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和轴毂联接
轴和轴毂联接
![轴和轴毂联接](https://img.taocdn.com/s3/m/381282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3.png)
轮孔——花键孔:毂孔周向均布多个 键槽(内花键)
9.4轴毂联 接
三、型面联接 四、过盈联接 利用过盈配合 五、弹性环联接
谢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9.2轴的结构设计
例:分析图示轴系,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的主要依据。
9.2轴的结构 设计
轴承采用脂润滑。
9.2轴的结构设计
1.缺少密封装置; 2.缺少垫片, 不能调整轴承间隙;
3.缺少挡油环; 缺少键联接;
4.锥齿轮与轴
5.锥齿轮轴向固定不可靠;6.右 轴承不能装配;
7.右轴承外圈缺少固定; 8.左 轴承外圈缺少固定。
③ 铸铁 质难控制,可靠性较差
QT600—3、QT800— 选2 择轴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时,主要考虑强度 和耐磨性,而不是轴的弯曲和扭转刚度。
9.2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结构应满足使用要求, 保证轴和轴上零件具有确 定的工作位置;应有利于 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还 应具有良好的加工和装配 工艺性。
进行轴的结构设计时,首先要从传动要求和 传动路线来考虑轴上零件的布置,拟定合适 的装拆方案。
✓键槽不应开到圆角处;必须在轴上开横孔时,孔边要 倒圆,以避免应力集中过大。
✓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可以减小轴所承受的弯矩,从而 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
9.2轴的 结构设计
9.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结构工艺性(重点)
✓满足加工、装拆的要求。 ✓安装轴上的零件时,应能使其无过盈地到达装配轴 段。 ✓为便于轴上零件的装配,轴端部、轴颈和轴头的端 部应有倒角,一般为45°。 ✓当零件和轴采用过盈配合时,轴上可设导向锥。
9.2轴的结构设计
9)箱体端面加工面与非加工面 没有分开;10)轴肩太高,无 法拆卸轴承;11)键过长,套 筒无法装入;12)无调整垫片, 无法调整轴承间隙;13)轴承 脂润滑无挡油环
第9章 轴及轴毂连接
![第9章 轴及轴毂连接](https://img.taocdn.com/s3/m/babaeab5f121dd36a32d82ad.png)
5)为便于零件的装拆而设计的非定位轴肩高度(半径差)h ≈1.5~2mm。
7) 用套筒、螺母、挡圈等定位时,轴段长度应小于相配零件宽度;
四、轴的结构工艺性(重点)
1、轴应设计成阶梯状,且中间粗两头细便于零件从两端装入;
2、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肩高度或套筒高度应小于轴承内圈的厚度; 3、轴端应有倒角:c×45°——便于装配。 4、与传动件配合的轴头长度应略短于轮毂的宽度2~3mm,以便 于轴上零件固定可靠;
B
轴套
L
5、装配段不宜过长
6、退刀槽和越程槽
越程槽:保证砂轮能磨削到轴肩,保证轴肩的垂直度; 退刀槽:加工螺纹时,退刀槽可以保证刀具退出。 7、键槽布置
固定不同零件的各键槽应布置在同一母线上,以减少装夹次数。
注意:各轴段直径d 和长度L的确定。
改错
1.缺少密封装置; 2.缺少垫片,不能调整轴承间隙; 3.缺少挡油环; 4.锥齿轮与轴缺少键联接; 5.锥齿轮轴向固定不可靠;6.右轴承不能装配; 7.右轴承外圈缺少固定; 8.左轴承外圈缺少固定。
按受载情况分
弯矩 心轴 转轴
√ √
转矩
× √ √
传动轴 ×
按轴的外形分
光轴
阶梯轴 空心轴 实心轴
形状简单, 加工方便, 轴上零件装 能满足定位 配定位困难 和装配方便 的需要
二、轴的材料
价格便宜,对应力 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更 集中敏感性小,为 ① 碳素钢 好的淬火性能,所以,在 了保证机械性能, 常用30、40、45号钢 传递大功率、减轻重量、 应进行调质或正火 易做成复杂的外形,价 提高轴颈耐磨性时采用。 ② 合金钢 处理。 廉,具有良好的吸振性 40Cr、40CrNi、20Cr、20Cr2Ni4A、 和耐磨性,对应力集中 38SiMnMo 敏感性较低,但铸造品 质难控制,可靠性较差 ③ 铸铁 QT600-3、QT800-2 选择轴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时,主要考虑强度、 刚度和耐磨性,而不是轴的弯曲和扭转刚度。
轴和轴毂连接
![轴和轴毂连接](https://img.taocdn.com/s3/m/8bf6ac2303d8ce2f006623a5.png)
