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每日一题
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读下图,回答1—2题。
1.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A.① B.②C.③ D.④2.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A.60°N附近海域B.15°N附近海域C.15°S附近海域D.60°S附近海域答案【答案】1.D 2.C解题必备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基本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如图中B)。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如图中A)。
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为鞍形气压区,简称鞍。
2.气旋与反气旋(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气流形成(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逆时针流向中心顺时针流向四周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流向中心逆时针流向四周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形成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我国天气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方法技巧】利用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它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它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相同,可依理类推。
学霸推荐读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2题.1.此时丙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答案【答案】1.C 2.B。
地理学知识竞赛题目和正确答案
地理学知识竞赛题目和正确答案第一部分:地理常识题目1问题: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选项: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长江D. 密西西比河答案: A. 尼罗河题目2问题: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一个?选项:A. 格陵兰岛B. 新几内亚岛C. 马来半岛D. 海南岛答案: A. 格陵兰岛题目3问题:地球上的“世界屋脊”是指哪个高原?选项:A. 亚马逊高原B. 青藏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巴西高原答案: B. 青藏高原第二部分:中国地理题目4问题:中国领土的最南端位于哪个省?选项:A. 海南省B. 广东省C. 云南省D. 台湾省答案: A. 海南省题目5问题: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一个?选项:A. 洞庭湖B. 鄱阳湖C. 太湖D. 洪泽湖答案: B. 鄱阳湖题目6问题:中国四大发明中,用于观测天象的是哪一个?选项: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浑天仪答案: D. 浑天仪第三部分:世界地理题目7问题: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哪一个城市?选项:A. 悉尼B. 墨尔本C. 布里斯班D. 堪培拉答案: D. 堪培拉题目8问题: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哪一个?选项:A. 贝加尔湖B. 里海C. dead海D. 五大湖答案: A. 贝加尔湖题目9问题: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国家是哪一个?选项:A. 日本B. 印度尼西亚C. 菲律宾D. 意大利答案: B. 印度尼西亚第四部分:地理趣味知识题目10问题:地球上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发生在哪个地区?选项:A. 热带地区B. 温带地区C. 寒带地区D. 温带与寒带交界地区答案: C. 寒带地区以上就是本次地理学知识竞赛的题目和正确答案。
希望这次竞赛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12天附答案
咸淡水在河口相遇交会(河口锋),当淡水径流量相对潮流较大时,常形成交界面清晰、形态稳定的楔形盐水体(盐水楔),是潮流入侵河口的产物。
盐水楔活动对河口水质、水文、泥沙沉积产生显著影响。
下图示意盐水楔剖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河口盐水楔的主要原因是咸淡水之间的()A.温度差异B.流速差异C.大小潮差D.密度差异2.当河流径流量较大时,河口盐水楔()A.层化现象明显B.向陆地入侵范围大C.厚度变得更大D.向海洋后退距离近3.盐水楔形成后,河口泥沙()A.含量稳定B.向上游淤积C.沉积明显D.向外海排泄答案:1.D;2.A;3.C解析:1.读图可知,河口盐水楔是由于密度差异水流呈明显分层现象,密度较小的淡水径流位于上密度较大的海水在下层,D正确;与温度、流层,速、潮差的关系不大,ABC错误。
故选D。
2.由材料可知,当河水径流量相对潮流较大时,才能形成交界面清晰、形态稳定的楔形盐水体,此时咸淡水高度分层,层化现象明显,A正确;当河流径流量较大时,盐水楔的位置可能向海洋后退,BD错误;读图可知,盐水楔是潮流入侵河口现象,当河流径流量较大时,底部入侵潮流阻力增大,厚度变小,C错误。
故选A。
3.盐水楔形成后,盐水楔处河流水与海洋水相互作用抵消,泥沙易淤积,沉积明显,C正确,BD错误;沉积作用强,河口泥沙增多,A错误。
故选C。
推荐:河口区盐淡水的混合类型多样,以盐度分层的强弱为依据可将河口分类为:高度分层型、缓混合型以及强混合型。
当注入弱潮河口时,由于海水密度较淡水密度大,淡水将从表层泄入海中,海水从底部侵入,呈“楔状”,故称为盐水楔。
盐水楔现象在多数河口出现,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越南的湄公河以及珠江的磨刀门河口。
盐水楔的交界面处,盐水被下泄淡水“卷吸”而带走,而在盐水楔中有少量向内陆方向流动的补偿流,在一定条件下,盐水楔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推荐分数:98分。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39天附答案
科学界一般用塔希提岛和达尔文两个观测站的海平面气压差值来表示南方涛动指数(SOI),其大小可以表示南方涛动的强弱,并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当SOI为负值,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 为正值,对应拉尼娜现象。
