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建筑能源系统规划-2规划方法2016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施工导则(2016年发布)
【法规标题】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施工导则(2016年发布)【发布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文字号】粤建质〔2016〕241号【适用区域】广东省【发布时间】2016-11-16【生效时间】2017-01-01【关键词】安全,建筑施工安全【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施工导则》的通知粤建质〔2016〕241号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施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导则》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执行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径向我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反映。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11月16 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施工导则目录1 总则 12 绿色施工原则 23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24 绿色施工要点 35推广应用绿色施工“四新”技术 196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 201 总则1. 1 为推进我省建筑业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执行广东省政府与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签订的省部合作<《共同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体制改革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中“推进房屋市政工程绿色施工”的工作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用于指导广东省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并可供广东省其他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参考。
1.3 绿色施工是指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影响,从而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1.4 实施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贯彻执行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修正)【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07.02【实施日期】2016.07.02【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三章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节能第三节建筑节能第四节交通运输节能第五节公共机构节能第六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第四章节能技术进步第五章激励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三条本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第五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每年向国务院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完整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国家规范> 建筑专业>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1总则1.0.1为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碳排放,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建筑节能应以保证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室内环境参数和使用功能为前提,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
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化石能源消耗量。
1.0.4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
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2.0.1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
不同气候区平均节能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5%;2除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65%;3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2%。
2.0.2标准工况下,不同气候区的各类新建建筑平均能耗指标应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
2.0.3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
2.0.4新建建筑群及建筑的总体规划应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创造条件,并应有利于冬季增加日照和降低冷风对建筑影响,夏季增强自然通风和减轻热岛效应。
2.0.5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均应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保障能源安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类型多、区域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友好、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必须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省统筹能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产业实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推广应用规模和围显著扩大,成为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制实施好《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
