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对策分析
现阶段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
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失业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前景和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了负担和压力。
失业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 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 用人单位的需求。
分析大学生失业的原 因,对于解决这一问 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失业原因的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失业现象进行多角度的 分析和研究。
02
大学生失业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失业率的统计与现状
失业率统计
经济转型升级等。
研究不足与展望
要点一
研究不足
当前对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研究方法单一、数据来源有限、研究深度不够等。
要点二
未来展望
未来对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完善,通 过多学科交叉、多角度分析,进一步揭示大学生失业 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 解决方案。同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 数据可供研究和分析,为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提供更 有力的支持。
提倡自谋职业
政府和高校应提倡大学生自谋职业,提供相 关指导和支持,帮助其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道路。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贡献
大学生失业率上升的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主要包括 教育体制不完善、就业市场结构失衡、经济 增速放缓以及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等。
解决方案
为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需要从教育体制、 就业政策、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如推进 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促进
现阶段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深入分析大学生失业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为政府、高校和学生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
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02
大学生失业现状
失业率统计
近年来,大学生失业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或行业结构调整时期,失业率会进一步升高 。
不同专业、学历和地区的大学生失业率存在差异,某些专业或学历的大学生失业率相对较高。
详细描述
过去几年,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得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然而,部分高校在教育 体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 求。此外,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于狭窄,缺乏通用性和适应性,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
业难度。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总结词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较为保守和理想化,追求 稳定和高薪的工作岗位,而市场需求则更加 注重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导致大学生难以 适应市场需求。
详细描述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传统行 业如制造业、纺织业等逐渐衰退,而新兴产 业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发展迅速。然而 ,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有限,无法完全 吸纳传统产业释放的劳动力,导致部分大学 生面临失业风险。
高校扩招与教育体制问题
总结词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激增,而教育体制未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 下降,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失业大学生群体特征
失业大学生的年龄通常在20-30岁之 间,他们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具备 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VS
失业大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工作 经验等个人特征也会影响其就业难易 程度。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探析
业 无法靠 经济 周期 的高涨 阶段 或单 纯的需 求管理 政策 解 决 ”的结 论。[
综 上所述 ,结构 性失 业就 是 由于 技术 进步 、经济 结构 的调 整等 原 因造 成 的 ,并 且无 法 靠经 济 周期 的高 涨 阶段 或单纯 的需求 管理政 策解决 的失业 。
二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现状
挑战 ,总体 就业形 势不容乐观 。大学 生失业不仅是 对人才 构 的变化 而产生 的 ,即 由于 新创造 的就 业机会 所要 求 的
的极大浪费 ,而且也 带来 了一 系列社会 问题。如何稳 妥地 技能不 同于 正在 消失 的工作机 会 。该定 义揭 示 了结 构性
解决大学生就 业问题 ,关系到国家兴衰和社会安定的大局 。 失业与经 济周 期运 行之 间的低 相关 ,并 得 出了 “结构性 失
52
69
79
124
大 学毕 业 生
28.81% 26.4% 24.53% 24 64% 23 37% 30 O2% 失 业 率
根 据 表 1中的 数 据 ,我 国 大 学 生 的 失 业 率 远 远 高 于 国际 公认 的 5%失 业 率 警戒 线 。另外 ,根 据 有 关 资料 统 计 ,2007年 全 国 普通 高 校 毕 业 生 为 495 万 人 ,比上 年 增 加 82万 :2008年 全 国 普 通 高 校 毕 业 生 达 到 559万 ,比 2007年 增 加 64万 人 [43;2009年 达 到 610万 ,比 上 年 增 加 51万人 ]。大 学 生人 数 逐年 增 加 ,再 加上 历 年来 沉 淀 下来 的 未就 业 的毕 业 生 ,使得 我 国大 学 生就 业 形 势十 分 严 峻 。
秘誊 三 鬻蠢董曩曩0 薯 、大 学 生 结构 性 失 业 产 生 的 原 因
我国结构性失业原因与对策研究
我国结构性失业原因与对策研究引言: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其中,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旨在对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结构性失业的定义和特征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部门之间分配不合理,从而引发的就业机会不足或劳动力需求不匹配的现象。
