“现有发展水平”; 第二种――“最近发展区”(潜在的发展水 平)。 2.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和相互 促进的关系 (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2)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三)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儿童的认识和情感共同参与
的一个过程。 1.教学活动中,儿童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 动共同存在 2.儿童的情感活动影响着其认识活动的 进行和效果 3.认识活动的进行会引起儿童产生一定 的情感活动
第二节 教学论与课程论、学 习论的关系
一、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相互依存、交叉的关系
一种观点是:教学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
一种手段。 另一种观点是:课程与教学交互发展, 教学不是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线性环 节
二、教学论与学习论的关系
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学论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教学内容B. 教学方法C. 教学过程D. 教学理论答案:C2. 教学论的核心是?A. 学生B. 教师C. 教材D. 教学目标答案:D3. 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中,哪个时期被认为是现代教学论的开端?A. 古希腊时期B. 中世纪C. 启蒙时期D. 20世纪初答案:D4. 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5. 教学论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明确性B. 可测量性C. 可达成性D. 以上都是答案:D6. 教学论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选拔学生B. 诊断问题C. 促进学习D. 以上都是答案:D7. 教学论中,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A. 确定教学目标B. 选择教学内容C. 设计教学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8. 在教学论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什么?A. 教师的偏好B. 学生的需要C. 教学目标D. 教学环境答案:B9. 教学论中,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教学论中,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体现在?A. 提高教学质量B. 促进教师成长C. 增强教学效果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
答案:互动2. 教学论强调教学活动应该以_______为中心。
答案:学生3. 教学论中,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
答案:教学目标4. 教学论认为教学评价应该具有_______。
答案:导向性5. 教学论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_______。
答案:灵活多样6. 教学论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_______。
答案:促进学生发展7. 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应该遵循_______。
答案:系统性原则8. 教学论中,教学反思是教师_______的重要途径。
教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教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教学过程是否仅是一个传授的过程,这是教学理论研究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教学是由教师教学生现成知识和教师教授知识,学生承受知识。
诚然,传授是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但是用传授能否概括教学过程的全部内容呢?本文从课堂学习理论的发展角度就此问题作一些讨论。
笔者认为,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深入理解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的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过程是单向的传授还是双向的互动?教学是教育研究中一个基础性的术语。
用教授或传授来描述全部的教学过程,并不是新的提法。
它是苏联凯洛夫教学论思想的核心之一。
在国外教学研究领域的文献中,使用的术语主要包括: teaching , instruction , teaching and learning 等。
然而,从上世纪后期以来的研究文献来看,随着教学研究的内容深入和丰富,研究者逐步认识到教授(teaching) 并不就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内容。
特别是随着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发展,对课堂教学研究进入更科学的阶段,研究的要素也更全面,引起了对教学概念的进一步反思。
教授(teaching) 研究只是教学研究一个部分,并不能描述教学整体过程。
例如,Gage在1963主编的《教学研究手册》中,把教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这一过程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1教师的观察和认知过程;2教师的行为;3学生的观察和认知过程;4学生的行为。
在Gage的上述理论中,学生和教师被赋于同样的权重。
教学过程中的要素是多元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Gag。
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他们的观察、认知和行为)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Gage观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上述四个要素的交互作用,构成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双向性的生动写照。
大量的研究支持了Gage观点。
Dunkin Biddle在教学研究的模式中提出了四类变量:预先变量(教师特征、经验、训练和其它影响教师行为的性质);情境变量(学生、学校和社区的性质);过程变量(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中可观察的行为);结果变量(包括即时的学习效果和长期的学生成长)。
教育基本原理 第六章 教学工作
▪ 内容提要:
▪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 2.教学过程 ▪ 3.教学原则 ▪ 4.教学方法 ▪ 5.教学组织形式 ▪ 6、教学工作的环节
重点:教学论中的基本问题、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 难点:教学论中的基本问题 。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 关于教学有这么几种观点:
