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分光光度分析法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有很多,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 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GB/T6195—1986)1、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本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的量常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2、优点简便、快速、比较准确等,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样品的分析。
3、缺点2,6一二氯靛酚法虽然简便,但是药品价格昂贵。
而且不能直接测定样品中的脱氢抗坏血酸及结合抗坏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还原物质的干扰。
如果样品中含有色素类物质,将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困难。
三、分光光度法1、原理:维生素C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极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pH>5,脱氢抗坏血酸内环开裂,形成二酮古洛糖酸。
脱氢抗坏血酸,二酮古洛糖酸均能和2,4-二硝基苯肼生成可溶于硫酸的脎,脎在500nm波长有最大吸收。
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分光光度法(一)基础知识分类号:P2-O一、填空题1.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2.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答案:符合程度3.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
可用涮洗,或用浸泡。
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二、判断题1.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 )答案:正确2.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
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3.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
( )A.所用试剂的纯度不够的影响B.非吸收光的影响C.非单色光的影响D.被测组分发生解离、缔合等化学因素答案:A2.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是指单色光最大强度的波长值与波长指示值。
( )A.之和B.之差C.乘积答案:B3.分光光度计吸光度的准确性是反映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常用标准溶液进行吸光度校正。
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简介
1.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电磁波谱: X射线 0.1~100 nm远紫外光 10~200 nm近紫外光 200~400 nm可见光 400~760 nm近红外光 750~2500 nm中红外光 2500~5000 nm远红外光 5000~10000 nm微波 0.1~100 cm无线电波 1~1000 m2日光:紫蓝青绿黄橙红2014-11-33♥复合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光。
如白光(太阳光)♥单色光:只具有一种波长的光。
要求:∆λ=±2nm 。
♥互补色光:如果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这两种光就叫互补色光。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而产生的。
如:CuSO 4呈兰色。
♥物质呈现的颜色和吸收的光颜色之间是互补关系。
光的互补:蓝 黄日光7♥ (1)不同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和吸收波长不同。
MnO 4-531吸收曲线2014-11-38♥(2)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同一物质不同浓度,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吸收曲线是特性的,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λ吸光度A: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定义:A=lg(I0/I t)A越大,表示对光的吸收越大,透过光越弱。
9λ1760年朗伯(Lambert)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A∝b•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c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A∝bc1011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A =lg (I 0/I t )= εb c 式中:A ,吸光度,无量刚; b ,液层厚度(光程长度),cm ; c ,溶液的浓度, mol · L -1 ; 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L·mol -1·cm -1,仅与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性质及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大二化学分析知识点高中
大二化学分析知识点高中化学分析是指通过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了解其组成、性质和结构的一种化学实验技术。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化学分析方法,例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等。
而在大二的化学分析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加复杂和细致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二化学分析的重要知识点。
1.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性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测量吸光度和标准曲线的关系,可以确定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2. 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在火焰中产生特定的颜色,从而确定其含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在特定的火焰中产生的吸收光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金属离子的分析。