结构性失业过程中,劳动力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受到限制,造成一些行业劳动力供给过剩,而其他行业劳动力需求不足。
结构性失业的特征主要包括:1.产业结构问题: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需求不旺盛或产业规模较小的行业,而劳动者则倾向于从事劳动力需求较大或者工资待遇较高的行业。
2.区域结构问题:存在着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就业机会和劳动力供求不均衡的现象。
3.教育结构问题: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毕业生就业困难。
4.技能结构问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对应,劳动者的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二、结构性失业的原因1.经济结构问题: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在逐步衰退,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尚未充分支撑劳动力需求,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出现。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会相对较多,而西部地区相对较为落后,失业问题更加突出。
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农村之间的差距。
3.教育体制与就业市场脱节:教育体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缺乏灵活性,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导致部分毕业生没有对口岗位可供选择。
4.技术进步与产业需求变化: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被自动化替代的风险,而在这些领域又存在技能短缺的问题。
三、应对结构性失业的对策1.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强地区间劳动力的有效流动,通过建立更加灵活的户口制度和促进城乡劳动力的有序流动,缓解东西部和城乡之间就业差距。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高校 真正意义上 的 “ 专业”教育开始于
2 0 1 3 - 0 1 -Fra bibliotek0 9 C 9 1 3 . 1 5
A
7 1
2 O 多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 9 4 9 年对苏联专业教育模式的引进 。自 改革开放以 来, 我 国已经进行 了四次大规模 的高校学科 目录和 专业设置调整 。然而 , 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需 要、 专业课程重复且盲 目扩张 、 学生缺 乏课程选择
到整 个社 会 的和谐 稳 定 。所 以 , 研 究 大 学生 结 构 性 失 业 的原 因 , 探讨解决的策略 , 具 有 一 定 的 理 论 价 值 和 实践 意义 。
一
第一、 第二产业产能过剩以及劳动力过剩 。同时, 受 教育 、 经济等因素 的制约 , 第 三产业 的劳动力质量 和数量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进入2 1 世纪 , 顺应高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的潮 流 , 对于第三 产业的人员需求进一步扩大 , 这使 得岗位的需求与 供 给落 差 进 一步 扩 大 。简 单来 说 , 就 是 需求 相 对 减 少 的岗位仍有过量增加 的人员供给 , 而需求相对增 多的岗位却没有足够的就业供给 , 或者是缺乏具备 定 职业 技 能 的就业 供 给 , 这 就 导致 了 当下大 学 生
动, 使得劳动力 的技能 、 经验 、 区域 、 知识 结构与可 提供 的职位空缺不适应 , 从而产生失业 。用马克思 的话 简单 来 说 , 就是“ 有 活 没人 干 ’ “ ‘ 有人没活干” 。 由于高校 的不 断扩招 , 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 致使 在大学毕业生群体 中出现了“ 找不到工作” 和“ 招不 到人” 的矛 盾 问题 , 即大 学 生 的 结 构 性失 业 越 来 越
结构性失业原因与对策
3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市场分割使得岗位需求和供给无法有效匹 配,进而导致结构性失业的产生。
劳动力素质与技能不匹配
技能与教育水平不匹配
劳动力的技能和教育水平往往无法满足岗位要求,导致无法胜任工作。
工作经验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劳动力的实际工作经验往往与岗位需求存在差异,导致无法胜任工作。
劳动力素质与技能不匹配与结构性失业
研究结论回顾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使得一些 传统行业中的劳动力难以适应新岗位的需求。
教育和培训的不匹配也是结构性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适应性和
竞争力。
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其原因是 多方面的。
劳动力流动性的限制也是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之一,例如 户籍制度等障碍。
跨地区就业促进
鼓励和支持创业,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 政策支持和优惠,增加就业机会。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推动劳动力跨地 区流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企业社会责任承担
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企业应注重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积极履行对员工和社会的责任。
内部培训与技能提升
企业应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提高 员工的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
。
季节性失业
由于气候变化和季节性因素影响 ,部分行业出现周期性波动,导
致部分劳动力暂时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分析
技术进步
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替代传统岗位
01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岗位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所
替代,导致岗位需求减少。
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02
技术进步使得一些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现有劳动力
浅论大学生失业的现状及对策
浅论大学生失业的现状及对策大学生失业是一种知识失业,是指一部分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界劳动者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
大学生失业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与合理配置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在市场中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失业问题凸显。