▪ 外部动因产生的:社会的不断发展着的要求与年轻 一代现实水平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矛盾;内部动因 构成的矛盾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教 师与教材的矛盾、学生与教材的矛盾。
▪ 在众多的矛盾中,只有规定者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 矛盾才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起着决定作用的动 力
▪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在教学进行中所提 出的认识任务或其他任务与学生的知识和 能力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 概念:教学过程 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 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 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个 性心理品质的过程。
▪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 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它的指称有 三个层面。一门课程、一章、一节
二、教学的地位
▪ 教学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中心。从学校全 部工作的比重看,教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 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全面, 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最大,因此,教学是 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 学校要卓有成效地造就合格的人才,就必须 以教学为主,并围绕这个中心安排各项工作,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秩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表现为:
从教育途径看,学校教育绝大部分为教学所占据,这是 教学所具有的中心地位的客观体现。 从工作类型看,各项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这就 从活动范围上保证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从活动目的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与教育目的直接同一。 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看,凡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 教育就不断发展,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提高。相反,学校 教育就会遭受挫折,教学质量就会严重下滑。 以教学为主不是教学唯一
杜威教学论的基本观点
杜威教学论的基本观点
杜威教学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杜威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在学校里进行的。
2. 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学习:杜威主张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他认为,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交流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 以社会为学习的基础:杜威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与真实社会环境相连,学生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他提倡在学校中创造出具有社会性质的小团体,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互助来学习。
4. 重视学习与动手实践的结合:杜威主张学习应该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他提倡“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真正地参与进去,从
而提高学习效果。
5. 个体化教育:杜威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阶段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他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总的来说,杜威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发展、参与与合作、实践与经验,并通过社会化的学习环境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四章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引言所谓课程与教学的基础,是指影响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领域。
考察课程与教学的基础,实际上是要确定课程与教学知识的外部界线、明确与课程与教学最相关的和最有效的信息源有哪些。
换言之,是要确定课程的基础学科有哪些。
然而,仅仅考察这些基础学科是不够的,我们还需了解这些基础学科与课程的关系,以及对课程的实际含义。
对于课程的基础应包括哪些领域,各人看法不一,提法也不同。
例如,美国学者泰勒认为,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对学习者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坦纳夫妇()及塞勒等人(J. Saylor et al.)主张,一种有效的课程的基础是:社会、学习者、知识。
英国学者劳顿等人和澳大利亚学者史密斯与洛瓦特(D. Smith and )则明确主张以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为课程的基础学科。
台湾学者黄炳煌认为,课程理论之基础为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知识之结构。
但他同时也承认,“知识之性质与哲学领域中的认识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把两者并在一起讨论,在理论上亦无不可。
”看来,把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作为课程的三大基础(或基础学科)是大家比较公认的。
事实上,每一个课程工作者不论持什么观点,也不论他自己意识到没有,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概念、观点和方法等来充实自己的课程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课程实践。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几乎涉及全部知识领域,这里主要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三种,即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
它们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并继续产生着作用。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每一种课程理论和实践都隐含着某种哲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知识论方面的假设。
