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作业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1.总则1.1.制定目的为规范本公司标准工时之制定与管理,方便生产效率之计算,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本公司产品作业标准工时之测定、制定、修改等,均适用本办法。

1.3.权责单位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标准工时管理规定2.1.定义2.1.1.标准工时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作业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完成一件工作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分、人/件(或秒、人/件、小时、人/件)。

2.1.2.标准产量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在一个工作日内(一般为8小时),可以加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为标准产量,单位为件。

2.1.3.标准工时与标准产量的关系标准产量=标准工时*标准人数*每日工作时间2.1.4.宽裕时间、宽裕率1)为了执行所定之作业,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宽裕时间。

2)在本公司管理现状下,完成作业所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管理宽裕,如工装夹具之安装、整理整顿等。

3)为恢复疲劳所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疲劳宽裕。

4)因人类生理需要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生理宽裕,如喝水、上洗手间等。

5)计算公式管理宽裕率=管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生理宽裕率=生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疲劳宽裕率=疲劳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宽裕时间=管理宽裕时间+生理宽裕时间+疲劳宽裕时间宽裕率=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管理宽裕率+生理宽裕率+疲劳宽裕率6)评核系数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参照之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程度与中等熟练工人之比较系数称为评核系数。

系数越大表示其劳动熟练程度越高。

2.2.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2.2.1.作业时间测算1)新产品小批试制是生技部工艺人员持秒表在作业现场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行实际测算。

2)应选择生产较为顺畅时进行测算,并连续测试20个以上的周期时间。

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

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

1.目的对公司所用作业标准书的形成进行有效控制,明确文件编号、管理职责和文件格式,确保有关场所得到和使用作业标准书的有效版本。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作业标准书的管理。

3.定义作业标准书:是在量产前阶段根据工程品质管理表作成的,详细记录作业步骤、管理项目及规格。

4.职责生技部(技术)是作业标准书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作业标准书的制订、发布、使用保养、回收。

5.流程图6.程序6.1制订作业标准书6.1.1生技部在量产前阶段根据工程品质管理表作成作业标准书,详细记录作业步骤、管理项目及规格、检查方法。

6.1.2确保作业标准书的可操作性。

6.2发布6.2.1作业标准书在发布前必须得到部门领导或公司管理者的批准。

6.2.2控制分发范围,并做好记录。

6.3使用/保养6.3.1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6.3.2对现场文件作好日常维护,保持文件的清洁、完整、易于识别。

未经批准不可随意变更文件内容,不得用笔涂画。

6.3.3如有必要可对现场文件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6.4审查6.4.1更换机种、设备,工序发生变化时或顾客对产品提出新的要求时,必须重新修定作业标准书。

6.4.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6.5留用对于仍可继续采用的作业标准书可以保存,但应盖[作废保留章]以识别。

6.6回收变更及过时的作业标准书,统一回收销毁,并作好《文件销毁记录》,避免新旧版本的混用。

6.7发布新版本在旧版本作废时必须及时的制定适用的新版本作业标准书。

特殊作业管理办法范本

特殊作业管理办法范本

特殊作业管理办法范本一、引言特殊作业是指具有一定危险性、复杂性或特殊性的工作任务,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工作安全和作业顺利进行。

为了规范特殊作业管理,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二、管理目标本办法的管理目标是明确特殊作业的管理责任、流程和要求,确保特殊作业的组织、实施和监督达到预期效果,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三、管理责任1.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特殊作业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组织进行特殊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对特殊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特殊作业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2.特殊作业负责人特殊作业负责人是特殊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负责特殊作业的计划、组织、落实和管理工作。

特殊作业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熟悉作业环境、工艺流程和相关安全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情况。

特殊作业负责人要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授权,监督作业过程的合规性,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3.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是特殊作业的执行者,应按照特殊作业计划和要求进行作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配合特殊作业负责人的管理和指挥,及时报告和处理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确保自身安全和作业质量。

四、流程和要求1.特殊作业计划特殊作业负责人应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内容、安全措施、作业流程和时间节点等。

作业计划需要提前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商并获得批准,确保周密且全面。

特殊作业计划应明确各个作业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确保作业人员在特殊作业中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安全责任。

2.特殊作业安全措施特殊作业负责人应根据特殊作业的性质和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安全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措施、安全设备的使用、应急救援预案等。

特殊作业负责人要保证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器材的配备和检验,充分起到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作用。

3.特殊作业监督与检查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特殊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特殊作业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

特种设备作业管理规定范文

特种设备作业管理规定范文

特种设备作业管理规定范文一、总则1. 目的:为了保障特种设备作业的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制定本管理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

3. 安全责任:特种设备作业的安全由特种设备作业单位负责,所有从业人员有责任遵守管理规定,确保作业安全。

二、作业前准备1. 作业计划编制: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人员组织、作业区域、作业流程等,确保作业有序进行。