《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能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30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一、规划基础 (1)(一)资源概况 (1)(二)发展现状 (3)(三)主要特点 (7)二、发展形势 (8)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四、发展任务 (16)(一)有序推进风电发展 (16)(二)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 (17)(三)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能利用 (20)(四)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23)(五)探索发展海洋能产业 (24)(六)科学发展抽水蓄能 (24)(七)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5)五、重点工程 (25)(一)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26)(二)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29)(三)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30)(四)区域能源转型示工程 (31)(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工程 (32)(六)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工程 (32)(七)科技创新工程 (33)六、保障措施 (34)(一)加强规划组织协调 (34)(二)建立目标考核评价制度 (34)(三)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35)(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35)(五)提高电网保障能力 (36)(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37)七、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38)(一)环境效益 (38)(二)社会效益 (39)一、规划基础(一)资源概况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全省陆域面积约157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万公顷,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4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约1064万公顷,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2016年发布)
【法规标题】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2016年发布)【发布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发文字号】【适用区域】山东省员会,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发布时间】2016-08-23【生效时间】2016-08-23【关键词】建筑节能【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关于印发《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发展改革委、经信委、财政局、节能办,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十三五”时期全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深入发展,我们编制了《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
请根据部门工作职责,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2016年8月23日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目录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二)工作基础(三)困难问题二、形势分析(一)面临的发展形势(二)民用建筑能耗预测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重点任务(一)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二)积极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三)深入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四)大力推动建筑用能结构调整(五)科学构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六)积极发展绿色建材产业(七)强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八)加快推行绿色施工五、保障措施(一)完善法规政策(二)健全市场机制(三)严格考核监督(四)强化创新驱动(五)加强组织协调(六)搞好宣传培训为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十三五”时期全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深入发展,切实转变住房城乡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式,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依据《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省委、省政府《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鲁发〔2014〕6号)、《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鲁发〔2016〕11号)、《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发〔2016〕1 5 号),及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10号)等政策文件,制定本规划。
城区需求侧能源规划
同济大学 龙惟定主要内容 Contents什么是城区需求侧能源规划?为什么需要需求侧能源规划?需求侧能源规划与供应侧能源规划的区别需求侧能源规划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12345能源规划?3 需求侧规划Demand Side三种类型的能源规划Three kinds of energy planning城区能源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城市规划中缺少的中观环节•节能目标•资源整合•需求预测•系统优化•气候设计•经济分析•环境评价城区综合能源规划(绿色经济)生产性能耗/消费性能耗/民生保障性能耗;包括产业、交通、建筑;能耗、碳排和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分解;建立能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城市能源管理体系;产城融合,产业的能耗门槛和基准线;制订建筑和交通节能技术路线图;经济技术环境分析,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协调。