14.2 轴的结构设计
2)轴上零件的其他定位方法
14.2 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结构工艺性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轴形状尽量简单,相邻轴段直径差不宜过大; 对于阶梯轴常设计成两端小中间大的形状,以便于零件从两端装拆
轴端、轴颈和轴肩的过渡部位应有倒角或过度圆角;轴上各段的键槽、圆角半径、倒角、 中心孔等尺寸应尽可能统一; 与标准零件相配合的轴径取为圆整值,轴头的直径应采用标准直径系列,以利于加工和 检验; 当轴上有多处键槽时,应使各键槽位于轴的同一母线上;
二)按轴的受载情况不同分类
1.心轴:只承受弯矩不承受扭矩的轴,主要用于支承回转零件。 2.传动轴:只承受扭矩不承受弯矩或承受很小的弯矩的轴,主要用于传递转 矩。如汽车的传动轴。 3.转轴: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的轴,既支承零件又传递转矩。如减速器轴。
F
d
F
Me
扭转
T
T
弯 曲
14.2 轴的结构设计
一、轴的结构
观看切向键的安装
14.3.2 花键联接
由轴和轮毂孔沿四周方向均部的多个键齿构成的联接称谓 花键联接。
花键的标记为:N(键数)×d(小径)×D(大径)×B(键槽宽) 优点: ① 轴上零件与轴的对中性好; ② 轴的削弱程度较轻; ③ 承载能力强; ④ 导向性好。 缺点: 制造比较复杂、需专用设备,成本高。 花键联接多用于载荷较大,定心精度要求较高的联接中,如汽车,机床, 飞机等机器中。
A型
B型 A型 C型 B型 C型
14.3.1 键连接
普通平键
A型平键
B型平键
C型平键
Ø采用A、C型平键时,轴上键槽一般用指状铣刀铣出,采用B 型键时,键槽用盘状铣刀加工,轮毂上的键槽可用插削或拉削。 A型键应用最广,C型键一般用于轴端。
第六章 轴与轴毂联接
![第六章 轴与轴毂联接](https://img.taocdn.com/s3/m/9e7d576d0b1c59eef8c7b45a.png)
轴的设计
第六章 轴及轴毂连接
二、初定轴径 (一)、类比法
参考同类机型,比较轴传递的功率、转速和工作条件 等初步确定轴的直径。
(二)、按扭转强度计算 dmin
T=9.55×106P/n τ T=T/w T N.mm w T ≈0.2d3
6
P 9.55 × 10 n ≤ [ τ ] MPa τ T= T 3 0 .2 d
d 2 = 1.7 d1 = 1.7 × 20 = 34mm
即d2=34mm时与d1 等强度。 而今, d2=60mm 故低速轴强度高。
第六章 轴及轴毂连接
那 根 轴 最 粗 ?
Ⅰ
Ⅱ
Ⅳ
Ⅲ
第六章 轴及轴毂连接
三、轴的强度计算 (一)确定支点和力作用点之间尺寸 几点假设:
1) 支点选择在轴承宽的中点。 2)带轮、齿轮等承受的载荷看成集中载荷,载荷作用在轮宽中点。 3)旋转零件之间、旋转零件与静止零件之间的距离由经验公式选取, 通常选取10~15mm。
(二)、半圆键
多用于轴端锥面 的辅助连接。传递较小的载 荷。
第六章 轴及轴毂连接
(三)、斜键
1:100 工作面
1:100的斜度。工作面为上下面。
1:100
普通斜键
钩头斜键
普通斜键:工作时打紧,靠上下面摩擦传递扭矩,并可传递单向轴向力; 特 点 :适用于低速轻载、对中性较差,转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变载下易松 动。钩头只用于轴端连接,如轮子在中间,使用普通斜键,且键槽应比键长2倍才 能装入。且要装安全罩 。
第六章 轴及轴毂连接
9.55 × 10 6 P ⋅ d≥3 0.2[τ T ] n 9.55 × 10 6 令:A 0 = 3 0.2[τ T ] d ≥ A0
轴及轴毂联接
![轴及轴毂联接](https://img.taocdn.com/s3/m/5eec951ab52acfc789ebc943.png)
轴及轴毂联接§1 概述机器上所安装的旋转零件,例如带轮、齿轮、联轴器和离合器等都必须用轴来支承,才能正常工作,因此轴是机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零件。
本章将讨论轴的类型、轴的材料和轮毂联接,重点是轴的设计问题,其包括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结构设计是合理确定轴的形状和尺寸,它除应考虑轴的强度和刚度外,还要考虑使用、加工和装配等方面的许多因素。
一、轴的分类按轴受的载荷和功用可分为:1.心轴:只承受弯矩不承受扭矩的轴,主要用于支承回转零件。
如.车辆轴和滑轮轴。
2.传动轴:只承受扭矩不承受弯矩或承受很小的弯矩的轴,主要用于传递转矩。
如汽车的传动轴。
3.转轴: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的轴,既支承零件又传递转矩。
如减速器轴。
二、轴的材料主要承受弯矩和扭矩。
轴的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轴的材料从以下中选取:1. 碳素钢优质碳素钢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对应力集中敏感性较低,价格便宜,应用广泛。
