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七中西校区八年级物理下册 重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北京市大兴七中西校区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优秀教学案例

北京市大兴七中西校区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优秀教学案例
4.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省力的提水工具”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及时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一个简单的力学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树叶会飘落下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情境模拟: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演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滑梯”、“拉力器”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力的作用。
3.生活案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些与力相关的实例,如“运动员投掷铅球”、“拉开拉链”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通过对力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感知力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比较等方法,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包括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三种力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使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如观察、实验、分析等。
4.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来描述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重力(最新整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重力(最新整理)

课题7.3、重力课型新授知识技能1、了解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及作用点2、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过程方法1、在搜寻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设计实验、讨论等方式了解重力2、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培养研究探索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教学用具天平、测力计、钩码、不倒翁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思考回答:哪些因素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并举例说明板书“方向、作用点、大小。

”哪位同学愿意把“苹果落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合作探究1、万有引力:用细线拴住橡皮,甩起来:(1)先绕手做圆周运动,后放手,橡皮会飞出去。

分析:还能做圆周运动吗?为什么?(2)再做实验,绕手做圆周运动,不放手。

分析:此时为什么橡皮不会跑掉?教师引导学生引入万有引力。

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力的定义2、重力:板书:(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知道了什么是重力,你能否像牛顿一样提出“对于重力你想知道哪些问题?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同学们提出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有关。

有怎样的关系?(2)板书: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去,而是一定向下落?”是否与星星在天上运动有某种联系呢?学生思考、回答。

体会万有引力。

思考后回答①重力的方向向哪?②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③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④重力有何应用?⑤重力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⑥天上的飞机、海上的轮船都受重力的作用吗?⑦谁对物体施加了重力?……分析逐一排除,重力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找学生配合教师共同演示(天平测质量弹簧秤称重力)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做好上新课的准备使学生初步了解万有引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进行归类,并告诉学生:有的在本节课研究,有的在课后研究,有的在将来研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1.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准确描述重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向。
2.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是否能熟练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3.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否能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否能够理解地球重力场的概念和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运用实验、图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掌握重力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力概念的理解:重力是八年级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容易局限于表面现象,难以把握其本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重力概念,理解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是本章节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概念、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地球重力场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促进相互学习。
3.教师强调重力的实用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如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重力概念。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苹果会落地,水会往低处流吗?”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现象。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重力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为后续重力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学设计5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学设计5篇重力,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也是物体重量的来源。

计算公式是:G=mg,g为比例系数,重力大小约为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此外重力会随着纬度大小改变而改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重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3、会计算重力的大小.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分析各个物体的重心.2、联系实际,重力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实质(万有引力).2、本章的难点是:重心的确定.二、基本知识技能:1、基本概念: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三要素: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mg);2、重心的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有关,还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教法建议一、有关重力大小讲解的教法建议在介绍重力时,除了明确指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教学中还需要补充实验测量重力的方法,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得,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几种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牵引测力计、压力测力计等等.另外让学生区分重力、重量的概念.二、有关重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介绍重力方向时要明确重垂线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不是垂直方向),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与水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静止的水面为水平方向),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把重力的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关于重心和质心的区分的有关内容教师可以参考扩展资料中的《重心和质心》.三、有关重心位置讲解的教法建议在讲解如何确定物体重心的位置时,可以讲解悬挂法测量均匀薄板的重心.同时让学生讨论理解.对于重心位置的确定,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身边的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如课本的重心的确定,沙漏的重心确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计算物体的重心,如折尺的重心的确定.有些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将物体的平衡内容(教材在第四章中进行了介绍)也对学生说明,也就是重心的稳度问题,建议在讲解时要注意让学生理解研究的方法,在图片资料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双圆锥(圆锥上滚)的图片,老师可以参考使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初二物理下册《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初二物理下册《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7.3 重力教员活动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二、重力是怎样发生的?1、让先生看课文第42页图12.1-2从高处拍摄的蹦极照片。

2、效果: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去后总是向下落?还有为什么水总是向低处流?为什么吊灯会把悬绳拉紧、台灯会压着桌面?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空中?3、可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启示,让先生将上述现象概括为:由于这些物体都遭到地球的吸引。