大学生是构建创新型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客观分析大学生失业问题对于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现状(一)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招聘管理工作,要建立一套合法、科学、有效地招聘流程,对人员招募选拔、录用、最后招聘评估等一系列的招聘活动进行阶段化的管理。
用人单位特别是负责招聘的相关人员应该熟悉国家有关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并且以此为依据制定本单位招聘制度和录用细则。
人力资源部也有义务向全体员工宣传本单位认人事方面的相关制度。
每年录用大学毕业生最多的用人单位就是企业,我们知道企业的目标就是事先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而应聘者往往追求个人目标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这难免与企业目标不一致。
单签理论界缺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还应该包括是否实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即应该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公益事业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高校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例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应建立灵敏的市场反应与调整机制。
要从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和制定课程规划。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笔者认为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得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可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其次,学校可以积极与用人单位接触。
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就业基地,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
为就业做好准备。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要切实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必须转向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展到全体在校学生,努力做到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
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与应对
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与应对第一章: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世界经济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结构性失业的严重问题。
第二章:结构性失业的定义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等内部因素,使得某些产业或职业的需求减少,工人在这些产业中失业,同时新兴产业的出现,新型职业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许多工人反应迟缓,产生了也难以从前的工作中得到合适的聘用机会,从而导致的一类失业。
第三章:结构性失业的原因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一些传统行业的优势开始减弱,相应的就可能会出现一些职工失去了原来的工作机会,需要通过技能提升和学习新技术来适应经济新常态。
2. 市场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促进了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同时也面临着全球性的竞争,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转移了产业链的某些环节,或直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导致一些职工失去了原有的岗位。
3. 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改变,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产业对年轻人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年龄较大、技术缺乏的劳动者的需求下降,这也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加剧。
第四章:应对结构性失业的主要措施1. 发展新兴产业政府应该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投入,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金对其中高度创新性和风险性的项目进行扶持。
2. 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应对结构性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育方面,突出技术、职业等针对性强的教学,在学校开设科技、工程、技术、计算机等专业,使年轻人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需求。
3. 实施灵活的就业政策政府应该制定灵活的就业政策,对失业者进行以培训、补贴等方式的支持,同时推进“双创”政策的实施,鼓励更多的优秀年轻人创业,积极解决就业难问题。
第五章:结语结构性失业是一种经济变化所造成的失业现象,针对性强、措施灵活的政策可以较好地对策应对,幸运的是,当下我国经济、教育和创新环境逐渐变得好转,在这个新的背景下,如果我们有计划、有策略地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相信重重困境下的经济环境会变的越来越好。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现象分析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现象分析作者:徐娜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意味着失业存在的普遍性,大学毕业生最常遇到的就是结构性失业。
为应对结构性失业,文章提出毕业生应尽快改变自我主观意识,调整就业心态,充实专业知识,收集就业信息,以及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等等。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结构性失业应对策略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尽管整个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每年都有较多的职位供求职者选择,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太乐观,并且有日益严峻的趋势。
