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的浅论
浅论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取向
浅论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其改革方向也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改革的取向进行分析。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事业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服务功能。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事业单位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扰。
首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不合理。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过于僵化,员工晋升依据单纯的工作年限和资历,而忽视了个人能力和贡献的评价。
这种机制导致人才流失,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其次,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不足。
事业单位多以公共服务为主,但由于行政化管理存在缺陷,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率低下。
许多事业单位存在着冗员现象,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再次,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以绩效为导向的改革需要深入进行,既要强调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又要注重绩效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而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绩效考核结果无法完全反映个人和单位的综合能力。
最后,事业单位的腐败问题亟需解决。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其廉洁和廉政建设尤为重要。
然而,近年来一些事业单位腐败问题频发,导致不公平现象加剧,破坏了社会公信力。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改革可以促使事业单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公信力,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事业单位改革的取向事业单位改革的取向是指在改革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方向和原则。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事业单位改革的取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推行精简机构和职能。
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是转变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精简冗员和优化资源配置。
可以通过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行政费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其次,完善人事管理机制。
人才是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应该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事业单位改革方向
事业单位改革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事业单位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包括效率低下、管理僵化等。
因此,事业单位改革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改革方向的必要性事业单位改革是必要的。
首先,现行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比如人事制度不合理、用人方式不合理等,这使得事业单位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其次,事业单位存在过多的行政干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最后,事业单位改革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社会效益。
二、提高管理效能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能是改革方向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其次,要推行市场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三、加强财务监管加强财务监管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方向。
要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监管体制,严格规范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增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公开透明度,提高财务监督的有效性。
此外,还要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引入市场化机制引入市场化机制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途径。
要鼓励事业单位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要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收益自主权改革,让事业单位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和自主发展权。
这样可以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对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改革的依据和参考。
同时,要加强对绩效评估结果的监督,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推动事业单位向高效、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六、加强社会监督与参与加强社会监督与参与是事业单位改革方向中的重要环节。
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媒体等各界力量对事业单位的运行进行监督,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舆论压力。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随着开放的深入,我国事业单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事业单位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从制度、管理、激励和人才等方面进行剖析,针对这些难点,可以探索多种对策。
首先,事业单位的重点是制度创新。
事业单位的核心在于转变其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管理体制和薪酬分配机制。
在制度创新方面,可以探索以下对策:1.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推行事业单位的内部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的决策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和竞争力。
2.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鼓励人员创新创业,提高岗位效能。
其次,事业单位的难点是管理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的庞大规模和复杂性,其管理问题尤为突出。
在管理问题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纪律建设,强化内部监管,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规范人员行为。
2.优化管理结构:精简机构设置,压缩管理层次,提高决策执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此外,事业单位的重点还包括激励机制的创新。
事业单位的过程中,如何建立有激励性、创新性的激励机制,激发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在激励机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设置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根据人员贡献和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岗位晋升、薪酬调整、培训机会等。
2.加强培训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化、职业化人才。
最后,事业单位的重点之一是人才培养与引进。
事业单位需要优秀的人才支持,但由于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福利待遇优厚,人才培养和引进面临困境。
在人才问题方面,可以探索以下对策:1.建立竞争择优制度:事业单位应采取择优录用制度,确保招聘人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打破固定编制制度的束缚。
2.开展外部引进:鼓励事业单位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打破事业单位招聘门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事业单位。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制度、管理、激励和人才等多个方面。
事业单位改革剖析
事业单位改革剖析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医疗、科研、文化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业单位原有的体制机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的配置应当更加灵活高效。
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效率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通过改革,能够打破这种束缚,使事业单位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其次,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促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事业单位若不改革,很难满足这些新的需求。
比如,在教育领域,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学上,而是希望能上好学;在医疗领域,人们不仅要求能看病,更希望能看好病、看得起病。
再者,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一些事业单位存在人员冗余、职能不清、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激发事业单位的内生动力,增强其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人员安置问题。
改革往往会涉及到机构的调整和职能的转变,这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员需要重新安置。