4、教员:人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遭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地球上物体的吸引发生的。

先生看课本图片思索、讨论并回答师生一同概括培育先生剖析效果能启动课堂一、从月球为什么做绕着地球说起1、指点先生做图12-1-1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问先生:这时,你会不会觉得橡皮需求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让先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求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求一个力拉住才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也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答案是一定的。

2、教员:物理学家牛顿对相似的现象停止了研讨:牛顿以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空中的物体,是同一种力。

牛顿精心研讨了历史上很多迷信家的研讨效果,推而广之,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在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尤有引力。

先生看书先生实验思索、讨论先生阅读、思索经过实验、讨论,经过宣布见地,培育先生言语表述才干让先生明白每一项科研效果的取得都是在先人效果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探求与研讨而取得的。

g m G三、重力的大小教员: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停止研讨。

1、重力有大小教员:人们通常把重力说成重量。

往常说的大人比小孩重,一桶水比一杯的水重等,实践上就是大人受的重力比小孩受的重力,一桶水受的重力比一杯水受的重力大。

大兴七中西校区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大兴七中西校区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力》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本节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第三章运动和力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内容。

包括力、力的测量、重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是认识力关键性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知道什么是力,一个力要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也可以有力;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知道力作用效果有哪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会画力的示意图。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及视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讨论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结合初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一是以生活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刚接触到这一门课,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力的教学内容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些矛盾的地方,所以学生在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同时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些错误认识又会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负迁移作用。

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如果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仍然是学生的障碍。

因此,所以课堂上应尽可能的通过实验、活动、网站浏览搜索让学生体会、感悟、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深化学生对自然的认识,而且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学生思维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教学准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了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精心准备的实验器材,多创设物理情景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也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意思地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中有出息。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7.3 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7.3 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1.实验:
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1.学生观察。
2.引导提问:
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
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让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2.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
1. 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其质量有关?可能与体积有关?
2. 引导学生做实验,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设计步骤:
i.增加质量,看重力的变化情况。
ii.表格记录数据,要求能表现出质量与重力的对应关系。
iii.根据数据做图,用图线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动手实验:
iv.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
4.学生可分组议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播放动画“万有引力”。
5.引入课题:重力,特指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5.明确学习内容:重力,包括研究其大小,方向,作用点。
播放动画“重力”。





1. 探究活动:在地面上拿大小两个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一个重一个轻,为什么呢?什么是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呢?
《7.3 重力》
【课题】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
回答教师问题,提出问题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猜测物体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物体质量越小,所受重力越小。
通过计算G与m的比值发现规律:G与m的比值基本上是一定的,即G与m成正比。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9.8牛/千克(用g表示)公式G=mg。
让学生用一个手指托住书本,观察手指所在位置,可知重心在书本中央,从而体会重心的概念。
对学生构建连贯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于重力的基本概念有系统的认识。
回归引课时的物理情景,解决设置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重心比较抽象,这样处理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以牛顿的故事为例,激发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拓展学生的眼界,让他们能够发现重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课堂总结(1-2分钟)
1、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体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关系用G=mg表示,g=9.8N/kg。
教学环节和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新课引入(3-5分钟)
动手做一做: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分别向空中竖直向上和斜向上抛出自己的橡皮。观察两次实验的共同特点。
提问:在两次抛出橡皮时,橡皮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而橡皮在两次抛出后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动手实验,并观察两次抛出时橡皮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橡皮都在向下落。
3.设计实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表格。

北京市大兴七中西校区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说课稿

北京市大兴七中西校区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说课稿
(3)重力的计算: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注意单位的转换。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物理现象和实验较为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和观察现象。然而,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3.关系讲解:阐述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展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4.公式推导:引导学生学习重力计算公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重力知识的理解;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
(1)提问:针对重力的概念、性质等方面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示范: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针对重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5.跨学科联系:将重力知识与地理、天文等学科联系起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探究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讲授法:通过讲解重力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奠定学习基础。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北京市大兴七中西校区八年级物理下册 重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北京市大兴七中西校区八年级物理下册 重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重力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重力概念;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G=mg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教学用具:钩码、重锤线、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地球上无论任何地方的苹果树上的苹果为什么都会落地?地球上一切物体抛出去后为什么都会落地?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原来如此:地球对它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引力作用,当这个物体失去支持的时候,这个引力能够把它们拉向地面。