从国家教委(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字来看,1999年一2007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虽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是由于逐年毕业生基数的增长,整个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二、大学生失业很大程度是由于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工作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造成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可以从高等教育结构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两方面来分析。
(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以用“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体系不全、机制不活”来形容1.专业结构方面。
从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看,高校主管部门在专业数量和质量上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
专业数量上未能保持结构的均衡。
表现在一些进入门槛比较低的专业,由于这一类专业进入门槛比较低,故大部分院校都能够开办这样的专业,但是各高校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专业由于社会需求量大,学生就业前景较好,导致各高校纷纷创办此类专业,进一步使得毕业生供过于求,加重了毕业生就业难度。
2.层次结构方面看。
高校偏重于本科教育,专科教育质量不高,用人单位的高学历倾向和毕业生的心理需求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并且用人单位有使用高学历倾向,也加剧了结构性失业。
一方面在于某些地域经济发达,对全国各高校毕业生吸引力较大,导致各专业有大量毕业生在此地域求职,争相降低薪酬;另一方面在于有些用人单位为降低招聘成本,人为的提高学历门槛。
浅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作者:王栋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749万,2016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770万,2017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达到795万。
高校庞大的就业人群为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面临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文学、法学、医学等专业成为就业难的重灾区。
要想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就要合理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对策一、结构性失业概念界定关于结构性失业,曼昆认为,“结构性失业是指市场上劳动力的客观供给与雇主的实际需求不能协调满足,由于劳动力的客观情况如年龄、性别、家庭住址、技术类型、工种与雇主的招工条件有所差异,因此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空位),另一方面存在失业的情况”。
这一说法主要阐述了结构性失业所涉及的几方面原因,主要是求职和用工之前的供需存在矛盾,造成失业。
詹姆斯·托宾认为,“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行业出现失业与空位并存的现象”,其观点直指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就业关系失衡这一问题,但过于片面,忽略了经济发展类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分配方式等其他就业因素的影响。
针对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我国也展开了一些学术理论探讨,部分学者认为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的职场经验、求职期望、技能、专业素养、知识结构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相适应而导致的。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1.滞留待业人数不断增加近十年来,大学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73%,也就是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于待业状态。
随着不断有新的毕业生加入到就业大军中,待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专业差距大,冰火两重天通过分析各学科、专业就业情况,笔者发现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较受就业单位欢迎,就业门槛低,工资待遇较好。
相比之下,一些冷门由于就业门槛高、就业岗位空缺等原因,导致更多学生无法选择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就业岗位,不得不跨学科就业,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无处施展,抑或直接选择待业“啃老”。
青年失业问题与解决方案
青年失业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失业问题。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是社会的活力和希望。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大量的青年人陷入了失业的困境,这对社会和国家都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针对青年失业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青年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1.就业渠道狭窄目前,很多行业对于初入职场的青年人来说,就业岗位都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竞争激烈,让很多青年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2.教育与职业不匹配在一些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青年人的就业前景不明朗。
很多大学毕业生被迫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这使得他们的职业发展与所学专业不匹配。
3.缺乏职业技能一些青年人在校期间没有接受到足够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竞争力。
4.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一些传统产业岗位减少,而新兴产业的就业岗位还未完全形成,这给青年人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人口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青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使得青年失业问题更加突出。
以上是一些造成青年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年人走出失业困境,实现就业和自身发展。
二、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1.加强职业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青年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更多的实用专业,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社会应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帮助青年人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增强其竞争力。