读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南方涛动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正常年份,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域相比,西岸海域()A.气温较高,气流上升B.气温较高,气流下沉C.气温较低,气流下沉D.气温较低,气流上升2.2016年4—9月,南方涛动指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增温B.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降温C.信风势力减弱,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降温D.信风势力减弱,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增温3.2020年下半年,下列现象最可信的是()A.我国曾母暗沙海域台风频发B.南美洲西岸暴雨洪涝增加C.马来群岛森林火险等级降低D.秘鲁渔场出现大面积死鱼答案:1.A;2.B;3.C解析:1.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受信风影响,大量暖海水被吹送至赤道西太平洋,导致东岸太平洋水温较低,而西岸海域水温较高。
受水温影响,西岸海域气温也较高,气流受热膨胀上升。
综上所述,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读图可知,2016年4-9月南方涛动指数为正值,对应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水温异常偏低,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2020年下半年南方涛动指数为正值对应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水温异常偏低,南美洲西岸降水减少,异常干旱,B错误;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渔业增产,D错误;我国曾母暗沙海域纬度较低,受台风影响小,A错误;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水温异常偏高,马来群岛降水增多,森林火险等级降低,C正确。
故选C。
推荐: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及拉尼娜有密切关系,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现象。
当太平洋上气压变高(低)时,印度洋上从非洲到澳大利亚气压变低(高),即两地气压的距平有反向的变化。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30天附答案
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况。
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
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A.未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B.未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有过沉积间断C.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D.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无地壳升降运动2.该区域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O—P岩层沉积断层J—K岩层沉积水平挤压岩浆活动B.O—P岩层沉积水平挤压岩浆活动断层J—K岩层沉积C.O—P岩层沉积岩浆活动水平挤压断层J—K岩层沉积D.O—P岩层沉积岩浆活动J—K岩层沉积断层水平挤压3.①②之间P岩层宽度明显较两侧宽,其原因可能是该处()A.岩层相对下降B.侵蚀相对较弱C.岩石比较坚硬D.沉积条件较好答案:1.C;2.B;3.A解析:1.③处上下岩层时代顺序不连续,说明岩层的沉积不连续,并且该面与岩层不是平行的,说明下方岩层经历了褶皱运动,然后经历了侵蚀作用,然后侵蚀面下沉,接受沉积,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该地区先后经历了O—P岩层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经过水平挤压,形成向斜构造;然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发生断层,导致岩层断裂;最后发生沉积作用,J—K岩层沉积,志留纪和奥陶纪的岩层被覆盖,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由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分布特点可知,以二叠纪岩层P向两侧岩层依次变老,推测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
向斜核心部位同一岩层上部宽,下部窄,当发生断裂错位后,在地质平面图中同一岩层在断裂线两侧就出现宽窄差异,由图P层在①②断层中间部分较两侧岩层宽,则得出①②断层中间部分岩层相对下沉,两侧岩层相对上升,A正确;侵蚀差异不是导致两侧岩层较宽的原因,B错误;岩层与两侧岩性没有差异,C错误;沉积条件是形成岩层的条件,不是导致岩层宽度差异的原因,D错误。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等高线、地形、背斜、向斜、地形倒置)
知识点等高线的阅读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是一条闭合曲线。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做“等高距”,同一幅地图上的等高距相等。
每一种地形,都对应着一种等高线图,等高线越稠密、地形的坡度越大、越陡峭。
常见的地形有6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征为:①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垂直于山脊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高两侧低;④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垂直于山谷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低两侧高;⑤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⑥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海拔急剧下降。
图1 常见地形对应的等高线背斜、向斜当岩层两侧受到挤压,便会发生弯曲。
向上凸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
在理想状况下,背斜向上凸起发育为山峰,向斜向下凹陷发育为山谷,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向斜背斜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根据岩层的形态。
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注意,是根据岩层形态,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态);②根据岩层的年代。
中间老、两翼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为向斜(这里说的中间,即为下图中的“核部”)。
图2 向斜与背斜的年代例题图3 例题答案:B、B精讲精析:(1)阅读等高线。
