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医案选析 咳嗽医案分析2013.3

合集下载

医案纪实:“咳嗽”精彩医案三则

医案纪实:“咳嗽”精彩医案三则

医案纪实:“咳嗽”精彩医案三则蛇床子咳嗽很难治,这是一个医生很头疼的事,话说“医见咳嗽眉头皱”,但是我觉得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三则咳嗽治疗成功的例子。

【医案一】老友的父亲,73岁,在我这看病将近20年。

最近虎门疫情厉害,控制到市区,找到我一进门就说:“依芬,感冒后咳得受不了了,每天晚上一躺下就咳,有时候有痰,有时候没痰。

”我一想这阿叔胃一直不大好,吸烟很多年,多半老慢支又感染了。

再看胸片,确实双肺底有一些炎症,舌红苔白腻,脉弦数,一派阴虚症状。

想起李发枝老先生说的喉源性咳嗽、变异性咳嗽用麦门冬汤,培土生金法,处方麦门冬汤止嗽散王老师的肺炎三板斧仙鹤草补气、苍术健脾祛湿、防风祛风解表,具体如下:麦冬30 甘草10 薏苡仁30 (代替梗米,有脾胃湿)党参30 法半夏30 前胡15 紫苑15 荆芥15 百部15 陈皮15 桔梗10 冬花15 黄芩30 金荞麦30 仙鹤草30 苍术30 防风107剂,药后即愈。

按:止嗽散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之功效。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临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

麦门冬汤方所治虚热肺痿乃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所致。

病虽在肺,其源在胃,盖土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则肺之阴津亦亏,终成肺胃阴虚之证。

肺虚而肃降失职,则咳逆上气;肺伤而不布津,加之虚火灼津,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出,且咳唾涎沫愈甚,则肺津损伤愈重,日久不止,终致肺痿。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虚热内盛,故手足心热。

胃阴不足,失和气逆则呕吐;舌红少苔、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

治宜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

人参益气生津为臣。

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第一节咳嗽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证候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已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述了气候变化、六气影响及肺可以致咳嗽,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了肺脏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对咳嗽的症状按脏腑进行分类,分为肺咳、心咳、胃咳、膀胱咳等,并指出了证候转归和治疗原则。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拟出了不少治疗咳嗽行之有效的方剂,还体现了对咳嗽进行辨证论治的思想。

隋《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在《内经》脏腑咳的基础上,又论述了风咳、寒咳等不同咳嗽的临床证候。

唐宋时期,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收集了许多治疗咳嗽的方剂。

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明医杂著》指出咳嗽“治法须分新久虚实”,至此咳嗽的理论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际。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病证的一个症状。

本节是讨论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病因病机】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病邪。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均是病邪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看似简单,实则病因复杂多样。

在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中,对于咳嗽的诊治有着独特而深入的见解。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中医师承中的咳嗽医案,希望能让大家对中医治疗咳嗽有更直观的认识。

医案一:患者_____,女,35 岁。

自述咳嗽已有半月余,咳嗽频繁,痰少而黏,难以咳出,伴有咽干、咽痛,口渴喜饮,大便干燥。

观其舌红少津,脉细数。

师父经过详细的问诊和诊断后,认为患者是由于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

肺阴不足,虚热内生,灼伤津液,导致咽喉干燥、咳嗽少痰。

治疗应以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为主。

处方选用了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滋养肺阴;桑叶、扁豆清宣肺热;杏仁、贝母、桔梗化痰止咳。

患者服用五剂后,咳嗽明显减轻,咽干咽痛症状也有所缓解。

继续服用五剂后,咳嗽基本痊愈。

医案二:患者_____,男,48 岁。

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伴有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师父判断此为风寒袭肺引起的咳嗽。

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故而咳嗽气急、咳痰色白。

治疗当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法。

开方为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杏仁、甘草宣肺平喘;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疏风止咳。

患者服用三剂后,咳嗽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调整方剂后再服三剂,诸症皆消。

医案三:患者_____,女,55 岁。

咳嗽反复发作已有两年,每逢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加重,咳痰量多,色白质稀,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师父指出这是由于脾肺两虚,痰湿内生导致的咳嗽。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而成痰,上渍于肺,引发咳嗽。

治疗需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选用了六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杏仁、厚朴理气止咳。

患者服用十剂后,咳嗽减轻,食欲增加,大便正常。

后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咳嗽未再复发。

中医治疗咳嗽,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病因病机,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学—咳嗽分析

