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经济新未来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驱动的新时代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驱动的新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新时代,引领着各行各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就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影响以及挑战进行分析,展望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前景。
一、数字化转型的趋势1.1 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将成为未来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
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决策和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1.2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融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和组织提供高效的信息管理和分析能力。
云计算的普及将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而大数据的应用则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产品和服务。
1.3 区块链的应用推广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为各个行业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交易和合作机制,从而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推进。
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2.1 经济结构的重构数字化转型将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的结构,传统产业将逐渐向数字经济转型,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带动创新产业的兴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2 企业运营模式的升级数字化转型将推动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延伸。
同时,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推广。
2.3 就业结构的变化数字化转型将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传统岗位的消失将导致一部分劳动力面临失业风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教育培训体系也需要相应调整,注重培养数字化时代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三、数字化转型的挑战3.1 安全与隐私保护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也带来了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问题。
随着数据的大规模采集和传输,个人隐私面临着更大的泄露风险。
服务业未来年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服务业未来年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推进,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本文将就服务业未来年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展开论述。
一、消费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消费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消费服务品质和体验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未来,中国服务业的新增长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业将成为重要的新增长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假日制度的完善,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尤其是出境旅游市场的开放和便利化,将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前往海外旅游,增加旅游业的增长动力。
其次,健康养老服务业将迎来快速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对于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医养结合、康复护理等业务将成为增长的主要引擎,推动服务业向健康养老业转型升级。
再次,教育培训业有望成为新的新增长点。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品质和专业技能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培训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不仅传统的学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也将给教育培训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最后,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重要的支撑力量。
随着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认同和追求,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关注。
电影、音乐、出版、设计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的新增长点。
二、金融服务业的创新驱动发展金融服务业在服务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未来新增长的关键。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金融服务业未来的新增长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线上支付方式的多样化,互联网金融业务蓬勃发展。
消费金融、小微企业信贷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成为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次,区块链技术将促进金融业的创新应用。
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为金融服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雄安新区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雄安新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雄安新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经济角度分析雄安新区的发展前景,探讨其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是中国政府为应对北京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而设立的。
作为中国政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雄安新区被赋予了重要的发展任务。
根据规划,雄安新区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涵盖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态农业等领域。
在未来三十年内,雄安新区的建设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17年开始,到2020年结束,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主要是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第三阶段从2035年到2045年,主要是城市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雄安新区将成为一个新的城市中心,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
1. 产业结构升级雄安新区的发展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未来的发展中,雄安新区将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态农业等领域。
这些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创新性,将有效地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同时,雄安新区的发展还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将逐渐完善,这将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2.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将有大量的人口流动到这里。