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为青年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帮助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为青年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对青年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比如提供创业资金、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
同时,政府还可加大对失业青年人的就业援助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帮扶和指导。
当前我国失业的类型及对策-V1
当前我国失业的类型及对策-V1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上升。
据统计,我国目前存在以下几种失业类型:一、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
我国早年主要是以农业为主,而现在经济已经转型到工业和服务业,导致一部分人因为技能过时无法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失业。
对策:政府可以推进技能培训计划,通过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让他们更好的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二、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与工作职位不匹配而导致的失业。
例如,大学生毕业踏入职场,由于求职难度和缺乏经验等因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融入劳动力市场。
三、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是由于某些行业或者地区在一些季节性工作时需要的劳动力增加,而另一些季节性工作时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因此导致的失业。
对策: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受季节性影响较小的工作岗位,缓解季节性失业问题。
四、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新技术或新品种的使用而导致的失业。
对策: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打造新产业和新技术,扶持劳动力转型、增加新就业岗位。
五、经济性失业经济性失业是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失业。
经济低迷时期,很多企业裁员、停工,导致失业率上升。
对策: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力度,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增加就业岗位,缓解经济性失业问题。
总之,解决失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合力。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技能培训计划,缓解经济性失业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工作岗位,扶持新产业、新技术等,贡献就业增加;而劳动力本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能力,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只有当各方合作,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失业问题。
大学生如何应对失业与就业问题
大学生如何应对失业与就业问题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的动力减弱和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如何应对失业与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大学生如何应对失业与就业问题。
一、加强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要从就业观念上进行转变。
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只有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才是稳定和安全的,而现实情况却是,国有企业的招聘人数有限,竞争非常激烈。
因此,大学生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做好面对不同就业机会的准备,包括私营企业、外企、创业等。
二、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个人的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乐观向上,积极付出努力。
此外,要注重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自己的人脉和社交圈。
这些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渠道寻找就业机会大学生要灵活运用多种渠道寻找就业机会。
除了传统的招聘会、报纸、网站等途径外,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利用校园资源,与企业建立联系,参加一些岗位实习。
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招聘APP等途径,了解岗位信息,与企业建立联系。
要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增加找到合适工作的机会。
四、鼓励积极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可以考虑积极创业,拓宽就业渠道。
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可以选择创办个体工商户或合伙企业等形式,发展自己的事业。
创业可以既解决就业问题,又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但创业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
五、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应对失业和就业问题时,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需求。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些都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六、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面对失业与就业问题,大学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其中,结构性失业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结构性失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并探讨其影响和解决方法。
一、结构性失业的定义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者的能力、技能和相关岗位需求的不匹配,以致于没有劳动力供求匹配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求职者的技能和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需求不匹配,难以找到工作。
例如,某个地区有大量的工厂,但求职者没有相关的工厂技能,所以即使这些工厂缺少工人,求职者也无法就业。