3.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产生荧光信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样品中的元素进行激发和荧光检测,可以确定元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4. 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极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等。
通过测量电化学电势的变化或电流的大小,可以确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在生化分析、环境检测和电池材料研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5. 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方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分配和迁移行为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这种方法常用于药物分析、有机物分离和分析等领域。
6. 质谱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方法包括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这种方法在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除了上述介绍的各种分析方法,大二化学分析课程还会涉及到样品前处理、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以及仪器的操作和维护等实验技术。
分光光度计具体是测什么
分光光度计具体是测什么
什幺是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是用不连续的波长采样反射物体或透射物体的一种测量仪器。
由于不同物体分子的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每种物体都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
能从含有各种波长的混合光中,将每一种单色光分离出来,并测量其强度的仪器叫做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是比色法的发展。
比色法只限于在可见光区,分光光度法则可以扩展到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分光光度法则要求近于真正单色光,其光谱带宽最大不超过3-5nm,在紫外区可到1nm以下,来自棱镜或光栅,具有较高的精度。
分光光度计?就是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仪器。
分光光度计可分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组成
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
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
仪器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与存储系统组成。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通过测量溶液中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透射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在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于比尔定律,即溶液中物质对光的吸收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当一束光通过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会吸收部分光线,其吸收量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的核心设备是分光光度计,它能够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透射。
在进行分光光度测定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波长,使得样品对该波长光具有较大的吸光度。
然后将样品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其吸光度。
根据比尔定律,可以通过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来计算样品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之一是其灵敏度高,可以测量极微量的物质。
此外,分光光度法还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溶液样品。
因此,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分光光度法还可以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如色谱法、电化学法等,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分光光度法还可以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检测生物样品中的代谢产物等,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生物应用价值。
总之,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化学方法,它基于比尔定律,通过测量溶液中物质对光的吸收或透射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简便等特点,在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方法改进,分光光度法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于分析、确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质溶液通过一束光束,然后通过光学系统使光束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样品液和对照液,最终两束光束再重合形成一个荧光强度差。
待测物质会对入射光束进行吸收,导致出射光束的强度减弱,而对照液不会对光束产生吸收作用,出射光束强度不变。
通过测量两束光的强度差异,可以推断待测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使用光栅或棱镜使入射光束通过色散,然后通过滤光片选择特定波长的光,再通过样品液和对照液后,出射光会被光电池或光电二极管接收,转化为电信号。
根据输出的电信号强度,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它可以在高浓度样品中进行测量,可以使用各种波长的光来进行分析。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对色散(波长漂移)的影响比较大,需要定期校准光谱仪器。
此外,分光光度法对于有色物质的测量更准确,对于无色物质的测量精度较低。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
▪ 将待测组分转化为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叫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有配位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
▪ 1.灵敏度高 因为光度法一般用于测定微量组分含量, 故通常选择灵敏度高的显色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摩
