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科普知识word版本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地震科普知识及预防、自救常识

(完整word版)地震科普知识及预防、自救常识

地震科普知识及预防、自救常识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 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的术语和相关知识】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震源浓度小于70 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 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 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中距小于100 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 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

通常把小于2.5 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1 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

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 个5 级地震,震级相差0.1 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 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

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 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精编WORD版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精编WORD版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一、做好地震预报。

地震之前是有预兆的。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种预兆是:地下水变浑、翻花、冒泡、变味;鸡鸭猪羊乱跑乱叫;老鼠外逃,鱼儿在水面乱跳。

这种情况预示着地壳将弯曲、摺皱断裂,就要发生地震了。

目前全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准确预报地震,我国的地震预报可以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大多数地震预报能够指出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地震。

1976年,在唐山地震前,辽宁省海城地区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临震前,政府多次催促把室内的人全部安置在地震棚里,并反复宣讲地震知只,结果伤亡人数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所以,预防地震的关键在于预报及时、准备充分、掌握地震时的救护知识。

二、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一旦发生地震,就可能使我们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交通系统,生活必需品供应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

首先要排除室内高处的悬吊物,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变其摆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伤人。

同时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

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

窗上贴上防碎胶条。

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

为脱离危险,你也许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时间,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会帮你度过难关。

这些物品中包括现金、饮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药品。

三、学校应做好地震前的准备。

在中、小学应该普及防震知识,震区学校应有防震训练的方案,若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老师应马上给学生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就地闭眼伏在课桌下。

一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时。

家庭和学校要经常沟通。

震区有条件的学校应备救灾物品,如:急救医药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并按班级或教室分配,直到个人手中。

如果发生了地震怎样保护自己呢?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

为大家科普了防灾减灾知识

为大家科普了防灾减灾知识

为大家科普了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知识科普一、地震防范1. 室内防范: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躲到墙根、墙角、远离窗户的室内门道里,或者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

同时,要尽量远离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件,用被子、枕头、坐垫等保护头部。

2. 室外防范:如果正在室外,应远离电线杆、高大建筑物、大型广告牌,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在野外时,要远离山崖、陡坡和高压线。

3. 被困时:如果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4. 高层建筑:如果被困于高层建筑中,当下层楼梯已被大火封锁时,不要强行下逃,到天台等安全地点等待救援。

在窗前挥动被单、毛巾等物,吸引别人注意。

二、洪水防范1. 关注气象预警:在洪水季节,要密切关注气象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2. 高处避难:在洪水猛烈的时候,要尽快前往高处避难。

如果有土房顶,可以在上面等待救援。

同时,可以用睡床、桌子等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

3. 准备物品:准备食物、手电筒等必需品,穿上暖衣服以应对险情。

同时,要准备好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

4. 有组织转移:在受到洪水威胁时,应按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示,有组织地提前向山顶或高地等高处转移。

三、总结防灾减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防灾减灾知识,我们可以在灾害发生时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1、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指火情在林地内蔓延和扩展,失去人为控制,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林火灾害。

发现森林火灾,应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报告起火方位、面积及燃烧的植被种类。

身处火场时,要判明火势大小、风向,用湿衣服包住头,逆风逃生。

如果被大火包围,要迅速向植被稀少、地形平坦开阔地段转移。

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要往山下跑。

当无法脱险时要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贴进坑底,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下面避开火头。

2、家庭火灾家庭火灾一般是由于人们疏忽大意造成的,常常事发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后果严重。

发现火情,应该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扑灭初起之火,或设法延缓火势的发展蔓延。

毗邻房间发生火灾,烟雾弥漫时,不要盲目开门,可向门上泼冷水降温,用浸湿的衣服、被褥堵住门窗缝隙。

同时,应立刻向窗外挂出醒目物件,以示室内有人,也可以大声呼喊,便于营救。

火势较大,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被单将头部包好,用湿棉被、湿毯子将身体裹好,再冲出险区。

如果浓烟太大,可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身体尽量贴近地面行进或者爬行,穿过险区。