中医内科学—咳嗽分析
也。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 肺卫受侵,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 痰液滋生,阻塞气道,引起咳嗽。刘完 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云 “寒暑燥湿气火六气,皆令人咳嗽”
病因病机
内伤: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 肺脏自病或他脏 病及于肺。《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2、“降”:降法指用肃降肺气,降气化痰,降火肃肺、 肃肺祛瘀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般有苏 子、杏仁、桃仁、旋复花、白前、沉香、半夏、枇杷 叶、瓜蒌、槟榔、莱菔子、葶苈子、青朦石等。
3、“温”:温法指用温肺理气,温肺化痰, 温阳化饮,温中化痰,温肾纳气等方药治疗咳 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般有白芥子、干姜、桂 心、薤白、附子等。
6、“敛”:敛法是用敛肺补气,敛肺化痰等 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般有五味子、 乌梅、马兜铃、柯子、白果、白芨等。
播放完毕 感谢观赏
保持对梦想的专注,对事业的执着,才 是最应该做的
Thank you for coming, send this sentence to you, focus on the dream, dedication to the cause, is the most should do
1、肺脏虚弱 因肺脏自病者多由肺原发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 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宣肃无权,气逆为咳。
2、痰湿蕴肺 饮食伤脾,运化不健,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咳; 3、肝火犯肺 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熏灼肺脏,炼液为痰,痰火犯
肺,引起咳嗽; 4、肾脏亏虚 肾气衰弱,气失摄纳,气化无权,水渍泛溢于肺,而
内伤,肺阴不足或肺气虚弱。
辨证要点
③辨咳嗽发作时间: 咳嗽新发,日夜不休---为外感; 久咳绵绵不止---为内伤; 冬重夏轻,遇风寒加重---为寒或阳虚; 夏秋加剧---多为暑热秋燥。 平旦咳多---内有痰饮。 上午咳重---多胃中有火。 午后咳重---为阴虚。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以下为大家分享几则中医师承中的咳嗽医案,希望能让大家对中医治疗咳嗽有更深入的了解。

医案一:患者_____,女,35 岁。

自述咳嗽已有半月余,咳嗽频繁,痰少而黏,难以咳出,伴有咽干、咽痒,夜间咳嗽加重,影响睡眠。

观其面色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师父经过详细的问诊和脉诊后,认为患者是由于阴虚肺热所致的咳嗽。

治法当以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为主。

处方用药:沙参 15 克、麦冬 15 克、玉竹 15 克、百合 15 克、桑叶10 克、杏仁 10 克、川贝母 10 克、炙甘草 6 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服用三剂后,咳嗽明显减轻,夜间能安然入睡。

继续服用五剂后,咳嗽基本痊愈,咽干、咽痒等症状也消失不见。

在这个医案中,师父强调了滋阴润肺的重要性。

阴虚肺热,肺失濡润,故而咳嗽。

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等药物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桑叶、杏仁能宣肺止咳,川贝母清热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之效。

医案二:患者_____,男,48 岁。

咳嗽反复发作已有两年,每逢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咳嗽加剧,咳痰量多,色白而稀,伴有胸闷、气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师父诊断其为痰湿蕴肺型咳嗽。

治疗应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原则。

处方用药:陈皮 10 克、半夏 10 克、茯苓 15 克、苍术 10 克、厚朴10 克、苏子 10 克、莱菔子 10 克、炙甘草 6 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服用七剂后,咳嗽、咳痰明显减少,胸闷、气短等症状也有所减轻。

继续服用十剂后,诸症皆消。

师父指出,痰湿蕴肺是由于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所致。

方中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苍术、厚朴燥湿行气;苏子、莱菔子降气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之功。

医案三:患者_____,女,60 岁。

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咳嗽是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息道,以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外感咳嗽病程较短,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内伤咳嗽起病慢、病程长,一般无外感症状,常伴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应注意辨痰的颜色、性质。

痰少或干咳无痰者,多属肺金燥热、阴虚证;痰多者,属脾虚痰湿;痰白清稀者属虚寒证;痰白而稠厚者属脾湿;痰黄而黏稠者属肺热。

在脏腑辨证上紧扣脾肺,推崇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观点以及土不生金、木火刑金的理论。

