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
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护理园地76 2015年19期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分析葛春红东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浙江东阳 322100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肝性脑病的影响。
方法:对肝性脑病患者给予预见性观察护理,结合查找文献资料。
结论:预见性观察与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肝性脑病;预见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9-0076-01肝性脑病是指急、慢性严重的肝功能失调或障碍,使内源性或外源性代谢产物未能经肝脏的生物转化或首次通过作用代谢消除,以致在体内蓄积,影响中枢神经功能,出现以精神、神经系统障碍为主的肝脑综合征[1],表现为性格、行为、智力方面的微细改变,重者出现明显意识障碍即肝性昏迷。
故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是预防肝性脑病患者恶化的有效措施,预见性护理是使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患者发病先兆或潜在诱发因素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本研究就2014年1月-2015年8月共收治3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系统护理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肝性脑病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2岁~73岁,平均年龄59.3岁,病程3年~30年。
其中5例因消化道出血诱发,8例因感染诱发,7例因便秘诱发,10例因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诱发,所有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
2 预见性护理2.1 饮食护理讲解蛋白质饮食与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以取得配合。
对不能自我节制者要耐心说服,并对家属送来的食物严格检查,同时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监督。
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维生素 B6 除外)饮食,保证热量供给以维持正氮平衡,避免蛋白质分解增强。
产氨过多已有意识障碍或前驱期患者,应即时禁止蛋白质饮食,意识恢复后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由0.5 /(kg·d),渐增至 1.0 /(kg·d)。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47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肝性脑病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收住入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除了实施常规症状护理外,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去除诱因、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管理、日常生活干预、实施健康教育、出院指导。
结果预见性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护理质量,病人肝性脑病复发率明显降低,并发症(出血、腹腔感染)发生率下降4%--5%,病人满意度上升二到三个百分点。
结论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复发率明显下降,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预见性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12-02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
由于意识障碍是可逆的,严重时可发展成昏迷状态,故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者可达70%[2],肝性脑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该病为功能性障碍,经积极治疗护理,一般能完全逆转。
但临床再次发作的危险性高,主要诱因临床常见有:上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摄入过多的含氮物质(高蛋白饮食)、大量放腹水、快速排钾利尿、便秘、催眠镇静药、麻醉药、尿毒症等。
2011年我科针对肝性脑病多诱因、易复发的特点加强预见性护理及宣教,通过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日常生活干预、家属疾病知识宣教等措施对肝性脑病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病人复发率明显下降,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1年01月至2012年03月共收治肝性脑病患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在32~73岁,肝炎后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0例,肝肾综合征5例,腹腔感染4例。
肝性脑病预见性观察及护理
肝性脑病预见性观察及护理肝性脑病是由肝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认知和神经功能的异常。
预见性观察和护理是提醒和帮助患者预防肝性脑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下面是肝性脑病预见性观察及护理的详细内容:一、观察内容1.临床表现观察:如病人是否出现认知障碍、精神状态不稳定、昏迷等症状,应及时记录。
2.血氨浓度监测:通过定期检测患者的血氨浓度来评估肝功能,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早期征兆。
3.神经系统功能观察:包括病人的意识状态、精神状态、智力、平衡能力、语言能力等,有问题及时记录。
4.体温观察:高热可能是感染的表现,是肝性脑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出现高热,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5.饮食观察: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避免乱吃乱喝。
6.肢体震颤观察: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震颤,给患者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7.并发症观察: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其他并发症,如腹水、肝昏迷等,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8.医学嘱咐的观察指标:根据医生的嘱咐,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二、护理措施1.定期翻身:肝性脑病患者常常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皮肤破溃和坏疽,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血液循环。
2.饮食调整:根据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和血氨浓度,合理调整饮食,避免患者摄入过多蛋白质和氨基酸。
3.规律排便:维持规律的排便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排便的习惯,并及时清理排泄物。
4.健康指导:给予患者和家庭成员相关的健康宣教,包括饮食、生活习惯、避免感染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预防和控制肝性脑病的发作。
5.安静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有利于患者的休息和恢复。
6.心理支持:肝性脑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认知和精神方面的问题,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信心。
7.安全措施: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防止他们出现跌倒或其他安全事故。
8.定期康复评估:通过定期的康复评估,评估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计划。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分析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对肝性脑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总结预见性护理的措施和临床应用意义以供参考。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一致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并总结经验。
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6例,有效15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3例,实验组有效率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83.33%,P<0.05。