例如:35、45、50等优质碳素钢。
一般轴采用45钢,经过调质或正火处理;有耐磨性要求的轴段,应进行表面淬火及低温回火处理。
轻载或不重要的轴,使用普通碳素钢Q235、Q275等。
2. 合金钢合金钢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对应力集中比较敏感,淬火性较好,热处理变形小,价格较贵。
多使用于要求重量轻和轴颈耐磨性的轴。
例如:汽轮发电机轴要求,在高速、高温重载下工作,采用27Cr2Mo1V、38CrMoAlA等。
滑动轴承的高速轴,采用20Cr、20CrMnTi等。
3. 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吸振性和耐磨性好,对应力集中敏感低,价格低廉,使用铸造制成外形复杂的轴。
例如:内燃机中的曲轴。
三、设计轴的要求轴的设计一般应解决轴的结构和承载能力两方面的问题。
具体的说,轴的设计步骤有:(1)选择轴的材料;(2)初步估算轴的直径;(3)进行轴的结构设计;(4)精确校核(强度、刚度、振动等);(5)绘制零件的工作图§10—2 轴的结构设计如教材图10-6所示为一齿轮减速器中的的高速轴。
轴和轴毂连接(课堂PPT)
![轴和轴毂连接(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0988cc8762caaedd33d4ce.png)
9
14.3 轴的结构设计
2、确定轴的各段长度 确定轴的各段长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零件需要轴向定位时,则该处轴段的长度应比所装零 件的宽度小(2-3mm),以保证零件沿轴向可靠定位,如装 齿轮段 2)装轴承处的轴段长度一般与轴承宽度相同。 3)轴段长度的确定应考虑轴系中各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装拆工艺要求。
10
14.3 轴的结构设计
14.3.3 零件在轴上的固定
周向固定 为了传递运动和转矩,防止轴上零件与轴作相对转动,轴上零件的周向
固定必须可靠。常用的周向固定方法有键、花键、销和过盈配合等联接。
11
D h r R
d D
h
C
r d
轴向固定 零件在轴上的轴向定位要准确而可靠,以使其安装位置确定,能
承受轴向力而不产生轴向位移 ➢轴肩由定位面和内圆角组成
上零件的力作为集中力,其作用点取为零件轮毂宽度的中点。支点 反力的作用点一般可近似地取在轴承宽度的中点上。
n
其余各段轴的直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考虑键槽对轴的强度的影响,若该处有一个键槽,直 径增加3%-5%,若有两个键槽,直径增加7%-10%
2)装配标准件处,其轴段直径必须符合标准件的标准直径 系列值
3)有定位要求的轴段,轴的直径应满足定位要求。
4)非配合轴段直径,可不取标准值,但是一般应取整数。
相对固定。 2)轴应有良好的工艺性,便于制造和进行轴上零件的装
配及调整。 3)轴的结构要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 4)受力合理,有利于减轻轴的重量和节省材料。
7
14.3 轴的结构设计
类比法 根据轴的工作条件,选择与其相似的轴进行类比及结构设计,画出 轴的零件图。
设计计算法
轴和轴毂联接
![轴和轴毂联接](https://img.taocdn.com/s3/m/81349a880066f5335b812196.png)
B
采用这些方法固定轴上零件时,为保证
固定可靠,应使:与轮毂相配的轴段长度
比轮毂宽度短2~3 mm,即:l=B - (2~3)
⑤弹性挡圈、紧钉螺钉、锁紧挡圈作轴向定位 特点:承受轴向力能力较差,适用于轴向力
不大的场合。
锁紧挡圈
6圆锥面定位 特点: ⑥多用于承受冲击
载荷和同心度要求较高的 轴端零件。
为了保证轴上零件的正常工作,其轴向和周向都必须固定, 以防止工作时,出现轴向窜动和周向转动而丧失传递运动和转 矩的功能。
1)、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和固定: 零件在轴上的轴向定位要准确、可靠。因此,必须使零件具有 确定的安装位置,以保证其承受轴向力作用时不会产生轴向位移。 零件在轴上的轴向定位方法,主要取决于它所承受轴向力的大小, 有轴肩、轴环、套筒、圆螺母和止退垫圈、弹性挡圈、螺钉锁紧挡 圈、轴端挡圈以及圆锥面和轴端挡圈等。
⑦ 轴承盖 特点: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通常通过螺钉或
榫槽与箱体联接,通过轴承可对整个轴起轴向定 位作用
轴承端盖与机座间加垫片,以调整轴的位置
3 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
(1) 合理布置轴上传动零件的位置,以减小轴的载荷
尽量减小悬臂长度或不采用悬臂布置;轴上零件尽量靠 近支承,减小支承之间跨距,减小弯矩;轴上几个传动件 时,应合理布置其顺序,尽量将输入放中间,减小转矩。
K=5mm~8mm
§9-3 轴的计算
