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预防犯罪》创新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品德与法律》八年级上册:《预防罪行》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品德与法律》八年级上册:《预防罪行》教案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教授学生如何预防罪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品德观念。
教学内容1. 罪行的概念和分类2. 罪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 预防罪行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罪行的短小故事或案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出本课的主题:预防罪行。
2. 概念解释:向学生解释罪行的概念和分类,并与他们共同讨论不同类型罪行的影响。
3. 个人意识培养:通过示范和讨论,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行为,并培养他们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
4. 社会意识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罪行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积极的行为改善社会。
5. 预防措施讲解:向学生介绍预防罪行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提升个人安全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到的重要知识和行为准则。
拓展练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可以设计以下拓展练:1.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实际案例,并提出预防罪行的具体措施。
2.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一场模拟法庭辩论,讨论如何判决具体罪行,并强调预防罪行的重要性。
3. 问题解答:提出一些与罪行和预防罪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回答。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罪行的概念和分类,认识到罪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掌握一些预防罪行的方法和措施。
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品德观念,并培养他们成为积极、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法治教育”中的学习主题。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1.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2.道德修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法不可违意识。
3.法治意识:明辨是非,加强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4.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遵章守法,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重点:犯罪的含义、种类及基本特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难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师设置活动: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央视新闻——惩治校园欺凌2.提问: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1.认真观看视频。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1.了解罪与罚介绍寻衅滋事罪的案例思考:五名未成年被判刑依据的是哪部法律?造成了哪些危害?(请从个人、他人、家庭、社会角度分析)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犯罪带来了危害。
3.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4.我看罪与非罪分别展示两种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犯罪预防措施》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犯罪预防措施》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犯罪预防的重要性掌握常见的犯罪预防措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课本《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粉笔、黑板、多媒体设备张贴有相关犯罪预防宣传资料的海报教学过程导入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犯罪案例的新闻报道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犯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犯罪预防的兴趣。
概念解释老师简单地解释犯罪预防的概念,即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或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探究讨论请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对犯罪预防的看法和想法,并分享自己身边的犯罪预防经验。
鼓励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学习案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关于犯罪预防的案例,了解案例中涉及的犯罪预防措施。
让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授课讲解根据课本内容,逐一讲解常见的犯罪预防措施,如加强家庭教育、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保证财产安全等。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真实发生的犯罪案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找出案例中存在的犯罪预防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总结归纳由学生汇报各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并对犯罪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犯罪预防工作,共同维护社会安宁。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个人犯罪预防经验的短文,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犯罪预防措施并阐述其重要性。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点评和指导。
同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布置和提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犯罪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法治观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预防犯罪。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2.如何预防犯罪。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课堂活动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播放一个犯罪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犯罪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分析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预防犯罪的方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方法。
5.拓展(10分钟)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模拟一个可能遇到危险的场景,让学生想办法避免危险。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优秀教案
(封面)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优
秀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教案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依据: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内容标准是“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
2.教材分析:本框在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中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使学生通过“法不可违”的学习,对违法行为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介绍最严重、社会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违法行为;而本课第三框“善用法律”的学习,也需要在对违法犯罪的危害有更清晰、全面地认识的基础上展开。
3.学情分析:①青少年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易受环境影响,如果缺乏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够重视,易造成违法行为的发生;
②部分学生对法律存在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比如误认为未成年人违法行为不受法律制裁,片面认为违法犯罪的成本不高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判断犯罪行为,表述其基本特征、刑罚种类;
能力目标:通过对案例的理性分析、辨别,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有更全面的认识;
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尊严,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刑事违法行为及其特征;难点:违法犯罪的成本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板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预防犯罪》教案
漫画中人物的言行是严重错误的,是法治意识淡漠的表现。犯罪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到了一定年龄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就也不要紧。我们做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阅读,思考,回答;
漫画导入,问题引领,设置冲突,激发兴趣。
析题
一:预防犯罪之罪与罚
1、提问:为什么他们的行为被定为犯罪?你知道规定犯罪行为的是什么法律吗?