城区建筑能源规划(绿色建筑)建筑能效提升建筑能耗限额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城市形态节能分析及气候设计负荷预测与规划和建筑的协同可利用的资源分析建立建筑能效基准建筑能源系统方案及可行性研究城区能源系统规划(绿色能源)综合能源系统,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节能作为一种无碳资源(第6种能源)多源产能,多级应用,多元经营分布式能源,用户既用能也产能与城市设计和空间规划协调互联网思维实现能源互联互通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多赢的商业模式设计系统技术经济环境分析侧能源规划?新型城镇化的能源利用特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筑环境依赖型产业•工业化时代:高温高压高品位能源需求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后工业化时代:低温低压低品位能源需求•资源环境压力和国家安全能耗、碳排放和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可持续发展: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的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分布式能源和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的消费应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民生能耗和城市生活消费性能源需求•室内环境品质的保障将形成法律•关注能源贫困家庭•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多种能源的利用•节能成为资源建筑既是能源的使用者,也是能源的生产者。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50420-2007(2016年版)目录1总则3基本规定4竖向设计5种植设计6道路桥梁6.1 道路6.2 桥梁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7.1 园林建筑7.3 厕所7.4 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7 园灯7.9 标识8给水、排水及电气8.1 给水8.2 排水8.3 电气1总则总则1.0.1 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体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0.2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1.0.4 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1 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0.2 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0.4、3.0.5 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
3.0.6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
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绿色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
3.0.7 本条款规定是为了保护、利用拟建绿地基地内的原有植物资源。
在旧城改造中出现工厂迁移等基地改建为开放绿地时,更应充分考虑有效利用。
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
《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DGJ32/J11-2016)条文释义二0一六目次1总则2名词术语3基本规定4供配电系统4.1负荷分级4.2负荷计算4.3居住区供电4.4配套设施4.5配电装置接地4.6电能计量4.7智能化要求5设备选型5.1中压设备5.2低压设备5.3直流电源系统5.4计量表箱附录A 居住区典型供电方案示例附录B 主要配电设备技术参数表附录C 计量箱电气配置要求附录D 引用标准名录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电力建设方针政策,进一步规范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使其适应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供电,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新建居住区及住宅等居住类建筑的供配电设施建设,改建、扩建的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释义]本条说明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即江苏省行政区域内新建的居住区及住宅建筑,主要指采用计量到户形式的居住类建筑,其供配电设施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已建成交付使用的居住区及住宅等居住类建筑在进行改建、扩建时应参照本标准进行供配电设施的建设。
本标准居住区供配电设施指从电网电源点起至电能计量装置止的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1.0.3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被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释义]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中城市居住区的定义修改。
本标准将城市居住区定义中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围合改为被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将对应的人口规模要求删除,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被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聚居地。
泛指住宅等居住类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包括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零星住宅。
城市绿地设计要求规范2016年版修改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年版)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对原规范中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的要求不协调的技术条文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技术措施的条文。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2.0.19A 湿塘 wet basin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0.19B 雨水湿地 stormwater wetland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对径流雨水水质和洪峰流量控制目的的湿地。
2.0.19C 植草沟grass swale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0.19D 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0.19E 生态护岸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
33.0.12 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
城市绿地中的大型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和预警系统,保证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