2. 作业人员培训: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培训作业人员,使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了解作业安全规范。

3. 作业设备检查: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对作业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作业过程管理1. 安全措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作业安全规范进行操作,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防护装备。

2. 作业现场管理: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设立作业现场管理岗位,负责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安全。

3. 应急准备: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人员,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

四、作业后管理1. 作业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及时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作业时间、操作方法、设备状况等,以便后续分析。

2. 设备维护: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定期对作业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

3. 事故处理: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建立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作业中发生的事故,同时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分析,以防止再次发生。

五、监督检查1. 审核评估: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监督检查: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接受监督部门的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作业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3. 教育培训: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六、附则1. 违规处理:对违反特种设备作业管理规定的人员,特种设备作业单位应依法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等。

2. 保密义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遵守工作中涉及的保密义务,不得泄露作业的相关信息。

2020年 Ydp程序文件-生技程序-作业要领书作成修改废弃要领-体系审核-安全作业管理

2020年 Ydp程序文件-生技程序-作业要领书作成修改废弃要领-体系审核-安全作业管理
11②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作业要领书作成.修改.废弃要领
页次
5╱5
批准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2010年5月10日
版本/修改次数
3╱0
附件3:
作业要领书修改要领
1.修改时间
到达有效期内实施修改或工序管理明细表,检查规格作业方法等有变更时,每次均要实施修改。
2.担当者:
作成:工艺专责检查:生技科长承认:主管领导
3.作成方式:
(1)有关原稿基本上废弃后保留1年之后由资料室统一废弃。
(2)有关原稿有特别需要的依其他方式设置保管期间,由生技科确定。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作业要领书作成.修改.废弃要领
页次
2╱5
批准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2010年5月10日
版本/修改次数
3╱0
7.现场的揭示和保管
作业检查要领书原稿要挂在容易看见之处,复印件由生技科保管。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作业要领书作成.修改.废弃要领
页次
பைடு நூலகம்1╱5
批准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2010年5月10日
版本/修改次数
3╱0
1.目的:
为了使制造工序物流作业达到标准化,特制定有关作业要领书的作成.修改.废弃实施要领。
2.适用范围:
2.1工序管理明细表中所表示出的工序作成作业.检查要领书。
2.2非正常作业的工序(安全注意.交换作业.修正)等也要作成作业.检查要领书。
1╱0
附件1:作成、修改体系图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作业要领书作成.修改.废弃要领
页次
4╱5
批准
文件编号

火电厂生技部安全管理制度

火电厂生技部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火电厂生技部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火电厂生技部全体员工及临时工作人员。

第三条生技部安全管理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条生技部安全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第五条生技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第六条生技部各科室、班组负责人对本科室、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第七条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自觉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第八条生技部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九条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条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章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第十一条生技部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范围、内容、方法和责任人。

第十三条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第五章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第十四条生技部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安全。

第十五条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六条严格执行动火作业、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特殊作业安全规程,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第六章应急管理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措施和程序。

第十八条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九条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第七章奖惩与考核第二十条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国家电网生技(十项反措)

国家电网生技(十项反措)

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1 加强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和做好各项安全措施1.1.1 工作或作业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的有关要求。

1.1.2 根据工作内容认真做好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并据此做好各项安全措施。

要定期检查危险点分析工作,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1.1.3 在作业现场内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地点,设立安全警示牌,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对交叉作业现场应制订完备的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2 加强作业人员培训1.2.1 定期对有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制度、技术等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有关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各自安全职责,提高安全防护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临时和新参加工作人员,必须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必须在证明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并在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带领下方可作业。

禁止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指派临时或新参加工作人员单独从事危险性工作。

1.2.2 应结合生产实际,经常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防护意识,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和伤害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1.3 加强对外包工程人员管理1.3.1 加强对各项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明确业主、监理、承包商的安全责任,并根据有关规定严格考核,做到管理严格,安全措施完善。

1.3.2 在有危险性的电力生产区域<如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触电、高空坠落、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烧烫伤等人员、电网、设备事故的场所)作业,发包方应事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承包方制定安全措施,并配合做好相关安全措施。

1.4 加强安全工器具管理。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配备充足的、经国家或省、部级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和防护用品,并按照有关标准、规程要求定期检验,坚决淘汰不合格的工器具和防护用品,提高作业安全保障水平。

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2.1 加强电网规划和建设2.1.1 加强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制定完备的电网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尽快强化电网薄弱环节,确保电网结构合理、运行灵活和坚强可靠。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加强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公司财产,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从事特种作业的所有员工,并由公司领导层全面负责。

三、工作责任1. 公司领导层负有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最高领导责任,要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履行其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2.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并对特种作业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