呈现《刑法》及刑法的基本特点;
呈现与案例相关的法律规定;
2、探究与分析:考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弊=犯罪吗?
呈现《教育法》第七十九条法规;
3、总结出犯罪的基本特征;
2.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得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它的处罚对象是(D)
①违法分子②犯罪分子③严重违法分子④社会危害分子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不包括(B)
A.拘役B.罚金C.有期徒刑D.管制
4.有的青少年以为自己未满14岁,即使触犯了刑法,也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因此为所欲为,不断触碰法律底线,逐渐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教学难点
了解刑法的特点、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的规定。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活动探究、体验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题
1、漫画导入,问题引领:请你描述一下漫画的内容;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种现象存在吗?你认为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防范犯罪》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防范犯罪》教案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防范犯罪》一课进行设计和讲解。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原因和危害,教授相关的防范犯罪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目标- 了解犯罪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危害;-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正义感;- 研究掌握常见犯罪的防范方法和技巧;-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犯罪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什么是犯罪以及常见的犯罪类型;- 分析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 探究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分析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长远危害。
3. 防范犯罪的知识和技能- 了解常见犯罪的防范方法和技巧;- 研究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成为犯罪的受害者。
4. 法治观念与正义感-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和约束力;-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善于分辨是非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或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犯罪的兴趣和思考;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犯罪的定义和常见的犯罪类型;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犯罪类型的危害和原因;4. 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探讨犯罪现象和背后的原因;5. 防范犯罪知识讲解:通过案例演示或视频讲解,向学生传授防范犯罪的知识和技能;6. 小组练:学生分组进行犯罪防范技巧的练和分享;7. 法治观念培养:以案例分析或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法治观念和正义感的重要性;8.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估-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以及个人练的表现;-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参与程度;- 学生在总结时对本节课主要概念的把握程度。
教学资源-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 真实案例和案例分析资料;- 相关视频资源;-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预防犯罪教学设计Title: Teaching Design to Prevent Crime in the Eighth Grade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TextbookIntroduction:With the increasing occurrences of crimes in society, it is essential to educate and empower young students with knowledge on preventing crime.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eighth grade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textbook, focusing on preventing crime.Section 1: Understanding Crime (Approximately 300 words)1.1 Definition of Crime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concept of crime, emphasizing that it refers to actions or omissions that are prohibited by law and punishable by the state. Provide exampl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rimes, such as theft, assault, and corruption.1.2 Reasons for CrimeExplain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criminal behavior. Discuss socioeconomic factors, family background, peer influence, and mental health issues as potential catalysts for criminal activiti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develop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towards individuals who engage in criminal behavior.Section 2: Developing Personal Values and Ethics (Approximately 300 words)2.1 Personal Values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values in preventing crime.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values and how they can shape their behavior to align with positive moral principles. Provide examples of values such as honesty, integrity, and respect.2.2 Ethical Decision MakingTeach students about the process of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troduce concepts such as conside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one's actions, evaluating their impact on others, and a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moral principles. Engage students in discussions and case studies to develop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Section 3: Building a Safe Community (Approximately 500 words)3.1 Crime Prevention StrategiesIntroduce students to various strategies that contribute to creating a safe community.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cooperation, trust,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rime prevention initiatives. Provide examples, such as neighborhood watch programs, community outreach, and reporting suspicious activities.3.2 Cybercrime and Online SafetyHighlight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cybercrime in today's digital world. Teach students about online safety measures, including creating strong passwords, recognizing phishing attempts, and avoiding sharing personalinformation with strangers online. Provide resources for reporting cybercrime incidents.3.3 Strategies for Self-protectionEquip students with practical strategie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potential dangers. Discuss self-defense technique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safety awareness, situational analysis, and seeking help from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in case of emergencies.Section 4: Understanding the Legal System (Approximately 400 words)4.1 Introduction to the Legal System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legal system,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laws, courts, and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Explain the process of criminal justice, starting from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trial and sentencing stages.4.2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CitizensEducate students about thei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s citizen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upholding the law, respecting the rights of other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society to create a just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Conclusion:By incorporating this teaching design into the eighth grade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textbook,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rime prevention, personal values, and the legal system. By equipping them with this knowledge, they will be better prepared to make positive choices, contribute to a safe community, and strive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