这将推动雄安新区的人口规模和城市化进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雄安新区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供重要的经验和参考。
3. 基础设施建设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未来的发展中,雄安新区将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用设施。
这将为雄安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周边地区将受到其影响。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及中国企业未来的转型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及中国企业未来的转型之路【摘要】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企业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这种新常态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使中国企业必须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转型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未来的转型方向应该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如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市场策略和提升管理水平。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转型之路并不容易,需要在持续的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企业有望在新常态下找到发展新动力,拥抱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展望值得期待,在转型的道路上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抓住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企业,转型,挑战,影响,必要性,方向,策略,路径,发展展望,重要性,发展机遇1. 引言1.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指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动力转换逐步深化、创新驱动力增强。
这一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将主要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在国内外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国内方面,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转向中低速增长的新阶段,城乡、区域、产业、收入等方面矛盾交织,引起了结构性问题的凸显;在外部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低迷,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经济“新常态”要求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只有通过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也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转型升级,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1.2 中国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市场环境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消费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中国模式_经验、困局与出路——基于全球化的视角
中国模式_经验、困局与出路——基于全球化的视角中国模式:经验、困局与出路——基于全球化的视角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成绩引人注目。
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发展路径,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经验的分析,探讨中国模式的优势、困局以及未来的发展出路。
中国模式的成功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致力于实施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吸收外资等举措,加速了经济崛起的步伐。
其次,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管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此外,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庞大,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为中国模式的成功提供了基础。
最后,中国模式在政治上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中国模式也面临着一些困局。
首先,经济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中国模式所依赖的廉价劳动力红利不再具备。
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给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忧。
其次,由于政府的干预过多,市场经济的发育不充分,资源配置及产权保护等问题也存在。
此外,由于中国模式过于注重经济增长,在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导致社会问题的积累和不平衡发展的现象。
针对中国模式的困局,未来需要探索新的发展出路。
首先,中国需要加速从低成本、高污染型的模式向高质量、可持续型的模式转变。
这需要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教育和科技投入,并积极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和绿色产业转型。
其次,中国需要加快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此外,应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的重视,推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协调发展。
中国模式的经验与困局,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综合考虑和分析。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模式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审视中国模式的成就和不足,并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探寻中国模式的新出路。
最新-我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品
我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论文关键词经济形势,后改革时代,发展趋势,宏观走向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中国现阶段经济形势,形成了五个基本判断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看,后危机时代即将过去;从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看,总体处于健康发展期;从改革进程看,中国进入了后改革时代;从经济发展阶段看,中国处在双重并存阶段;从区域发展看,中国仍处于非平衡时期。
未来,中国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拉力、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发展重点和经济发展热点等五方面会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在未来一段时间以及更长远的后改革时代,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怎样,总体上是健康的、良性循环的,还是如一些学者所说是不健康的、恶性循环的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前景是较为光明充满希望,还是充斥着不确定性和矛盾?这些不仅是决策者需要应对的核心难题,也是经济学家要厘清的关键问题,更是切乎社会公众实际利益的热点话题。
一、对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基于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分析,得出以下五个基本判断一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看后危机时代即将过去世界主要国家现已基本渡过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还将持续,并不会出现部分机构与经济学家预测的情况金融危机还将继续导致世界经济深度运行,或者出现二次探底甚至是新一轮的衰退张宇燕、田丰,2010。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10年增长率大都恢复至或接近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2006、2007两年的水平。
金砖四国中只有俄罗斯,七国集团中只有意大利、英国、法国复苏较慢表1、表2。