3、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体育馆、超市、酒店、影剧院、网吧、歌舞厅等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常因人员慌乱、拥挤而阻塞通道,发生互相踩踏的惨剧,或由于逃生方法不当,造成人员伤亡。

发生火灾后,不要惊慌失措、盲目乱跑,应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穿过浓烟时,要用湿毛巾、手帕、衣物等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弯腰或匍匐前进,不要大声呼喊,以免吸入有毒气体。

当无法逃生时,应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逃生时应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

逃生时不可互相推挤,不要急于跳楼。

4、高楼火灾如果火势不大,应奋力将火控制、扑灭。

逃生时,应用湿毛巾、口罩蒙口鼻,匍匐贴近地面撤离。

也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doc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防灾减灾安全知识1、我国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是什么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目的是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2、常见的灾难性天气有哪些主要有台风、暴雨、雷电、寒冷、冰雹、地震和高温等。

3、如何应对台风的来临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指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应急措施:( 1)在台风来临前,不要出门,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要搬移窗台上的花盘或者其他悬挂物品,及时加固室外容易被风吹动的物体;(2)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里游泳或者驾穿出海;(3)在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的人员要停止作业,在危险地带工作的人员要及时撤离;(4)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4、如何应对暴雨暴雨,特别是大范围的大暴雨或者特大暴雨,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城市内涝,使居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对城市交通也会带来重大影响。

应急措施:(1)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者堆砌土坎;( 2)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3)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掉入地坑、沙井等;(4)驾车经过深积水区,应尽量绕行。

5、如何应对雷雨天气雷雨天气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如果放电击中人员、建筑物或者各种设备,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应急措施:( 1)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2)关闭家用电器,拉开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3)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如果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在低洼处躲避,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的高度;( 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等水上活动;(6)如果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靠紧,以防被雷电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 7)雷雨天气在户外,不要使用手机;(8)对被雷电击中的人员,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法抢救。

《防灾减灾相关知识》word版

《防灾减灾相关知识》word版

防灾减灾相关知识一、防灾减灾日的由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一)设立背景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009年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防灾减灾日标志而早在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就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二)设立意义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

设立中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1. 台风预警
关注台风预警信息:提前加固门窗、搬移易受风灾物品 台风来临时:避免外出,在家中等待台风过去
2. 台风自救
台风过后:注意检查房屋结构安全,清理倒塌的建筑物和树枝等杂物
发现有人员被困时:及时拨打求救电话或使用其他通讯工具联系救援队伍
火灾
1. 火灾预警
注意用火安全:不乱丢烟蒂、火柴等易燃物品 发现火灾时:迅速报警并使用灭火器或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定期进行家庭防震演练:提高家庭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1. 洪水预警
洪水
关注天气预报和洪水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洪水来临时:迅速撤离到高地或坚固建筑上,避免淹没
2. 洪水自救
被洪水围困时:利用身边的漂浮物如木盆、木块等制作简易救生工具 保持冷静: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如拨打求救电话、点燃衣物等
台风
台风
2. 火灾逃生
熟悉逃生路线和避难场所:掌握基本 的逃生技能
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 住口鼻,低姿势逃生,避免吸入有毒 烟雾
BRILLIANT JOURNYOU FOR WATCHING
XXXX
XXXXX
20XX
防灾减灾科普知 识
XXXXXXXXXXXXX
-
我们的目录
1
2
3
4
地震
洪水
台风
火灾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1. 地震预警
地震
保持冷静: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如就近躲避在桌子、床等坚固家具下面,避免掉落物 砸伤
地震过后:迅速撤离到开阔的安全区域,远离建筑、道路等危险区域
2. 家庭防震计划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包括家庭成员的应急分工、逃生路线和避难场所等

防灾减灾科普小常识

防灾减灾科普小常识

防灾减灾科普小常识一、防震安全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二、消防安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