①从图5(b)中可知,该观测点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并且高程为120m;②在图5(a)中,指北针指向上,因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甲山西南方为①地和②地;从等高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0m(因此右侧海拔356m的山峰处,它向东依次为300m、200m等高线,因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0m),因此①地的海拔<100m,②地的海拔为100m~200m,满足120m的要求,因此该观测点为②地。
(2)分析岩层的新老关系。
①由图5(b)可知,该点为向斜,因此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Ⅰ和Ⅱ向右倾斜,因此是向斜的右翼,因此岩层Ⅰ更靠近中间,年代更新;②岩层Ⅲ覆盖在最上面,因此是下面的岩层Ⅰ和Ⅱ形成后,地表受到风化剥蚀,堆积形成了新的岩层Ⅲ,因此岩层Ⅲ的年代更新。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洋流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
洋流的影响洋流按照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洋流对气候、航行、污染和渔场分布的影响分别为:①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航行:a)顺着洋流会节约燃料,逆着洋流会加大燃料的消耗;b)寒流与暖流相遇,会产生海雾,影响航行;c)洋流会从北极地区携带海冰,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③污染:海洋污染会随着洋流,四处扩散;④渔场:寒流与暖流交汇处、离岸流,都会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图1 世界洋流的分布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地理环境有深刻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3~4题。
3、科隆群岛海拔不高,但岛上生活着许多企鹅,其主要原因是()A.受厄尔尼诺影响B.受拉尼娜影响C.受寒流影响D.受暖流影响4、上图中的洋流名称是()A.南赤道暖流B.巴西暖流C.秘鲁寒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答案:C、C精讲精析:(1)分析科隆群岛气候的成因。
①由题干可知,科隆群岛生活着许多企鹅,因此该群岛的气候较为寒冷;②由题干和图中可知,科隆群岛海拔较低,并且纬度较低(0°),因此该群岛本应该温度较高,但实际较为寒冷,因此海拔和纬度不是气候的决定性因素;③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偶尔出现的,并不会一直存在,因此不是该群岛一直寒冷的原因;④由图中可知,有一条洋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赤道),因此该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科隆群岛气候寒冷,因此选项C正确。
(2)分析图中的寒流。
①由图中可知,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右侧(东侧)为南美洲,洋流由南美洲西岸流向赤道(寒流);②因此,该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选项C正确。
总结厄尔尼诺、拉尼娜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根据科隆群岛的海拔、纬度、沿岸洋流,分析该群岛气候寒冷的原因;②根据该地的纬度、海陆位置,分析沿岸洋流的名称。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海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持续变暖。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如下:①太平洋中、东部:降水增多,洪涝灾害频发(秘鲁、哥伦比亚);②太平洋西部:干旱严重(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作物减产;③我国:南方暴雨洪涝,北方高温干旱(夏季风较弱、雨带偏南),在东北地区,夏季会出现低温冷害。
地理知识快问题库以及答案
地理知识快问题库以及答案1. 地理知识概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空间分布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关注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人文地理关注人类活动的空间组织,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2. 全球地理分区全球地理通常划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四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3. 中国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中国拥有5个气候类型,自南向北分别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中国的地形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分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第三阶梯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
它们在地图制作、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5. 地理常识问答5.1 问题: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答案: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全长约6,650公里。
5.2 问题: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一个?答案: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面积约为2,166,086平方公里。
5.3 问题:中国最大的城市是哪一个?答案:截至2023,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人口超过2400万,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5.4 问题:地球上的极点有哪些?答案:地球上有四个极点,分别是北极、南极、地理北极和地理南极。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34天附答案
南大洋贯通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南部,具有独特的海洋动力环境。