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增加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肝性脑病;预见性护理;临床效果引言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属于最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昏迷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肝性脑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所以对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为探究对肝性脑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总结预见性护理的措施和临床应用意义,特此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本次研究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详细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一致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所有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实验组30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0.25±5.48)岁;病程2~12.80年,平均病程为(6.50±0.45)年;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临床表现为妄言、昏迷、神志不清等。
对照组30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9.85±5.52)岁;病程2~12.70年,平均病程为(6.60±0.40)年;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临床表现为妄言、昏迷、神志不清等。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探讨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探讨【关键词】肝性脑病;预见性护理;探讨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4.04.456文章编号:1004-7484-04-2167-01预见性护理在抢救危重病人过程中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我科通过制定肝性脑病的抢救流程,为尽早发现肝昏迷的先兆症状,采取了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9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318例中抽取180例,其中男138例,女42例;年龄23-87岁,平均年龄55岁。
平分为2组,每组90例,两组在年龄、病情方面经t检验,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历均符合以下标准:①肝硬化诊断明确;②入院时无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既往无肝昏迷病史。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
对观察组强化预见性意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并根据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2.1帮助患者避免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并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肝性脑病的发生大多具有明显诱因,应指导患者注意避免。
高蛋白饮食是主要诱因;因此在发病初期的数天内应禁食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肉类等,避免肠道内产氨增加而加重肝昏迷。
病情好转或清醒后从蛋白质20g/d开始逐渐增加至1g/,以植物蛋白为主[1]。
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通过与患者沟通,在饮食、通便等方面及时进行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肝性脑病的有关医疗知识及注意事项,告知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避免刺激性、坚硬、粗糙的食物,以免引起出血,诱发肝昏迷。
1.2.2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尽早发现先兆症状加强巡视和监察,及时了解患者的反应力、定向力、计算力等,着重注意患者对答的合理性。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和神志的改变,对精神淡漠、性格行为异常的肝硬化患者,应考虑为肝性脑病前驱期。
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详细描述
良好的护理对于肝性脑病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总结词
护理工作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调整饮食结构、预防感染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此外,定期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也是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该案例展示了成功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案和效果。
疾病监测
1
2
3
通过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改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执行力等方面的缺陷,如进行记忆游戏、阅读、写作等。
认知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澡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能力。
心理支持
诊断标准
肝性脑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急性型分为爆发性和非爆发性。
主要病因是严重肝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常见诱因包括消化道出血、感染、药物或毒素等。
病因
分类
生理影响
肝性脑病可导致患者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恶心、呕吐等。
心理影响
疾病可导致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
乳果糖
用于消除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常见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处理。
抗生素
应用
中医中药在肝性脑病治疗中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毒等作用,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护理
在使用中药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用药后的反应,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和用药剂量。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摘要】肝性脑病是一种由肝功能不全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预见性护理对于肝性脑病的治疗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减轻症状,提高患者康复率。
本文探讨了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早期和晚期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对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研究发现,预见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望未来,还需加强对预见性护理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肝性脑病、预见性护理、临床效果观察、早期预见性护理、晚期预见性护理、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临床效果观察结果分析、预见性护理重要性、临床实践、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肝性脑病的定义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障碍导致的有机性脑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肝病并发症。
在肝功能衰竭的情况下,肝脏无法正常代谢体内的毒素,导致毒素在体内积聚,影响大脑功能。
