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7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4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28讲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28讲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天津河西二模)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
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2.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解析:第1题,风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利于建设风电基地。
第2题,注意题干关键词“生态意义”,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使用风电,可以减少火电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1.B 2.A(2016·内蒙古赤峰一模)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报告显示,煤炭运力仍是制约国内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煤炭运输制约,资源地产能难以释放,消费地则无煤可供。
读我国区域煤炭调动流量图,完成下题。
3.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是( )A.革新煤炭开采技术B.建设坑口电厂C.扩大煤炭运输通道D.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坑口电厂是山西变输煤为输电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这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同时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B正确。
(2016·哈三中一模)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
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4~5题。
4.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承载力高B.能源需求量少C.森林覆盖率较高D.产业结构轻型化5.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C.禁止煤炭外运,发展第三产业D.延长煤炭产业链和促进非煤产业发展解析:第4题,乙省是广东省,低碳区的形成与环境承载力和森林覆盖率无关;该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的需求量大;产业结构轻型化,消耗的能源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少,因此该省成为低碳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
批阅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时,将所有自然和人为原因均答出来,说明学生没抓住“主要”这个关键词。
答案 (1)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减小。人口增长,人们乱伐滥垦。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小,水土流失面积增大。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
浮想联篇
(1)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湿地破坏等。
(2)热带雨林对于全球的生态意义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其生态的脆弱性,很容易被破坏且不易恢复,加上人类在开发和建设中的不合理行为,导致雨林被毁,因此必须进行有力的保护。
(2)根据信息2,并结合(1)中分析可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
卷
讲
评
批阅1:(1)该题要求学生回答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许多学生除了答出耕地 面积增加和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外,还答出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等,说明学生在审题时,没有抓住“土地利用状况”这一关键词。
(3)影响荒漠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治理荒漠化必须针对人为因素采取措施。
正确分析水土流失
答 卷 投 影
规 范 审 答
读下列材料,回答(1)~(2)题。
规
范
审
题
(1)根据信息1,30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扩大,而森林、草原面积减小,这是人口增长、人们乱伐滥垦所造成的,进而导致了当地气候恶化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小,水土流失面积增大。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6讲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6讲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甘肃兰州一中一模)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被称为植被覆盖度。
下面图1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2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图示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降水量的变化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2.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 )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B.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森林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荒漠区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强,而草原区植被覆盖度主要受降水影响。
C选项正确。
第2题,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b、a。
森林树冠大,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大;草地叶小,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小;荒漠区植被稀少,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更小。
B选项正确。
答案:1.C 2.B(2016·西安一模)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
下图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信息表明( )A.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C.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D.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4.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 )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B.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C.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D.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解析:从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特征看,饲养的羊只数量增多时,草地植被指数就减小,反之则增大,说明草地植被指数的高低与饲养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高优设计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拟题组训练十三区际联系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年2月10日,,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下图为京津冀产业结构及其联系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2015重庆二诊,1,产业结构)图中a、b、c、d所代表的含义是( )A.a为第一产业B.b为第二产业C.c为第三产业D.d为技术扩散2.(2015重庆二诊,2,城市化)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会使北京( )A.a比重增加B.b比重不变C.c比重增加D.d服务减弱3.(2015重庆二诊,3,产业转移)相对于河北而言,不利于天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职能”的条件可能是( )①资源较贫乏,经济实力差②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不够完善③城市规模大,产业密度大④交通和住房压力大,环境容量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D 2.A 3.C解析:第1题,图中a、b、c表示各地区的不同产业,通过各地区饼状图显示的各产业不同比例可得出:北京a比重最大,为第三产业;河北、天津c比重最大,为第二产业;三地b比重最小,为第一产业;故A、B、C错。
图中各地区间有d相联系,且由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可判断为技术扩散,故D对。
第2题,所谓首都核心功能,即北京作为首都所承担的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功能。
非首都核心功能主要有两大类:首先,从经济角度考虑,一些相对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辐射的经济部门;其次,区位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公共部门。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会使北京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减少,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技术扩散服务加强,故B、C、D错,A对。