下图为南大洋水文环境及动力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2.西风带对南大洋海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增加东澳暖流的强度B.加剧南极冰盖融化C.减缓表层海水的流速D.加速海水物质交换3.南大洋上升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使渔场渔获量减少B.平衡大洋热量收支C.使海水的水质下降D.导致海水交换减弱答案:1.D;2.D;3.B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纬度最低,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大于丙地,D正确。
故选D。
2.受西风带的影响,南大洋表层海水大量流出,可加快表层海水的流速,促进底层海水上泛补充表层海水,加速海水物质交换,D正确,C错误;底层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降温,会减缓南极大陆冰盖的融化速度,减弱东澳暖流的强度,AB错误。
故选D。
3.南大洋上升流扰动底层海水,将海底盐类物质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增多,渔场渔获量增加,A错误;上升流将底层海水带至表层会加剧海水交换,对海水水质影响不大,CD错误;上升流使底层海水上泛,底层海水温度较表层海水温度低,使得表层海水温度下降,有助于平衡大洋热量收支,B正确。
故选B。
推荐:南冰洋也叫南大洋或南极海,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未被大陆分割的大洋。
南冰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是南纬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纬55°-62°间的太平洋的海域。
以前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
自然地理每日一题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地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 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材料三 西藏面积广袤,但适合人类定居的范围有限。藏南谷地是 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有一连串宽窄不一的河谷平 地,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约 300~500mm。 (1)从地质地貌方面分析雅鲁藏布江东西向发育的原因。(4分) (2)分析藏南谷地成为西藏主要城镇和人口集中分布地的原因。 (4分) (3)描述甲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6分)
D. A
青藏高原的日温差大、年温差较小(与同纬度 相比),青藏高原纬度低,地势高,面积大, 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 所以年较差不大。 夏季日温差最大的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白天接 受的太阳辐射能多,夜晚热能散失多,所以昼 夜温差大。
下面是我国某地区地形剖面图(沿东经87.5度)。据此 回答8~10题。
8.有关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坡雪线高度高于b坡 B.c坡水能资源丰富 C.乙地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D.太阳 辐射能沿b到d的方向递减 9.有关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为湿润性盆地,是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的理想地区 B.丙地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气象灾害以 旱涝为主 C.自北向南,畜牧业生产方式由农耕区畜牧业向牧区畜 牧业转变 D.乙盆地内城镇交通线沿盆地内缘呈环带状分布
AB
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7.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B.受地势的影 响大,夏季温度高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 D.地势 平坦.沙漠广布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40天附答案
日晷,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时仪器。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赤道式日晷的针指向北极星,晷盘与指针垂直。
如图,是青岛莱西一中(36.88°N,120.55°E)地理学习小组制作的赤道式日晷,并于某日观测的照片。
结合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拍摄到图示照片的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该照片拍摄时最接近北京时间()A.8点B.10点C.14点D.16点3.该日晷存在的最大问题是()A.晷盘时辰顺序错误B.晷针不与日晷垂直C.晷针太长干扰日影观察D.晷针未能指向北极星答案:1.D;2.C;3.A解析:1.图片中,晷针与水平面夹角为36°,晷盘与水平面(地平面)的夹角为52°,说明该日晷是赤道式日晷。
太阳光能照射日晷盘朝向地面的那一面,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最可能接近冬至,D 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太阳东升西落,该图为冬半年,使用下盘,面向北方,左西右东,晷针的影子为逆时针方向运动,读图可知,此时晷针的影子指向午时偏东两个时辰位置,因此对应午后两点左右,青岛莱西120.55°E,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十分接近,因此拍摄时刻最接近北京时间14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太阳东升西落,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该地正南方,所以太阳影子呈逆时针运动,该图片时辰顺序标注错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应呈逆时针排列,其他误差影响相对较小。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推荐: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热力环流、穿堂风、城郊风、海陆风)
城市风、郊区风城市升温快、降温快,而郊区升温慢降温慢,因此二者产生了温度差,形成了热力环流:①城市风:城区的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上升,在高空聚聚形成高压区,并向两侧的郊区流动,便形成了从城市流向郊区的风,即为城市风;②郊区风:城区空气受热上升后,近地表地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
因此郊区的空气流动过来,进行补充,形成了从郊区流向城市的风,即为郊区风。
图1 城市风、郊区风示意图例题“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某传统民居穿堂风的形成过程。
