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on 病(讲座)
Prion
Prion前言:Prusiner发现此一病原体只由蛋白质所构成,他取名为prion(proteinaceous infections particle),但他也发现在染病的大脑和健康的大脑中,此种蛋白的含量是一样的,进一步观察后,发现其三级结构是非常不同的,因此,Prusiner提出了一个假说,其内容假设健康的蛋白可以转变成致病的蛋白,进而造成疾病;其对于普立昂(prions)不需基因组即可复制的现象也提出了看法,一但致病的蛋白出现,其就可使健康的蛋白转变为致病的蛋白,藉由一种连锁反应;普立昂(prions)造成疾病的方式也可归纳为3种,自发性、被感染或由于基因的倾向所造成。
在许多实验证据的强力佐证下,此一学说已成为大家所公认,一些以前不可解的疾病也解开了其神秘面纱,普立昂(prions)的发现也使的对于一些更常见痴呆疾病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如:Alzheimer’s disease。
Prion的由来Prion这个名字,是由Stanlet B. Prusiner所命名的,意即: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粒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
什么是PrionPrion蛋白是由广存于大部分的哺乳动物的PRP基因(仅含单一的exon,共253个密码子所组成,每个密码子由3个核甘酸所组成,蛋白质制造完成时最前面的22个密码子与最后面的23个密码子会被切除。
)所制造的蛋白质。
PrPc(C是指cellular),是一种多数位于神经细胞、少数位于心、肺、肾、胰、睪丸、白血球之细胞膜和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和一种膜蛋白(glycoinositol phospholipids)相连,主要功能是睡眠调节、心脏调节和铜离子调节:细胞膜上含PrPc能使细胞质中铜离子浓度上升,增加抗氧化能力。
PrPc非必须蛋白质曾经有科学家作过实验,在老鼠出生前将其PRP基因刻意剔除,老鼠仍然顺利成长。
但若是prion蛋白在折叠过程中发生错误,形成另外一种蛋白质PrPsc(sc代表scrapie 羊搔痒症),则会产生致病力。
《阮病毒介绍》PPT课件
完整版ppt
7
朊病毒病的分类
第一类: 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散发性、家族性及医源性克雅
病(sporadic, familial and iatrogenic CJD, sCJD, fCJD, iCJD);库鲁 病;散发性、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Sporadic and familial fatal insomnia,sFI , fFI)。
完整版ppt
10
朊病毒病的共同病理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海绵样变, 四大神经病理特征: 1. 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或海绵样变(Spongiform changes) 2.神经元退化、丢失(Neuron loss) 3.星形细胞增生(Astrocytosis),取代正常的神经元细胞 4.形成淀粉样斑沉积(Amyloidosis)
完整版ppt
9
朊病毒病的分类
第三类: 新型变异性克雅病(new variant of CJD,nvCJD or vCJD)。
vCJD是由于食入BSE污染的食物制品引起。此类朊病毒病的 特征为脑组织中大量PrP淀粉样斑块沉积,大量的海绵样空 泡形成。与GSS不同的是其PRNP基因未发现有变异位点存在。
完整版ppt
11
朊病毒感染引起人和动物的主要疾病
羊瘙痒病(scrapie)
是一种羊的慢性消耗性疾 病,是朊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疾 病之一。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在 欧洲流行。在羊群中易于传播, 但确切的传播途径尚不清楚。
完整版ppt
12
朊病毒感染引起人和动物的主要疾病
1954年冰岛病理学家Bjorn Sigurdsson(1913-1959)首先系统 地描述了羊瘙痒病的特点。
6. 羊等反刍动物,传播的潜在危险不明,很难预测和控制;
朊病毒ppt课件
正常情况下PrP*的浓度很低, PrPSC的形成亦可以忽
略不计,但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 PrPSC便会大量
地产生和积蓄:
A:发生传染性朊病毒病时,外源的朊病毒进入细胞, 并作为模板促使PrP*转变为PrPSC 。
B:散发性朊病毒病中,无外源的朊病毒参与,可能是
由于PrP*积蓄至足以自发产生PrPSC的水平,再通过正
N端两个保守区域
N端没有明确的结构,23-1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五个八肽重复区域 位于重复区域下游,高度疏水和保守的“疏水核心区 域”序列 此外“疏水核心区”上游的有亲水性区域
其他结构
N端和C端的信号肽序列 两个糖基化位点 二硫键:连接第二个和第三个α 螺旋 C端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
遗传物质:蛋白质 大小: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 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
特性: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
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极强的抗性
