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方程

合集下载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学目标: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二、教学新知: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

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6、投影出示资料表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方程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方程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方程一、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是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表达式组成;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逆运算法和代入法;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方程的概念–方程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表达式组成;–代数表达式中包含未知数。

2.方程的基本形式–一元一次方程:形如ax + b = c,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二元一次方程:形如ax + by = c,其中a、b、c为已知数,x、y为未知数。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逆运算法:通过逆运算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相应地移到等号的另一侧,最终解出未知数的值;–代入法:将已知的数值代入方程中,通过计算得到未知数的值。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将方程两边进行逆运算,使得未知数的系数变为1;–用逆运算得到的解将方程中的未知数代入原方程,检验解的准确性。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小明去菜市场买了一些苹果,已知每个苹果的价格是1元,他一共买了5个苹果,那么他一共支付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并提出方程这个概念。

2.学习方程的概念–讲解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入方程的基本形式和解的概念。

3.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和基本形式。

4.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介绍逆运算法和代入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复习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提问学生,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深入学习逆运算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逆运算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3.深入学习代入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代入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4.综合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程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1.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难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天平实物和质量不等的小物品,天平示意图。

教学过程:答。

出现给予肯定。

2.介绍等式的意义。

提出:“观察这几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方程的意义。

然后让学生读书。

生: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等式。

生:不同点是有的等式含有未知数,有的等式没有未知数。

根据式子导出等式的含义再引导观察这几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方程的含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接着讨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并用集合图表示。

学生思考:(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想一想,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如果用图来表示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四、尝试应用1. 出示试一试,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独立思考完成完成“试一试”2.交流学生的判断结果。

交流判断结果,说明自己的理由。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交流五、课堂练习完成练一练独立完成指导完成课后“练一练”板书设计:认识方程平衡——相等不平衡——不平等20+30=50 X﹥3030+X=80 40﹤X+10方程X+20=70 等式2X=100课后小记:第二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实验操作、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2.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方程教材教法-word文档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方程教材教法-word文档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方程教材教法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方程教材教法第三单元方程“方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中“式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无论是原《大纲》还是《数学课程标准》,方程的内容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原《大纲》提出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

简易方程(ax±b=c,ax±bx=c)。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要求是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标准内容是:(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虽然都是三条,但两者在具体的要求和内含上有所不同。

首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主要是考虑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符号化的重要内容,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是数学建模的重要过程。

借助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不但使学生了解数学“符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渗透初步的数学建模的思想。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不再单纯要求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而是强调“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突出了方程的数学模型思想。

让学生在用方程表示具体等量关系中理解方程的实际意义。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相等)的数学模型,在传统的教学中,注重的是有关的概念和技能,如方程的等价性、方程解的讨论、方程的解法等。

历来被看作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重视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机械的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更有甚者,把问题进行分类,并就某一类问题提供主要的等量关系和解题套路。

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工程问题等,这样的教学缺乏探索性、研究性和挑战性,学生体会不到方程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更没有经历到数学建模的过程,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空话。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等式和方程word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等式和方程word版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等式和方程。

教学目标:1. 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 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教学设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集疑1.揭题。

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行认真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过渡:刚才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

二课中释疑<一>认识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

<二>认识等式1.演示课件写出式子在左边放一个40克和5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10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100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30>100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10=100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X<100再把左边的未知的物体换成另一个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X=100再把左边的物体换成二个未知的,右边另加上一个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X + X=1502.分类. 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请小组讨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并把分类结果写在卡片上。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等式和方程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等式和方程教案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知道等式表示两个数或多个数相等的数学语句。

2. 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 培养学生通过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式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等式的定义和特点,如2 + 3 = 5,5 2 = 3等。

2. 方程的概念:在等式的基础上,引入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如x + 2 = 7,2x 5 = 10等。

3. 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运用代数方法解方程,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学会解简单的方程。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中的未知数,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等式和方程的实例,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2. 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等式和方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球、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小明有苹果,小华有香蕉,他们一共有多少水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等式和方程的定义,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讲解等式和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等式和方程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七、课堂练习】1. 必做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等式和方程的知识。

