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实践与认识及其规律知识点(总结笔记)

考研政治:实践与认识及其规律知识点(总结笔记)

考研政治:实践与认识及其规律(考点总结笔记)(一)实践与认识1.科学实践观●发展●中国哲学中,实践主要指道德伦理行为●西方哲学中,康德:理性先天的道德行为、黑格尔:主体自我实现的精神活动、费尔巴哈: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部的社会活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检验整理的标准,哲学在于改造世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首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列宁:生活、实践的观点应是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总之,科学实践观从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统—中把握实践,揭示了实践的本质,指明了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科学阐明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结构、形式和实践标准等问题,深刻揭示出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意义●客服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为辩证唯物主义奠定坚实基础●为建立科学的、能动的、革命的反应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变革●第一次揭示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为创建科学的历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人类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的本质●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实践主客体关系●实践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实践的基本结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实践形式的多样性●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人类能动性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3.认识的本质与过程●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回答●虽然坚持反应论,但是与辩证唯物主义又本质差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的。

辩证思维三要素

辩证思维三要素

辩证思维三要素辩证思维是指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被认为是一种全面、综合和相对的思考方法。

辩证思维的核心是通过辨证的方式看待世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在辩证思维中,有三个重要的要素,它们是辩证思维的基础,也是实践运用辩证思维的关键。

矛盾性矛盾性是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面和矛盾关系。

在辩证思维中,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包括事物的性质、过程和发展。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它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中,驱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矛盾性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矛盾和矛盾的辩证关系。

矛盾既体现了事物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又体现了事物的分裂和矛盾性。

对事物的矛盾性有清醒的认识,能够避免片面和机械的思维方式,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统一性统一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要素之一。

事物的矛盾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事物的统一体。

统一性要求我们善于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只有正确认识事物的统一性,才能够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在实践中,要运用辩证思维的统一性,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

通过辨证的方式,将问题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寻找问题的根本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统一性要求我们超越形式上的逻辑思维,采用全面和系统的方式来分析和处理问题。

发展性发展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要素之一。

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它们具有内在的动力和趋势。

发展性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只有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才能够预测和引导事物的发展。

在实践中,要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性,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找到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并提出适应事物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发展性要求我们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思维,不仅看到事物的现状,还要看到事物的未来。

总结辩证思维是一种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矛盾性、统一性和发展性。

考研政 治认识论知识点

考研政 治认识论知识点

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研政治中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梳理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决定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接触事物的现象,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条件,如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同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不能由认识本身或主观标准来判断,只有通过实践,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比较,才能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二、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认识作为对客体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本质;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认识不是对客体的简单摹写,而是对客体的能动创造。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摹写、反映的特性与能动、创造的特性是不可分割的。

三、认识的过程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实践的三要素与实践哲学的三维度——对象、意识与语言

实践的三要素与实践哲学的三维度——对象、意识与语言

实践的三要素与实践哲学的三维度———对象、意识与语言叶甲斌【摘要】认识实践是认识与实践关系的重要内容。

在专业层面认识实践即研究实践,这样的学问可分为三层次五大类。

实践哲学以全体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属于普遍性层次的整全性研究。

考察实践概念的办法主要有两种,即历史的与逻辑的。

前者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与创制概念,经过康德与马克思的中介,在伽达默尔那里完成了“否定之否定”。

后者探讨了实践活动的基本性质与内在结构。

其中,作为实践不可或缺的要素,对象、意识与语言在实践中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

在实践哲学的研究中,这相应地表现为从对象、意识和语言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的区别与联系。

最后,实践的三个要素和研究实践的三个维度,暗示了一种三维联动的语言分析方法和三维一体的实践存在论。

【关键词】实践哲学;实践;创制;语言;意识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0)06-0021-08作者简介:叶甲斌,江西玉山人,(广州510275)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博士生。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理想”(16JJD710015)一、从认识与实践到实践哲学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物体之间的具体联系形成事情。

事情和物体即是事物,构成我们关于世界的本体论图景。

有的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人所致,有些则不是。

因人所致的事情中,有些是人主动为之。

换个角度说,人主动谋事的过程就是人的活动,其结果为一件件事情。

(一)认识与实践人的众多活动中,有两种尤为重要。

一种是认识,可谓“思”,即探究和解释事物的活动,目的在于求真。

理论思考是典型的认识活动。

另一种是实践,可谓“做”,即构建或改变事物的活动,目的在于求善。

工程建造是典型的实践活动。

“想做”一件事尚且不是实践,还只是某种“思”。

只有把“想”做出来,即借助身体的活动将内在的“想”呈现于外在的经验世界,它才真正成为实践。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一)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2、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其含义有二:(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2)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3、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4)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5、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1)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2)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因素;(3)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