3. 特种作业人员要掌握特种作业操作技能,按规程操作,严禁违章操作和违规行为。

四、特种作业安全准入管理1. 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专项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2. 对特种作业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并具备必要的维护保养。

3. 特种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五、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前,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熟悉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 特种作业人员在操作特种作业设备时,必须佩戴符合规定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

3.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特种作业设备的结构、性能和操作要点,并按照操作程序进行作业。

4. 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严禁违章操作,必须按照规定操作,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六、特种作业事故应急处理1. 特种作业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并立即上报。

2. 其他员工在发现特种作业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并配合应急处理工作。

3. 特种作业事故经过调查后,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特种作业安全检查和评估1. 公司要定期进行特种作业安全检查,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符合规定要求进行评估。

2.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作业,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3. 特种作业安全检查和评估记录要进行保存,并依法提供给相关部门查阅。

作业安全管理制度(5篇)

作业安全管理制度(5篇)

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公司内作业的安全管理,控制和消除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2.1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车间。

2.2申办厂内安全作业许可证的项目2.2.1厂内动火作业:在公司内进行的电焊、气焊、气割、切割、磨光等产生明火的作业。

2.2.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进入设备内部;进入专用管道、地沟、地井、烟道;进入专用贮料池等,进行检验、检测、维修、养护等。

2.2.3破土作业:公司内进行的内部地面开挖、掘进、钻孔、打桩、爆破等。

2.2.4临时用电作业:企业内一切临时用电的作业。

2.2.5高处作业:按照《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标准规定的各种作业。

____起重吊装作业:在企业内进行安装、拆除、维修等作业。

2.2.7抽堵盲板作业:因检修或其他作业须抽堵盲板的作业。

2.2.8断路作业:生产区域内的交通道路上进行施工及吊装吊运物体等影响正常交通的作业。

2.2.9企业内部规定的其他需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的项目。

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

负责公司内各项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相关部门:生技科;协助主管部门监督各项作业中的安全工作。

行政办公室;负责规定职责内的各项安全作业工作。

各部门、车间。

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保障各项作业安全实施。

4内容与要求4.1各项作业必须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

4.1.1申办厂内安全作业许可证的程序4.1.1.1由作业或被作业部门提出指定专人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4.1.1.2安全作业许可证由安全环保部或相关部门签发并进行监督,注重时效性。

4.1.2安全作业许可证的内容4.1.2.1安全作业许可证应注明作业内容和作业的起止时间。

4.1.2.2应规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和作业区域。

4.1.2.3需通知的相关部门和具体的防护要求。

4.1.2.4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

4.1.3安全作业许可证的使用要求4.1.3.1严格遵守作业的起止时间,如超时应及时补办相应手续。

特殊作业管理制度范文

特殊作业管理制度范文

特殊作业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特殊作业是指在正常生产、工作环境下无法安全进行或有特殊风险的作业,包括高空作业、危险化学品操作、密闭空间进入等。

为了确保特殊作业的安全进行,避免事故发生,我企业制定了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我企业所有进行特殊作业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以及相关配合人员。

三、主要内容及要求1.特殊作业申请(1)特殊作业需提前申请,申请人应填写特殊作业申请表,并注明申请作业的名称、地点、时间、所需人员及相关措施。

(2)特殊作业申请需由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

(3)特殊作业申请表需在作业现场进行备案,备案内容包括申请人、审批人、作业人员名单以及特殊作业措施等。

2.特殊作业培训和考核(1)参与特殊作业的人员应接受特殊作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特殊作业的风险及控制措施、作业操作规范等。

(2)特殊作业培训需记录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并由培训人员签字确认。

(3)特殊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特殊作业的操作规范、安全措施等。

3.特殊作业操作规范(1)特殊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2)特殊作业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严禁酒后进行特殊作业。

(3)特殊作业人员应按照所安排的工作计划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更改或超时作业。

(4)特殊作业人员应与配合人员密切配合,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4.特殊作业风险控制措施(1)特殊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进行现场勘察,并确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2)特殊作业人员应在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他人注意特殊作业进行中。

(3)特殊作业人员应按照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

(4)特殊作业人员应注意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五、特殊作业事故处理(1)特殊作业事故发生后,特殊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上级主管人员。

(2)特殊作业事故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排除隐患,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生产操作规程考核管理办法

生产操作规程考核管理办法

生产操作规程考核管理办法
《生产操作规程考核管理办法》
为了保障生产操作规程的执行质量,提高生产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公司制定了生产操作规程考核管理办法。

一、考核范围
生产操作规程考核范围包括所有生产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包括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方面。

二、考核目标
考核的主要目标是评估生产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解决,确保生产操作的安全和规范进行。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操作人员是否按照生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2. 操作流程是否符合标准;
3. 安全注意事项是否得到重视和执行;
4. 是否存在操作失误、事故及问题的解决情况等。