如何妥善解决人员的分流和再就业,是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既要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这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安置方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再就业机会。
二是职能转变。
部分事业单位存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情况,导致职能模糊,效率低下。
改革需要明确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将其职能聚焦于公共服务的提供,剥离不应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
三是管理体制的创新。
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
改革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灵活的管理体制,赋予事业单位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其规范运行。
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改革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过去的事业单位制度在一些方面表现出了不少问题,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探讨一些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与启示,以期对未来的改革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改革思路要先进事业单位改革要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认清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在改革初期,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改革经验,学习借鉴他们成功的做法。
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国情,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避免盲目性和简单模仿。
改革思路要立足于事业单位自身,注重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改革内容要全面事业单位改革不能仅仅满足于体制的调整,还要包括组织结构、人事制度、薪酬机制、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的改革。
改革内容要全面、系统,注重整体推进,避免割裂改革,造成改革效果的不连贯。
特别是在人事制度和薪酬机制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和激励。
三、改革要注重内外兼顾事业单位改革既要注重内部管理的改革,也要顾及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在内部管理方面,要严格规范组织运行,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在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中,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和协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只有内外兼顾,才能够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改革要注重人才培养事业单位改革中,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在改革的初期,我们要努力培养一批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和引进更多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管理和服务。
人才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和驱动力,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五、改革要注重监管机制事业单位改革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监管机制要具备相应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适应不同事业单位的需求。
同时,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和评估,实现科学管理。
事业单位工作变革
事业单位工作变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事业单位必须进行工作方式和文化的变革,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工作变革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应对策略。
一、事业单位工作变革的重要性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各类服务的责任。
然而,传统的事业单位工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因此,推进事业单位工作变革势在必行。
首先,事业单位工作变革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事业单位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与精简,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其次,事业单位工作变革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对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事业单位需要更好地适应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引进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事业单位可以提供更加周到、高效的服务,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
再次,事业单位工作变革对于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和职业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事业单位往往存在着工作僵化、局限化等问题,限制了员工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打破传统观念和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可以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二、事业单位工作变革的现状目前,事业单位工作变革已经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和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
首先,一些事业单位通过引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实现了工作流程的电子化和在线办公。
例如,某市政府部门推行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通过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的在线申报、办理和查询,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便捷性。
其次,一些事业单位通过推进制度创新实现了工作方式的转型。
例如,某医院采取了“医联体”模式,建立了跨部门、跨单位的合作机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再次,一些事业单位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推进员工的终身学习和能力提升。
例如,某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定期的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员工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事业单位改革
浅谈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事业单位供给模式难以满足。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求事业单位更加适应市场规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再者,政府职能转变也促使事业单位重新定位自身的功能和职责,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
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人员安置问题。
改革可能导致部分人员岗位调整或下岗,如何妥善安置这些人员,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是财政保障问题。
一些事业单位在改革后可能面临财政投入减少的情况,如何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持续提供,需要精心谋划。
三是观念转变问题。
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改革存在抵触情绪,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需要加强宣传引导,促进观念更新。
在改革的过程中,明确改革的目标和原则至关重要。
目标应当是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原则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分类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举措。
根据社会功能,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大类。
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强化其公益属性,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
在人事制度方面,要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完善人员招聘、考核、激励等机制。
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一. 引言事业单位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公共组织形式,承担着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制机制的变革,事业单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 问题分析1. 资金来源缺乏多样性目前,事业单位大部分依赖政府财政拨款,而缺乏独立的自主经营和筹资能力。
这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局限性,无法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和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2. 制度约束限制创新事业单位受到了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约束,创新机制和灵活管理方式受到限制。
这种刚性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制度,阻碍了事业单位发挥其潜力和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
