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 4教案 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活动课摆一摆-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活动课摆一摆人教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活动课摆一摆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活动课:摆一摆”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物体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概念,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物体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小球、小棍、卡片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第一步:引入新课我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小球,让他们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球,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活动课:摆一摆”。
第二步:讲解概念我向学生讲解物体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概念,让他们理解物体数量和排列顺序的重要性。
第三步:实际操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摆出不同的物体数量和排列顺序。
第五步:作业布置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将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进行板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概念,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物体数量和排列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拓展延伸: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他们对物体数量和排列顺序的理解。
同时,我也会引入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物体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数量和排列顺序有一定的理解,但是通过活动课的形式来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可能还是第一次。
202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X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根据。
手写教案对教师要求更高,更能真实检查教师备课质量、更具有可比性,因此客观上要请教师要写一手好字。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X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一、基本情形分析(一)学生情形分析:本班1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习中积存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
从同学们的学习和考试检测中发觉影响本班学习掌控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之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之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体会知识和生活体会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形,以帮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乐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换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控100之内数,会读写100之内数。
掌控100之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之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换。
2、会运算100之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运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惜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爱时间。
(二)数学摸索方面1、能运用生活体会,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说明,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画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人教版下册一年级全套数学教案
人教版下册一年级全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学会用数线表示数,能正确估计和判断数的大小。
(3)理解时间和货币的概念,学会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数线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数感。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加减法(1)100以内数的加法(2)100以内数的减法(3)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 第二单元:数线与估算(1)数线的认识与应用(2)数的估算(3)加减法的估算3. 第三单元:时间与货币(1)时间的认识与计算(2)货币的认识与计算(3)折扣的概念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数线的认识与应用。
(3)时间与货币的概念及计算。
2. 教学难点:(1)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数线的绘制与运用。
(3)折扣的计算与应用。
四、教学安排1. 教学时间:(1)第一单元:4课时(2)第二单元:3课时(3)第三单元:3课时2. 教学方式:(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利用数线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数感。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利用数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并书写数字7。
2.能够熟练掌握数字7的数量概念。
3.能够运用数字7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7。
2.进行数字7的数量概念训练。
三、教学内容
1.数字7的认识和书写。
2.数字7的数量概念训练。
3.数字7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数字7的卡片或图片。
2.七个小篮子或桶作为数量概念训练。
3.加减法练习题纸。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数字7:
–给学生展示数字7的卡片,让学生认识并书写数字7。
2.用数字7进行数量概念训练:
–将七个小篮子或桶摆放在课桌上,让学生数一数数量。
–让学生用手指指着其中的篮子或桶,说出数量。
第二课时
1.复习数字7:
–让学生快速书写数字7,并能够正确书写。
2.进行加减法运算:
–准备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字7进行计算。
六、教学延伸
1.让学生用数字7设计自己的加减法练习题,进行互相出题和解题练
习。
2.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字7相关的作业,提升对数字7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对数字7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这份教案是基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内容编写的,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数的组成∣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数的组成∣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数的组成∣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4.2数的组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的一年级下册数学,主要涉及到的章节是4.2数的组成。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学会通过数数的方式找到数的组成,并且能够用图片或者物品进行表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的组成,学会通过数数的方式找到数的组成,并且能够用图片或者物品进行表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学会通过数数的方式找到数的组成,并且能够用图片或者物品进行表示。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图片、物品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物品,让学生数一数,看有多少个,从而引入数的组成这个概念。
2. 讲解:我通过讲解数的组成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数的组成就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代表的意义。
3. 示范:我通过示范,让学生看到如何通过数数的方式找到数的组成,并且用图片或者物品进行表示。
4. 练习:我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通过数数和用图片或者物品进行表示,来巩固他们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数的组成”这个,然后列出一些例子,让学生看到如何通过数数的方式找到数的组成,并且用图片或者物品进行表示。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通过数数的方式找到它们的组成,并用图片或者物品进行表示。
2. 答案:学生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找到物品的组成,并用图片或者物品进行表示,例如:一个苹果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果肉和一个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数的组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数数的方式找到数的组成,并用图片或者物品进行表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统计教案
统计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92~9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
教材简析:本课教材编排依据低班级同学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动物运动会这一场景作为主题图,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爱好。
图中的动物运发动有狗、兔、猴三类,依据参与运动工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跳高和长跑两类。
可教材并没有把“同一类事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告知同学,而是在吵闹的场景中,通过卡通人物的提问,来启发同学自己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