在临床上见到许多寒热错杂之顽症,常常寒热并用,自拟姜辛五味止咳汤加减治疗咳嗽疗效颇佳。

益气养阴、宣肺止咳法治疗咳嗽孙某,女,54岁。

8月28日初诊。

主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初诊:患者干咳,每至冬天发病,至春而愈。

近半年加重,入秋即咳。

到某西医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故求治于中医。

现症:干咳无痰,咽痒,大便稀,纳可,小便可。

舌质红,苔白,脉弦。

既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

中医辨证:咳嗽(气阴两虚)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治法:益气养阴,宣肺止咳。

处方:姜辛五味止咳汤加减。

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12g,干姜15g,细辛4g,柴胡15g,黄芩10g,炙麻黄6g,附子6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

15剂,水煎服。

二诊:9月21日。

咳嗽明显改善,现遇冷咽痒,咳嗽无痰,纳可,二便调。

舌淡,苔白,脉弦。

以上方加桔梗12g、半夏12g。

15剂,水煎服。

三诊:10月14日。

咳嗽基本止,偶尔咳嗽,无痰,咽中犹如物阻,大便每日一次,便稀。

舌淡,苔白,脉弦。

上方去桔梗、半夏,加黄芪30g。

10剂,水煎服。

四诊:10月24日。

服上方,咳嗽明显改善,每天偶咳两声。

自觉咽有物阻,大便稀,每日1次。

舌质淡舌尖红苔白,脉弦。

上方加白术10g、茯苓20g、陈皮15g、苏叶12g、桔梗12g。

15剂,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久咳医案一则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久咳医案一则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久咳医案一则
培土生金疗久咳
樊某,女,56岁。

2013年9月2日初诊。

主诉:咳嗽2月余。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咳嗽、流清涕,服药治疗后感冒愈,遗留咳嗽、咽痒症状,不间断用镇咳之剂治疗,罔效。

刻诊:咳嗽,咯白黏痰,晨起、饭后或进食甘甜油腻后痰多、口中黏腻感、胸闷、纳差,大便溏。

诊查: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中医诊断:咳嗽(脾胃虚弱,母病及子)。

治法:培土生金,补脾益肺,止咳化痰。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30g,姜半夏12g,陈皮12g,醋香附10g,砂仁10g(后下),五味子10g,苦杏仁10g(后下),石菖蒲12g,生姜10g,炙百部12g,炙甘草6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调治14天后,痊愈。

按语:
培土生金法也称补脾益肺法,土为母,金为子,母荣则子荣,即借五行相生理论用补脾益气之方药补益肺气的方法。

这在中医治疗咳嗽,尤其是内伤久咳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李东垣谓:“脾胃一虚,肺气先绝。

”创健脾益气之法,充实了“培土生金”的内容。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亦谓:“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生金,勿拘于保肺。


本例患者咳嗽日久,病程漫长,中焦气血不足,土虚金亏,母虚不能养其子,故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化痰,再加五味子、苦杏仁以敛肺止咳,标本兼顾,14剂而病愈。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洪广祥--咳嗽医案剖析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洪广祥--咳嗽医案剖析