3. 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往往注重过程指标,忽视了结果指标的考核。
这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质量和效率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缺乏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
三. 对策分析1. 多元化资金来源应加强事业单位自主经营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其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并通过产权、租赁等方式增加财务收入。
同时,政府应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财政支持,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服务提供。
2. 推进机制创新优化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制度,建立灵活的人事管理体制,增加市场化的竞争机制。
同时,鼓励事业单位加强与企业、高校等外部机构的合作,推动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3.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价,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注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注意事项虽然事业单位改革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但也不能一刀切地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
改革应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改革务实稳妥的原则,注重逐步推进,平衡改革的效益和风险。
五. 结论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和事业单位共同努力。
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推进机制创新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事业单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改革的认识(优.选)
事业单位改革的认识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
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目前,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发展缺乏规划,机构不断臃肿;政府与市场的职责不清;放权过度、约束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等等。
导致社会管理秩序不规范、财政负担不断加重,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如何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如何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如何采取多种形式,清除思想障碍,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事业单位改革是大势所趋,从而自觉关心改革,理解、支持和积极投身改革,增强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事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
二、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事业单位从目前这种状态向规范的四种经济组织形式归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内部改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将涉及到事业单位以及与之相关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资源配置格局,因此,改革的难度极大。
特别是在一些市场化程度较低、政府对资源配置影响较大的地区,很多利益集团,都是通过事业单位这一形式,来分财政的一杯羹。
因此,要使他们脱离政府的扶持,直接在市场中自求生存,阻力很大。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认识观念转变的困难事业单位改革,是市场化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过程,是政府部门的一场“自我革命”,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正确认识,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
2、人事制度改革的困难人事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难中之难。
这些困难可以归纳为:一是人员安置分流的困难。
这是事业单位改革中最困难的问题。
浅析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
优品课件
浅析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
浅析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
事业单位改革是继国有企业改革之后一次大的体制性改革,这次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首先,事业单位改革有助于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
计划经济下,所有的社会职能都归于政府,出现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难以克服的问题。
后期的国企改革,初
步完成了政企分离,但是政府职能仍不清晰。
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将社会公益事业职能从政府中分离出来,实现政事分开,无疑将使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三种类型
的社会组织各就其位,使政府职能集中在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树立起政府工作的新形象,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其次,事业单位改革有助于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
计划经济下的政事不分,使事业单位在很多方面对政府有了依赖感,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
实现事业单
位改革,可以打破事业单位员工的“铁饭碗”一是,把事业单位推向市场,经受市场上的优胜劣汰法则的选择,有效地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意识和竞争活力,从而
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最后,事业单位改革有助于形成一批具有责任心的领导者。
以往事业单位的领导往往捧惯“铁饭碗”,重权利,轻能力;重传统,轻创新;重管理,轻责任,严重
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这次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者变身为岗位管理者,使其贡献与薪资收入直接挂钩,会大大提高领导者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从而
形成具有职业性的事业单位管理者,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几点思考
建立职业发展通道, 为事业单位员工提供 多元化的晋升和发展 机会。
完善奖励机制,鼓励 创新和优秀人才脱颖 而出。
03
CATALOGUE
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与挑战
人员分流与安置问题
分流方案缺乏细致规划
01
在改革过程中,人员分流往往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导致很多
事业单位员工在分流后得不到妥善的安置。
再就业困难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
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推动事业单位与社 会的良性互动。
案例分析
• 以某市教育系统为例:该市教育系统在事业单位改革中,通 过优化组织架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了教育服 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该市还积极推进分类改革,加大对 教育系统的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 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通过改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浪 费,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
加强监管和绩效管理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通过改革,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和绩效 管理,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改革,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根 据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改革 措施,实现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02
CATALOGUE
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
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 职称评价机制。
法人治理结构
1
建立理事会制度,实现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的分离。
2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事业单位管理,加强社会监督 。
3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事业单位的运作和管理 。
薪酬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机构,其改革和提升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改革后的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事业单位作为具有行政管理属性的机构,其改革是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
首先,事业单位改革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过于僵化,决策过程繁琐,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效率低下。
其次,改革能够注入市场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是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内部创新活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变。