【条文说明】本条款的后半部分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而新增的,明确了城市绿地内的所有海绵设施必须有相关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完整word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50420-2007(2016年版)目录1总则3基本规定4竖向设计5种植设计6道路桥梁6.1 道路6.2 桥梁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7.1 园林建筑7.3 厕所7.4 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7 园灯7.9 标识8给水、排水及电气8.1 给水8.2 排水8.3 电气1总则总则1.0.1 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体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0.2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1.0.4 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1 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0.2 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0.4、3.0.5 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
3.0.6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
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绿色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
3.0.7 本条款规定是为了保护、利用拟建绿地基地内的原有植物资源。
在旧城改造中出现工厂迁移等基地改建为开放绿地时,更应充分考虑有效利用。
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6〕54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6〕54号各省(区、市)、新疆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神华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华润集团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总要求,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障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现就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的重要性。
可再生能源代表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是减排温室气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制定各省(区、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能源发展规划编制及实施,并建立相应监测和评价体系,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在能源规划、建设、运行中统筹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于确保节能减排、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江苏地区)的通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江苏地区)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6.05.30
•【字号】苏建函科〔2016〕342号
•【施行日期】2016.05.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江苏地区)的通知
苏建函科〔2016〕342号
各省辖市建设局(委),各有关单位: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建科函〔2016〕96号),我省共有107个项目被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
现将列入计划的项目目录印发给你们,请做好本地、本单位计划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实施监督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附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江苏地区)目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5月30日附件
一、软科学研究项目
二、科研开发项目
三、科技示范工程项目。
国科发火〔2016〕32号-认定管理办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第三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应遵循突出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依据本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以下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六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组成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为:(一)确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向,审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二)协调、解决认定管理及相关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三)裁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事项中的重大争议,监督、检查各地区认定管理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指导整改。
第七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其主要职责为:(一)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研究提出政策—2—完善建议;(二)指导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处理建议;(三)负责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备案管理,公布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核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四)建设并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五)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区域建筑能源系统规划-3目标设定2016
上海:
自然通风时间为138lh(全年的15. 80/) 风速提高,通风时间为2175h(全年的24.8%)
资源可用性分析与评价
崇明地区自然通风可利用小时数大约1345h
资源可用性分析与评价
区域建筑群间自然通风模拟计算: 建筑不同高度上的外围温度场、风速场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性能 优化建筑内部设计 建筑设计适于自然通风 混合通风 利用自然通风、夜间通风、蓄冷等技术 降低建筑负荷,减小系统容量配置
在夏季,静坐、轻薄服装(1. 3met,0.4clo),
当50%RH时, v=1.5m/s,t=29℃; v=2.0m/s时,t=30℃; v=6m/s时,t=34℃。
资源可用性分析与评价
资源可用性分析与评价
资源可用性分析与评价
MIT研究了自然通风的可利用性,结果发现: 北京: 自然通风时间为1750h(全年的20%) v=2m/s,通风时间为2427h(全年的27. 7%)
(3)太阳辐射引起的空气温升 sol
sol
h
tend
t0
I t t
ttend t 1 exp dt C
It I str 1 x
h Kr Kc
Kc 5.8 4.1w
式中
区域尺度的气候预测
2.热岛效应计算模型:
统计模型
能量平衡模型
数值模型 解析模型 物理模型
区域尺度的气候预测
Oke
城市热岛强度和城市人口之间的统计关系
P T 0.56 4.04u
式中 P ——人口数量;
0.27
u ——风速,m/s。