2. 选做题:提供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布置一些有关等式和方程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等式和方程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等式和方程教案冀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等式和方程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等式1.1 等式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等式的含义,即两个数或两个表达式用“=”号连接,表示它们相等。

举例说明等式的常见形式,如2 + 3 = 5,10 ÷2 = 5等。

1.2 等式的性质讲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1)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2)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3)等式两边互换位置,等式仍然成立。

1.3 等式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使用等式解决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制作食物时计算材料比例等。

第二章:认识方程2.1 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举例说明简单方程的形式,如2x + 3 = 7,5y 2 = 13等。

2.2 方程的解讲解方程解的概念,即能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引导学生通过代数方法求解简单方程,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2.3 方程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使用方程解决问题,如长度、面积、速度等实际问题。

第三章:方程的解法3.1 交换未知数的位置讲解方程两边互换未知数位置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2 加减法解方程讲解在方程两边加减同一个数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3 乘除法解方程讲解在方程两边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4 应用题解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使用方程解决应用题,如购物、制作食物等。

第四章:方程的实际应用4.1 购物问题举例讲解购物时使用方程解决问题,如已知商品原价和折扣,求购买所需支付的金额。

4.2 制作食物问题举例讲解制作食物时使用方程解决问题,如已知食材总量和所需比例,求某一食材的用量。

4.3 其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可以使用方程解决的问题,并进行练习。

第五章:巩固与提高5.1 等式与方程的辨析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区分等式和方程,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5.2 综合练习给出综合性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等式和方程知识解决问题。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本教案旨在介绍《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数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因此,编写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教案针对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按照教材的顺序逐章逐节进行编写。

每一章节都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

通过本教案的使用,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要求,掌握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研究数学课程,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是一份有益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辅助资料,它将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为学生的数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知识目标:掌握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数字、计算、几何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技能目标:能够准确使用数学符号、术语和表达方式,进行数学思维和沟通。

能够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推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研究数学的动机。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一单元:整数运算第二单元:图形的认识与运用第三单元:小数与运算第四单元: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五单元:人民币与角分制第六单元:分数的认识与比较第七单元:简便的加减法运算第八单元: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第九单元:角的认识与计算期末复与测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践、游戏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年级数学下册三方程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三方程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教案冀教版

三、方程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教学目标:经历猜数游戏、列方程解决问题以及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过程。

知道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能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并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3、在猜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猜数游戏学生任意想好一个数,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运算:把想好的数加上2,乘上3,减去6,再减去原来所想的数.把最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可以马上知道学生原来所想的数.2、学生分小组探讨其中的秘密.3、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25就是方程2x+10=6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2x+10=6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4、练习齐读题目要求。

么判断X=19是不是方程的解?检验一下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一练,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后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

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能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方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方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方程摘要:一、前言二、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方程的内容概述1.方程的基本概念2.方程的解法3.方程的实际应用三、方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四、如何学好方程1.理解概念2.多做练习3.总结方法五、结论正文:一、前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方程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学习代数的基础。

尤其是在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方程的相关知识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掌握好方程的解法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方程的内容概述1.方程的基本概念在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首先介绍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方程,方程的组成部分,以及方程的分类。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方程问题。

2.方程的解法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方程的四则运算解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等。

此外,还介绍了如何解带有分数的方程,以及如何解含有小数的方程。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解法,才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迅速找到解决方法。

3.方程的实际应用教材中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了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方程。

这些实例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购物、行程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方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方程是数学中一个十分基础的概念,它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学习代数的基础。

掌握好方程的解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四、如何学好方程1.理解概念学习方程首先要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包括方程的定义、组成部分、分类等。

只有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方程问题。

2.多做练习学习方程需要大量的练习,通过做题可以熟悉方程的解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教材中的习题以及教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很好的练习资源。

3.总结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总结各种方程的解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

这样,在遇到新的方程问题时,才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本单元将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性,掌握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深化对三维图形的理解,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结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性质的过程,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尤其是长方体的不同面和棱。

2.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课件、黑板。

2. 学具:学生自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直尺、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回顾它们的定义和特征。

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并分享探究成果。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教具和学具,亲自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4.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题目。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图示和公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包装盒的用料、确定容器容量等。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章:数与数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的概念,能够表示整数,并比较大小。