尔吸光系数大,灵敏度高,通常 k 值达104~105,认为 灵敏度较高。
▪ 2.选择性好 即显色剂只与一种或少数几种物质反应 而显色。
2021/3/7
14
▪ 例:已知含Fe2+浓度为1.0mg·L-1的溶液,用邻二氮菲 光度法测定铁(Fe2+与邻二氮菲反应,生成橙红色配合 物)。使用厚度为2 cm的吸收池,在波长510nm处测得 吸光度A= 0.390。计算该配合物的 摩尔吸光系数。。
▪ 解: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5.85。
由棱镜和光栅等色散元件及狭缝和透镜组成。 ▪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单色
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 ⑤出射狭缝。
2021/3/7
28
▪ c. 吸收池 ▪ 作用:用于盛放试样溶液。也叫比色皿。
▪ A = A1+A2+…+A3
2021/3/7
16
(3)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 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 非单色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 由于溶液本身发生化学变化的原因引起的偏离
2021/3/7
17
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 通常在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时,多采用标准工作
曲线法。即固定液层厚度、入射光的波长,测定一系 列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此时A与c应成直线关 系。
第十二章-分光光度分析法
第十二章分光光度分析法(一)判断题1.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400-760nm之间。
()2. 吸光度A与透光度T成反比。
()3. 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
()4. 同一物质与不同显色剂反应,生成不同的有色化合物时具有相同的ε值。
()5. 可见光源用钨丝白炽灯,紫外光源用氘灯。
()6. 若显色剂用量多,则显色反应完成程度高,故显色剂用量越多越好。
()7. 一般来说,加入有机溶剂,可以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8. 浓度相对误差仅与仪器读数误差相关。
()9. 浓度较高时测量相对误差大,浓度较低时,测量相对误差小。
()10.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某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
()11. 有色溶液的吸光度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12. 在光度分析中,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
()(二)填空题1. 朗伯-比尔定律数学表达式:A=kbc,式中A代表,b代表,c代表,k代表。
当c 的单位用mol·L-1表示时,k以符号表示,称为。
2. 下列物质水溶液选择吸收光的颜色为:CuSO4;K2Cr2O7; KMnO4。
3. 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但都主要由、、、、五大部件组成。
4. 分光光度计的表头上,均匀的标尺是,不均匀的标尺是。
5. 为了降低测量误差,吸光光度分析中比较适宜的吸光度范围是,吸光度为时,测量误差最小。
6. 在以参比溶液调节仪器的零点时,因无法调至透光度为100%,而只好调节至95%处,此处测得一有色溶液的透光度读数为35.2%,该有色溶液的真正透光度为。
7. 二苯硫腙的CCl4溶液吸收580 ~ 620nm范围内的光,它显色。
8. 测量某有色配合物在一定波长下用2cm比色皿测定时其T=0.60,若在相同条件下改用1.0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A为,用3.0cm比色皿测定,T为。
9. 苯酚在水溶液中摩尔吸光系数为6.17⨯103L·cm—1·mol—1,若要求使用1.0cm比色皿,透光度在0.15 ~0.65之间,则苯酚的浓度应控制在。
分光光度分析法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2015年1月30日
在可见光,KMnO4溶液对波 长525 nm附近绿色光的吸收 最强,而对紫色和红色的吸 收很弱。λmax=525 nm。 浓度不同时,光吸收曲线形 状相同,λmax不变,吸光度不 同。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2015年1月30日
* 单色器 单色器的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 的装臵。分为棱镜和光栅。 * 比色皿也称吸收池或样品池。用于盛放试液的容器。 它是由无色透明、耐腐蚀、化学性质相同、厚度相 等的玻璃或石英制成,按其厚度分为 0.5cm , lcm , 2cm,3cm和5cm。 使用比色皿时应注意保持清洁、透明,避免磨损透 光面。 紫外光只能用石英比色皿; 可见光可用石英或玻璃比色皿。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2015年1月30日
12.3.2 标准曲线法 借助分光光度计来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 标准曲线,根据被测试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求得被 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A
标液 A
1 C1 A1
2 C2 A2
3 4 5 C3 C4 C5 A3 A4 A5
2015年1月30日
12.3 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 12.3.1 目视比色法 用眼睛观察、从管口垂直向下观察(比色管),比较待 测溶液和标准溶液颜色的深浅,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优点是仪器简单,操作简便,适宜 于大批试样的分析。灵敏度高,因为 是在复合光-白光下进行测定,故某 些显色反应不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时, 仍可用该法进行测定。 主要缺点是准确度不高,标准系列 不能久存,需要在测定时临时配制。
大学化学 分光光度法
A4 A3 A2 A1 用于溶液中多组分测定
上一页
下一页
18
本章目录
三、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以A对c作图,应为一通 过原点的直线,通常称为工作曲线(或标准曲线)。 有时会在工作曲线的高浓度端发生偏离的情况,这种 现象称为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引起这种偏离的因素(两大类): (1)物理性因素:单色光纯度不够; (2)化学性因素:溶液中化学反应
图中查出未知液的浓度。
A
Ax
c1 c2 c3 c4 c5 cx A1 A2 A3 A4 A5 Ax
cx
标准曲线图
上一页
下一页
c
31
本章目录
例:Fe2+含量的测定
原理: Fe2+离子在pH=3~9的水溶液中与邻菲罗啉生
成稳定的橙红色的[Fe(C12H8N2)3]2+,本实验就是利用 该反应来测定溶液中的铁的含量。
上一页
下一页
3
本章目录
一、 光的基本性质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粒子性。
Ehh c
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紫外光区:200nm ~ 400nm 可见光区:400nm ~ 750nm 红外光区:750nm ~ 250μm
上一页
下一页
4
本章目录