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导致人类和家畜患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 变,最终不治而亡
朊病毒病的类型
目前已知由朊病毒蛋白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约有
反馈环道促使PrP*转变为PrPSC ,但这种情况通常很少 发生;另一方面,体细胞突变也可使PrPC失稳促使 PrP*转变为PrPSC 。
C:发生遗传朊病毒病时,突变的PrPC (△ PrPC )作
为许多细胞正常代谢的一部分被合成和降解。△PrPC
的随机不稳定性比PrPC高,从而产生部分解折叠的单
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 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
朊蛋白PPT剖析
预防
• 消灭已知的感染牲口,对病人进行适当的隔离 •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肉品检验,不许疯牛、羊肉
上市,也禁止其产品与人接触,防止PrP经口或 者接触传播 • 禁止食用污染的食物,对神经外科的操作及器械 进行消毒要严格规范化,对角膜及硬脑膜的移植 要排除供者患病的可能 • 对有家庭性疾病的家属更应注意防止其接触该病
正常情况下,细胞PrP基因编码产生细胞朊蛋白, PrPC以α螺旋为主,对蛋白酶K敏感,无致病性。
某些条件下,PrPC构型发生异常变化以β折叠为主形 成致病的PrPSc(羊瘙痒病朊蛋白),对蛋白酶K抗性, 具有致病性与传染性。
PrPC 与PrPSc的主要区别
抵抗力
• 抵抗蛋白酶K的消化作用 • 标准的高压蒸气灭菌(121.3℃,20min)不
1997年,史坦利·布鲁希纳 (StanleyB.Prusiner,美 国),发现新的蛋白致病因 子朊蛋白
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 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朊病 毒的复制并非以核酸为模板,而 是以蛋白质为模板。
斯坦利由于发现PrpSC(一普里朊) 和PrPC具有相同的一级结构(氨 基酸序列)而具有不同的二级和 三级结构(构象),打破了以往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 (一条序列一种结构)的定律, 而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
能破坏Prion,需要高压蒸气灭菌134 ℃, ≥2h,才能使其失去传染性 • 对辐射,紫外线,及其常用消毒剂有很强 的抗性
人和动物的Prion病
感染过程
人或动物感染PrPsc 由淋巴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直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与神经元表面正常的PrPc
PrPc
PrPsc
PrPsc 指数增值,导致神经元细胞凋亡,裂解 释放出的PrPsc 继续与PrPc 其他正常作用 神经系统症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演示文稿
第三页,共37页。
第四页,共37页。
1 流行病学
➢ 发病率及患病率不明,推算其发病率为2.4/106;
➢ 女性患者稍多;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60岁多发,儿童偶见。
第五页,共37页。
2 临床表现
第六页,共37页。
第七页,共37页。
第八页,共37页。
第九页,共37页。
3 辅助检查
第十页,共37页。
第十一页,共37页。
第十二页,共37页。
第十三页,共37页。
第十四页,共37页。
3.3 组织活检
第十五页,共37页。
第十六页,共37页。
第十七页,共37页。
第十八页,共37页。
第十九页,共37页。
4 诊断标准
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继续6-12个月的维持治疗 ;
➢ 由于甲氨蝶呤毒性较高,不建议用于治疗PACNS
;
➢ 启动治疗4个月后应进行疗效评价,如无缓解,应
考虑终止一线治疗并改用其他治疗方案。
第三十四页,共37页。
7.2 二线治疗
二线治疗药物包括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等毒性较 低的免疫抑制剂;
造影阴性、活检阳性、MRI可见脑膜明显强化的小血
第二十页,共37页。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5 临床分型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5.1 DSA阳性型
5.1.1 根据受累血管大小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5.1.2 根据临床表现分亚型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5.2 DSA阴性型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疯牛病病毒
朊蛋白性质
朊病毒对高温、酸碱以及常见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脑组织中的朊病毒经过138℃的高温作用,仍然 能够存活超过1h。在20%的福尔马林中也能够存活超过2年。对氢氧化钠、苯酚以及次氯酸钠均有较强的耐受性。 杀灭朊病毒的方法是采用焚烧 。