四、考核频率
考核按照公司制定的计划进行,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局部考核。

五、考核方式
考核采取定期抽查、现场观察、询问操作人员和随机检查等方
式进行。

六、考核结果
考核后,将根据考核结果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整改,并对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表扬和奖励。

七、考核记录和报告
对每次考核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包括考核情况、问题发现、整改措施和执行情况等。

以上就是公司生产操作规程考核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希望所有员工都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生产操作的顺利进行。

生物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生物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生物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模版【公司名称】生物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保障特种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名称】所有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高空作业、垂直运输作业、脚手架搭设作业等。

第三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与岗位所需特种作业资质相符的合法证件,并接受公司安全培训,并合格合格审核后方可上岗。

第四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自身安全和公司利益。

第五条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时间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种作业证的更新。

第二章安全责任与管理第六条【公司名称】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责任划分和管理,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符合法律标准,并承担相应的安全风险。

第七条特种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负责自己的特种作业行为所产生的安全后果。

第八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演练活动,熟悉应急救援流程和安全预案。

第九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过程中,应与其他作业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确保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

第十条特种作业人员在发现作业环境存在安全风险时,应立即向直接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第三章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一条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要求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严格按照规范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十二条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清晰辨认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

第十三条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常检查和维护使用的作业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身体健康检查,确保在特种作业中身体状况符合岗位要求。

第四章事故处理与报告第十五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报告事故情况给直接上级和安全管理部门。

特种作业人员生产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作业人员生产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作业人员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一、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安全、高效、顺利进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

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严禁在未经培训和授权的情况下从事特种作业。

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一、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操作。

二、特种作业人员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等,确保自身的安全。

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并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书。

四、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特种作业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严禁操作未经检修的设备。

五、特种作业人员在执行特种作业任务前必须进行任务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确保安全风险控制。

第三章生产管理一、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生产计划进行作业,并按时完成任务。

二、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准时完成生产任务。

三、特种作业人员需保持作业区域的整洁和安全,不得擅自改变或移动工作设备。

四、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畅通。

第四章绩效考核一、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绩效将以完成任务的质量、效率和安全等指标进行评估。

二、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公司的考核制度参与绩效考核,未经合理原因拒绝参与绩效考核将被视为不合格。

三、特种作业人员在工作中有违章操作或造成事故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五章奖惩措施一、特种作业人员遵守本制度并表现优秀的,将获得公司的奖励或荣誉称号。

二、特种作业人员违反本制度或发生事故的,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取消特种作业操作证书等。

第六章附则一、特种作业人员在生产作业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其他条例制度。

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配合公司进行相关安全检查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生产现场作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适用于公司生产现场的所有作业岗位。

二、责任与权利1. 生产现场作业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障作业质量和安全。

2. 生产现场主管负责监督和管理作业人员的工作,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3. 公司管理层负责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三、作业前准备1. 每个作业岗位应配备必要的作业工具和设备,确保作业人员能够顺利进行工作。

2. 在作业开始之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相关培训,了解工作流程和安全要求。

3. 检查作业区域环境的安全性,确保没有危险物品或障碍物。

四、作业过程管理1.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作业,严禁擅自修改或更改任何步骤。

2.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专注,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和交流。

3. 如发现任何不正常情况或存在安全隐患,作业人员应立即报告主管,停止作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五、作业记录与报告1.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要求填写作业记录,包括作业时间、工时、完成情况等,确保作业过程可追溯和评估。

2. 作业人员应及时向主管汇报作业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3. 主管应定期汇总作业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六、作业安全管理1.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正确使用和保养。

2. 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如发生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警和上报。

七、作业效率管理1.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时和生产计划完成作业任务。

2. 在作业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作业中断和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 对于存在工作效率低下或质量问题的作业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改进措施。

八、作业评估与改进1. 公司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和岗位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知识更新。

特种安全作业管理制度范本

特种安全作业管理制度范本

特种安全作业管理制度范本一、制度背景二、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特种作业的进行必须以安全为前提,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风险评估原则:在进行特种作业前,必须对潜在的危险和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

3.合理布局和配备原则:特种作业必须根据作业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场地布局和设备配备。

4.监督检查原则:特种作业的进行必须有专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作业规范执行。

5.管理持续改进原则:根据特种作业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特种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三、管理程序1.风险评估与控制(1)特种作业前需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环境、设备条件、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等。

(2)评估结果需要编制风险控制措施,确保特种作业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3)风险控制措施需事先告知特种作业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2.作业方案编制(1)特种作业前必须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作业目的、作业内容、作业时间等。

(2)作业方案需得到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和签字后,方可进行特种作业。

3.专业人员配备(1)特种作业需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的人员进行操作。

(2)特种作业人员须经过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确保适宜从事特种作业。

4.作业现场管理(1)特种作业现场需标明禁止入内标识,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

(2)特种作业现场需要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5.安全培训与教育(1)特种安全作业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