第3题,天津与河北相比,河北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较为完善,故①②错;天津城市规模大,产业密度大,交通和住房压力大,环境容量较小,这些都是不利于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条件。
故③④对,选C。
下图是美国新一代波音737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高优设计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拟题组训练十三区际联系3(含解析)新人教版
十三区际联系在京津冀协同开展战略背景下,2021 年4月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在沧州开工建立。
读图,完成第7~8题。
7.(2021 北京西城区高三二模,7,区际联系)与北京相比,沧州开展汽车制造业优势是( )A.邻近大中城市,市场需求量大B.拥有货运港口,利于对外贸易C.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支持D.钢铁产量较大,科技水平先进8.(2021 北京西城区高三二模,8,产业转移)为了防止产业转移带来环境污染,沧州应( )A.加快物流速度,增大环境承载力B.促进人口迁移,实施生态移民C.开展循环经济,提高城市等级D.推进产业升级,采用清洁生产答案:解析:第7题,在市场、劳动力素质、科技水平等方面,北京明显更具优势,因此A、C、D错误;沧州东临渤海,拥有货运港口,利于对外贸易,因此B 正确。
第8题,推进产业升级,淘汰污染严重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是沧州防止产业转移带来环境污染合理措施。
读美国某产品主要进口市场份额分配表,完成第20~21题。
20.(2021 ( )21.(2021 河南郑州一模,21,产业转移)影响该产业转移主导因素是( )答案:解析:第20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产品产地逐步从兴旺国家转移到了开展中国家,最可能为鞋类。
第21题,开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力优势,鞋类工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
2021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
由于地面起伏,调水过程中,有地段能够自流,有地段需要人工提水。
读图,完成第9~11题。
9.(2021 甘肃质检,9,资源跨区域调配)输水线路郑州到石家庄段自流情况表现为( )C.黄河南、北均自流D.黄河南、北均不自流10.(2021 甘肃质检,10,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进入常态化运行后,以下说法正确是( )A.京津地区,雾霾减少B.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C.丹江口地区,云量增加D.丹江口地区,昼夜温差减小11.(2021 甘肃质检,11,资源跨区域调配)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①江淮地区伏旱②江淮地区梅雨③华北地区春旱④华北地区夏涝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2015年2月10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听取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开展规划纲要后,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开展,是一个巨大系统工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26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师版)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细化预测】【构建知识体系】第26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及一些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答案】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注意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温带草原,②为荒漠草原,③为荒漠。
(2)年降水量:图中A为400 mm,B为200 mm,C为50 mm。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对大西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夏季水汽非常贫乏,降水稀少。
冬季,由于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直泻南下,导致气候异常寒冷干燥。
这样,西北地区终年处于极端干燥的环境,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区。
由于流水作用微弱,风成了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受到强烈风蚀,沙土不断推移、堆积和发展扩大,便形成了今日广袤千里的荒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
【答案】人口激增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注意提示】原生荒漠与次生荒漠的区别原生荒漠:指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
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优化方案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课件第13章第28讲
第十九页,共39页。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地理景观演变示意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地理景观演变示意图通常展示同一地区在不同(bù tónɡ)时间的景观变 化,其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原因,也可能是人为原因。下图为我
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第二十页,共39页。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当前背景下,应该把__保__护__(_b放ǎo在hù第) 一位。 2.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___自__然__保__护__区___。 (3)加强环境(huánjìng)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__缓__冲__区__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 的机会。
解析:(1)图中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在全球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甲、乙、丙三个环节不能构成(gòuchéng)水循环。甲、乙、 丙三个环节的水汽量关系应为甲=乙+丙×50%。(2)乙为雨 林的蒸腾作用,可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故选D。
第十七页,共39页。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2014·淄博模拟)2013年5月19日,巴西环境部举行情况通报会, 介绍最近亚马孙森林砍伐监控情况。会上,巴西政府(zhèngfǔ) 表态,将进一步加强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据此回答(1)~ (2)题。 (1)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zhèngfǔ)都格外关注亚马孙热带雨林 的开发与保护,最主要的原因D是( ) A.它里面生活着世界上最奇特的生物 B.它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热带雨林 C.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资源特别丰富 D.亚马孙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巨大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 第13章区域发展 含答案
第十三章区域发展一、选择题都市圈(区)是指由起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
它是城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
都市圈(区)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图为我国山东都市圈(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山东省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A.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C.跨区域的人口迁移D.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2.山东省六大都市圈(区)的形成,有利于()A.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分工与协作B.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郊区城市化C.减轻大城市的土地承载压力,有效遏制环境恶化,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网络2.A1题,据材料可知,都市圈(区)内的各个城市之间联系密切,信息、资金、人口、物质流动交换2题,通过材料可知,都市圈(区)是城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区)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都市圈(区)的最大特点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密切,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存在产业分工与合作。
(2022·山东德州模拟)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在地貌上属于藏南山原宽谷区,大部分谷地宽度为2~5千米,在拉萨河、年楚河等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最宽可达10千米。