二、结构性失业的原因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原因如下:1. 技能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很多人所具备的技能与当前市场需求的岗位、行业的技能要求不相符。
例如,大量的求职者只具备基本的技能,而现代化企业需要高技能人才;须高技能劳动力的行业生产过剩,而对基本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长。
2. 区域和结构性失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转型升级,一些传统上让劳动力就业的产业逐渐走弱。
这些行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在某些落后地区和目前新兴产业缺口却很大,人们在迁徙就业时,面临着工作岗位和居住设施之间的巨大差距。
3.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即企业与求职者之间信息获取渠道不一致,职务性质、学历等实际情况常常难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人才的技能素质、工资待遇等要素也不好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用人单位的正常招聘和个人求职者的求职效率。
4. 老龄化问题大量的老年人劳动能力下降,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他们尽管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却不懂得如何应对现代企业日益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需求,导致了他们的就业不容易。
三、结构性失业的影响结构性失业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增加了社会矛盾、加剧了社会不稳定,这可能进一步导致犯罪率上升、贫困和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等社会问题。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构性失业成为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等经济因素引起的失业,常常存在于某些群体或某个地区,包括行业结构调整造成的技能不匹配、地域结构失衡造成的工作机会不足等原因。
为了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本文将分析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结构性失业的措施。
一、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1. 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与全球化经济的加速推进,许多传统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如煤炭、钢铁等重工业,这些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导致了一定规模的失业,特别是有一些老工人,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很难再进入新兴行业,他们的技能不匹配成了阻碍他们再就业的最大难点。
2. 人工智能和其他新技术在人工智能的推广进程中,机器人等自动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却导致了大量的普通工人的失业,而这些普通工人主要是缺乏技术提升的工人。
3. 区域不平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了一些特定地区工作机会不足,一些人员流动受到了影响。
4. 教育事业落后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未能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缺乏应对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导致一部分人在工作机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5.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就业者缺乏足够的信息,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导致就业困难等问题。
同样地,一些用人单位也很难了解到劳动力市场中各项人才的特点,使得用人单位的招聘不够精准。
二、对策建议1.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政府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改革,加强企业不断提高员工素质,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2. 职业教育提质提高教育水平,实施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手段,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人们吸纳转岗能力和技能。
结构性失业的危机与应对
结构性失业的危机与应对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社会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然而,这些变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结构性失业的危机。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供求不匹配所造成的的失业现象,主要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的产业所需的劳动力或者就业标准与传统行业不同,导致劳动力的不适应和就业难度。
目前,结构性失业正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例如,在美国,由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许多传统产业及其就业机会正在被淘汰。
一些工厂和企业正在关闭或者转移到其他国家,导致许多劳动力失业。
同时,也存在许多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它们的发展需要高度技能和高素质的就业者。
这导致了一些劳动力也失业或者无法适应新的就业要求。
与此同时,许多发达国家也面临着老龄化和社会保障问题,这使得年轻人的就业机会更加有限。
相对而言,中国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中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行业和岗位的失业问题。
例如,由于我国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许多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和采矿业,就业机会减少。
另外,我国还面临着结构性失业问题,高素质人才对于岗位和薪酬的要求难以满足。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处理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这不仅给就业问题带来了挑战,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对于这些失业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既必要又紧迫。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经济转型和产业优化。
政府在各个层面上的引导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开展新的产业,带动就业人数逐渐在规模上得到适当的提高。
政府也应该制定旨在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
政府投资和贷款政策,税收减免等措施,都可以帮助传统行业转型。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