二从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看,总体处于健康发展期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准是长期平稳较快。
具体来说,应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与经济拉动三方面进行考量。
1经济保持了长期较快发展,增长速度合理经济发展速度可以从、财政收支、消费、投资与对外贸易、城乡居民收入与城镇失业率等方面进行考察。
第一,增速长期在高位稳定。
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新发展格局与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新发展格局与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到来,这是一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博弈。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然而,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展望依然值得乐观。
本文将从新发展格局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阐述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
一、新发展格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提出了新发展格局,即“双循环”发展格局。
这种发展模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大循环为重要支撑,强调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协调配合。
国内大循环,强调以国内需求为主,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业态、推动数字经济等多种手段激发国内市场活力。
这样的发展模式可以使中国自主发展更为独立,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保持经济的稳定性。
同时也可以借助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更为高质量、更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国际大循环,强调通过更开放的贸易政策,推动更为深入的经济合作,实现各类资源、技术、市场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这种发展模式对于拓宽市场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作的应对之一。
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在制造业、服务业、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加速转型,并加强创新能力。
制造业方面,中国在加速机器人智能化制造、数字化工厂建设、工业云平台建设、新材料研发等技术方面进行投资,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智能水平,进而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服务业方面,中国将在2025年前打造一批服务外包引领区、服务训练示范区和服务科技创新示范区,发展高端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
数字经济方面,中国在建设智能物流、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未来,中国还将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
总之,经历了疫情、贸易摩擦等多重挑战后,中国经济还是在逐步恢复中,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明朗。
新发展格局和产业升级将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奠定更为稳固的基础,带来更多的新机遇,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与路径选择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与路径选择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增长,这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
然而,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开始缓慢,传统的模式面临各种挑战,比如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社会不公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未来发展制定正确的路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一、新动能应包括哪些方面?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应该更加注重人民的需求,遵守环境保护原则,并在技术方面注重创新。
这方面可以包括:1.以人为本:特别是在服务业方面,需要更好地照顾人民的需求,发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和智能医疗等产业;2.环保产业:该领域的投资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3.技术创新:除了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中国也需要扬长避短,在新技术方面加大投资,以便在新的领域中获得优势并迅速发展。
二、发展新动能的途径为了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我们需要探索不同的途径。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两种可能的途径:一是市场化途径,另一个是国家计划途径。
1.市场化途径市场化途径意味着,通过政府的引导和促进,在市场中寻找新的机会。
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及其周边产业,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中国的新经济公司已经崛起,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
这些企业的成功,因为它们能够不断迭代、创新,并积极探寻新的创新途径。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创新和“放权”来促进新的市场机遇。
2.国家计划途径国家计划途径指的是,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性地发展关键的产业。
这种做法的代表就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一带一路”的计划,后者提出了开拓新的市场,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目标。
这种做法要求政府积极发挥作用,盯住关键产业和市场,将资源投注到这些关键位置以获得成功。
三、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国家发展新动能的途径及其策略存在差异,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两种方法主要是协调的。
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将市场力量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使中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的前景
中国经济的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经济前景。
最近我读了一篇关于中国经济前景的文章,思考了一下自己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首先,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商和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
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而且从近年来的数据来看,这一趋势并没有停止。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巨头之一,也因此拥有了经济影响力。
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挑战。
例如,中国的债务总额在不断增长,这可能会对其未来的经济稳定性产生影响。
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加重。
随着年轻人的离开,劳动力的短缺可能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前景仍然是比较乐观的。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经济问题,比如扩大内需、增强消费者信心等。
目前,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经历爆炸式增长,这也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
此外,中国正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发展,这将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还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建设,这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既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那么中国的未来也将充满无限的可能和机遇。