人完整朊病毒蛋白hPrP(23~230)三维结构示意图 正常结构的朊蛋白(PrPC)由宿主染色体PrnP编码,是 正常哺乳动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25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33~35kDa,依次包括氨基末端22个 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序列;51~59位富含甘氨酸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八肽重复序列(Octarepeat),可以结 合金属离子;之后连接一段腺嘌呤富集区域和C末端的跨膜区。经核糖体合成之后,朊蛋白沿细胞分泌途径被转运 至高尔基体完成翻译后修饰过程,即去除羧基端的疏水序列(231~254),同时在Ser231处安装糖基磷脂酰肌醇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GPI)受体结合位点,形成二硫键以及Asn(181,197)位点糖基化。PrPC 在其构象形成过程中具有向PrpSc构象转变的倾向,但是N端的糖基可以有效阻止这一转变 。
谢谢观看
致病机制
朊病毒(prion)中检测不到足够量或足够长的能编码遗传信息的核酸。构成朊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 聚体,可能含有少量的脂类或糖类。朊病毒感染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细胞的死亡,感染必要条件是中枢神经细胞表 达朊蛋白,这是一个和朊病毒PrPSc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但不同二级结构的蛋白质PrPC。朊病毒不溶于水且对蛋 白酶K具有部分抗性,研究发现损伤核酸的方法都不能消除朊病毒的感染性,而朊蛋白溶于水且易被蛋白酶K消化, 这是区分朊病毒和朊蛋白的重要生化手段 。
朊病毒复制模型 致病因子的朊毒体只由以主要为β折叠的不正常构型的PrPSc构成,而且这些错误折叠的 PrPSc蛋白虽然不由核酸编码表达,却可以进行自我复制。Prusiner等于1999年提出了朊病毒复制模型。该模型 从理论上解释了朊病毒的发病机制。根据该模型,PrPC在折叠过程中的随机变化可能会产生部分未折叠的单体形 式(PrP),这是一种处于中间状态的蛋白质单体,它既可以转变为PrPC也可以进一步形成PrPSc。PrP的浓度一 般较低,因此形成PrPSc的量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在感染朊病毒的情况下,外源PrPSc则会作为模板促使PrP向 PrPSc转变。由于PrpSc的不溶性使得这一进程不可逆转,进一步加速PrPSc的产生 。
新型克雅病演示课件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免疫调节剂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提高抵抗力,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害 。
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发热、咳嗽、呼吸困 难等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如解热、止咳、吸氧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的基础上, 结合中医药辨证论治,提高治疗效果 。
预防措施与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国际合作
提供心理支持
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 对新型克雅病的挑战。
为受新型克雅病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援助 和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分析
发展趋势
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对新型克雅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挑战分析
新型克雅病的防控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毒变异、传播途径多样化等。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关注度举措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健康讲座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 新型克雅病相关知识。
组织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提高公 众对新型克雅病的认知度。
如心肌炎、心力衰竭等。治疗需控制 感染、减轻心脏负荷、使用营养心肌 药物等。
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建立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 度、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 并发症风险。
预警系统建立
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实时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传播。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新型克雅病的潜伏期长,可达数年。初期症状包括头痛、失眠、抑郁等,随着病 情发展,逐渐出现肌阵挛、共济失调、痴呆等严重神经症状。患者最终因呼吸衰 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疯牛病形成的原理
疯牛病形成的原理疯牛病,也称为BSE,是一种影响牛类神经系统的疾病。