区域尺度的气候预测
Ludwig
前海区域供冷2单元设计技术导则2016.09.01[1]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二单元区域供冷设计技术导则2016年9月目录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1)二、项目概述 (2)三、区域供冷用户接入 (3)四、区域供冷技术要求 (5)五、自动控制及计量 (11)附件一编制说明 (14)(1)区域供冷用户接入 (14)(2)区域供冷技术要求 (15)一、编制目的及依据区域供冷系统是前海深港合作区二单元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该系统向新区的各类建筑提供空调系统的冷源,向各单体设计单位提供统一的供冷冷源的参数、区域供冷系统与单体用户的联接方式、控制方式、调节方式、计量方式等。
为保障各用户的利益及各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编制了本导则作为单体设计的设计依据。
本导则编制的依据如下:1.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2)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年版)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6.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7. 《前海深港合作区区域供冷规划布局和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8. 《前海深港合作区区域集中供冷技术标准和设计导则》9. 《前海二单元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其他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地方规范、规程及标准二、项目概述为推进前海深港合作区的建设发展,保障区域供冷用户的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技术导则供各用户设计时参照执行。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由“三区两带”的城市规划结构构建起来的,“三区”指的是桂湾片区、铲湾片区和妈湾片区,“两带”指的是滨海休闲带以及综合功能发展带。
由单元规划确定的单元开发用地规模大概为30-50万平方米,该规划共划定了22个开发单元。
每个开发单元均安排办公、商业、公寓等多种业态。
根据《前海综合规划》、《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图集》以及前期相关单位的可研资料,二开发单元的用地面积为4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75万平方米,主要用地性质为商业性办公用地、服务业用地以及商业用地等。
城绿地设计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标准?[条文说明]GB50420-2007 〔2021 年版〕目录1总那么3 s本规定4竖向设计5种植设计6道路桥梁6・1道路6・2桥梁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7.1园林建筑7.3厕所7.4国椅、废物箱、饮水器7.7国灯7.9标识8给水、排水及电气8.1给水8.2排水8.3电气精选1总那么1. 0. 1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到达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 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表达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那么,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平安.1. 0. 2本标准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1. 0. 4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3根本规定根本规定3. 0. 1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根底上进行, 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3. 0. 2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 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平安、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3. 0. 4、3. 0. 5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3. 0. 6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异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绿色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3. 0. 7本条款规定是为了保护、利用拟建绿地基地内的原有植物资源.在旧城改造中出现工厂迁移等基地改建为开放绿地时,更应充分考虑有效利用.3. 0. 10绿地设计要表达人性化设计,尤其要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要创造老人相互交流的空间,在道路及厕所设计中要考虑无障碍设计.3. 0. 11城市绿地兼有防灾、避灾的功能,绿地内水体、广场、草坪等在遇灾时均可供防灾避难使用.因此,在城市绿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防灾避难时的有效利用.3. 0. 12本条款的后半局部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而新增的,明确了城市绿地内的所有海绵设施必须有相关平安保证举措,保证人身平安.3. 0. 15在城市绿地设计时应满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于绿地年径流总量的控制要求,协调落实好源头径流限制设施.3. 0. 15A城市绿地应该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设置各类源头径流限制设施.1本款明确了城市绿地的海绵型设计,首先应该保证满足各类绿地自身的定位功能,预防本末倒置.不同的城市绿地类型应该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与需求采用与其相对应的低影响开发设施.2本款明确了大型湖泊、滨水、湿地等绿地除了满足生态景观功能以外,在设计时应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提升对雨水排放、吸纳的水平.3绿地的海绵型设计应该贯彻实用、经济并与绿地的总体设计及相关专业相协调的原那么.4雨水利用应满足节约型原那么,应尽量使用生态自然的雨水收集方式,预防资源的浪费.本款也提出了土壤渗透率低的地方,对雨水收集利用的原那么.提出了在满足绿地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可利用城市绿地的景观水体作为雨水调蓄设施.5在降雨初期及北方使用融雪剂的地区,雨水会夹杂着局部油污、化学剂等易污染物,流入绿地,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为了保证流入绿地内的雨水相对干净, 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安装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或弃流井,保证城市绿地不受污染.4竖向设计竖向设计4. 0. 1本条提出在城市绿地的竖向设计时,既要考虑绿地内的功能需求及海绵型设计,同时也应该考虑绿地周边其他用地的排水.4. 0. 2竖向设计应在总图设计的根底上,除了创造一定的地形空间景观外,还应为植物种植设计和给排水设计创造良好的根底条件,为植物的良好生长和雨水的排蓄创造必要的条件.4. 0. 3、4. 0. 4此两条是为了保护、利用基地内的原有资源,尤其是自然水系、树木及农田耕作土壤.4. 