肝性脑病具有急性起病、反复发作、病程波动等特点,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意识改变、甚至昏迷等症状。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高氨血症、肝毒素、炎症介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肝性脑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肝功能、清除毒素、纠正代谢紊乱等,但对于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预见性护理是指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进行干预和治疗,旨在减轻病情,延缓病程,并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肝性脑病患者而言,及时预见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肝性脑病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预见性护理已经证明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临床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肝性脑病是一种由肝功能不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且常常不易被识别。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指在慢性肝脏疾病患者中出现的一种病理性脑功能障碍。
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肝性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
在观察病情方面,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
这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情绪改变、注意力不集中、昏迷等。
护士应该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言语流畅性、记忆力以及行为改变等,以便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
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氨水平。
血氨水平的升高是肝性脑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血氨水平超过50μmol/L时,患者就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在护理干预措施方面,护士应该严密监测患者的日常生活指标,如体温、呼吸、脉搏等。
特别是要关注患者的体温升高,这可能是肝性脑病的一个表现。
护士还要注意患者的危险因素,如体位改变、摇晃、抓挠等,以防止患者受伤。
护士还要督促患者遵循限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以减少血氨水平的升高。
对于一些重症患者,还需要进行禁食,以避免产生过多的氨基酸。
如果患者出现肝性脑病的急性发作,护士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气道管理、镇静、控制体温等。
护士还要与治疗团队紧密合作,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乳果糖、拜谷斯康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氨水平,并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
护士还应该提醒患者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按时服药,避免药物滥用或滥用。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监测生活指标以及与治疗团队合作,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并应对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肝性脑病是一种由肝脏功能受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见于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病。
肝性脑病患者因脑功能受损而出现智力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等,极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预见性观察和护理对于这类患者十分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肝性脑病患者预见性观察与护理的意义、方法及实施措施。
一、预见性观察的意义肝性脑病患者预见性观察的意义在于预测并发症的发生,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常见并发症包括:颅内压增高、谵妄、晕厥、脱水、呼吸困难、昏迷等。
针对不同症状,应该有相应的护理措施。
比如,对于颅内压增高,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的症状,注意呼吸、循环和代谢情况,避免引起脑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同时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补液等。
二、预见性观察的方法1. 视觉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唇色、皮肤等变化以及四肢活动、姿势等情况,以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例如,面色发红、唇色发绀、面部晦暗等表明患者氧合情况可能不佳,需要及时处理。
2. 耳鸣法通过听力测试,检测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例如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或嗜睡等异常表现,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 气味法通过嗅觉测试,检测患者是否有异常味道,例如患者口臭、尿味等异常情况表明脱水等症状,需要及时补液等措施。
4. 神经系统评估法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抖动、瞳孔反应、反射强度等,以及谵妄、昏迷等情况,检测病情是否恶化。
例如患者出现谵妄等情况,需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三、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措施1. 坚持隔离护理肝性脑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为了防止感染,需要进行隔离护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护理人员应采取消毒、洗手等措施,保持卫生。
2. 确保营养充足肝性脑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往往较差,应该合理安排膳食,提高营养摄入,以促进病情的好转。
同时,要避免给患者食用过多含蛋白质的食物,防止蛋白质代谢产生过多铵离子,加重病情。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_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
本文对48例肝炎后肝硬化出现昏迷前期症状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认为对肝硬化患者通过严密的观察,一旦出现昏迷前期症状及时发现和去处诱因,及早采取相应的和护理措施,对预防肝昏迷的发生及治疗肝昏迷降低病死率均有利肝性脑病;诱因;护理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
是重症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由严重急慢性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病症。
原发病多为肝硬化、重症肝炎,在其病程中多种因素可诱发HEP。
大多数肝病有明确的诱因,及时有效地祛除诱因,可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大大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
1临床资料2护理 2.3预防感染:严重肝病时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细菌毒素的清除能力降低,容易引起感染。
感染可使组织分解增加,产氨增加。
缺氧,高热可使氨的毒性增加。
腹泻、失液则加重肾前性氮质血症的发生。
预防继发感染严重肝病时, T 细胞免疫功能衰竭,肝脏严重损伤,合成C3 减少,防卫功能降低,故容易合并多种感染本组病例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11 例,肺炎1 例。
感染后发热,组织代谢增加,加剧氧的消耗,造成缺氧,肝细胞的坏死加剧而诱发HEP。
因此,为预防继发性感染,须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①住单独病室,加强室间消毒。
②严密观察病情,对肝硬化、重症肝炎腹水患者,凡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腹水量进行性增多,利尿剂反应差,病情加重应高度警惕自发性腹膜炎,及时做腹水检查。
③勤查血象,咽拭、痰液、血液等培养。
④发现感染及早应用有效抗生素。
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测体温q 4 h,监测排泄物、分泌物的量,腹水性质,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原发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的征象。
积极配合医生使用有效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减少陪人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2.4饮食护理:合理饮食是预防HEP 的重要环节肝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胃肠功能虚弱,若饮食不当极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引起水、电解质失衡。