二、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光的互补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不同波长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下一页
21
本章目录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一页
下一页
22
本章目录
§11.4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利用显色反应把待测组分X 转变为有色化合物,然后再进行测定。
24项水质的分析检测方法
注:暂采用下列分析方法,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1)《水和废水监涮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
序号
标准值 分类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GB7473—87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0。010
GB7474-8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螯合萃取法)
0。001
GB7475-87
11
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05
GB7475-87
12
氟化物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0。05
GB7483—87
离子选择电极法
0.05
HJ/T84-2001
14
砷≤
0。05
0.05
0.05
0。1
0.1
15
汞≤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18
铅≤
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0。005
0。05
0.2
0.2(湖、库0.05)
0。3(湖、库0.1)
0。4(湖、库0.2)
分析化学--分光光度法
D。减少,不变
答案: A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了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关系
B。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
C。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以吸光度为横坐标
D。吸收光谱曲线,表明了吸光物质的吸收特性
答案: C
4、影响有色物质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
1-2 光的吸收定律
一、朗伯-比尔定律
1、朗伯定律(Lambert’s Law):
1760 Lambert通过实验发现电磁被物质吸 收时,透过能量呈指数减少。假定一辐射 能通过光路后被吸收25%,再通过下一个 光路时被吸收0.75×25%,剩56.25%,
依次类推,在无限大的光路中
有关。浓度愈大,颜色愈深。 因此,可以用比较颜色的深浅来测定物质的
浓度,这种测定分析方法称为比色析分法。
C
一、吸光光度法
1、定义: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 起来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比色法,可见分光光 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分光光度法。
2、特点:
(1)灵敏度高:常用于测量1%~1‰的微 量组分,还可测定10-4 ~10-6的痕量组分。
练习题
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 围是
A。400-800nm
B。200-320nm
C。200-800nm
D。200-1000nm
答案: A
2 、符合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其浓度 增大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不变,增加
B。不变,减少
C。增加,不变
玻璃棱镜:400-700nm
石英棱镜:200-1000nm
c 光栅: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原
分析化学 第八章-分光光度法
∆E = E2 − E1 = hν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 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相同,物质对光的吸收 具有选择性。
16
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测量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以波长为横坐
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吸收曲线。 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吸收曲线
A ~ λ (nm)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17
同一浓度,不同物质 不同浓度,同一物质
18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2)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 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也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 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的差 异最大,测定最灵敏,可用于物质定量分析。
3. 双波长型
λ1 λ2
通过波长选择可校正背景吸收:消除吸收光谱重 叠干扰,适合于混浊液和多组分分析。
只使用一个吸收池:参比溶液即被测溶液,避免 单波长法中因两种溶液组成、均匀性差异及吸收 池差异所引入的误差。
41
8.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1. 显色反应的选择 2. 显色剂 3. 显色条件的选择
吸光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不随浓度和光程长度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 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 仅与吸光物质本身的性质 有关;
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同一吸光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不同。在λmax处 的ε常以εmax表示。εmax越大,该物质的吸光能力 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分子内部三种 运动形式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 运动
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 附近的相对振动
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分析法是一种常用于化学分析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吸收或发射现象,通过测量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程度来确定其含量或性质。
在分光光度分析法中,首先使用光源发出连续光谱的光线,然后使用单色器将光线按波长进行选择。