二、进行新课1、重力a、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b、简称:物重c、符号:G2、重力大小让学生体验: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引导他们得出:不同质量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同。

重力跟质量的关系:①、探究实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不同型号的钩码具体做法: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重多少牛。

质量m(Kg)重力G(N)重力跟质量的比值(N/Kg)0.05 0.49 9.80.10 0.98 9.80.15 1.47 9.8②A、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B、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说明:这个定值用g表示,即:g= 9.8N/KgC、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它所受到重力大小为9.8N。

D、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为:G=mg 或 g=G/m3、重力的方向a、提问:①、让物体自由下落,它的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②、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它静止时线的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b、引导学生分析:小球下落方向和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的方向一致,这个方向称竖直方向。

c、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d、强调竖直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关系:①、做图说明:②、强调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4、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a、图1是泥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他根据什么证明墙壁是数值的?题图1 题图2b、图2是泥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垂直,他根据什么知道窗台、桌面是否水平?c、引导学生得出:生活中常用重力的方向来测定物体是否竖直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重力概念;
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
计算重力的公式:G=mg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教学用具:钩码、重锤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地球上无论任何地方的苹果树上的苹果为什么都会落地?
地球上一切物体抛出去后为什么都会落地?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
原来如此:地球对它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引力作用,当这个物体失去支持的时候,这个引力能够把它们拉向地面。

二、进行新课
1、重力
a、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b、简称:物重
c、符号:G
2、重力大小
让学生体验: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引导他们得出:不同质量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同。

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①、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不同型号的钩码
具体做法: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重多少牛。

质量m(Kg)重力G(N)重力跟质量的比值(N/Kg)
0.05 0.49 9.8
0.10 0.98 9.8
0.15 1.47 9.8

A、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B、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
说明:这个定值用g表示,即:g= 9.8N/Kg
C、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它所受到重力大小为9.8N。

D、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为:G=mg 或 g=G/m
3、重力的方向
a、提问:
①、让物体自由下落,它的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②、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它静止时线的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b、引导学生分析:
小球下落方向和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的方向一致,这个方向称竖直方向。

c、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d、强调竖直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关系:
①、做图说明:
②、强调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4、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a、图1是泥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他根据什么证明墙壁是数值的?
题图1 题图2
b、图2是泥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垂直,他根据什么知道窗台、桌面是否水平?
c、引导学生得出:生活中常用重力的方向来测定物体是否竖直和水平。

5、重心
a、定义: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b、不同物体的重心
①、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②、质地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怎么找?
质地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找到它的重心。

③、物体的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呢?
结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小球分别在下面几种状态,已知小球重力为4N,请分别画出重力的示意图。

2、在太空运行的宇宙飞船中,用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其结果正确的是()
A、测出的质量和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是一样的;
B、测出的质量比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大;
C、测出的质量比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小;
D、在天空中用天平不能测出物体的质量。

4、妈妈买米时问卖米人米有多重,这里的“重”指的是米的什么?在提着米回家的路上说:“好重啊!”这里的“重”又指的是什么?
5、在菜市场,常看到一些老太太拿着弹簧秤买菜,她们是要用弹簧秤称菜的什么?
6、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重力的大小的,为什么可以测质量的大小呢?
四、课堂小结
1、重力的定义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重力的方向
4、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重心
五、教学反思
总体上来讲,本节课的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

教学设计中,对知识间的过渡设计的比较成功,使本节课浑然一体;另在重力公式的讲解中,设计先回顾速度、密度,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公式的引入比较成功。

不足之处是对公式应用的练习太少。

教学过程中,能做好课堂的组织,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本节课的亮点我认为是,和学生亲密的并排站立,体现了师生平等。

另外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上做的也算成功。

不足之外在处理重力概念时有点纠缠,解释过多,浪费了大概两分钟时间。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听课,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更好的宏观把握课堂;多反思,及时的总结经验,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多学习,加强业务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中学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