一、轴的强度计算 1.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2.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
1.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用于:①只受转矩或主要承受转矩的传动轴的强度计算
②在作轴的结构设计时先按扭转强度计算来初估轴的直径dmin
轴的扭转强度条件为: T
T WT
9550 103 0.2d 3
机械设计基础轴毂联接
![机械设计基础轴毂联接](https://img.taocdn.com/s3/m/61f5f89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8.png)
机械设计基础轴毂联接1. 简介轴毂联接是机械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联接方式,主要用于连接轴和轮毂或其他旋转装置。
它既能传递力矩和转动,又能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并提供一定的位置固定性。
轴毂联接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如汽车、飞机、机械加工等。
2. 轴毂联接类型2.1 键槽联接键槽联接是一种常见的轴毂联接方式,其原理是通过在轴和轮毂上切割相应的键槽,并在键槽中插入键来实现联接。
键槽联接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在承受转矩时能够提供良好的力传递和位置固定性。
锥形联接是一种将轴和轮毂通过锥形形状进行联接的方法。
在锥形联接中,轴和轮毂的端面呈相应的锥度,通过将两者相互嵌套来实现联接。
锥形联接具有良好的力传递性能和固定性能,适用于较大的转矩传递。
2.3 胀紧联接胀紧联接是一种利用胀紧原理实现的轴毂联接方法。
它通过在轴和轮毂上钻孔,并在孔中安装膨胀套或螺栓等元件,使其通过膨胀或拉紧来实现联接。
胀紧联接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适用于中小型设备和工程。
摩擦联接是一种利用摩擦力实现的轴毂联接方式。
在摩擦联接中,通过轴和轮毂的摩擦力来实现联接。
摩擦联接常用于带有摩擦制动装置的机械设备,如摩托车、自行车等。
3. 轴毂联接设计要点3.1 轴毂联接的强度计算在轴毂联接的设计中,需要进行强度计算以确保联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强度计算应考虑联接所承受的转矩、径向力和轴向力等。
3.2 轴和轮毂的配合轴和轮毂的配合是轴毂联接设计的重要方面,配合不良会导致联接失效和损坏。
配合方式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常见的配合方式有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和硬度配合等。
3.3 轴毂联接的固定方式轴毂联接需要一定的固定方式来保证联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固定方式包括螺纹固定、焊接固定、胀紧固定等。
3.4 轴毂联接的检测与维护轴毂联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联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检测方法包括视觉检查、测量和无损检测等。
4. 总结轴毂联接是机械设计中常见的一种联接方式,通过不同的联接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的需求。
任务十轴和轴毂联接
![任务十轴和轴毂联接](https://img.taocdn.com/s3/m/9be1901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06.png)
图 10 - 13 轴上零件常用旳周向固定措施
图 10 - 13 轴上零件常用旳周向固定措施
(三) 轴旳构造工艺性
设计轴旳构造时, 应使轴旳构造形状便于加工、 装 配和维修。 例如, 对于需要磨削旳轴段, 应留有砂轮越 程槽, 如图10 - 14所示; 对于需要切削螺纹旳轴段, 应 留有退刀槽, 如图10 - 15 所示。 砂轮越程槽一般宽2~ 4 mm、 深0.5~1 mm; 螺纹退刀槽与螺纹牙高度有关, 槽旳尺寸可参看有关设计手册、 图册。
表10 - 4 轴旳许用弯曲应力
3 轴旳刚度计算
轴受载后会产生弹性变形。 机械中, 若轴旳刚度 不够, 则会影响机器旳正常工作。 如机床旳主轴变形太 大时, 将影响机床旳加工精度; 电机转子轴旳弯曲变形 太大时, 将使转子和定子旳间隙变化而影响电机性能。 所以, 轴必须有足够旳刚度。 轴旳刚度主要是指弯曲刚 度和扭转刚度, 前者用挠度y和偏转角θ来度量(见图10 22), 后者用扭转角φ来度量(见图10 - 23), 其值可按材料 力学中旳公式进行计算。
(四)提升轴强度旳构造措施
1. 改善轴旳构造, 减小应力集中
