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文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精读书中关于长征、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分析书中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生动描绘。
4.语言特色与写作手法
-探讨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运用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5.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
-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6.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外国记者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和革命斗争。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风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斯诺对长征的描述,展示了他在实际中如何记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记录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3.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4.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较好地结合作品内容和个人思考,但有时候他们的观点较为零散,缺乏逻辑性。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考虑在下一堂课中加入一些逻辑训练的小练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我也注意到,对于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的鉴赏,学生们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经验还不够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引入更多类似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逐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教案名著导读
初中教案名著导读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以及作品背景。
2. 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
3. 领悟小说所传达的社会意义和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和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所传达的社会意义和主题思想。
2. 感悟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骆驼祥子》,掌握作品内容。
2. 准备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3. 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
2. 简介小说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
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
2. 鼓励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分析小说的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如勤劳、诚实、坚韧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刘四、虎妞、小福子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与祥子的关系。
四、情节梳理(10分钟)1. 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祥子的奋斗历程、遭遇挫折等。
2.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脉络,探讨作者的创作手法和构思特点。
五、主题探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人性的探讨等。
2.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2. 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茶馆》、《四世同堂》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征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团结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红军战士,模拟长征途中的某个场景,体验长征的艰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激发。通过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能够迅速投入到对长征精神的探讨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过程中,对于长征精神的深入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他们更能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讨论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意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识记并理解作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如长征、毛泽东、周恩来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克服羞涩、紧张等心理障碍。
举例解释:
-在分析纪实作品时,指导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分辨事实与观点,例如作者在描述红军长征时,哪些是客观记录的事实,哪些是带有主观情感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纪实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客观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历程。纪实文学作品是传承历史、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纪实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真实事件展现长征精神,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汲取力量。
-识记并运用作品中的生僻字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斯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例如斯诺作为外国记者,客观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情况,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真实资料。
-通过对红军长征过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历程,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奥秘。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八年级名著导读教案
八年级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了解八年级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理解名著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克服阅读名著时遇到的困难,如语言晦涩、篇幅较长等。
(2)如何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名著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作品特点,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做读书笔记等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图片等,增强学生对名著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书籍,分享阅读的感受和收获。
(2)展示一些名著的经典片段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八年级名著导读。
2、名著介绍(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介绍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内容梗概:讲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展现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
艺术特色:分析作品中生动的人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2)《傅雷家书》作者简介:介绍傅雷的文学成就和家庭背景。
内容梗概:展示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涵盖了生活、艺术、人生等方面的内容。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期望和教育,以及子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艺术特色:分析家书语言的真挚、情感的深沉和教育意义的深远。
(3)《昆虫记》作者简介:介绍法布尔的科学研究经历和对昆虫世界的热爱。
内容梗概:描述了各种昆虫的形态、习性、繁衍和生存策略。
名著导读初中课程教案
名著导读初中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名著导读年级:八年级教材:《骆驼祥子》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 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作品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和相关资料,制作PPT。
2. 学生预习教材,阅读《骆驼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骆驼祥子》的阅读感受和兴趣点。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骆驼祥子》的基本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三、主题思想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出发,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
四、艺术特色鉴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分析作品的文学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欣赏点,展开讨论。
五、阅读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骆驼祥子》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展开讨论。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骆驼祥子》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骆驼祥子》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思想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在本次《红星照耀中国》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较为复杂,学生们在把握上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作品背景的讲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人物描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作品中的重点难点时,往往难以抓住核心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是如何克服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红军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的奥秘。