相信随着中国政府的不断努力,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生的智慧》是法国哲学家尚·雅克·卢梭的一部经典著作,该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卢梭的思想和理念,涵盖了政治、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完本书后,我深感网上其他一些读后感表达不清晰、难以理解的情况,因此我写下了以下读后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看懂本书。
《人生的智慧》一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挖掘人类自然状态下的意志,依此建立起人们理解自我的基础。
作者提出了三个基本主张:自由、爱情、民主,认为它们都是针对人性的本质,因而也可以称之为“三位一体”原则。
自由是每个人天生的权利,但人们的权利必须是受限制的,因为自由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
【最新】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定位二、自 1998年起,中国政府实行了持续五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GDP年增幅在7%~8%之间的高速平台上运行。
但是,从1998年4月以来长达24个月的消费价格持续负增长,到2000年5月由负转正并实现16个月的正增长后,从2001年9月开始又重新陷入了负增长状态,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
面对这种情形,众多的专家提出了“过剩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等概念来定位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就我国目前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定位来说,笔者主张将其定位为“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相交织的状况,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这个定位包含以下四层涵义。
(一)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的国家我国的劳动力首先滞留在农业部门。
按照王诚1996年估算,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38亿人。
此外,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600万人,国企下岗职工 1500万人。
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都是围绕着如何创造更多的二、三产业就业岗位来容纳农业和其它部门剩余劳动力的工作进行的。
(二)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正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致了我国生产能力过剩、失业增加、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及国民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
然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一般是与发达国家相联的。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大不同之处恐怕是劳动力过剩非常严重。
”(王俭贵,2002)。
因此,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是“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三)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相交织2002年我国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GDP增长率达7.9%。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下滑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的开题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现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探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并且从中找到对未来的启示和展望。
二、选题意义1. 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中国发展的宏观趋势;2. 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3. 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可行的发展战略。
三、选题内容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2.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3. 面对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4. 展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四、选题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2.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4. 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寻找相关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探寻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五、选题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 深刻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揭示经济增长的规律;2. 掌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方法;3. 明确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挑战,提出可行性建议;4. 提高研究方法和技巧。
六、论文任务1. 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 从产业、政策、制度等角度分析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并指出其中的优劣势;3. 探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策略;4. 针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变化,提出可行性建议。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七个新机会-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非常值得一看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七个新机会马蔚华导语:9月18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长、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在“中国绿公司联盟圆桌会携程站”进行主题分享。
他说,在经济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经济成长环境改变的背景下,企业家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跨越性发展、新型城镇化、中西部开发、企业走出去、技术变革和新兴业态等七个方面找到发展的新机会。
马蔚华(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长、永隆银行董事长):我们当下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经济的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应该对应“老常态”,“老常态”是过去中国30多年的时间里,GDP平均增长是9.8%,这两年经济开始回落,今年上半年是7.4%,按照市场的预测,今年年底中国恐怕维持不了7.4%了,还会继续下调。
经济放缓,这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种表象,我的理解“新常态”绝对不仅仅是经济速度的放缓,在经济速度放缓的背后,还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切换,制度环境的改变,这才叫“新常态”。
中国过去30多年,我们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得益于前所未有的制度红利,得益于中国独有的人口红利,还有我们中国东方特有的储蓄红利等等。
但是今天这些支撑过去高速增长的因素都在消失或者减弱。
比如说人口红利,中国临近了“刘易斯拐点”,这个在经济学上有争论,中国劳动力已经从绝对的无限供给变成了绝对数的下降。
中国是贸易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过去30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增长了近九十倍,而全球贸易量仅增长了6倍,但是现在,上半年贸易对GDP的贡献是负数。
还有像能源、资源、土地、环境,中国现在都已经濒临危机,如果继续高速增长,则难以为继。