为了降低应力集中, 阶梯形轴相邻轴段旳直径不宜 相差太大, 过渡部分旳圆角应尽量取大些, 必要时可将 过渡部分构造增设一阶梯轴段, 借以缓解轴旳截面变化。 主要构造中可采用卸荷槽B(见图10 - 17(a))、 过渡肩环 (见图10 - 17(b))或凹切圆槽(见图10 - 17(c))。 在轴与 轴上零件旳过盈配合处, 在零件轮毂上开卸荷槽B(见图 10 - 17(d)), 也能减小过盈配合处旳局部应力。
1
b
1b
0.3
当转矩产生旳剪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时,
1b
机械基础(高职高专)第6章轴和轴毂连接
![机械基础(高职高专)第6章轴和轴毂连接](https://img.taocdn.com/s3/m/964c981c90c69ec3d4bb750f.png)
装拆有损联结的紧固和定位精确。有时用作安全销。
(2)圆锥销:有锥度,可自锁,靠锥面挤压作用固定在 铰光的销孔中,可多次装拆。 (3)开口销: 防松零件。
销的常用材料为35钢和45钢
要求: ①轴和轴上零件要有准确的工作位置 ②轴上零件应有可靠的相对固定 ③轴应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和安装工艺性等 ④形状和尺寸应有利于避免应力集中
1、轴的结构组成 轴通常由轴头、轴颈、轴肩、轴环、轴端及不装任何零件 的轴段等部分组成。
轴上与轴承配合处的部分称为 轴颈,轴颈是轴上被支承的部分; 安装轮毂的部分称为轴头;连接轴 头与轴颈之间的部分称为轴身;位 于轴两端的部分称为轴端。阶梯轴 上中间高两边低,且轴向尺寸较小 的轴段,称为轴环,轴环可以起定 位作用。 阶梯轴上截面尺寸变化的部位 称为轴肩。根据轴肩所起的作用不 轴端 轴头 同,分为定位轴肩和过渡轴肩。起 定位作用的轴肩,称为定位轴肩。 过渡轴肩是为了便于轴上零件的装 拆或避免应力集中设置的工艺轴肩。
1)轴的形状要力求简单,阶梯轴的级数应尽可能少,轴上各段 的键槽、圆角半径、倒角、中心孔等尺寸应尽可能统一,以利于 加工和检验。
2)轴上需磨削的轴段应设计出砂轮越程槽,需车制螺纹的轴 段应有退刀槽。 3)当轴上有多处键槽时,应使各键槽位于轴的同一母线上 。
4)为使轴便于装配,轴端应有倒角。
5)对于阶梯轴常设计成两端小中间大的形状,以便于零件从两 端装拆 。 6)轴的结构设计应使各零件在装配时尽量不接触其他零件的配 合表面,轴肩高度不能妨碍零件的拆卸。
3、楔键联接
楔键的上、下表面为工作面,两 侧面为非工作面。键的上表面与键槽 底面均有1:100 的斜度。工作时, 键的上下两工作面分别与轮毂和轴的 键槽工作面压紧,靠其摩擦力和挤压 传递扭矩。
机械设计基础 06轴与轴毂联接
![机械设计基础 06轴与轴毂联接](https://img.taocdn.com/s3/m/4221d5d380eb6294dd886c36.png)
8
销联接
结构简单,但轴的应力集中较大,用于受力不大,同时需要轴 向和周向固定的场合
● 6.2.3 各轴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
1. 轴径的确定原则
(1) 轴头的直径取标准尺寸(见表6-3)。 (2) 安装滚动轴承的轴颈,应按滚动轴承标准规定的内孔直径 选取。 (3) 定位轴肩,其高度按表6-2给定的原则确定;非定位轴肩 是为了便于轴上零件的安装而设置的工艺轴肩(如图6.12中轴 段⑤与轴段⑥间的轴肩),其高度可以很小,一般取1mm~ 2mm即可。 滚动轴承的定位轴肩高度必须低于轴承内圈端面厚度(见表6-2 中的序号3中的图),以便于轴承的拆卸,具体数值查相应的 轴承标准。 (4) 轴中装有过盈配合零件时(图6.12中的轴段⑤),该零件毂 孔与装配时需要通过的其他轴段(轴段⑥、轴段⑦)之间应留有 间隙,以便于安装。
图6.14 起重机卷筒图
● 6.2.4 影响轴结构的一些因素
3. 改善轴的受力状况,减小应力集中
再如图6.15中,给定轴的两种布置方案,当动力从几个轮输 出时,为了减少轴上载荷,应将输入轮布置在中间[如图 6.15(b)所示],这时轴的最大转矩为T1-T2,而在图6.15(a) 中最大转矩为T1。
5
弹性挡圈
结构简单紧凑,装拆方便,但轴向承受力较小,且轴上切槽将 引起应力集中。可靠性差,常用于轴承的轴向固定。轴用弹性 挡圈的结构尺寸见GB/T 894.1—1986
6
轴端挡板
适于心轴轴端零件的固定,只能承受较小的轴向力
7
挡环、 紧定螺钉
挡环用紧定螺钉与轴固定,结构简单,但不能承受大的轴向力 紧定螺钉适用于轴向力很小、转速很低或仅为防止偶然轴向滑 移的场合。同时可起周向固定的作用
图6.6 曲轴
第5章轴毂联接
![第5章轴毂联接](https://img.taocdn.com/s3/m/02a470b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0.png)
明确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装 置、试样制备、实验条件等。
安装与调试实验装置
搭建实验装置,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实验 装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制备试样