主体能力结构中的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发生着相互关系。

哲学实践知识点总结

哲学实践知识点总结

哲学实践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实践的基本概念1. 哲学实践的概念和内涵哲学实践是指人们通过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运用哲学理论和思想来审视、解决和改善生活中的问题,以提高个人和社会的智慧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的一种实践活动。

哲学实践包括个人生活、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2. 哲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哲学实践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哲学理论和思想,以及哲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包括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

哲学理论和思想包括哲学经典、哲学前沿和具体问题领域的哲学理论和思想。

哲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主要包括真理、理性、道德、自由、平等、公正和善等。

二、哲学实践的重要知识点1. 哲学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哲学实践具有提高个人和社会的智慧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通过哲学思维和方法,人们可以审视和思考人生、世界、社会和自己,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增进理解、推动变革和改善生活的有力工具。

哲学实践促进了人类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2. 哲学实践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哲学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哲学观念和思想、哲学问题和方法、哲学理论和实践、哲学思想和文化,以及哲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哲学实践的主要形式包括哲学思考和讨论、哲学咨询和辅导、哲学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哲学教育和培训,以及哲学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等。

3. 哲学实践的核心能力和素质哲学实践的核心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思辨能力、理性能力、道德能力、精神能力、文化能力和社会能力等。

哲学实践的核心素质包括理性、批判、创造、激情、坚持、团队合作、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等。

4. 哲学实践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哲学实践的主要方法包括哲学思考和讨论、哲学解释和评价、哲学调查和研究、哲学设计和实践,以及哲学评论和批评等。

哲学实践的主要技术包括思维技术、沟通技术、表达技术、引导技术、咨询技术、辅导技术、创新技术、评价技术和治疗技术等。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Hi 同学们上午好欢迎关注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与中介实践就是实践主体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运用各种实践中介作用于实践客体,使世界日益从自在世界转变为人类世界的能动的过程,也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和认识过程都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方面构成的。

实践或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实践或认识能力的人,是人类活动中唯一能动的要素。

实践或认识客体是指社会主体所要探索或改造的对象。

它主要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客体。

人类实践或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自动界、人类社会等物质对象,也可以是主观的思想、理论、世界观等精神对象。

实践或认识中介则是指社会主体在探索或改造现实世界的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主体既包括人们的主观意识,又包括人们的肉体,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因此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等于主观。

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类实践和认识范围内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的对象,也包括精神的对象,也不等于客观,因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等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2.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同时客体也能对主体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实践主体在人类意识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实践中介能动地改造实践客体,实现主体的对象化或主体客体化。

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另一方面,在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客体也会反过来制约、影响主体,实现客体主体化。

因而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一方面表现为人化自然,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人的自然化。

2015年考研政治答案完整版

2015年考研政治答案完整版

2015年考研政治答案完整版1、单选题:1、中国工程:B实践是人类。

2、社会存在决定: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D获得更多。

4、马克思主义政党:C根本前提。

5、新中国的工业化:D重工业。

6、党的十三大:D加以把握。

7、城镇化是:D促进农村。

8、1997:C管理权。

9、近代中国:B争取。

12、1929年12月:C用无产阶级,13、习近平在欧美:D根本保障。

14、钱学森:D发展的贡献。

15、2014年4月:B共同。

16、近年来:B中东收缩2、多选题:17气候、生物A事物的产生B时间C事物总是18平衡ABCD全选20上述论断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21应为:国家垄断=不选(C公众生活)22.2014年5月22日QQ859314989C国家竞争23.到2012年底A家庭承包C农业经营25国家统计B经济结构D经济发展动力2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ABCD全选28、1946年1月A打破C推进D保障29.1979年B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C没有把毛泽东与党D没有把毛泽东晚年30个人品德A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B在实践活动中锤炼C个人行为31:1763年+B权利应当D权利必须33:2014年11月+不选(杜绝了)3、分析题:34.(1)互联网到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我们在利用互联网时,要用唯物辩证法来理解互联网到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命运共同体。