再次,改革能够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通过改革,事业单位可以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改革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改革方向和目标。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改革的原则、目标和具体措施,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其次,要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突破行政体制壁垒。
通过改革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决策程序,打破事业单位内部的行政壁垒,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有机整合。
再次,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内部激励和竞争机制的建立。
可以通过引进外部竞争机制,如引入竞聘上岗、绩效考核等方式,激发事业单位内部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最后,要加强立法监督和社会监督。
建立健全立法和监督机制,使改革过程更加透明、公正,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发生。
三、改革后的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服务的需求。
首先,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将更加注重公众需求,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公众需求,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质的组织形式,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事业单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例如机构庞大、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亟待进行。
事业单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效率,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其中,人才培养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之一、在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让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还需要注重机构的精简和管理的规范。
事业单位的机构庞大、层级繁多往往会导致决策缓慢、效率低下,因此应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也需要进行,要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督,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在事业单位中,还需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励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让人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在事业单位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和监管者的角色,为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事业单位和创新,鼓励事业单位与社会资本合作,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确保其合法合规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和创新,事业单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推动事业单位不断向前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研究
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研究在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事业单位改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教训,并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希望能为今后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事业单位改革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公共事务领域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的过程。
作为公共事务的主要承办机构,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其管理体制过于僵化,效率低下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公共服务效能,更重要的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动力、加强社会治理,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1.分类改革思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之一是采取了分类改革的思路。
根据事业单位的属性和职能不同,将其分为企业化管理和公务员事业管理两种类型。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注重效益和质量,而公务员事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则强调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
这一分类改革思路为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提供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对于改革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创新人事制度人事制度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环节。
我国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大力推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包括招聘、聘任、绩效评价等环节。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化的竞争激励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
此外,我国还积极探索建立了职级制度和职业发展通道,为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3.加强内外部监督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内外部监督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一步。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管机制,可以实现事业单位运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内部监督包括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督查机制等,外部监督则包括社会群众监督、上级部门监督、行业协会监督等。
我的事业单位改革
我的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当下中国社会中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的职员,我身处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目标和影响,并分享我对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1. 改革背景事业单位改革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改革措施。
改革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转型与就业形势变化: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业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人事制度需要相应地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政府机构职能调整:政府职能从以往过多的直接管理向提供公共服务和监管职能转变,要求事业单位更加注重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公平公正的要求:过去,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在选拔录用、晋升激励等方面存在不够公平公正的问题。
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人事制度,为每个员工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机会。
2. 改革目标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招录制度改革:改革旨在建立透明、公开、公平的招录制度,消除关系和权力等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实现选拔人才的真实智能性和公正性。
薪酬制度改革:改革旨在完善薪酬制度,使薪酬更加与绩效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改革旨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激励和管理体系,鼓励员工追求卓越,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3. 改革影响事业单位改革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动力提升:改革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努力工作的价值和回报,增强了工作动力和工作积极性。
职业发展机会拓展:改革打破了过去的“铁饭碗”观念,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通道,激发了员工的进取心和发展潜力。
工作方式转变:改革推动事业单位向市场化管理、结果导向的方向发展,要求员工更加注重工作效率和绩效,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习惯。
试论事业单位的改革
目录一、我国事业单位现状 (1)(一)人员急剧膨胀,财政供给不堪重负 (2)(二)机构重复设置,政事不分,资源浪费严重 (2)(三)资源配置和服务非社会化,社会效益不高 (2)(四)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管理不善且缺乏统筹规划 (3)二、事业单位改革艰巨的两大原因 (3)(一)体制方面的原因 (3)(二)现实利益方面的原因 (4)三、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 (4)(一)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进行分类 (4)(二)真正实行政事分开 (6)(三)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7)(四)正确解析中国的事业单位制度 (7)四、事业单位改革的现实选择 (8)(一)事业单位改革需破解的四个课题 (8)(二)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要健全四种机制 (9)参考文献 (12)试论事业单位的改革【内容摘要】: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弊端有:管理机制不活,收入分配不公。
干部频糟洗牌,人才队伍不稳。
财务支出违法,单位债台高筑。
机构设置重复,资源浪费严重。
迷信于市场化,集体资金流失。