2.理解刑法对犯罪的处罚及其种类。
3.认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树立防微杜渐的意识。
4.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二、教学重点1.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
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3.刑法对犯罪的处罚及其种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
2.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树立防微杜渐的意识。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预防犯罪。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什么是犯罪?犯罪与违法行为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犯罪?【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二)新课学习1.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教师讲解】介绍犯罪的定义,强调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犯罪?犯罪与违法行为有何不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记忆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
结合实际例子,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对犯罪的基本认识,明确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是否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2.刑法对犯罪的处罚及其种类【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刑法的概念、作用及其对犯罪的处罚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强调刑罚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犯罪预防策略》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犯罪预防策略》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的犯罪预防策略部分而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研究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策略。
教学目标- 了解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掌握常见的犯罪预防策略- 能够分析和应用犯罪预防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犯罪的定义和分类2. 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3. 常见的犯罪预防策略及其原理4. 应用犯罪预防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犯罪的思考和认识,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 讲解犯罪的定义和分类:简要介绍犯罪的概念,以及常见的犯罪分类,如盗窃、抢劫等。
3. 探讨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引导学生讨论犯罪对受害者、家庭和社会的伤害,并引导学生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4. 介绍常见的犯罪预防策略:讲解一些简单但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如保护个人财物安全、提高警惕等,并解释其原理和作用。
5. 分组讨论应用犯罪预防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他们一些具体的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犯罪预防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
6. 总结和展望: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工具和资源-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 老师准备的案例和教案- 学生练册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 学生针对案例分析并应用犯罪预防策略的能力- 学生对预防犯罪重要性的认识和思考参考资料-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 犯罪预防相关资源和案例分析资料。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单元第5课 第2课时《预防犯罪》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单元第5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认识犯罪行为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法治知识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但部分学生对犯罪行为的危害认识不足,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提高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行为的危害。
2.如何预防犯罪。
3.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2.法治讲解法: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典型案例。
2.准备法律法规资料。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哪些危害吗?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案例可以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类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预防犯罪的方法。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
5.拓展(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如遇到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时,如何应对?引导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虚心请教,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力争讲好每一堂课!
拓展空间
介绍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联系学校生活,谈谈身边的不良行为并提出解决方案。
按照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思考质疑讨论,然后把讨论结果向同学们展示,其他同学可以质疑。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剖析生活现象,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现实的能力,使政治教学回归生活。通过对学生身边的不良行为进行思考。
当堂检测
《预防犯罪》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基本信息
名称
预防犯罪
执教者
课时
一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
第二框
教材分析
本课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第二单元违法行为的深化,又为下一课的维权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人对事都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经验较浅,对人对事的看法不够理性。所以,学生在本框学习中仍然会面临一些问题。
材料问答
1.出示关于饮酒后驾车的案例,提问。
2.出示关于周永康的案例,提问。
通过同学抢答的方式进行。学生迅速反应判断,并阐明理由。
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做。透过感性的文字和图表材料,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以此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教学效度,从而为下一节课做一个知识和情感上的铺垫。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根据学生特点和课标要求,灵活运用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法等,使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我国刑法的内容和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1.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
2.能力目标: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1.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2.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师:同学们,这首歌是那些来自高墙内的少年犯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他们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违法犯罪,必受惩罚。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能够营造犯罪后悔恨当初的氛围,从而引出“犯罪必然受到惩罚”这一主题。
二、探究新课活动一:读案例,想问题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导向,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地下钱庄、证券期货、新型网络传销,以及假币、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虚开和骗税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6.8万起,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