根据实验方案制备轴毂联接试样,确保试样 的质量和精度符合实验要求。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包括载荷、变形、温度等参数。
考虑轴毂联接所处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腐蚀等因素, 选择相应的材料和防护措施。
根据轴毂联接的安装和拆卸频率及要求,选择合适的联接方式 和紧固件。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成本较低的联接方式和材 料。
优化设计策略探讨
结构优化
通过改进轴毂联接的结构设计 ,如采用轻量化设计、减少应 力集中等措施,提高联接的强
第5章轴毂联接
汇报人:XX
目录
• 轴毂联接基本概念与分类 • 键联接 • 销联接 • 过盈联接 • 轴毂联接设计计算与选型 • 轴毂联接实验与性能评价
01
轴毂联接基本概念与 分类
定义及作用
轴毂联接定义
轴毂联接是指轴与毂之间的连接 ,用于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轴毂联接作用
实现轴与毂之间的可靠连接,保 证机械传动的正常运行。
THANK YOU
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载荷性能指标
包括最大载荷、许用载荷等,用于评 价轴毂联接的承载能力。
变形性能指标
包括刚度、变形量等,用于评价轴毂 联接的抵抗变形能力。
耐久性能指标
包括疲劳寿命、耐磨损性等,用于评 价轴毂联接的长期使用性能。
可靠性指标
包括失效概率、可靠性寿命等,用于 评价轴毂联接的可靠性水平。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十四章轴和轴毂连接
![第十四章轴和轴毂连接](https://img.taocdn.com/s3/m/52aa161c2f60ddccdb38a03e.png)
第十四章轴和轴毂连接【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轴的类型、材料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3、熟悉轴的强度计算,了解刚度计算5、掌握轴毂连接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轴的结构设计2、轴毂连接【授课时数】8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课堂练习【教学内容】14﹒1概述轴是组成机器的重要零件之一,各种作回转(或摆动)运动的零件(如齿轮、带轮等)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及动力的传递。
因此,轴的主要功用是支撑回转零件及传递运动和动力。
一、轴的分类和用途轴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也有不同类型的轴。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类:1)根据轴线的形状不同分类;2)根据承受载荷不同分类。
1、(1)、直轴直轴按外形可以分为光轴和阶梯轴,如图14--5所示。
阶梯轴便于轴上零件的拆装和定位。
(2)、曲轴常用于往复式机械中,例如内燃机、空气压缩机等。
可以实现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的转换。
如图14--6所示它不受任何空间的限制,可以将扭转或旋转运动灵活地传到任何所需的位置,常用于医疗设备、操纵机构、仪表等机械如图14--7所示2、(1)、转轴同时承受扭矩和弯曲载荷的作用,例如齿轮减速器中的轴。
(2)、心轴心轴只需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转距,例如铁路车辆的轴、自行车的前轴等。
按轴旋转与否分为转动心轴和固定心轴两种,如图14—2、3所示。
(3)、传动轴只承受扭矩而不承受弯矩或承受弯矩较小的轴。
例如图14--4所示的汽车中连接变速箱与后桥之间的传动轴。
二、轴的材料及选择轴的材料主要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
碳钢:价格低廉,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可以利用热处理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
常用的有35、40、45、50钢,其中以45钢使用最广。
对于受力较小的或不太重要的轴,可以使用Q235、Q275等普通碳素钢。
合金钢:对于要求强度较高、尺寸较小或有其它特殊要求的轴,可以采用合金钢材料。
耐磨性要求较高的可以采用20Cr、20CrMnTi等低碳合金钢;要求较高的轴可以使用40Cr(或用35SiMn、40MnB代替)、40CrNi(或用38SiMnMo代替)等进行热处理。
《机械设计基础》第10章轴及轴毂联接PPT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第10章轴及轴毂联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48eaf569eae009581becf2.png)