通过以上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使同学充分经受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1、让同学经受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同学在自己宠爱的情境中进行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育同学乐观思考和合作沟通的意识,增加同学对数学学习的信念。
4、结合教学争辩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同学的倾听、表达、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用当节课所学的统计学问对以上三个方面统计,发觉问题,提出可行方案。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我介绍及本节课教学内容简洁说明。
2、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又开头了。
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都赶来参与这难得的盛会。
小伴侣们,你们想不想也去参与呢那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干什么!〔引导同学看主题图〕二、收集信息、感受不同。
1、观看与沟通。
2、解答。
工程合计跳高长跑只数动物种类合计狗兔猴3、比拟、感受统计。
三、应用实践、体验不同。
1、做课本第93页的第2题。
〔1〕读题;〔2〕解答;〔3〕订正;〔4〕说一说。
2、做课本第93页的第1题。
〔1〕理解“最〞字;〔2〕建议调查方式;〔3〕同学调查;〔4〕你发觉了什么调查一个小组,组中每个同学最宠爱的一种电视节目和最宠爱的球类活动,再在全班沟通,把结果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了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课前准备: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教学流程: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0+20= 20+10= 10+( )=30( )+20=30 ( )+10=15 ( )+( )=302、夺红旗比赛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
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生2:……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
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
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5 正方形、7个三角形、4 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
(板书:统计)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
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学生再用画"√"的方法记录一遍,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第4课时,内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以及整十数。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整十数进行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整十数进行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要去超市买水果,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每袋25元,香蕉每根5元。
如果你买了30元的苹果,然后又买了5元的香蕉,你还需要支付多少钱呢?2. 例题讲解:我们以30减去5为例,我们将30写在被减数的位置,5写在减数的位置。
然后从个位开始相减,0减去5不够,我们需要从十位借1,变成10减去5,结果是5。
所以30减去5等于25。
3.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用小棒模拟这个减法运算。
5. 练习:请同学们用小棒模拟这个减法运算。
6. 整十数:现在我们来学习整十数。
整十数就是十位上的数字是10的倍数。
比如10、20、30等等。
我们可以用整十数来进行减法运算。
比如70减去20,我们可以先将70分解成7个十,然后减去2个十,结果是5个十,也就是50。
7. 练习:请同学们用小棒模拟这个减法运算。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减法运算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答案:1. 252. 553. 474. 635. 7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以及整十数的减法运算。
在课堂上大家都积极参与,通过小棒模拟运算,加深了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统计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板书:统计的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2. 教具:纸张、笔、计算器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统计的主题。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示范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3. 介绍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三、练习与训练(2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练习。
2. 带领学生通过实例练习统计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熟悉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应用来深化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的:1. 能识别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识别自己或别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开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区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
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提醒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1. 上、下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展描绘,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展准确的描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络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绘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绘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绘。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的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确实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络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展分类。
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孩子们,这儿分别是淘气猴和萌小兔开的文具店,假如你要买练习本,在谁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画面〕生:萌小兔的店里。
师:告诉老师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生:因为它的店整齐。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买。
因为它的店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
那么,生活当中,把这样一类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叫分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3.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1.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板书、笔、教具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课前导学)师生互动,引入统计学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统计学”。
2.(课堂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统计例子,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部分:讲解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讲解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简单介绍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
–指导学生如何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如制作数据表等。
3.简单的统计方法:–讲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数分布等。
–指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统计方法的应用。
第三部分:练习1.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开展统计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统计问题,并解决。
课堂作业1.简单的统计学习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阅读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相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同时也对简单的统计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2011-04-25 19:43:0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单元上下、前后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1. 上、下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1.一切行动听指挥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左、右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3~4页教学目标: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多些、少些∣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多些、少些∣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多些、少些”的教学内容,深感责任重大。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物品数量的多少,并能够用“多些”、“少些”来描述物品数量的差异。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品数量的多少,并能够用“多些”、“少些”来描述物品数量的差异。
还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认识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些”、“少些”的概念是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概念,需要通过反复的观察、比较和实践才能够理解和掌握。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物品模型和练习题。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些”、“少些”的概念。