(2)特种作业人员需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能够熟练而安全地进行特种作业。

6.安全防护与设备检查(1)特种作业人员需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必要时需配备安全带、安全网等设备。

(2)特种作业的设备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7.事故处置与应急预案(1)特种安全作业管理机构需制定事故处置与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救援流程。

(2)特种作业人员须掌握事故处置和应急预案,并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应对。

生物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生物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生物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生物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维护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物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职责分工1. 生物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自觉维护自身安全和健康。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培训和日常检查、督促工作。

3. 生产部门负责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制定作业操作规程,并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4. 公司领导负责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要求传达给全体员工,确保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特种作业操作规程1. 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了解特种作业的风险和危害,并熟悉特种作业的操作规程。

2.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佩戴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使用符合要求。

3. 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超负荷、超时作业,严禁违章操作。

4. 特种作业人员应及时报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避免扩大事故范围。

5. 特种作业人员在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作现场,归还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确保作业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五、安全培训和教育1. 生物公司应定期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安全培训和教育内容应包括特种作业的风险和危害、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3. 生物公司应将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进行复核和补充培训。

六、日常检查和督促1.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日常检查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特种作业的特点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和检查表,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3. 特种作业人员应积极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督促工作,自觉遵守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七、事故处理和报告1. 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发生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自身和周围的人员安全,并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特种作业管理规定