『国医⼤师』国医⼤师洪⼴祥--咳嗽医案剖析案⼀杨某,男,26岁,2002年2⽉18⽇初诊。

患者⼀周前下乡访友外感风寒,头痛⿐塞,流清涕,微恶风寒,咳嗽声重,痰稀⽩不畅,胸闷咽痒,⼝不渴。

⾃服维C银翘⽚、批把⽌咳露、感冒咳嗽冲剂等,症状未减,咳嗽仍频,遂来门诊治疗。

主诉症状如前述,⾆质淡红,⾆苔⽩微腻,脉浮弦滑。

证属外感风寒,肺失宣畅。

治拟疏散风寒,宣肺⽌咳为治。

⽅⽤冬苑⽌咳汤(经验⽅):⽣⿇黄10g,⽣姜10g,细⾟3g,紫苑10g,款冬花10g,法半夏10g,苍⽿⼦10g,⾟夷花10g,⽔煎服。

5剂,每⽇1剂,嘱按时前来复诊。

⼆诊:患者诉服药1剂后则咳嗽顿减,诸证明显减轻,服完5剂咳嗽已愈,感冒症状诸失。

要求续服5剂,以巩固疗效。

案⼆李某,男,46岁,2002年11⽉6⽇初诊。

患慢性⽀⽓管炎6年,受寒或冬季发作明显。

5天前因感受风寒咳嗽发作,在西医院就诊服⽤罗红霉素、批把⽌咳糖浆等咳嗽未见减轻,⽽来中医院呼吸科门诊治疗。

症见咳嗽频作,痰稀⽩,咳痰不畅,⿐⾳重浊,胸部满闷,喉间痰声明显,⼝不渴,微恶风寒,不发热。

平素怯寒,易感冒。

⾆质偏红暗,⾆苔⽩微黄腻,脉浮弦滑,右⼨脉细滑弱,右关弦滑。

证属寒饮遏肺,风寒诱发,肺失宣肃。

治宜温肺散寒,以宣肺⽌咳。

⽅⽤温肺煎(经验⽅)加减:⽣⿇黄10g,细⾟3g,法半夏10g,紫苑10g,款冬花15g,⽣姜10g,矮地茶20g,天浆壳15g,南杏仁10g,桔梗15g,青⽪15g,陈⽪15g。

5剂,⽔煎服,每⽇l剂。

⼆诊:服药5剂,咳痰易出,咳减4/5,⿐道通畅,胸部憋闷已除,风寒外邪已去,改⽤益⽓护卫汤(经验⽅)加减以益⽓护卫,扶正固本。

⽣黄芪30g,桂枝10g,⽩芍10g,⽣姜10g,红枣6枚,炙⽢草10g,防风15g,⽩术10g,路路通15g,矮地茶20g,天浆壳15g。

按案⼀为风寒袭肺证。

属西医急性⽀⽓管炎,由病毒感染所致。

患者服⽤维C银翘⽚、批把露、感冒咳嗽冲剂不效,分析其处⽅组成,药性以⾟凉清润为主。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与西医不同,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追求治疗的根本原因。

在中医的师承体系中,医案的分享是一种传统和重要的方式,有助于医学知识的积累与传承。

本文将分享一例中医师承医案,针对咳嗽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咳嗽是一种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状。

根据病情的不同,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风寒、风热、痰热、痰湿等不同类型。

在中医的治疗中,首先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类型进行辨证论治,以及确定合适的针灸、中药和其他治疗方法。

下面是一位中医师承的医案分享,该医案描述了一名咳嗽患者的治疗历程和效果:病人为一位50岁的男性,主述有咳嗽已经持续了两个星期,伴有咳痰,并感觉喉咙疼痛。

患者自述前几天在受凉的情况下感到喉咙不适,并逐渐出现了咳嗽症状。

中医师进行详细的问诊和观察后,辨证为外感风寒型咳嗽。

针对该病情,中医师采用了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首先,通过针灸调理患者的气机,改善体内的气血循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其次,在中药方面,中医师开出了一剂含有麻黄、荆芥、桔梗等药材的方剂。

麻黄具有宣肺解表的作用,荆芥能够散寒,桔梗则有清热化痰的功效。

该方剂的药物组合旨在解表、祛风、化痰,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还给予了患者一些生活指导。

首先,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其次,患者需要避免受凉,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此外,医师还建议患者适当进行一些呼吸道锻炼,促进气血循环,加速康复。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患者反馈他的咳嗽频率和咳嗽的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咳痰量也有所降低。

此外,患者的喉咙疼痛感也减轻了很多。

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和调理,患者的咳嗽完全消失,并且没有再出现相关症状。

以上是一例中医师承医案的分享,展示了中医在咳嗽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治疗效果。

中医通过综合运用针灸、中草药和生活指导等治疗方法,旨在调理患者的气血体质,从而达到治疗根本原因的目的。

一中医治疗咳嗽病例分析

一中医治疗咳嗽病例分析

一中医治疗咳嗽病例分析
pyf2992-4
【一般资料】
男,67岁,
【主诉】
咳嗽,咯痰色白加重一周余
【现病史】
患者40年前患过肺结核后治愈,近5年来,一到秋冬季节就出现咳嗽,咯痰色白量不多,发作时就用抗菌消炎治疗,迁延不愈。

一周前来我处,患者主诉以上。

余症:咽部不爽,有痰不易出,面色潮红,纳食可,二便调,舌质稍红,体瘦,脉滑数。

胸片示:陈旧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如下】:
橘红6,姜半夏9,桔梗6,枳壳9,紫菀10,枇杷叶10,浙贝10,麦冬10,沙参15,丹参15
以上方子五副
今日复诊,症状减轻,稍加减后,继服五副。

a182******** 对于咳嗽病症,唐步祺著《咳嗽的辨证论治》,供参考。

中医治验顽咳嗽医案

中医治验顽咳嗽医案

中医治验顽咳嗽医案
以下是一份中医治验顽咳嗽医案:
患者李某,男,50 岁。

慢性咳嗽 3 年,反复发作,多方治疗未愈。

刻诊:咳嗽阵作,夜间加剧,咳声重浊,痰多色白,伴有气喘,胸闷,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咳嗽,证属痰湿蕴肺。