选择的波长应为被测物质在该波长具有最大吸收或发射峰值的波长,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接下来,被测物质与光发生相互作用,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反应产物的激发状态或电化学反应的电位变化。
另一部分光则不被吸收,保持原来的能量状态。
测量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程度时,一种常用的方式是使用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来测量光的强度变化。
被测物质浓度或性质的变化将导致吸收或发射程度的变化,从而可通过测量光的强度来间接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或性质。
通过对标准溶液的测量,可以建立标准曲线,从而将测定的光强度值转化为被测物质的浓度或性质值。
分光光度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等领域。
分光光度分析法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分析法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光学分析方法,基于分子或离子的吸收、散射、荧光等光学性质来定量分析化学物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样品处理:首先,需要将待测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可测量的形式。
这可能包括溶解、稀释、提取或反应等一系列的样品处理步骤。
2.光源:分光光度分析法使用一种合适的光源,例如白炽灯、
汞灯或滤光片光源,以产生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线。
3.选择光谱范围:根据物质的吸收特性,选择适当的光谱范围
用于测试。
常用的光谱范围包括紫外-可见光谱范围、红外光
谱范围等。
4.样品吸收:将样品吸收测量。
通过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样品后,被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吸收。
吸收的程度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可以使用单光束光度计或双光束光度计进行测量。
5.基线校正:为了减少其他介质的吸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需
要进行基线校正。
通常会测量一个不含待测物质的参比溶液,并将其光谱作为基线进行校正。
6.标准曲线:为了获得待测物质的浓度,需要建立一个标准曲线。
通过测量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曲线,可以确定未知样品的浓度。
7.结果分析:通过进行吸光度测量、基线校正和标准曲线拟合,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总的来说,分光光度分析法基于根据待测物质吸收特性对其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选择合适的光源、光谱范围,进行样品吸收测量,并依靠标准曲线和基线校正,可以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分析》第四章 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当 使 用 的 滤 光 片 波 带 窄 ( 即 单 色 光 纯 度 高 ) 如 2~’2 进行测定,则物质的吸光度在A2~A之间波动, 在2~小范围较 A达最高,达最大。
高处波动,灵敏度增大(即 平均水平增高),当在 max 处测定时, 因此选用波带宽度愈窄的单色器,灵敏度愈高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包括光度反应灵敏度条件外,还取
决于样品的制备条件,干扰的影响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摩尔吸光系数,此方法是衡量灵
敏度的重要指标。
二. 提高分光光度法灵敏度的途径
1. 寻求高灵敏度试剂
目前大多数光度法分析法灵敏度在104数量级,因
此,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取寻求高灵敏度的试剂,
以提高光度分析法的灵敏度,以其达到较高的灵敏度。
b). 取代基影响有机试剂的酸性 如:C2H5OH是中性,
OH
是弱酸。
试剂的酸碱性会影响其与金属离子的反应性能。 c). 取代基可影响有机化合物的颜色 d). 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可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由于取代基的存在,有时会强烈干扰其他原子间的结合, 使得试剂的选择性提高了,这就是空间位阻影响。
2. 利用多元配合物选择性反应
值在(2~6)×104属于中等灵敏的分光光度法, 值在(6~10)×104属于高灵敏的分光光度法, 值大于105属于超高灵敏的分光光度法,
现在已有少数达到约106。
(2) 吸光系数 a
物理意义:相当于浓度为1g/L的待测物质溶液,在
1cm的吸收池中测得的吸光度。
A=abc
A a bc '
5.1×104, 其中,Ag phen BPR=2 4 1。
(2) 加入表面活性剂 在金属离子与显色剂的二元体系中加入一种表面 活性剂以形成三元络合物(三组分)提高光度分析法的 灵敏度,此法目前研究报道较多。
EP 2.2.24 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频率在4000~670 cm-1之间(2.5~15.4μm),有时也低至200cm-1 (50μm) 。
仪器一般分光光度计的组成由适宜的可见光源、单色光谱仪、干涉光谱仪及检测器。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复色光源,利用傅立叶变换计算出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原始光谱。
也可以使用其他检测领域中配有单色光源系统的红外分光光度计。
通常由对比透射光和入射光的强度来获得光谱。
吸光率(A)值为透光率(T)的倒数取log10对数的值。
T =I=入射光强度I =透射光强度制备样品记录吸光率或透光率用下列方法制备样品。
液体:制成两盐片间的液膜或由透明的样品池盛装的样品,也可以直接用红外光照射待测液体。
悬浊液或乳浊液用适合的溶剂溶解样品。
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样品池光程以便得到满意的光谱。
通常,液体浓度为10~100g/l,液体池光程为0.1~0.5mm。
在参比光路中放入与溶液相同的溶剂池以补偿溶液中溶剂的吸收。
固体使待检物质分散在适合的溶液中(研磨),或者分散在固体中(卤化物压片);根据专论要求,将熔融的待检物质滴在两盐片之间制成薄膜,然后测定光谱。
A研磨法用少量样品粉末加少量石蜡或者其他适合的液体研磨;通常用5~10mg样品加1滴石蜡研磨,磨好后压入两盐片之间测定光谱。
B压片法除非另有规定,1~2mg待检测物质加300~400mg干燥的溴化钾或氯化钾细粉,共同磨碎。
通常该量的样品足够成压成一个直径为10-15 mm压片,并得到合适的光谱强度。
若底物为盐酸盐,推荐使用氯化钾,仔细磨碎混合物,均匀的铺在模子里,在800MPa压力下压片。
某些不稳定或易潮解的物质,压片应在真空中进行。
导致坏片的原因很多,如过多或太少的研磨,吸潮,分散媒介物中有其他杂质,没有进行充分研磨和颗粒的尺寸不够小等。
除非另有规定,不好的压片要弃用:用肉眼观察,压片的透明度不均匀;或没有补偿的情况下,在2000cm-1 (5 µm)左右缺少特殊吸收带,透光率低于60%。
光度分析原理
光度分析原理
光度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它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现象,通过测量光的强度来定量分析物质的含量。
光度分析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光源:选择合适的光源,并通过光学系统使光线聚焦到样品上。