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防灾减灾宣传资料

防灾减灾宣传资料

“防灾减灾”宣传资料一、应急知识1、什么是洪水72、洪水的主要特点73、洪水爆发时怎样紧急自救74、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75、洪水过后注意防疫86、什么是蓄滞洪区87、什么是汛期98、什么是堤防警戒水位、保证水位99、洪灾与涝灾的区别910、什么是强对流天气911、什么叫管涌1012、管涌的抢护原则1013、洪水频率和等级是怎样规定的1014、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1115、遭遇龙卷风如何应急1116、什么是分洪与行蓄洪区1217、如何避免雷击1218、地震的预防1219、地震逃生1320、防止地震次生灾害1321、地震逃生不忘灭火1422、地震逃难法1423、学校之防震措施1524、办公室及公共场所之防震措施1525、地震时在室内如何应对1526、地震时在室外如何应对1527、地震后如何紧急处理以减少灾害损失1528、学校如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1529、公共汽车火灾的逃生方法1730、商场、商城、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逃生方法1831、行人如何注意交通安全1832、非机动车行驶要注意交通安全1933、乘客乘坐汽车时注意事项1934、煤气中毒如何急救2035、游乐设施事故应急常识2036、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2037、安全使用天然气七项注意2138、夏季中暑防治小常识2139、怎样做人工呼吸2240、四季豆中毒的原因是什么2341、常见食物中毒预防和处理2342、细菌性食物中毒2443、化学性食物中毒2544、防拐常识2545、青少年自我保护提示2746、八种方法防范A TM诈骗2847、户外避雷十大方法2948、抗旱救灾防病卫生知识3049、高温灾害的救护措施3150、全国“防灾减灾日” 312010年《实施办法》宣传周活动宣传提纲一、应急知识(一)防洪知识1、什么是洪水洪水的类型可分为:暴雨洪水(含山洪)、泥石流和垮坝洪水、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等多种类型。

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类型。

防灾减灾 科普

防灾减灾 科普

防灾减灾科普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是指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旨在减少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1.地震:在地震发生前,要保持镇静,迅速关闭电源、燃气,躲在桌子等坚固物体的下面,避免地震时掉落物品砸伤自己。

在地震过后,要迅速撤离到开阔、平坦的地方,远离危险建筑和悬挂物。

2.火灾:火灾发生时,要迅速关闭门窗,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以减少吸入有害烟雾。

同时要大声呼救,以便他人救援。

在火灾过后,要清理现场,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3.雷电:在雷电天气中,要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不要站在高处、金属物体旁或暴露在雨水中。

如果身处户外,要寻找低洼处躲避,并尽量减少与金属物体的接触。

4.洪水:在洪水来临前,要提前转移到高处或坚固的建筑物内。

如果被洪水包围,要尽快寻找漂浮物、木板等物品自救。

同时要避免接触水域中的电杆、铁塔等金属物体以防触电。

5.台风:在台风来临时,要加固门窗,避免外出。

如果在户外,要尽量寻找坚固的建筑物躲避,避免靠近窗户、玻璃等易破裂的地方。

6.泥石流:在泥石流发生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不要顺着滚石往山下跑。

同时要尽量避免在沟道内停留或穿越。

7.暴雨:在暴雨天气中,要尽量避免外出。

如果必须外出,要穿好雨衣、雨靴等防水装备。

同时要注意路面积水,避免涉水过深或靠近有漩涡的地方。

8.暴雪:在暴雪天气中,要注意保暖和保持体力。

同时要尽量保持行走的平稳,避免摔倒。

如果在户外遇险,可以寻找避风的场所或利用身边的物品搭建简易帐篷以保护自己。

9.龙卷风:在龙卷风来临时,要尽快寻找坚固的建筑物躲避。

如果在户外,要尽量寻找低洼处躲避并远离窗户、玻璃等易破裂的地方。

10.疫情:在疫情发生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社交距离。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或接触有症状的人。

如果必须前往医院或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并保持手部清洁。

同时要关注官方信息,遵循当地的防疫措施和规定。

防灾减灾常识

防灾减灾常识

防灾减灾常识一、防灾减灾日的由来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二、防震减灾携手安全地震发生时有12秒的黄金自救法则,国际通用的逃生原则是“蹲下、掩护、抓牢”。

