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注释 ①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②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公元 207年7月,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山。 ③澹澹(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④竦(sǒng)峙:耸立。竦,同“耸”,高。 峙,挺立。 ⑤星汉:银河。 ⑥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 至,极点。最后这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 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 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 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 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 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 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星汉:指银河。这四句的意思是“匆 匆远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灿烂无 比的满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间。”这四句 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 出的景象。
以下六句实写观海之所见,此时的曹操 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美 好。“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 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何:何其, 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耸 立。 竦,同“耸”,高。峙:立。萧瑟:秋 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洪:大。意思是“海水 荡漾多么辽阔,山岛耸立于水的中间。树木 葱葱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阵阵秋风瑟 瑟响,激起大海滔天浪。”沧海之景,在曹 操看来,是多么的辽阔、壮丽啊!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湾,唐朝洛阳人,生卒年不 详,开元时代的著名诗人之一,一 生经常往来于吴楚之间。开元元年 (712) 进士,任荣阳(今属河南)主 簿。开元五年至九年,参编《群书 四部录》。书成,调任洛阳尉。其 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十首。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赏析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赏析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赏析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zhì):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赏析: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曹操《观沧海》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曹操《观沧海》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曹操《观沧海》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

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

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水波动荡状。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

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初中语文文言文曹操《观沧海》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曹操《观沧海》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曹操《观沧海》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

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

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水波动荡状。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

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观沧海最能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

观沧海最能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

观沧海最能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观沧海》最能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赏析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赏析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赏析开头交代观海的地点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竦峙的山岛,后二句则是具体写“水何澹澹”,这里写了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气象。

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这是实写,同时对下文起了衬托的作用。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这首诗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观沧海古诗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古诗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古诗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意思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意思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意思“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出自唐朝诗人曹操的古诗作品《观沧海》第三句,其全文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丛生:郁郁葱葱2、百草:各类杂草3、竦峙(ǒng zhì):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峙,挺立【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赏析】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c/2146htm,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_全诗赏析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_全诗赏析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出自两汉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及注释】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⑸何:多么⑹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峙(sǒng zhì):耸立。

竦,通耸,高。

⑻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⑽日月:太阳和月亮⑾若:如同.好像是.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极点。

⒂至:非常,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赏析】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曹操观沧海原文赏析

曹操观沧海原文赏析

曹操观沧海原文赏析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赏析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的意思和内容

观沧海的意思和内容

观沧海的意思和内容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意思浅介:
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

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志向吧!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这是很精当的。

观沧海注释和译文

观沧海注释和译文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5)何:多么(6)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10)日月:太阳和月亮(11)若:如同.好像是.(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观沧海 【完整版】

观沧海 【完整版】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习题】1、下列对《观沧海》一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以”表示东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B.“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内容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感。

C.这两句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

D.诗句直接写人,使我们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沧海的勃勃英姿。

答案:D。

诗句重在写景,不是写人。

2、下列对《观沧海》一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所想。

最新观沧海 / 碣石篇原文及赏析精选

最新观沧海 / 碣石篇原文及赏析精选

观沧海 / 碣石篇原文及赏析观沧海/碣石篇朝代:魏晋作者: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 d 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

峙,挺立。

(9)萧瑟(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

咏:歌吟。

赏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东临观沧海/碣石篇诗词内容">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山岛、岛上 的草木。 3层(9—12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 诗的内容无关。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宰相肚里能撑船。
❖ 一个人有多大的气度,决定他能成就多大的 事业。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观沧海》及翻译。(写 在语文作业本上)
2.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 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写在日记本上)
3.预习《次北固山下》。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庆幸。
咏:表达。
至:极点。
志:志向。
句意:庆幸得很,好极了,(我) 唱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情和志向。
最后这两句每章都有,是 配乐歌唱时加上的,和本诗正 文的内容没有关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人生感悟
拓展成长空间!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 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征伐盘踞在我国东北 部的乌桓族,追歼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回师途中诗人经过碣石山,登山望海,面对洪波涌 起的大海,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壮丽 诗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5 古代诗歌四首
执教人:梁玉娜
观沧海 曹操
学习目标: 1.朗读并理解诗意。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会曹操的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 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他好作乐府歌辞,他的 诗歌风格慷慨悲壮,诗中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 魄宏大,苍劲悲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这首诗可以分成几层?每层 写的是什么?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风吹树木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浪。
句意:在萧瑟秋风中,海水涌 起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行:运行。 若:好像。 其:代词,代指大海。
句意:太阳和月亮的运转,好 像出现在大海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句意: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 好像也是从这大海里生出的。
句意:向东来到碣石山,来观看可 译成“多么”,也可不译。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
句意:(海面上)水波荡漾,山和 岛高高地挺立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丛生:郁郁葱葱的生长。 丰茂:长势旺盛。
句意:树木郁郁葱葱的生长, 各种草木长势也很旺盛。
二、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 写的?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 思。
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 诗人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小结:
《观沧海》这首乐府诗是一首写景抒 情诗,诗人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 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了 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统一天下,建 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 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汉代乐府 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 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沧:青绿色。
沧海: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
如果把《观沧海》改成《观大海》好不好? 为什么?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来到,到达。 以: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动词, 表示在时间上一先一后的两种行 为的联系。可译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