1、“穿堂风”()A.风向始终如图所示B.石质地面越大风力越小C.正午时刻风力达最大D.形成的根源是冷热不均2、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用途是()A.减轻大气污染B.增加生活用能C.降低室内温度D.提高室内湿度答案:D、C精讲精析:(1)分析“穿堂风”的形成。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为晴天,风由山林吹向石质地面。
山林与石质地面的热力性质不同(升温降温速度不同),因此可能引起近地面温度的冷热不均,进而引起风,这与海陆风、城郊风的成因类似;②清晨,太阳逐渐升起,此时石质地面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因此山林的空气流动过来补充,形成山林——>石质地面的穿堂风;③傍晚,太阳逐渐落下,此时石质地面降温快,空气受冷下沉,向山林方向流动,形成石质地面——>山林的穿堂风;④因此,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下垫面热力性质不同,从而引起的近地面大气的冷热不均,选项D正确。
(2)分析穿堂风的用途。
①早晨,房间经过一整晚的密闭,温度较高,因此穿堂风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流动,有利于散热;②下午,房间经过正午太阳的照射,温度较高,因此穿堂风也有利于散热,降低室内温度,因此选项C正确;③由题干可知,该地为山区传统民居,大气污染不严重,选项A错误;④人为制造穿堂风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小空调耗能,选项B错误;⑤四川地区室内、室外的湿度都较大,穿堂风对湿度也会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要小一些,对温度影响更大,选项D错误。
地理每日一题附答案
(1)描述图中区域降雪初始日期总体变化趋势,并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2)甲河径流量比较丰富,水流比较平稳,但与长江流域对比航运价值却不大,简要说明理由。(4分)
15.图12示意某国地形,图中甲区域为1000米等高线环绕地区;该国生产的藏红花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图13为该国7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4)分析甲图中沿海地区沼泽的成因。(6分)
10.(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明光市(县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江淮分水岭北侧,东与江苏省相邻(如下图所示)。境内京沪铁路贯穿西部,并在明光境内设站;新建的京沪高铁定远站距明光仅20千米;蚌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材料二:甜叶菊原产于南美洲,为亚热带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0C甜叶菊喜溫耐湿怕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从甜叶菊提取的甜菊糖,甜度为蔗糖的300倍,所含热量却只有蔗糖的三百分之一,是目前已知最甜的天然糖料,属于绿色健康食品。甜叶菊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我国引种成功,明光市是最早试种地区之一。目前,甜叶菊在全世界的种植面积约40万亩,而明光市的种植面积达10.26万亩。明光市政府部门规划甜叶菊种植面积为25万亩,并投资建设甜菊糖生产线,使明光成为“世界糖都”。
【解析】
试题分析: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墨西哥城市分布特点是沿海少,内陆多;大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主要原因是墨西哥位于热带地区,沿海地区地势低,气温高,内陆高原气候凉。
(2)影响降水的因素有位置海陆、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墨西哥东南部纬度低,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水汽较多,受暖流影响大,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西北部地区地势较高,受山脉阻挡,水汽难以进入;受副热带高气压和沿岸寒流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高三地理每日一题
每日一题:
某海岛A的经纬度是(39°S,150°E),回答以下问题。
1. A岛属于哪一大洲的板块,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答案:A岛属于大洋洲板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2. A岛的经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答案:A岛的经纬度特点是位于南半球、低纬度、东半球。
3. A岛的气候类型与当地植被类型有什么关系?
答案:A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导致了当地的热带草原植被的形成。
这是因为热带季风气候通常具有干湿两季,在干季时降水少,草原植被会枯黄,而在湿季时降水丰富,草原植被则会变得茂盛。
因此,气候类型与当地植被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4. A岛是否具有沙漠地貌?如果有,说明成因。
答案:是的,A岛具有沙漠地貌。
成因是A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集中,但因受海洋影响小,增温快、降温也快,冬春季节又经常受寒潮影响,气温骤降,蒸发量大,水源不足导致沙漠地貌的形成。
5. 当地人类生产生活中可能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
答案:当地人类生产生活中可能会受到气候和植被的影响。
在气候方面,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交通运输和建筑等方面都有影响。
在植被方面,热带草原植被的变化也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例如,草原植被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进而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由于A岛的地形地貌特征,其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破坏。
以上就是对高三地理每日一题的相关解答,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17天附答案
珠三角协同的核心是在广州、深圳两大全球城市引领下的两大都市圈联动,广州、深圳都市圈中的“穗莞惠”(广州、东莞、惠州)跨界地区是该都市圈圈域交织和邻近区域。
跨界协同不足使“穗莞惠”跨界地区成为广州、深圳都市圈中的发展“洼地”,让广州、深圳都市圈难以进入“圈际耦合”发展阶段。