因为不论我们如何看待课程,它总是与知识的性质及其传递有关。
《教学论》名词解释
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其基本功能是传授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整体地促进学生成长。
教学论: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帮助教师形成教学思想,以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门学科。
教学问题:从问题性质与成果性质区分入手,把教学问题归纳为三大类型: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和怎么样的问题。
这三类问题,就是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策略和方法)问题。
古代教学:古代教学是与古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教学形态,是人类对正规学校教学的早期探索和不断改进。
现代教学:现代教学就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完善的教学形态,是以理论为指导,具有多样综合教学结构、追求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
学习:学习是在各类学校的特定环境中,按照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一种自我建构和生成的经验习得活动。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它涉及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指学生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灵活地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即“教学生学会学习”。
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
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按照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启动、互动,从而现实地生成和开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合目的和规律地、现实地建构、生成和展开的过程,更是教学质量现实地形成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简答题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1、“活动分析”“⼯作分析”⽅法的分别提出者是谁?并分别叙述其基本内涵。
(课本P6)博⽐特是把⼈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为单元的过程与⽅法。
查特斯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完全相同的,不过⼯作分析主要是指对⼈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
2、试述学术中⼼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课本P14)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开发的课程,⼜称为结构课程。
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3、简述“课程审议”的基本内涵。
(课本P18)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事件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取⼀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致性的课程变⾰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4、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课本P30)①发现是⼈的基本冲动②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法③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④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主的,理性的⼈格。
5、“教育性教学”的提出者是谁?其基本内涵是什么?(课本P40)德国—赫尔巴特。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的。
6、简述“三⼤新教学论流派”。
(课本P49)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布鲁纳发现教学论;⽡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范例教学论。
7、20世纪70世纪以来,课程的内涵发⽣了哪些重要变化?(课本P54)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8、简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课本P70)①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
②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
③课程作为教学事件。
9、简述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
(课本P77)确定教育⽬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10、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般原则(课本P80)为达到既定的教育⽬标,给学⽣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能使学⽣有机会实践该⽬标所隐含的⾏为,⼜能使学⽣有机会处理该⽬标所隐含的内容。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一)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学科的知识结构。
布鲁纳把认知发展作为教学论问题讨论的基础。
他指出:“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
”布鲁纳将其称为“成长科学”,即认知科学或智力发展科学。
他认为教育“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教育的任务在于发展智力。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行为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
”[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由人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他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认为“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最基本的要素”,“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怎样相互联系的"因为这些基本结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而有力的适用性”。