3.阅读作品选段,品味作者斯诺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探讨《红星照耀中国》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5.拓展思考:如何从名著中汲取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本节课将紧密围绕课本内容,通过深入剖析《红星照耀中国》,使学生在了解名著的基础上,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提炼精神品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这些品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举例:分析长征过程中红军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们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3)感悟革命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联系实际,讨论革命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举例:通过讨论红军长征精神在当代青少年中的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2.教学难点
(1)对斯诺纪实文学创作手法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斯诺如何将客观、真实的写作态度融入到作品之中。
其次,关于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讲解,虽然我尽力结合历史资料和图片进行详细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体会到长征的艰苦和伟大。我意识到,单纯的理论讲授可能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未来我计划尝试引入更多生动、感人的长征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从而加深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他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需要我在一旁适时引导。因此,我认识到在组织讨论活动时,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做好引导工作,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进行,提高课堂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内容、斯诺的纪实文学创作手法以及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斯诺的纪实文学创作手法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初中名著导读 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把握作品相关内容,了解作品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增强“四个自信”,加深对党的信赖,增强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念。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作品相关内容。
2. 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信仰信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红星照耀中国》是什么书?作者是谁?2. 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背景。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合作探究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情感教育1. 提问: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感受到了什么?2. 学生分享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激发爱国情怀和信仰信念。
3. 教师引导:强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作品相关内容,通过合作探究深入解读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和核心主题。
2.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准备:1.名著导读教案模板。
2.选定的名著文本。
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介绍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和目的。
2.向学生提问,激发他们对名著的兴趣,例如:“你们最喜欢的一本名著是什么?为什么?”“你读过的名著有哪些?”“你想了解哪本名著的故事?”等等。
二、阅读名著导读文本(15分钟)1.教师将选定的名著导读文本分发给学生。
2.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并标记出文中重要的情节和关键词。
3.学生可以在文本旁边做一些简短的注释或提出问题。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6人。
2.学生根据导读文本中的情节和关键词,开展讨论。
可以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a.该名著的故事情节如何?b.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c.该名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d.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3.教师在小组讨论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四、整理归纳(10分钟)1.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2.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整理学生的回答,形成一个名著导读概览。
五、发表见解(15分钟)1.学生个别发表自己对名著的印象和观点,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
2.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就发言者的观点展开讨论。
3.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一起深入探讨名著的意义和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继续阅读选定的名著,并写下自己对名著的初步理解和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名著导读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核心主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表见解的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和思考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和点拨,确保讨论的主题和内容与名著的导读有关,避免偏离主题。
初中生名著导读教案
初中生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小说主题思想的探讨。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心理。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骆驼祥子》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一书,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 引导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北京市民生活和社会矛盾。
二、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 祥子: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为了生活来到城市,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走向堕落。
2. 其他人物: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人性特点。
三、故事情节概括(15分钟)1. 祥子来到北京,辛勤拉车,攒钱买新车。
2. 祥子新车被抢,陷入困境。
3. 祥子与虎妞相识,感情纠葛。
4. 祥子再次失去新车,心灰意冷。
5. 祥子与小福子相遇,重新燃起希望。
6. 祥子最终堕落,走向毁灭。
四、主题思想探讨(15分钟)1. 社会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祥子的悲剧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2. 人性的挣扎与堕落:祥子在困境中不断挣扎,但最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3.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通过祥子的故事,作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呼吁人们关注底层人民的命运。
五、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骆驼祥子》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关注老舍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面。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教案)
-掌握《水浒传》中复杂的角色关系和故事线索,理解其反映的封建社会矛盾和历史背景。
-深入解读《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克服对名著的表面理解,达到深层理解。
3.《水浒传》名著阅读:分析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如武松、林冲、李逵等,理解其反抗封建压迫的精神。
4.《朝花夕拾》名著阅读: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感受其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赏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与特色,提高文学素养。
举例解释:
-在《水浒传》的教学中,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李逵等人物为何会走上梁山,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如何通过这些个体的命运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名著导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阅读故事书时,是否曾经被某个角色深深吸引?”(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五单元名著导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西游记》名著阅读: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及寓意。
2.《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探讨科幻小说的特点,分析作者凡尔纳的想象力与科学性的结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验。
名著导读复习教案八年级
⑥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柯察金,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案
课题
人教八年级名著导读
课时及授课时间
1课时
授课人
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了解主要情节、典型事件、主要任务及性格。
总结阅读感受及体验。
熟悉中考中对名著阅读的考察重点与基本题型。
实战演练,有针对性的解题指导。
教学重点
了解主要情节、典型事件、主要任务及性格。
熟悉中考中对名著阅读的考察重点与基本题型。
《范爱农》叙述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4.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等。
2.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二、教学对象初中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1. 名著的基本情况2. 名著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 名著的艺术特色五、教学难点1. 名著的阅读理解2. 名著的艺术鉴赏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名著相关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阅读名著,做好笔记,分享阅读心得。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要学习的名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了解。
(二)名著基本情况介绍1. 教师介绍名著的作者、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了解名著的基本情况。
(三)名著人物和情节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性格特点、命运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中典型情节的理解。
(四)名著艺术特色鉴赏1. 教师介绍名著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写作手法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鉴赏名著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名著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阅读心得。