图为广州、深圳都市圈空间演进阶段规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现阶段,广州、深圳都市圈处于空间演进阶段中的( )A.分散发展阶段B.中心聚能阶段C.圈层扩散阶段D.圈际耦合阶段2.下列关于都市圈“中心聚能”阶段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此时以集聚效应为主导驱动力B.传统型制造业外迁至紧密联系圈C.中心城市规模和能级不断降低D.中心城市与外围的差距不断缩小3.“穗莞惠”从“洼地”向“高地”转变的合理做法是( )A.重塑产业壁垒B.探索共管的一体规划机制C.壮大石化产业D.构建模糊的利益分配机制答案:1.C;2.A;3.B解析:1.广州、深圳都市圈是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辐射作用强,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带动作用,因此区间要素流动应具有向外围流动的趋势,属于圈层扩散阶段,C正确;AB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洼地”是广州、深圳都市圈难以进入“圈际耦合”发展阶段的关键堵点,说明广州、深圳都市圈还没有进入圈际耦合阶段,D错误。
故选C。
2.由图可知,中心聚能阶段的特点是周边次级增长极指向中心城市核心区,可以推出现阶段处于城市化阶段。
中心城市作为核心增长极集聚效应明显,规模和能级不断提高,与外围的差距越来越大。
A 正确,CD错误;读图可知区域要素由区域次级增长极向中心城市流动,传统型制造业并没有外迁至紧密联系圈,B错误。
故选A。
3.区域发展需要开放包容,打破行业壁垒和区域保护,A错误;建立新型的产业合作联盟,探索共管的一体规划机制,壮大经济实力,B正确;石油化工属于传统产业,要实现从“洼地”向“高地”转变,需要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C错误;同时还需要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和明晰利益分配机制,D错误。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大气的受热、逆温、逆温的成因及利弊)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表面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
太阳辐射传输到地表的过程中,会使得大气受热增温,其中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
大气的受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①太阳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②大地暖大气。
地面升温后,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温度升高;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③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会向宇宙和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温度升高,即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图1 大气的受热过程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0.6℃/100m)。
但在对流层的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会出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即为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主要有5种成因:①辐射逆温。
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快速减弱,近地面大气的温度迅速下降,而高空的温度下降较慢(降温存在时间差),因此出现“上暖下冷”的现象。
辐射逆温在日出前最强,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②锋面逆温。
发生锋面附近,锋面上、下分别是暖气团和冷气团,因此温度存在着差异(上暖下冷)。
由于锋面总是向冷气团倾斜,因此只有在冷气团控制的地区可以观察到;③地形逆温。
发生在盆地和谷地,夜晚靠近山坡的空气冷却更快,因此冷空气沿坡下沉,在谷底聚集,原有的谷底暖空气被迫抬升,出现“上暖下冷”的现象;④下沉增温。
发生在高压控制区,例如副热带反气旋地区,在高空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干燥的空气升温很快(大于气温垂直递减率),因此在下沉停止的界面,界面上方的空气温度高、下方空气温度低,即“上暖下冷”现象;⑤湍流增温。
发生在湍流区,当气流比较干燥时,湍流上升时气温会快速下降(大于气温垂直递减率),那么在湍流上升停止的界面,界面下方的空气温度低、上方空气温度高,因此出现“上暖下冷”现象。
图2 逆温现象例题图3 例题答案:A、C精讲精析:(1)分析逆温的特征。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我国农作物的分布,工厂选址)
知识点工厂的选址工厂选址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下所示:①自然因素(8个):原料充足、燃料充足(靠近原料/燃料产地)、地块面积较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人、地质稳定(自然灾害较少)。
②社会经济因素(7个):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廉价)、交通运输便利、土地价格较低、政策支持、资金充足、科学技术先进。
③其他因素:如果为污染企业,则需要远离河流,或者位于河流下游;需要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者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者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区。
图1 工厂选址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在运输货物时,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有5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分别为:①铁路:运量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但修建铁路的成本高,短途运输的成本高;②公路:机动灵活,装卸方便;但运量小,耗能多,运费较贵;③水路: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慢,受河流水文影响大;④航空:速度快;但运量小,运费高,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⑤管道: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但需要专门铺设,投资大,灵活性差图2 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例题图3 例题答案:(1)为玉米主产区,原料丰富;地价较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2)靠近规模较大的市场,适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运输毛油与精炼油的成本相近;精炼油生产与小包装工艺衔接紧密,产品可快速投放市场,有利于保证产品的新鲜度。
(3)①交通方式:陆海联运,因为长距离海运费用较低,节约运输成本。
②液袋运输的优势:液袋可以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装载量大;液袋只需单程运输,节约运输费用。
精讲精析:(1)分析毛油厂的选址。
①由题干可知,玉米油的生产原料为玉米胚芽,而惠民、铁岭、通辽和鄂尔多斯等地为玉米生产区,原料丰富。