0. 5本条主要是在地形设计中要保证古树名木的存活.4.0. 13本条主要从水体生态角度考虑,提倡采用原土构筑池底,既节省工程造价,又有利水体自净.当然,遇到原土地基渗水过大时,那么应采取必要的防水设施.5种植设计种植设计5.0. 1根据绿地总体设计对植物布局、功能、空间、尺度、形态及主要树种的要求进行种植设计;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在绿地内选择抗逆性强、节水耐旱、抗污染、耐水湿的树种,可降低绿地建设治理过程中资源和能源消耗.5. 0. 2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的植物种类选择应根据滞水深度、雨水渗透时间、种植土厚度,水污染物负荷及不同植物的耐水湿程度等条件确定.5. 0. 4种植设计除讲求构图、形式等艺术要求和文化寓意外,更重要的是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考虑植物多样性、欣赏性要求,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很好结合, 形成合理的群落.5. 0. 5绿地土壤应满足雨水渗透的要求,不满足渗透要求的应进行土壤改进. 土壤改进宜使用枯枝落叶等园林绿化废弃物、有机肥、草炭等有机介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土壤的渗透水平.土壤的理化性状指标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的规定执行.精选5. 0. 7植物配置不仅要满足功能与植物生态的要求,还必须遵循特色植物景观构成的要求.5. 0. 10植物是连年生长的,但其生长速度各有不同,种植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假设干年后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为植物生长留足一定的空间.但在有些重要地段,为了兼顾到近期绿化景观效果,种植设计时,也可适当考虑提升种植密度或栽种速生快长植物.6道路桥梁6・1道路6. 1道路6. 1. 1城市绿地的道路除带状绿地设置单一通道外,均宜设置环形主干道,避免让游人走回头路.6. 1. 2城市绿地出入口的设计应倡导简朴、小巧,突出园林绿地特色,不宜单纯追求高大、气魄.大型绿地应设多个大门,且尽可能使游客与治理人员分门进出.6. 1. 3本条只对主路设置要求最小宽度3. 00m,消防通道3. 50m.大型园林绿地,主路宽度可大于3. 00m;小型绿地,主路宽度3. 00m即可满足使用要求.6. 1. 5透水铺装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可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在城市绿地内应优先考虑利用透水铺装消纳自身径流雨水,有条件的地区建议新建绿地内透水铺装率不低于50%,改建绿地内透水铺装率不低于30%;但透水铺装易堵塞,严寒地区有被冻融破坏的风险,因此在城市绿地内使用透水铺装时,必须考虑其适用性,选用不同的材料和透水方式,并采取必要的举措以预防次生灾害或地下水污染的发生.透水铺装结构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 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6・2桥梁精选6.2桥梁6.2. 4绿地的水岸宜用防腐木、石材等构筑亲水平台,让游人亲近水面,观景、嬉水.亲水平台临水一侧必须采取平安举措:设置栏杆、链条,种植护岸水生植物,或者沿岸边设置水深不大于0. 70m的浅水区.沿水岸还必须设置平安警示牌.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6.1园林建筑6.1.2A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城市绿地内的建筑一般体量较小,以一、二层为主,功能较单一,有实施屋顶绿化的根底,同时还能结合景观环境一起设计,有利于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因此城市绿地内有条件设置绿色屋顶的建筑宜优先考虑绿色屋顶.绿色屋顶的设计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同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标准?GB50345的规定.6.1.28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21年公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应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公园绿地是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平衡,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文化、教育、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例通常在12%左右.为此提出限制其地下空间开发的要求.7.3厕所7.3厕所7.3. 2 一般城市开放绿地内的公厕按男女厕位1:1〜1. 5 :1比例设置,男厕位多,女厕位少,游览顶峰时有女厕排长队的现象.本条提出调整男女厕位比例,改为男女厕位相同,或女多男少.男厕位应把大、小便厕位一并计算.儿童乐园等儿童较集中场所中,可适当增加低厕位小便器.8.3. 3城市绿地内厕所设计必须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保证通风、通水、清洁、无臭.9.3. 5厕所污水净化处理,包括地下渗透处理,沼气池、化粪池,生物池处理或地埋式处理池〔缸〕等物理、生化处理方法.10.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4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 4. 1园椅座位数包括正式的座椅、座凳,以及可供游人临时就座的花坛挡土墙.8.7园灯7.7园灯7. 7. 3园灯设计应注重美观、适用,与节能相结合,并应预防产生光污染.8.9标识7.9标识7.9. 1指示标识是城市绿地设计的组成局部,应在城市开放绿地设计中广泛采用,并加以完善.8给水、排水及电气8.1给水8.1给水8. 1. 2 21世纪将成为水危机世纪,我国为贫水国家,人均拥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原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在国经贸厅资源[2000]1015号文件中已明确指出:2000〜2021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的情况下,取水量限制在1. 2%.由此看来,对新水源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绿化灌溉、水精选景补水更有必要利用新水源,如雨水、中水、地表水等.由于目前经济条件的限制,有施,其初期投入较大.有条件时应同步建设,建造有困难时,可直接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9.2 排水8. 2排水8. 2. 1、8. 2. 2绿地设计的排水体制应符合城市的排水制度要求.有条件时, 绿地排水宜尽可能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有利于市政排水体制提升时的分流接入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8. 2. 3规定了绿地雨水排水设计的根本原那么、方式.2021年住建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用以指导各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证.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所构建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宜依据下渗减排和集蓄利用的原那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举措,使绿地年径流总量限制率不低于70%,年径流污染限制率不低于75%,雨水资源利用率不低于10%.