治以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具体方药如下: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款冬花、甘草。

水煎服,每日 1 剂。

复诊:患者服药 7 剂后,咳嗽明显减轻,痰量减少,气喘、胸闷等症状缓解。

效不更方,守方再进 7 剂。

三诊:患者诸症皆除,病告痊愈。

为巩固疗效,上方再服 3 剂,随访 1 年未复发。

按语:患者久咳,反复发作,痰多色白,伴有气喘、胸闷、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均为痰湿蕴肺之象。

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加杏仁、紫菀、款冬花宣肺止咳,标本兼顾,故能取得良效。

以上医案仅供参考,如有就医需求,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精制】中医内科医案选析 咳嗽医案分析17页文档

【精制】中医内科医案选析 咳嗽医案分析17页文档
【精制】中医内科医案选析 咳嗽医案 分析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医内科学课件:咳嗽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课件:咳嗽病案分析
Tongji Hospital
例2李某,男,6966年1月4曰:咳嗽吐黄白痰已4个 月.自去年lO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 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患者很细心, 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 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 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 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 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胡老与小青龙加 石膏汤。
Tongji Hospital
谢谢 !
Tongji Hospital
咳嗽病案分析
Tongji Hospital
• 名医胡稀恕咳嗽病案 • 慢性咳嗽的鉴别诊断 • 咳嗽病案大家谈
Tongji Hospital
例l黄某,女,38岁,病案号67951
• 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曰:一周来咳嗽, 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 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 脉滑细。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 治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
Tongji Hospital
• 半夏四钱 • 苏子三钱 • 桔梗三钱
厚朴三钱 茯苓四钱 橘皮五钱 杏仁三钱 生姜三钱。
•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
Tongji Hospital
• 半夏厚朴汤原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治疗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症,胡老认为,本方是 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苏叶而成。用于痰 饮气结所致的胸满、咽堵、咳逆,为温化痰饮、 降逆理气之方。此患者是痰饮引起的咳嗽,故 服之方药对证,很快见效。方中苏叶,胡老常 用苏子。如表证明显者,可同时加苏叶,或据 证合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热象明显者,可加 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 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中医医案——咳嗽(十二)

中医医案——咳嗽(十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贝母瓜萎散加味治愈顿咳病案:杨某,女,3岁半。

初诊:1990年11月。

主诉及病史:咳嗽逾月。

近10日昼夜阵咳,夜间更甚,咳时面红耳赤,喉间有鸡鸣之回声,时涕泪俱流,口干喜饮,食纳较差,大便干结,曾用多种西药未效。

诊查:咽红,舌质红,苔薄,脉滑数。

辨证:外感时行疫气,内蕴伏痰,痰热互结于气道,热灼肺津所致。

治法:清热润肺。

处方:川贝母10g 瓜萎仁10g 天冬10g 麦冬10g 北沙参15g 知母10g 冬瓜仁15g 云茯苓10g 枳壳10g 桔梗6g二诊:服上方药4剂,阵咳由剧转缓,发作次数减少,夜间阵咳由原十余次减少至三四次,且程度减轻。

昨晚鼻衄一次,量少。

舌、脉同前。

续以上方加茅根15g再进药4剂。

三诊:咳嗽基本控制,惟感口干喜饮,神疲困倦,纳谷不香,二便调。

舌红,津少,苔薄,脉细数。

更拟培土生金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5剂后病告痊愈。

1按语“顿咳”是小儿常见传染病之一,故又有“疫咳”、“鹭鸶咳”之称。

其治法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别以宣、泻、润肺治之。

然而该病初期往往不易确诊,待其发展到第二阶段,即“痉咳期”诊断则不难,此期以泻肺为主。

张老凡见咳嗽阵作、咳时面红耳赤,或有涕泪俱出、舌红、苔薄或无苔、少津者,均用清热润肺之法。

清(泻)润之法同用,是以清热以泻火、润燥以养阴,把握了阴虚肺热之机转。

其以沙参、知母、天冬、麦冬为清润肺金之要药,必当用之。

几十年临床实践证明,其治法及用药,不但对痉咳期的症状有迅速截止之功,而且还能提高恢复期用药的治疗效果。

若兼鼻衄者,加茅根、生地炭;发热有汗者,加地骨皮;呕吐者,加竹茹。

本例循上法治之,故疗效迅捷。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97,张介安医案。

张介安,字荷村,1921年生,湖北黄陂县人。

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业务顾问。

中医医案——咳嗽(十五)