因此在这些城市建设毛油生产厂,靠近原料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②这些城市均为经济不是很发达的中小城市,地价较低,并且有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2)分析精油厂的选址。
①运输毛油和运输精油的成本接近,因此可以将毛油运输到大市场附近进行加工,加工后直接进行包装,运往市场,可以保证产品的新鲜;②杭州、广州的城市规模较大,辐射范围较广,消费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河流侵蚀、顶托作用、牛轭湖的形成)
知识点河流的侵蚀河流侵蚀能力的强弱,主要与五个影响因素有关:流速、两岸岩性、凹岸凸岸、含沙量和流量的季节变化,各个因素的影响分别为:①流速:河水的流速越大,侵蚀能力越强;②两岸岩性:岩性越软,越容易被侵蚀;③凹岸凸岸:顺着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出凹岸和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凹岸更容易受到侵蚀;④含沙量:当河水流速相同时,含沙量大的河流,对沿岸的侵蚀能力更强;⑤季节变化:河水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时,在雨季时,两岸更容易受到侵蚀,发生“截弯取直”或者变道。
图1 河流的凹岸与凸岸“顶托”作用顶托作用,常见于河流交汇处和河流入海口。
①河流交汇处,干流的水量大、水位高,其他水系的水位相对较低,难以汇入干流,即为干流对周围支流水系的“顶托”作用;②河流入海口处,海平面较高,对河水起到“顶托作用”受顶托作用的影响,河水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增多,河床上升,河水水位上升,容易淹没沿岸的土地,发生洪涝灾害。
如果在入海口处,海水会入侵河道,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盐度。
图2 海水对河流的顶托作用例题图3 例题答案:D、C、C精讲精析:(1)分析堆积性游荡河道的成因。
①河道堆积的泥沙较多,泥沙主要来源于河水的搬运和沉积,因此河流中的含沙量较大;②河道游荡,即河道的变迁较多,摆动频繁,这是因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雨季河水暴涨,水流量突然大,冲溃堤岸导致河道变迁。
(2)分析河道摆动较小的原因。
①河道的摆动,受到河流流量、沿岸地貌、沿岸岩性的影响;②该地区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变道应该增多,但该河段却摆动较小,因此排除河流流量的影响;③河水流量季节性变化大,本应该摆动增多,但如果两岸都是高山,则河流受到两岸的“夹持”,摆动较小;④两岸如果不是高山,但却是坚硬的岩石,则即使是雨季,河水也难以冲溃堤岸和改道。
因此综合来看,沿岸地貌和两岸岩性,是该河段河道摆动较小的原因。
(3)分析渭河洪峰的影响。
①渭河在汛期时,泥沙增多,河水上涨;②小北干流与渭河交汇,在交汇处,渭河水位较高,对小北干流的河水起到了“顶托”作用,减缓了小北干流的流速,减弱了侵蚀能力,增强了泥沙淤积,抬高了河床。
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新1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示意图中③①④⑤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2.“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示意图中表示为A.③B.④C.⑤D.⑥答案【答案】1.C 2.C解题必备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A蒸发→B降水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错误!→D降水循环2(1)促进水体更新;(2)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吸收、转化、传输太阳辐射;(4)联系海陆的纽带;(5)塑造地表形态。
学霸推荐“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这段描述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依次是①蒸发②降水③水汽输送④下渗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2.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有①水圈②软流层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答案】1.A 2.D2.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因此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不包括软流层。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16天附答案
北斗七星辨识度极高,常被古人用来测算时节。
图示意使用星晷定时:通过晷盘中央孔看向北极星,旋转指针直到与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两星延长线重合,此时指针在晷盘上所指刻度即为当地时间。
我国古代文献《鹖冠子》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则是通过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来判定季节。
完成下面小题。
1.使用星晷定时,3小时后再次测算,指针将会较之前位置()A.顺时针旋转45°B.顺时针旋转90°C.逆时针旋转45°D.逆时针旋转90°2.每天夜晚固定时间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与季节变迁相关,主要是因为()A.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B.太阳日和恒星日不同步C.地球公转速度的年变化D.回归年和恒星年不同步答案:1.C;2.B解析:1.北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地球上观看星星的位置会呈逆时针旋转,由题意可知,星晷定时主要朝向北极星,且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度/小时,故3小时后,所以指针将会较之前位置逆时针旋转45度,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与季节变迁有关,不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A错误;太阳日和恒星日不同步,导致斗柄的位置相对北极星发生位移,导致斗柄的指向发生季节性变迁,B正确;地球公转速度年变化与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季节变迁无关,C错误;回归年和恒星年不同步不会导致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发生季节变迁,D错误。
故选B。
推荐:北斗七星从斗口到斗柄末端依次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将斗口天璇和天枢的连线向外延长约5倍的距离,就会发现一颗与北斗七星亮度相近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
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的延长线上,它始终指向北方,成为了古代航海者和旅行者重要的导航标志。