特种作业管理规定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范围为进一步加强对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特制订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各区域内的起重吊装作业;2职责生技部是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及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部门是本制度的协助部门,对自己所管辖区内的起重吊装作业安全负责;作业相关人员必须对整个起重吊装作业过程负责;3定义起重吊装作业: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过程;4起重吊装作业的分级起重吊装作业按吊装重物的质量分为三级:a一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大于100t;b二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大于等于40t至小于等于100t;c三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小于40t;5 作业安全管理基本要求吊装机具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吊装作业人员指挥人员、起重工应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从事吊装作业指挥和操作;吊装质量大于等于40t的重物,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吊装物体虽不足40t,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以及在作业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也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吊装作业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经派工部门和生技部审查,报分管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的载荷不得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6 作业前的安全检查吊装作业前应进行以下项目的安全检查:吊装机具引进部门和生技部共同对从事指挥和操作的人员进行资质确认;派工单位、施工单位进行有关安全事项的研究和讨论,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确认;实施吊装作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对起重吊装机械和吊具进行安全检查确认,确保处于完好状态;实施吊装作业单位使用汽车吊装机械,要确认安装有汽车防火罩;实施吊装作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对吊装区域内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包括吊装区域的划定、标识、障碍;警戒区域及吊装现场应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安全警戒标志应符合GB 16179的规定;实施吊装作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在施工现场核实天气情况;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6级以上大风时,不应安排吊装作业;7 作业中安全措施吊装作业时应明确指挥人员,指挥人员应佩戴明显的标志;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帽应符合GB 2811的规定;应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GB 5082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指挥人员按信号进行指挥,其他人员应清楚吊装方案和指挥信号;正式起吊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具、地锚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将工件放回地面,排除故障后重新试吊,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装;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作吊装锚点;未经有关部门审查核算,不得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6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吊装过程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向指挥者报告,没有指挥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起吊重物就位前,不许解开吊装索具;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地载荷不得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8 操作人员应遵守的规定按指挥人员所发出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由何人发出,均应立即执行; 司索人员应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并及时报告险情;当起重臂吊钩或吊物下面有人,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不得进行起重操作;严禁起吊超负荷或重物质量不明和埋置物体;不得捆挂、起吊不明质量,与其他重物相连、埋在地下或与其他物体冻结在一起的重物;在制动器、安全装置失灵、吊钩防松装置损坏、钢丝绳损伤达到报废标准等情况下严禁起吊操作;应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重物捆绑、紧固、吊挂不牢,吊挂不平衡而可能滑动,或斜拉重物,棱角吊物与钢丝绳之间没有衬垫时不得进行起吊;不准用吊钩直接缠绕重物,不得将不同种类或不同规格的索具混在一起使用;吊物捆绑应牢靠,吊点和吊物的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无法看清场地、无法看清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时,不得进行起吊;起重机械及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缆风绳和吊物不得靠近高低压输电线路;在输电线路近旁作业时,应按规定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时,应停电后再进行起重作业;停工和休息时,不得将吊物、吊笼、吊具和吊索吊在空中;在起重机械工作时,不得对起重机械进行检查和维修;在有载荷的情况下,不得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下方吊物时,严禁自由下落溜;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遇大雪、暴雨、大雾及6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露天作业;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例如履带吊车、轮胎吊车、桥式吊车等进行吊装作业时,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遵守该定型起重机械的操作规范;9 作业完毕作业人员应做的工作将起重臂和吊钩收放到规定的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应放到零位,使用电气控制的起重机械,应断开电源开关;对在轨道上作业的起重机,应将起重机停放在指定位置有效锚定;吊索、吊具应收回放置到规定的地方,并对其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对接替工作人员,应告知设备存在的异常情况及尚未消除的故障;10 吊装安全作业证的管理吊装质量大于10t的重物应办理作业证,作业证由生技部负责管理;三级、二级由生技部进行审批,一级由公司分管经理或生技部部长审批;项目单位负责人从生技部领取作业证后,应认真填写各项内容,交作业单位负责人批准;对本标准规定的吊装作业,应编制吊装方案,并将填好的作业证与吊装方案一并报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作业证批准后,项目单位负责人应将作业证交吊装指挥;吊装指挥及作业人员应检查作业证,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应按作业证上填报的内容进行作业,严禁涂改、转借作业证,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部位;对吊装作业审批手续齐全,安全措施全部落实,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人员方可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将吊装作业许可证交回生技部;否则每丢失一份将罚款;水厂吊装作业许可证的管理由水厂负责安全的厂长负责;11考核凡违反本制度相关规定的扣责任单位安全考核分;情节严重的或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交由公司研究决定;起重作业安全许可证级编号: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范围为保证人身、设备和生产安全,对从事易燃、易爆、有毒管道容器、设备和场所等安装检修时动火作业,特制订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动火作业分级、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职责要求及动火证的管理;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禁火区的动火作业;2术语和定义动火作业:在禁火区进行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易燃易爆场所:指生产和储存危险物品的场所,包括:煤气车间、液化气站、加油站、氧气站、氧气和乙炔库等;3动火作业分级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动火作业、一级禁火区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级;特殊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除特殊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厂区易燃管道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二级动火作业:3.3.1 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禁火区的动火作业;3.3.2 凡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制造部长/分公司经理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遇节日、假日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4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动火作业安全防火基本要求4.1.1 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以下简称动火证,进入受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时,还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票和高处作业票等并执行其相关规定;4.1.2 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4.1.3 凡在盛有或盛过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的生产设备上动火作业,应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因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清洗、置换而确需动火作业时按规定执行;4.1.4凡处于易燃易爆场所的动火作业,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窨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距用火点15 m以内的,应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对于用火点周围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空间隔离措施;4.1.5 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订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4.1.6 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氧含量不得超过15%;4.1.7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4.1.8 凡在有可燃物构件的凉水塔、水洗塔等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隔绝措施; 4.1.9 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 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 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火点10 m范围内及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4.1.10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安全程度,保证安全可靠;4.1.11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4.1.12 动火作业完毕,动火人和监护人以及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清理现场,监护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4.1.13在易燃易爆管道和容器上动火,必须根据物体和气体各自的性质,先置换、清扫,达不到燃烧和爆炸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动火作业;4.1.14在有毒物品、气体容器和设备上检修作业时,必须穿戴专用劳保护品,在本单位有关职能人员的监护下进行;4.1.15在易燃易爆有毒管道、容器和设备上,安装检修完毕后,立即根据各自的性质,进行通煤气、蒸汽、水、压缩气和涂抹肥皂水等方式,进行耐压和防漏检验;如遇不合格处,应重新检修,直至合格为止;4.1.16在安装检修工作中如有不安全因素发生,应立即停止作业,待排除不安全因素后,再进行工作;如无能力排除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4.1.17各使用液化气和氧气的单位要定期安排本单位的有关人员,每周对流经单位和本单位使用的液化气、氧气管道、容器,进行防泄漏检查一次;如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并做好详细的检查、维修记录;特殊动火作业的安全防火要求特殊动火作业在符合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4.2.1在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得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4.2.2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必要时可请保卫处兼职消防队员到现场监护;4.2.3 