在家中: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

是平房,可逃出房外,外逃时注意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

室内安全地点有:卫生间、铁制或实木床下、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承重墙。

在幼儿园:听从老师安排,室内幼儿不撤出,室外幼儿不要回教室,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

最安全空间为:卫生间、桌椅旁。

公共场所:不要慌乱的涌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

双手保护好头部,就近选择结实的柱子边或内墙角等处“蹲下,掩护、抓牢”。

在车内:驾车远离立交桥、高楼,到开阔地,停车注意保持车距,并打开双闪应急灯。

乘客应抓牢扶手避免摔倒,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

在室外:在室外应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趴下,不要乱跑,要远离山坡、人群、高层建筑、行走的汽车等,保护好头部。

三、用火安全心中牢记我们在家中使用煤气、电器、液化气之后要记得关闭阀门,且一定要符合规定,禁止存储超负荷或者老化的电线。

生活中,若液化气体泄漏,一旦遇到明火、静电就会引起爆炸,发生火灾,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四、洪水汹涌及时躲避洪水是可怕的自然灾害,它不仅摧毁我们的房屋,还可能吞噬我们的生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面对肆虐的洪水,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雷电避险注意防范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有极强的伤害力和破坏力。

雷电灾害仅次于暴雨洪涝、滑坡塌方的一大气象灾害。

所以,在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注意避免被雷电击中,在雷电交加时,我们该怎么办呢?1.若你在室外,应及时寻找安全避难所,比如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

防灾减灾宣传小知识模板

防灾减灾宣传小知识模板

防灾减灾宣传小知识模板灾害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防灾减灾的措施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为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以下是一些防灾减灾的小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震防灾减灾1.安全地点选择:地震发生时,室内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可以选择桌子下、墙角或者横担下躲避。

避免逃生时受到摔伤或者被掉落物砸伤。

2.室外逃生:如果在震后身处室外,应寻找开阔的空地,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体。

3.防范余震:地震过后常有余震,应远离可能垮塌的建筑物,并避免靠近山体、崖壁等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方。

4.家庭应急措施:准备一些紧急灾难物资,如食物、水、药品、应急装备等,以备不时之需。

二、火灾防灾减灾1.安全用电: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不随意使用不合格电线电器。

2.安全用火:避免在睡觉前或离开时点燃烛炬、烟花爆竹等易引发火灾的物品。

3.定期检查电器电线:定期检查家中电器电线的老化情况,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4.学会使用灭火器:每家每户应配备灭火器,并学习正确使用方法。

5.建立逃生通道:在家中设置明确的逃生通道并告诉家人,遇到火灾时可以迅速逃生。

三、洪水防灾减灾1.防洪知识:了解所在地区的洪水风险,及时关注相关气象信息,做好防洪准备。

2.高处避难:洪水来临时,尽量选择高处避难,避免淹水。

3.注意疏散安全:洪水来临时,大家要遵守疏散指示,按照安全通道有序疏散。

4.高室内电器:在洪水来临前要将室内电器设备和贵重物品放置在高处,避免受水浸泡。

四、风暴防灾减灾1.暴风防范: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及时关注意气象变化,避免外出遭遇强风天气。

2.固定室外物品:将室外的花盆、书架等易被风吹走的物品固定好,避免形成飞行物。

3.关窗帘遮挡:在遭遇强风天气时,要及时关窗,并用厚布或者窗帘遮挡,防止玻璃破碎伤人。

4.避免靠近高大物体:遭遇强风天气时,要远离高大建筑、广告牌、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五、沙尘暴防灾减灾1.室内封闭:在沙尘暴来临时,尽量待在室内,并尽量封闭房间窗户和门口。

防灾减灾常识宣传资料10页word

防灾减灾常识宣传资料10页word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日常生活消防常识;地质灾害预防常识;地震前后的疾病预防常识。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一、地震分为几种类型?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大?地震是一种大地震动的自然现象,包括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引发的地震)和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破、物体坠落等产生的地震),极大部分发生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