它是由朊病毒(Prion)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该疾病被发现于1980年代晚期,最初在英国被发现。
此后,它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报道。
在该病流行期间,欧盟国家取消了商业牛肉中骨髓等动物组织的使用,并加强了其他措施以保障公众健康。
虽然目前疾病的流行率已经下降,但该病仍然存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这篇文章探讨了疯牛病的形成原理。
朊病毒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病原体,不同于病毒和细菌。
它由一种异常的蛋白质构成,该蛋白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通常,蛋白质在人体中是一种重要的分子,是身体的许多功能的基础。
但是,在朊病毒中,该蛋白质的形状与正常蛋白质不同。
这个非正常的形状使其具有毒性,并能够引起神经系统的破坏。
在疯牛病的形成中,朊病毒在机体中开始聚集。
最初,这些朊病毒聚集在牛的消化系统中,特别是在第一胃中。
在那里,它们可以与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产生相互作用,以增加其存在和繁殖的可能性。
一旦朊病毒进入牛的体内,它们就会开始繁殖,并且病毒数量会迅速增加。
在这一过程中,病毒只有很少的外部表现,这意味着病牛可能不会患病。
然而,当病牛死亡时,朊病毒开始发挥作用。
当病牛死亡时,朊病毒会聚集在其神经系统中。
这些病毒凝聚成团,形成一种固态的聚集物质,称为朊病毒斑。
它们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并引发炎症反应的过程,这可能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
病毒斑的形成也是非常缓慢的,可能需要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这意味着牛患上疯牛病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疯牛病对人类的影响类似于哥妹综合症和克雅氏病。
这三种疾病都是朊病毒所致疾病。
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可能会被感染朊病毒。
这是由于朊病毒斑可以在机体中存活数年,甚至几十年,因此即使病牛被屠宰和处理成食品,也可能存在人类食用含有朊病毒的牛肉的风险。
这些朊病毒可以在人体中繁殖并引发类似于疯牛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称为克雅氏病,它是一个非常可怕同时很少见的疾病。
Prion 病(讲座)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 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
tse?1759年德国leopoldt首先报道此病?18世纪普遍流行scrapie?1898年besnoitmorelch首先描述脊髓前角神经元空泡化?1936年cuille首先报道scrapie是可传递性疾病将病羊的脊髓前角接种于正常羊后1444个月后发病?1959年hadlowwj访问英国专门研究scrapie和kuru的关系并提出发病机制的学说根据病理学证据表明prion病的致病原理为中枢神经组织脑和脊髓沉积了不正常的prion蛋白酶抵抗型proteaseresistentformprpres又称为scrapie相关的prpprpsc分子量为2730kd可用免疫组化证实
除FFI 外,均能通过患者脑组织的接种而传递给 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和啮齿类等动物。
•1759年德国 Leopoldt J G 首先报道此病 •18 世纪普遍流行 scrapie 病 •1898年 Besnoit M M 和 Morelch 首先描述脊髓前 角神经元空泡化
•1936年 Cuille J 和 Chelle P Z 首先报道
•发病年龄为18~61岁,平均49岁。 •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失眠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睡眠障碍的特征是慢波和快波睡眠相消失,伴有幻觉和记 忆减退。 植物神经症状包括多汗、呼吸和心率增快和发热。 •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可有共济失调、肌阵挛、锥体束征和痴呆。 •脑电图为弥漫性慢波,仅1例出现周期性改变。 •病程约1年左右。 •无特效治疗。
人兽共患病4-疯牛病 PPT课件
(2)库鲁病(Kuru) 发生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山区高地人群的TSE,1955年首次报道。 发病人颤抖或发抖。
(3)运动失调症的GSS病(gerstmann- straussler-scheinker)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患。先失去协调,然后变成痴呆。50 多个家族被证实是遗传性PrP基因突变。
(4)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 1986年意 大利家族首次报道。严重失眠和自主性衰竭;丘脑神经胶质 增生。
绵羊/山羊瘙病感染性 +++ +++ +++ +++ +++ +++ +++ +++ NT宿主组织 人类/库鲁感染性血清(0)
血球 血浆
0
骨髓
(0)
肺
+
肝
+
肾
+
肠
(0)
卵巢
NT
子宫
NT
绵羊/山羊瘙病感染性 0 ± 0 ± + 0
+++ + +
注: +++ 总是存在, ++ 经常, + 不规律, ± 罕见, 0 未发现, ( ) 少量样本结果, NT 示检查
截至2003年12月底,中国尚未发现疯牛病。