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和国务院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就已经预计到了,把“十二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定为7%,而且决定我们的工作重点从过去的重速度、重规模、开发重大项目,转到重结构、重质量、重效益、重民生,这就是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中国经济新常态及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新常态及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这些年也进入了新常态。
这次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们国家经济的新常态做出了分析,指出了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的新常态有什么特征,或者有什么样的趋势。
同时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也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做了阐释。
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国家每年召开一次,是党中央召开的。
每年这个会上都要对经济形势做出判断,然后提出宏观经济政策。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指出了我们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的特征,同时提出了下一步宏观政策取向。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大家知道,最近这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从2012年开始,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就是我们常说的GDP,从原来10%或者9%的水平,下降到7%多的水平,我们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长率连续两年保持在7.7%的水平。
再往前2011年的时候我们都是9%多,我们国家过去经济增长率,一般的年份都是在8%以上,各年它是波动的,但是平均数在8%。
历史上我们经济增长率也有到7%的情况,像1998年、1999年。
1998年当时我们经济增长率是7.8%,1999年是7.6%。
再往前80年代,1989年、199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是比7%还低,有两年出现过这种情况。
现在我们这两年经济,我们刚才说了,2012年和2013年我们都是7.7%,增速比以前降低了,比以前的年平均数还低,引起了很多人各方面的评论。
一直到今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率,2014年我们年初预定目标是7.5%,或者说7.5%左右,还是在7%的水平。
这个情况,明显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了。
放缓引起了各方的评论,国内外都非常关注。
大家知道,国际上的经济也是整个处于放缓的情况,全世界经济增长率整个加起来来看,以前的年份能到5%左右的水平,但是这两年全球整体的增长率,整个大算帐也就是3%左右,有的年份甚至不到3%了。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科技创新引领下的新蓝海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科技创新引领下的新蓝海中国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关键角色。
而在未来十年,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在全球舞台上引领发展,并打开一片崭新的蓝海。
一、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秘诀之一是持续的科技创新。
过去几年,中国已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而随着未来十年中国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领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未来十年,中国将进一步投入研发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与应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大数据大数据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的互联网规模巨大,数据资源丰富,这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未来十年,中国将加强对大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推动大数据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发展。
3. 物联网物联网是连接万物的未来趋势,将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十年,中国将加大在物联网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创造更多增长点。
二、新兴产业蓝海的涌现在经济科技创新引领下,新兴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未来十年,中国新兴产业的蓝海将不断涌现,翻开新的经济增长篇章。
1. 新能源新能源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未来十年,中国将加快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
2.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力。
未来十年,中国将加大对生物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生物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高校地 理教育专 业 以培养 中学地 理教 师为主 要 目
标, 学制三年 , 《 地理信息系统》 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学时
有限 , 在 有 限 时 间 内充 分 调 动学 生 学 习主 动 性 、 积极 性 是
进行 G I S 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 目的。 本研究所做 的尝试和
G I S 的基 本理论 、 基本 知识 和基 本技 术方 法学 习后 , 通 过相 关G I S 项 目的研究 , 让 学生认 识到 G I S的重要性 , 激 发其 学 习兴趣 。在 教与学 中进 行研究 , 在研究 中进 行教学 。
就业市场需要 。但文理科学生在学 习背景 、 学 习方式 、 学 习效果上的差异 , 使得传统模式的 G I S 教学无法满足全体 学生需求。 文科生在接受 G I S相关知识上存在难度 , 但他 们 的地理基础好 于理科生 , 为平衡 这种差异 , 文理分科教
和基本操作融合 , 形成一个有序 的、 多样 的案例群 , 构建
一
个完整 的教学过程 , 并 突出案例 的针对性 、 趣味性 、 完 5 . 促进教 学研结合 G I S 是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 让学生参与科研
整 性 和实用 性 。
地理学在高等教育 中属于理科 ,授予理学 或管理学
改善 西部地 区基 础设施 落后 的状况 ,国家 每年 要安 排一 定 数 量 的资金用 于西部 地 区的基础设 施建 设 ,此外 财政转 移 支 付和用 于改善 生态 环境 、 退耕 还林还 草 、 天然 林保 护 的资 金 也会不 断增加 。 政 府投 资的倾斜 有利 于西部 地 区人 民收入 的提高 。东
探索今后将在本校地理教育( 专科 ) 、 地理科学( 本科 ) 以及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新趋势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演进、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大以及“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正在悄然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目标提出了许多创造性和革新性的思路,这将引导和推动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
一、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阶段1979-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外需的高增长动力被弱化,同时经济依赖廉价丰富生产要素的高增长时代趋于结束,经济运行进入了一个拐点转折期,经过最近几年的调整转型,可以确认,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过去的高增长步入中速增长时期。
过去30年增长约10%,2012年7.8%,2013年预计7.5%,未来一个时期将会维持6-8%的中速增长。
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第一,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人均GDP 达到6000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此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质量和效益的改善,结构的升级,增速减缓势在必行。
在该阶段我们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问题,要解决重大社会、经济结构问题,必须放慢经济增速,释放经济社会的风险。
第二,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
