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梳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精选
6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原因 (1)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 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因 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精彩。
ppt精选
7
(2)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 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精神根基。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只有加 强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发展自己。
18
【对点训练】 3.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 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 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 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对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地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 资源?
ppt精选
19
【解析】 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实质是对传统文化的 态度问题。解答时要注意整合本单元相关知识,涉及立足 点、继承、发展、创新等方面。
ppt精选
15
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 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如果能顺 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会起消极作 用。
ppt精选
16
D.②④
ppt精选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ppt精选
1
【教材综合探究提示】 【提示一】 (1)古训“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在今 天的意义:①新知识不断出现,需要人们不断学习;②知识 创新在不断进行、永无止境;③知识不断扩展,需要人们不 断提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④社会不断发展,面对不断 涌现的、无穷的新知识,人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方式。
高二政治课件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新必修3
第一页,共43页。
本单元(dānyuán)
知识脉络
文化横向传播 文化传承
第 文化纵向继承
二
单
①②
③
④
元
文化创新发展
①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与创新(chuàngxīn)的基础
②文化创新(chuàngxīn)是渗透在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之中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求
④三者三位一体,紧密联系,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
A取其精华,B去其糟粕; C批判(pī pàn)继承,D古为今用。
第十七页,共43页。
3.影响(yǐngxiǎng)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
(1)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进(cùjìn)文 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既能促进(cùjìn)经 济的发展,也是推动文化发展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推动 文化发展的因素。
标志。
D
第六页,共43页。
2.世界(shìjiè)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知识点: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 构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同时 (tóngshí)各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差异。
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 缺少的色彩。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 征。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必不可少。
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研究人 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yìyì),而且对 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第五页,共43页。
一个(yī ɡè)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是() A. 民族节日 B. 民族风俗 C. 民族心理 D. 文化遗产
本单元(dānyuán)
知识脉络
文化横向传播 文化传承
第 文化纵向继承
二
单
①②
③
④
元
文化创新发展
①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与创新(chuàngxīn)的基础
②文化创新(chuàngxīn)是渗透在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之中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求
④三者三位一体,紧密联系,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
A取其精华,B去其糟粕; C批判(pī pàn)继承,D古为今用。
第十七页,共43页。
3.影响(yǐngxiǎng)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
(1)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进(cùjìn)文 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既能促进(cùjìn)经 济的发展,也是推动文化发展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推动 文化发展的因素。
标志。
D
第六页,共43页。
2.世界(shìjiè)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知识点: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 构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同时 (tóngshí)各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差异。
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 缺少的色彩。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 征。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必不可少。
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研究人 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yìyì),而且对 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第五页,共43页。
一个(yī ɡè)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是() A. 民族节日 B. 民族风俗 C. 民族心理 D. 文化遗产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件 (共13张PPT)
2建设“学习型社会” 对于我国的整体意义
① 反映了当代世界的新潮流。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深刻
的变革”,提出了“创新”的历史性任务。而创新,就 要求充分开掘人力资源,就要求“创建学习型社会”。
②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③ 是解决我国当前新问题的新举措。我国现阶段发展面临
着四大挑战:一是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就业的重负;二是 经过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能否和如何保持 增长的持续性;三是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 四是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创建学习型社会,增强 创新能力,才能应对这些挑战。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文化传承与创新 建设“学习型社会”
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概况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 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 型社会”的口号,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之后,一个创建学习型城 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便 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当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 时,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
(1)“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说,要全民学 习,终身学习。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2)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 “学习型社会” 的核心内涵 。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 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时时 学习,处处学习。 同时,国家也要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物质条 件和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使每个公民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
1、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2、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
3、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必修3 (2)
背景材料
命题视角
创新体验
2.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各国文化合作日益加强的趋势,我们应坚持怎样的立场和态度? 提示:(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要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拓宽交流渠道。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本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对本民族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外来文化要博采众长,相互借鉴、融合创新。 (5)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决反对、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背景材料
命题视角
创新体验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2)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3)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动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整合梳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 (3)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过文化交流,不同民族可以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 展本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 (4)做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 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 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 力。
• 3.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 4.文化继承与发展
• (1)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的继 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阶段。
• (2)要求:批判继承,反对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传统文 和时代变迁,融入时代内涵和追求。
•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 6.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问题链接】
• 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建立孔子 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 分析: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力。
• ②有利于学习、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 步。
•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孔子学院能够获
知识。
• 7.文化创的途径和要求
热点透析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热点材料】
• 2016年7月10日,“2016年大洋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 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市召开。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 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首家孔子学院创办至今,中国孔子学院建设已走过10 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 院是中外双方真诚合作的结晶,是中外人文交流史上 孔子学院开办到哪里,就把沟通、了解、和谐、友爱 哪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汉语和中华文化带到 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引入中华大地,书写着中外人 篇章。
• (4)做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 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 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 力。
• 3.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 4.文化继承与发展
• (1)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的继 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阶段。
• (2)要求:批判继承,反对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传统文 和时代变迁,融入时代内涵和追求。
•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 6.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问题链接】
• 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建立孔子 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 分析: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力。
• ②有利于学习、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 步。
•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孔子学院能够获
知识。
• 7.文化创的途径和要求
热点透析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热点材料】
• 2016年7月10日,“2016年大洋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 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市召开。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 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首家孔子学院创办至今,中国孔子学院建设已走过10 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 院是中外双方真诚合作的结晶,是中外人文交流史上 孔子学院开办到哪里,就把沟通、了解、和谐、友爱 哪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汉语和中华文化带到 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引入中华大地,书写着中外人 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
(5)如何对待传统文化:①(பைடு நூலகம்何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
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文化中不符
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内容,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应怎么做: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
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21
3.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 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 (3)思想运动(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
-
22
(4)教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 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等特定功能。②教 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A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 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B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 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 事文化创造。C 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 影响越来越大。)
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11
(2)怎么做 ①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 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 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 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 文化的繁荣。
-
12
二、文化传播 1.含义:略 2.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4)其他(小到亲 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3.传播手段和特点 ①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
13
②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包括报刊、网 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20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推
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
是源头,发展是动力),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
8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地位和意义)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
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
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
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
9
3.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 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 A、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①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 的色彩。(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在 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 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10
成才之路·政治
人教版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1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
2
第二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
3
思维导图 专题整合 热点连接
-
4
思维导图
-
5
-
6
专题整合
-
7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什么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 重要标志。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 成的。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世界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 特征。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由
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
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C、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
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
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
-
16
三、文化继承 1.传统文化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 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继承方式和途径表现为: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 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 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
17
(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继承性——突出表现在对传统习 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②相对稳定性 ——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鲜明民族性—— 鲜明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18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纽带。 ②(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 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
15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本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 荣;(对本国)
*有利于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促进世界文 化的繁荣。(对世界)
(2)做法: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借助传 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③大众传媒作为主要传播手段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 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 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 的主要手段。
-
14
4.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 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既有利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推动中国文 化走向世界,有利于增进了解、互相沟通、求同存异;(相互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