其次,企业家应该向新兴行业转型。
倡导创新的企业家可以引领新的产业发展,这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国当前大学生失业形势及对策
THE END THANK YOU!
二、 大学生当前失业问题的原因
2.1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国有效需求不足,具体表现在消 费不足、投资不足和出口不足三个方面。 消费不足; 投资不足; 出口不足; 根据凯恩斯理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商品滞销;存 货充实,引起生产缩减;解雇工人,造成失业。 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劳动力需求大量减少, 就业形势是整个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引起就 业困难。
二、 大学生当前失业问题的原因
2.1 由金融危机所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 是当前导致大学生失业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失业理论的基础是有效需求原理。凯恩斯 所谓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 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凯恩斯认为,“非自愿失业” 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 主要与经济社会中的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有 关。
二、 大学生当前失业问题的原因
2.4 大学生自身原因 如就业观念不正确,求职期望过高.自
身综合素质不高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大学 生的失业.
三、 我国当前大学生失业问题对策
3.1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经济增长以解决大 学生就业问题
2019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09 年经 济工作最终定调。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滑的 大背景下,“保增长、促就业”成为2009 年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 以及就业的冲击,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项宏观经济 政策以刺激内需,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 而经济的稳 定增长可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三、 我国当前大学生失业问题对策
3.3 缩小城乡、地区间发展差距,打 破城乡户籍体制障碍
要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 解决区域差别所产生的自愿性失业。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_原因和对策分析
[文章编号 ] 1007 6425( 2009) 06 0112 05
一、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
目前,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出现总量失 业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的矛盾, 大学生就业问题处 于非常严峻和紧迫的关口。一方面, 存在大学生 供大于求的现象, 大学生供给超过了经济增长带 来的对大学生的需求; 另一方面, 在经济体制改革 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由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 技能的不能适应, 出现大量岗位空缺, 产生结构性 失业, 导致大学生失业率上升。根据教育部统计, 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2001 年为 34万人, 2002年为 37万人, 2003年为 52万 人, 2004年为 69万 人, 2005 年达到 了 79 万人, 2006 年 突 破 百 万 大 关, 达 到 124 万 人。 而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 来诸多不利。一方面, 对于缺乏高素质人才的我
[ 收稿日期 ] 2009 06 23 [ 作者简介 ] 项光勤, 男, 江苏南京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国劳动力市场来说, 大学生失业是一种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 大学生失业, 对于大学生本人以及家庭 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 对社会也产生诸多不稳定因素。正如中国人民大 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所说: 就业意愿和现 实的矛盾非常突出、学生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高 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等方面存 在的问题都导致了 大学生就 业难的 现状 [ 4] 。因 此, 寻求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对策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这种 毕业即失业 !现象主要属于结 构性失业。当大量可得的工作机会与大量的失业 同时存在, 而那些失业的人又缺乏工作所必要的 资格证书时, 结构性失业就出现了。大学生结构 性失业是指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 构、职场 经验准入 !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变 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个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 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 专业人数分布等不匹配而引发的职位空缺与失业 并存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失业是一种新型的结构 性失业。这一失业现象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学生就 业出现了错位, 使得有的大学生找不到他们所适 应的岗位, 而有的岗位招不到所需要的大学生, 出 现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局面。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应对就业结构性失衡的挑战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应对就业结构性失衡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就业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即有些行业人才过剩而有些行业却面临人才短缺的情况。
这种结构性失衡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些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挑战。
一、问题的现状就业结构性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某些行业的人才供给过剩。