思考:为什么要打击违法犯罪?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坚决打击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尊重和保护人权,在法治框架下行使司法权力,是创造以法治文明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打击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扰乱国家税收秩序;假冒伪劣犯罪多发,妨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出示投影】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并讲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活动二:析案例,理知识案例一:甘肃针对高科技作弊特点打击“助考”高考犯罪近年来,有个别考生、家长心存侥幸、投机取巧、铤而走险违规舞弊,不仅离弦走板、欺世罔俗、声誉俱毁,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生态,特别是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的行为对考试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展示“殴打他人”,让学生思考是“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第一课时:法不可违。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一)法律的作用活动一:展示“殴打他人”的行为在《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刑法》中的规定,学生思考总结概括法律的作用?教师引导学习,总结:法律的作用: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活动二:学生自主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种类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展示三张图片,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
)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提示:是违法行为。
是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三)各种违法行为的区别活动四:各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生阅读教材P48内容及“相关链接”再展示表格)所属违法类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相对轻微民事法律规范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相对轻微行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事违法行为最严重刑法刑事责任观察与思考:1.根据上述表格,各种违法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2.给你什么启示?3.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提示:1.①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③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不一定是犯罪;④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
5.2 预防犯罪(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优质教学课件+教案(2022新)
5.2 预防犯罪(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优质教学课件+教案(2022新)【教学内容】预防犯罪【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犯罪及其危害性2. 了解犯罪的原因和类别3. 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1. 犯罪的危害性2. 犯罪的原因和类别3. 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如何有效地预防犯罪2. 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教学方法】1. 问答式教学2. 视频演示3. 实践活动【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起讨论什么是犯罪,犯罪对社会、个人的危害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预防犯罪。
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犯罪和预防犯罪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思考。
2. 基础知识讲解(25分钟)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讲解犯罪的类型、原因和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以及导致犯罪的根本原因,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和社会责任感。
3. 预防犯罪技巧训练(100分钟)(1)学生分组,模拟不同的犯罪场景,比如盗窃、诈骗、抢劫等,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和行为,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2)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防范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保护个人财产、如何保持安全距离、如何察觉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等。
(3)组织学生到社区、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安全巡视和宣传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和发现公共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犯罪行为,积极宣传和推广预防犯罪的知识和技巧。
4. 总结归纳(5分钟)安排学生互相分享对预防犯罪的认识和体会,梳理课堂内容,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评价】1.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犯罪和预防犯罪的认识程度。
2. 通过模拟教学、实践活动等实际操作,评价学生预防犯罪的能力和技巧。
3. 通过课堂综合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等其他因素,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一、教学目标:1.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犯罪。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如何预防犯罪三、教学过程:导入:小张案例导入1.尝试评判小张的行为。
2.如果小张将卡片据为己有,后果会是如何呢?3.小张的转变能够给我们哪些启发?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一、了解罪与罚1.结合课件图片活动:想一想,说一说,图片中的行为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总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判什么样的刑罚。
2.出示材料,归纳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教师总结: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后果3.合作探究通过教材p54图片和材料的分析,我们来探讨以下问题: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什么罪?教师总结:犯罪行为。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法。
二、加强自我防范1.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刘某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生活在法治社会,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作业:完成导学案的习题板书设计:预防犯罪什么是刑法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后果刑罚的分类如何预防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总结: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
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预防犯罪》。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犯罪特征
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
(展示下列材料)
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
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刑罚含义及种类
活动三:了解刑罚
(展示材料)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1.思考: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教师讲述:周永康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他受了刑罚处罚,其中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
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
(四)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活动四:预防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与讨论:
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
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
教师讲述:1.阅读教材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
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3.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五:杜绝不良行为
(展示表格)
填表并回答: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提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教师讲述:
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活动六:防患于未然
(学生阅读教材P56“阅读感悟”)
思考:读了父亲给儿子的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四、布置作业:
预习第三框
板书设计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刑罚含义及种类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
杜绝不良行为
依法自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认清犯罪特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通过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