当它足够大并发生在危及人类生存的地方时,就可能造成房屋倒塌,构筑物损坏,山崩地裂,人员伤亡。

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地震无论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都居对人类经济社会构成威胁的众多自然灾害之首。

二、地震时个人避险原则(1)保持镇定;(2)就地避险;(3)切断火源;(4)迅速撤离。

一般情况下,对只有轻微感觉的小地震不必大惊小怪。

若发生破坏性地震,在震前的瞬间会出现地光、地声、初期震动等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预警现象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在12秒钟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

在教室:迅速的躲避在课桌下,等待震动过去再撤离到安全地方。

在平房:可根据情况充分利用12秒钟时间跑出室外,来不及跑的可迅速躲在坚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及紧挨墙根处,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使用座垫、被盖等什物保护头部等要害部位,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入的灰尘。

正在用火的应当立即熄灭炉火,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要保持头脑清醒,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尽量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后立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当紧急停车。

在工作间:应迅速关掉电源和汽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在机器、设备和办公家具下躲藏,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word资料7页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word资料7页

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

欧亚地震: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本世纪的中国地震活动中国1900年以来灾害性地震震中分布图世界地震分布图20世纪中国大陆5次地震活跃期统计表项目次数起目年份7级以上地震死亡人数(万)备注第一次1895-190610次次料不全第二次1920-193412次25-30第三次1946-195514次1-2主要在青藏地区活动第四次1966-197614次21第五次1988-活跃期将持续到21世纪中国主要地震带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西南—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陕甘宁部分地区。

我国正面临严峻的地震形势我国正面临的地震形势十分严峻。

从1988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进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

根据前几次地震活跃期活动的特点,专家们认为本次地震活跃期将持续到下世纪初,目前已进入了强震高发期,其间可能发生多次7级左右、甚至个别更大的地震。

中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198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统计震级Ms≥5.0 Ms≥6.0 Ms≥7.0地震次数243 50 7社会公众需要防震知识面对严峻的地震形势,会不会再次出现类似于1993年宁波小地震群引起的风波—银行的存款被取空,人们到处抢购食物或逃离家园?当一些地区遭受地震灾害时,地震谣言会不会在当地或其他地区流行,甚至造成社会振荡。

如果您在地震中幸免于难,面对被埋压的亲人和邻里您是否知道如何迅速、有效地抢救他们?如果您处在地震危险区或多震地区,您是否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的震前防御?面临严峻的地震形势,社会公众太需要客观地对待地震和防震知识了。

防灾减灾知识集锦共7页word资料

防灾减灾知识集锦共7页word资料

防灾减灾知识集锦一、中、小学生安全常识—防震安全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二、中、小学生安全常识—消防安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

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复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新版】.doc

复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新版】.doc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防灾减灾十条法那么来源:点击8433 次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那么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时机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防止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保平安!!防灾减灾平安知识200题地震根本知识1、地球外表是由什么组成的?答:地球外表,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2、地震的概念是什么?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关于灾害预防知识宣传内容

关于灾害预防知识宣传内容

关于灾害预防知识宣传内容第一部分:地震预防知识宣传1.地震基础知识: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发生的一种突然的振动现象,是地球表面的岩石突然破坏和位移的结果。

2.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特别在高密度人口地区,地震的影响尤为严重。

3.防震准备:a.家庭应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指定安全地点,家庭成员应熟悉应急逃生路线和急救措施。

b.家庭应备足急救药品、食品、水和防寒物资。

4.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行动:a.在室内时,应迅速躲到大型桌子下,卧室中则躲到床边。