动火作业前,动火单位应通知生技处/分公司生产科及有关单位,使之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4.2.4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使系统保持正压,严禁负压动火作业;4.2.5 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应良好,以便使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走;5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动火作业前应进行安全分析,动火分析的取样点要有代表性;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作业,应采取上、中、下取样;在较长的物料管线上动火,应在彻底隔绝区域内分段取样;在设备外部动火作业,应进行环境分析,且分析范围不小于动火点10m; 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 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 min,应重新取样分析;特殊动火作业期间还应随时进行监测;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或其它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检测设备应经标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动火分析合格判定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体积百分数;6 职责要求动火作业负责人6.1.1负责到生技部办理动火证并对动火作业负全面责任;6.1.2应在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负责动火安全措施的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6.1.3应在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动火人6.2.1应逐项确认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6.2.2若发现不具备安全条件时不得进行动火作业;6.2.3应随身携带动火证;监护人6.3.1负责动火现场的监护与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6.3.2应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它工作;6.3.3在发现动火人违章作业时应立即制止;6.3.4应在动火作业完成后,会同有关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动火区域单位负责人6.4.1对所属生产系统在动火过程中的安全负责;负责动火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负责生产与动火作业的衔接;6.4.2检查、确认动火证审批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动火证应及时制止动火作业;6.4.3在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安全巡查人员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违反有关规定,由生技部按考核细则规定作安全考核扣分处理;如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和财产损失,公司对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触犯刑律者上交司法部门处理;动火作业的审批人动火作业的审批人是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最终确认人;6.6.1 审查动火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6.6.2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7动火证的管理办证人须按动火证的项目逐项填写,不得空项;办理好动火证后,动火作业负责人应到现场检查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可靠并向动火人和监护人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后,方可批准开始作业;动火证不得随意涂改和转让,不得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动火证一式三联,一联由生技部留存,一联由动火区域单位留存,一联由动火现场作业人员持有备查,动火作业完成后3日内上交生技部,不按时上交或丢失一份动火证对动火作业单位罚款;动火证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证由分管安全的副总或生技部部长审批,一般禁火区的动火证的审批由部门负责人负责;8考核凡违反本制度相关规定的扣责任部门安全考核分;情节严重的或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交由公司研究决定;9禁火区分类特殊禁火区:1、煤气车间/煤气站内所有设备及距该车间5米内的场所;2、加油站内及距站5米内的场所;3、所有盛装易燃易爆物品和气体的管道和容器;4、纸库、纸箱仓库、塑料编织袋库、劳保库、乙炔气库、硝酸钠库、成品库、氧气库、液化气库及距库5米内的场所,变电站高压室、低压室、电容器室、控制室、电缆沟;5、在煤气管道上部需动火作业,不论高度多少,必须办理动火证,下部左右5米内属一级禁火区,不办理动火证不得在此范围内动火作业;一级禁火区:1、距各煤气站5米之外至15米之内的场所;2、距加油站5米之外至15米之内的场所;3、距纸库、纸箱仓库、液化气库、乙炔气库5米以外、10米之内的场所;4、配料车间料仓,厂区电缆桥架;一级禁火区:1、距劳保库、硝酸钠库、氧气库、成品库、塑料编织库5米外10米内的场所;2、五金库、各车间配电室;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范围本制度为了预防高处作业出现安全事故、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特建立高处作业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高处作业;2职责生技部是本制度的制定单位,负责本制度的修改、督察;其他相关单位是本制度的协助单位,负责本制度的执行;3定义高处作业: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坠落基准面:从作业位置到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基准面;坠落高度作业高度:从作业位置到坠落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坠落高度;异温高处作业: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是指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2℃及以上时的温度;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带电高处作业:作业人员在电力生产和供、用电设备的维修中采取地零电位或等同电位作业方式,接近或接触带电体对带电设备和线路进行的高处作业;低于下表距离的,视为接近带电体;各电压等级下最小接近带电体距离4 高处作业分级高处作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特级高处作业,符合GB/T 3608的规定;4.1.1 作业高度在2m≤h<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4.1.2 作业高度在5m≤h<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4.1.3 作业高度在l5m≤h<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4.1.4 作业高度在h≥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5 高处作业安全要求与防护高处作业前的安全要求5.1.1 进行高处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进行危险辨识,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将辨识出的危害因素写入高处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并制定出对应的安全措施;5.1.2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5.1.3作业单位负责人应对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5.1.4 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5.1.5从事高处作业的单位应办理作业票,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作业;5.1.6作业票审批人员应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批准高处作业;5.1.7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应在作业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后投入使用;5.1.8高处作业前要制定高处作业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有关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5.1.9在紧急状态下有下列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的应执行单位的应急预案:1遇有6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下的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2在临近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放空管线或烟囱的场所进行高处作业时,作业点的有毒物浓度不明;高处作业前,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应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交代现场环境和作业安全要求以及作业中可能遇到意外时的处理和救护方法;高处作业前,作业人员应查验作业票,检查验收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作业;高处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符合要求;作业前要检查;5.1.13高处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制定安全措施并填入作业票内;高处作业使用的材料、器具、设备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要求;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高处作业应根据实际要求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吊笼、梯子、防护围栏、挡脚板等;跳板应符合安全要求,两端应捆绑牢固;作业前,应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坚固、牢靠;夜间高处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供高处作业人员上下用的梯道、电梯、吊笼等要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作业人员上下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固定式钢直梯和钢斜梯、便携式木梯和便携式金属梯,应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便携式木梯和便携式金属梯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踏板不得有缺档;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应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1处;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铰链应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高处作业中的安全要求与防护5.2.1高处作业应设监护人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监护,监护人应坚守岗位;5.2.2作业中应正确使用防坠落用品与登高器具、设备;高处作业人员应系用与作业内容相适应的安全带,安全带应系挂在作业处上方的牢固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架或钢丝绳上,不得系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安全带不得低挂高用;系安全带后应检查扣环是否扣牢;5.2.3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应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持物;工具在使用时应系安全绳,不用时放入工具袋中;不得投掷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易滑动、易滚动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应采取防止坠落措施;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5.2.4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6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特级高处作业、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5.2.5在临近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放空管线或烟囱的场所进行高处作业时,作业点的有毒物浓度应在允许浓度范围内,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应急状态下,按应急预案执行;5.2.6 带电高处作业应符合安全用电导则的有关要求;高处作业涉及临时用电时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5.2.7高处作业应与地面保持联系,根据现场配备必要的联络工具,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尤其是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或附近有放空管线的位置高处作业时,应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如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等,应事先与车间负责人取得联系,确定联络方式,并将联络方式填入作业票的补充措施栏内;5.2.8不得在不坚固的结构如彩钢板屋顶、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等上作业,登不坚固的。