光轴
阶梯轴
②按轴的轴线形状可分为:直轴、曲轴、挠性轴
直轴
曲轴
挠性钢丝轴
③按轴功用和承载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 转轴—既传递扭矩又承受弯矩 心轴—只承受弯矩 传动轴—只传递扭矩
自行车前轴--心轴
汽车的传动轴
减速器轴—转轴 此外,轴还可以分为实心轴和空心轴。
二、轴的材料
1.选择轴的材料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1)轴的强度、刚度及耐磨性要求; (2)轴的热处理方法及机加工工艺性的要求; (3)轴的材料来源和经济性等。 2.轴的常用材料
⑺刚度校核计算(略) ❖5.绘制轴的工作图。
10.5 轴毂连接
轴毂连接:实现轴和轴上零件周向固定的连接。 轴毂连接的主要形式:键连接和花键连接。
一、键连接、花键和销连接
(2)实例:
圆轴表面上任意一点A在任一瞬时的弯曲正应力为:
AM Iz yAM Iz Rsint
应力循环(或周期):交变应力从最大变到最小、 再从最小变到最大的变化过程。
(3)交变应力的参数
①最大应力σmax ②最小应力σmin
③循环特征系数 r min max
④平均应力
max min 2 m
➢截面C右侧的合成弯矩为:
M C 2 M h 2 C M v 2 2 C 9 . 6 2 3 8 2 . 1 2 1 1 8 . 9 2 N m 2 3
⑸绘制扭矩图 ➢齿轮与联轴器之间的扭矩为:
T 95P 4 995 1 4 0 9 4.7 7N 2 3 m
n 2
202
⑹确定危险截面,强度校核计算 ➢绘制当量弯矩图(图11.6.15f)因为轴为单向转动, 所以扭矩为脉动循环,折合系数为α=0.6,危险截 面C处的弯矩为 :
机械设计14轴与轴毂联接
![机械设计14轴与轴毂联接](https://img.taocdn.com/s3/m/b1be478cec3a87c24028c4b9.png)
转动心轴(火车车厢的车轴)
传动轴: 扭矩(汽车的传动轴) 转 动 心 轴 固 定 心 轴
14.1 概述
3.失效分析:
原因 强度不足 静强度不足 刚度不足
4.设计轴的主要内容:
失效形式 疲劳断裂 塑性变形或脆性断裂 弯曲变形或扭转变形
1)选取材料、 毛坯形式、 热处理方法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强度校核
14.1 概述
14.1.2 轴的材料及选用
•比较:选用合金钢, 采用热处理只能提高轴的强度和耐磨性, 对刚度几 乎没有影响
•原因: 钢的种类和热处理对弹性模量E影响很小. ③铸铁、球墨铸铁(价廉、吸振性和耐磨性好、对应力集中敏 感性低)------用于形状复杂的轴 3.毛坯 圆钢 (轧制)
锻件
14.2 轴的结构设计
14.2.3 轴各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
1.轴的直径 1)按扭转强度初估dmin(见下一节) 2)由dmin逐渐放大(考虑定位固定) 3)配合处取标准值,非配合处可不取标准值,各段轴径相 差5~10mm。 4)圆角、倒角(手册)。 2.轴段的长度 1)轴段的长度略小于(约2~3mm)配合的毂长 2)零件与零件间的距离(图)
T 校核式: T WT 9.55 10 6 0.2d 3 p n [ ] T
9.55 10 6 p p 3 设计式:d 3 A 0.2[ T ] n n
A值:如所计算的轴 径上有键槽等结构,应将 计算的直径适当放大,并 将直径按标准直径系列圆 整。教材标为C值,可按表 查C值。
6)圆锥面(挡圈 +螺母)
轴向固定 —— 弹性挡圈固定
特点:结构简单紧凑,只能承受很小的轴向力切 槽需要一定的精度 应用:常用于固定滚动轴承等的轴向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的计算5
轴的弯曲刚度条件为
挠 度 偏转角 y≤[y] θ≤[θ]
[y]和[θ]分别为轴的许用挠度及许用偏转角。
2.轴的扭转刚度校核计算 轴的扭转刚度以扭转角来度量。轴的扭转刚度条件为
[ ]
13.4 轴的材料及选择
轴的概述3
轴的材料主要是碳钢和合金钢,钢轴的毛坯多数用圆钢或锻件,各种 热处理和表面强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轴的抗疲劳强度。 碳钢比合金钢价廉,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比较低,适用于一般要求的轴。 合金钢比碳钢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更好的淬火性能,在传递大功率并要求 减小尺寸和质量、要求高的耐磨性,以及处于高温、低温和腐蚀条件下的轴常
r
R
b
h
d
h C
r
D
D
d
13.2 轴的结构设计
用轴肩或轴环固定零件时,常需采用其他附件来防止零件向另一方向 移动。
13.2 轴的结构设计
当轴向力不大而轴上零件间的距离较大时,可采用弹性挡圈固定。
13.2 轴的结构设计
当轴向力很小,转速很低或仅为防止零件偶然沿轴向滑动时,可采用 紧定螺钉固定。
M max
图13.12 卷筒的轮毂结构