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长了2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了5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了35.8%。
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力度,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支持企业低成本扩张的低要素价格条件不复存在。
第三,市场需求不足问题凸现。
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中国经济已由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目前出口需求萎缩,消费需求徘徊不前,最终需求不足,大量的工业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变成了库存,企业连续亏损,只好降低速度压缩生产,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根本原因。
新经济形态下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新经济形态下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趋势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逐步实行新经济的形态,其中包括中国。
新经济形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它使得传统的产业被全面升级和改造,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新经济形态将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新经济形态下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一、数据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动机在新经济形态下,数据经济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是一个拥有数百万互联网用户的庞大国家,大量的交易和信息交流需要跨越城市和区域的壁垒。
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跨越这些壁垒,形成一个更加统一和完整的市场。
比如,国内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等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数据经济这条路,他们将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与传统所熟悉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创新的商业模式,如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智慧城市等,这些都帮助这些企业在全局范围内维护了竞争的优势。
由于未来数一数二的数据发展空间,且数据技术还有更大的提升和扩展空间,因此,未来中国经济将会更加依赖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据经济将为中国的企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助力,让这些组织享受到更好的数据效益和更加完美的服务体验。
二、新产业形态将会逐步替代传统产业中国拥有无数传统产业,如制造业、工程、煤炭、建筑等,这些产业依赖的主要是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但是,在新经济形态的影响下,传统产业正在逐步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新产业形态转移。
以电子商务为例,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零售商之一。
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被电商平台取代,这种以传统商铺和店面为核心的购物方式被这种新型电子商务的模式所取代。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传统的燃油汽车市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新的燃料,如电力和氢燃料,正在对传统燃油市场产生影响。
传统的加油站和维护渠道也将得到更新换代。
在未来,这种新产业形态将会逐渐覆盖传统产业,从而创造出更大的商业机会,并进一步加速国内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探寻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探寻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金融市场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很高的活力和潜力。
从国家层面上,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改革的政策,旨在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优化金融监管、扩大金融开放等,促进金融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要想探寻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现在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和短期变化趋势。
一、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业。
其中,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基金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债券市场包括国债市场、企业债市场、中期票据市场等。
整个金融市场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200万亿元以上。
从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变化来看,以下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几个发展趋势:1.收益率降低尤其是债券市场。
自2019年至今,央行先后实施了多轮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目标的政策,通过降息、降准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债券收益率下行。
从长期来看,这种趋势应该会继续。
2.股份回购开启2019年,证监会放缓IPO速度,优化股份回购相关规定,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来提高投资收益率,增加股价护盘的效果,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改革举措,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市场的活力。
3.产品创新不断2017年以来,中国首先推出了中期票据等商业银行创新业务。
今年,央行紧随其后,策略地投资央行票据,退后一步,设置逆回购限制,继续提高中期借贷便利等举措,短期来看,这可以推动金融机构上更具创新性,创造更优秀的金融产品。
4.机构做市商采用更多为了增加市场流动性,证监会从去年开始鼓励市场主体选择合适的证券期货品种,主动担当做市商角色,提供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服务,以及退出选择等。
例如,2019年港交所增加了商品期货做市商奖励,加大资源配置的集中化力度。
二、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中国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宏观层面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个关键点:1.市场国际化水平提高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逐渐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主要角色。
15676 新基建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未来展望
新基建”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增加,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笔者将分析“新基建”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未来展望。
一、新基建是什么?新基建是指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信息网络、智能交通、数字城市、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
新基建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它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而且还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二、新基建政策的必要性无论是“十三五”规划,还是“新基建”政策的实施,都表明我国正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在信息工业的带动下,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快、更广、更好的网络、更强的计算能力、更优秀的人才。