学校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学校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学校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特种作业人员是指负责特定技术工作的人员,包括电工、焊工、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等等。

他们在学校中承担重要的安全责任,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二、原则与目标1.安全第一: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则是确保校园的安全。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到安全施工。

2.统一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必须统一规范,确保各部门协调一致,避免出现安全漏洞。

3.科学合理: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合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也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

三、管理程序1.准入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学校负责核实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包括身份证明、证书等,确保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职责明确特种作业人员的职责必须明确。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依据特种作业人员的技能、经验和能力,将责任分配给相应的人员。

同时,也应在工作中强调团队合作,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3.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在入职后,学校应组织必要的培训教育,包括专业知识培训、安全操作培训等。

培训内容必须与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确保其能够胜任工作、保证施工质量。

4.安全防护学校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服、护目镜等。

同时,学校还应定期检查安全设施的完好性,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5.文明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以文明施工为宗旨,不得在学校内乱堆乱放,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有序。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噪音和扬尘的控制,以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影响。

四、管理措施1.加强监管学校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要求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日常监管。

该机构负责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流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定期检查学校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规定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特种作业人员改正错误。

特种作业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管理制度特种作业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一定危险性或者特殊技术要求的作业,如高空作业、 confined space作业、火焰切割等。

为了保障特种作业的安全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申请与审批、培训与考核、操作与监督等方面,对特种作业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申请与审批特种作业的进行必须先进行申请与审批流程。

申请方需准备好特种作业申请书,详细描述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地点、技术要求等相关信息,并附上作业人员的培训证书和安全防护措施,以便进行审批。

审批方需在接收到申请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查,确保特种作业操作符合安全要求。

审批通过后,发放批准文书,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与支持。

二、培训与考核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培训与考核,以确保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进行教授。

考核即通过考试或者实际操作来评估从业人员的培训效果。

只有通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才能被认可为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并获得相应的证书。

三、操作与监督特种作业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进行。

操作人员需要熟悉操作规程的内容,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特种作业。

操作前需要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作业结束后,还需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避免操作中出现安全隐患。

四、应急与事故处理特种作业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危险,因此必须做好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工作。

应急预案需要事先制定,明确各种应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和责任单位。

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事故发生后,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以便迅速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技作业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了提高与产线生产配合度,及时处理产线机台异常,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范围
产线生产用之设备/治工具等均适用之‧
3. 权责
机修:负责产线所有机台设备之维修与保养。

4.名词解释

5.流程图

6. 作业内容
6.1. 每日上班需提前打开空压机,对空压机内的积水进行排出,并检查
空压机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有无报警。

有异常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
备维修。

6.2. 刚上班时需对所有机器进行检查,确认机器有无异常状况,机器有
无按规定的保养规范保养,检查操作员是否确实依规定对机器进行保
养。

6.3. 当产线机器发生故障通知到生技时,应当立即前去维修。

不得有任
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时间,如果生技无法维修时,应立即报备上级主管,
协助处理。

6.4. 根据生产的需求,生技可对现有的机器提出好的改进方案,以提高
生产的能力。

6.5. 当机设课有新机器需要组装调试时,可在不影响产线正常生产时协
助组装调试,组装调试完毕后及时通知机设课前来确认处理。

6.6.将治具备品统一放置生技房,交由专人管理,他人不得擅自拿取,当
产线需用治具备品时,由产线组长或组长助理向生技借领,并登记在
「机台/备品进出表」内,注明借领的时间以及借领时治具备品的状
态,归还时也需注明归还时间及治具备品的状态。

6.7.生技房内治具须由生技人员定时清洁保养,不得使其生锈落尘。

7. 参考文件
「生产设备&治具管理程序」
8. 使用窗体
「机台治具备品进出登记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