2.掌握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并能够在数轴上表示。

3.学会利用数轴进行数的比较。

4.通过游戏和实例,培养学生对数和数的关系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利用数轴进行数的比较。

4.游戏和实例训练。

教学重点1.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利用数轴进行数的比较。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数轴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整数的概念,例如身高的正负值。

1.教师用图像和例子讲解整数的概念,强调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区别。

2.教师出示数轴模型,讲解如何利用数轴表示整数,并如何利用数轴进行数的比较。

拓展1.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绘制一个数轴,并标注0、正整数和负整数。

2.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整数,利用数轴上的点进行表示,并与伙伴比较大小。

游戏1.将学生分为两组,通过数轴上的游戏进行数的比较。

2.游戏规则:每组选一名代表,在数轴上选择一个点表示一个整数,其他组员根据代表的整数大小进行排队。

1.教师通过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训练。

2.逐步增加难度,提高学生对数和数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整数和数的比较的掌握程度。

2.对学生的游戏和实例进行评价。

第二章: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会进行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并灵活运用。

2.理解连续和间隔的概念,能够进行连续数和间隔的运算。

3.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进行数的运算的能力。

1.自然数的四则运算。

2.连续数和间隔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3.实例和练习。

教学重点1.自然数的四则运算。

2.连续数和间隔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连续数和间隔的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例题目。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连续数和间隔的概念。

讲解1.教师用图像和例子讲解连续数的概念,并运用数轴进行表示。

五年级数学下册三方程列方程求两个未知数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三方程列方程求两个未知数教案冀教版

教学要求: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

2.能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会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出方程的解。

3.在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感受用线段图表示数量的直观性,初步建立数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和倍”、“差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一、激发1.复习题:一套英语书的价钱是71元,一套磁带的价钱是书的3倍,一套英语书和一套磁带一共多少钱?(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指名讲算式的意义。

71× 3 + 71磁带英语书两套的和2.揭示课题:如果我们知道一套英语书和一套磁带一共284元,要求一套英语书和一套磁带各有多少钱,该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二、尝试1.出示例题:一套英语书加上配套磁带的价钱一共是284元,其中磁带的价钱是书的3倍。

这套书和磁带的价钱各是多少?(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画出线段图。

x书的价钱x x x 284磁带的价钱(2)根据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这道题要求几个未知数?(两个,书和磁带的价钱。

)②要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应先设哪一个未知数为x?为什么?(设书为x 元,因为根据磁带的价钱是书的3倍,可知磁带的价钱为3x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注x。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板书:解:设这套书的价钱是x元,那么磁带的价钱是3x元。

x+3x=2844x=284x=284÷4x=71(4)学生求出x=71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做完了没有,还要做什么?使学生明确:求出x,只求出了书的价钱,题还没做完,还要求磁带的价钱3x得多少。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5-27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培养学生认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师板书课题(方程),问:如果要了解方程,研究方程,你最想了解、关心、困惑的是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提炼出重点研究的问题:方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用方程?方程能干什么?二、引导探究自主构建1.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

师:既然同学们能够自己提出问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自己解决问题,请同学们自学教材25-26页,解决上面几个问题。

(1)学生自主看书学习。

(2)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都解决了哪些问题?预设:问题一:方程有什么特点?生:我们小组知道了方程有哪些特点。

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师:什么是等式?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如20+30=50、30+x=80等。

问题二:为什么要用方程?生:如果不知道一个条件可以用方程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和老师补充的能列出方程表示其中数量关系的图,用数学式子表示它里面包含的等量关系,并板书于黑板上。

(引导学生用天平平衡图来感受等量关系)生:生活中为了表达等量关系的需要就使用了方程。

生:在表达相等的数量关系时,如果把未知的数量用字母来表示,就列出了方程。

问题三:方程能干什么?生:在有未知数的情况下表达等量关系就要用到方程。

师:用方程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将有更深刻的体会。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一、主要内容安排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结合气温认识正、负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认识整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

●第三单元——方程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的基本*质,用等式的基本*质解简单方程,列方程解决一步、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和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等。