受疯牛病危害的不仅是牛,人若食用了被污染 了的牛肉、牛脊髓等,也有可能染上致命的新 型克-雅氏症。患者脑部会出现海绵状空洞, 先是表现为焦躁不安,后导致记忆丧失,身体 功能失调,最终精神错乱甚至死亡。新型克- 雅氏症患者以年轻人为主,发病时间平均为14 个月。截至2003年底累计已有至少137人死于 新型克雅氏症,其中多数在英国。
[教学]Prion病
Prion病Prion病是异常的朊病毒蛋白(PrP)蓄积在人、畜脑组织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1982年美国生物学家斯坦利.普鲁西纳尔()发现了该病毒蛋白,他的发现对了解与痴呆有关的疾病和疯牛病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为表彰他的新发现及研究成就,于时隔25年后的1997年授予他诺贝尔医学奖。
一、PrPPrP的研究目前已进入了分子水平,它比病毒小得多,与具有核酸蛋白复合体的典型病毒不同,PrP无核酸。
PrP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有异常和正常两种(表4-4)。
正常的PrP位于人的20号染色体短臂上,是由25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糖蛋白,以神经系统细胞含量最多,PrP构成细胞膜,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有实验表明,PrP对维持神经细胞长期生存有重要作用。
正常的PrP是无害的细胞蛋白,当其结构发生改变,成为异常PrP时则为有害物质,具有传染性,可以复制,使人和动物患痴呆症。
正常与异常的PrP的一级氨基酸结构并无差异,最大的不同是空间结构变异,前者为α螺旋,后者多变为β折叠。
变异后产生抗蛋白酶性,聚集后获得了淀粉样蛋白性质,蓄积于脑而致病。
Antoine等报告PrP27~30kd是抗蛋白激酶K 的Prion蛋白,用Western印迹法阐明PrP27~30kd的表达,提示其分布与该部位的损伤强度相关。
表4-4正常PrP与异常PrP的区别特征正常PrP异常PrP正常细胞1~5μg/g感染细胞内(CJD患者脑)12~40μg/g局部细胞内细胞膜表面细胞外突触体等蛋白分解酶处理PIPLC处理合成(t1/2)分解(t1/2)被消化从细胞膜剥落<0.1小时~5小时Kuru斑PrP27-30kd残留不剥落1~3小时二、人的Prion病分类、发病机制及特征人的Prion病有遗传、感染或自行发生等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PrP 基因异常的遗传性Prion病和PrP基因无异常的散发性Prion病(表4-5)。
表4-5人的Prion病分类散发性Prion病特发性CJD医源性CJD新变异型CJD库鲁病遗传性Prion病家族性CJDPrP异常伴痴呆的痉挛性麻痹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一)散发性Prion病临床及病理属于Creutzeldt-Jakob病(CJD,克-亚二氏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死的、可传染的海绵状脑病。
朊病毒ppt课件
面发挥一定作用,不同哺乳动物中PrPC序列同源性达到 70%以上。
调节神经细胞黏附、增殖、分化; 保护神经系统; 抑制肿瘤细胞对凋亡刺激的敏感性; 具潜在的参与胚胎发育及调节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能力。
异常瘙痒型朊病毒致病原因
致病性的朊蛋白可以持续复制和沉淀, 是具有极强传
“蛋白X”是由小鼠非PrP基因编码的特异因子,可能
是参与催化PrPC分子构象改变的“分子伴侣”,同PrPC
和PrPSC形成三元复合物。
构象转变中的辅助因子——Hsp104和Hsp70
在体内广泛存在的热休克蛋白家族中,Hsp104和Hsp70 都能与PrPC发生相互作用。
Hsp104引起朊病毒蛋白向抗蛋白酶K水解的状态转化; Hsp70对类似PrPSC形式的聚集有抑制作用。
朊病毒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病毒因子性质鉴定体外实验产生的prpsc是否有感染性毒株多样性的形成机制prp生理机能朊病毒进入脑的通路和其与脑病变的关系?各实验室对朊病毒研究内容矛盾?人们目前尚不能得到prpsc的可靠结构信息导致从prpc获得的许多构象变化相关的结论只能停留在推测层面正确性无法检验?prpc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使其结构与功能不能连接起来朊病毒病的预防?消灭已知的感染牲口对病人进行适当的隔离
反馈环道促使PrP*转变为PrPSC ,但这种情况通常很少 发生;另一方面,体细胞突变也可使PrPC失稳促使 PrP*转变为PrPSC 。
C:发生遗传朊病毒病时,突变的PrPC (△ PrPC )作
为许多细胞正常代谢的一部分被合成和降解。△PrPC
的随机不稳定性比PrPC高,从而产生部分解折叠的单
Prion疾病
Prion疾病
范学工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1999(16)4
【摘要】@@ 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羊瘙痒症(scapie)、人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和库鲁病(kuru)的病因一直不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的Prusiner教授经过近20年的研究,在1982年提出了Prion 是CJD的病原因子假说,指出这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新的致病蛋白质因子,并构建了prion-词[1].由Prion所引起的疾病称为Prion病(Prion Diseases).目前认为,Prion是所有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的病原因子.