[2] (二)提倡发现学习,注重直觉思维。
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主张“发现法”。
所谓“发现法",对学生是一种学习方法,叫发现学习;对教师则是一种教学方法,叫发现教学。
他认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发现教学所包含的,与其说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那里发生的事情的过程,不如说是他们发现他们自己头脑里的想法的过程”。
[3]他主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发现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即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其基本程序一般为: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说→对假说进行验证→做出符合科学的结论→转化为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教 学 论 基 本 问 题
熊 川 武
( 华东师范 大学教育学系 ,上海 2 0 6 ) 00 2
摘
要 :教学论基本 问题是 由教 学实践根本矛盾决定的教 学论的最 高范畴 ,具有根本 性、纲
领性 与 中心性。现有教 学论 涉及的教授与 学习的关系、 目的与手段 的关 系、已知 与未知的关 系都 不是教 学论基 本 问题 。学生 身心上存 在并体 现 于教 学过 程 中的未 解与确 解 的关 系 ( 理解 关 系)
基本问题为 “ 教学中的教 师与学生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教学 中的认知与情感 、接受学 习与发现学习”者 ,亦有将教学论基本 问题归为三类即 “ 是什么 的问题 、为什么的问题和 怎么样的问题 ”者。 这些观点无疑给人启发 ,并使笔者想到教学论基本 问题实质何在。 ② 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基本问题由 “ 基本 ”与 “ 问题”构 成。 “ 基本” 主要有 “ 根本
( H 0 04 )成果 。 D A 7 t7 9
其 它学科关 于基本 问题 的思 考 。哲 学基本 问题是 “ 思维 与存 在 的关 系 ” 、社 会学基 本 问题是
“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伦理学基本问题是 “ 善与恶的矛盾”或 “ 应有与实有的关系” @ 。 这 些学科 的基本 问题虽仍在争议 中,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也是共 同的,即它们都从根本矛盾的角
度展 开 。缘 此思考 ,教学 论基本 问题 似乎有 如下性质 。
一
是根本 性 。这是教 学论基 本 问题 的本 源性质 ,意味着 它产生 于教 学实践 ,并 由教学 的
根本矛盾决定 。在这种意义上 ,教学诞生之 日 便是教学论基本问题面世之时 ,只是人们对它 的认识 大大滞 后于 教学实 践罢 了。 同时 ,合理 或正 确 反映 教学 根 本矛 盾 的 教学 论基 本 问题 ,
将影 响其 它教 学矛盾 的解 决 。 二 是纲领 性 。这 是教 学论基本 问题 的主观 特性 。尽 管教 学实践 的根本 矛盾 是客观 的 ,但
反映它的教学论基本问题本身却是 主观认识 的产物,是抽象程度最高的理论范畴 ( 或概念 与原理 ) 。也就 是说 ,从教 学论基本 问题 中可 以演绎 出教学论 的其它 范 畴。
该文为教 育 部 人文 社 会 科学 重 点 研 究基 地 重 大研 究项 目 “ 础教 育 内涵 性 均衡 发 展 研 究 ” ( 目批 准 号 基 项
0 JD 80 1 、优秀博士论文资助项 目 “ 6J 8 0 1 ) 理解 教育研究—— 以反 思为基础 的消除师生 误解增进 理解 的过程与 策略研究” ( 批准号 20 0 ) 0 19 、华东师大 95项 目 “ 8 理解教育 与 自 然分 材教学研究 ” 、教 育部 十一五重 点课题 “ 自然分材教学 研究”
二 、对 教 学 论 基 本 问题 认 识 的 历 史 考察
在此前 的岁月里 ,尽管直接使用教学论基本问题这一提法者无多,但教学论中关于教学
的基 本关 系或根 本矛盾 的认识 并 不 少 见 ,其 论 证 意 图和结 论 皆可视 为 教 学 论基 本 问题之 研
究。这里 ,择三者分析,得益去弊 。 ( )教授 与学 习的关 系 一 不少学人认为教 ( 授)与学 ( 习)构成的教学 “ 活动关系”是教学 的根本矛盾。在他 们看来 ,教 学论 要研究 的基 本关 系是教 与学 的关 系。具体 说 ,“ 学论 的 主要关 系是 教师 活 教 动 ( ) 同学生 活动 ( )之 间 的关 系 ” 或 者教 学论 “ 究 教学 过 程 中教 与 学 的双 边 活 教 学 , 研 动及其客观规律。 ” 这种观点表明教学论基本问题取决于教学本身 的根本矛盾 ,而不是脱离教学的其它矛 盾, 如把 “ 个人”与 “ 社会”的关系说成是教学的根本矛盾就有环顾左右而言它之嫌。同 时 ,这 种观点 通过 强调教 学关 系 ,客 观上强调 了教 学的 “ 活动结 构 ” 这对 于从 活 动程 序或 。 环节等人手建设教学论 ,大有裨益。 但是,教与学的矛盾不是教学 的根本矛盾。这主要因为:其一,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 统,在这个系统中,教与学的同一性大于对立性。这里有必要引入杜威 (. e e )的一个 JD w y 比方即 “ 教之于学就如卖之于买” ,其意是说如果谁也不买就谈不上卖 ,同理 ,谁也不学就 谈不上教。 但是 , “ ⑧ 教学 ”虽然是由教与学合 成的,但合成后其本质意义不再是两者的相
的” 与 “ 主要 的” 两 义 。 “ 问题 ” 有 多义 ,但 从 学 术研 究 的层 面 上 看 ,主要 指 “ 须要 研 究
讨论并加 以解决的矛盾 、疑难” ④ 。 可见 ,语义学上的基本问题主要指事物的根本或主要) 。知晓了语义 ,不妨再借鉴
三是 中心性 。这 是教 学论基本 问题在 教学论 中具有 的核 心性质 ,意 味着教 学论基本 问题 是贯穿教 学论 的主线 ,其 它教学论 范畴都 围绕 它展开 ,并按 主次重 轻予 以排列 。 中心性 是 由 教学论基 本 问题 的根 本性 与纲领性 决定 的。 因为具有根本 性 和纲领性 地位 的教 学范畴 ,必然 成 为教学 论一 以贯之 的主题 。
知晓了语义不妨再借鉴?该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基础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06jjd880011优秀博士论文资助项目理解教育研究以反思为基础的消除师生误解增进理解的过程与策略研究批准号200109华东师大985项目理解教育与自然分材教学研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自然分材教学研究dha070147成果
才是 教 学论 基 本 问题 。
关键 词 :教学论 ;未解 ;确解 ;基本 问题
一
、
教学论 “ 基本 问题” 的提 出
合着 改革 开放 的节 拍 ,近几 十 年来我 国教 学理论 研究 取得 了引人 瞩 目的成 就 。随着教 学
本质、教学规律 、教学 目 、教学主体与教学过程优化等方面研究的深人 ,不少学人视界大 标
开。但研究没有止境 ,课题层 出不穷。当下一个值得人们倾 注心血 的课题是教学论 “ 基本
问题” 。因为它无论对于教学论体系的建设 ,还是教学研究领域理论 的长足发展 ,都有深刻 影响 。
教学论 是 学科 意义 上 的教学 理论 ( 以教科 书形式 存 在 ) ,是 对 教 学研究 领域 成 果 的提炼 和浓缩 ,需 要 逻辑严 谨 的 内在体 系 ,因而 编撰者 对这 一 问题 不 可缄 默不语 。于是 近些 年来有 些 教学 论开 始 了这方 面 的言说 。 ④ 但 遗憾 的是 ,由于 缺乏对 “ 本 问题 ” 意 义 的考 证 ,发 论 者 趣 味 大 异 。有 认 定 教 学论 基
第2 8卷第 1期
Vo. 8.N . 12 o1
华东 师范大学学报 ( 育科学版 ) 教 Ju a o at hn om l nvrt( d ct nlSi cs or l f s C iaN r a U i s y E uai a c ne ) n E ei o e
21 0 0年 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