常用的光源包括白炽灯、氘灯或者氙灯。
2. 样品:将待分析的样品放置在光路中,样品可以是液体、气体或者固体。
样品对光有选择性地吸收或发射,这取决于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3. 光路:设计合适的光路使得光通过样品后可以进入光度计进行测量。
光路中通常包括透镜和滤光片等光学元件,用于聚焦和选择特定波长的光。
4. 光度计:光度计是用来测量通过样品后光的强度的仪器。
常见的光度计有比色计和分光光度计等。
光度计可以测量样品光吸收或发射的强度,与样品的浓度或含量成正比关系。
5. 校准和分析: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对光度计进行校准。
校准可以通过测量一系列标准品的吸收或发射光强度来进行。
根据校准曲线,可以将测得的光强度转换为样品的浓度或含量。
光度分析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领域。
它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学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分光光度法测磷实验报告(共5篇)
分光光度法测磷实验报告(共5篇)
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磷含量。
2、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基于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特性来测定其含量。
该实验中,选用磷酸根离子作为指示剂,和磷酸根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淡黄色悬浮液,悬浮液的吸光度随着磷酸根离子的浓度而变化。
3、实验步骤:
(1)将水样放入50mL容量的烧杯中,加入2.0mL的磷酸根指示剂;
(2)加入1.0mL的罗丹明B,搅拌均匀;
(3)在400nm处测定悬浮液的吸光度;
(4)重复上述步骤,在800nm处测定悬浮液的吸光度;
(5)根据吸光度值计算磷含量。
4、实验结果:
水样中磷含量为X mg/L。
5、实验总结:
实验中,我们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磷含量,结果表明,水样中磷含量为X mg/L,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显色时间为15min
稳定时间 45min
35
二、干扰的消除
1.加入掩蔽剂
选择掩蔽剂的原则是:掩蔽剂不与待测组分反应; 掩蔽剂本身及掩蔽剂与干扰组分的反应产物不干扰待 测组分的测定。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 成等化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影 响吸光度。 措施:控制显色反应条件。
27
§3
显色反应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显色剂:把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
显色反应: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
1、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25
||很小时,则可近似认为是单色光。为克服非 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首先应选择比较好的单色器。
此外还应将入射光波长选定在待测物质的最大吸收 波长且吸收曲线较平坦处。
26
2.化学性因素 ①、浓度的影响 朗伯-比耳定律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 作用,实验证明,这种假定只有在稀溶液时才基本符 合。 当溶液浓度c >12mol· L-1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 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朗伯-比耳定 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②、由于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
⑴、选择性要好,显色剂不与共存干扰离子显色。
⑵、灵敏度足够高,生成物要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
⑶、有色化合物组成恒定、性质稳定,重现性好。
⑷、显色剂与显色化合物的颜色差别大。即对比度大。
MR max
R max
60 nm
28
2、显色条件的选择
条件试验的简单方法
变动某实验条件,固定其余条件, 测定一系列吸光度值,绘制吸光度—某 实验条件的曲线,根据曲线确定某实验 条件的适宜值或适宜范围。
R
显色剂用量范围为ca~cb
31
⑵.溶液的pH值 ① 影响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酸度低时会水解或沉淀。 ② 影响显色剂的浓度和颜色,很多显色剂为有机弱酸。 ③ 影响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逐级配位,酸度不同, 配位比不同。 由实验确定。
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pH值条 件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 横坐标 pH1 pH2 pH3
0.8 0.6 0.4 0.2 0
A
正 偏 离 * 负 偏 离
0
1
2
3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g/mL
工作曲线
24
引起这种偏离的因素(两大类): 一类是物理性因素,即仪器的非理想引起的; 另一类是化学性因素。
1.物理性因素
朗伯-比耳定律的前提条件是入射光为单色光。分 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复合光可导 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非单色光、杂散光、非平行入射光都会引起对朗伯 -比耳定律的偏离。
第十二章 分光光度法
§1 概 述 §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3 分光光度计简介
§4 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5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 概 述
一、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三、光吸收曲线
2
§1
概
述
分光光度法:在光谱分析中,依据物质对光的选 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主要有: 红外分光光度: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2.51000m,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吸光系数 a(L· g-1· cm-1) 相当于浓度为 1g· L-1 , 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2)、摩尔吸光系数
A= K b c 当 b: cm, c:mol/L, K: L/molcm → ε: 吸光系数 A=εb c
摩尔吸光系数 ε(L· mol-1· cm-1)在数值上等于 吸光物质浓度为 1mol· L-1 、液层厚度为 1cm 时 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20
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常因解离等化学反 应而改变,若不考虑这种情况,以被测物质的总 浓度代替平衡浓度计算,所得的为表观摩尔吸收 系数。