高蛋白饮食可使肠道产氨较多,血氨升高,诱发HEP 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由于肝脏功能障碍导致高氨血症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
病情观察方面,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需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病情变化:1.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的认知障碍、行为异常、精神症状以及手部震颤等症状,需要及时观察并进行记录。
2. 氮质血症症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需要及时观察并及时记录。
3. 尿量和颜色: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尿色深黄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患者肝功能崩溃的表现,需要进行观察。
在护理干预措施方面,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护理:1.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患者适量的饮水,注意监测尿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
2. 控制肝性脑病诱因:尽量避免给患者使用肝毒性药物,控制感染,预防和治疗肝功能衰竭的诱因。
3. 饮食调整:改变患者的饮食结构,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增加纤维食物,保证适当的热量供应,减轻肝的代谢负担。
4. 维持肠道健康:加强对患者肠道的护理,防止细菌感染。
可以使用益生菌、碳酸氢钠等药物来促进肠道脱氨作用。
5. 其他辅助性治疗措施:如适当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输注低分子量右旋糖酐、补充B族维生素等。
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需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并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指由肝脏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脑功能障碍的综合症状,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及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等。
早期发现和处理肝性脑病是保证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稳定的重要措施。
在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方面,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病情观察1.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功能等指标,了解肝功能的异常情况。
2.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体征(如震颤、肌张力异常等)、病理反射(如巴氏征、倍氏征等)、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如意识状态、记忆能力、认知功能等)。
3. 行为观察: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包括精神状态、情绪波动、易激动等,以及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睡眠浅等)。
4.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包括饮食、睡眠、社交活动等。
二、护理干预措施1.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
限制高蛋白饮食,减少患者对氨产生的负荷。
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注意补充维生素。
避免肝性脑病发作时过度进食,加重病情。
2. 睡眠护理:提供一个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减少环境噪音,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3. 情绪支持:与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倾听和理解患者的情绪需求。
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建议患者适当参与社交活动,增加生活乐趣。
4. 定期随访:定期复查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神经系统体征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对肝性脑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
5. 安全保护:避免患者在发病期间发生意外事故,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床护栏、导尿袋等,防止患者误伤自己。
通过以上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及时发现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失调导致的一种严重疾病,其患者在早期常常表现出病情不明显,但一旦发展为重症,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极大。
对于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肝性脑病早期病情观察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常常被忽视,但是及时的观察和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早期病情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状态: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情绪波动、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认知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行为表现: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行为常常呈现出怪异、冲动、易激惹等表现。
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3. 睡眠情况: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常常出现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等症状。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调整睡眠状态。
二、肝性脑病早期护理干预措施1. 保证患者的安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常因情绪波动、认知能力下降而出现意外伤害的风险,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保证其安全。
2. 提供情绪支持: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常因症状表现而感到焦虑、恐惧,医护人员应通过言语和行动提供情绪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 保证患者的营养:肝性脑病患者常因食欲减退、吸收功能下降而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其充足的营养摄入。
4. 排除诱因:肝性脑病的发作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感染、药物、酒精等,医护人员应排除患者可能的诱因,避免病情的恶化。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进行护理干预,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相关医护人员有所帮助,提高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护理水平,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并发症,通常发生在肝功能受损的患者身上。
肝性脑病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而对于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及时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1.认知功能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存在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速度减慢等症状。
医护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以及进行相关的认知功能评估,及时发现患者认知功能的异常变化。
2.情绪状态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情绪状态常常波动不定,表现为易激惹、焦虑、抑郁等。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表现,询问患者的情绪感受,及时发现情绪异常并予以干预。
3.睡眠障碍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常常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夜间易醒等症状。