工作被动应付,官僚主义严重。
事业单位弊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道德价值体系未建立。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存在这些问题与弊端,进行改革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改革,可以加速推进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真正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及相关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壮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
但关键是如何改的问题,改革的目标设计应为如何,具体路径该当怎样,科学依据在哪,下面笔者试图循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原则分类改革管理体制一、我国事业单位现状我国的事业单位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主要提供教育、科研、文娱、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职能。
产生于特定时期的我国事业单位,在巩固国家政权,发展国民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作出过巨大成就,并将继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事业单位变革
事业单位变革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事业单位的变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变革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息息相关。
事业单位变革的背景是复杂而多元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事业单位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些新的需求。
与此同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也为事业单位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的可能性。
变革首先体现在管理体制上。
过去,事业单位的管理往往较为僵化,行政色彩浓厚。
而如今,更加注重的是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减少繁琐的行政层级,赋予基层单位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这样一来,能够使事业单位更加敏锐地捕捉到社会需求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人事制度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事业单位的人员录用和晋升往往遵循较为固定的模式,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如今,逐步引入了市场化的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同时建立了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和晋升制度,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服务模式的转变也是事业单位变革的重要方面。
过去,事业单位的服务往往是以供给为导向,而现在更加注重以需求为导向。
通过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在教育领域,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辅导;在医疗领域,不仅注重疾病的治疗,还加强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
一些原本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社会力量的发展,逐步转移给市场和社会组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拓展新的职能领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比如,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事业单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事业单位改制的创新与发展
事业单位改制的创新与发展事业单位改制是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事业单位实现市场化运作,增强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从创新与发展的角度探讨事业单位改制的重要意义,并分析改制中的一些创新措施和实践经验。
一、改制的意义事业单位改制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改制后,事业单位将面临更加市场化的运营环境,需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
同时,改制还可以释放潜在的创新和创业激情,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双赢。
二、创新措施1. 制定明确的改制方案事业单位改制需要明确的方案和目标,包括改制形式、产权关系、内部组织结构等。
明确的方案可以为改制提供指导和保障,使改制过程更加有序和规范。
2. 引入市场化机制改制后的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包括制定市场化定价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
引入市场化机制可以激发单位内部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事业单位改制不仅仅是组织形式的改变,更需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可以通过优化管理体制、简化审批程序等方式,提高决策效率和工作效能,为事业单位改制提供制度保障。
三、实践经验1. 清晰的方向和目标事业单位改制需要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如明确事业单位的主营业务和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等。
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可以为改制过程提供明确的导向,促进改制工作的有序进行。
2. 激发人才活力事业单位改制需要激发人才的活力,鼓励人才创新和创业。
可以通过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开展内部人才培养计划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改制后的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提高公众对其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树立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扩大市场份额。
四、展望与建议事业单位改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在未来的改制过程中,应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竞争力。
事业单位管理变革
事业单位管理变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管理也在不断进行着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管理变革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变革。
一、背景分析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益性组织,在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进行管理变革。
管理变革不仅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提升其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二、管理变革的必要性1.适应社会需求:管理变革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和变化进行调整,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适应性。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管理变革,事业单位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履行公益使命。
3.增强竞争力:管理变革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管理变革的方法与实践1.变革意识的培养:事业单位应该培养全体员工的变革意识,使其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管理变革中来。
2.组织架构的优化: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变革的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管理效能。
3.创新管理模式: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应该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5.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构建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四、管理变革面临的挑战1.思想观念的转变:管理变革需要员工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但是旧观念和习惯往往会成为变革的障碍。
2.制度机制的创新:管理变革需要对组织的制度和机制进行创新,但是现有的束缚因素可能会影响变革的顺利进行。
3.资源保障的问题:管理变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一个挑战。
五、管理变革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效能:管理变革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更好地履行公益使命。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也需要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改革,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背景介绍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和地方依法设立,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职能的组织形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事业单位承担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重要职责,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等。
二、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事业单位管理制度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提升管理效能:通过改革,可以优化管理结构和流程,减少冗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3.激发创新活力:在改革中,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事业单位积极探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改革的方向1.注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优化人员配置,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推进机构设置改革:对于存在重叠职能和冗余机构的事业单位,应及时进行整合和优化,精简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3.加强财务监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预防和惩治财务违法行为,保证财务公开和透明。