ε>105:超高灵敏; ε=(6~10)×104 :高灵敏; ε=(2~6)×104 :中等灵敏; ε<2×104:不灵敏。
21
4、工作曲线的绘制与应用
A—纵坐标 c—横坐标
二、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13
§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朗伯-比耳定律
1、透光率、吸光度
入射光——I0 吸收光——Ia 透射光——It 反射光——Ir
I0 = Ia + It + Ir
透光率( T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 = It / I0
吸光度( A ):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A=lg(I0/It) 吸光度A 与透光度T 的关系: A = -lg T
16
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
当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的、非 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 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吸光度A具有加合性: A总= A1+ A2 A1、A2分别为两种吸光物质的吸光度。
17
3、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 (1)、吸光系数
A=K b c 当 b: cm, c: g/L, K: L/gcm →a :吸光系数 A=a b c
4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物质的颜色
可见光:波长在400~750nm范围内的光为可见光。 红(620~750)、橙(590~620)、黄(560~590) 绿(500~560)、青(480~500)、蓝(430~580) 紫(400~430)。
单色光:具有一种波长的光。
复合光:由几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白光:由红、橙、黄‥‥‥七种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 比例混合而成。 互补色光:如果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 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那么这两种光为互补色光。
A1 A2 A3 纵坐标
32
A 酸度范围为pH 2~10
pH
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恒定的平坦 区所对应的pH范围。
33
⑶. 温度 显色反应一般在室温下进行,有的反应需加热, 应通过实验找出适宜的温度范围。
⑷.显色时间与稳定性 有些显色反应瞬间完成,溶液颜色很快达到
稳定状态,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有些显色反
吸收池表面对入射光有反射和吸收作用; 溶液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散射;过量显色剂、 其它试剂、溶剂等引起的吸收,这些因素影响 待测组分透光度或吸光度的测量。 采用参比溶液校正的方法消除或减小这些 影响。在相同的吸收池中装入参比溶液(又称
空白溶液),调节仪器使透过参比池的吸光度
为零(称为工作零点)。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待测 溶液的吸光度才真正反映其吸光强度。
A~ (nm)
吸收曲线
9
吸 收 曲 线
10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 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 。 在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 所以测定最灵敏。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2)同一种物质溶液的浓度不同,吸收峰值不同。 这是定量分析的依据。
避开干扰物的最大吸收。例MnO4-的最大 吸收波长525nm,干扰物Cr2O72-在此也有吸 收,可选用次灵敏波长545nm.
A
待测 组分
37
4.利用参比溶液 配制适当的参比液,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 5.分离干扰离子
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预先除去干扰物质。
38
三、测量条件的选择
1.选择适当的入射波长
11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 相似,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 收曲线形状和max则不同。
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 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3)从吸收曲线形状可以解释物质的颜色。物 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互为补色。
12
§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朗伯-比耳定律
18
ε与a的关系为:
ε = Ma
( 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吸光系数ε 的讨论:
⑴.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 L-1、 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 度。 ε是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 常数,不随浓度c 和光程长度b 的改变而改变。 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 本身的性质有关。
29
2、显色条件的选择 ⑴. 显色剂用量
显色反应: M + R
显色剂
=
MR
有色化合物
被测组分
显色剂用量如何选择?→ 由实验确定 方法:cM等其它条件一定,改变cR,测定溶液吸光度 cR1 cR2 cR3
横坐标
纵坐标
A1
A2 A3
30
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 cR的关系曲线如图所 示。 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作为显色条件。
45
800
1
白光
600 500
2
入射狭缝 准直透镜 棱镜 聚焦透镜 出射狭缝
400
46
3. 样品室
样品室放臵各种类型的吸收池和相应的池架 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在 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一般应该选择max为入射光波长。但如果 max处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则应考虑选择灵敏 度稍低但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波长。
max
原则: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A
待测 组分
39
2. 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吸光度在0.2~0.8 透光率 15% ~ 65%
A=0.434 或T=36.8% 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40
3. 参比溶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