其年降水量400~550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
受自然条件影响,河谷地带风沙地貌发育,风沙灾害严重。
下图为该区域某河段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与我国西北沙漠相比,影响该地区风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小B.过度开垦C.河流水位变化D.过度放牧4.该地区风沙灾害治理面临的困难有()①沙土入渗强烈,保水能力较差②高台沙地和沙坡地的地下水位低③年降水量小,灌木不能生长④冬春季节河床和沙滩易裸露起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B3题,考查风沙的成因。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27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之小船创作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如2012年四川卷第4题,2009年海南卷第13~15题,2009年江苏卷第21~22题,2009年辽宁卷第37题等。
2.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措施,如2013年重庆卷第9~11题,2011年山东卷第3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常结合坡度、降水、植被等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示意图,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
2.以区域图为载体,利用图中经纬网定位、结合图中降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漠化问题及其原因。
3.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图中城镇、绿洲等的变迁,考查荒漠化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荒漠化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产生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点睛】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
荒漠化的成因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示意图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年降水量50mm以下200mm以下400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点睛】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异常。
干旱的气候使许多自然要素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过关检测(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南京市二模)据报道,位于以色列的死海西岸,近年水位以平均每年一米的速度下降,“死海不死”的说法已经受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
图甲是死海沿海废弃的水上游乐场,图乙是死海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下列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②上游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减少③地壳运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④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2.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对以色列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影响观光旅游业的发展②对河流的调节能力下降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④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题,死海面积减少既有蒸发量加大的自然原因,也有人为截流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的原因,故①、②对。
死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理论上应该变大;死海是咸水湖,湖边土地盐度高,无法耕种,不存在围湖造田问题。
第2题,水上游乐场被废弃,说明旅游业受到死海萎缩的影响;死海水面下降,受水循环影响,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亦下降;死海是内流湖,对河流没有调节作用;死海位于荒漠地区,其面积不断缩小,导致区域干旱加剧,水土流失减轻。
答案:1.A 2.D(2016·江西省红色六校一联)下图示意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
读图,完成3~4题。
3.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②土壤贫瘠,化肥施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解析:第3题,A、B两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耕作业主要依靠灌溉水源,灌溉措施不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于地表水分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而形成次生盐碱地,故①正确;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很少,雨水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③对。
优化方案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课件第13章章末综合提升
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 (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
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 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 策导向等。
No 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
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3)分析原因 (yuányīn)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 说明。(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
Image
第十二页,共12页。
第五页,共12页。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答题模板] 生态(shēngtài)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
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首先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 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生态(shēngtài)问题成因,一
第三页,共12页。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tímù)答题规范和模板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综合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2017·杭州模拟)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孔雀河下游发展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 题及解决措施。 土地荒漠化。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牧, 合理载畜量;科学用水,合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 作物;发展滴灌、喷灌技术。 (2)库尔勒市因盛产香梨而被称为“梨城”,产品远销国内外。 分析库尔勒发展香梨产业的有利条件。 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好;气温日较差大,糖分积 累多;灌溉水源充足;冬季气温低,虫害少;该地梨品质好, 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自然环境脆弱,孔雀河下游发展农业 生产可能带来土地荒漠化,解决措施可以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退耕还牧、合理载畜量、发展节水农业及发展滴灌、喷灌技术 等方面回答。第(2)题,库尔勒发展香梨产业的有利条件,需要 从图示信息切入,该地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 气温日较差大,灌溉水源充足等。
和滴灌等
思考方 向
满分术语
生活措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 经济措
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 施
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思考方 向
满分术语
政策措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加大资金、劳动力投入,城市
施 规划或旅游等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 环保措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 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 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 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选其中一种观点,并提供论据即可)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一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知识整合])1.认识荒漠化(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主要成因: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古代: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开垦,破坏固沙植被,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