4.改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全面、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队伍。
5.优化薪酬福利体系:建立灵活多样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具体实施措施1.制定改革方案: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改革意识和参与度。
3.建立改革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
4.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对实施中的问题和失职失责者依法追究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改革的浅论/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管理论文公共管理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事业单位改革的浅论
【摘要】事业单位改革30年,是从适应市场、走向市场到回归公共服务本质的30年,这一历程反映了市场化与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二重性选择。
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的合理分工,理顺上级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规范事业单位的创收行为,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市场化一直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引起很多争议的问题。
事业单位改革的起点是打破行政垄断,逐步推行市场机制;改革的目的是在市场化进程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一些关于医疗卫生改革、教育产业化的激烈论争,都是围绕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如何市场化展开的。
因此,回顾事业单位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探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和策略,对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市场化与服务性事业单位的改革一度迷失于市场化与公共服务之间。
它从市场化进程开始到公共服务本质的回归,乃是我国从注重效率到更加注重公平这一改革基本脉络的反映。
1.公共服务的选择事业单位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社会公益性。
因此,事业单位无论怎样改革,公益性,也就是公共服务的组织属性都不能改变。
近年来政府允许一部分事业单位收取一定的合理的成本费用,但一些单位随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和部门利益,这必然会侵蚀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得出了“医改不成功”的研究结论,并指出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过度商业化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
2006年,我国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开始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地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并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
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说明,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医疗改革,回归“公益性”成为走出改革困境破题之选。
2.市场化与服务性的双重选择要效益,也要公益,市场化和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改革缺一不可的双重选择。
事业单位要很好地实现公益性目的不能不推行市场化,但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遵循的是完全市场化,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遵循的应是准市场化,即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运用某些市场机制和竞争高效的理念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反过来,在推行市场化过程中不能丢掉公共服务宗旨。
事业单位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因而它所追求的效益包括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位利益和公众利益。
一些事业单位将市场化简单等同于经济效益和部门利益,势必忽视甚至损害社会效益和公众利益。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效益包涵了公益,两者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市场化和公共服务的双重选择就成了必然。
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 1.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的合理分工具有强公益性、产品服务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事业单位仍由政府主办而不应市场化,这样是为了保证政府意志的实施,其他事业单位则可逐步市场化或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成非营利机构,以此作为对政府作用的补充。
政府应重新确定公共开支的重点,通过把某些单位和行业推向市场以减少政府补贴,将腾出来的资源用于加强对那些真正具有外部正效应和公共物品性质的行业的支持,特别是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适应小康社会的公共服务的新机制。
2.理顺上级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同一类社会事业应由同一上级政府部门管理,以便协调。
对那些需要在发展中统一规划和协调的社会事业实施统一管理,清除部门分割所带来的弊端。
应采取如下措施: (1)强化财务责任制度。
把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所有公共资源投入都列入成本核算和预算报告中,如各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政府补贴和税费优惠等,特别是在核算成本时,应将事业单位无偿占有的大量国有土地作为隐形成本考虑在内。
从而明确在特定时期有多少资源投入了某一事业单位。
(2)
人事计划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科学分配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推进聘用制,坚持德才兼备,任人为贤的原则。
(3)为使上级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真正起到作用,建议实施绩效管理合约。
在事业单位和负责监督的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建立协议,明确绩效标准、明确预算和自筹资金的使用规则,包括预算和财务管理。
3.并非所有事业单位都可以被允许创收提供最基本公共产品的社会事业承担着政府法定责任,其全部经费应由政府财政提供,而不是由机构自己创收。
对于部分经费来自政府拨款的其他事业单位,应限制其创收活动。
对创收的内容、用途及收入比例也应合理化,将其收入更多地投入公共服务领域而不是全部用作发放奖金福利,同时应消除违规收入和规范其他收入,清理非正式工资和奖金福利等,确保各个机构行为不偏离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目标。
4.分类改革,处理好“归”与“撤”的关系实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必由之路是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
事实上分类改革一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
但是这么多年来分类改革的效果一直不太好,其中原因除了我国事业单位数量庞大、类型繁多外,分类改革只归类、未撤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归”与“撤”的关系中,归类是基础、是手段;撤并是结果、是目的。
撤并压缩的问题不解决,分类改革的目的就难以达到,事业单位改革就无法深化。
5.处理好“统”与“活”的关系运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多种手段,才能充分显示市场化的活力。
事业单位通过市场化改革,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指令,从生产到供给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公共服务供给形式。
为此,需要处理好“统”与“活”的关系。
所谓“统”,就是把事业单位的运作手段统一到公共利益上。
所谓“活”,就是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引入更灵活多样的主体,运用多种供给方式以提高供给效率。
总之,社会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中央、地方的各个层面和许多领域,需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重点研究、总体规划、统筹协凋和科学指导。
尽管困难重重,但不改革、不发展则危机重重。
消极被动等待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的后果,将使社会公益事业多年建设的物质成果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丧失
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导致政府财政多年投入建成了各类社会事业设施,市民却享用或感受不到。
在政府加大投入、创新公共服务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社会事业单位体制和内部机制改革的征程中,发展任重道远,改革时不我待。
既不能沿袭以往行政机关的改革模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因势利导、持之以恒,逐步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服务新机制。
参考文献: 冯丽.对深化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再思考.新西部,2008,(24). 世界银行.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经济研究, 2005, (8). 赵力波.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三大基本原则.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 (4). 张春霖.事业单位改革:中国能从OECD国家的经验中得到什么启示.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