M max
13.2 轴的结构设计
13.2.2 零件在轴上的固定
周向固定 为了传递运动和转矩,防止轴上零件与轴作相对转动,轴上零件的周向 固定必须可靠。常用的周向固定方法有键、花键、销和过盈配合等联接。
13.2 轴的结构设计
轴向固定 零件在轴上的轴向定位要准确而可靠,以使其安装位置确定,能 承受轴向力而不产生轴向位移 轴肩由定位面和内圆角组成
实心轴的直径为:
为了减少键槽对轴的削弱,可按以下方式修正轴径
有一个键槽 轴径d>100mm 轴径d≤100mm 轴径增大3% 轴径增大5%~7% 有两个键槽 轴径增大7% 轴径增大10%~15%
13.3 轴的强度计算
13.3.2 轴的弯扭合成强度计算
危险截面需要强度校核 完成轴的结构设计后,作用在轴上外载荷(转矩和弯矩)的大 小、方向、作用点、载荷种类及支点反力等就已确定.可按弯扭合 成的理论进行轴危险截面的强度校核。 建立力学模型
采用合金钢。
在一般工作温度下(低于200℃),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弹性模量均相差 不多,因此相同尺寸的碳钢和合金钢轴的刚度相差不多。 高强度铸铁和球墨铸铁可用于制造外形复杂的轴,且具有价廉、良好的吸 振性和耐磨性,以及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等优点,但是质较脆。 轴的常用材料及其部分机械性能(见下页)
按照轴线形状的不同,轴可分为曲轴和直轴两大类。 直轴根据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光轴和阶梯轴。 轴一般是实心轴,有特殊要求时也可制成空心轴,如航空发动机的主轴。 除了刚性轴外,还有钢丝软轴,可以把回转运动灵活地传到不开敞地空 间位置。
13.2 轴的结构设计
轴上各段的名称
轴通常由轴头、轴颈、轴肩、 轴环、轴端及不装任何零件的轴 段等部分组成。
13.3 轴的强度计算
13.3.1 轴的扭转强度计算
这种方法用于只受扭矩或主要受扭矩的不太重要的轴的强度计算。在 作轴的结构设计时,通常用这种方法初步估算轴径。 轴的扭转强度条件为
T 9.55 106 P [ ] 3 WT 0.2d N
T 9.55 106 P P d 3 3 C3 0.2[ ] 0.2[ T ]n n
轴的结构和形状取决于:
轴的毛坯种类 轴上作用力的大小及分布情况 轴上零件的位置、配合性质以 及联结固定的方法 轴承的类型、尺寸和位置 轴的加工方法、装配方法以及 其他特殊要求
轴端 轴头
轴颈 轴身
Hale Waihona Puke 轴头13.2 轴的结构设计
13.2.1 轴的强度、刚度
轴的强度与工作应力的大小和性质有关。因此在选择轴的结构和形 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使轴的形状接近于等强度条件,以充分利用材料的承载能力。
第13章 轴和轴毂联接
§13.1 概述 §13.2 轴的结构设计
§13.3 轴的强度计算
§13.4 轴的材料及选择
§13.5 轴的设计
§13.6 轴毂联接
13.1 概述
轴的主要功用是支承回转零件及传递运动和动力。 按照承受载荷的不同,轴可分为:
心 轴─只承受弯矩的轴,如火车车轮轴。
传动轴─只承受扭矩的轴,如汽车的传动轴。 转 轴─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的轴,如减速器的轴。
13.2 轴的结构设计
尽量避免各轴段剖面突然改变以降低局部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 度。
30°
b
r
r
a)减载槽
b)中间环
c)凹切圆角
13.2 轴的结构设计
改变轴上零件的布置,有时可以减小轴上的载荷。
输入
输入
T 1 +T 2
T2 T1
T1
T2
13.2 轴的结构设计
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也可以减小轴上的载荷。
13.2 轴的结构设计
13.2.3 轴的加工和装配工艺性
轴的形状要力求简单,阶梯轴的级数应尽可能少,轴上各段的键槽、 圆角半径、倒角、中心孔等尺寸应尽可能统一,以利于加工和检验 轴上需磨削的轴段应设计出砂轮越程槽,需车制螺纹的轴段应有退 刀槽 当轴上有多处键槽时,应使各键槽位于轴的同一母线上 为使轴便于装配,轴端应有倒角 对于阶梯轴常设计成两端小中间大的形状,以便于零件从两端装拆 轴的结构设计应使各零件在装配时尽量不接触其他零件的配合表面, 轴肩高度不能妨碍零件的拆卸 轴承的拆卸
2 2 M Mh MV
绘出合成弯矩图
(4)作出转矩(T)图 (5)计算当量弯矩 M e M 2 aT 2 ,绘出当量弯矩图 (6)校核危险截面的强度。
M 2 (T )2 Me e [ 1b ] 3 W 0.1d
13.3 轴的强度计算
13.3.3 轴的强度计算
进行强度计算时通常把轴当作置于铰链支座上的梁,作用于轴 上零件的力作为集中力,其作用点取为零件轮毂宽度的中点。支点 反力的作用点一般可近似地取在轴承宽度的中点上。
具体计算步骤……
13.3 轴的强度计算
计算步骤 (1)画出轴的空间力系图。将轴上作用力分解为水平面分力和垂直面 分力,并求出水平面和垂直面的支点反力。 (2)分别作出水平面的弯矩图和垂直面上的弯矩图 (3)计算出合成弯矩