●第四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

●第六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计算,简单分数除法问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二单元——方向与路线看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稍复杂的线路图。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体积体积概念,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生活中的体积计算问题(包括容积)。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第八单元——统计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综合应用(安排4个活动)●记录天气(一)——结合生活中的负数单元设计通过记录10天天气情况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从许多途径都可以获得天气信息,并在记录中了解一些关于天气预报的符号,利用数据进行有关负数的学习。

●包装磁带——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设计通过包装6盒、8盒磁带,探索怎样包装磁带,用的包装纸最少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设计包装箱——结合体积单元设计结合香皂装箱问题,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自主设计包装箱解决问题的活动素材,使学生了解数学计算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记录天气(二)——结合统计单元设计记录15天的天气情况,用统计图表示出有关数据信息,与其他年月同期气温情况比较,培养学生善于关注生活的习惯,体会数据统计的作用,进行画统计图的练习。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育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表面积计算的问题。

3、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它们展开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到的结果。

5、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尝试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和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第一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的物体(或是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出示实物图。

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学困生。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生:上面有平平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平平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指出面、棱和顶点吗?(学生没有的可让学生看老师的到前面来指)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2020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方程 第6课时 循环小数

2020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方程 第6课时  循环小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6课时循环小数教学内容:教材第34--36页。

教学目标:1、在自主计算、借助计算器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是循环小数。

3、体会计算器作用,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

难点: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秋天到了,很多果实都成熟了,昨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就买了点苹果。

苹果卖每千克4元,经过讨价、还价我最后花10元钱买了3千克。

师:你们估算一下,我买的苹果平均每千克大约是多少钱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用10除以3平均每千克大约是3元多一些。

二、探究新知1、计算苹果单价师:平均每千克苹果到底是多少钱呢,你们再用竖式精确的计算一下。

(请一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师:在计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情况?商总是重复出现3,怎么也算不完……余数总是1……师:为什么商中小数部分的“3”会不断的重复出现呢?因为10除以3商3余1,1后面补0继续除时,又是商3余1,总是这样,所以会不断重复出现3。

因为余数总是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会重复出现3。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发现商里有无数个3,又分析了3不断重复出现的原因。

现在,再用计算器验证一下,看我们的发现到底对不对。

(学生用计算器验证,形成共识:商中的数字“3”总是重复出现,除不尽。

)这道题的商该怎么写呢?为什么要加省略号?2、11千克的栗子花了我83元,每千克栗子花了多少钱?(板书:83÷11),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这道题也算不完,商总是重复5、4师:为什么会商里会不断重复出现5、4?师:我们还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验证后,引导学生怎样写这个特殊的小数7.5454……3、师:利用计算器,自己找一个除法算式,商是无限的,而且有重复出现的数字。

(小组活动)58.6÷11=5.32727……这道题的商是从小数部分的第2位开始,有两个数字在不断的重复出现。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方程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方程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方程第三单元、方程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每一步计算和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5、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要求: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教学难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标有“20"、“30'和“?”的方木块、教学过程:一、看图写算式1.师生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观察写出的6个式子,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师生共同归纳二、等式和方程1.教师结合算式介绍等式。

2.让学生观察等式,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介绍方程的概念。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三、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五、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尝试列方程。

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图,再试着列出方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方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方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方程摘要:一、前言二、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方程内容概述1.认识方程2.解方程3.应用方程解决问题三、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购物问题2.行程问题3.其他生活场景四、方程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五、结论正文:一、前言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方程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不仅是学生接触代数知识的开端,也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对方程的讲解,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又强调实际应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二、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方程内容概述1.认识方程在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认识方程。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方程的概念、方程的分类以及方程的基本组成。

学生需要理解等式的概念,了解方程是等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并能够识别和写出简单的方程。

2.解方程在解方程部分,教材介绍了两种解方程的方法:一种是直接使用等式的性质,另一种是通过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来解方程。

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3.应用方程解决问题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方程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这一部分,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教授学生如何将方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些问题涵盖了购物、行程、面积计算等多个生活场景,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购物问题在购物问题中,学生需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计算总价。

这类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决,例如:总价= 单价× 数量。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另一个典型应用。

例如,学生需要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速度、时间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决。