中医医案——咳嗽(十五)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苍麻汤治疗痰湿型咳嗽四例病案一:疏散风寒,宣降肺气,推化痰湿案。

许某,女,47岁。

主诉及病史:患慢性气管炎五六年,此次受凉后诱发咳嗽二十余天,咳声重浊,咳痰白黏量多,咽干发痒,胸闷发憋,全身骨节酸楚,胃纳欠甘。

诊查:脉象弦滑,舌苔薄白腻。

辨证:风寒束表,肺失宣降,湿痰中阻。

治法:疏散风寒,宣降肺气,推化痰湿。

处方:苍术10g 麻黄2g 莱菔子10g 苦梗10g 桑皮10g 射干10g 杏仁10g 前胡15g 半夏曲12g上方药连服3剂,诸症均明显减轻,惟轻咳伴少许白黏痰。

又继服药3剂,即病愈如初。

按语久咳必脾虚,脾虚则痰湿内生。

复因风寒袭表,治以“苍麻汤”为主方。

旨在解表疏散风寒,宣降肺气,宽中和胃;另加射干轻宣肺气,利咽消痰;桑白皮、前胡、杏仁泻肺行水,止咳化痰;半夏曲消食导滞,降气化痰;全方旨在升降补消并用,使风寒痰湿得以尽除。

病案二:健脾宣肺、推化积滞案。

陈某,女,64岁。

主诉及病史:慢性咳喘史二十余年,经常咳嗽咳痰。

此次受凉后加重已有两个月,咳痰白黏,量多且咯出不爽,伴胸闷发憋、喘息不能平卧,不思饮食,大便黏滞不爽。

诊查:脉象滑缓,舌质暗胖,舌苔白厚腻。

辨证:痰湿中阻,脾虚积滞。

治法:健脾宣肺,推化积滞。

处方:苍术10g 麻黄2g 莱菔子12g 苦梗10g 瓜蒌30g 射干10g 泽泻10g 当归10g 胡黄连12g 蒲公英30g 前胡15g 炒白芥子20g上方药连服3剂后,咳嗽、胸闷、喘憋等症明显减轻;咳痰量多,较前易咯出;大便通畅。

仍拟前法治疗。

处方:苍术12g 麻黄1g 莱菔子12g 苦梗10g 瓜蒌15g 云茯苓10g 泽泻10g 胡黄连12g 半夏曲12g 蒲公英30g 射干10g 当归10g上方药连服5剂,诸症均告痊愈。

按语正常水液代谢有赖脾之转枢,肺之治节,肾之温化。

该患者年事已高,患病日久,致肾虚不能宣化水气、脾虚不能制水而上犯于肺,阻滞气机,治以苍麻汤健脾宣肺,宽中化痰;用瓜蒌、射干、前胡以宽胸豁痰;炒白芥子、泽泻分利水湿;胡黄连荡涤胃肠积滞,湿去痰消则咳喘自愈。