各地应结合水环境现状、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合理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目标作为设计限制目标.8. 2. 4径流总量限制途径包括雨水的下渗减排和直接集蓄利用.但是在径流污染严重的绿地为预防对地下水和周边水体造成污染,不应用下渗减排方式.8. 2. 5主要对绿地雨水集蓄利用做一些规定.实施过程中,雨水下渗减排和资源化利用的比例需依据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技术经济比拟来确定.缺水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基于直接集蓄利用的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8. 2. 6大型绿地内的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与当地市政排水系统相协调,符合其环保和接纳水质要求.精选8.3电气8. 3电气8. 3. 1城市绿地照明应倡导使用节能灯具,利用太阳能等天然资源.8. 3. 2城市绿地中人员较多的交通广场停电将给交通带来混乱,给人员造成危险,故规定为二级负荷.8. 3. 4电气设备按防触电的保护程度分为0、1、11、111类,城市绿地中的电气设备游人易接触,0类电气设备只有根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为了保证人员的平安,故规定不应使用0类防触电产品.8. 3. 5旱喷泉内常有人游戏,景观水池内有时也有小孩玩水,超过12V低电压可能给人带来触电危险.。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16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ode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Design (2016年版)1993-07-16发布1994-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 [46]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补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对地下空间使用、绿地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完善道路规划和停车场库配置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 总则【条文说明】1.0.5 本条是编制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从全局出发考虑居住区具体的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城市规划法》提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对其各种规划要素的考虑和确定,如日照标准、房屋间距、密度、建筑布局、道路、绿化和空间环境设计及其组成有机整体等,均与所在城市的特点、所处建筑气候分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现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为整体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创造条件。
四、城市居民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度过,因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要求,综合考虑居民对物质与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及确保居民安全的防灾、避灾措施等,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区域称为“绿色心脏”
保护农业用地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社区中建立绿色廊道来保护 生态系统 以自行车和人行道为主导, 目前正试图把这些绿化轴线 融入到市中心区中。
重建工业废弃土地
慕尼黑的老机场,20世纪90年代废弃。通过国际竞赛,确定 将 1/3 的土地建设会展中心与商务办公区,可提供13万个就 业岗位;另外 l/3 用地为居住区,可容纳16万居民居住;剩 下的 1/3 的土地建成一座城市景观公园(里默Riemer公园)
获2006年德国城市 规划奖, 2008年第七届欧洲 城市与区域规划奖
能源
欧盟承诺,到2050年要将其碳排放降低到现在的l/4。即从 2010年开始,必须推行新的低碳建筑,其建筑能耗需维持在 50kWh/(m2·a)的水平。而从2020年开始,建筑生产的能量要 大于消耗的能量。 因此,规划中需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尽可能设计成紧凑型建筑以降低热损失;
(2)加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 (3)强制性采用双层或三层玻璃; (4)优先使用冷凝锅炉; (5)鼓励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1 沃邦社区
(1)建筑能耗的平均值只有德国全国平均值的30%,达到 65kWh/(m2· a):
(2)65%的电力来自太阳能光伏发电,公共建筑、居民住宅 屋顶上装有太阳能光伏板;
第二章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方法
主要内容: 2.1 精明增长理论与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精明增长理论、生态社区、可持续城市和 社区实例、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2.2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方法
几个基本概念、综合资源规划理论、规划目标、规划 方法、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方法
2.1 精明增长理论与低碳城市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4 瑞典马尔默市
(6) 电子卡,能耗、水耗、垃圾、 停车位等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控制和监测 (7)电网、热网连接到市政电网 和热网,低谷、高峰 “明日之城” 实现了小区能源 全年的自给自足和供求平衡。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4 瑞典马尔默市
(8) 建筑以多层为主(3~6层),容 积率高于本地区其他住宅小区。 (9)雨水经过屋顶绿化系统过滤,再 为绿化系统补充灌溉用水,其余雨 水经过路面两侧明渠排水道汇集, 经简单过滤处理后排入大海。 (10) 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两条公交线, 每隔 7 min 开行一辆公交车,每隔 300 m 设公交车站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2 哥本哈根
Vesterbro是丹麦哥本哈根的15个行政区之一,哥本哈根内城 20世纪60年代,市中心衰败
1972年讨论重建Vesterbro地区,于2001年建成
使1880年建的老建筑焕发了青春,成为旧城改造的典范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2 哥本哈根
改造项目包括:
(1) 根据建筑朝向,在建筑屋顶和立面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 (2) 围护结构保温和更换新型窗户,增大了较大厨房的外立面 (3) 安装低辐射率的low-e玻璃 (4) 安装可控的带热回收的机械通风装置、雨水收集设备以及 能耗分户计量
日本福冈台阶状屋顶花园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选择碳汇植物物种 尽量不用外来物种,以免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
• 我国大城市中城市建设容积率约 为 0. 75
• 中心城市的平均容积率约为1