医护人员需要询问患者的睡眠情况,观察患者的睡眠状态,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
4.肝功能指标对于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也是十分重要的。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清氨、谷丙转氨酶、黄疸指标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肝功能受损的情况。
二、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1.营养支持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因此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并针对性地给予营养支持。
2.精神护理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给予精神护理,包括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干预措施。
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异常,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3.睡眠调节针对睡眠障碍较为明显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一些睡眠调节措施,如规律作息、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劳累等,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4.药物治疗对于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利用镇静安神药物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或者给予支持性治疗,改善肝功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由肝功能损害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一种疾病。
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常常表现为智力障碍、行为异常、情绪波动等症状。
对于早期患者,及时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病情观察是及时发现和评估肝性脑病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知功能、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变化。
具体来说,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清醒程度、反应性和定向力等。
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常常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易激动等表现。
2. 认知功能:观察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敏捷度等。
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常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3. 行为特征: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
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可能表现为焦虑、易怒、烦躁等。
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1. 药物治疗:早期肝性脑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利尿剂、抗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2. 饮食调整: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消化功能障碍等表现。
在饮食上应注意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食和摄入过多蛋白质。
3. 心理支持: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情绪波动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抚,帮助他们调整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病情的变化,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
对早期肝性脑病患者进行细致的病情观察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一种由于肝功能损害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通常出现在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关注逐渐增加。
早期的诊断和护理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一、病情观察1.1 认知功能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包括简单的问答、记忆测试等,以及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迟缓的思维和反应。
1.2 精神状态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是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常见的心理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
1.3 神经系统体征早期的肝性脑病患者可能表现为轻度的手颤、震颤或肌肉僵硬。
定期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二、护理干预措施2.1 营养支持肝性脑病患者往往伴随着肝功能减退和营养摄入不足,护理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充足营养。
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于维持神经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2.2 水电解质平衡肝性脑病患者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钠血症。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合理控制液体摄入,确保水电解质平衡的稳定。
2.3 药物治疗针对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药物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干预手段。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乙醇、乳果糖等药物,以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4 定期复查肝性脑病的病情变化较为迅速,护理人员应定期组织患者进行肝功能、脑电图等相关检查,了解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2.5 家庭支持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需要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建立密切的联系,教育他们如何正确护理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三、结语通过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由慢性肝病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行为异常和意识障碍等。
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病情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
一、病情观察1. 精神状态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行为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
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嗜睡、淡漠等。
2. 肌张力和肌力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肌张力增高或肌力减退的现象,例如手指震颤、肌肉僵硬等。
3. 呼吸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等现象。
4. 感觉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觉异常,如触觉、疼痛、温度等敏感度下降。
5. 瞳孔观察:观察患者的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应是否正常。
6. 食欲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7. 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
二、护理干预措施1. 病情评估:及时进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管理精神状态: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支持,保持患者的安静和舒适。
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其维持认知能力和行为控制。