1咳嗽医案选析

1咳嗽医案选析
脉浮数或浮滑。
风热犯肺 肺失清肃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连 翘、杏仁、桔梗、甘草
、芦根
风燥伤肺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 唇鼻干燥,咽干而痛,无 痰或有少量粘痰,不易咯 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 干,或鼻塞,头痛,微寒 ,身热。舌红而干,少津 ,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或小数。
风燥伤肺 肺失清润
肝火犯肺
气逆作咳阵作,咳 时面红目赤,咽干 口苦,常感痰滞咽 喉,难以咯出,量 少质粘,咳引胸痛 ,症状可随情绪波 动增减。舌质红, 苔薄黄少津。脉弦
数。
肝郁化火 上逆侮肺
清肺泻肝 化痰止咳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 散
桑白皮、地骨皮、 黄芩、青黛、蛤壳 、甘草、粳米
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 痰少粘白,或痰中 夹血,口干咽燥, 或声音逐渐嘶哑, 或午后潮红,颧红 ,盗汗,日渐消瘦 ,神疲, 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
外感咳嗽
证型 症状
病机 治法 例方 常用药
风寒袭肺
咳嗽声重,气急或 咽痒,痰白稀薄。 常伴鼻塞,流清涕 ,头痛肢楚,恶寒 ,发热,无汗。舌 苔薄白。脉浮或浮
紧。
风寒袭肺 肺气失宣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紫菀 、百部、杏仁、桔 梗、白前、甘草、
陈皮
风热犯肺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 嘶哑,喉燥咽痛,咯痰 不爽,痰黏稠或黄,常 伴鼻流黄涕,口渴,头 痛肢楚,或身热,微恶 风、汗出。舌苔薄黄,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常用 半夏、茯苓、陈皮、
药 甘草、白芥子、苏子 、莱菔子
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粗促,痰 多质黏厚或稠黄, 咯吐不利,或咯血 痰。胸肋胀满,咳 时引痛,面赤,或 身热,口干欲饮。 舌质红,苔薄黄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调较高、带乐性、持续时间长,吸气、呼气均可听 到,但以呼气明显,罗音强度、性质、部位易变,瞬间内 数量可明显增减。发生于大气道之干罗音,有时不用听诊 器亦可听到,谓之喘鸣。
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肺纹理清晰
肺纹理增多(致密)
教材医案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 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 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受凉、吸烟及感冒常使本病诱发或 加重。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亦增高。
各10g,白芥子、陈皮各6g,五昧子 5g,炙甘草3g。服药5剂,咳嗽、痰少,咸味消失。
原方继服5剂,咳嗽渐愈。
未闻及干湿罗音
干罗音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由于气管、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产 生湍流所产生的,多见于呼吸道炎症引起的支气管黏膜充 血水肿、分泌物黏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或腔内肿瘤、 异物阻塞等。
相关问题解答
问题6.试分析例3、例4证治异同
相 患者均有咳嗽气喘,痰白,脉细小 同 等表现 点 不 例3中患者舌红苔黄,咳久伤肺,进 同 而病及脾肾,肺脾肾三者俱损 点 用法半夏等止咳平喘药,白术补气 健脾,陈皮理气健脾、化痰,五味 子敛肺,再以甘草调和诸药 例3中因咳嗽日久,咳久伤肺引起的 脾肾双亏,因此多用止咳平喘药, 如紫苑,款冬花,白芥子等,加以 熟地,当归,党参等补气补血 例4中除止咳平喘药外,还有利水渗 湿药如茯苓,补阳药如菟丝子,温 里药如附子。 二诊因多食青菜又致 腹泻,因此以附子干姜等温里药配 合止咳药,加以补虚药
咳嗽病案选析
内容梗概
1
2 3 4
本案背景知识 教材医案分析 相关问题解答
本案独特看法
韩树人医案——背景知识
韩树人
江苏省中医院 肺内科主任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兼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药理基地院管理委员会成员
擅治急慢性支气管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肺内质纤维化肺癌等肺系疾病
自拟处方制成“止血丹”“润肺合剂”等多种中成药,疗效称佳
1.长期的咳嗽、咳痰和/或气喘。 2.长期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 3.肺部可闻干、湿性罗音。 4.严重者有紫绀。 诊断依据 慢性咳嗽、咳痰或喘息持续2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控制感染。祛痰止咳。 解痉平喘。雾化吸入治疗。 2.临床缓解期: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 用药原则 1.轻症者口服抗生素及平喘祛痰药即可。 2.症状较重者静脉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环丙氟 呱酸。 3.喘息型者,可选用解痉平喘药。