同时,新基建对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新基建政策的影响新基建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随着新基建的加速推进,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工程管理人员、销售和售后服务人员等。
新基建的建设将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这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和增加消费需求都有着积极作用。
2. 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等方面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优化城市管理。
例如,通过数字城市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科技创新新基建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基建政策的支持,将会在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提供更大空间。
4. 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新基建的建设支持我国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变化。
同时,新基建将会在各行业之间形成协同增效的效果,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平稳发展。
四、未来展望未来我国将会在新基建领域继续加快发展。
1.加速数字化转型我国应着力加快数字化转型,使得数字经济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从而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推动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制造业将以智能化、精细化为发展方向,带动我国整个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我国新媒体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新媒体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经济在中国迅速崛起。
新媒体经济以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我国新媒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国新媒体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互联网普及率的快速增长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新媒体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络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4.5%,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了10亿人。
这使得我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其次,新媒体经济在我国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新媒体经济已经深入到传统行业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以电商为例,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推广和在线支付的便捷,电商业务在我国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规模。
同时,新媒体经济还推动了创业创新的热潮,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行业。
然而,我国新媒体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质量的问题。
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低质量的内容充斥着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是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
新媒体经济依赖于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但这也使得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面临着风险。
未来,我国新媒体经济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随着5G技术的逐步商用,我国的移动互联网速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将开启新媒体经济的新篇章。
5G技术将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经济提供更多创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机会。
其次,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媒体经济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
例如,在线教育、数字文化娱乐和在线旅游等新业态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为了推动我国新媒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中国经济新未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最急需做的是要尽快发现、培育中国经济新未来,扶植一批“未来之星”与经济新锐,构造与新产业、新未来相对应的新金融体系。
“转变中的世界”VS“转型中的中国”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称,“中印的崛起有可能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并列成为过去1000年全球三大重要经济事件”。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也认为,“其实世界不完全是平的,它实际上已经开始向新兴国家倾斜了”。
无论是“金砖四国”,还是“钻石十一国”,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份量与比重都在加大。
不仅如此,在科技创新领域,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已在明显增强。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有一篇重磅文章----《年轻的科学家,去中国吧!》,惊呼全球科技格局与十年前有天壤之别,在印度、沙特、中国都聚集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这些国家频频挖走美国的科学家。
北京中关村海归科技人才开始扎堆,深圳光启超材料研究院三年内就聚集了一百多位红头发、黑皮肤的纯老外。
2012年路透社头版报道:“日本工程师在中国找到了第二春,广东东莞聚集了2800多名日本工程师”。
过去我们津津乐道的合资模式并未很好地达到掌握发达国家核心技术的目的。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企业也可给股权,给出比日本、美国还高的薪酬,把外国工程师、科学家请到中国来,直接“购买”人才与技术,或者像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欧洲直接设立研究中心。
中国正处于两个经济时代的转型期。
一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迈向后工业时代。
二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技术如计算机、材料、核能、生物、通讯,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这方面的科学技术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数理化人才全球最多。
这样的经济时代也可归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其核心是信息控制技术,其业态可归结为两个“四”,一个“四”: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绿色制造。
第二个“四”:信息民主化、工业民主化、管理民主化、金融民主化。
去年以来流行《第三次工业革命》、《创客》、《大数据时代》、《3D打印》等几本畅销书,在美国刚出版几个月就在中国热销,对新鲜事物的反应能力与速度,恐怕除了美国以外就是中国。
而在十几年前,当时美国有关新技术、新趋势的畅销书要几年后才在中国热起来。
表1:三次工业革命--改变着世界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至今年代内涵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发源国英国德国、英国、美国等美国、苏联、中国、法国等标志技术纺织机器变革棉纺织业,蒸汽机变革交通运输业(富尔顿发明轮船,斯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内燃机变革交通工具(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无线电技术变革通讯手段(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四大新业态: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绿色制造(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结果造就了城市核心区与工厂催生了房地产业与工业繁荣扁平化社会的形成。
信息民主化、工业民主化、管理民主化、金融民主化。
互联网经济一定是中国最大的新兴产业,而且正在快速颠覆现有的产业格局、边界与传统的商业模式,且越来越快,越来越猛烈。