选择结构坚固的地方躲避,避免靠近窗户和墙壁。

b.在户外时,应选择开阔地带,避免靠近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崩塌的物体。

5.地震后的应急行动:a.迅速评估自身安全情况,如发现悬挂物或燃气泄漏等危险,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域。

b.在有缺氧的情况下,应用湿布或衣物过滤呼吸,避免吸入烟尘。

6.宣传重点:(根据地震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a.地震的原因、危害和频率。

b.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c.预测地震的不可靠性和不可预测性。

d.地震逃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第二部分:洪灾预防知识宣传1.洪灾基础知识:洪灾是指由于长时间连续降雨、暴雨、塌方、冰雹灾害等原因,河水、湖水或积水过多等导致的水位急剧上升,进而造成的水灾。

2.洪灾的危害:洪灾会造成河流堤坝决口、交通、供水和电力系统瘫痪、农田和居民区被淹、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3.防洪准备:a.家庭应制定防洪预案,指定安全地点和救生物资,家庭成员应熟悉应急逃生路线和急救措施。

b.家庭应备足食品、水和防洪用品,如塑料布、胶鞋等。

4.洪灾发生时的应急行动:a.切勿骑车、开车涉水,避免被淹。

b.切勿穿过已被淹的建筑物,容易发生坍塌事故。

a.及时了解洪水情况,并根据官方发布的指示,安排人员疏散。

b.检查家庭用电设备和用火安全设备是否正常,确保安全。

6.宣传重点:a.洪灾对城市、农田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b.家庭防洪措施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防灾减灾十条法则来源:点击 8433 次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保平安!!防灾减灾安全知识200题地震基本知识1、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2、地震的概念是什么?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振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3、地震有几种类型?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什么是构造地震?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5、什么是人工地震?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6、什么叫极震区?答: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7、什么是震级?答: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8、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答: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9、什么叫破坏性地震?答: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

一般震级大于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10、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答: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11、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地震带?答: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

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1)环太平洋地震带;(2)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12、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答: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13、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答: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14、什么是震源、震源区、震中、震中区?答: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震源。

震源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也是地球内部大量释放地震能的部位。

理论上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称为震源区。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中。

与震源的概念相类似,实际上震中也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15、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三大要素。

答: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数据,称为震源参数或地震要素,包括地震的震中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发震时刻(常用世界时或地方时间表示,我国用北京时间)、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常用千米表示)、地震能量和表示地震受力情况的震源机制等。

前三要素是地震的三大要素,简称时间、地点、震级。

16、地球内部结构如何?哪一层常发生地震?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17、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18、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答: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19、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多少?答: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智利境内1960年5月29日19时11分14秒,南纬38.2度西经72.6度发生的9.5级地震。

20、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

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21、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纵波?答: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

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传播速度约5-6公里/秒。

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

23、什么是横波?答:横波就是横振动的传播。

横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横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5公里/秒。

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

因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小,故横波跟在纵波后面。

24、凭感觉如何判别近震和远震?答: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明显,后摇晃,即为近震;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

25、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6、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为哪一天?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每年的5月12日。

27、地震预报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主要有:(1)地震现象的复杂性;(2)观测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3)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

地震前兆28、地震前可能发生哪些宏观现象?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29、地震之前穴居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答:穴居动物如鼠、蛇、蚯蚓等其异常表现为冬眠期间大量出洞。

有的冻死在地面,活动规律反常;有的成群结队、携幼搬迁;有的惊叫、惊慌、烦躁;有的反应迟钝、呆痴、不怕人等。

30、地震之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答: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泥鳅、金鱼。

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

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旋、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时深海的鱼游到浅海.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31、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答: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

32、地震有前兆吗?答: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多条前兆异常。

33、地震前兆异常分几大类?答: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34、什么是宏观前兆?答: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

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35、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答: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

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

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

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

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

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36、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答:不一定。

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

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

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37、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答:不一定。

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

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

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38、地震之前哪些飞行动物有异常反应?答:鸽、观赏鸟类、家禽、雉等均有异常反应。

表现为惊飞、惊叫、不进巢(窝架等)、不进食、鸡活动频繁、乱闹、乱叫、像有黄鼠狼侵扰一样;鸟类则撞笼、改变栖息方式、或呆滞无神。

39、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如何?答: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课题。

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40、我国曾经比较好地预报了哪几次地震?答: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和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