本案独特看法
5月6日:前方连进3剂,咳嗽显著减轻,大便正常。嗣因多食青菜, 致咳喘搪泄复发,脉象舌苔如前。仍宜益火生土,从本立法,桂附理中 汤加味主之。
都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中医认为,鱼、蟹、虾和肥肉等荤腥、油腻食物,可 能助湿生痰,有的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加重病情。 辣椒、胡椒、生姜等辛辣之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使咳嗽加重,要注意避免。而新鲜蔬菜如青菜、胡 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 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恢复。
药物分析
附子
辛、甘,大热 ;有毒,心肾 脾 辛、甘,热, 肾脾心肝 苦、甘,温, 脾胃
回阳救逆,补火 助阳, 散寒止痛 补火助阳,散寒 止痛,温经通脉 补气健脾,燥湿 利水,固表止汗 ,安胎
1、用于亡阳证2、用于阳虚证3、用于寒痹证
肉桂
白术
1、用于肾阳虚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脘腹冷痛, 寒湿痹痛,胸痹,寒疝腹痛3、用于寒凝血滞的 痛经,经闭4、用于阴疽 1、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的食少便溏、脘腹 胀满、肢软神疲等证2、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内 停之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3、用于脾虚气弱 ,肌表不固而自汗4、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 之证 1、水肿、小便不利2、脾虚诸证3、心悸,失眠
教材医案分析
4俞长荣医案(摘自《中医杂志》1964,11:28) 夏x x,女,35岁。初诊日期:1964年4月 18日。 患咳喘巳一年许,屡治未效。咳嗽气喘,痰白,时吐清水。经常大便溏泄,进生冷
油腻时,则每日须溏泄4~5次。恶寒畏冷,肢末欠温。月经周期正常,但量多色较淡。面部 微浮。舌苔白滑,脉象沉小。辨证;脾肾阳虚。治法:温中蠲(逐)饮,摄肾纳气。 方药:茯苓、菟丝子9g,附子、法夏、苏子各6g,陈皮、五味各4g,葫芦巴12g,炙甘草3g。 5月6日:前方连进3剂,咳嗽显著减轻,大便正常。嗣因多食青菜,致咳喘搪泄复发,脉 象舌苔如前。仍宜益火生土,从本立法,桂附理中汤加味主之。 潞党参、炒白术、附子、葫芦巴各9g,干姜、炙甘草、破故纸各6g,五味子4.5g,肉桂 1.2g(另研冲) 上药连服4剂,咳嗽泄泻基本消失,继以桂附八味丸收功。至八月中旬追访,据称将近三 个月来,咳喘、泄泻均未再发,身体壮实,近来虽进水果、蔬菜、生冷,均安如常人。
先后发表“因时止咳”“五脏咳的辨证施治”“活血化瘀治疗肺系疾病谈”“慢性支气 管炎的辨证施治”“肺胀肺气肿治疗的体会”“生黄止血丹治疗例的血临床观察”“韩 树人治疗哮喘的经验点滴”
教材医案分析
3韩树人医案(摘自《江苏中医》,1994,(6):26—27)
孙××,女,50岁。1939年7月25日就诊。 宿有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去年咳嗽迄今未已,痰多色白夹泡沫,味咸, 咽痒,纳谷偏少(脾胃)。舌偏红,苔薄微黄,脉细。听两肺呼吸音偏低,未闻及干湿 罗音,心脏听诊无异常,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以右侧为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此乃咳久伤肺,病及脾肾,脾虚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肾虚水泛为痰,上干于 肺。生痰之源不断,贮痰之器不清,脾肾双亏,不扶其土,无以生金,不固其下,无 以清上。治宜益肾扶脾为主,兼以化痰肃肺,仿金水六君煎、四君子汤加味。 处方:熟地黄15g,当归、党参、白术、麦冬、法半夏各10g,庆苔12g,紫苑、款冬花
茯苓
甘淡平,心脾 胃
利水渗湿,健脾 安神
两个处方的比较
桂附理中汤 桂附八味丸
【辨证】肾阳气不足症 【治法】补肾助阳,化生肾气 【组成】 附子,肉桂,茯苓,泽泻,熟地黄, 山茱萸,山药,牡丹皮 【用法】蜜丸,每服6g,日2次 【出处】《金匮要略》之肾气丸
【辨证】脾肾阳虚,血瘀气滞, 水湿内停 【治法】健脾温肾,化瘀行水 【组成】 附子,肉桂,茯苓,泽泻,党参, 丹参,白术,猪苓,鸡血藤,当归, 车前子,地胆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2次 【出处】戴锦成方
THANKS
例4中患者常大便溏泄,食冷尤甚, 畏寒肢冷,苔白滑,为脾肾阳虚, 进而累及肺
相关问题解答
问题7.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你是如何理解的? 咳嗽是肺系疾病主要证候。咳虽为肺之病变,但其他 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而发生咳嗽。不能单纯认为,只要 是咳嗽了,就是邪气中肺了,就只去治疗肺,也有可能是 邪气侵袭了其他脏腑,又经转化,影响了肺而咳嗽。 五脏各在一定的时令受病而后传肺脏,如“乘春肝先 受邪,乘夏心先受邪,乘秋肺先受邪,乘至阴脾先受邪, 乘冬肾先受邪 ”五脏受邪而后传肺致咳嗽。各脏咳又传 胃、大肠、胆、小肠、膀肤、三焦。而六腑又可传五脏, 以及脏象间横传,皆可导致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