3.其他生活场景除了购物和行程问题,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如计算面积、体积、利率等问题。

掌握方程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四、方程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方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 科目 数学 时间教 学 过 程 个 案教学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的要求,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思考和用符号表示的时间。

(2)全班交流。

五、点评精讲,课堂小结 让学生剪开正方体纸盒,并在展开图上将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时间。

师:谁来说一说你剪的展开图中哪两个面是相对的,用的是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交流,只要正确就给予表扬。

师:你是怎样找到的相对的面。

生: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只要这两个面相等,它就是相对的面,而且相对的面不挨着。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接下来请同学们将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并在展开图上将原来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展示你涂色的正方体平面展示图,并描述一下展开图的样子。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我剪的展开图像字母T 。

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经历动手操作、展示、观察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和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和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图形,实物,课件 课时教 学 过 程 个 案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征。

2、用问题“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自读深思教师先说清操作要求,然后让学生同桌合作,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动手剪一剪。

给学生充足时间。

通过展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使学生认识到将正方体展开,出现不同的形状,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讨论先交流展示学生剪开的各种图形,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剪法的机会,再由教师说明平面展开图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方程The third unit, equation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方程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三单元、方程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每一步计算和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5、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要求: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教学难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标有“20"、“30'和“?”的方木块、教学过程:一、看图写算式1.师生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观察写出的6个式子,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师生共同归纳二、等式和方程1.教师结合算式介绍等式。

2.让学生观察等式,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介绍方程的概念。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三、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五、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尝试列方程。

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图,再试着列出方程。

第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教学板书内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以及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我在教学中也准确把握了这一点,依次教学了这三个知识点。

这三个知识点看上去也很简单,如果做练习应该不会出什么错,可是课后练习我发现这类的问题学生的正确率并不是我想象的百分之百。

课后,我反思在教学概念知识时,不仅要教学概念本质内容,还要抓住概念现象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更容易和轻松的做好练习。

(二)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在用算式表示试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2、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二、新知探究(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

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 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

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 。

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

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

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

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

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三、试一试。

等式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也使学生感知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学习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

四、练一练五、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教学板书内容: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后记: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提出问题让学生先猜测的教学方法,因为平时训练的少,教师突然放手,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思考。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包办现象,学生还习惯于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掌握新知,巩固新知,然后学会解题。

即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需要加强。

(三)列方程解一步计算的应用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列方程和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

2、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问题。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解方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等式性质列、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设计应用等式性质填空的练习。

(复习等式的性质,重点提问为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为学习解方程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星期日,妈妈去商场购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一)自主学习例题1。

(解方程)1、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本例题重点在“解方程”,通过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列方程并试着解方程。

3、交流时重点通过提问“方程两边为什么都减去58”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方程。

(1)重点通过“方程两边为什么都减去58”的问题,启发学生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学会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2)教师指导书写格式:写上“解”字,各行等号要齐。

4、初步练习。

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的(1)、(2)小题。

(二)、教师指导,小组讨论,学习例2。

(列方程解一步计算的应用题)1、学生观察、发现情境图中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叔叔每分钟用电脑打字的速度和手写速度有什么关系?3、小组讨论:怎样用等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三种可能: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3=每分钟手写的字数(2)每分钟手写的字数×3=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3)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每分钟手写的字数=3(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和难点,小组讨论出现在新知的生长点、关键点和知识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题中存在的所有等量关系,从而达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5、列方程教师:如果用“x”表示巴每分钟手写的字数,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列出方程如下:(1)、120÷3=x (2)、3x=120 (3)、120÷x=86、试着解方程。

(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方程试解)7、再次小组讨论上面三个方程及解方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一个:与算术方法相同;第三个:不会解或者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小学阶段不要求解此类方程)。

得出结论:第二个是比较合适的方程。

8、规范书写:教师指导:列方程,首先要写出“解”和设哪个数“x”,再写出方程,并示范书写。

7、学生再次规范列、解“3x=120”。

交流时重点问:为什么两边都除以“3”。

教师板书示范,规范解题步骤。

8、初步练习。

(1)、教材28页第1题(3)。

(2)根据线段图列、解方程。

(3)教材27页例题2.(由实物图到线段图再到具体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