(2)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
(3)现代: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
[深度思考])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3.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题组递进])1.(2010·安徽文综,28)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下题。
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森林锐减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D.物种灭绝解析开矿易造成植被破坏,加上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更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河南洛阳统考)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
读表,完成1~2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均温差值0.130.10.18-0.16-0.13-0.25-0.43-0.40-0.20-0.100.11 0.22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③减弱噪声④吸烟滞尘⑤防风固沙A.①②B.②⑤C.③④ D.③⑤解析:第1题,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第2题,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
答案:1.D 2.C刚果河流域是继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之后的第二个热带雨林地区,享有地球的“第二个肺叶”之美誉。
但最近几年,该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据生态专家提供的数据表明,该地区每年毁林面积达150万公顷,如果这个速度不加以控制,那么50年后,刚果河流域70%的林地将从地球上消失。
读图,回答3~4题。
3.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4.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强热带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 D.①②③解析:第3题,刚果河流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生活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是造成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6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 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6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学生用书P195](2016·天津市河东区一模)下图示意非洲大陆荒漠化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带。
第2题,图中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说明人口增长是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过度砍伐使大约6 0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过度放牧使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过度放牧面积大于过度开垦面积,故耕地面积扩大不是导致非洲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答案:1.B 2.A(2016·河南、河北、山西联考一模)下图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水土流失分布区。
读图,完成3~4题。
3.①②两区域中( )A.①区域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②区域为热带雨林带B.①区域土壤肥沃,②区域土壤贫瘠C.①区域季风水田农业发达,②区域商品谷物农业发达D.①区域丘陵面积比重大,②区域平原面积比重大4.造成①②两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A.天然林草覆盖率低B.开发历史悠久C.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弱D.人类活动强度过大解析:第3题,①区域是我国的东北地区,②区域是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东北地区土壤肥沃,而东南丘陵地区为红壤,土壤贫瘠,B正确。
①区域自然带为温带森林带,是我国商品农业基地,平原面积广阔;②区域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丘陵面积大。
第4题,两地水土流失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东北水土流失是黑土地过度开垦造成的,东南丘陵水土流失是过度开垦荒地造成的,D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教学案
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 (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最新考纲探究线索核心素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图,定位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2.综合思维:抓住区域环境特征,分析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3.人地协调观:科学合理指导人类活动,促进区域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认识荒漠化[特别提醒]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人为因素)。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①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2)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②人为因素[特别提醒] 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1)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
(2)阿塔卡马荒漠、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
(3)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4)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是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因而降水稀少造成的。
3.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①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
27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
[学生用书P200]
(2016·福建漳州等四地六校三联)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
A.大连B.青岛
C.深圳D.上海
2.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
①防风消浪、促淤保滩
②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地区,故排除A、B;深圳纬度低于上海,热量比上海充足,更适合红树林生长,故选C。
第2题,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红树林不是用材林。
答案:1.C 2.B
(2016·东北三校联考)下面图2为图1中甲农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甲农业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①洪涝灾害频率增加
②气候由干暖变为湿热
③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④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①扩大开垦面积,充分挖掘林地的生产潜力
②退耕还林,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④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应,对其掠夺式的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森林遭受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河湖淤积,洪涝灾害频率增加;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
第4题,现有林地面积已经很少,生态环境已经恶化,所以不能扩大开垦面积;要注意退耕还林,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答案:3.C 4.D
(2016·南京市、盐城市一模)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③人口迁出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土地沙化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①湿地减少②降水减少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由于人们在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周围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形成土地沙化。
第6题,土地沙化会造成湿地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蓄洪能力减弱等。
答案:5.A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