4. 保持导尿: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常伴有尿潴留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导尿,避免尿潴留引发脑病恶化。
5. 管理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
6. 防治并发症: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7. 定时转位:定时翻身患者,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预防压疮的发生。
8. 定期底薪,尽量减少刺激。
9.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和调节电解质紊乱,如补充缺钠补钾,注意肝性脑病患者的饮水量和尿量。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它主要发生在肝功能受损的患者身上,表现为认知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本文就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以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病情观察早期对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情观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以下是在观察患者病情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1. 认知功能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认知功能通常会出现问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言语表达和行为举止,及时发现认知功能的异常表现。
2. 精神状态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是需要重点观察的对象,肝性脑病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焦虑等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干预。
3. 睡眠质量肝性脑病患者的睡眠质量通常会受到影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睡眠不深等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及时了解患者的睡眠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4. 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患者还常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震颤、肌张力增高、肌肉痉挛等。
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在病情观察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保持心态的平和,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二、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情况。
以下是针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的详细介绍:1. 营养支持患者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提供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
2. 睡眠护理针对患者的睡眠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作息时间,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给予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嘈杂和光线的刺激;适当进行睡前放松训练,帮助患者放松心情,提高睡眠质量。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性脑病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肝脏功能障碍导致的毒素在血液循环中堆积、神经递质异常等因素有关。
肝性脑病早期症状较隐匿,易被忽视,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肝性脑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明确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及其变化规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目的在于提高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认识和理解,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促进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本文还将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方面,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指导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为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的明确阐述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特点和特殊需求,为提高护理水平和效果提供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2. 正文2.1 肝性脑病的定义与病因肝性脑病是指由于肝功能异常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性表现,主要是肝病患者因为肝功能受损而导致的脑内毒性物质无法被正常代谢和排泄,从而积累在体内,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脑部神经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门脉高压、肝功能受损和肝内毒素的堆积。
门脉高压是肝性脑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肝脏受损导致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门脉内压力增高。
这会导致腹腔内的血液通过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其中含有大量氨基酸等毒素,进入脑部后引起脑功能障碍。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通常发生在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身上。
它是由于肝脏功能衰竭引起的脑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情绪不稳定和神经系统症状。
由于肝性脑病的发展进程较为急剧,因此对早期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展开探讨。
一、病情观察1.认知功能障碍:由于肝性脑病的发展,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会出现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定期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2.情绪不稳定:患者在肝性脑病的早期阶段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症状,包括焦虑、易激惹、抑郁等。
护理人员在日常观察中应密切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在必要时进行心理护理和情绪疏导。
3.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如手部震颤、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加等。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进行仔细观察,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二、护理干预措施1.控制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肝性脑病的发作常常与饮食、感染、药物等诱发因素有关。
护理人员应教育患者遵循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感染等。
应仔细评估并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2.维护肝功能: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常规的肝功能检查,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在医嘱下,适当补充蛋氨酸、维生素B群等对肝脏有益的营养物质,促进肝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3.精神护理:情绪不稳定是肝性脑病患者的常见症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温暖、关爱、耐心的护理,提醒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朋友多沟通,避免孤独和消沉。
4.定期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神经系统症状等,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向医生汇报。