随着科技的进步,某些传统行业的需求减少,导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比如,一些制造业和传统农业等领域的人才供给相对过剩。
其次,新兴行业和高端技术领域的人才短缺。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快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然而,由于相关专业的培养周期较长,供给远远跟不上需求,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空缺。
二、解决方案为了应对就业结构性失衡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改善教育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各种职业技能的专业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此外,通过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特长和兴趣的专业,以避免出现供需失衡。
其次,要加强产业转型和升级,引导就业方向。
鼓励传统行业向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型产业转型,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
同时,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人才向这些领域流动,以缓解人才市场的需求短缺。
再次,要加强市场调节和政策引导。
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人才流动到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地区。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人才从人才供给过剩的行业流动到需求紧缺的行业,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
三、总结就业结构性失衡是经济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教育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和加强市场调节等方式来解决这一挑战。
只有实现就业结构的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注意:此文章只是为了展示写作技巧,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更多的调研和专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课 题 来 源 ] 辽 宁省教 育 厅课 题 : 提 高辽 宁 高校 大 学 生就 业 能 力 的 对 策研 究 ( 课题 编号 : W2 0 1 4 0 6 0 ) ; 辽 宁 省 社科 基 金 课 题 : 高校 机 关党 建 工 作 创 新模 式研 究 ( 课题编 号 : L 1 3 DD J 0 1 7 ) 。 结 构 性 失 业 是 指 劳 动 力 市 场 出现 的 需 求 与 供 给
结构性失业 。
( 二) 区 域 结 构 性 失 业
是 为 了将 来 能 够 有 一 个 好 的 工 作 ,而 不 是 对 科 研 工 作 产 生 兴 趣 。 由此 出 现 了学 历 的 拔 高 与本 科 学 生 就
业 的难 度 增 大 之 间 的 矛 盾 ,从 而 造 成 了学 历 结 构 性
不均衡而导致的“ 有人没活干 、 有活没人干 ” 的一 种 现 象 。大 学 生 结 构 性 失 业 是 指 大学 生 的专 业 知识 、 实 践
经 济 发 展 做 出 了很 大 的 贡 献 , 而 另外 一些 行 业 却 依 然 是 我 国经 济 增 长 的短 板 , 这种 行 业 结 构 的不 平衡 使 得
失业 。
( 五) 性 别 结 构 性 失 业
区域 结 构 性 失 业 是 指 劳 动 力 的 供 需 在 地 区上 存 在 着 失衡 , 更 确切 地 说 , 是 经 济落 后 地 区 的需 求 大 于相
关 专业 大学 生 就业 倾 向供 给 。 由于历 史 和 自然 条 件 的
差异 , 不 同地 区经 济 发 展也 存 在 着很 大 的差 距 , 这种 差
这 是 指 劳 动 力 供 给 和 需 求 在 性 别 上 的 差 异 而 导 致 的失业 现象 。 由 于企 业 都 追 逐 利 润 最 大 化 , 必 然 在
选 择 用人 时会 考 虑经 营成 本 , 由 于女 生 在 职 业 生 涯 中
还 伴 随 着 生 育 与养 育 任 务 , 势 必 会 对 企 业 造 成 一 定 程 度的影响。 在 总 体 上 女 生 的 体 力 也 与 男 生有 一定 的差 异, 这也 是一 些 企 业 选 择 招 聘 男 生 的原 因之 一 。 因 此 女 大 学 生 求 职过 程 中 , 容 易遇到性别 歧视 , 造成性别 结 构 性失 业 。
使 得 最 近 几 年 学 历 日趋 白热 化 ,很 多 大 学 生 毕 业 时 不 参 加 工 作 而 选 择 去 读 研 ,而 读 研 人 数 中 不 少 学 生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高校专业设置为 了适应市 场
需 求 进 行 了很 大 调 整 , 然 而随着 改革深化 , 有 一 些 专
( 四) 学历 结 构 性 失 业
、
经 济 转 型 期 大 学 生 结构 性 失 业 的类 型 与 表 征
( 一) 专 业结 构 性 失 业
经 济 转 型 与 产 业 升 级 客 观 上 要 求 从 业 者 不 断 更 新知识结构与提高学历层次 , 以便 适 应 快 速 发 展 的 经 济 对 人 才 的需 求 。 在 我 国就 业 市 场 中 , 很 多 单 位 在 招 聘 时都 设 置 了应 聘 者 的 最 低 学 历 要 求 或 毕 业 院校 类 型。 比如 不 少 的用 人 单 位 都 要 求 应 聘 人 员 具 备 “ 2 1 I ” 或“ 9 8 5 ” 院校的硕士 以上甚至是博 士学位 , 这 种 导 向
距 对就 业 者会 产生 两 种影 响 :一 是 本 地 区 的就 业人 员
会 向经 济 发 达地 区流 失 , 导 致 就业 缺 口增 大 ; 另 一方 面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大 学生 也不 愿 意来 到 这 些 地 区工 作 , 毕 业 后纷 纷 到北 上广 等 一些 大 城 市去 找 工作 。 研究表明 , 尽 管我 国实施 了西 部经 济 发展 战 略 和 东西 部 地 区缩 小
G ONGZUO YANJ I U
经济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结构性 失业对策分析
。刘 畅
[ 摘 要 ] 就 业 率 是衡 量 一 个 国 家或 地 区 经 济发 展 的重 要 指 标 , 而 大 学生 就 业 则 是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 风 向标 ,
预 示 着 一 个地 区 经 济发 展 的 潜 力与 能 量 。 目前 我 国正 处 于 经 济体 制 转 型 与产 业 结构 升 级 的 关键 时期 , 大 学生 就 业面临着挑战 , 大 学生 失 业 主要 表 现 为 结 构 性 失 业 , 分 析 其 原 因及 应 对 策略 , 对 于 国计 民 生 的 改 善 与 提 高 意 义
重大。
[ 关 键 词 ] 经济 转 型 ; 大学生 ; 结 构性 失 业 [ 作者 简 介 ] 刘 畅 ( 1 9 8 2 -) , 女, 东北 大 学在 读 博 士 , 辽 宁石 油 化 工 大 学讲 师 , 研 究方向 : 行 政管理 、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 ( 辽 宁抚 顺 1 1 3 0 0 1 )
二、 大 学 生 结构 性 失 业形 成 的原 因分 析
业 已经 不 再 适 合 企 业 对 人 才 的需 要 方 向 , 另 外 有 一 些
专 业 的 学 生 却 由 于经 济 的 发 展 和 企 业 需 求 的 旺 盛 而 不 断扩 招 。 这 两 个 方 面 都 造 成 了某 些 大 学 毕 业 生 找 工
作 时 遇 到 专 业 设 置 带 来 的 困 惑 与影 响 , 从 而 引发 专 业
再 优 化 这 种 结 构 需 要 一 个 比较 长 的 过 程 。 与 此 同 时 ,
技能 、 综 合 素 质 与 市 场 职 位需 求错 位 而导 致 的一 种 失
业现象 。
一
大 学 毕 业 生 在 找 工 作 时 就 会 不 自觉 地 热 衷 于 一 些 工
资待遇高或者发展环境好的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