(2)蚂蚁与大象属于矛盾的双方,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由于矛盾双方互为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发展;(2)由于矛盾双方互相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3)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对立面转化而发展,并规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实践及其特征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实践及其特征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实践及其特征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实践:追求真理: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理解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

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考研 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

考研 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
考研: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
考研: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更多考研备考资料、 考研经验等信息,请关注 智能题库:考研历真题在线测试 点击进入
经济类联考数学全程规划班
掌握经济类联考数学的复习方法,制定全复习规划
1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导学讲义》
8
王诚
《考研管综写作冲刺讲义》
写作模考
通过应试技巧的学习,提供写作的速度,发现考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提高考试分值
4
王诚
《考研管综写作 4 套卷》
包含课程:
政治,英语,数学一(数学三)+金融硕士专业课(根据学校的要求不 同,部分学校有经济类联考的课程)
王诚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冲刺串讲
各科冲刺串讲,系统串讲各科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考点进行深度 学习。
8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了解逻辑真题的主要考查内容,试题结构,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2
王晓东
《经济类联考综合真题及其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班
全面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为 强化提高打下基础。
16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基础讲义》
提高运用各种知识点和逻辑方法解答各种类型的逻辑题的数学能力;消灭 逻辑理解中的盲点和误区;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冲刺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考前 8 天写作大预测》

政治哲学部分如果提问中要求

政治哲学部分如果提问中要求

如果提问中要求“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或者“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来回答问题,则答题要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来回答:1、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认识反作用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4、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5、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有一个过程。

如果提问要求“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来回答问题,则只有: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反作用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如果是问“请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来回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如果题干要求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则:1、真理是客观的。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有一个过程。

5、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如果是问“请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有关知识”来回答:1、认识具有反复性。

(课文中关于反复性的论述)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

高中思想政治关于“实践”的复习资料

高中思想政治关于“实践”的复习资料

高中思想政治关于“实践”的复习资料实践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区别: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

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直接现实性)
2.三个基本要素:实践主体、对象、手段。

3.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4.基本形式: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5.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6.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7.与实践有关的其他知识点:
1)人生价值的实现的根本途径。

2)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检验与发展真理。

3)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

4)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5)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6)马克思从实践出发研究人类社会,社会存在最本质的内容生产方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意识来源于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应立足社会实践基础上。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三特点: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三统一。

8)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物质、意识、实践、认识的概念

物质、意识、实践、认识的概念

物质、意识、实践、认识的概念物质、意识、实践、认识是哲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人
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是对这些概念的简要解释。

1.物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是我们所能感知和观察
到的所有实在的东西,包括有形物质(如物体、生命体)和无形物
质(如能量、空间、时间等)。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在一定条件
下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定律。

2.意识:意识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主体性活动。

它包括人类的
知觉、理解、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

意识是主观体验的产物,反
映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对自身内在状态的认知。

3.实践:实践是人类对世界进行直接改造和活动的过程。

它包
括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

物质实践是指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
造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过程;精神实践是指人类通过思考、创作、教育等活动来认识世界和改变自身的过程。

4.认识:认识是人类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活动。

人们通过感知、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主动地获取和理解世界的知识和规律。

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
层面。

这些概念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体系。


过对这些概念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本质,促进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

哲学里实践的名词解释

哲学里实践的名词解释

哲学里实践的名词解释实践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种思想体系和学派中。

从大众角度来看,实践通常与行动、实干、实验等词汇相联系,但在哲学中,实践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

本文将探讨哲学中实践的含义、作用以及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践的哲学内涵。

首先,实践是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实践与思想相辅相成,在哲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改造和实际行动。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获取和创造知识,实现自身的理想和目标。

实践是哲学探索的基础,理论由实践产生并为实践服务。

其次,实践有不同的层次和形式。

在哲学中,实践可以分为个人实践、社会实践和历史实践等多个层次。

个人实践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和目标,社会实践则是指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历史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积累和延伸。

不同层次的实践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也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实践和理论是相互依存的。

实践由理论指导,理论又来自实践的总结和归纳。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而理论则为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框架和指导。

实践和理论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哲学体系的发展。

此外,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在哲学思想中得到了广泛的探讨。

例如,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关键条件。

实践不仅是认识世界的手段,更是改变世界的动力。

西方哲学中的实用主义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将实践看作价值判断和道德行动的基础。