【总页数】3页(P169-171)
【作者】范学工
【作者单位】410008,长沙,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Doppel(叠朊蛋白)与Prion疾病 [J], 肖新莉;刘勇;董小平
2.内质网应激与prion疾病 [J], 徐琨;楚雍烈
3.Prion蛋白和Prions疾病 [J], 周剑涛;潘秋时
4.Prion蛋白与神经变性疾病研究进展 [J], 王敏;李晓红
5.Prion疾病和“proteinonly”假说 [J], 周筠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猫的病毒性传染病(猫海绵状脑病)-宠物医生课件
疯牛病的致病因子仅存在于牛的脑、脊髓和小肠内,因此,避 免猫摄入以上BSE感染组织,就可有效防止本病发生。按照BSE 的根除计划,改变饲料加工程序就可消除该病在宠物中的流行。
感谢观看
猫海绵状脑病
【病原】 【流行病学】
【症状】 【实验室检验】
【病理变化】 【诊断】 【治疗】 【预防】
猫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由腕病毒(Prion)感染引起的一种以神 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病原】
肮病毒是一类非正常的病毒,它不含有通常病毒所含有的核酸,而 是一种不含核酸仅有蛋白质的蛋白感染因子。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 酶抗性蛋白,对蛋白酶具有抗性。正因为这种结构特点,使其具有易 溶于去污剂、有致病力和不诱发抗体等特性,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很大 麻烦,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肮病毒颗粒对一 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之强,大大高于已知的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其 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特性极不利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肮病毒从一 类动物传染给另一类动物后,即这种病毒跨物种传播后,其毒性更强, 潜伏期更短。
【流行病学】
据报道,猫患本病是因饲喂含未完全加工已感染疯牛病病毒的 肉和骨的饲料所致。
【症状】
病猫呈进行性神经症状,运动与感觉反应受到严重影响,大部 分感染猫行为异常。
【诊断】
猫海绵状脑病的诊断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査进行,病猫呈现典 型海绵状脑病病变,脑内出现原纤维和修饰的PrP蛋白。
【预防】
朊病毒简介——精选推荐
朊病毒简介朊病毒(Prion),又称“普里昂”或蛋白质侵染子,是一种可以引起同种或异种蛋白质构象改变而致病或功能改变的蛋白质。
最常见的是引起传染性海绵样脑病(疯牛病)的蛋白质。
“朊病毒”最早是由布鲁希纳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
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
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破坏其DNA和RNA后,其仍具感染性。
1947年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瘙痒病”相似。
最为震惊的是1996年“疯牛病”,在英国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但近来又有研究报道,朊病毒含有微量核酸。
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原因。
朊病毒与真病毒存在一些主要区别:阮病毒呈淀粉样颗粒状,无免疫原性,无核酸成分,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和高温。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是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的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
其要点如下:1.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瘙痒型(致病型PrPsc)。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
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2.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3.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型PrPc中的α螺旋结构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β片层增加,最终变为PrPsc型,并通过多米诺效应倍增致病。
朊病毒致病如此强,其传播途径也是多样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食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2.医源性感染: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输血等;3、朊病毒存在变异和跨种族感染,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4、朊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已知的主要为脑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 座 )
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陈清棠