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为医疗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5.康复护理: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开展相应的认知训练、脑力激活等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提高认知能力,恢复自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
摘要:本文对48例肝炎后肝硬化出现昏迷前期症状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认为对肝硬化患者通过严密的观察,一旦出现昏迷前期症状及时发现和去处诱因,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预防肝昏迷的发生及治疗肝昏迷降低病死率均有利
关键词:肝性脑病;诱因;护理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
是重症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由严重急慢性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病症。
原发病多为肝硬化、重症肝炎,在其病程中多种因素可诱发HEP。
大多数肝病有明确的诱因,及时有效地祛除诱因,可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大大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
1临床资料
自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我科共收治各种肝硬化250例,年龄16~72岁,其中20XX~20XX年肝性脑病40例, 20XX年针对疾病实施细致的健康指导后仅发病8例,以35~52岁发病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6例(% ) ,感染12例(25% ) ,电解质紊乱6 例( % ) ,饮食不当8 例(% ) ,使用镇静剂1例(2% ) ,精神刺激2例(% ) 。
2护理
强化消化道管理,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肝病时由于内环境改变所致的蛋白质吸收不全,肠道菌群失调等是肠内氨、硫醇、内毒素等有害物质产生和吸收的根本原因。
100ml血液约含蛋白质20 g,一次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升高, 24~48 h达到高峰,因此及时清除肠内积血,保持肠道清洁,维护正常的肠道环境是防止血氨升高的有效措施。
①清洁肠道:给予温盐水1 000 ml
灌肠或弱酸200 ml (食醋加温水)保留灌肠(忌用肥皂水) ; ②抑制肠内细菌生长:口服新霉素,抑制肠道菌丛,减少代谢产物生成。
③抑制蛋白质分解:口服乳果糖,乳果糖口服后完整到达结肠,被肠内糖分解菌分解,通过酸化肠腔、渗透性缓泻以及促进糖分解菌繁殖而抑制蛋白质分解菌和产生内毒素的致病菌生长,从而减少氨和内毒素产生和吸收,促进氨的排除。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
放腹水和利尿剂的使用是减轻腹水症状的有效措施。
这些措施可导致钠、钾、氯的丢失,加上病人长期低钠或无钠饮食、呕吐、腹泻均易引起低钠、低钾、
低氯血症,进而引起碱中毒。
低钾碱中毒可促使血中游离铵分解为离子氨,经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诱发肝性脑病。
另外,库存血的输入也可使血氨增加。
尽可能避免医源性因素,准确记录出入量。
每日入液量不超过2 500 ml,尿少时入液量相对减少,以免血液稀释,血钠过低;放腹水时,采取多次少量并配以白蛋白输入,以提高胶体渗透压,促使腹水回吸收,利尿效果以缓慢、持久、体重下降为理想。
及时纠正缺钾和碱中毒,多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鲜蘑菇、橘子等。
完善各种化验检查,据报道肝硬化患者谷氨酰胺活性酶增加与轻微肝性脑病有关。
预防感染:严重肝病时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细菌毒素的清除能力降低,容易引起感染。
感染可使组织分解增加,产氨增加。
缺氧,高热可使氨的毒性增加。
腹泻、失液则加重肾前性氮质血症的发生。
预防继发感染严重肝病时, T 细胞免疫功能衰竭,肝脏严重损伤,合成C3 减少,防卫功能降低,故容易合并多种感染本组病例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 11 例,肺炎1 例。
感染后发热,组织代谢增加,加剧氧的消耗,造成缺氧,肝细胞的坏死加剧而诱发HEP。
因此,为预防继发性感染,须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①住单独病室,加强室间消毒。
②严密观察病情,对肝硬化、重症肝炎腹水患者,凡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腹水量进行性增多,利尿剂反应差,病情加重应高度警惕自发性腹膜炎,及时做腹水检查。
③勤查血象,咽拭、痰液、血液等培养。
④发现感染及早应用有效抗生素。
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测体温q 4 h,监测排泄物、分泌物的量,腹水性质,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原发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的征象。
积极配合医生使用有效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减少陪人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 饮食护理:合理饮食是预防HEP 的重要环节肝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胃肠功能虚弱,若饮食不当极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引起水、电解质失衡。
高蛋白饮食可使肠道产氨较多,血氨升高,诱发HEP 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酒精对肝脏损害较大,可加剧肝细胞坏死。
本组病例有1 例因饮酒而诱发HEP。
因此,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保证热量摄入,低盐、低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为原则,忌食粗糙、坚硬粗纤维和刺激性食物。
肝硬化患者因肝细胞受损,对蛋白质的代谢和耐受能力均降低,如进食大量蛋白质,可使血氨升高而诱发肝性脑病。
摄入蛋白质以植物蛋白质为主,因其含支链氨基酸较多,且可载留肠道细菌,增加大便量。
每日< 70 g。
对不能自我节制者,耐心说明并严格监护进食情况,并要求家属配合。
当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可使蛋白质分解增加,产氨过多,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故应保证热量的供给。
保持大便通畅: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保持大便每日1~2次,有便秘习惯者给蜂蜜,麻油润肠丸空腹服下,多食香蕉,蔬菜,必要时灌肠。
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注意休息,切忌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严重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代偿功能差,劳累可加重肝脏负担,加剧肝细胞的坏死,精神紧张可能与不良刺激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关。
为数不少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曾住院护肝治疗1~2 次,出院后因劳累病情复发,出现HEP 抢救无效死亡。
因此,肝病患者须注意休息,勿过度劳累奔波,禁止剧烈活动。
重视心理护理:肝硬化迁延不愈,患者往往对疾病失去信心,而劳累,精神紧张可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加剧肝细胞的破坏,因此应加强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对患者家属进行有关饮食知识、诱因,心理卫生等的教育,有助于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反复,巩固治疗效果。
医源性HEP 诱因不可忽视:医源性HEP 是指因医务人员临床处置不当而诱发者。
本组资料显示比例也较大,其中最常见的诱因为水、电解质失衡,含氮物质的增加以及使用镇静剂不当,针对以上诱因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①防止腹水消退过快诱发HEP。
应用利尿剂时,剂量要适当,从小剂量开始,使腹水缓慢消退,以免尿量过多,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水电解质大量丢失,引起电解质失衡,诱发HEP。
用利尿剂期间应每日准确记录24 小时尿量,测腹围,每周测体重1~2 次,是动态观察腹水消长,以及利尿剂使用是否恰当的最好指标。
②大量放腹水时要采取相应措施。
放腹水有助于减少腹水炎症刺激和毒素吸收,减轻患者内毒素血症,而且还有助于减轻腹压,改善肾动脉血供。
但大量放腹水可丢失蛋白。
3结论
消除诱发因素,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是减少肝性脑病发生,降低肝硬化、重型肝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初玉琳. 乳果糖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XX, 5 (2) : 296
黎一兵. 肝硬化患者谷氨酰胺活性酶增加与轻微肝性脑病有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 胃肠病学, 20XX, 1 (1) : 59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