“1+3”平台,即以互联网为核心,互联网加手机,互联网加电脑,互联网加电视,将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商业、服务与消费平台。
如果说中国未来有一个领域能够率先领先美国的话,我首推移动互联,这个行业在中国尤其具有特殊价值。
过去中国互联网都是从美国复制模式,现在却反过来,美国做不好的中国却做得很大,如淘宝网。
中国手机网民已达5亿,全球最多,最关键的还在于中国手机用户上网时间是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三倍!移动互联提供购物、聊天、商务以及信息服务,人们走路、坐车时都可移动办公,这使得移动互联呈爆炸式的增长,移动互联吃掉了手表、MP3、相机,啃掉了半个电视机、半台电脑、半份报纸,未来还有什么不可能呢?中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国家,通过互联网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可以做的事情无边无际,这就是最好的绿色经济,最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
深圳品牌服饰卡尔丹顿现在卖的服装国内最高档,T恤衫可以卖到一件八千元,通过互联网尝试定制化和个性化制造,改一个边,改一个领,改一个花纹,如果提出这个需求的顾客比较多,就搞小众的标准化生产,这种标准化生产来自于顾客,顾客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顾客还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之中,既避免了产能过剩,又满足了个性化、人性化消费需求。
什么叫“日新月异”?什么叫“天翻地覆”?阿里巴巴马云用了“天变”这个词描述,指的就是网络经济正导致天大的变化,每天在变化。
一座二、三线城市,五年没去你就知道什么叫巨变;十年没去,你就会看到一个城市的重写。
“日新月异”在科技创新领域尤为突出,因而无论是对创新方向的判断,还是制度与规划的设计,观念和理念要率先进行根本的变革。
你都不知道从哪个角落会突然冒出一个新对手、新行业,规划赶不上变化,制度跟不上需求,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典型特征。
在信息民主化时代,原来看似主流媒体的声音,如果还是一副大道理、死板面孔,不改造不创新,就会被层层弱化掉。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北京地区的报刊亭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50%,北京居民电视的日均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降到现在的30%,就是因为微信、微博这类新媒体的出现。
网上购物最近十年平均每年呈80%的增长,实体店在零售行业的比重则年年下降。
这些逆转使得一部分职业甚至行业在加速消失。
转变中的世界,我们会看到全球重心在转移,世情在变,经济贸易金融格局在变,新科技革命在快速改变全球资本的流动与生产要素的配置。
转型中的中国,切入点与时机至为关键,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注定了这种机会的稍纵即逝,应以“高铁”速度乃至“光速”的眼光关注这种变化。
关注中国企业六大创新现象创新现象之一:“新人口”红利优势正在形成。
总结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通常认为最大优势之一是低成本劳动力。
我认为目前有两大优势正在快速形成,即科技人才优势与企业家群体优势,这是决定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还是关于“人”的优势,但人的“质地”有着重大区别:一是科技人才优势。
我们有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科技人才与工程师。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受过国际教育的科技人才无论数量与质量都有大幅增长,海归科技人才在中关村扎堆。
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同比增长47%,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教育的缺失。
中国科技论文在国际杂志发表的总数已经在全球居于第二,1988-2008年,国际论文数量全球占比从1%增长到10%,美国从30%下降到20%。
国际专利的申请量今年有望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
而且我国科技人才的数理化基础总体还是比较扎实。
如同浙江卫视栏目《中国好声音》一样,基层民间并不乏具有一流潜质的歌手,我们有庞大优质的“中国好人才”,但问题是如何提供好舞台、好机制,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发挥民间创业创新的潜力、激情与智慧。
二是企业家群体优势。
中国从1986年1万亿的GDP增长到去年50多万亿的GDP,只花了26年,中国企业家的数量和质量也在同方向快速成长。
福布斯排行榜上前1000位的企业家,中国占比从20年前的1%到现在的7%左右,2012年度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中国排名第三,中国首400位富豪的平均年龄是46岁(美国是64岁),为全世界最年轻。
胡润财富最近二年的排行榜显示,中国千万富豪的平均年龄只有39岁,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年龄40-50岁区间的占到60%以上,且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年轻,充满活力,没有包袱和框框。
可以预见企业家群体也将进一步壮大。
企业家群体规模、控制资源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见多识广与历练的机会、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十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创新想象之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正迈向起飞阶段这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中国制造”的技术创新正处于从量变向质变突破的“临界点”。
过去一直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是比较低端的,产业链的低中端特征目前仍然很明显。
但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开始从低端、简单、组装、仿制阶段向自主创新和掌握国际先进技术、一流技术的方向快速迈进。
造船业是典型的传统制造,2000年时中国造船量占到全球7%,排名第三,而自2011年以来,一直占到40%左右,稳居全球第一。
十年前以组装、加工为主,而如今已转向掌握电子信息系统、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之类核心技术,有的开始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不仅如此,像造船设计这样细分化的高端服务领域,过去几乎是空白,现在也有了长足发展。
超材料技术领先全球的深圳光启研究院,三年来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三千多项。
创业板15%左右的上市公司在公开信息披露中宣称某项技术或产品已经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而在2001年时笔者组织过针对200多家拟上创业板企业的调查问卷,没有一家就此作出肯定的答复。
美国商务部部长朱棣文认为中国的超级计算机、高铁、杂交水稻、特高压输电、可再生能源等七大技术已领先美国。
表2:创业板15%左右的公司某项技术\产品居世界一流水平公司名称特色与亮点海普瑞全球产销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质量最为安全可靠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
是目前国内肝素原料药行业唯一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并且通过了欧盟CEP认证。
公司生产所采用的核心技术:肝素钠原料药提取和纯化技术,包括杂质与组分分离技术、病毒和细菌灭活技术、基团完整性保护和活性释放技术、定向组分分离技术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科大讯飞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及电子政务系统集成的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
是我国众多软件企业中为数极少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其语音合成核心技术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
亿纬锂能中国最大、世界第五的锂亚电池供应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致力于发展成为新型锂能源领域的国际领先企业。
易世达目前中国余热发电工程领域技术领先,专业从事新能源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能源节约的公司,主要致力于余热发电系统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合同能源管理的新型能源技术服务。
其第二代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水泥窑余热发电的利用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目前该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龙源电力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等离子体点火设备的主要生产厂家,约占国内等离子体点火设备90%左右的市场份额,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信立泰主要生产经营化学原料药、粉针剂、片剂和胶囊等产品,以研制、生产、销售世界领先的制剂和化学原料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