(二)名著阅读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拓展,如查找相关资料、观看影视作品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拓展成果。
(三)名著主题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名著的主题,如人性、社会现实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探讨名著的主题。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的重要性和阅读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感悟。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著的基本情况、人物和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名著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名著主题的探讨和感悟。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初中必读名著阅读导读教案
初中必读名著阅读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老舍及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感受其命运的悲剧性。
3. 深入剖析作品所反映的旧北京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4.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2. 人物形象分析3. 故事情节梳理4. 作品主题探讨5. 阅读方法指导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老舍及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人物形象分析:(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等特点,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在现实中却屡遭挫折,最终走向堕落。
(2)虎妞:祥子的妻子,性格豪放,有点儿男性化,对祥子有着复杂的感情,最终因难产而死。
(3)刘四:祥子的雇主,是个残忍、自私的人,对祥子等进行剥削和压迫。
3. 故事情节梳理:祥子来到北京,立志成为一名拉车夫,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买了一辆自己的车。
然而,在战乱中,他的车被没收,梦想破灭。
后来,他娶了虎妞,生活稍有好转,但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再次陷入困境。
最后,祥子卖掉了车,沉迷于赌博和嫖娼,彻底堕落。
4. 作品主题探讨:《骆驼祥子》揭示了旧北京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作品通过祥子的悲剧,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5. 阅读方法指导:(1)了解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关注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3)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描写、对话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学生能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生能运用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并欣赏文学作品。
五、教学建议1. 课前让学生预习作品,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昆虫生活习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通过这种形式的讨论,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书本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1.注重对难点内容的讲解,运用更多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2.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昆虫记》中法布尔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与描述。这是对我们认识自然、理解生命的重要启示。它展示了作者对昆虫世界的热爱和对自然科学的探究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法布尔对黄蜂建筑才能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昆虫在建筑方面的独特才能,以及它们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举例:分析法布尔在描述昆虫生活时,如何表现出对昆虫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4)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举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分享的学习习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5.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结合课文,讨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通过学习红军长征历程,了解中国革命史,培养家国情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红军长征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红军长征的场景,体会红军的艰辛与勇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红星照耀中国》名著背景及作者简介;
2.红军长征的历程及意义;
3.课文节选分析,包括: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革命领袖的形象、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革命精神的力量;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他们理解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从教学过程来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但感觉这一环节还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今后可以考虑运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红军长征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
-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比句子的改写、排比句式的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1.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2.内容、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
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
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
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
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
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
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
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
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
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
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
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同冬尼娅的爱情纠葛,同丽达磊落的友谊,以及对达雅诚挚的感情表现了保尔精神世界的纯洁。
这部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是生活的教科书。
它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保尔•柯察金身上凝聚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这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3.重要内容①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③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牛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
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⑤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
人们把他和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受朱赫来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⑥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柯察金,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⑦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五、《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3.故事梗概《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叙述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4.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鲁迅先生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5.重要内容①《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主要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三件事。
②《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③《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挠,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1.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2.内容及人物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
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岁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
他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
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
后来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
经历了这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开始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勤俭、吃苦耐劳,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人气的洋车夫。
但是经过三起三落后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以堕落完成了他由人到兽的悲剧一生。
虎妞是祥子的妻子,她大胆追求祥子,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
3.祥子悲剧的深刻意义祥子形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
他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首先,它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吃人的罪恶,点明其严重的后果,不仅摧残了人的肉体,还毁灭了人的灵魂。
其次,祥子的悲剧也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有力批判。
作为一个城市个体劳动者,祥子那要强好胜的心胸是隶属于他那个体小生产者的狭隘范畴的。
他以为自己描绘的蓝图是没有别人在内的虚幻的个人小天地。
他的挣扎和反抗,是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
祥子悲剧的意义也正是这部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4.重要内容①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