第一步:引入实践情景。
我通过展示两堆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堆物品的多少,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第二步:讲解概念。
我通过示例和讲解,向学生解释“多些”、“少些”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品数量的多少。
第三步:随堂练习。
我设计了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品数量的多少,并用“多些”、“少些”来描述。
在板书设计上,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了“多些”、“少些”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1. 观察家里的水果,比较苹果和香蕉的多少,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 观察学校里的学生,比较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多少,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认为这次教学的效果总体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多些”、“少些”的概念。
但是我也认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我计划在课后继续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将这个概念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我看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品数量的多少,并能够用“多些”、“少些”来描述物品数量的差异。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具盒。
电化手段课件导学过程教师个性化意见五、教学过程: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数一数,感触感染100有多大:三)1.估一估、数一数,开端熟悉100.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量一下大约有几何只羊。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出后一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教师:对,他请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构成的?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再添1就是多少?教师:10个十是多少啊?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触感染100.教师: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教师: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小棒两捆两捆地合一合,看看100里有几个20.教师(呈现未结成捆的100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数就能从100根小棒中拿出大约50根小棒?学生操作,教师巡查。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第2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一)比一比1.应该怎样比较呢?看一看42和37里边分别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2里边有()个十和()个一;37里边有()个十和()个一。
追问:我们知道了它们里边分别有几个十和几个一,那么应该怎样比较呢?提示:通过摆小棒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进行比较,先比较十位的意义。
追问:还可以怎样来演示呢?提示: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显示十位和个位的数字,让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十位上的不同。
小结:两位数比较大小,十位上的数字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比较一个两位数,应该先比较两位数的大小,那么如果两个数的十位数相同怎么办呢?(通过提问,让学生开动脑4 23 7摆小棒让学生自己通过熟悉的知识从中发现问题。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说42和37里边分别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摆出相应的小棒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小棒的10的个数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
让学生思考,根据数位的顺序可以更明确的观察两个数的大小。
总结出两位数比较时的规律。
筋,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2.23和25哪个数大呢?对学生提出问题:师:两个数十位数相同,应该怎样比呢?追问:看一看23和25里边分别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3里边有()个十和()个一;25里边有()个十和()个一。
师提问:这两个数十位上的数怎么样呢?那个位上的数呢?所以23<25。
提示:让学生思考,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23和25里边分别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得出结果。
归纳总结: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也就是说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
(二)比一比,说一说1.出示课本P43页红球、蓝球、黄球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大小。
学生交流。
2 32 5相等5>3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比较大小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两位数的比较练习。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读数 写数 4教学设计
读数写数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
2.6个一和3个十组成()。
3.7个十和6个一组成()。
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1. 教学例4:(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
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
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
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
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 教学例5:(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
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 教学例6:(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
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素质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能力教学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德育教学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三、教学过程: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每个环节效果自评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
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四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
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
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
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五、教学实录: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
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
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
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
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师: 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
你们也想参加吗?生:想!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
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
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
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
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
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
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
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气球红黄蓝绿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表中吗?(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
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出示统计图)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
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
(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
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
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生1:很美!生2:很漂亮!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
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
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
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
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
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
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
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
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生:西瓜。
师:为什么?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
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