• 而我国现有的所有城市建成区的 平均容积率仅为 0.5 左右 • 低于国外多数城市的容积率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4)高绿化率
保护原有绿地和湿地
采用墙面绿化和屋顶绿化技术,将原来安装空调室外机和 冷却塔的位置用来绿化
芝加哥市政厅的屋顶花园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4 瑞典马尔默市
3000户住宅的生态社区——明日之城 有1000多户住宅单元 100% 依靠可再生能源,主要采取以下 技术措施: (1)在一栋楼的屋顶安装有 l20 m2 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年发电 量约为 1.2 万kWh;在 8 栋楼的屋 顶安装 l400 m2的太阳能光热板, 可满足小区 15 %的供热需求。 (2)距小区3 km外的一个2 MW风力 发电站,是瑞典最大的风力发电 站,年生产能力可达 630 万kWh。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人口密度比较高的东京、 新加坡等城市,人均交通 能耗只有人口密度比较低 的休斯敦、凤凰城等美国 城市的1/7~1/8。
但进一步提高人口密度, 对降低能耗的作用有限。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3)高容积率 •容积率: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
•在服务业发达的城市中,提高容积率意味着资本和财富的集 约,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更高,有利于资源整合和资源配置优化
共享电动车制度,挪威制造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的发展准则
(1)紧凑型城市:应采取城市集约化发展策略,即空间形态的 紧凑化和城市土地功能的紧凑化,遏制城市膨胀,保留和保 护碳汇。
(2)个人行动倡导负责任的消费:即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消费层 面提倡节约、环保、节能和低碳。 (3)资源消耗的减量化: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转 换和输运环节、就地提高资源富集程度。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城市规划定义 城市规划是以全盘视角,对城市空间组织进行分析 和设计的科学。 欧洲委员会将城市和区域规划定为一项程序,由利 益相关者从功能、环境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 共同协作进行。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规划和设计的建成环境应尽可能实现:
•提供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赏心悦目、原创性,安全、健康、 高质量,归属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公平性、包容性和个性 •为城市的动态发展、和谐、包容和公平等提供条件,并促进 城市更新
(3)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80%的燃料是木材,20%为天 然气,可以降低碳排放近60%;
居民环保意识,建理想社区,建立 未来业主协会,亲自参与到项目中
造价,比预算节省了15%~25%, 每套公寓平均售价2000欧元/m2。 德国弗赖堡的沃邦社区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1 沃邦社区
(4)无车小区,私家车停在小区外。学校、托儿所、儿童游乐区和商店都 设置在步行距离内。对外交通大部分靠自行车或公共交通。 (5)古树大多得以保存,绿化屋顶可以使雨水得到充分循环使用。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城市联合展馆展出
除住宅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 24 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 大于 24 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 24 m的单层 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 l00 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高层建筑的最大优点集约化利用城市的有限土地。以垂 直交通取代水平交通,降低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 高层建筑缺点:对域市环境影响大;城市峡谷和城市高 峰对采光、日照、自然通风、热岛效应、阴影以及污染 物扩散造成很大影响,城市局部环境和微气候变异 气候分析和气候设计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可持续城市定义
•自给自足和独立自主的城市 •自给自足的发展即促进满足基本需求能力的发展 •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标,改善环境、 因地制宜
•通过缩短交通距离使城市紧凑化,和谐宜居
城市规划典范
宜居城市典范:温哥华
综合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 因素,统一的体系 发展目标:所有居民都可以平 等地进入绿地、公共等没施和 基础设施,并可以分享交通和 各种公共活动。
建筑材料:尽可能采用本地,回收当地拆除的古老建筑的 木结构和金属结构并修复再利用。 供热和生活热水的能耗相对较低,为 48 kWh/(m2·a)。 外墙保温隔热技术,双层砖中间填充 30 cm厚的矿棉 外窗采用三层玻璃,房屋朝南
实例3 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
无集中采暖系统,围护护结构保温特性、结构蓄热和被动式 太阳房设计采暖 当室温低于17℃时,设在厨房的热水加热器自动启动 热电联产系统:以木材废弃物为燃料,满足小区能源供应 家电产品:使用欧盟能耗最低、能效等级最高级别
如德国的慕尼黑市,在其 《紧凑型绿色城市规划》 中,将城市发展重点定位 在围绕公共交通网络组织 建立城市次中心上。
建立多中心城市
丹麦的哥本哈根“指形规划”理念
从1947年起,其城市发展规划围绕火车站和沿着铁路线, 形成了以快速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保护农业用地
在荷兰,将几座中心城市 组合成一个环状多中心的 城市群地区,称为“兰斯 塔德”,并将该城市群的 中心地区规划为农业区。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城市形态的主要特征
4H Highrise High density 高层 高密度
High plot ratio
高容积率
High greening rate 高绿化率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城市形态的主要特征
(1)高层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 - 2005)将住宅建筑依 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 为中高层住宅,>=10层为高层住宅。
城市规划典范
宜居城市典范:温哥华
1990年,经过与4000多居民协商,“创建我们的未来” 4大战略:
(l)保护绿地和农田
(2)满足社区的多功能性,步行 (3)实现紧凑型大都市的理念 (4)交通管理优先考虑了步行的可能性
精明增长理论
在欧洲,人们向往绿色和安静的郊区环境,使得城 市中心逐渐衰落。 精明增长理论和新城市主义旨在: 吸引人们重回城市,重整城市密度,并在城市中营 造舒适宜居的环境。
旧城改造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建成超过 5000 m2的庭院, 包括公园、自行车停车场、垃圾收集站、社区公共活动中心
实例3 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
位于伦敦南部贝丁顿的高效节能生态住宅区,零能耗 交通便利,距离火车站、公交和有轨电车线路等都很近
社会化住房、贷款购买公寓、按市价出售的住宅和办公用 房各占 1/3
在家工作,配备各种办公空间,高科技网络设施
实例3 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