实践不仅在理论层面上起到重要作用,更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然而,实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行动或经验,它也包含着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实践需要理性思维和判断力的指导,需要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只有通过理论的积淀和思考,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平衡和互动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的必要条件。

哲学中的实践是什么

哲学中的实践是什么

哲学中的实践是什么哲学是关于思考和探索人类存在意义、知识、价值和道德等问题的学科。

实践在哲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哲学理论的验证和应用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哲学中的实践是什么,它的意义和作用。

实践的定义实践是指人们通过行动来实现目标或达到意图的活动。

在哲学中,实践可以涵盖多个层面,包括个人生活、社会关系、政治行动等。

实践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实践人们能够改变现实并对其进行认识。

实践的意义实践在哲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践是哲学理论的验证。

理论是经验和思考的产物,通过实践,我们可以验证理论是否正确和有效。

实践能够揭示理论的局限性,并为修正理论提供经验基础。

其次,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与客观世界进行互动,并通过感知、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来获取对世界的理解。

实践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入,有助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此外,实践也是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方式。

人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通过实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实践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追求个人幸福和发展的途径。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在哲学中,实践和理论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就无法得到系统和深入的认识;而没有实践的检验,理论就可能变得抽象和空洞。

实践与理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转化的关系。

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抽象,它可以指导实践的方向和方式。

实践则是理论的具体化和实现,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到验证并不断完善。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还涉及到价值观念。

理论反映了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和理解,实践则是价值观念的实现和体现。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人类思维和行动的统一,也是实现价值目标的关键。

实践的不足和挑战虽然实践在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它也面临一些不足和挑战。

首先,实践受到主体和客体的限制。

人的认识能力和认知有限,受到个人经验和观点的影响,无法完全客观和全面地认识世界。

另外,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也使得实践的结果不可预知和不确定。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体思维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体思维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体思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体思维的标题描述与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论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实践的概念、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以及实践与思维的关系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与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科学实践、政治实践、艺术实践等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人类认识运动发展规律、改造社会的根本途径。

实践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指导作用,认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马克思主义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实践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三、实践与思维的关系实践与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立体思维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是思维的源泉,思维则反过来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运动发展规律、改造社会的基础。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新的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

通过实践,人们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内容。

思维在实践中指导着人们的行动,驱动着人们不断地进行实践。

实践与思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同时,思维又可以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和完善,实践是对思维的检验。

综上所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体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与思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只有坚持实践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实践的三要素名词解释

实践的三要素名词解释

实践的三要素名词解释实践因其贴近生活、能够带来直观体验与实际成果的特点,一直被认为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

然而,对于实践这一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些误解。

本文将对实践的三个重要要素进行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践的本质。

一、观察观察是实践的第一个要素,它强调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所观察对象的深入分析与研究。

观察是通过以目标为导向的感知活动,通过我们的五官来捕捉信息并加以思考和解读。

观察不仅仅是一种表层的看,更重要的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观察在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取对象的特征、行为模式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观察的过程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观察力、耐心和细致的洞察力。

通过观察这一实践要素,我们能够了解事物的本质、复杂性和变化,为实践中的后续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二、反思反思是实践的第二个要素,它强调对实践过程的思考、审视和总结。

反思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是指个体或团队在完成某项实践之后,对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反思可以是针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境,也可以是对自身思考和行动的回顾。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盲点和错误,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同时,反思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实践中的亮点和创新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效果。

反思的过程需要我们具备清晰的思维导向,开放的态度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反思这一实践要素,我们能够把握实践的价值与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未来的实践中。

三、实践实践是实践的第三个要素,也是实践的核心。

实践是指通过实际行动与实际问题进行互动,以达到认知、技能获取和目标实现的过程。

实践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际情境的变化和挑战,不断进行实践过程的调整和完善。

实践需要我们具备勇于尝试、善于合作和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

实践的本质在于其能够带来直接的体验与实际成果。

政治:全面理解实践标准

政治:全面理解实践标准

全面理解实践标准从实践检验认识的过程来说,它包括三个要素——实践的目的、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

那么,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指的是某一要素的作用还是综合要素的作用呢?对此,我们应该全面地理解。