地球绕太阳转动是因为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北斗七星绕北极星转动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4.167×10-³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每日一题2017.10.23
涉及知识点记忆:
(1)横纬竖经,向哪个方向增大就是哪个方向经纬线。
(2)对应经线方向相反和为180o
(3)以赤道为界划分南北半球。
/ 20o W /方向相同
东半球
\160O E \西半球
(4)同一纬线只有东西没有南北。
同一经线只有南北没有东西。
(5)书中P11 M图。
(6)地球自西向东转。
(1)请写出图中A、C、D三点位置。
A 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判断A.B.C.D四点中位于南半球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__________
(3)请判断方向A在B_________。
A在D___________。
B在C__________。
(4)请问B位于五带中的哪个温度带?__________
B点此时是黎明还是傍晚? __________
地理每日一题2017.10.24
涉及知识点:
(1)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 横纬竖经
(2)五带的气候现象,天文现象。
(3)经纬网定向法
(4)东、西半球判断。
200W 方向相同
东半球
1600E 西半球
①用一个地点的经度判断。
②在方向相同的情况下:西经与200比较或东经与1600比较
大于就在西半球小于在东半球例北京 400N, 1200E
与东经1600比较小于,北京就在东半球。
③200W和1600E这对对应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1)写出A、B、C、D四点地理坐标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2)写出A、B、C、D四点所在半球。
A________半球________半球 B________半球________半球
C________半球________半球 D________半球________半球
(3)图中有阳光直射现象____________,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带。
(4)D点在B点什么方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每日一题2017.10.25
涉及知识点: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三种方式转换加减五个零问题,比例尺比较大小。
(3)指向标定向法:判断方向,指向标平移法。
(4)海拔和相对高度
(5)山谷和山脊判读,河流大多发源于山谷。
每日练习题:
(1)地图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黄村位于杨庄的_______方向。
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米。
(3)图中小清河的大致流向是从_______方向流向______方。
(4)小清河画有甲、乙两条支流,其中支流______河画错了。
(5)请把图中的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____________。
当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______,图上的内容越______。
地理每日一题 2017.10.26
涉及知识点:
1、海拔概念。
2、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P26
4、河流大多发源于山谷。
5、五带的划分:天文现象P11M图。
6、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划分。
7、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各不相等,离赤道越近,纬线长,纬度越小。
练习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2)M、N两地坡度较陡的是()
(3)C、D、M、N四地可能出现小溪流的是()
(4)B处的海拔在()米以上,()米以下。
(5)如果B处地理坐标(400N,1200E)请问B地位于五带中______带,______(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半球中的______半球______(高、中、低)纬度地区。
东、西半球的______半球。
从B处出发向南、向东,向北,向西各走100米,最终走到______。
地理每日一题 2017.10.27
练习题:
(1)我国半球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带,一小部分地区位于_____带,没有位于寒带的地区。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_东部,_____西岸,是一个_____国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4)我国陆地面积约为_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和_____居世界第___位。
(5)请在图中找到我国四至点(东、南、西、北)
(6)当北方大地潜力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南方依然绿意盎然是因为我国跨___度广,南北最大距离约为___千米。
(7)当马苏里江洒满阳光,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是因为我国跨___度广,东西距离约为5200千米。
(8)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____多千米,濒临海洋自北向南有___、___、
___、___、___、和___是我国的内海。
地理每日一题 2017.10.27
(9)我国第一大岛_________,第二大岛________最大群岛_________。
(10)我国陆上边界长______多千米,有______个陆上邻国在图中填出。
______个隔海相望国家,在图中填出。
(11)我国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级。
(12)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____个自治区___个直辖市,__个特别行政区。
(13)完成书中P40 3
(14)在图中标出北回归线穿过省级行政区。
(15)在图中标出我国有两个简称省级行政区
(16)熟记中国政区图。
地理每日一题2017.10.28
练习题: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是自然增长率==
(4)我国人口过多会带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口增长过慢带来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口密度==
(8)我国人口分布,大体上是从__________省的___________市到___________省的
___________县划一条直线,此线___________部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人口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