Prion 病 是 一 组 可 传 递 的 海 绵 状 脑 病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TSE)
过去被称为“慢病毒感染性疾病”,包括:
1、kuru 病
2、Creutzfeldt-Jakob 病 (CJD)
CJD 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CSF:正常 -EEG :晚期呈典型周期发放的高波幅三相或 双相尖波,间隔0.5~2秒,背景为电静息。应进 行动态观察。
医源性 CJD
外科手术器械,深部电极 移植物传递:角膜移植,硬脑膜移植 组织提取物传递: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
诊断和鉴别诊断
•Alzheimer 病(也是淀粉样蛋白沉积 (A4 蛋白),但无传 递性, 临床表现不同,EEG 不同) • SSPE 属“慢病毒感染”,为麻疹病毒的潜伏感染,临 床过程不同,也有肌阵挛。神经病理不同,有炎细胞浸
人类 TSE
一、kuru
二、CJD
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
•散发约 85%~95% •家族性约 5%~15% •医源性约 1%
人类 TSE
©病理改变:神经毯呈空泡变性 ( 海绵状 ) ,胶质细 胞增生、肥胖变性,神经元脱失。
©病程短者,以海绵。
©电镜下可见空泡位于神经细胞或胶质细胞的突起
3、Gerstmann-Strassler-Scheinker (GSS) 综合征
4、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
5、绵羊和山羊的scrapie 病(羊瘙痒病)
TSE
6、豹的脑病
7、黑尾鹿和麋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 8、牛的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scrapie 是可传递性疾病,将病羊的脊髓前 角接种于正常羊后,14~44个月后发病 •1959年 Hadlow WJ 访问英国,专门研究 scrapie 和kuru 的关系,并提出发病机制的学说
TSE 的发病机制
根据病理学证据表明 prion 病的致病原理为中枢神 经组织 ( 脑和脊髓 ) 沉积了不正常的 prion 蛋白酶抵抗型 (protease resistent form, PrP res) 又称为 scrapie 相关的 PrP (PrP sc), 分子量为27-30KD 可用免疫组化证实。
除FFI 外,均能通过患者脑组织的接种而传递给 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和啮齿类等动物。
•1759年德国 Leopoldt J G 首先报道此病 •18 世纪普遍流行 scrapie 病 •1898年 Besnoit M M 和 Morelch 首先描述脊髓前 角神经元空泡化
•1936年 Cuille J 和 Chelle P Z 首先报道
GSS病(二)
神经病理:
•GSS 的海绵状改变较轻,有时还缺如,而且在同一家系中 不同患者的海绵状改变的程度可以有很大差别。
•星形细胞增生和肥大远较海绵状改变显著。 •多数病例有脊髓小脑前、后束不同程度的退变,皮质脊髓 束和后索退变较轻,前角细胞数目减少,代之以纤维胶质 增生。
润。EEG 不同,周期间隔为4秒~8秒。
治疗与预防
•本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手术器械可在138C 高压一小时,或 1N NaOH 溶液 浸泡一小时。或二者兼用。
•尽量用基因重组的激素作替代疗法。
GSS病(一)
Gerstmann-Strä ussler-Scheinker (GSS)病
Gerstmann-Strä ussler-Scheinker (GSS)病,或称 GSS病,
遗传方式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GSS病(二)
神经病理:
•脑标本肉眼观察形态正常,或轻度萎缩。
•显微镜下的特征性所见为淀粉样斑块,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 包括脊髓,尤其在小脑最为明显。 斑块大小不一直径由10~15μ m,可以是单中心或多中心形式, PAS 呈红染,刚果红染色在偏光显微镜下呈双折射性质。 单中心斑块和 kuru 斑相似,中心部分呈均质性,周边为细丝 状结构。 在密码子198和217突变的家系中,淀粉样斑块中尚呈现轴突型 老年斑伴有许多神经原纤维缠结,很难与阿尔茨海默病鉴别。
GSS 综合征,是一组家族性可传递性海绵状脑病,十分罕见。
其基因突变位点与家族性 CJD 不同。据目前所知,有以下几种突变位点: •密码子 102 的 CCGGTG (脯氨酸转变为亮氨酸) •密码子 117 的GCAGTG (丙氨酸转变为缬氨酸)。 •密码子 198 的 TTCTCC (苯丙氨酸转变为丝氨酸), •密码子 217 的 CAGCGG (谷氨酸转变为精氨酸)。 •其他尚有插入突变等。
TSE 的发病机制
•PrP 在正常人脑组织中存在的类型为细胞型 (PrPc),又称为蛋白酶 敏感型 (protease sensitive cellular form,PrPsen),当接触 TSE 感染
因子后 (如接种 TSE 的脑组织后) 负责编码 PrPc 的基因 (位于第20
对染色体的短臂上,称为 PRNP 基因) 发生突变, 其蛋白产物由原 来正常的前体蛋白转变为较稳定的低能量状态的多聚体 折叠构象 的淀粉样蛋白PrPc PrP sc 或PrP res 而沉积于脑和脊髓中,后者具 有传递性。迄今为止,尚无证据表明单独 PRNP 突变可导致发病, 是否存在其他因子尚待进一步研究。 •Alzheimer 病脑内也是淀粉样蛋白沉积,但其前体蛋白为 A4 蛋 白,不具传递性。
内,由单层膜包绕。
CJD 的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 16~82岁,平均 60岁, 家族性发病年龄较早 •前驱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易疲乏…… •早期症状:行为改变,情感反应异常,持物走路不 稳,视觉障碍,幻觉、妄想…… 继而智能减退、痴呆
CJD 的临床表现
•体征:锥体束征,可轻偏瘫; 锥体外系体征:手足徐动,指划动作; 小脑体征:共济失调,轮替运动不能; 90%有肌阵挛。 •病程:多死于 1 年内。 家族性者病程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