实践的目的,首先是指人们对自身需要的意识,同时也包含着对客观事物及其认识主体关系的认识。

由于客观对象不能现成的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必须包括人的主观要求对客观对象进行加工改造。

在实践的目的中,这种改造是在思维中进行的。

主要式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要求,通过“思维操作”,在观念中建立起主体与客体的新的统一关系。

对客观对象的思维改造,在某一具体实践活动中,可以称它是一种“超前的改造”(预定的目的),或者是改造客观对象过程在思维中的“预演”,是人们头脑中预定的活动的“理想模型”。

实践的整个过程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

人们在行动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案,然后才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说明实践活动的目的性体现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但在目的中还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目的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要在客观对象中体现出来,必须依靠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手段,是为实现某种主观目的,实践主体对客体采取的作用方式,它是目的在客观对象中实现自身的中介。

因为目的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对象,客观对象只能被一种客观物质力量所改变,手段正是一种现实的客观物质力量。

在这一点上,手段不同于目的。

然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手段中体现着强烈的目的性,也就是说,手段是依据主观目的的要求选定的,只有符合主观目的要求的自然物才能成为手段。

由此可见,手段虽然是一种客观的物质过程,但它总是与主体的心理过程结合在一起的,并为主观目的所控制的物质运动过程。

实践手段体现着主观与客观的内在统一。

实践的结果,指的是主观与客观在对象世界中的现实统一。

实践的结果既不同于自然的结果,也不同于思维的结果,它是使客观对象得到改造的一种结果。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之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之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之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考研政治当中经常考察的知识点。

下面老师就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做详细的讲解。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首先,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其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再次,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

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大家学习马哲原理的时候,无论在唯物论和认识论、还是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一定会始终贯穿一个概念作为主线----实践。

马克思经典座右铭提到:哲学家们总是喜欢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哲的基本观点。

那么在学习“实践观”的时候,作为哲学基本问题这对儿冤家“物质”和“意识”的搭桥者。

实践即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简称改造世界,它具备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手段、方法、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要素不仅是实践的三要素,也是认识活动的三要素,从三要素的角度来看,实践与认识是具有统一性的,只不过在论述这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时候,切入的中心点不同而已,好比站在马路上看路过飞驰车里的人,或者在飞驰的车里看马路上的人一样,只是观察立足点不同,内容却是一样的。

如果站在客体的角度切入看这三要素,往往是我们说的认识;反过来如果站在主体的角度看着三要素,这就是实践了。

李老师通过这三要素来告诉大家了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性,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实践、还是认识,其实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中介的手段方法是建立主客体二者的桥梁,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实践、还是认识,主体一定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客体的话有可能是人、有可能是物,即如果在生产实践中即为物,社会实践中就是人。

中介的方法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而足。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从主客体和中介这三要素的角度来看,实践和认识是不可分的。

实践是一个主体通过中介的手段和方法,能动地作用于客体,进而在改造客体满足自己需求价值的过程中,又从客体上获得反馈信息,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所以我们说,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主体客体化(认识世界)和客体主体化(改造世界)的过程。

这句话背诵下来很容易,答分析题时候常常用到,但是要想理解,却要费一番功夫。

从这里怎么理解,借用中国哲学的一个典故“知行合一”。

王阳明作为心学代表人,相比大家都很熟悉。

当然,他的理论本质上在我们马哲上是被批判为“主观唯心主义的”。

但是他的一个思路“知行合一”,却非常有助于大家深入地理解“实践过程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句话。

阳明先生有个著名的典故:一弟子指着深山中的花曾问王阳明,说“先生曰心外无物,此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何干?”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候,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它的色相是不显现的(注意是不显现,不是不存在,这点很重要),但当你看此花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有粗动向,而此花也会有粗动向,颜色便会显现起来。

便知此花在你心中。


其实王阳明很早就发现了我们今天马哲讲的这点“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方为实践的这一原理,只不过他是从主体的角度来论述的,且限于当时古文的表达,很多后人误解了王阳明的意思。

王阳明的意思便是,只有当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时候(看花时候),才真能算是实践,也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换言之,如果主体根本没有通过这中介这个“看”来搭桥到客体花,那么花开花落自由时,它确实存在,但是是不显现的,那么便不能称为实践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可见王阳明所称的“心外无物”实际是指的是主体能否和客体发生作用而言。

论都可迎刃而解。

同学们在学习时候可以适当借鉴,促进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